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

时间:2023-12-05 09:53:39

序论:在您撰写提升自身文学素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学教育教师 素养 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过分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人文素养的培植,让本应充当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角色的人类精神食粮――文学,丧失了其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审美情感、健全人格的根本职能。文学教师是文学教育的的主体,因此,高职院校文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以进一步促进文学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为首要任务,以此促进文学教育的水平的提升,达到文学教育最终的目的。

一、高职院校文学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文学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理应具备“专才”和“全才”结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首先,文学教师应加强对文学课程教学理论的学习,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不断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炼,提升教学能力,精通专业知识,成为文学课程教学科研“专才”。另外,文学教师除了掌握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以外,还应熟知并利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文学教育的影响力。只有自身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成为“全才”,才能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写作能力

著名作家曾说过 “会写剧本的人写剧本,不会写剧本的人教人写剧本”,这是先生对戏剧学院(即高等学院)写作教师的批评,值得深思。写作能力是文学教师的基本内功,也是检验文学教师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准。写作可以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在进行实际文学教学过程中,联系自身的写作体验,充分发挥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主体意识,这样才会有对文学作品更准确,深入的理解,才能外化于形,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文学作品的美丽世界。

(三)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是指文学教师在教学中准确规范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观点见解的素养。文学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语言修养,才能在传授知识,启迪思维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信息的主要载体――教学语言,适时点拨、引导,开启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语言成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工具。当然,较高的语言修养往往源自于扎实的文学功底以及自身不懈的努力,唯有勤于思考、勤于阅读积累,才能够“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文学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并非是哗众取宠,而是智慧的内现,给学生智慧的美感。

(四)人文素养

文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文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陶冶教化作用的综合素养。文学教育作为一种通过自由的文化手段陶冶学生心灵、情操的课程,文学教师在文学教育过程中,其人文素养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学家潘菽曾曾讲述:“教师在教学时所体现出的专业兴趣,常常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一个人文素养较高的文学教师,品德的高尚,学知的广博,思想的闪耀,加上教师的独有人格魅力,都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

二、高职院校文学教育教师素养提升策略

(一)文学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二十一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面对全新的时代,信息与日俱增,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学生不单单从学校书本上获取知识。作为高校文学教师,应顺应这种时代需求,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应由教师和学生双方作为主体,教生均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教学过程中,二者相互影响,教学相长。另外,教师还应适应网络时代的主动学习,不断树立与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高职院校文学教师业务水平

高职院校文学教育的边缘化,文学教师也存在着相对自由化的状态,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的文学教育教师普遍存在着学历较低,缺少教育培训的问题,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组织教学竞赛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根据实际,在广大文学教育教师中(特别是在中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竞赛,并给予奖励,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大力扶持学科带头人,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中,学科带头人是某学科的领军人物,和骨干教师一齐充当着文学教育教学任务的主力军,因此大力扶持文学教育学科带头人,让这支专业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头部队来培养、带动更多的教师。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是加强建设高职院校文学教师队伍的必要途径。

3、增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保障文学教育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是学校文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按照高校中文教师的各项要求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教学基本规范、教师基本技能等内容的培训,使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为新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加大教师省内外培训进修、外出考察、学术会议的力度,让他们拓宽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4、为文学教师提供学术研究平台,比如说组织成立学校文学教师教研协会,创办学术刊物,加强对外交流,组织跨学校的教研活动等。开展校内和高职院校之间的文学教研活动,比如说文学教师公开课评比,论文评比,普通话比赛,优秀散文大赛以及朗诵、演讲比赛等。

(三)创新文学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是实现科研转化、服务社会,而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应由知识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将教研成果和满足产业、行业、企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联系起来。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强调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学校应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对文学教育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以研促教。另外,还应坚持把外部激励和内在动力联系起来,借助于科学有效的外部激励如物质激励、职称评定、促进教师队伍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来调动文学教师追求自身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文学教师,让文学教师具有勇攀高峰的动力,这样才有助于优质文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高职院校文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决定着高职文学教育的高低,也决定着高职学生能否在大学阶段完善自我的关键,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必须要努力的营造有助于文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和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全面完善的文学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真正保C高职院校文学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立项项目:《关于高职院校文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04):56-59.

第2篇

关键词:教师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化学教学

一、对人文精神的认识

所谓人文精神,是以对人自身的关注为内在规定,以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利益为最高准则的一种价值取向,是人类有史以来不断形成、积淀、丰富的精神文化的总和。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素质、人文素养显现出来,而人文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滋润着人文精神的完善。随着内在气质、性格、价值观念、个性的积淀和形成,人文素质、人文素养逐渐升华为人文精神。

(一)培养人文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传统的化学教学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讲授,注重教学目的的实现,偏重单纯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文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文素质是学生发展的一项新的要求,这既符合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又是时代的需求,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妨碍或阻碍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落实。树立起人文精神的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制度的创新、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顺应新课程标准和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理解、接受、落实新课程,把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二)培养人文精神是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和谐地发展,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双基”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应试,注重意识形态的教育,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缺乏关注人类命运的情怀。面对教学主体的失落,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格教育,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可以说,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迫切需求。

(三)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影响着学生人生取向。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心理健康,乐观向上。他们很少为自己的权、名、发愁和忧虑,安分地坚守着自己平凡的工作,陶然于自己清清淡淡的生活。这种平和而又乐观的人生态度会在教学中体现,自然也会感染学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一)创新教学理念,落实人文教育

化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人文精神的氛围,实现课堂教学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相互支持,肯定比语文教师困难些。但如果改革教学模式,从受教育者出发,切实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生本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和体会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非不能实现。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开展师生互动,进行双向交流。老师可以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把教师善“导”和学生善“主”协调起来,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发现、理解、分析、评判身边或历史上的人文现象,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比如在学习钢铁的电化腐蚀时,让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钢铁腐蚀情况;金属电化腐蚀的危害;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提出如何防止金属的电化腐蚀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当社会的主人,要有信心、恒心、责任心,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二)把握教材载体,挖掘人文思想

教材是学科内容的体现,我们应有效地把握教材,以教材为载体,以教材为依托,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丰富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思维。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侯德榜和侯式制碱法。通过学习和引申,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又深化和提高了对学科内知识的理解,同时使课堂教学浸没在人文氛围之中,一举多得。又如学习氨气时,可以介绍氨气的用途和发现史、哈伯与氨气的工业生产、哈伯的功与过,设问如果自己是哈伯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与辩论升华自己的情感。通过学习,学生既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又促进了三维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体验,比纯粹的说教要好得多。

第3篇

一、筛选信息,备好课

课堂的容量不在你课堂讲多少,而在你引导学生吸纳多少。新潮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等多种途径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在拥有知识方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具有“知识垄断”的优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景观、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及自然资源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筛选这些资源,适时地引入到课堂中,教师必须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探究,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采撷丰富的自然社会资源

一切文学大师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是真实的发现者,他的作品也是其个性和审美态度的产物。故乡是文学一个永恒的母语,通常也成为一个人灵魂永远的栖息地。在农村中学生的视野里,农村所独有的简单的景致:青山、绿树、小河、古井、黝黑的石板桥、低矮的屋檐、老屋……不再是他们视觉上的形象,已成为写作中可以撷取的素材,有时候也成为他们情感归属的寄托。在习作《启示》时,学生开始的思维模式固定在一些笼统而说教的事件中,我追问学生: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独有的触动心灵的东西有什么?学生把视野投到窗外,看到这般美的乡村,学生开始了心灵的探究,有学生这样写到:“在上学的途中,我看到一簇枯败的小草,已经布满灰尘,在这片草丛中有一抹黄色引人注目,那是一株小黄菊,她静穆着,在风中摇曳,一刹那,我楞住了,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原来,生活之美就蕴涵在平凡之中……”这样的习作来自学生的细心观察,来自于自身的丰富精神体验,学生阅读自然更能让他们悟尽自我。农村自然景致的美好能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宁静,摒弃一些客观干扰,守得一隅精神家园。同样,农村丰富的生活画卷也在向学生打开,譬如“赶集、庙会”,内容以饮食、百货、游戏为主,有着浓厚的喜庆气氛。这些素材根植于生活的土壤里,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着质朴无华天然的生动性,可是,也常与平庸、粗俗等因素沉浸在一起。对于这独特纷繁复杂的场景,学生的习作不仅选材要“严”,而且开掘要“深”,这样才能把这些独特的写作资源与个人内在感悟融汇起来。

三、挖掘民间厚重的文化资源

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它蕴涵着广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精神,对于语文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民俗单元,如何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有更深刻的领悟,在学习此单元开始就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到民间去采风”。学生开始对身边的民间文化关注起来,从传统佳节到地方特有的节日,从祖辈口中听到的典故传说到幼年唱到的童谣等都在学生的调查和回顾中鲜活起来。例如传统节日:端午节,农村就有着独有的习俗,采艾叶、菖蒲,插在窗户上,能驱风辟邪。因为对身边的民间文化做深入探讨,有不少学生了解到许多本土的典故如“石人寨---双石人的来历”等,他们增添对家乡的眷恋,发现一直生活的故土如此意蕴丰富。这样的语文实践交流活动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它是一次将乡土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语文学习相沟通的尝试,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去关注生活,关注语文,随之对现实怀有一颗虔诚的心去体会,不再是一个漠然的态度,更能提升农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丰富其成长过程中的内心世界。

第4篇

关键词:批注阅读;小学生;阅读;语文素养

一、批注式阅读法的含义

批注,是指学生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不明白的以批语及注释的方式记在书上。批注方法分“注”与“批”。“注”是画、圈、点、勾、注等;“批”是把自己对课文独有的体验及感悟,用丰富、细致、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的读书方法。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注释,自己圈评;有疑问而注,有情感而发,有所得而写,直接在阅读课文上画上思考的印迹,打上熟知的烙印,逐步提高小学生理解、感知、欣赏、交流的能力。它是一种表达对课文独特体验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具体展现,是小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的进一步深化,是以书面形式表达小学生阅读体验的阅读实践过程。

二、批注式阅读法的优势

1.批注式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多元化、个性化阅读,感悟课文深刻的含义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批注,使学生精心地与课文进行对话,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多元化、有个性的阅读。因为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从课前的初读批注,到课堂的主题批注,都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思维的时间,学生有时间去用心来接触课文,去聆听课文背后的声音。

2.批注式阅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自我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批注式阅读注重的不是语文知识的积累,而是学习方法的总结与提高。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有助于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

三、批注式阅读法的指导

第5篇

小学是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正是学生大脑发育,逐渐建立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小学教育除了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还应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学、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教学形式的认识,为其今后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奠定基础。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农村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存在以下因素。

一、影响农村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因素

1.对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认识不清。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旨在帮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开展语文教学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是站在同一个立场的,他们有共同的教学对象,两者之间还借助共同的教学环境和人员。目前,文学题材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生进行扩展阅读的主要内容,这种文学内容的出现,让学生体会到了文字与内容的美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素养之间的认识并不清晰,往往把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小学语文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对于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匮乏。目前,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是大中专学历,在文学素养的修养上,自身都没有较高的认识,因此难以实现对于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这纵然与个别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没有能力找到较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有关,同时也反应出当地教育部门对于小学教师的选拔不科学。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很难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错位和迷失,最终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3.学生很少接触国内外的文学作品。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纵然在教材中提升了文学作品的篇幅,但是这只能满足小学生对于文学素养的启蒙作用,而对于真正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是难以起到作用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学校中相关的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相对匮乏的,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很难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对于文学素养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考试分数,而对于自身影响更为深远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就没有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二、提高农村学生文学素养的几点建议

1.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方式,因此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应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师的选拔上,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任职资格,让小学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提升对文学素养的培养。其次,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其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2.丰富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在农村学校,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基本上只有语文教材,对于国内外的文学作品接触得非常少。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丰富学生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储备量,这样才能够满足小学生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需求。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才能通过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学校学生接触到的文学作品都是由任课教师提供的,因此,教师要重视丰富学生的文学作品储备,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文学作品。

第6篇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人们的肚子里有大量的“墨水”,饱读诗书,自然才华横溢,高雅光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极为重要。文学素养是教师思想、文化水平的直接体现,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教师的文学素养具有内隐和外显的双重性质,但又常常处于内隐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展现出来,在言谈举止中流落出来。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较高的文学素养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不断地拓展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有一种美的熏陶和感受,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提升,促进自己文学素养的提升,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和观察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参差不齐。但对于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会阅读或者关注一些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坚持每天阅读,将阅读作为一个日常的行为和习惯;经常写作的教师更是少数,尤其是对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日益浮躁,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进行写作和创作的教师更是少数。所以,对于现代的语文教师而言,文学素养偏低是一个普遍的现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样的现状急需得到有效的改变。那么,是什么促使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偏低的现状呢?

 

(一)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的客观因素

 

当前,我国的绝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都来源于师范院校。按道理经过专业化的师范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但是,当前,在师范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往往偏重于一些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忽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和文学的品读能力培养,从而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存在着文学素养偏低的现状,这类学生一旦涌入高中院校,其思维习惯也容易影响到高中学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偏低是师范院校培养存在问题的直接体现。

 

(二)教师自身具有惰性心理

 

对于很多公立院校的教师而言,一旦入职,将属于已经端上了“铁饭碗”,从而使得很多教师在入职以后,思维和行为习惯开始慢慢懒散,不再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往往过度依赖参考书,从不思考和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通过各种丰富的参考书对学生进行教学。长此以往,教师的思维惰性逐渐增强,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文学素养都会呈现逐渐衰退的局面,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教师教学压力大,无暇顾及阅读和写作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更是感到力不从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已经花了不少心思。尤其是对于一些既有家庭又要工作的中年教师而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使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更甭谈什么阅读和写作。所以,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偏低,一方面还是源于教师压力较大,少读懒写,影响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提升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偏低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提升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刻不容缓。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极为重要。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怎样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明确阅读方向

 

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和长期大量的阅读密不可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学校主管部门应当对教师的阅读进行一个详细的规划和研制,确保教师在日常行为中进行有效的阅读。例如,学校教育专家给教师开出一些专业化的阅读书目,或者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确保教师在日常行为中进行广泛的阅读,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学素养。

 

(二)激励教师进行文学创作

 

写作是展现教师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创办文学刊物的形式,激励教师写作。文学刊物的创作必须具有特色,且在每期的刊物中,要通过一些简单的评比激励教师的写作热情。例如,在每期刊物中,学校可以通过推选“本期人物”的方式,对一些喜好写作的教师进行一个人物概述,激励教师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让教师在日产生活中积极进行文学创作。长此以往,教师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教师自身要具有提升自己文学素养的意识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彻底改变传统懒散的教学心理。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加强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建设,确保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进步。

 

(四)学校加大培训力度

 

要想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学校需要多做努力。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名师讲坛的方式,对大量的青年教师进行再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可以设立青年教师比武的擂台,培养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解读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率息息相关。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低下的现状,笔者通过认真思考和分析,提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策略

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提升

作为提高图书馆馆员素养重要途径,较高文学素养对图书馆馆员能够顺利开展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馆员人文修养的重要构成内容,更符合其职业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本文以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文学素养是其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其人文修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提高馆员的服务质量,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图书馆馆员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馆馆员,不仅要能完成图书馆日常的工作,服务好大众,更重要的是还要对文献学、情报信息学、以及图书馆学都能够有所了解,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还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把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表述清楚,这就需要图书馆馆员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所以说,提升馆员的文化素养是其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促进馆员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般来说,文学类的读者总量是最多的,文学类藏书占到总藏书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因此,图书馆馆员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数量众多的文学读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史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读者接近文学经典名著,改变他们对文学名著的态度,以至能够倾情于文学经典名著。(三)文学素养是馆员人文修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作为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可以提升人的气质以及人的品位,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其次,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也更反映生活,可以使个人的人生经验得到丰富。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塑造,让读者犹如身处其境,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能让读者领悟出更为深刻的人生道理。

二、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对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和学习,促进个人文化底蕴的提升

可以说,阅读和学习是培养个人文学素养的重要渠道。阅读对人产生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有的时候,一本好书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好的书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具有崇高的人文精神。因此,图书馆馆员应经常阅读和学习经典名著,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为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夯实基础。

(二)应对文学经典名著有较为客观地把握和理解

文学名著作为文学作品中的典范,可以说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阶梯。虽时间久远,但是却依然魅力无限,意味深沉。因此,图书馆馆员应对文学经典名著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很多图书馆馆员不是文学科班出身,他们自身的文学基础都较为薄弱,阅读经验明显缺乏。想要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必须要对著名的文学作用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只有对这些经典名著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客观地把握之后,才能促进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经常听一些文学讲座

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学讲座,可以说是对一部优秀书籍精华的浓缩,这些文学讲座可以帮助听众在短时间内对一些文学知识获得全面而深层次的了解。图书馆馆员应从分利用职位的便利,经常听一些文学专题讲座,这是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观看一些电视上的文学类节目,这些节目都是聘请专业的教授进行讲解的,非常有文化内涵,这也是图书馆馆员很好的学习途径。

(四)建立有效沟通渠道,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图书馆馆员可以和一些文学爱好者或者是语文老师多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流模式既可以是,对文学中的理论知识的交流也可以是泛泛的聊天,比如可以聊聊某位作家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交流一下当前文学的发展形式,自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同时,图书馆馆员应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因为,写作能力是优秀馆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写作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侧重,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表述清楚,语意连贯,更要体现出文学意境和语言美,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更有利于个人文学素养的养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图书馆馆员的文学素养对促进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地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馆员应探索新的工作模式,转变工作理念,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宫梅玲.高校馆图书治疗馆员应具备的素质[J].图书馆杂志,2005,(02).

[2]周晓丹.图书馆员文学素养提升与文学名著导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