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范文

时间:2023-12-02 15:53:00

序论:在您撰写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第1篇

以下两表格清晰地反应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常识判断历年考查情形:

表一:常识判断十年命题趋势分析表

注:根据09年考试大纲,常识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因此,人文相应地替代为“历史”与“自然”。

表二:法律常识十年命题趋势分析表

注:1.本表格“其他”是指法律常识中法理学、法制史等法律领域所涉及个别试题。

2.以上两表格中的数字均代表题量而非分值。

通过对以上两表格的分析,可以大致地归纳出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常识判断部分命题规律及其趋势:

1.常识判断试题以考察应试者的法律常识为主

常识判断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十年真题,对常识的考查在07年之前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常识知识均有所涉及,偏重法律常识。07年、08年常识判断单纯考查法律常识。09年常识判断回归07年之前的考查模式,以法律常识为重心,结合政治、经济、管理、管理、历史、自然、科技全面考查常识知识。对法律常识的考查又体现出偏重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刑法等法律领域的特点。

2.试题灵活,从识记型走向应用型,难度略有提升。

从06年开始,常识判断逐渐摒弃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型考查方式,更加侧重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且出现对多个知识点同时考查的趋势。分析06年及近年来真题,案例分析题型、综合运用题型、材料分析题型的比重增大。在常识判断试题中,对知识点的考查已经超越了那种单纯识记的阶段,而深入理解、运用层面。并且,不少试题出现多个知识点同时考查的现象。常识部分难度逐年加大,近几年难度基本固定。据09年真题,其难度与08年持平。

试题难度加大一方面体现在考查方式上上升为对知识点理解、运用的考查,另一方面体现在试题本身的难度,比如试题阅读量的加大、运用案例材料的形式来设置题干等,导致试题本身进一步复杂化。不过,常识判断强调的是对常识的考查,而淡化专业上的深入要求。常识判断考查的是对公务员来讲所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而并非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就算07年、08年单纯对法律常识的考查,也只是仅及于常识层面的要求,而没有过多地深入法律专业知识。因此,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常识的考查难度过于加大,考生在复习中重点把握对基本常识的掌握即可。

第2篇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投资的选择知识点

1、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期

2、比较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的异同点?储蓄存款作为投资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异同点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优点随时存取,流动性强,灵活方便利率较高,收益高

缺点利率低,收益低存期限定,流动性差

相同点(为投资方式的优缺点)储蓄存款是一种便捷的投资方式,比较安全,风险较低。存在因通货膨胀而贬值及定期存款因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3、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1)存款储蓄:便捷的投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收益高于同期储蓄存款但低于股票,风险高于定期储蓄存款低于股票。(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4、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与主要业务?

(1)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主要业务: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商业银行开展其他业务的基础。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③结算业务。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投资的选择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1.高中政治有关投资理财的选择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2.高一政治必修一投资的选择知识点

3.高一必修1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4.政治必修1投资理财的选择必背知识点

5.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第3篇

根据相关部门计划,学期开始时制定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并按计划执行教学工作,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行当调整计划。

二、全学年各阶段教学安排:

1、教学时间分配:

第一学期开学第一个星期,结合暑期摸底考试试卷分析对经济常识第六课至第八课进行复习。接着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高三哲学常识上册的教学。再用一个月时间复习经济常识前言至五课,用一个月时间复习政治常识。新区一模考试之前20天时间进行经济、政治、哲学的综合复习及时政归类复习。

第二学期:用一周半时间完成哲学常识第五课与第六课的教学。接着按考试手册上的考点进行政治、经济的第二轮复习及哲学的第一轮复习。每一次统考之前,按时政范围进行时政与学科知识点的联系复习。二模考试前两周进行总复习。二模考试结束后,用两周时间进行三册书本基本知识点的复习,用一周时间结合高考试卷,进行高考试卷各题型一般解题方法辅导。考试前最后五六天里,叮嘱学生按照时政册子背一遍时政。

2、主要教学内容:考试手册上的要求,三册书本的上的内容。

3、作业与练习:

第一学期,经济、政治原则上一课复习结束就完成《学习与探究》上相对应的课基础训练中的填空、单项、不定项选择题,选择性完成简答或材料分析说明题。第二学期:完成《综合能力测试》上的所有选择题及选择性的简答题、材料分析说明题、论述题。同时选择性做兄弟区的一模试卷。二模考后,完成所有二模试卷上的选择题。结合高考试卷各题型一般解题方法训练,选择完成2009年高考政治复习试卷上的相关题目。

4、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安排四次考试:其中一次是九校联考,一次是新区第一学期末考试,另外两次试卷由任课老师自己出卷。

第二学期安排了五次考试:3月4日至6日,九校联考。3月底月考。4月23日的区二模考,5月初月考,5月底高考模拟。

周日教学内容:补教学进度、结合试卷分析辅导解题一般方法。

三、经验与反思(结合2009年高考试卷)

根据09年高考上海政治卷,我作如下总结:

1、按照几次统考安排教学进度,每次考试之前对当时阶段的时政辅导学生进行归类复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统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也让学生明白考试是要作分析复习准备的,作了复习准备的考试会取得较满意的成绩。

2、要紧扣考纲,重视教材,讲透每一课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课文知识点要问题化,问题要多样化。每一册书本最好有三轮的复习。切记离开教材课文,拿外面的辅导材料作教材。

3、要在平时教学中关注时政热点,并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要从经济、政治、哲学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有所学理论知识解析实际的能力,并创设各种题型的训练。

4、要留意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作出自己的评价。

5、要重视各种题型的审题、答题操作步骤和方法的训练,指导答题思路和思维方法。切记死背参考答案。不定项选择题要告诉对有疑问的选项宁可不选,以保证能确定的选项的得分。09年高考上海政治试卷调整了不定项选择题的评分标准,部分选项正确(无错选)能获得该题的部分分数。

6、复习后阶段要引导学生对书本知识点作整理归纳。

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复习;理论;实际

高三政治高考复习中,如何贯彻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科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科教学的目的和高考复习的目标。

一、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考理论

联系实际的重点

考生在全面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注重全面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并学会将当年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实行“对号入座”,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对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卫生等热点问题,既要熟悉其时代背景、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引发的事件和导致的后果等,还要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哪些侧面去设计问题,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

二、高三政治高考复习,老师普遍采用多轮复习法

不论几轮复习,都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本人认为,在前、后期复习阶段,都应有所侧重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前期复习阶段,用时事热点及实际问题去分析说明学科理论知识

前期复习阶段,侧重于课本知识点的复习,对课本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整理。要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将学科知识的要点与相关事件或重大时事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学科理论知识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用实际问题去分析说明学科理论知识。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要点条理性归纳概括时,要紧密联系与该知识所涉及的相关事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时事,形成知识与事例的互动,运用相关事实或重大时事去论证知识,实现对教材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比较好的办法是画联系圈。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向外辐射,将与其联系的有关时事问题标在周围,增强对学科知识理解程度。在这一复习阶段,要正确处理夯实学科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掌握时事问题的关系。在这一阶段,掌握时事问题是为夯实学科双基服务的,要以知识为中心掌握时事问题,防止出现只重视现实问题而忽视学科双基的倾向。

2.后期复习阶段,用学科知识去分析时事热点及实际问题

第5篇

关键词:政治 整合 能力

为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整合的能力、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融合的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高考考纲》笔者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进行知识整合

在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大部分教师基本上是按教材编排进行,未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按逻辑结构进行整合,导致学生在主观题上失分严重,学生答题时总是围绕一个要点反复论证、重复作答,对其他要点避而不谈,造成要点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形成知识体系,难以从理论的高度把握知识本质内涵以及深层次的联系,显得支离破碎。

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以新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有必要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将有联系和系统的内容相对集中,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挖掘教材内容,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归类,形成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体系。

二、知识整合的具体方法

在高考政治复习中进行知识整合就是把思想政治教材,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部分教材,按照具体知识点、考点进行的整合。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线索法。①内在逻辑法。即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线索对知识点、考点进行整合的方法。如,《哲学常识》中“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是什么”──原理内容和方法论意义;“为什么”──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怎么办”──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②相关知识法。即以相关知识为线索对知识点、考点进行整合的方法。如,商品两因素──质量问题──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价值规律──市场自发调节缺陷──市场秩序──宏观调控(道德、法治)──企业信誉形象──市场交易原则──消费者合法权益。③同类知识法。即以同类知识为线索对知识点、考点进行整合的方法。也就是围绕“辩证关系”、“原则”、“职能”、“制度”等同类知识进行整合的方法。仅以“职能”为例予以说明:货币的五项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此外,还具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国家的职能──具有对内(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和对外(保卫、交往)两项职能。

(二)数字法。把具体知识点、考点,按规律用数字排列形式进行整合的方法。如,《政治常识》中“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可以用这种方法整合如下:“一个新关系(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和谐统一)、“两大义务(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三大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三条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四种意识(法律意识、纳税人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参政意识)”。

(三)对比法。即把相同或相近的具体知识点、考点,按异同或区别与联系用列表对比形式进行整合的方法,也称比较法、对比法或表格法。

(四)归纳法。即把同一范畴的知识点、考点,用简图(圆圈或括号)表示范围大小进行整合的方法,也称圆圈法或括号法。如《哲学常识》中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之间的关系,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与意识反作用之间的关系等知识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整合。

第6篇

一、逻辑思维能力及其基本要求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以下基本要求:

(一)灵活使用。有逻辑思维能力不等于能解决较难的问题,仅就逻辑而言,有使用技巧问题,而使用技巧则来自于熟能生巧。

(二)参与辩论。思想在辩论中产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辩论。在迷雾中导致某种正确认识的原因是有该问题辩论,否则不会去想。

(三)坚守常识。坚守常识并逻辑地得到的结论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的是,归纳得到的结论不能固守,因归纳永远是归纳事物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它违反部分怎样不等于全部怎样的常识。

(四)敢于质疑。包括权威结论和个人结论,如果逻辑上明显解释不通时。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般方法

(一)归纳法就是从一系列个别的、特殊的、具体的情景材料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它遵循的是“个别――一般”的思维方式。一般要对现象进行概括,再透过现象看本质。高一《经济常识》与现实经济生活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强这个特点,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思维能力。

(二)演绎法是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一般原理或观点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它遵循的是“一般――个别”的思维方式。一般是先阅读材料,抓住主旨,接着归纳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即先摆观点,再用材料来论证观点。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带领学生由一般原理推导个别结论,或从许多特殊事物中概括出一般原则,或将关联事物进行类比。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教法与学法结合。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根据新知识的特点,运用最佳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一位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和辩证思维能力。

第7篇

首先,高中政治教材教学内容包括高一经济学常识上、下册(共八课),高二哲学常识上、下册(共八课),及高三政治学常识全一册(共五课),为了应对高二下学期的政治会考,更为了尽早投入高三复习,一般在高二结束时便已完成了所有的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教学,这样在高三开始就及早进入第一轮复习。

其次,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巩固基础,包括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最好不要过早把重心放在做题训练上,当然,适当的做题训练是必要的,但主要目的应是为夯实基础服务,否则在基础尚未打牢时就过早追求成绩提高,是不太现实的,甚至欲速则不达,功败垂成。

另外,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数量大,而在高一、二两年的学习中,由于课时少,教学内容多,造成很多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所以第一轮复习时巩固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要固好这个"本",千万不可舍本逐末,放弃基础。

二忌分而不联,缺乏综合

虽然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基础,但复习毕竟不等于新课,所有内容学生都至少已经学习过,这次复习中就应该注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整合以便建构知识体系了。我们知道,无论哪一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都是很紧密的:经济学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环环相扣;哲学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政治学中国家的内政外交民族宗教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知识在新课学习中仿佛是彼此独立的,现在是该给它们整合的时候了。如果这时的复习仍然是只分不联,没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那再讲几遍也是徒劳。比如一个"就业"问题,增加就业需要多方面措施,但在课本上却没有一节是专门讲就业问题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综合能力了:第二课的宏观调控、非公有制经济,第三课的企业,第四课的劳动者素质,等等,都应该充分讲透。

另外,从高考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高考试题不仅要求专业性,也要求一定的综合性,在复习中没有综合,学生答题的视野和思路就无法扩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复习中的知识点综合。

三忌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复习中既要有综合性,层次性和深入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材料型的试题,学生往往答题时不能全面,或者找不到要点,或者看不懂材料,或者找不到答题的方向,这当然跟我们的复习是有一定关系的,试题所用材料不会是课本上的内容,甚至可能是从未见过的,但无论何种材料,我们都可以去做出正确的概括和分析,这就要求复习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不只要具备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而且还要能够从深度去研究"这是什么?"、"它会怎样?"、"这是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例如,经济常识考查,给了我们一个社会生活中的不正当经济行为的材料,那么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呢?(1)这是什么?――不正当经济行为或不正当竞争;(2)为什么?――市场调节的缺陷;(3)会怎样?――违背市场交易原则,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4)怎么办?――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这样,对教材第2课、第3课、第7课等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就有了一个综合把握。

四忌脱离学生,自娱自乐

曾有一个同事向我诉苦:学生上课挺认真的,但成绩老是上不去。我就去听了他的课,他思维很敏捷,条理也很清楚,整堂课他都讲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直到下课铃响还意犹来尽。而学生们也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对他说:"你的讲解没有问题,但是你发现了没有,学生们整堂课都在看你表演了,可他们却连动脑的时间都没有!"

讲课要有一定的演说技巧,才能调动学生,吸引学生,但讲课毕竞不等于演说,你还得注意引导启发学生,增强点针对性。我们不妨常常问自己几个问题:学生们的思维在跟着我吗?我讲的内容他们已经懂了吗?他们的疑问已完全消除了吗?他们受到启发,有所收获了吗?

五忌为考而考,以考代讲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每个月都会有最少一次测试或考试。一是为了随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存在的问题,二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考试。但是,如果考得过多,反而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好考试的话,我们除了得到一个成绩之外,往往收效甚微。所以,每一次考试,我们都应该做好几个环节:所用试卷的选择、考试时间的安排,阅卷工作的组织,以及考后试卷的分析等。

这里重点说说考后试卷分析这一环节:

首先,客观题易错点的分析。

不仅要找到这套试卷中学生易错的那几题,而且还要注意的是在这些题中学生容易误选的那几个选项,为什么会误选这个选项?它和正确选项的区分在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主观题丢分的原因。

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答题的习惯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试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是设问方向把握不准,还是材料分析能力差?是结合材料不够,还是答题格式有误?我们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归纳,再有针对性地在试卷讲析中解决好这些问题。

再次,试卷分析还应注意纵向分析,既要分析这一次的问题,还应把几次的问题作一个比较和综合,几次考试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问题?几次考试下来,表现比较集中的是哪一类错误或者哪一板块知识?只有充分汇集、综合把握了这些信息,在以后的复习中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避免无的放矢。

六忌各自为政,闭门造车

高考的文科综合考试已经开始很多年了,考生们也已经基本适应了这种考试方式,然而,由于文综各科老师的知识水平限制和其他客观原因,所以综合仍然只能是学生自己的综合,在教学中各科任老师也只能是各自为政,各自种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交流是高考复习必不可少的要求。

一是同校教师间的交流。

既包括同科目任课老师间的交流,也包括与其他科目,特别是地理历史科老师的交流。以我们政治学科为例,如果老师缺乏一些基本的世界地理知识、中国地理知识,那又如何讲好"区域经济"、"中部崛起"?又如何让学生理解 "国际关系"、"外交政策"?扩大了讲,语言基础薄弱,就无法理解哲学常识中那么多古人的名言、诗词。没有基本计算能力,经济学中的"股票价格"、"货币发行量"怎么计算?没有基础英语知识,又怎能区分"WTO"和"WHO"?所以说文科教师绝不能偏安一隅,照本宣科,既要对本专业驾轻就熟,更应该在其他学科中有所涉措,拓展知识面。

二是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各地区,各学校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点,但同样是高中政治教学,有很多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地方,所以通过校际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完全有可能且完全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