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1 10:08:05
序论:在您撰写配音基础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对各个部分关系的协调处理能力,以及对基本技法的运用和对构图审美的理解能力等。这些都是绘画的基本方面,平时训练中的问题也反映在这上面,如果解决得好,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提高。
如何培养一种整体感受物象(形与色)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内容,这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其他方面的问题就容易解决;这方面的能力差,就会导致其他方面出问题。如画不准或画不像,主次不分,画面各部分缺乏联系,调子太乱,体感不强等。一般认为,观察某一局部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但观察整体以及整体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能力却是很少有人具备的。因此,我认为应该培养学生整体联系的观察习惯。常听学生说不会画,其实是由于他不会“看”所致。
其次是理解问题。教过素描的老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其画面表现总好一些,给人一种秩序感,作画过程也有条理性。与这方面素质有关的如解剖、透视、对体面的分析、明暗规律、线条组织、虚实处理、色彩处理、作画程序等都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些方面理解得越是深入,应用起来越自如,画面效果就会越好。如果不是从这些根本方面进行训练,画面的脏、灰、乱的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
绘画应是感性与理性协调配合的过程,单纯地强调感觉,画面有表现性和个性,但表现不好又出现简单含糊等问题;单纯地强调理性,画面多深入细致的刻画,处理不好容易出现生硬、呆板等毛病。因此要二者兼顾,应该是既有强烈印象又有深刻概括的表现,以感性为引导,理性为后盾。
整个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方法论问题,方法既是思维的结果,
又是思维的钥匙。因此对学生来说,道理讲得再多不如教给他最实用的方法。比如画素描的方法须从它的基本语言入手,即用线、画、调子这三方面因素去表现体积、形象、质地等,从这三方面去挖掘一个人的潜质在哪里。比如有的学生用线表现比较顺手,那么就以线为主,让调子服从线;有的学生善于表现调子,那么就让线服从调子。这样在找到个人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兼顾其他方面就容易些。如果哪种因素都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画面表现效果就不好。线也好,面也好,调子也好,都是在写生观察中提炼出来的,离开形象,任何线、面或调子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表现手段必须围绕形象这个核心,富有个性,表现力强,具有强烈形象感的考卷才能拿到高分。
画面的构图也比较关键,构图是画面最大的整体,是画面最大的美感。构图的一个大原则是均衡、变化统一、富有张力。简练强烈,饱满的画面构图是首先强调的。比如画一个男青年的头像,可能强烈的轮廓、清晰的五官是表现的重要因素;而画一个优雅的女性的头像时则最好表现出头部、颈部和胸部的关系。只有通过各部分协调组合才能体现出整体的韵味来,而不是刻意强调某个局部。明暗的分布也应作为构图的重要因素,如头发是黑的但不能一味地涂黑,应根据脸、颈、胸的颜色深浅形成呼应变化,使画面形象形成统一的韵味神态,增强画面的整体效果。
最后想说说训练中评改作业的问题。一般是总体说说,写点评语或动手改改,这样给学生的只是总体印象,比较模糊。应该分类别项地打分,把作业各个考查因素标准化明细化,如形象、表现、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虚实、质感量感等分别打分,这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达到知己知彼、学有所得。教师也根据评分分别规定目标,解决个别问题,学生就会明白。多评析范画作品,好在哪里,尤其指出不足在哪里,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这对提高学生绘画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长效性的。
Abstract: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in-service training in Wuhan C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n-service training of teachers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and predic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in-job training.
关键词: 初中教师;在职培训;影响因素;对策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teacher;in-service training;influence factor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175-02
0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目前,在中国有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他们支持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他们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关系着教育的成败,更直接关系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因此,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为此,本文在对武汉市初中教师在职培训进行了实证研究,力求弄清影响教师在职培训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供实际工作部门参考。
1研究工具的选择及统计结果
1.1 调查的工具及其设计调查的工具是"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情况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其中,"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情况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被调查教师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学历,职称,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工作压力等几个项目,全部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情况。主要包括动机、最需要的培训内容以及影响在职培训的因素等,全部为选择项,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
1.2 资料的搜集与统计工具问卷的发放采取分层抽样法。以武汉市全体初中教师作为本研究的调查总体,根据经济发展基础及教育发展水平,选取了武昌区、洪山区、江岸区、汉阳区、黄陂区、蔡甸区等六个区的9所初中学校为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基本上覆盖了武汉市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初中学校,其中重点初中占52%,一般初中占48%。
1.3 问卷统计结果总体上看,青年教师在学校占主体地位,表明武汉市初中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从学历分布来看,虽然尚有1.7%的教师学历未达标,但总体上看,教师的学历比较高,本科以上学历占82.7%,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武汉市初中教师的在职培训应由学历提高为主转向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为主。
2初中教师在职培训分析
2.1 武汉市初中教师2009年参加在职培训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教育法规对教师培训都有明确阐述: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目前,初中教师基本上都参加了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等举办的各种教师在职培训学习。本次调查研究了初中教师2009年参加培训的状况。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武汉市初中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特点为: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平衡,培训成本比较高。调查结果反映出:培训开设的课程没有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际,浮于形式,很难摆脱获取经济利益的误区,教师承担的大部分培训费用以及因此而损失的收入并没有得到平等的价值,以致于75.5%的教师对培训不满意,这为以后在职培训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2.2 武汉市初中教师在职培训动机研究进行成功、有效的在职培训不仅仅是培训机构单方面的责任,教师的积极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了解了教师的培训动机后,就可以对症下药,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
本研究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来尝试了解,经研究揭示,初中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最主要的动机在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从动机的类型来看,提高专业化水平属于外部动机,这表明,初中教师有着比较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初中教师在职培训的内部学习动机进行转化,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就是应然的选择了。
2.3 阻碍初中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因素分析本次研究共提出了以下六个因素:(1)经济因素:个人费用、家庭负担、晋级加薪、损失收入;(2)时间因素:工学矛盾、交通不便;(3)文化因素:学习氛围;(4)效果因素: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5)压力因素:家人、学校不赞成;(6)个人因素。
利用因子分析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因子分析初始解、方差极大法作因子旋转、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这样来了解各个方面的权重。各个因子具体如下:a.个人支付的费用过高,b.工学矛盾,难以抽身学习,c.交通不方便,费时耗力,d.家庭经济负担重,e.周围没有在职培训的学习氛围,f.培训对自己教学帮助不大,g.自己现有知识足够应付日常教学,h.培训对教师晋级加薪没有影响,i.参加学习影响自己获得其他收入,j.学校不支持、不鼓励,k.家人不赞成,l.自己职称高,没有必要培训,m.自己学历高,用不着培训,n.年龄大,参加培训对自己意义不大。KMO系数=0.804,所以适合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表明,阻碍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个人学历高、职称高;2、培训对自己没有什么用处;3、经济原因;4、家庭等外部原因。
3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需求的研究和预测笔者认为,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培训教师的需求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次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教师,有不同的价值诉求,在在职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树立研究意识,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信息的采集、分析和预测机制,定期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并为实际工作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3.2 根据在职培训的类型建立科学合理的在职培训成本分担机制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在2%-3%之间,2000年虽上升至3.19%,但仍然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6%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要使教师培训真正惠及广大教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贝克尔认为,在职培训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一般培训,主要是指能增加员工一般性人力资本的培训行为,该种培训不仅对所在的工作岗位有用,而且对其他的工作岗位也有用。另外一种培训为专门培训(也称为特殊培训),是指只能增加员工特殊性人力资本的培训行为,这种培训一般只对特殊的工作岗位有用,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培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就失去了发挥的场所,由于此种培训针对性强、风险小,企业普遍采用这种培训。笔者建议,根据在职培训的类型建立科学合理的在职培训成本分担机制,对偏重于特殊培训类型的,培训费用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承担,对属于一般培训类型的,其培训费用主要由教师个人承担,对偏重于一般培训的,其培训费用由教师承担较大部分,具体的支付比例则根据培训的收益进行测定。
3.3 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创新教师在职培训发展模式《国际教育百科全书》(1985)关于在职教师培训,提出缺陷范型(Defect Paradigm)、变革范型(Change Paradigm)、问题解决范型(Problem Solving Paradigm)和成长范型(Growth Paradigm)四个基本范型。缺陷范型是指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已经逐步过时和无效了,因而需要培训;变革范型是指教育要按照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变化而进行变革,教师要适应这种变革应该进行培训;问题解决范型是指教育在不断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在一些学校和班级中出现一些问题,在职培训就应该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长范型是指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很复杂,需要不断探索,教师应在不断探索中扩展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从本研究揭示的情况来看,武汉市初中教师在职培训应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高度重视变革范型、问题解决范型和成长范型的教师在职培训。根据目前的情形,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3.3.1 实现由学历提高型向业务提高型转变。从本研究得到的数据来看,目前初中教师的学历绝大多数已达标,因此培训应着眼于教师专业化的提高。因此,建议实施各种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如骨干教师提升工程、名师示范工程,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教育科研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共同加强初中教师的在职培训。
3.3.2 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方式。目前,在实践中采用的培训方式有以学校为中心、以课程教材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等几种。教师培训活动结束后的跟踪指导和服务可以采取以下方式:①直接交流-实地考察学员在任职学校的研究和学习情况,与学员进行直接面谈。②函件跟踪-通过与学员通信,具体了解学员在课题研究中的难题和需要加强指导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③远程指导-网上交流。④课题研讨-组织专业导师与学员就课题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员互相切磋、交流。
3.3.3 分层分类实施教师在职培训。富勒(Fuller)和鲍恩(Bown)1975年对教师"关心"(Concern)的发展作了研究,提出了三个阶段的思想,先是对生存的直接关心,为第一阶段;逐渐发展为对适应教学环境和学校期望的关心,为第二阶段;再发展为关心教学贡献对学生和质量的影响,为第三阶段。这项研究提出教师的"关心"是逐步发展的,有阶段性的。本研究主要是根据教师年龄进行层次划分,共分三个层次,分别是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笔者同时认为,课程是教师培训的核心,是教师培训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此,建议分层分类实施教师培训主要是要从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入手,通过课程的变革实现教育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变革。从本次调查研究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同年龄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培训需求。
3.4 整合培训机构的力量,形成优质培训资源从国际上看,教师培训机构大致可分为五大类:①大学或者师资培养培训机构。如美国大学兼顾教师培养和培训两大职能;②专门继续教育机构。如英国的"教师中心",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师进修机构;教职员工会组织举办各种研修活动;③教师专业团体。如日本教职员工会组织举办各种研修活动;④广播电视等多媒体远程教育设施。这己成为各国教育的主要机构之一;⑤教师在职的中小学。
从武汉市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这五种机构基本上都存在。应该看到的是,各个培训机构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必须对其力量进行整合,以形成优质资源。笔者建议采取大学+教师进修学院(中心)+中小学的教师培训机构联合体,大学负责提供教育教学计划、师资,教师进修学院具体负责组织教学管理、提供教学场地和设备等,中小学主要作为培训的实验基地和研究基地。
3.5 以信息化手段引领教师培训工作有关部门应以高等学校为依托,建立标准化实时教学应用平台,让信息技术主动适应教师的需要,用于广泛培训教师;以智能教育平台为工具,进行基础教育资料库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先进的教育和课程理念,开发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等。借助信息化手段改进现有的在职培训学习方式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笔者认为,由于参加在职培训的初中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应大胆创新,考虑采用操作性学习、讨论式学习、开放式学习、菜单式学习等学习方式。
操作性学习,侧重用于培养学员的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如计算机操作,多媒体的应用等。
讨论式学习,即教师与学员一起用讨论的方式学习某些科目。比如,讨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拟订新的教学课题,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设计,如何实施课题实验等。
开放式学习,即组织学员走出校门,参观、访问、考察,听教改实验课等。旨在帮助学员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增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
菜单式学习,即根据中小学教师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开设一系列专题,供教师自由选择。
3.6 建立教师在职培训质量标准,采取评估的方式鉴定在职培训机构和师资的资质,确保培训质量目前,教师在职培训机构众多,水平参差不齐,相应地也就产生了在职培训质量标准的制订和考核问题。什么样的单位可以举办教师在职培训,在职培训课程如何设置,培训质量如何评估,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才能从制度上解决,并且由此促进教师在职培训的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和科学化的道路。根据主体的多样性,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在建立一整套教师在职培训质量标准基础上实施多级多层次评估。
增强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实施教师在职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看到的是,教师在职培训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极其复杂的实践问题,需要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本研究仅仅是选取了一个城市从需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初中教师在职培训的需求现状、动机及影响因素等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等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34-238.
[2]邓娅.市场经济发展与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J].教育研究信息,2001,(1):14-18.
[3]达肯沃尔德 梅里安著.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99.
[4]鱼霞,毛亚庆.论有效的教师培训[J].教师教育研究,2004,(1):22-24.
[5]于静.浅谈我国目前教师培训工作的特点及变化[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3):47-480.
[6]马敏等. 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新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4,(5):55-59.
[7]胡森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本文作者:李彦吉蔺世吾王凡工作单位:北京铁路局
在石家庄供电段10kV配电系统线路故障中,据不完全统计,单相接地故障占67%,两相短路占0.9%,两相接地短路占15.9%,三相短路1.8%,其他故障14.4%。我们随机调取了高邑配电室的1次电流速断跳闸记录,如表2,为2011-05-16T20:13贯通线路223DL的跳闸情况。从表2可看出,除三相短路外,线路间的线电压不可能同时出现不正常,而失压保护的电压值就取自母线的三相值进行"与"判断,仅会在出现三相短路时发生失压保护的误动。随着高速客运专线的开通,自闭、贯通线路越来越多地使用了电缆供电,在同一地点出现三相短路的几率将会越来越大。3.1现有软硬件基础上的解决方案及存在问题3.1.1修改失压保护整定值(1)修改失压保护电压整定值理论上,只要将失压保护电压整定值减小,使其取值大于三相短路时的最低母线电压水平,就能防止失压保护误动。但是在出现近端(如配电室出线)三相金属性短路时,母线电压可能降低到接近于零,我们总不能把电压定值设定为0V,否则会发生更多的失压保护拒动问题。(2)增加失压保护整定延时将其值按躲过同段母线断路器速断保护动作时间整定,在速断保护动作时间内,失压保护不会误动。考虑到断路器的分闸时间,其延时不能少于30ms,但是对方变电所,比如邢台变电所的高邢自闭会在检测到线路失压的第一时间(瞬时)备自投动作,若高邑所214DL失压保护不动作,会将邢台所自闭母线电压送至高邑所母线上、造成二者并相,且高邑所因为母线有压而使失压保护返回不再启动跳闸。因此不能靠增加失压保护动作时间和降低失压保护电压整定值的方式来防止失压保护误动。
投入失压保护有流闭锁如图3,通过在失压保护动作前判断有无负荷电流的方式,防止其误动。但铁路自闭、贯通线路具有长距离输送小负荷的特点[1],其正常负荷电流值很小。比如高邑配电室高邢自闭线路一次侧负荷电流3.84A、且三相基本平衡,在采用30/5电流互感器的情况下,二次电流只有0.64A,在母线电压降低到正常值的一半时电流值也迅速降低为正常电流的1/3~2/3范围内,二次值最低在0.2A左右。输电距离较短的线路或者同母段其他线路近端金属性短路时二次电流值甚至降低到0~0.1A,这样使得失压保护有流闭锁功能失效,且电流整定值很难选择,现场应用中多数配电室退出了本项设置。自闭、贯通线路多数情况下与牵引供电系统同方向近距离架设,在配电室真正出现失压时,静电感应出现的感应电流值就有0.2A,甚至更大,此时若投入有流闭锁(比如0.2A),造成失压保护拒动,相邻所电压会送至本所母线,对于不存在并相条件的配电室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各种故障特点分析在10kV配电线路中,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三相短路等横向故障发生的几率较多,危害最为严重,线路断线等纵向故障一般不会造成保护的误动,在此不再讨论。(1)单相接地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并不破坏系统线电压的对称性,并可持续运行1~2h,因失压保护检测的是线电压、不会造成保护误动。(2)两相短路[2]在故障点处,用对称分量表示,两相短路有3个边界条件:If(0)=0;If(1)=-If(2);Uf(1)=Uf(2),即正序网络和负序网络在故障点并联,零序网络断开。发生故障时出现负序分量,没有零序分量。(3)两相短路接地[2]在故障点处,用对称分量表示、两相短路接地的边界条件:If(1)+If(2)+If(0)=0;Uf(1)=Uf(2)=Uf(0)。显然满足此边界条件的复合序网在故障点并联。发生故障时出现负序分量、零序分量。(4)三相短路序网构成中同样只有正序分量,也可以说在正序的基础上串入了阻抗零;短路计算中只有正序分量,没有负、零序分量。大量的现场运行实践表明[3],当发生三相对称短路瞬时也会出现短时的负序电压,其值一般不小于0.06UN(额定相间电压)。
(1)电流增量闭锁失压保护为了解决由于1条馈出线三相短路时母线电压降低引起另外1路失压保护误动的问题,可增加电流增量闭锁条件,只有在电流有突变量的条件下、同时母线电压降低才启动断路器跳闸。上例中214DL没有增加的突变量,就不会引起失压保护误动作,动作逻辑如图4。同时,为了防止空载投运线路时,变压器励磁涌流致使电流增量误触发,可增加二次谐波闭锁功能。在配电室出现进线失压时,由于二次谐波闭锁的电流增量不会启动,致使失压保护拒动,此时可增加负序电压的"或"条件。上述讨论的各类短路故障在配电室馈出线侧均会检测到负序电压,而真正的进线失压时是不会产生负序电压的,利用这一特征,增加在负序电压U2小于整定值的情况下,只要三相线电压降低时,就会启动失压保护动作,可有效防止进线失压的情况下,发生的保护拒动问题。图4馈线测控装置失压保护动作逻辑优化图需要注意的是三相短路只是在故障发生的瞬时产生负序电压,因此必须做到有负序电压产生,在母线电压恢复正常前,此闭锁一直有效,以免引起失压保护的误动。(2)负序电压启动的备自投在发生三相短路时,备供所可能出现主供所跳闸前备自投误投于故障线路的问题,可采取2种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①增加备自投延时,只要保证备供所的自投时限大于主供所断路器固有跳闸时间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②增加负序电压闭锁,在备供所脚下的线路电压互感器检测到负序电压后,自动延长躲过断路器固有分闸时间自投延时,其他情况下,仍旧为瞬时动作。4结束语铁路10kV自闭、贯通线路有着与地方供电系统截然不同的特点,对地方供电系统的运行方式、保护设置照抄、照搬,就会出现某些不适应,要求我们进行必要的甄别。本文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前提下,提出了通过优化保护动作逻辑来避免保护误动问题的方案,希望对铁路配电室的安全运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池丹丹,女,河北唐山人,讲师,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自动化,工作单位为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郭悦杰,女,河北唐山人,讲师,毕业于河师范北大学,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工作单位为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
摘要:在两到三年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基础课程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那么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想要成为应用型人才,其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本文重点讨论了在高职基础课程中渗透隐形职业素养培养的实施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基础课程;隐性职业素养;实施体系
在“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要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位目标,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任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内涵的重要任务,在高职的教育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综合技能占据重要的位置,学生为了谋求一份待遇优厚的职业,拼命地掌握技能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作为 “人才”当中“人”的重要性,“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应当具备上岗操作的显形职业技能,也应当具备较高隐形职业素养。只有当一个人完全的具有了这两方面素养才可以较为顺畅的行走其职业历程,而基础学科对于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根据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在基础课程中进行隐形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应当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师资的配置、教材的整合和教学教法的转变等几个方面建立。
一、 基础课程培养高职生隐形职业素养的教学指导思想应以就业为导向
在市场经济指导下,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分类标准作为基础学科教学的指导思想。只有全面的认识到隐形职业素养的培养应当蕴含在各个学科教育中,并根据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观念中树立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础学科如:思想政治课、计算机课、体育课、英语课等,这些基础课程是高职生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教学思想上要树立将隐形职业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的观念,要有一定的课时和教学资源予以保障。
二、 基础课程培养高职生隐形职业素养的师资应当根据进行优化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认为专业突出也就意味着职业技能突出,但是想要让学生在职场上走的更加长远,仅仅具有优秀的职业技能是不行的,一个人的发展一定是全面而均衡的。基础课教师的资源优化决定着学生基础职业素质即隐形职业素养的高低,优化基础课师资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树立职业分类,加强基础课教师对课程本身对于培养学生隐形职业素养的意义和认识,使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在培养高职生隐形职业素养的过程中体现教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对学生的奉献精神,这些将对学生形成长期的、深远的影响,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 基础课程培养高职生隐形职业素养的教材选择要体现培养目标
高职基础课教材的选择应当围绕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选择,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类选择,专业不同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课内容在就业上还是具有一定区别的,要体现隐形职业素养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的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材中关注学生的就业需求,并且服务于专业课教学,融入该行业的行业内容和隐形职业素养内容,打破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融入隐形职业素养培养的有关内容,充分体现行业特点和职业特点。
四、 基础课程培养高职生隐形职业素养的教学教法应与职业特征相匹配
基础课程培养高职生隐形职业素养的教学教法的改变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如多利用多媒体课件、电视、广播、录音、录像报纸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与现实时事相结合,通过以上手段建立与社会的联系,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更有实践的感觉。二是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实现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定避免满堂灌和说教,应当使用引导教学,使学生主动思考,利用教材进行情景教学,实现在教学中的互动,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或者建立小阶段目标,使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基础课程进行与职业素养培养有关的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使基础课程的课堂变成开放的,与社会接轨的课堂。三是实现评价方法的合理化,以往基础课的评价方法基本上都是试卷或统考的形式,但是想要引导学生的隐形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考核形式上应当引入过程性考核。不仅仅要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全面的发展,应当形成动态的考核办法,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将阶段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教育,这就迎合了隐形职业素养培养的规律。
在基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建立职业引导意识,采用结合实际的教法和内容,体现学做合一,知行统一,让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实践性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并进行强化。隐形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的建立首先要遵循职业之上原则,即遵守职业规范,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这是一个需要职业院校从教育理念上进行变革的系统工程。(作者单位:1,3. 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2.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础学科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共性研究”(课题编号:SZ13214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2]王蔚.大学生专业学习阶段的职业素质教育[J].高教研究.2006.5.
关键词:控制系统 故障 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配料系统做为铝用炭阳极成型系统的核心设备,担负着成型阳极生产配方调整和给料过程控制以及原料消耗计算等功能,配料系统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生阳极的产量和质量,其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公司所使用配料控制系统为德国引进申克控制系统,由于其控制技术的成熟被诸多行业普遍应用。
1.配料系统的测量控制原理
申克配料控制系统给料装置或测量装置采用DISOCONT系统进行控制,它由系统装置VSE、本地控制装置VLB和输入/输出装置VEA组成;它用于连续测量和控制任务,以及间断的批量处理;同时可执行固体测量和所有称重、处理功能。
根据本公司工艺特点将其分为皮带秤及失重秤,下面将分别讨论。
1.1 皮带秤测量控制原理
皮带秤用于连续称出运输皮带上运送物料的重量,称重仓下面的称重传感器测出重量,以便控制称重仓的上下限。而实时走料量是根据皮带托辊上安装的传感器进行测量和控制。皮带秤多用于大颗粒物料的控制配比。
1.2 失重秤测量控制原理
失重秤用于连续称出料斗中物料重量,根据设定值和控制模式按照称重仓料量的上下限范围进行控制螺旋或泵的转速完成走料量。失重秤多用于细料、粉料、液态等物料的控制配比。
2.配料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控制系统中较常见的故障有:(1)电源故障。此故障一般为断电或失电引起,将电源恢复即可;(2)存储器故障。此故障为热插拔存储器或更换新存储器造成,重新将原参数输入存储器即可;(3)系统通讯错误。此故障为各秤与主机监控通讯连接故障,通讯卡件故障、设置错误、通讯电缆短路、断路及各秤通讯板中出现异常都会发生此故障,判别时可利用万用表检查线路通断、申克通讯软件Easyserve进行通讯连接,检查修复上述异常故障即可消除。
上述只是申克控制系统的主体故障,由于申克分为皮带秤和失重秤,由于其控制原理的不同,故障也不尽相同,下面就分别讨论。
2.1 皮带秤控制系统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皮带秤由于申克控制技术的成熟性,故障率较少,一般较为常见的为:(1)测速传感器故障。此故障需要检查测速传感器接线及回路是否有短路、断路情况,一般情况下由于申克传感器为专利产品很难损坏,若损坏则必须更换;(2)皮带偏移。此故障则需要将皮带重新找平及找正即可。
2.2 失重秤控制系统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失重秤由于其测量与控制的特殊性故障率较高,加之其外加控制设备、元件较多也会出现故障现象,究其根源其系统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出现异常。
(1)下料阀反馈故障。由于失重秤给料是由设定给料量与仓重上下限共同积算在给定时间内控制下料阀的开关,阀门状态为一个开关量信号高电平为开,低电平为关;根据此信号即可判断加料过程。此过程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报警,此问题为下料阀关闭不到位或接近开关信号为反馈,只要对下料阀开关限位进行调整或对接近开关信号调校即可消除。
(2)沥青秤不下料。沥青为液态物料,其加料过程中易受到沥青熔化温度、杂质、压缩空气等因素影响,导致沥青流动性差,在管路中堵塞,造成下料偏小或不下料;此时观察沥青泵转速克发现转速会根据设定下料值一直递增最大可为3000r/min,此时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或清理管路即可消除此故障。
(3)沥青秤给定值与实际值偏差。为减少沥青下料时对秤体的冲击,一般将沥青秤加料时间设定为180S,此过程控制系统任保持为体积模式,这样会造成实际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在保证设定转速的前提下,(可根据其控制斜率计算得出,即设定给料值与泵转速之间斜率为417.5;与电流之间斜率为2.73。)调整参数P05-15和P05-17即可消除此故障。
(3)粉焦秤给定值与实际值偏差。粉焦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量较大,加之粉焦的自身特性,粉焦秤上有着较为复杂的辅助控制设备,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将会直接引起粉焦秤的波动,在近3年的跟踪观察处理中,我们分析造成此故障的主要原因为下料阀的磨损引起的漏料造成的波动,粉焦用量大,加料过程多,会使阀门的开关次数变得频繁,这样也就造成的阀门的磨损。我们在多次试验后通过对仓上下限的修改,但是必须保证不使仓中无料或满料。减少阀门的动作次数,从而保证了阀门的可靠和耐用。将此故障消除。
(4)其它故障报警。申克控制系统将报警等级划分为A(系统跳停)、W1(单机跳停)、W2(提示)、IG(忽略)四个等级,一般在设备调试阶段报警等级已由调试人员定义好,但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说明重新定义报警等级。
报警代码分为CA-传感器故障;CH-标定校验故障;CO-控制器故障;HI-上限值故障;IL-连锁故障;LO-下限值故障;SC-控制过程故障;SY-系统故障;WE-电气设备故障。其内容可参照申克故障代码表查找。
3.申克控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良好的维护管理能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加强日常的点检管理
(2)及时消除设备异常
(3)改善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
(4)做好数据管理以防偶发故障
(5)做好软件系统与参数设置的备份工作
(6)提高运行维护人员的专业知识
4、结语
通过我们对申克控制系统故障的探讨和实践,为我们公司目前的申克控制系统故障处理情况和稳定运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总结也避免申克控制系统非正常化损坏。为今后处理申克控制系统故障扫清了障碍和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申克操作维护手册》.德国申克公司
【关键词】级配碎石上铺筑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病害原因;防治措施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由于其特有的优越性和灵活性,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公路工程病害不仅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质量,也给公路工程的维护、保养以及使用功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和麻烦。
一、级配碎石上铺筑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的常见病害、原因及处理方法
1、路面平整度
(1)路基不均匀沉降
a:路基处理不当,路基清除不彻底,地基就会发生松软和不均匀沉降;路基填筑前土基未按要求挖成台阶。
b:路基填料控制不当,选用稳定性较差的填料,使路堤产生整段或局部的变形沉降。
c:填土路基压实不足,使路基填土的密实度降低,土体的透水性增强,使路基土软化产生不均匀沉降。
d:排水不完善,导致路基变形。
(2)基层不平整
a:基层级配碎石摊铺厚度不均匀,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导致不均匀沉降。
b:级配碎石拌合不均匀,级配不符合要求,导致局部变形,使基层出现局部不平整。
c:基层碎石摊铺后的碾压对基层平整度有很大的影响,应认真选择考虑碾压机具,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次数等。
(3)接缝处理不到位
接缝包括纵向施工搭接缝和横向接缝,接缝处理不好易导致接缝处下凹或突起,以及由于接缝压实度不够和结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和松散。
(4)面层矿料的摊铺压实对路面平整度有很大的影响
面层矿料撒铺不均匀,厚度不一致导致沥青表面处治路面平整度不高,出现局部的波浪。
(5)桥头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桥、涵台背处由于路基沉降导致跳车,其主要原因是:
a:由于压实机械的作业面狭小使压实不到位,通车后易造成路基的压缩沉降使平整度降低。
b:台背填料与台身刚度差较大,造成不均匀沉降。
c:桥、涵与路基接合处,易产生细小缩裂缝,透水后使路基产生病害而发生沉降。
处理方法:1、严格搞好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公路工程的关键,要提高路基工程质量,必须对原地面和坡面进行严格处理。2、严格选择路堤填料。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腐殖土。严格控制含水量,保证土料在最佳含水量下达到最佳压实度。3、严格控制路基压实质量。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4、严格搞好特殊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极大,一般按处理的部位可分为地基处理和路提处理。5、完善排水设施。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须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6、桥头、涵洞两端及伸缩缝的防治措施。(1)地基加固处理,做好设计,进行地基渐变加固;湿陷性黄土要做好防排水设计,采用强夯等办法进行加固。(2)桥头设计过渡段,可以使在柔性结构路段产生的较大沉降通过过渡段至桥涵结构物上。(3)台背填料的选择,可选用当地的石渣、砂砾等优质填料;在高填方的涵洞与侧墙的相接部位,尽量选用内摩差角大的填料进行填筑。7、严格控制路面基层施工质量。(1)为了消除中间高两侧低的现象,可适当调整摊铺机两侧的横向斜杆,使熨平板呈中间低两头翘状态,以确保标高、横坡、强度、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2)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不透水薄膜或湿砂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8、严格控制沥青路面的碾压质量。沥青路面的碾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初压、复压和终压。碾压作业必须遵循以下规则:由下而上(沿纵坡和横坡);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初压和终压使用双轮压路机,初压可使用组合式钢轮-轮胎压路机,复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压路机的碾压作业长度应与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平衡,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压路机折回去在同一断面上,而是呈阶梯形;当天碾压完成尚未冷却的沥青路面上不应停放一切施工设备,以免产生形变;压实成型的沥青面层完全冷却后才能开放交通。横向接缝的碾压,横向接缝的碾压是工序中重要的一环。碾压时,应先用双轮压路机进行横向(即垂直于路面中心线)碾压,需要时,摊铺层的外侧应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压路机应主要位于已压实的面层上,伸入新铺混合料的宽度不超过20cm。接着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约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面层上碾压为止。然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纵向接缝的碾压,纵向接缝的碾压,压路机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同时碾压新铺混合料10~15cm,然后碾压新铺混合料,同时跨过已压实路面10~15cm,将接缝碾压密实。
2、裂缝
(1)横裂缝。这种裂缝主要因温度、湿度变化路面结构发生涨缩现象而引起的,灰土基础受温、湿度涨缩现象较为显著,冬季路面强烈收缩,引起裂缝也较多。
(2)纵裂缝。当灰土基础较宽时(8米以上),也会由于上述原因发生。路面新加宽部分,因碾压密实度略差,由于轻度下沉,也可产生纵裂缝。
(3)网裂、龟裂。底层厚度不够,强度不足,或粒料含泥量多、水量大,稳定性不好,油料老化等原因产生。
处理方法:受温度、湿度影响或基层本身干缩引起的小裂缝,在热季有时能自行愈合,可不处理。不能愈合的宽缝,在6mm以内的可剔除或吹净缝内尘土杂物后,用细嘴壶将预热好的稠度较低的油料注入缝内,缝口刮平,随即沿缝口薄撒一层砂,并扫匀即可。缝宽在6mm以上的,清除缝内杂物后,可用炒拌好的沥青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刮平缝口,薄撒一层砂扫均即可。由于基层引起的网裂、龟裂,应分析具体原因,先消除底层病害,再修复油层。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填料不符合要求或路基过湿导致的结构层强度不足,弯沉值增大是裂缝出现的主要成因。尤其到了雨季,雨水顺着裂缝进入到路面结构层中,使得路面承载能力明显下降,导致路面严重的破坏。
3、变形
沉陷、车辙和推挤所导致的路面变形极大的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和道路服务水平。沉陷是指路面的局部凹陷。车辙是指轮迹带上出现的狭长形凹槽。
道路路面变形的原因:沥青路面的车辙现象是各结构层和土基永久变形的总和。层铺法面层较薄,车辙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基层及其底部路基抗变形能力差。路基干湿程度和基层的级配及厚度是影响着各自的强度。同时压实度的不足势必会加大土基的沉降和基层的再压缩。车辙的形成过程中势必会带动面层出现微裂缝。
4、松散、坑洞
松散是指面层集料由于丧失相互间的集料粘结而逐渐酥软直至松垮的现象。在局部松散处,松散的集料颗粒逐渐流失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坑洞。
原因分析:1、施工时气温较低,或晚秋施工,油路面未及返油成型,就气温聚降,或进入冬季。2、油石比偏少,或由于油料老化,油石料加温过高等,降低粘结力。3、矿料质量差,风化松软,含土多,潮湿或因采用未处理的酸性矿料,与油料结合不良。4、由于底层、土基的松软变形,引起松散。5、局部松散,一般由于油料洒布不均匀,个别地点油量不足,甚至空白所形成的松散。
处理方法:大面积松散,属于面层引起的,可将松散粒料清除,重做油层;轻微的可用罩面解决。属于基层引起的,可处理底层后,重做油层。对局部严重的松散,采用挖补法处理。松散和坑洞成因是沥青-集料粘附性差导致的水稳性不足。石子过脏或潮湿严重影响着石子和沥青的粘附特性,粘附性差会加速沥青膜的剥落。同时石子撒布量过多或沥青洒铺量过少导致的油石比过小以及面层出现的梳条现象等,致使空隙率增大,透水性增强,长时间浸水容易造成面层的破坏。
5、脱皮
油路上发生厚度不等的成层、成块的剥脱叫“脱皮”,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种:1、层铺法施工,表处上下两层之间,因潮湿或浮土,粉料隔离,影响矿料之间的粘结,而上层油料粘性大,返油后没有及时撒料养护,面层被车轮粘走。2、由于底层表面松散或潮湿,油层与底层结合不良,整个面层被行车推动剥落。3、表面层混合料拌和不均,造成局部油石较小,成型后在行车振动下剥落。
处理方法:对第一、三种原因造成的脱皮,可清除脱落和已松散部分的油层和浮土、粉料,露出下面稳定的矿料颗粒,并晾干。根据厚度不同,可用拌和油石混合料修补。对第二种原因造成的脱皮,须切除破坏的油层,先将底层修好,待稳定干燥后,再修补表处油层。
6、麻面
油层嵌缝料散失、粗料外露、路面不密、以致渗水,出现麻坑,形成麻面。原因分析:1、层铺法施工,面层油量偏少,嵌缝料过粗,产生局部脱落;2、低温季节或雨季施工,路面成型较慢,在行车作用下,嵌缝料松散脱落;3、热拌沥青法施工,油石比偏小,拌和、铺摊不均,局部油层粗骨料集中,缺乏中细粒料填充空隙,或矿料偏粗,缺少细料,也会造成局部麻面现象。处理方法:对大面积麻面,可在气温上升时(10℃以上),清除路面上松动的细料和杂物、尘土,并在路面干燥后,洒一层热油(石油沥青0.8公斤/米2),随即撒3-8mm嵌缝料,厚度应适当,扫匀后,引导行车碾压成型。小面积麻面,在清理路面干燥后,即用宗刷或小撒布机薄刷一层油料(米石子或粗料),扫匀后,稍加夯实即可。
7、泛油
泛油时路面中间局部颜色先变黑,继而出现轮迹,路面上泛起液化了的油层,泛起的液油向路面两边移动聚集,行成软油包。如果油层间粘结不良,油层会被车轮粘起,脱皮以至形成坑糟等病害。被粘起的油石块,落到别处路面上又形成硬的油疔。
原因分析:1、油石化过大或矿料不足,这是形成泛油的主要原因;2、层铺法在低温季节施工,面层油石比相对增大;3、使用粘度过低的油料作面层,易出现泛油;4、油石混合不均匀,易出现局部泛油。
处理方法:轻度泛油,可撒粒径2―5mm的石屑,通过行车碾压至不粘轮为宜。
8、油包
原因分析:1、硬油包。这种油包底层稳定,由于表处层骨料少,局部细料少,含油量过大,在行车作用下,形成硬油包。在弯道处更易产生油包,施工不慎、油车、油桶漏未及时清除,也可产生油包。2、软油包。由于底层含水量过大,水份蒸发不出来,停留在底层表面,或底层泛土太厚,使表处层与底层形成两张皮,行车来回碾压,就产生不稳定的软油包,也称拥包。
处理方法:硬油包:趁天气热,把油包铲掉,与路面一平,清除杂质,稍洒点热沥青,撒料均匀整平夯实,经过养护,可与原沥青面层一样。软油包:将软油层挖掉,露出硬底层晾干,如果底层水份过多、弹软,可将弹软部分挖去,填充新料,与原底层一平夯实,然后用新沥青料铺平(厚度不要超过原路面)整平夯实即可。旧料因杂质过多,不宜使用。
二、针对其病害原因,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1、设计方面
设计时,除了根据掌握的地形、水文地质、钻探等资料按设计规范要求对路基、路面进行必要的计算和验算,还应根据设计经验对路基的各不同软基地段提出特殊的处理办法和路面施工特殊加固措施;还应对所使用的材料作出特殊的规定和要求。只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即可达到目的。
2、施工方面
道路施工必须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工序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制,对施工的全过程、各阶段、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评定,以保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要以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逐层的质量保证来最终保证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
3、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
要提高工程质量,必须首先解决好认识问题,并加大落实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中去的力度,决策部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督各方,要各尽其责,各把其关。
强化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贯彻执行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同时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根本上认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
结 语
公路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完备的公路性能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预防高速公路的早期损坏及合理防护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农村;10kv;故障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V2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17-0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广泛实施,农村10KV配电线路线长、面广,导线经常受到风雨、雷电的侵袭机械和电气的作用,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导线在运行中极易受损,严重影响了变电设备和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一、10kv配电运行故障及原因分析
(一)雷击
农村面积较广,住户较为分散,10kv配电网络的覆盖面就会比较大,而且大多线路沿途地形比较空旷,周围高大建筑物比较少,每年夏季易遭受雷击。一般遭受雷击容易造成绝缘子被击穿或者爆裂、避雷器爆裂、断线以及配变器烧毁等。经过长期总结得出造成雷击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前对于农村10kv配电线路在防雷上的投入不够高,防雷水平较低,甚至有些配电设备没有安装足够的防雷装置;第二,部分10kv配电设备没有考虑自身特殊的地域情况,防雷措施针对性不强,对于10kv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留有雷击隐患;第三,由于农村较为分散,有些较为偏远,部分农村缺乏完善的配电运行管理制度,致使10kv配电线路的防雷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实施;第四,由于农村各方条件的限制,10kv配电线路在防雷设备检验上无法形成制度化的定期维护检修工作,配电设备故障无法及时发现,给雷击事故埋下隐患;第五,由于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对农村配电线路分析工作不够细致、及时,工作没有针对性。对配电线路所经过的雷击地段、损失状况、初步原因等资料统计不够准确,上报不够及时,因此不能做出符合实际防雷措施结论。
(二)接地故障
电力线路的接地包括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两种主要的形式。其中,工作接地是指为了确保电力设备、装置以及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而采取的接地措施。工作接地又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分别为三相电力系统中防雷设备、铁塔以及中性点的接地。设备的防雷接地是指电力设备由于积累大量的静电荷而影响设备运行安全,需要将其导入地面;铁塔接地则是将大地与金属外壳连通,形成导电的回路,从而达到简化线路的作用;中性点接地则是确保三相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不受环境相关因素的影响。保护接地则是为了防止间接触电而进行的接地连接,例如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其他物体接触时容易产生触电。为了避免触电现象发生而采取主动接地的方式避免电力安全事故。在接地操作以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因为接地不可靠或者接地老化而引发电力线路接地故障。
(三)外力破坏故障
在暴雨、大风以及雷阵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下,经常发生短路和接地故障。例如树木压倒线、杆基塌方、倒杆断线等。无风大雪天气导线上积雪过多容易发生断线。
(四)线路的质量影响
第一,线路安装的质量不够高。有的10kv线路安装架设没有按照规范进行,交叉跨越距离不过;有的架空线电线间距太小、档距太大、电线松弛,有可能发生两线碰撞等;第二,配电设备没有定期轮换检修,以致线路存在很大的缺陷;第三,线路负荷过大而且存在导线接头接触不良,容易造成烧断事故;第四,线路通过树木受到影响,没有强化线路通道维护和定期修剪树木,经常引起树木和导线碰撞。
(五)人为故障
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引起相间短路。人为的多种乱拉乱接造成短路故障等。
二、防治措施
(一)技术措施
(1)提高配电网络的防雷水平,最常见的线路故障便是绝缘子因雷击发生故障。造成这一故障的主要原因除了雷雨天气外,绝缘子的低质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譬如,许多种型号的绝缘子通过实际检验后出现的质量问题,这种有质量问题的绝缘子在抵抗雷击的能力不高。因此,在做雷击故障防范时,应更换掉质量差的绝缘子,使用质量更好的支柱式绝缘子。采用防雷避雷装置,加强防雷接地,对防雷避雷装置进行合理设置和保护,通过安装高质量和性能好的防雷避雷装置,降低避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前进行避雷装置预防性试验。
(2)做好配电网络的防污闪工作,提高配电线路的绝缘防护水平,避免绝缘缺陷。10kv配电线路绝缘子遭雷击事故是十分常见的设备事故,在现场工作中要进行周期性的清扫工作,加强维护,提高绝缘的水平。
(3)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查,需整改的进行整改。保护接地是目前低压电网当中进行安全保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是防止触电、保障配电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措施。因此,要严格的、定期的检测10kv配电设备的接地电阻,要保证最大接地电阻小于10Ω,lkv以下的设备最大接地电阻小于4Ω。
(4)正确配置安装一些保护设备。对高压熔断器、真空开关等要正确设置动作电流,确保故障时动作在配变运行中,须严格按额定容量配装高、低压熔断器,平时做好负荷测量工作,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如调整负荷平衡、增容等。
(二)运行维护管理措施
(1)加强教育宣导工作。一方面是对供电单位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提高配电运行的维护管理技能;另一方面是对农户进行宣传教育,采取宣传栏、发放安全用电手册以及线路杆塔上挂设醒目的标识牌等措施来提高农户安全用电的意识。
(2)对配电线路定期进行巡视。设备巡视是发现设备隐患的重要措施,各基层乡镇供电所要严格巡视制度,特别加强对重要设备和重载、满载、过载设备的监测,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保证设备健康运行。
(3)加强技术监督工作,严禁设备超周期运行。对配电线路上的绝缘子、分支熔断器、避雷器等设备进行及时绝缘测试、耐压试验,确保设备绝缘良好,不合格的及时更换。
(4)在10kV线路上安装短路故障指示器,即使10kV线路发生短路故障,也能快速查出故障点及时排除,降低事故损失。
(5)加速10KV旧线路的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