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2 15:53:03
序论:在您撰写科技创新产业规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创新;规划
一、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概念
现代农业在某一空间地域上的聚集区就是我们所说的农业产业园。它主要是在具有一定的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的农区内划定出一个相对较大的地域范围来优先发展的现代农业,它是由政府和企业进行引导运作的,然后通过工业园区的理念开展建设和管理,以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为基础,再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再来实施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管理,实现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业示范区的高级形态。
二、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
我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起步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晚,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定义。不同的部门对其的称呼也不一样,科技主管部门将其称为农业科技园区,学术界和农业推广部门经常把它称为现代农业园区。
1、发展势头迅猛。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是最近10年来涌现出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它主要包括农业科技示范园和观光农业园两大类。根据农业部资料显示,我国各省市对农业园区的投入相当大,数量增涨迅猛,现在农业园区的投资建设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现在各个农业园区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集成和转化科技成果的同时,在市场上进行推广,将周边地区的农业也带动起来了,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
2、发展形式多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很多园区逐渐由观赏型、形象型向效益型、引导型转变,发展形式出现多样化。现代农业园区根据运行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技术示范推广型、技术引进创新型、自主创新主导型等等。来讲一下技术示范推广型例子: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内大量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施、品种,根据上海的区域和气候条件,在充分发挥上海的人才、技术、资金优势基础上对新技术进行吸收,然后根据我国和上海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技术引进创新型现代农业园区。
3、丰富了现代农业园的内涵。观光农业园是我国现代农业中一项比较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它是现代农业园基础上的拓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的出现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园区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把观光、休闲、农事活动等同农林牧渔相结合,开发出了一些集观赏性、科普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休闲娱乐项目,像摘菜园、农业科普基地等。观光农业园丰富了传统旅游业的内容,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要求,功能上的多元化使其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三、科技创新规划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的重要作用
(一)对确定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定位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农业园区在变化万千的大潮中迅速发展,准确定位自己的功能增强竞争力是现代农业园区的首要任务。现在很多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和仔细分析,就盲目的进行功能定位,使定位模糊不清存在部分雷同,而被淘汰。园区的规划设计应该把实地考察的结果和访谈结合起来,对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来确定园区的具体发展方向,使园区更加符合现实发展的需要,并朝着对竞争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对确定现代农业园区主题特色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园区想要在本行业内脱颖而出,必须要在规划中大胆突出自己的特色。如果现代对景观的规划设计没有充分尊重当地的田园风光和农业本身,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对景区和功能区进行划分,会使很多原有的特点被忽视,也有可能会出现人为破坏而增加不合理的景观措施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投资资金,还破坏了最基础的自然生态,导致农业园区本质特色的丧失,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和自身竞争力。所以在对园区进行规划时要尊重和利用基础自热资源,并利用现代设备和技术展示现代气息。
四、怎样使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创新规划有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党委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的重要意义,带头成立领导小组专门解决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大公共设施、政策资金的扶持,积极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外在条件。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对园区的进展进行宣传报道,把工作中的好做法、贡献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着重报道,来推进园区建设的舆论氛围。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在财政扶持、税收、用电等方面为园区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该将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制度科学的发展规划。拓宽融资渠道。农业产业园主应该努力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根据灵活、方便、安全原则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园区提供信贷支持。
五、结语
总之,农业产业园区的科技创新在提高园区的竞争力上至关重要。现代农业产业园想要在该领域内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借助国家政策措施进行科技创新规划,体现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1国家引导力度不够。对于农业产业化运营的益处一直受到政府和地方部门的认可,但是在农业产业化中有系统有步骤的引进先进技术是许多区域的农业产业园没有做到的。这不仅是农业产业园运作方面的问题,还与国家的引导有关。从调查中发现,我国对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欠缺明确的指导原则,一般是哪里运用了某个新技术,收效很好,哪个技术就会被在短期内广泛采用,没有统一指导、协调扶持的政策,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一哄而上的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
1.2园区设计不合理。从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政绩而建设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但是由于与技术单位联系较少,没能建立起良好的技术体系,造成发展后劲儿不足,使技术失去了其本该发挥的效果。在山东寿光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中,大胆采用视频监控技术作为检测植物生长、培育植物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经其他地区借鉴之后却将园区内的信息化技术变成了好看的摆着,由于园区设计本身不适用而造成该技术及设备浪费。
1.3运用模式单一。目前进行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与开发是与政府支撑分不开的,但是产业园在建成之初一直强调的政企分开,政府引导市场决定的管理原则却没能落实。在单一的运营模式下,产业园呈现出运行效率低下,市场活力不足的现象。由此得知,政府对产业园单一的运营模式是造成产业园技术支撑力度小,经济效率下,设备更新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在产业园融资渠道、技术引进方式上都存在着方式单一的问题,需要政府在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对政策作出进一步调整。
二、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的策略
2.1技术更新与技术普及相结合
随着信息化及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化农业中的普及,在农业产业园中实施视频监控技术成为提升种植效率的新兴技术。使用视频监控技术不仅能够以数字信息传输的模式提升产业园内应急防范系统的工作效率,还能够达到随时监控植物生长信息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视频监控技术在农业产业园中能够得到推广需要长期的设备试验和磨合为基础,不是所有的农业产业园都能够适用该技术。另外,视频监控技术对农作物的监控效率以及信息传送时间、大小都需要以准确的数据为支撑,因此,推广视频监控技术的前提就是要提升农业产业园自身的种植运转机制,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够促进技术推广。
2.2设备更新与园区设计相结合
对农业产业园进行科学技术的提升与产业园内的设备更新有密切联系,没有设备更新为产业园提供物质支撑,科学技术很难得到充分贯彻。但是,设备更新需要与农业产业园的基础设计相结合。首先,应该提升产业园设计上的前瞻性,在可预见范围内,做好设备更新的预留空间。其次,是产业园在进行设备更新时应该以产业园内的基础设计为主线,在增加产业园基本收益的基础上对技术设备进行有条理有步骤有计划的更新。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对农业化产业园现代化建设进行设备更新有两个大方向,一是农业专业设备更新,这种设备更新主要体现在产业园中的试验园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试验园区内需要添加足够的新型检测设备才能起到提升实验效率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设备更新档案,保证新设备添加与老设备更新相协调,保证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对农业产业园内其他种植辅助设备的更新,对待新技术设备的采用既要大胆试验又要谨慎小心,保证新技术采用与产业化种植相结合,促进传统种植与新设备更新的无缝衔接。
2.3运营机制与市场环境相结合
对农业产业园进行科学技术提升还需要以科学的运用机制为基础,保证科学技术有效贯彻,科学管理合理实施。比如在对蚯蚓生物反应器的采用中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来支撑,还需要与之配套的运营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新技术的采用达到提升农业种植效率的目的。
三、小结
科技创新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科技创新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科技创新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科技进步,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尤其重要。对我国渔业发展而言,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建设现代渔业,促进渔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走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而利用科技创新可以使等量资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组合,满足了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科技创新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可持续发展问题日显重要。现代渔业已成为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密集应用的行业,渔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使其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二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可持续发展对科技创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技创新也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1新产业革命将推动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历次产业革命都起源于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18世纪,德国抓住了化学工业发展的机遇,迅速超过了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抓住了电气革命的机遇,很快成为世界头号强国;20世纪50年代,日本抓住半导体产业发展机遇,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现代化是由工业革命引发和带来的,现代化的过程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重复发达国家的道路,2011年我国人均能耗2.6吨标准煤/年,同期美国约为中国的4.4倍。新产业革命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新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正在融合创新,有望群体突破。
1.2新产业革命将推动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新产业革命的突破口是数字化制造,使生产方式呈现出社会化生产的重要特征,现有模式下的“大规模生产”将转向“大规模定制”,新一轮国际竞争更加取决于企业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产业产品的竞争优势更多来源于更新的技术和更高的附加值。生活方式转变和生产方式转变互相推动,市场需求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1.3新产业革命将推动产业竞争的优势重构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劳动力掌握机器操作,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劳动力高效率生产,而新一轮产业革命传统生产模式下的很多生产环节将被智能机器取代,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直接制造环节人数减少和装配组装成本下降,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传统优势将加速削弱。
2新产业革命下科技创新工作的对策建议
2.1加强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既需要遵循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更需要把握新产业革命的机遇,把城镇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城镇产业体系,,着力突破和解决重大技术瓶颈统筹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促进生活方式变革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2.2加大对前沿先导技术创新的支持围绕有一定基础的领域,设立“前沿先导技术创新计划”,重点在数字制造、前沿材料、智能网络、生物技术、低碳能源等前沿领域,前瞻性部署若干个重点前沿技术专题,明确突破方向,出台有力措施,积极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
2.3组建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议成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研究,进一步统筹配置产业创新资源,建立健全产业研发创新体系,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智库、重大产业技术的策源地和高科技中小企业孵化的摇篮,大幅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4实施产业发展示范工程依托现有科技和产业优势,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聚,先期启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网络制造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市场潜力大、辐射带动强、处于创新链高端的产业发展基地。
【关键词】区域金融 科技金融 发展研究 对策
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科技金融作为新兴金融模式,还没有被明确的定义,主要就是指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科技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而科技产业需要金融支持,且融资额度一般非常大,就造成其风险程度会比较高,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正在摸索中前进。目前我国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发展,国家与地方相继出台一些法规制度引导科技与金融结合,比如鼓励引进科技保险、开设新三板、成立科技银行等系列措施,出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精力有限仍旧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区域辐射能力低以及结构失衡等问题。
(1)科技银行布局不合理。一份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新型科技银行都是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东部发达城市,而中西部地区科技银行非常少见,即使出现也是出现在像武汉、西安等省会地段中心城市,西部地区专业对准中小科技企业服务的科技银行远远低于东部地区。
(2)区域辐射能力低下,研究表明我国科技金融的扩散效应和辐射能力严重不足,除去极少数发达省份之外,科技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科技产业发展的速度,而且出现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分层现象。对于辐射能力较低问题,比如虽然北京的科技金融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对整个京津冀地区的辐射效应却很弱,作为中心城市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3)中西部地区科技金融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科技产业成长速度。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种新兴产业包括一些科技产业在中西部地区迅速发展,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开发产业、公共服务产业等出现从东部转向西部的势头。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明显增多,但是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与其配套的金融结构却还比较落后,和科技产业相关联的金融产业并不丰富,资本市场的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1)科技企业布局不合理。由于我国科技企业呈现出“大分散”和“小集中”现象,导致科技金融难以规模化发展。在东部发达地区我国科技企业在科技产业园内密集分布,而金融中心又与产业园毗邻,因此信息交流方便,科技金融可以实现互相辅助共同发展。而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科技企业零星分布、密集度低,中小科技企业经营效益较低,造成金融机构服务成本变相增高,无法实现科技金融规模发展。
(2)区域科技金融结构失衡,从区域科技金融的发展历程来看, 科技创新产业存在产业链不完整、集群效应低下、布局失衡等问题。科技产业不合理就会导致为其服务的科技金融在当地难以发展,并且由于产业和金融的不配套,导致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相互掣肘的现象发生,如此进一步失衡形成恶性循环。
(3)行政区域划分不利于金融资源的流动。一般的地方政府都会对本地金融进行压制防止资金流出从而减小本地企业融资压力,在没有独立创新的前提下原样照搬其他地区政府对科技金融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例如政府参加风险投资、干涉地区内金融资源配置、插手地方科技信贷平台等都影响着区域科技金融水平。
三、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建议
(1)大力发展本地特色科技金融。鼓励发展多类型的科技金融机构,增强科技金融对地区的辐射力。成立科技创新企业园区金融服务平台,发展集中型科技园区,在科技金融出现之前打好基础,为出现之后能够实现规模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政府部门在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之时为科技金融做好规划,保留科技金融服务位置,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金融发展无位置现象发生。
(2)整合创新科技企业园区内的金融资源,积极推动整个地区的金融合作。首先对中西部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在政策上予以一定支持,比如加大政府引导基金投入比例,加强市场培育,鼓励科技银行落户中西部地区等,根据当地科技产业特色适时进行调整。集中精力在中西部地区建成几个科技金融中心,然后利用其辐射和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另外中西部地区应该呈现开放态度,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科技金融资源,加强地区科技创新产业与金融之间的联系。
(3)强化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管理机构。打破区域限制,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整合相关政策资源,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互通,保证金融资源充分得到利用。建立科技信用评判标准,完善科技金融信用管理;提高政府部门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加强对科技金融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保证国家政策的及时执行;加大对科技金融人才的引进,建立人才交流信息平台,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完善科技金融管理服务人才队伍。
(4)适应科技创新,调整对应金融服务模式。根据当地科技创新特色,灵活运用金融结构;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的支持,使科技产业链和金融服务链环环相扣,深入合作;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结构依据本地市场的需求、本地区的社会状况进行选择,达到最合理状态;另外还可根据行业特点发展场外交易等等。
四、总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金融业的研究一般很少再涉及区域研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地域差别已经不如几十年前重要,然而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区域因素仍旧对金融行业拥有巨大的影响。比如在一定区域内中小企业在寻求金融支持时选择当地银行进行合作的概率更大,同时银行对当地企业信息掌握更加全面;科技金融不同于以往的金融模式,作为时代背景下的复合型金融服务,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众多,发展比较好的区域有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我国北京中关村等极为少数的几个地方,而这恰恰说明了科技金融对区域因素比较挑剔,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区域金融特色,本文通过对我国一定区域下面对的科技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为我国区域金融运行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
上海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务院在2011年批准的我国第三家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其前身为199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二十多年发展,该国家级开发区由一区1园、一区6园、一区8园、发展为现在的一区22园。面积从25平方公里扩大为目前的400多平方公里。为加强对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管理和协调,上海市人民政府专门设立了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管理、规划和协调整个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22园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十三五”期间,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抓住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融合发展”的千载难逢大好机遇,抓住国际形势变化和世界多元格局形成的机会,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和国内领先的科技园区。结合上海“十三五”规划发展,完成上海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区22园合理布局和空间优化调整,构建张园与浦东创新带、沪北创新带和沪西南创新带这“一核三带”的功能布局,并按照我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战略发展辐射作用,重点建成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和若干重大创新功能平台,真正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凝聚力和辐射力的“张江科技城”。建设一批可承载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万众创新和融合互动的示范区:建设一批产学研用协同、品牌企业主导、创新生态良好的具有“四新”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一个“双自联动、融合发展”的国家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形成创新和创业人才的集聚和辐射高地:建设一个为创新和创业服务的金融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业先行先试的优势:建设一批海外孵化基地和科技园区,形成真正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国际合作载体;全面达到和加快实现国家要求的“十三五”期间将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各项规划指标和全面实现国务院要求完成和实现的各项战略目标。把创新放在上海转型升级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推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充分激发全社会和各阶层创新和创业的活力和动力。充分发挥创业者、企业家和人力资本在创新和创业中的关键导向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引领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扩大有效供给和品质提升,以满足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张江科技城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各项需求,使技术创新成为张江和整个上海科技、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核聚变推动力。与此同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的需求,在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全国辐射力的创新中心,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全球认可的创新城市。
二
在创新发展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全国辐射力的科创中心和创新城市,是上海面向21世纪服务国家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使命。在这方面,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决策,当前工作的重点无疑是要集中力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依托光子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智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大科学设施群,筹建和完善国家实验室及国际交流合作交流平台,规划发展世界一流的张江科学城。“十三五”期间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还要建设和健全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的开发平台,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集聚区,推进上海区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真正创造适合创业者和创新者生存和壮大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和颁发的《上海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紧紧围绕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求,一是明确了上海科技创新的背景与使命:二是制定了上海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三是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和创业活动:四是夯实科技基础,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是打造发展新动能形成高端产业策源地:六是应对民生新需求,推映鞘泻诵姆⒄梗浩呤巧罨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新治理能力。由此可见《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颁布和实施为上海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一轮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源泉。在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需要不断提高上海综合配套和创新驱动以及产业融合的能力和动力。在创新和发展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新突破:一是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和“四新”经济创新基地,聚焦支持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团队,构建研发,转化、产业、服务功能健全的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基地,在带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融合发展”,创建人才改革试验区,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便利化,在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建设服务健全、跨境融合、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网络与实体相结合的众创空间,推进跨地域的创新联动和实施国际创新合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形成开发创新的新局面上实现新的突破:四是深化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聚焦新型产业构建基地加基金、人才及项目等新的推进方式,着力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管理开发模式,在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活力上实现新的突破。
三
张江国家级自主示范区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快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加强同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相配套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科学院等优质科研机构和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知名大学的集聚与辐射优势,建设世界级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和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综合性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形成能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抗衡的上海创新中心体系的核心。在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区22园中依托张园、紫竹园、漕河泾园、金桥园、杨浦园、市北园、嘉定园、临港园等高新技术园区、大学城和重要产业基地,成为高能级创新引擎和高新技术集聚地及辐射源,加快上海乃至我国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的运用和转化。促进创新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互动发展,形成科技、教育、商贸、金融、文化、服务等一体的复合型可持续发展的张江科技城。在加快张江科技城建设和转型过程中,结合城市规划和工业用地调整,积极盘活存量资源,发展量多面广、规模适宜的科技型、创新型、配套型和转化型的多样化、信息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企业集聚和成长空间。在战略定位上:上海“张江科学城”将在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园区的基础上,提升建设和转型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科学、新技术、新思维的创新和创造之地,新产业和新生态的培育之地,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科研要素更集聚、创新创业更活跃、复合人才更集中、金融配套更便利、生活服务更完善、信息通信更高端、交通出行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国际交流更充分和文化氛围更浓厚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充分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面向上海作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建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自主优良的创新生态环境,以重大创新改革举措为主要抓手,形成合力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科创城市进军,为形成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知识产权的引领和发源地,乃至全球公认的重要创新城市奠定基础。
[关键词]众创空间 大众创新 创业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40-01
当前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发展建设指导下,济南地区也正朝着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创新创业发展需求,进行一定的市场化发展机制改革、引入相关的专业化服务,进行一定程度的资本化运营模式探索。当前已经日趋形成构建成本相对较低、形式更加便利化、全要素发展、具备相当的市场开放性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这一服务平台的搭建,将有助于辐射全山东地区创业者,并为之提供良好的工作发展空间、网络应用空间和社交关系圈层以及优化的资源共享空间。形成对山东地区创业者的技术鼓励和发展环境的支持。
一、当前济南地区众创空间建设特点和发展环境
结合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及笔者自身立身于相关的科技方面服务平台的从业经验来看,济南以及周边地区形成具备一定建设特点的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环境,并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效。简单地说,当前济南地区众创空间建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一)建设思路简洁,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低成本特点
当前济南地区发展小微企业和众创空间的相关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将建设思路进行更加简洁的政策简化和流程简化。特别是行政审批、政策扶持、项目引进和建设项目的落实情况,都体现出简洁的建设思路,直接导向成果产出。并且在政策影响下,面向所有公众群体开放,设置了更多类别的免费服务,为创业者减轻了成本压力。
(二)强调区域间合作,突出协同和互助的特点
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资源聚合,将传统行业和创新产业集群并实现有效的资源优势互补,相互影响和引导,形成高效的资源共享,达到在高效的资源利用上的协同进步。形成以创意产业带动创新产业发展,以众创空间发展引领区域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情况。
(三)突出多元化结合发展的综合发展思路
强调知识技能人才和技术产业发展相互结合,将创业与创新有效结合起来。积极引入山东地区高校、研究院、设计所等一些具备优越科研技术人才的单位同具备良好科研实践环境的企业对接发展,并且加强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形成线上线下发展结合、创业孵化和创新成果投资转化相结合的多元化结合发展。
(四)具备极强的便利性特点,并有效辐射济南周边地区
当前的山东众创空间发展建设正是以济南、青岛、淄博等多个区域中心辐射全省,形成建设实施场地、活动、项目接洽展会、金融服务、工商行政管理、法律事务服务、优化政策环境等综合性措施,形成有效吸引各地人才、资金涌入的多地中心化发展趋势,并有效辐射全省周边环境,突出众创空间发展上的便利化。
(五)建设具有全要素特点
当前政府发展技术山东、科技山东的政策带动着创业创新建设形成优势产业聚集、先进技术引导、优化政策环境建设、投资环境进一步整合的综合全要素发展建设局面。
二、当前济南地区众创空间发展规划和政策动向
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上来看,不仅有从“十二五”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规划发展,更是继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对当前发展的众创空间有着积极的政策引导。
而从济南自身发展的实际环境出发,当前济南地区众创空间建设发展规划总体上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总方针方向保持一致,并且结合了地区发展经验,探索出了发展规划上的一些重要经验。近年来也不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例如建设建成了山东大学西格玛众创空间等一批具备产业发展优势的众创空间发展实例。有利于形成济南“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发展局面。
总体看来,济南地区众创空间发展规划具有从高新区集中发展辐射周边、从创新产业平面拓展到深入各产业的立体化发展、从政策引导为主转向投资引导为主的发展特点。
(一)发展规划上从高新区集中发展,辐射周边
从2015年首批泉城众创空间建设以来,济南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中心,集中集群发展的高新区重创共建发展项目,并且从发展规划上来看,将在今后的发展阶段上继续延续。
(二)从创新产业发展到个产业间的立体化发展
这一特点是当前济南众创空间发展建设的一个新趋势,是由简单的开发型创业服务平台转向综合服务型创业服务平台的发展思路转变。特别是济南市科技局出台新的政策,为积极引导众创空间项目发展,支持方式为事前支持与事后补助相结合,单个众创空间资金支持最高达到100万。这释放出积极信号,表明积极引入并将创业创新拓展点扩大到全行业全产业覆盖面上来。
(三)由政策引导为主转向以资金引导为主
这一变化在近年的济南众创空间发展建设中尤为突出,形成众创空间发展规划上的突出变化。将主动权交给市场机制,将引导的主体交给经济投资,这也是放开政策约束,实现同市场环境接轨的重要事件措施和发展方向。
三、当前济南地区众创空间发展趋势分析
从上述的济南地区众创空间发展规划可以明显看出当前济南地区众创空间发展趋势主要是集中表现在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以技术产业化为导向、以资金投资建设为主要动力的发展趋势特点。
特别是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特点,即是以具备优势的科学技术人才为基础,实现技术产业化发展,在众创空间的发展服务平台,积极寻求适合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将在今后的发展中,突出科技创新程度提高、技术产业化运作能力增强、投资和市场综合发展为引导的发展变化趋势。
四、总结
综上所述,济南积极建设泉城众创空间的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且总结出具备一定发展特点的成熟发展规划思路,将在不久将来不断促进众创空间发展建设,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措施的全面推行,将极大的带动济南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欣芳.众创空间在济南[J].齐鲁周刊,2015,3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