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能力提升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30 10:23:41

序论:在您撰写教学能力提升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学能力提升方法

第1篇

    一类是针对声乐专业个人条件突出,表演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学生,要有重点的向表演型人才方向培养,在教学中注重肢体动作的表现力、协调性和规范性以及声乐技术技巧方面严格训练,并鼓励这类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声乐比赛,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审美取向,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一类人才的培养可以遵照“高精尖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沿袭职业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模式。另一类是针对文化基础厚,声乐专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弱的学生,在教学中要加强声乐理论知识的拓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这类学生的理论文化水平,运用综合能力,拓展在非“职业声乐”领域里的生存能力,成为非“职业声乐”领域的生力军。全面地认识培养对象,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方向性的培养,是普通高校声乐专业声乐课程最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声乐专业人才培养风格

    普通高校的声乐专业应根据其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如果一味地效仿专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必定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应避免学生掌握的声乐知识技能的单一化、片面化。通过声乐技能课的学习奠定文化基础、理论功底和人文素养。将普通高校声乐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完善化。要依据不同民族声乐的风格特征来安排所开设的学期,合理安排艺术实践环节,形式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如民间采风活动、艺术交流、舞台实践或者是声乐观摩等活动等。开设需要声乐教师掌握的全面声乐素材,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融会贯通地把自己的声乐知识与当代声乐学科发展趋势相结合,不仅能传授某一种风格流派,而且还要取众家之长,在原有的传统的声乐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既要保留不同民族、地域原生态民间声乐的风格韵律,又要符合教学规范和舞台艺术发展规律的审美要求。

第2篇

1.1英语课堂隐含着很多非英语能力元素

什么叫做大学生的“非英语能力”呢?笔者认为“非英语能力”是相对于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而讲的,就是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在关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关注一些不属于“英语专业能力”范畴的素质教育,如学生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的养成,例如在学生英语对话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度关注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在英语情境体验中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等,这些能力都应该归纳为英语课堂中的“非英语能力”,这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素质。

1.2多元能力综合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尤其是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来讲,新时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比某一项单独学科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更大。综合素质就是多元能力的全面发展,但目前高校学科教学的教师基本上不关注这些能力,学生只是在一些如就业活动、创新活动等当中专向培养这些能力,难以走进课程教学当中去,导致综合能力培养形式化、即时化。同时,大部分老师认为非英语能力的培养只是英语教学中的副产品,在英语教学中舍不得花时间与精力给这些“非英语能力”的培养,导致综合素质培养难以贯彻下去。

2英语教学中培养非英语能力的方法

2.1英语课堂交往中非英语能力的培养

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必备素质,21世纪的人才更加强调在团队中提升自己并处理好团队的关系,进而通过团队发展促进自己的提升,所以与人的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基本条件。通过交往能力培养能够让学生关系更加融洽,团队意识得到加强,能够克服部分学生存在的交往障碍等等,无论是对于学习效率提升还是学生终身能力发展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呢?笔者认为应重视“互动”两个字,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顺利地实现与教师的互动,引导学生顺利而又流畅地与教师开展交往互动,以便实现教师引导效益最大化;其次要开展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在实践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学案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开展自主学习,然后针对其中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给机会让团队发挥作用。例如:在英语口语与听力训练中,让学生结成合作学习的小组开展对话训练,或者开展课堂团队活动如竞赛、表演、游戏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2.2英语实践活动中非英语能力的提升

传统中小学英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应用能力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应用性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师生都要利用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把这个短板补起来。同时,在英语应用能力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英语能力与非英语能力同步发展,一旦把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为综合实践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迁移,学生的素质也会进一步提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应用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一方面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英语,通过各种任务与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去“用”,在用中学,例如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如法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可以让学生用英语书写律师辩论词、法律文书等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书写一段导游词,或者模拟导游情境进行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把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任务完成了,也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未来走进工作岗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展一些学生课外活动等,让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英语竞赛活动和办英语报纸,排练英语节目等,这些活动能够提升英语学习的自主性与实践性,促进学生非英语能力与英语能力共同发展。

2.3学生自主学习中非英语能力的发展

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讲,学校安排的英语课程并不多,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英语学习应用的最主要方式,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引导,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重视自身非英语能力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英语学习“专而不窄”。目前,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指导,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都重视英语专业作业的完成与布置,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没有对学生综合能力引起重视。为此,我们要树立大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好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把学生英语能力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等任务整合到一起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自主体验英语、自主钻研英语、自主实践英语,一旦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具备了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想不提高都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会学”,创作各种机会让学生去学,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英语能力提升而且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

2.4课堂思维活动中非英语能力的激发

我们前面提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交往等能力发展,其实需要发展的“非英语能力”还很多,如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等,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我们高校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学生的综合能力一定会得到实质性的、快速的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各种机会让大学生去思考,多利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去体验学习过程;多使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多使用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激发与提出。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教师一定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用活动与思维代替教师的单纯讲解。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等的发展。

第3篇

一、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三岁左右的幼儿,其大脑兴奋以及抑制的发展不太平衡,其很容易出现激动的现象,且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老师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各种表现,在观察中发展幼儿语言,并且掌握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规律。

基于此,老师在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此,老师需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鼓励幼儿在观察中进行提问。例如,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小动物和植物,并让其参观实物展览或者是图片展览,让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兴趣。通过观察,幼儿可以和同伴进行交流和沟通,并能够表达对所观察内容的感情,进而激发其语言表达的兴趣。

要注意,教师需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幼儿,并且要尊重幼儿的想法,这样幼儿在老师面前才会无所拘束,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会敢于讲话。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大胆表达

可以说,环境因素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环境要素。

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群的生疏会使幼儿不善言语,出现沉模的现象,有些幼儿也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都会阻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基于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用语言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利用户外活动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在户外活动当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玩具的名称,并说出自己所喜欢的游戏名称,幼儿在愉快的活动当中就能够更好的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老师则需要发挥出良好的示范作用,帮助幼儿树立起语言榜样,以便更好的提升其语言能力。可以说,小班的幼儿是处于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以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进行教育时,老师要为其树立好正确的榜样,成为他们很好的模仿对象。老师可以和幼儿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乐于说,这样就会在自然的状态下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幼儿的语言环境并不是单一的,因此需要老师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给幼儿提供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并给与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交流,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三、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密切配合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幼儿会随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要求,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进行足够的沟通,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幼儿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的情感要求,掌握幼儿的不同表达方式和特点,老师抓住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定要保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不能够相互矛盾,这样会影响到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老师要向家长说明幼儿语言能力对于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性,要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而家长则需要跟老师说明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共同努力下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 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如可以采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听故事和讲故事是语言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训练幼儿语言的关键途径,老师可以利用教具,用幼儿最容易听懂的语言讲解故事的情景和内容,尤其是对故事当中的重点人物反复强调,让幼儿慢慢听懂故事,并能够模仿故事当中人物的对话。

或者采用情景教学法,老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故事表演、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现一个故事当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这样能够让幼儿亲身感受,并且可以体验语言交流,这也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

老师还需要注意在语言教学中的谈话环境,这一环境一定要轻松和谐,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能够随时随地的和幼儿进行交流,不需要事先设计,要根据幼儿课堂的表现情况随机应变,使幼儿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中心。

第4篇

近年来,为适应和推动新一轮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一方面突出“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对学生的今后学习、成长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化学学科主干知识、化学学科基本技能和化学学科的基本思维方式的考查,另一方面注意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对初中化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的能力,注意挖掘试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价值,注意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体验和感悟,以全面考查初中学生的化学素养。由于试题强调能力水平、运用水平、化学素养的考查,试题阅读量大、情境真实,导致学生在考试时审题和答题出现较大的困难,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广大教师追求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事实上普遍存在许多学生解题能力偏弱的情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弄清学生解题能力偏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笔者认为,在中考等纸笔测试中,学生解题能力偏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储备不足。 

在一定意义上说,所谓解题能力,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化。“双基”的缺陷对于解题而言是致命的,是解题能力不强的主要成因,也是提升解题能力最主要的障碍。“双基”的缺陷常会导致在解题时主要表现为: 

1.混淆题意。例如(2014年扬州中考题)下列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陶瓷 B.塑料 C.羊毛 D.汽车轮胎 

此题虽然十分简单,但学生如果对复合材料和合成材料的概念不能清除的区分,就无法正确地解答。 

(二)思维方法的灵活性不够。 

灵活的思维方法离不开扎实的“双基”平台,否则思维将会成为“无本之木”。但思维方法的灵活性差主要是由思维品质不良引起的。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独立性等品质对思维方法的有效性的影响至关重要。例如(2013年荆州市中考题)下图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推断出各物质后解答下列问题: 

由于题干信息的模糊特点,学生进行推断时,必须利用完备的基础知识灵活地进行各种可能性的分析。如初中化学中黑色固体有哪些?红色固体又有哪些?高温下两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有哪些?等等。有效地思考这些问题是找到解题方法的关键。但若缺乏这种思维的灵活性,则会无从下手。 

(三)知识和能力不能有效整合。 

记住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并不意味着解题能力的形成。例如(2013年南京市中考题)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氯化氢(HCl)气体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查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大多数学生对本题的基础知识和图形是熟悉的,其来源于书本,但这些知识并不能有效地转化为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对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不能从微观上予以解释,探究分子的运动时不能有效提取出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因而会产生错误甚至无法解题。 

二 

培养解题能力的措施也许很多,但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应注意着重优化以下教学策略。 

(一)加强变式训练,注重迁移教学。 

解题能力生成的主要平台是问题解决过程。解题训练教学一定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防止随意做题的“跳跃式”或“蜻蜓点水式”的做法。习题教学坚持走“起点低、落点高”的路子,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变式训练中实现能力的稳步迁移。变式训练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首先,同一知识点的练习设计要注意体现“较易——中难——较难”的思维和方法层次,也就是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几个层面设计。例如下列对“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训练设计就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层次性:(2013年广州市中考题)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其次,同一知识点要从多角度加以审视,即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例如,有关“中和反应”的解题教学要注意从中和反应的概念、化学方程式书写及计算、实验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等)、酸碱度(pH)的变化、中和原理的应用及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中和是否完全等方面进行。 

(二)突出学科素养,优化知识结构,逐步形成能力。 

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大致要经历“原型模仿——变型类比——新型创造”三个不同的能力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一切都是以原型为基础的。例如一个学生如果不能准确地记住并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与此相关的一切问题都将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学的预设和实施都应将夯实基础、建立准确有效的基础知识结构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任务,在教学时要凸显学科要素,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三)改变不良教法,知能有效整合,追求能力提升。 

第5篇

幼儿语言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弄懂每个幼儿语言表达特点,做到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孩子语言思维的提升。具体来说,一要积极引导幼儿走进生活,为幼儿语言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二要积极引导幼儿走进生活,为幼儿语言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三要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习惯,让幼儿在交际中提升语言意识。

1 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1.1 主题教学活动。在主题教学活动中,精心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内容,制定贴近幼儿的目标。活动的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教育目标,收集、改编适合语言教育内容,包括:儿歌、故事、早期阅读、谈话活动。

1.2 培养幼儿清楚、正确的发音能力,学说普通话,加强语音训练。在语言交流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发音,别人就很难听懂,因此,教会幼儿清楚、正确地发音具的重要的意义。

1.3 通过语言教学活动,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获得语言的经验,提高幼儿口语的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

1.4 通过提问、交流、评价,让幼儿学习说完整话。完整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完整语言具有社会实用价值。

2 发展幼儿语言的方法

2.1 在观察中发展幼儿语言,掌握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规律,3岁左右的幼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平衡,他们容易激动,抑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表面或明显的特征,其观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事物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而5~7岁的幼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有所增强,他们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比较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不仅能注意事物的表面特征,而且能比较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分辨事物的细微差别。

2.2 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一是要引导幼儿观察。二是要鼓励和启发幼儿提问。三是利用时令特征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四是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让幼儿饲养小动物和种植植物,并让幼儿参观图片、实物展览,使幼儿在种养、参观过程中培养观察兴趣。

2.3 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首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其次,要引导幼儿按顺序进行观察。再次,要引导幼儿有比较地进行观察。

2.4 组织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组织幼儿到社会中去观察。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组织幼儿在游戏中观察。

2.5 创造鼓励幼儿观察的良好氛围,创造鼓励幼儿观察的良好氛围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保障。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行为,应多加鼓励,必要时开展观察竞赛,创造竞争的气氛,切忌一味压制和批评,以免压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信心。

3 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大胆表述

由于环境的改变和周围人群的生疏,大部分小班孩子不善言语,容易出现“沉默是金”现象,也有个别孩子用“哭”来宣言,这些情况都无益于孩子语言的发展,因此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之大胆表述就显得很重要了。

3.1 利用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让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并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玩具,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喜欢它们。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说出自己喜欢玩具的原因,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充分思考,发挥想象。

3.2 发挥教师良好语言的榜样示范作用。小班的幼儿正处在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普通话的教育与培养,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此外,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模仿成人的说话,幼儿入园以后,教师是他们接触最多的,教师的语言经常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有的幼儿平时学习的方面可能接受得不是很快,但学起他们老师的话来,是一学就会的,老师无意的一句话他们很快就已经学会了,我们就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平时和孩子谈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乐于说,乐于讲,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得到好的教育。

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熏陶环境,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自己的讲话技巧,让幼儿爱听、喜欢听、听得懂我们的话,也让幼儿受到良好的熏陶,给幼儿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

幼儿语言的培养不是单一的,它必须和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为幼儿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成长,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不断语言训练形成的,同时孩子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悉心体察,精心施教。教师要给予孩子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的幼儿很想成为表演者,就大胆邀请他们参与表演,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锻炼他言语的组织能力。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使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2—0078—01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直接决定高中英语教学成功与否。因此,在实施新课改中,必须摒弃以往的 “满堂灌、英译汉”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而应采用整体阅读与任务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综合应用各种有效的英语阅读方法或技巧,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1.运用略读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语篇主旨要义的能力。说明文和议论文一般都有主题句,其段落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主题句、发展句、过渡句、结论句。主题句一般是段落起始句,但也有可能出现在段落的中间或结尾部分,是对本短文或某段落进行概括或总结,掌握文章中心思想是阅读的关键。教师可采用整体阅读模式,要求学生运用略读技巧理解短文大意,训练学生理解语篇主旨要义的阅读能力。如以下提问方式:The best title/headline for this passage is .What is mainly told in this paragraph? What is the main idea/topic/subject of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2.运用扫读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细节事实的能力。整体阅读后,学生可根据文章结构将阅读材料分成段落或部分,然后在某一段或某一部分找任务细节事实。图表性或分类性的短文,不妨采用扫读方法抓住题干中关键词或具体信息语,达到问题快速高效解决。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中考查阅读任务细节事实的试题呈现增加趋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运用此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一阅读教学任务。可采用以下提问方式: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n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included in the passage?

3.运用猜测阅读方法,训练学生利用上下文理解生词词义的能力。英语中猜测词义的方法很多,通常的方法有:(1)构词法(包括前缀、后缀、词性转化、合成词等);(2)定义法,通过分析解释性的词语、定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等;(3)对比法,两个意义相对比的词,只要把握其中一词,就不难推出另一词的含义;(4)上下文联系法,通过上下文联系、分析、理解;(5)因果关系法 ,通过分析原因与结果,就可解决此问题。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不必将单词全部教授完,可抽出部分词汇进行这方面练习,让学生根据上下句或某一段推测某一单词的含义或指示代词it 或they指代什么等方面的训练。如What does the new word mean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What does “it” in the last paragraph refer to?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改进方法;优化过程;思维能力;提高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重点是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学会正确判断,准确推理.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改进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催生学生数学情感,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技能,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研读教材,认真备课,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

教师只有树立“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从学生的成长进步,学习需求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要梳理教学内容及把握学生的学情,创新教学策略,精心设计过程,拟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具的制作,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各种教学环节有机衔接. 不仅要考虑数学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还要结合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技能的学习,注重突破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认知发展顺序恰当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内容时,让学生通过预习,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探讨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增强学生空间的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为使学生很好地内化课本知识,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考察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合理地将教材重新组织,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 如笔者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时,为帮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来思考,收获全新感受,通过拼割、平移或旋转等方法,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成一个熟悉的、便于比较的图形,让学生经历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优越性,感受转化的内在价值,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改进方法,优化过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就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散学生思维的过程,知识是“金子”,技能好比“手指”,与其给学生现成的“金子”,不如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 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合理巧妙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成效. 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师要注重优化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学生乐学情境,在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层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探索问题的解答方法,让学生从全方位、广角度、深层次、多渠道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把学生思维在不同事物、不同问题、不同层次上引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强化对问题的深度的认识和广度的思考,感受到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使学生从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解答问题,达到对事物、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使学生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笔者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深入思考等方法讲解概念,学习知识、讲练结合,运用发现、比较综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使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学“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内容时,我通过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转化,让学生了解、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让学生借助图形,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根据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题和算术解题的内在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三、衔接生活,联系实践,提高数学教学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