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8 16:11:39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学历史的诀窍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历史思维 历史知识
在传统中学教学理念中,地理与历史虽为两门较相近的文科学科,但却较少有学科之间教学方法与知识的交流和沟通。夏志芳教授曾言:“地理思维是空间的、联系的思维,而历史思维是时间的、发展的思维,世间万物都是由时间与空间构成的,缺失了任何一个维度的思维都是不完整的,都会影响到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1]长期的学科划分导致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单向性思维模式,对于其他学科的思维与知识运用较少。
近年来,针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历史思维与知识运用的理论研究逐渐丰富起来,如王芸从历史思维的角度,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历史思维理念的渗透与运作现状进行了研究[2]。在历史知识方面,黄廷勇将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素材进行整合,与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给出了如何运用的建议[3]。宋倩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研究,从课本到试卷的分析,得出史地学科在未来学科发展中,教学方法必将互相吸收才得以发展的结论。[4]葛婷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历史知识进行了研究[5]。
除相应的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展现了历史思维与知识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外,广大一线教师也对历史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振华认为:“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挖掘地理课中的历史知识,有意穿插一些生动的历史知识与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能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营造课堂气氛,促进知识掌握与能力形成。”[6]陈建华认为:“地理教学与历史知识的联系是有趣的,是富有启迪性的有机体。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历史知识来丰富和注释综合科的教学。”[7]
本文拟从历史思维与历史知识两个方面,重点探讨中学地理教学中历史因素的运用理念和运作模式,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历史思维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结合角度,对历史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范围和方法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探索。
一、概念的界定
首先我们要对历史思维与历史知识进行一定的概念界定。前苏联学者对历史思维的定义是这样的:“历史思维是运用已成为个人认识方法和历史观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素养。历史思维不完全是针对过去历史的,它还用历史的观点反映现代生活、现代生活的矛盾和现代生活的各种具体表现,亦从特定联系的体系中考察他们的发生和发展。”[8]任之初则认为:“历史思维是人们认识过去、现在并预见未来的智力活动。”[9]
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历史思维应当理解为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时间长度,对现有的历史现象、历史材料和对象作相应的客观分析的思考模式。在实际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历史思维往往反映出的,是地理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学识,在一定情况下是教师自身历史知识储备、地理教学方法的表现思路。
历史思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就是历史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表现。历史知识,是一个涵盖范围较广的概念,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的历史知识,不单单是中学历史教科书所有的内容,还应当包涵大学历史教科书及部分课外基本历史材料。如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及剑桥中国史系列读本。这些历史读本及材料中在时间维度所体现出来的地理知识,经过一定方法的编译和安排,可以有效地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
二、历史思维与地理教学
中学所涉及的地理学,其所针对的研究对象是以地球为载体不断变化的事物。这种客观上形成的要求,使中学地理教学自然形成以空间为主体的惯性思维模式。然而在1992年国际地理教育联合会所颁布的《地理教育国际》中,则将地理学定义为“旨在解释区域特征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指出“从时间动态来观察世界,认识地区特征及人类和环境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是地理学学科视角之一。从这一点看,中学地理教学,并不能仅仅以空间为视角进行相关教学工作,地理学的教学,应当以空间和时间为坐标维度,构建起一个综合性的立体思维体系,而历史学所带来的时间维度的观察思维,是地理教学所不可或缺的。
历史思维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揭示地理对象的演变路径。海德格尔曾言:“历史性根植在时间性中。”[10]地理教学所面对的对象,往往具有变化特性,当前的地理特征,是观察对象经过一定的时间长度演变而来。在观察现有对象的同时,如果对该对象过往的演变有具体的认知,了解其过去,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在。如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现状,如对于东北工业基地的建立和发展历史如果有所了解,那么对于现状就会有更好的理解。
第二,推演地理对象的未来发展变化。历史学科给予人们最重要的印象,即“以史为鉴”,得以知兴替。对过去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我们把握现在,继而推演对象今后可能出现的发展变化。可见地理教学,不仅仅是空间思维的运用,从历史思维角度进行推演和预测,地理对象今后的发展变化也是地理教学所需要获取的因素。
第三,复原地理对象的过去面貌。无论是现在存在的地理研究对象,还是已经湮灭的地理对象,在时间轴上都有曾经存在的面貌。运用历史思维的模式,对其进行复原研究,一方面可以与现存的地理对象进行比较研究,探寻其发展特征脉络,另一方面,也可以对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地理对象做更形象的研究。如对恐龙骨骼的恢复和对远古时代生态环境的复原,可以让学生对恐龙这一研究对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远古时代恐龙生存环境与现在的生存环境做对比研究,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历史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不仅仅是以上三个方面,在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实际上都可以运用到历史思维,使原有的空间地理教学走向立体,让空间与时间相结合。
三、历史知识与地理教学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思维,使用历史知识是当前许多教师的共识。但如何运用,运用在什么环节,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史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的,是创设情境,在导入课程与提问环节运用较多。
如对于气压带、风带的认识与理解中,往往可以运用诸多历史知识创设情境。
情境一: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曾经在赤壁借东风打败了曹军,正是诸葛孔明善于利用地理知识,对“东风”的理解和运用,是其所掌握的诀窍。我们今天所上的这堂课,正是能够让你明白,如何来借东风。――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
情境二:二战时期西方战场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时间是1944年6月4日,那么是如何选在这个日期的呢?――诺曼底所在的英吉利海峡常年处于西风带控制范围内,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副热带高压也跟随北上,西风带的控制范围缩小,洋流变缓,海平面较为平静,有利于盟军采取大规模的登陆运动。
还有如洋流运动的学习,可以创设的情境有:从1405年开始持续二十多年的郑和七下西洋,最远曾经到达过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每次出航时间都在冬季,在夏季返航。这与我国沿海的洋流运动有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在冬季乘船南下,夏季由南而北,都是利用季风顺风的因素。郑和南下需要过北印度洋,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是顺时针洋流,冬季是逆时针洋流,正好有利于郑和船队沿着南亚次大陆海岸航行。这是一次经典的对季风和洋流的运用情境。
教学情境是“情”和“境”的整合,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而设。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不断通过新的情境来获得新知识。“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或者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效果”[11]。而历史思维指导下的历史知识的运用,正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场景特色和情感氛围,有利于学生主动融入情景教学,积极寻求新知识。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引用历史思维,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掌握课堂节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激发教师对中学地理与中学历史两门学科的整合性研究。历史思维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地理教师主观发挥和需要刻意学习的。而历史知识的运用,应当是多样化的,在运用过程中如何避免程序化和僵化历史知识,是中学地理教学所应当考虑的。
我们提倡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学科的创造性教学,但这种提倡,并不是说是毫无原则、生搬硬套的,应当是遵循一定原则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性原则。中学地理教学原则上主要教学的知识是地理知识,诚然地理与历史关系紧密,但不能本末倒置,在地理教学课堂上,历史知识只能作为辅助学习工具。
第二,真实性原则。无论是地理教学还是历史教学,教育的本质是本着真实、有用的知识教授与学生。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需要创设情境,而故意造假历史知识来配合地理知识。
第三,随机应变原则。历史知识的范围广而博,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对象也极为丰富有深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如何借用历史思维来创设情境,这都是需要地理教师认真对待的。在运用方法、运用过程、运用内容等方面,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设置都有赖于地理教师的随机应变。
最后,地理的主要特征是空间维度,而历史的主要特征是时间维度。当前,可以运用的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比比皆是,但较多处于创设情境、开堂导入等环节。如何将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相结合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问题。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历史思维角度,引入历史知识,对地理知识进行巩固并丰富其内涵,使课堂教学走向多样化,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课本知识,这应当是今天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夏志芳.地理教师需有一点历史的思维方式[J].现代教学,2007(11):26.
[2]王芸.论历史思维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黄廷勇.历史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宋倩.高中地理教学中史地知识的整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5]葛婷.初中地理教材中历史知识的研究――以人教版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4.
[6]陆振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历史“情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122.
[7]陈建华.浅谈地理教学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8):28-29.
[8]И・Я・莱纳,著.白月桥,译.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9]任之初.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研究教学――关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思考[J].历史教学,1992(5):30-34.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学法指导 教学衔接
目前高中课程改革在我省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各个学科在课程体系、课程编排、课程深广度、教法学法等方面的变化可谓很大,而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历史教师,我越来越感觉到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初中到高中急剧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高中学生的角度来讲,必须做好历史知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升级”,从而找到一把适合自己的打开高中历史学门的钥匙。
一、与时俱进,把握高中历史教材相对于初中历史教材的不同。
1.史实内容上。拿到高中历史教材,你会发现有很多的老面孔,但是对于这些老面孔的学习角度、把握程度显然是和初中不一样的,要求更高。如果说初中历史多为“知其然”的话,那么高中历史则更加注重“知其所以然”。由于高中生年龄大一些,思维更加成熟,历史的线索及其规律性还有不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高中历史学习中更加注重的。
2.知识结构上。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兼顾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则选取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纵深发展的知识,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它是在初中历史学得很好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专题研究,时空跨度大,更注重思维的连贯性和跳跃性,站得高,潜得深。
3.能力要求上。初中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能力,比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高中历史科考试的能力要求可以初分为历史事实、史学方法、史料解析、历史解释和文字表述。这五类不是各自独立,而是有相当多重叠的地方,每一类中还可以再分出若干小类。五类目标包含各种能力,如:记忆、分析、推证、想象、表达等,不是某类目标只测某种能力,而是一类目标往往可以测试多种能力。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探究的方法、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习的能力,等等。
二、自我升级,找到了打开高中历史学门的钥匙。
1.观念转变,抛弃“副科”之说。如今的高考形式,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3+学业水平测试(必修+选修)”模式下,历史学科是选文科必选的科目,选理科,也要通过高二下学期时的学业水平测试,所以,学好每一门功课是高中生义不容辞的任务。虽然选修历史最终是考等级,但是江苏50万考生中要考到25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B,15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B+,10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A,2.5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A+,与报考本科院校直接挂钩。所以观念要转变,不是初中的所谓副科之说,只有战略上重视,才能打好每一场战役。
2.高屋建瓴,记住编年史体系。因为高中历史是专题史,所以头脑中要先有一整套编年史体系,否则学起来会云里雾里,摸不着方向。最好先好好看看初中历史教材。如果连中国朝代更替顺序都搞不清楚,就学不好中国历史;如果搞不清楚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的大概脉络,就无法记住相关史实,更无从做必要的横向纵向联系,更是无法做对题目。所以,记住编年史体系,是学好高中历史的前提。可以编成歌谣记忆,如:“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还有香港版本的:“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当然,还要记住基本的时间顺序,做试题时要用到。
3.重视基础,强化知识点记忆。历史作为文科,多背是应该的,必须把课本前的目录、单元结构、课文结构、基础知识都背下来。要不断与遗忘作斗争,就必须强化记忆。万丈高楼平地起,忽视基础就像空中楼阁一样是华而不实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质的飞跃。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只要持之以恒,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就终会劳有所获。
4.讲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一是先理解后记忆。强化记忆固然是需要的,但不理解就死记硬背有很多弊端,费力大,收效小,记不准,易混淆,记不牢,容易忘。二是尝试多种方法,如:特征记忆法、重复记忆法、回忆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归类记忆法、重点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重复是记忆之母。三是广泛阅读。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所以要多看书,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为历史服务,当然学好历史也可以为学好其他学科作好铺垫。
5.学会解题,提高解题能力。高考都是以考试的形式来考查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必须在多看书、多记忆、多思考、多联系的基础上动手练习,强化记忆,提高解题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做题,适当做一些典型习题,积累经验,提高解题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历史试题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要重视每一次考试,做到错过不能再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艳芬.现代历史教育呼唤新的理论成果――历史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观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7):4-7.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5.
[4]叶小兵.历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