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8 17:18:32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

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自主性;锻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42-02

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又要协助学生拟定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锻炼市场化,并要求学生按计划、方法、内容和运动量,以及自己的时间去合理地锻炼。教师还要让学生从日常的小锻炼开始,并做到锻炼的自我评价和控制,便可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形成较好的自我性锻炼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甚至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并不关心,认为体育锻炼要花费时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产生消极情绪,这严重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进行技术教学外,还要教育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对人的影响,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于是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些思考。

一、端正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它是作为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于是,在实践教学中,如果学生的锻炼态度不够认真,锻炼的兴趣不浓,锻炼的效果也就不会理想的。所以,端正学生的自主锻炼习惯和态度是学生形成自主锻炼的基础。另外,从学生锻炼的价值意义上来看,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锻炼的重要性。

二、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合理的锻炼方法

在日常的体育课上我们也经常见到学生不科学的锻炼方法,如不认真对待准备活动,没有充分活动开各关节就进行剧烈运动,运动结束后就坐下或躺倒在草地上,上完体育课就大量喝果汁和可乐,这种现象平时在学生中还有很多,作为体育老师应当有责任去指导学生,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这也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体育室内课的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指导教育,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自觉地养成科学的锻炼意识。教会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并不是只要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就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当然也不是所有体育课的活动就能增强身体素质。关键的问题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地锻炼,并懂得一些锻炼的方式,才能达到好的锻炼效果。所以,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也要把体育锻炼的一些必要的原理和方法教给学生,也应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各部分组成,从而有规律地去锻炼身体。还要让学生明白一些合理的锻炼形式,以及懂得必要的体育锻炼方面的理论知识,做到锻炼的明确性。还有,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不同年龄和身体特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和方法。

三、培养学生日常自已锻炼的习惯的

学生日常自主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练习者通过多次主动的并在科学锻炼方法与合理锻炼原理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师合理的建议下,积极调整自己的锻炼行为和方法,并逐步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自然性和定型性的行为方式。它能有效地培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愉悦情感,是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稳定的行为定势和模式。另外,学生日常锻炼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意志力和毅力的结果,只要经过老师对学生的反复、严格的要求和反复的训练,就能形成好的习惯。不过,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等方面出发。并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或方案,做到锻炼有目的,训练有方案。从而让学生准确掌握训练动作的一些要领和练习程序,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的训练到系统的练习反复进行,并需要老师时时督导,做到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学生便形成了科学的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通过各种趣味体育锻炼来巩固其自主锻炼的长期性

第2篇

一、培养体育锻炼兴趣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正确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由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变为主动追求。

二、树立体育锻炼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和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有了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三、优化体育锻炼过程

第3篇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第4篇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二、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

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锻炼意识 有效培养

体育锻炼意识的有效培养是初中生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条件,是指初中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主动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积极科学、合理、有效地坚持体育锻炼的一种心理活动。有效的体育意识是指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所具有的自我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心理活动,培养初中生的体育意识就是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也是对他们锻炼目标、锻炼方法和锻炼实效的全面综合的考量。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从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途径和措施,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一、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初中生如果树立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就会积极自主地、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还会使初中生真正找到他们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此外,他们的自觉性会有效应用于自己的学习中,并科学有效地开展学习和思考。特别初中生树立的自我意识将会对他们的自主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2.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和民族未来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初中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将影响他们将来事业成就的大小,因此初中生要科学有效地锻炼身体,具有强壮的体魄。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科学有效的锻炼意识,从现在开始积极锻炼,不断积累,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3.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今后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应该是一项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有效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能够使初中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有效进行身体锻炼,在自主学习时勤于思考,有效形成独立的人格。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

二、有效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方法和措施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积极努力地寻找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方法,但是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因为某些体育老师只注重体育课程教学,每节课只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死板地传授知识,根本不重视孩子们的课外锻炼和他们自身爱好及能力的培养,一切只是按部就班,缺乏活力,但教学实效不大。要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强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教育,明确他们的锻炼目的。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要经常向初中生告知体育锻炼意识的确立对他们将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并非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身体素质的提高着想,不让孩子们产生反感和厌倦心理。初中体育教师要让孩子们明白,只有身体强健,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进而把新课标的要求转化为初中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让体育锻炼目的深入内心,最终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2.加强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先进性。体育教学是对初中生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体育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有情感、毅力、爱好等心理因素的指导。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要多样化,要更专业,以便学生接受和运用;要实现理论与锻炼项目相结合,体育和文化学科相联系,让孩子们轻松接受体育教学,进而吸引他们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并逐步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3.积极组织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初中生锻炼兴趣。随着初中体育新课改理念越来越深入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之中,体育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要使初中体育课程目标和学生的价值观一致,有效发挥锻炼目标的激励作用,激发初中生的锻炼兴趣。我们要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并做好总结和宣传,有效激发初中生形成竞争意识,从内心喜欢体育锻炼,进而促进体育锻炼意识的树立。

4.增加学校体育设施投入,积极改善教学环境。目前许多初中学校并没有重视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教学内容选择只局限于体育中考几个项目,很难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体育设施也是多年鲜有改进,不能与时俱进开展新兴的、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初中生在学校的锻炼方式非常单调,这样的硬件环境不能调动孩子们的锻炼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提高体育设施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积极改善体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向往锻炼,进而促进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树立。

第6篇

摘 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 体育 习惯 养成

一、提高认识――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一)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加强学生自律性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有计划地实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比如,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应做哪些整理活动,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冲刺等;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二)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第7篇

关键词:无锡市 中学教师 体育锻炼 现状 对策

1 问题的提出

关于教师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报道很多,但针对处于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中学教师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还少见报道。21世纪是教育、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中学教师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对人材的培养质量和国民经济建设与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对无锡市属中学教师这一群体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开展无锡市属中学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不但可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而且可为无锡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无锡市属中学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15份,有效问卷662份,回收率、有效率分别为89.38%和82.75%。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3 调查结果

3.1 参与动机表1显示了无锡市属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增强体质和消遣娱乐占据传统主导地位,且男女均达成共识,但后6位锻炼动机的排体现明显的男女差异。性别差异中对“保持健美体型”的选择表现最为突出,男女教师的选择比例分别为20.37%(第8位)和54.35%(第3位),说明女性对体型美有着更强烈的愿望和追求。

3.2 锻炼时间及频率根据表2的调查结果,无锡市属中学教师体育锻炼参与情况不容乐观。超过半数的教师每周只进行1次或2次体育锻炼,参加3次以上锻炼的比例仅为29.16%,更有五分之一的女教师根本不参与体育锻炼。有57.86%的教师每次锻炼花费时间在30分钟以上,但女性所花费的锻炼时间远远少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承担较多家务有关。如果按体育人口标准来计算,大部分教师满足不了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

3.3 体育锻炼的项目表3显示,无锡市属中学教师在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中性别存在着较大差异,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女教师喜欢强度较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羽毛球;男教师则喜欢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如篮球、排球等。

3.4 体育锻炼形式由表4看出,无锡市属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男教师首选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说明体育锻炼是一个群体行为,女教师首选与家人一起锻炼,表现出对家庭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5 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由表5可见,无锡市属中学教师体育锻炼场所主要集中在本校场馆、马路和空地、公园、家庭,说明无锡市属中学教师体育锻炼场所还是以不收费的场地为主,而到收费的场所比例最低。主要是与消费观念及他们的时间、爱好有关。

3.6 影响因素由表6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无锡市属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一是思想上不重视,没有把体育锻炼放在应有的位置,认为无病即健康;二是认为平时的生活、家务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客观原因一是中学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工作压力大,加上家庭等因素,无暇顾及体育锻炼;二是缺乏组织指导,有些教师不知道自己应从事什么项目的锻炼,怎样进行锻炼,锻炼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如何评价锻炼效果以及正确的练习方法等,致使无从下手,或盲目锻炼,收效甚微;三是场地器材不足。

4 对策与建议

4.1 要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各级学校领导应对中青年教师体育锻炼活动予以重视,并以身作则亲自率领教职工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生命在于运动观念,树立体育锻炼是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和自我健康、科学健身的观念,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4.2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使他们成为体育锻炼的带头人,确保体育锻炼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比其他单位多一些,但课外活动时间也是人满为患,教师只能让步,先满足学生的需要。场地器材少,经费无保证,影响了教师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当地政府应有专门的经费投入,启动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同时广开资金来源,为教师参与体育锻炼运动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