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9 11:07:20
序论:在您撰写对康复治疗的认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康复治疗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近年来国内各高能院校正相继开展,如何在各教学环节中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精神,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1]。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作为应用性学科的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一种模式,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老师则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从新整合,把教材内容和教材目标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任务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是围绕一个个任务来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适合操作性较强专业的教学。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配合不足
上课前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过分依赖老师,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欠缺,不能高质量的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在课堂上学生思维不够活跃,不能形成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活跃思维氛围;可能会存在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学生。
1.2 教师经验不足
教学质量参差不等;知识体系不完善,知识量欠缺,不能从分的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课堂进度不容易控制,组织讨论时引导、组织能力不够;尚未有与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向匹配的教材、教案、教学评估体系。
1.3 教学时间不足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花在任务驱动法教学准备中的时间和精力都要远远多于传统教学,而目前的课程安排难以组织更多的教学内容。
2 对老师素质的要求
2.1 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知识可逐渐改变或完善个人品质,而优秀的品格也将为获得新的、有益的知识提供可能。谦虚好学、幽默诙谐、智慧、友善都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教师优秀的品质有助于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文化[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对教学的配合程度,有利于任务驱动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开放式教学需要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需要教师具备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同时将这种精神带到课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2.2 要求教师理解任务驱动法内涵,明确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学习方法,老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3],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处理实际问题的“工具包”,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步骤分为四步:一、创设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并尽可能真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利于学生用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二、确定任务:教师要选择与当前学习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使学生面临一个立即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三、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构成中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主,教师起到引导思维和帮助的作用;四、总结评价:评价学生完成当前任务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其内涵并很好的掌握的实施步骤,才能真正将任务驱动法实施到教学当中去。
2.3 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大知识的储备量
传统教学方式老师通过认真备课,准备出课上教授的内容,课上有老师为主导,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学内容容易掌控。而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就某一问题或某几个问题做较为深入的探讨,学生思维处于主动、活跃状态,思维所涉及的层面可能会超出当堂课所学内容,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储备大量的知识,遇到类似情况能从容应对,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
2.4 要求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正是师生配合,共同完成的一个教学过程。在上课前需要学生查阅大量资料,认真思考和准备。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自觉的、高质量的完成任务。怎样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是影响任务驱动法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育人,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的学习是他们的需要和责任,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成功的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4],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5 要求教师具有课程组织和编制的能力
【关键词】抗甲亢药物;妊娠期甲亢;孕妇;胎儿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5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14-02
有报道显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育龄妇女的发病率为1%左右[1],而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无论对于孕妇还是胎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2]。本研究通过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抗甲亢药物治疗妊娠期甲亢时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旨在提高临床治疗妊娠合并甲亢的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3年7月至2013年4月住院患者,妊娠期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并服用抗甲亢药物的孕妇57例,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545±365)岁,胎周28-41周,平均(3325±546)周。并选择同期56例正常育龄妇女,平均年龄(2410±355)岁,胎周平均(3401±499)。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妊娠合并甲亢组设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122观察指标①孕妇情况:早产、甲状腺危象、先兆子痫等发生率;②胎儿情况: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新生儿畸形、新生儿低体重。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观察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分值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入组时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胎周等方面比较,P均大于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22抗甲亢药物对孕妇的影响57例孕妇中出现早产4例占702%,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危象1例,占175%,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子痫1例,占175%,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3抗甲亢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观察组新生儿甲亢的患者为1例,占175%,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新生儿畸形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31妊娠合并甲亢的病因及影响在妊娠过程中,由于母体甲状腺的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使母体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也随之变化,其病因主要是由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异常引起的疾病,其次为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3]。甲亢对孕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早产、甲状腺危象、妊娠高血压[4],而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胎盘传递,表现在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低体重及畸形。本研究中,新生儿甲亢的患者为1例,占175%,新生儿畸形3例,占526%,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与有关报道结果相似[5]。
32妊娠合并甲亢的治疗妊娠合并甲亢的药物,主要有丙基硫氧嘧啶及甲亢平等。有研究显示[6],妊娠早期服药甲疏咪唑使发生畸形的危险率明显增加,丙基硫氧嘧啶可能引起肝损害,控制妊娠期甲亢,妊娠早期优先选择丙硫氧嘧啶,甲硫氧嘧啶为二线用药,妊娠中晚期优先选择甲硫氧嘧啶。大量研究证明[7],危险性的发生与抗甲亢药物的种类有关。因此,合理使用抗甲亢药物,并给与早期、规范的指导,对于孕妇及胎儿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Krassas GE,Poppe K,Glinoer DThyroid function and human reproductive health[J]Endocr Rev,2010,31:705-755
[2]时娟娟,闫莉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问题研究[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1,14(1B):113-116
[3]黄鑫,李莹莹妊娠合并甲亢的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21
[4]Sheffield JS,Cunningham FGThyrotoxicosis and heart failure that complicate pregnancy[J]Am J Obstet Gynecol,2004,190:211-217
[5]周佳雁,马向华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妊娠的关系[J]医学综述,2011,17(4):591-593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系统; 膝关节; 康复治疗; 恢复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on the Recovery of Knee Joint Function afte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ZHANG L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3):096-099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on knee joint function afte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Method:40 patients after clinical diagnosis of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sequence number and according to single and doubl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single number) 2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double number) 20 cas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The patients with Lysholm score,IKDC score,the excellent rate of return and knee joint activ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Lysholm score,IKDC score,the excellent rate of return and knee joint acti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System; Knee joint; Rehabilitation; Recovery
First-author’s address:Meizhou People’s Hospital,Meizhou 51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3.028
膝P节是人体行走与运动的重要器官,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及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膝关节急性损伤已变成临床常见疾病[1]。其中,交叉韧带损伤发生率较高,交叉韧带对稳定性十分重要,一旦其发生损伤,会残留严重的功能障碍,造成终身的伤害[2]。根据文献[3]报道显示,交叉韧带受伤乃至完全撕脱的患者多数是年轻人,年轻患者往往对术后康复存在更高的目标,更期望重返正常生活及活动,这就对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全面的康复治疗,特将系统性康复治疗应用于术后患者。本研究选取入院诊治的4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5月-2016年6月经本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40例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选择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并按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试验组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4~53岁,平均(28.39±2.07)岁;病程3 d~7个月,平均(3.21±1.29)个月;运动损伤11例,车祸损伤4例,其他5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3~52岁,平均(28.34±2.75)岁;病程4 d~6个月,平均(3.28±1.17)个月;运动损伤12例,车祸损伤6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组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试验细节,签署同意书,且配合度较好。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临床诊断需进行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②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良好、精神状态正常;③其他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患者。(2)排除标准:①严重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不能耐受者;②心、肝功能严重损害;③代谢性病变等其他并发疾病;④不愿参加本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传统康复治疗,根据术后愈合情况,进行锻炼股四头肌、N绳肌、关节活动度、踝泵、站、行、走等基本治疗。
1.3.2 试验组 实施系统性康复治疗,(1)第一阶段(术后0~6周):对于效未过的患者,告知患者家属帮助其揉搓下肢,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待患者意识恢复后,指导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天进行700次,告知患者尽量多次活动,同时预防关节再次受伤;协助患者扶拐足尖着地负重行走,术后2~6周渐进性负重至75%;自主的进行坐位或卧位的直腿抬高练习,从能够抬起开始,4~6周逐步增加到90°;进行多方向抬腿练习,每组进行10次,分5组进行,可以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同时加以渐进性抗阻力练习。(2)第二阶段(7~12周):进行静力性训练,比如:直腿抬高练习逐步增加到120°;然后是动力性练习,主要包括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训练,每组20个,4~6组/次,组间休息30 s,1~2次/d;协助患者走动恢复正常步态;可在患者无痛且控制良好的条件下进行20 cm以下的迈阶梯训练。(3)第三阶段(13~20周):先进行推髌骨训练,各个方向均20次,2~3次/d;训练1周后,进行关节弯曲锻炼,如滚球锻炼等;2周后,对患侧关节冷、热敷替换进行,热敷根据医嘱可采用中药药方,每10分钟更换1次,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温度,避免过烫或过凉,以免对膝关节刺激过大;4周后开始关节屈伸活动,以增强患者的关节活动度。(4)第四阶段(20周以后):加大训练强度,渐进性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告知患者每日需进行的练习,如关节牵拉练习、踏板练习、扶墙下蹲等;同时加以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如推拿、按摩、针灸等。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回访优良率及膝关节活动度(ROM)。(1)Lysholm评分:主要是膝u分,包括疼痛、肿胀、不安定度等8项,总分100分。
(2)IKDC评分:主要是功能评分,包括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等,总分100分。(3)回访优良率:疗效参考Lysholm评分改善程度,并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其中95~100分为优,会参加一般体育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85~94分为良,参加体育活动后会有些许不适症状,膝关节屈曲稍微受限;65~84为可,日常活动后有不适症状,不能参加一般体育活动,膝关节屈曲明显受限;小于65分为差,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4]。(4)膝关节活动度(ROM):根据美国骨科学会关节运动委员会推荐的中立位法进行评价,解剖学立位时的肢位,记为0°,并从开始位至终止位的范围应用量角器对其进行测量、记录.根据本次试验及结合膝关节的屈曲运动正常范围,设定其运动受限的情况,具体如下:20°~130°:膝关节伸展受限;20°~90°:膝关节屈曲、伸展均受限;0°~90°:膝关节屈曲受限;0°~130°:关节活动不受限。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回访优良率比较 试验组回访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53,P
3 讨论
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最有效的临床手段,术后恢复途径乃是重中之重。在我国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多为年轻人,其对术后康复有着更高的目标,若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将抱憾终生[5-6]。以往临床对术后患者采用传统手段治疗,该种方案治疗周期较长,且康复内容不是很细致,训练安排规律性较差,患者自我实现能力较差,临床恢复率低,影响术后膝关节康复疗效[7-8]。
系统康复治疗与传统手段相比,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为患者安排具有条理性、系统性的康复规划,分别从肌肉练习、关节活动度、下肢步态、平衡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同时加以物理手段辅助治疗,有助于患者及家属清晰了解训练内容,便于根据其执行[9-10]。从患者术后意识尚未恢复开始,帮助其揉搓下肢,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形成深静脉血栓,降低心、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11-12];逐步加强关节活动度,可以有效避免关节僵硬及二次损伤等情况[13];进行肌肉练习,改善肌力情况,丰富了康复训练内容,有助于提高患者主动训练积极性,提高治疗配合度[14]。注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问题,向其详细介绍训练安排,有助于加强患者对医生认同感,改善医患关系,在沟通过程中,了解治疗内容缺陷,不断完善训练模式[15-16]。逐渐增强膝关节及肌肉对抗阻力的锻炼,促进软骨组织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淤血消散,关节及周围肌肉组织恢复速度加快,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尽早恢复[17-18]。通过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缓解关节痉挛,改善组织粘连,促进骨痂形成,对康复训练有协同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1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回访优良率及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患者膝关节各项功能恢复较好,回访疗效较好,有助于其预后,满足患者期望值。
参考文献
[1]郝永红,刘宏丽,孙鸿安,等.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在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5):398-399.
[2] Dave L Y,Leong O K,Karim S A,et al.Tunnel enlargement 5 years after anterior cmciate ligament reconstnlction:a radiographic and functional evaluation[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2014,24(2):217-223.
[3]刘绪凤,高士杰,尹艳平,等.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的关节镜治疗后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3,36(1):119-120.
[4]张灵丽,李昕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出院后延续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2B):564-565.
[5]李英英.早期康复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4(18):105.
[6]闵重函,周瑛,荆琳,等.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6,29(5):397-403.
[7]许磊,刘宁.系统康复训练对青年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意义[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3):265-268.
[8]庞红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528-531.
[9] Ordahan B,Kücüksen S,Tuncay I,et al.The effect of proprioception exercises on func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2015,28(3):531-537.
[10]郭韵,杜良杰,李建军,等.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的神经肌肉功能重塑[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65-68.
[11]许琛.康复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的恢复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514-515.
[12]陈柯,张杰敏,张馨梅,等.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J].西部医学,2016,28(4):560-563.
[13]谢卫梅,姚晓红,陈惠冰.康复训练路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7):2133,2135.
[14] Grooms D,Appelbaum G,Onate J.Neuroplasticity follow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a framework for visual-motor training approaches in rehabilitation[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15,45(5):381-393.
[15]⒐龙.平衡促进训练影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11):1885-1887.
[16]康宁,杨自权.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10):918-921.
[17]董晓艳,刘静,张建平,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及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4):452-454.
[18]刘长英,余敏,陈华龙,等.早期屈膝位固定配合关节训练对髌骨骨折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10B):3676-3677.
[19] Biau D J,Greidanus N V,Garbuz D S,et al.No difference in quality-of-life outcomes after mobile and fixed-bearing medial 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J].J Arthroplasty,2013,28(2):220-226.
【关键词】 无剖宫产指征; 认知行为疗法; 健康教育; 分娩方式; 临床研究
近几年,国内围产医学发展迅速,而相应的剖宫产率也逐年上升[1-3],为了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与费用,本院产科针对接诊的无剖宫产指征产妇采取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萍乡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产科分娩的无医学指征而要求剖宫产的产妇240例作为研究对象,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年龄18~41岁,平均(28.6±2.3)岁;学历≤初中32例、>初中88例;就业者101例、无业者19例。对照组:年龄18~42岁,平均(28.8±2.1)岁;学历≤初中30例、>初中90例;就业者105例、无业者15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产科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处理,而实验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处理,具体为:由本科室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员,向被试者发放《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调查表》[4],同时根据产科专科检查结果,对无医学指征而要求剖宫产的孕产妇进行《剖宫产选择原因调查表》调查,及时掌握她们分娩方式选择的意向与原因,并采取自制《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自我主观感受与焦虑状态情况进行测评,然后由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护理人员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与健康教育,方案实施共3个步骤:第一,纠正患者的认知错误,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第二,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方法,加强行为矫正;第三,重建自然分娩信心,让患者明白自然分娩的好处与优势,促使她们更多地选择自然分娩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剖宫产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覆盖率、相关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3 讨论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产科分娩的无医学指征而要求剖宫产的产妇240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处理,而实验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处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剖宫产率为23.33%,对照组则为41.67%,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健康教育覆盖率为100%、相关知识掌握率为91.67%,对照组则分别为90.00%、70.83%,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则为83.33%,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本次研究以“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基础,并联合健康教育,对无医学指征要求剖宫产的产妇,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纠正认知的偏差,有效缓解产妇紧张与焦虑等负性情绪[5-10]。减少产妇分娩恐惧,增强孕妇对医院的信任和对自然分娩的信心,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确保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减少孕产妇并发症,符合医学发展趋势[11]。
参考文献
[1]李雪,罗磊,辜定纤,等.孕产期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1,32(5):748-750.
[2]黄伟嫦,彭政.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13(7):26-29.
[3]赵梅平,刘霞.产前检查护理门诊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06-1608.
[4]吴月红,宋瑰琦.孕晚期运动教育干预支持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2):336-338.
[5]张海文.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96-97.
[6]朱艳槐.孕妇孕期实施健康教育对降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236-1237.
[7]李一美,方晓红,耿筱红,等.产前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377-3378.
[8]王庆燕,黄燕涛,胡伟英,等.孕期的合理营养与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122.
[9]蒋世琴,杨文东.孕期健康教育及产前干预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7):592-593.
[10]罗晓红,张玫P,吕志霞,等.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后抑郁及社会因素剖宫产影响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0,31(4):518-519.
这本是个成功的手术,为什么还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就是因为对康复知识的认识不足,小王在手术后没有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事实上,很多患者包括部分医生,都和小王一样对康复治疗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对康复治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患者只认识到手术的必要性,认为康复治疗可做可不做,导致术后产生肌腱粘连、韧带挛缩,甚至导致骨性关节炎,使手术失败。上面提到的小王就是没有康复治疗的意识,加上当地的医疗条件的限制,造成这种不幸的结果。
误区二对综合康复治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患者认识到康复治疗的必要性,但他们认为康复治疗就是“烤烤灯,电一电”。事实上,通常意义上的康复治疗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等。对于手外伤的患者来说,需要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综合起来应用:
音频电及红外线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软化瘢痕,增加肌腱、关节囊和疤痕组织的伸展性。
牵引治疗结合音频电及红外线综合使用,使纤维结缔组织获得最佳的伸长效果。
按摩手法治疗通过关节面间的微小活动,促进关节内部结构恢复正常,增加活动幅度。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增加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增强手指力量和协调性,提高手功能。
很多患者容易接受自我感觉舒服的治疗,不愿接受感觉不好、见效较慢的治疗或训练,如作业治疗及心理治疗,从而达不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误区三对医疗费用的分配不合理
不少患者由于早期求医心切,主动要求做一些对治疗指导意义不大的检查,如有些患者并没有骨折,由于术后疼痛,反复要求做X线检查;有的患者没有感染,却要求使用贵重的抗生素;有的患者出血不多,反复要求输血。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医疗费用的浪费,不可避免地减少对综合康复的投入。
误区四急于求进,忽视正确的运动训练方法
手外伤患者的运动训练,特别是早期的运动训练,一定要在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的协助监督下,在不影响外伤及手术部位稳定性的原则下进行。由康复医师或运动治疗师,根据患者受伤的不同程度及手术情况,决定不同的运动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频率。有些患者私自过早或过量的进行运动,甚至使用暴力活动患肢,导致修复肌腱或神经再断裂,或其它损伤。
误区五忽视在诊室外的训练
随着康复治疗的进行,诊室外的训练逐渐增加。大部分患者在诊室内由治疗师指导,多能完成训练计划。而对于诊室外的训练如用于锻炼手指灵活性的搭积木训练、保健球训练等,患者的主动性就稍差,觉得训练枯燥,而不能坚持。
误区六不合理的期望
手外伤患者根据受伤情况、手术情况及康复情况不同,则手功能恢复情况不同。一般来说,复杂的损伤,恢复差。不少患者会有一些后遗症,有的可以通过后期为时较长的康复治疗而恢复,有的会伴随患者终生。对自身的客观情况,患者要有合理的期望。
误区七过分的关注患肢
过分的关注患肢,几乎是每个患者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对术后疼痛的控制及心理的调节都是不利的。有的患者把患肢当做生活的中心,稍有疼痛,就担心肌腱(或是神经)断裂,整天忧心忡忡,甚至会出现错觉,乃至精神症状。但如果发生小王那样的情况,还是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误区八忽视对自身的心理调节
关键词:护理人员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调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49-01
脑卒中是由于某种突发的原因而引起血液正常流通受阻的疾病。进入新世纪,脑卒中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逐年升高。临床治疗是治疗脑卒中的基础,有效的康复护理又是治疗脑卒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的作用显得就尤为突出。对护理人员进行关于康复护理认知的调查,发现在这其中存在的不足及漏洞。总结分析,找出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这些问题制定出适当的改进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对脑卒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50名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她们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认识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医院现如今康复护理的状况。过程如下:
1资料调查与结果
1.1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0名未曾进行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选取的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学历要求不能全部相同,其中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要求15人,其余为中专以及大专学历;要从不同的职称中,选取一定的人员参与认知调查,选取护士30人,其余为护师。护师、主管护师、以及副主任护师按5∶3∶2的比例分别选取10人、6人、4人。
1.2方法。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是由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进行设计,内容包括脑卒中一些知识以及有关对脑卒中患者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等等。问卷的回答采取选择题的方式进行,每个问题都有“清楚、不确定、不知道”三个答案,参与调查人员只能从中选择,且只能选择一个,否则视为无效。问卷采取现场回答的方式,在填写完毕后现场回收。要求被调查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进行填写。
1.3结果。
经统计现场发放50份问卷,均真实有效,调查结果如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护理人员对康复护理与自我护理的概念,脑卒中护理理念、措施以及介入时间、康复标准等缺乏有效的认识。
2调查结果分析探讨
通过上面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绝大多数的护理人员对康复治疗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清楚的分清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区别,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还停留在一般护理的认识上。而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的理念是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逐渐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让脑卒中患者能够逐渐的掌握生活自理能力,达到康复的目的。
除此之外,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护理的介入时间认识不清,不能及时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延误一些治疗时机。要把握好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介入时间,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的介入时间越早,一些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就越低,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有利于患者及早的康复。
加强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培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缺乏足够的认识,而这些认识的缺乏将极大的影响康复护理的效果。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对康复护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能够准确把握康复护理的介入时间,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实践,由专业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指出在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方面,让她们及时进行改正。
3结语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我们要加强对康复护理的重视。针对现在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过少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对康复护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脑卒中的状况有详细的了解,认清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区别,把握好康复护理的介入时间,让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蒋文静.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J].中外健康文摘.2011,8(8):244-245
[2]韦明兰.基层医院开展脑卒中康复训练的难点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556-557
[3]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68-104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问题应对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84-01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诊断和治疗技术得以提高,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问题在存活患者中仍旧是比较常见的,这样不但对患者的劳动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其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从当前国际上的经验来看,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药物和手术治疗在现在的临床工作中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样就使康复治疗的时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
虽然现代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仍旧比较高,存活下来的患者的自理能力、劳动能力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不但是严重的医学难题,也对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深重的影响。从近十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国外的康复专家加强了康复治疗相关的研究,其认为无深度意识障碍的脑卒中病人不需要进行两日以上的静卧,其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部分康复专家认为应该将Bobath观念在发病后立即应用到治疗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物理治疗、作业疗法等,以减少脑卒中带来的并发症,使患者独立生活的可能性提高。如上这些研究对我国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脑卒中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废用综合征比较明显,诸如废用性肌萎缩、直立性低血压、褥疮等,若是转变以往的治疗观念,及时引入康复治疗,诸如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对上述的并发症将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这样也可以为后续的康复治疗坚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康复医学的相关知识,我国的部分医护人员的认识不是很到位,且家属的外在压力,使得患者的肢体在病情稳定器的时候被动运动,这样加重了患者的肢体痉挛,出现了过用、误用综合症。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当患者的站位平衡不佳的时候,让其进行步态行走,导致了患者的膝反张。训练方法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病情而定,康复治疗师应该对当前的治疗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估,以确定康复治疗和患者的身体情况相适应。
2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在具体的康复治疗中,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2.1患者及家属认知不足。脑卒中疾病死亡率、发病率比较高,是一种疑难疾病,为此,虽然康复治疗的方法能够对患者的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医生的嘱托下逐步进行。然而很多患者急于好起来,从而导致康复训练难度多大,或是方法与医生嘱托存在偏差、家属的康复知识把握不深等,难以得到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还有的患者因为康复过程的不适感而终止了治疗。如上状况的发生在当前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比较常见。
2.2护理人员观念陈旧。康复治疗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多护理人员对康复治疗的知识掌握不是很到位,观念成就,缺乏专业的康复培训,这样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消极的影响。有很多护理人员往往将压疮、组织感染等方面的防治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愈后效果,随着人们观念更新,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康复治疗对愈后效果明显的提升作用。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当前医院的护理人员相对紧缺,工作任务量大,进行康复训练的护理人员补足,这也使得患者的护理时间难以保证,效果不是很理想。
2.3经济能力难以支持。很多患者的家庭难以支持康复治疗的费用,为此康复治疗断断续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患者的愈后恢复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3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应对措施
3.1加强患者及家属认知。脑卒中患者往往悲观、焦躁,急于求成,为此家属应该加强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对患者进行耐心地开导和心理支持,使其了解到康复治疗的步骤、效果,鼓励患者战胜病魔,使其对未来自己行动能力恢复有了希望,激起其康复训练的动力。护理人员应该协助家属对患者进行开导,对康复训练进行指导,以确保康复治疗的效果。
3.2提升护理人员水平。医院应该组织护理人员加强康复治疗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其康复训练技能,成了专门的康复治疗小组,根据病人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并结合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对病人身体能力的恢复进行科学地治疗。
3.3减少不必要的费用。经济压力是康复治疗中,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难题,为此医院应该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对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对其施行一些优惠政策,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愈后效果。
4总结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诊断和治疗技术得以提高,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问题在存活患者中仍旧是比较常见的,这样不但对患者的劳动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其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康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加深人们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提升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萍.脑卒中患者的社区管理干预[J].中外妇儿健康,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