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30 11:21:34
序论:在您撰写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中心,注重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使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旨在通过每个具体的案例探讨,来诱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重视的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得到某个正确的答案。[1]因此,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案例选择的多样性与生成性。学习所选的案例要因时、因地制宜,即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地理文字材料案例,也可以是地理图象案例;可以选取当代的,也可是历史时期的;只要符合地理教学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就行。
(二)评价更注重过程。学生利用典型案例的学习,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可以是符合常理的,也可以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要对自己的答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就可以,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提高,让学生获得体验,就是成功的。
(三)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中心,教师的任务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
(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原理等知识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等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应用融合在 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二、案例教学对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促进
(一)案例教学符合地理科学的学科特点。地理科学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区域性,同时,现代地理科学门类众多,分枝愈细,上至天文、宇宙,下至海洋、地壳,自然、人文、经济、政治、军事都在研究之列,综合性很强,知识庞杂,时空跨度很大。[2]在学习和研究中,不可能具体到方方面面,只有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才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二)案例教学促进了地理新课程教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要求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改革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倡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3]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新课程中大量采用,必将极大的促进地理课教学。
三、案例教学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引用案例,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新鲜、生动的案例提出问题,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欲望,主动地寻找结论,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在《海水的运动》这一节,学习洋流之前,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二战中,英军严密封锁了直布罗陀海峡,连苍蝇飞过都要仔细分析,但德军的潜水艇却照样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出入地中海,德军是怎样做的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然后提示德军正是利用了“洋流”的特性助战的,顺利导入“密度流”的学习。
(二)列举案例,辅助解释、验证地理原理、规律。地理课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原理,有些很复杂、抽象、难于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因地制宜选取典型案例加以解释、说明;有些为加深理解,还要对所学原理加以验证。如在“地质构造”学习中,可列举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的图片或录像让学生直接感知断层;在学习“地壳运动”时,学生对“垂直运动”缺乏认识,可以出示“那不勒斯海岸石柱位置变化图”,让学生观察、验证。另外,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难点的学习中,可通过“长江三角洲的发育”验证“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也可通过对“本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与纬度的测算”来掌握。
(三)类比、分析、探究案例,归纳结论、原理、规律。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这是当代地理教学的主旨之一,在这一方面,案例教学优势明显。[4]它以案例为中心,注重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运用对比、类比、归纳、抽象思维与综合,通过探讨、调查、和实际验证,使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的保障
(一)师生教学观念的更新。师生教学观念的更新势在必行。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对地理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高,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精选案例、精心设计,要对教材、学情、课标非常熟悉,这些都影响了案例教学法在地理学科中运用。另一方面,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死记硬背,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考的案例教学法,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可能会出现“冷场”,收效不佳。
(二)课程、课时设置的保障。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要求课时要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而由于地理课的现状,课时比较紧,课堂上案例的展示过程及讨论过程中效果及效率不太好。安排合理的课程和课时才能有效保证它的实施。
(三)探究、合作、主动学习环境的营造。因为案例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学生相互讨论、争论的过程。学生分组完成之后,有着共同兴趣的同学只有通过相互间的共同合作,在和谐的合作环境下才能开展案例学习。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能够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将需求相似的同学聚集在一起,然后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之能够很好的完成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来,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这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值得尝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文阿利.对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2009(29).
[2]赖喜英.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30).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 应用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长期以来却存在重现象描述和事实罗列、轻原理探讨和实践运用的倾向。一些初中,把地理看成是“文科”范畴的学科,教学上偏重于认识与识记,少了对学生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等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地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地理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包括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而且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在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都应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理论指导,注重应用操作的地理学习。在地理教学中要求所选择的材料与“案例”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比较、选择地理环境,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在教学中要求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用具体的生活例子,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新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地理技能。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魅力,从而产生需要学习地理的内在动力,激发学习热情。
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比较生动形象地深化理论学习,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课堂效果看,案例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性,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质疑他人的想法,学习如何发问,进而提高独立思考、与人相处、解决冲突、尊重他人等能力。
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于初中地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地理案例把抽象的地理理论具体化,将其置于一定的生活例子中,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魅力,增进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使学生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2.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理论知识。并能指导学生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这些知识,而不只是单纯讲授。
3.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罗列出来,但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
4.案例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互动,同时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5.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思维与表达、辩述与讨论技能,增强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教学中选择的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实际,有些是热门话题。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教师有意识地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6.通过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学会了沟通和合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弘扬社会的人文精神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善于合作和交往、沟通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操作模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操作流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一般表现为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整理呈现案例。
教学内容涉及的案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去收集、分类和整理,并在教学中以具体的案例呈现出来。
第二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
学生对已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相似性,寻找差异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甚至是课外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教师在此时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导演”,对学生的分析、讨论不作过多的干预,不作过多的评论,并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同时还要对这些观点加以归纳和总结。
第三步,回顾和总结。
教师展示结论,和学生共同讨论教材结论和同学结论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对学生的各种结论加以点评(以鼓励的形式);也可由学生阅读课本来分析自己的得失,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下面是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初中地理的一个教学片断:
1.案例陈述
南方为什么多吊脚楼、尖顶的房子(如以前很多瓦房),而北方平顶房比较多呢?为什么大多数房屋都是坐北向南?如果买楼房,在一般情况下,位于南边的和东边的会贵一点,而西边或北边的会便宜一点。
2.分析讨论
(1)地方气候特点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关系是怎样的?如何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状况来选择生活方式,合理地安排生活?
(2)生活环境质量与宅居地的区位的关系是怎样的?
3.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如下要点:
(1)要学会观云识天,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状况来选择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
(2)能够评价生活环境质量,根据自己的需要及个性与爱好选择宅居地的区位,并能对环境采取积极态度与保护行动。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案例教学法因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归纳、推理,因而较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无论是案例的选择,还是课堂组织和活动的设计,都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最好经过良好的教科研培训,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进行科学的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而要科学地运用该教法,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过程应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法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学生素质,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不敢大胆采用此法,正是担心学生素质差而使得教学中师生无法配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即在低年级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并进一步训练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待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教师便可渐渐放手。切不可因为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将案例教学停留在教师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层面上,如此,则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2.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
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方式可供选择,具体采用哪种形式,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来确定,切不可自始至终采用单一形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例如,要突出学生社会能力培养,就应较多地采用小组作业形式,使学生交流更加频繁,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矛盾。
3.教学过程应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
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一定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或小组的见解,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牢记自己的主要责任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当学生见解不一时,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逐步统一认识,切忌处处包办代替,从而违背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阻碍学生的智力开发。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江静华.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及提高策略初探[J].地理教育,2008,(1).
关键词:地理教学;案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188-02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大家普遍认为,三维课程目标的提出是个亮点,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可谓是亮点中的“亮点”,又是亮点中的“难点”。如何实现、如何突破,我认为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和途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现行高中地理课程,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都倡导以典型案例为载体,以探究问题为导向,通过案例的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和深化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学会和掌握对某一地理问题、地理现象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地理新课程的理念。现就案例教学的作用及模式进行浅析。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和原理。由于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材料,直观、形象、典型,可以深化学生的感知认识,帮助学生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将抽象地理知识形象化、地理概念具体化,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分析方法,获得自我驾驭知识的能力。
2.案例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有些是热门话题,如温室效应、人口问题、城市化等,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一个典型事件实际情境的描述,易于创设问题情景,容易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认真参与。
3.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是围绕着一两个案例展开的,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案例教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宽松环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学会提取有用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把握案例的关键;综合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和基本原理层层剖析案例,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案例教学有利于紧扣课标导向,强化课改理念。就高中地理新课程而言,由于区域发展内容的教学由选修变成必修,许多章节都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来编写教材,进一步明确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学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的实质,从而使案例教学实际上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必将促使整个课改理念的深化,也将对今后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案例教学法的模式
案例教学法按照案例的“展示——探讨——评价”三步骤进行:
1.地理案例的展示。地理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发放文字材料、多媒体展现图像影像资料,或通过教师学生的描述、实际情景的模拟、甚至实地参观考察等。教师最好提前告知学生本次案例的探讨方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尽快的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讨论作好准备。课堂上教师呈现地理案例时,尽可能采用从小到大、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方式,并尽量用多媒体形式来呈现地理案例,以增加信息量。例如,在进行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案例教学,先展示一组图片和文字资料:昔日的“天堂”,今日却变成了荒漠(1992年和2002年分别摄于额济纳旗同一个地点)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有哪些表现?为什么天堂变成了荒漠?然后引入课本中的“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案例教学。
2.地理案例的探讨。该过程是将案例的情境与相应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所学原理之间的联系。在此,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展开研讨和探索。学生是分析、研讨案例的主体。例如,教师在引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案例后,要启发引导学生通读案例素材,并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探究问题分组开展深入的研究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人为原因有哪些?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与干旱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和萨赫勒地区荒漠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哪个因素常常起决定性作用?为什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思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尽力把事件发生的背景、案例反映的问题、矛盾和冲突揭示清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教师观察并适度参与一些学生的合作交流,了解探究情况,把握探究的节奏和方向,对学生探究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宏观调控。
3.地理案例的评价与总结。教师针对案例讨论的内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结果的表述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的学习表现和思维水平进行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与长处。二是对学生研讨结论进行补充或提高性阐述,并给出相对完善的案例分析原理,同时呈现同类案例进行迁移拓展,例如,学生探究学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案例后,引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案例,使学生在迁移中掌握同类问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检测学习的效果。这样能避免单一案例分析可能带来的某些局限性,同时为学生提供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三、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要真正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掌握教材中抽象的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非易事。因此,教师运用地理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
1.精选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选择地理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几点:(1)案例选取要有真实性和实用性。应根据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和生活实际,尽可能选择学生身边的案例。(2)案例选取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案例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能够反映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的案例。(3)案例选取要具有新颖性,讲究时效性。案例的选择应该不断的变化和更新,离学生时间距离越近,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效果也越好。(4)案例选取要难易程度适中。太难和太易都会使学生丧失对案例参与的兴趣,难易适度的案例,往往有助于教师把握好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效率。
2.精心备课。案例教学法对地理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高,因此,教师课前一定要通过多渠道搜集案例素材,精选案例。同时针对教学目的,结合案例材料,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设计的问题应注重递进式探究,尽量避开大而空的提问,否则学生会无所适从,找不到切入点。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深度和递进性的问题,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示。
3.精致授课。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因时因地制宜、因材分层施教,把握提问对象及提问时机,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挖掘案例所反映的原理。同时,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重在讨论过程,寓原理于讨论之中,不单纯地去追求一种正确答案,注意在分析的基础上,有概括、总结、提升和扩展,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突破案例自身的限制,以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4.精准评价。对于案例学习而言,课堂讨论的结果可能会形成若干个“可行的方案”,每个方案各有千秋,我们应教会学生在众多方案中进行抉择的方法。教师要善于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加以鼓励。有了这样的评价机制,教学双方才都乐于探讨课堂教学,每位学生才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总之,地理案例教学作为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是新课程背景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适当采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领悟地理学科的无穷魅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杨毅.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教育.2001(19).
关键词: 地理案例 中学地理 教学作用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利用地理案例进行教学的方式,能够将具有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际问题为引导,对一些熟知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在地理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说明,改变传统的地理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引入课堂学习中,并且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的生活产生相关的联系,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地理教学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念,通过教学实际案例的列举分析,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全新的认识,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善于将生活中的地理实例引入教学中,二者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联系学生生活,巧设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材内容和列举的生活案例相互统一的原则,一般在选择地理案例的过程中遵循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原则,案例要是大家熟知的,最好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都有所耳闻,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从而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其实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与自身的生存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比如:初中地理中要学习人口增长的问题,针对这样的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目前我国的人口情况,可以列举学生所在地的人口调查情况,或者是直接让学生对当地的住户进行人口调查,通过实际调查收集到的人口信息情况,让学生对当地的人口增长情况有所了解,通过部分调查的形式,对全球的人口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推测。发展学生的思维,并且通过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扩大地理教学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影响。
2.河流地理案例的运用分析
在中学地理中除了对地形和地貌及各种气候进行了解之外,不可避免地还会涉及关于河流的地理知识。如在教学一些河流和湖泊或者是河流的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一些地理素材,将生活中的实例从地理案例的角度出发,作为教学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在案例的选择方面注重知识点的延伸性和与教材的结合性。比如:青岛当地的学生在学习河流地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青岛河在青岛的历史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岛河的入海口就是天然的码头,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在学生学习河流的综合利用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真实地参观青岛河,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真正感受渔船码头的真实状况。近年来,青岛以其自然的风景及当地的海鲜特产成了人们旅游出行的好去处,当地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越来越和国际接轨,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对当地的状况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地理知识的真实性和时代性。案例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更清楚直观地让学生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教学素材的选择方面更具有拓展的空间,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理解及教学内容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开展地理调查,丰富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案例最好是采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而学生最熟知的地理环境莫过于自己的家乡,每个学生都会对家乡有浓厚的感情,对于家乡的事物也比较熟悉。所以在地理课堂上可以开展一些地理调查活动,针对所学的一些地理知识开展社会调查或者是当地环境的调查分析,这样的调查形式不仅能够得出更精准的数据,而且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分析,让学生通过对家乡作物生活环境的了解,了解当地的土壤和水土的分布情况。这一调查是围绕家乡的农业发展进行的,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围绕家乡的话题进行讨论分析更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引起学生的关注。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对当地的一些地理状况进行分析,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地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的生活环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其实就在身边,拉近学生和地理之间的距离,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亲切和熟悉,同时对家乡的地理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学生的实践生活进行相应的拓展,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4.结语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地理案例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传统地理教学常常会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知识的复杂难懂,久而久之会对地理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实践案例与教材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感,从课堂教学中走出来,真正感受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一些调查形式或者直观的观察的形式,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有所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敏芝,吕殿青.新课标指导下中学地理探究性实验案例设计[J].科教文汇,2014(8):23-24.
【关键词】案例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教学课堂
案例教学方法是由哈弗商学院提出的,不过正所谓“魔鬼藏在细节之中”,老师们对案例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的误解与片面的认识,由于现在的案例教学已经应用在高中地理学课堂的教学中,所以我们应该怎样的去应用案例教学法,才能够有效的去提高学生们自我本身的兴趣与成绩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模式是源于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场景经过模拟或者重现出来的、其目的就是要做到能够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融入到我们学习的案例所涉及的场景中,接着让学生们自己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或深入分析来进行每一个案例的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我们普遍应用在很多学科,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身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的过程,获取更多的经验,并且从通过案例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学生们通过亲身体会和与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使自己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而在通过改革的新型的地理教科方式中也添加了案例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模式的有效支持下老师们开始广泛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时,地理案例教学则是经过老师们的精心加工与细心的选择,在一朝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目的为基准的,以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设计和运用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们进入特定的实践情景中去,并而导致引发学生们自己主动的去引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这远远不同于我们的传统的教学,只通过命令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怎么做,没有实际的内容,而且很难应用于实践,从且在这样的教师的指导下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最终导致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变得很低,但是在案例教学中没有任何人会告诉学生们怎么办,而是要求学生们去独立思考,去创造,从而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互动,而且案例教学后阶段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与他人的法案综合后的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互动,是可以取长补短,提高人际交流能力,可是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有情可原,但是长时间的落后失败,必然会引发学生们心底的那份不服气,那种奋发向上超过其他同学的动力,促使学生们再进取努力。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成绩并且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同时要注意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培养。
二、案例教学的合理应用方法及配合
合理的应用方法对于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模式中实施的重要性是不需要解释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聊好的改良与学习方法的创新一直都是新课程创新的主要内容。当然在案例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注意合理的应用方法,以及全过程、高中地理基本知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必然离不开相应的案例的有效配合,高中地理老师们还需要注意通过基础知识的培养来让学生们的地理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都要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案例教学的配合中还需要很多工作的有效支持,比如基本的知识教学。合理的应用方法、以及加强学科间的配合等,说到配合,我有必要提到一点就是加强学科间的配合也是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对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拥有更深刻的了解,懂得更多广泛的知识面,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学科间的配合,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资料和案例的综合性与实用性等。而且在案例教学中,及时、恰当的学习评价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做到让学生们经过独立的思考,以及遇到问题自我解决的方法,我们老师要去对学生们选好相对的案例教学的方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独立性以及可以促使每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逐渐发挥更大的力量,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让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学会互相比较,从而去深入的研究曾经经历过的成功的和失败的一些经验,并学会从中总结学习地理和其它方面的方法,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以自己思考和与周围同学、老师的相互学习中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不但会使课堂毫无效果反而还会适得其反,我们应当对案例教学的模式有着清晰的思路与了解,从而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促进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立霞,张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
[2]蓝县华.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2008(9):121
[3]江修军.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17):43
【作者简介】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地理;应用
在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得到了广大地理教师的认可,在地理教学中的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它把案例作为载体,有效地将地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并与普通的教学形式进行相互补充,不断地优化教学课堂,使地理教学课堂变得生机昂然,异彩纷呈。
一、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是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它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应该用于何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增长实际操作的才干。如在学习了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案例后,学生不仅要知道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而且要清楚这些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工业的,工业的区位因素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并能够对家乡或著名企业的工业区位进行分析。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和所积累的经验应用于案例,根据案例材料提供的信息作出客观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与一般基础理论课相比,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不同的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同。教师的作用虽然不同于直接授课,但要介绍分析框架或理论工具,引导学员的分析过程,对学员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对有些重要的理念给予提示。这些都要求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立足实际生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讲解的案例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甚远,难以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或者说情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尽量往学生的日常生活靠近,寻找共同点,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上《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介绍一下去过的风景名胜,以此为案例,把教材理论知识套进去,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简单。一些现成的教学案例虽然有很多的专业分析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但对学生而言只是一份教学参考资料,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差不多。让学生分析自己举出的例子,尝试总结一个地方旅游业发达的原因,从中获得启发。这种做法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是为了让高中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所以在运用案例时,一定事先分析它的可行性,设法让它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案例本来就来源于社会实践,教师要做的就是让案例重新回归到生活中去。案例一般都是较为典型的,代表了一类事件,要让学生看到案例背后的规律,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触类旁通。
(二)针对案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然后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在讲到地球上的水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南水北调工程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学生会想到南方降水量较多,江河湖泊也较多,而北方常年干旱,教师进行引导,这些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进行思考,这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学生很快就能想到海洋、河流等,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地球上水和陆地的分布情况,最后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呢。通过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再进行指导的方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思考,想办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合案例拓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结合案例拓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水稻种植业”的教学为例,第一层面:教师参照课本提供水稻种植的典型案例,并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和分析。第二层面:让学生对照书,归纳出水稻生产的特点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第三层面:向学生介绍美国、日本水稻生产的情况,使学生理解不同地域农业类型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制约。第四层面:分小组讨论,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科技兴农、正确协调人地关系从而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再比如,在地理新教材高一下册的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的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以本地区为例来探讨汽车客运站布局。伴随着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对于汽车客运站和公交线路数量及位置的选择。提出①原来汽车站和公交线路在城中的数量及位置有何优劣?②现在汽车站和公交线路在城中的位置有何优劣?③为什么汽车站和公交线路要进行这样的变化?在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学科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地理与其他学科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将地理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的综合性和包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具有交叉性质的内容,选择包含多种学科知识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全局化的学习理念。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学科之间的交叉性,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结语
案例教学早已提出,也在如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所运用。但总体而言还不是很成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广大教师要深刻理解案例教学的优点,克服重重困难,将案例教学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下去,构建更为先进、高效、人性化的高中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法(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小组全程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1]。
2.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取得了一些可人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其一,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不合适。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地理教师因为只想片面地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盲目地进行合作学习,因为选择的时机不合适,并不能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其二,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对学生分组不合理。由于在高中地理教学时,一般采用的分组方法是根据周边四个学生组成一组,表面上看起来这组合作的分组方式非常简单,可以学生的层次分配不合理,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起到合理的搭配,相互协作 ,相互进步的效果。
其三,分组不规范。由于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不能很好地设置合作学习的问题,难易分配不当的话,学生案例教学法时的规则就不确定,让学生学习起来不能得心应手,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且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应对分组讨论的问题,反而适得其反。
其四,学生在讨论学习时间不充足。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地理教师并不考虑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难的讨论问题,没有足够的讨论时机,不能将讨论的问题弄的更透彻,解释的更清楚,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并且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2]。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地学习。
2.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案例教学法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但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学习时机和良好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比较大。由此,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来看,在设置讨论问题方面,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预见性,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和消化学习内容方面有所成绩。只有采用适应于学生自己的案例教学法方式,才会带动学生一起进步,可见,好的合作时机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正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行,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案例为载体所展开的教学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并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试就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2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行,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案例为载体所展开的教学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地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地理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地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3]。
2.3 设立完整有序的合作规
教师要控制课堂秩序,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合作规则,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1)明确责任分工。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盲从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
2.4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