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环境设计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28 14:48:14

序论:在您撰写环境设计专业就业方向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环境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第1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相关知识,具备制作室内、室外设计效果图及施工图,以及完成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能力,从事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外立面设计以及室内外环境工程的施工指导与项目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装饰设计或工程公司、景观设计工程公司等各类相关行业企业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可在大专院校等教育单位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可在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政府部门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应用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家居、建筑、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2 建筑/建材/工程;

3 广告;

4 房地产;

5 互联网/电子商务;

6 新能源;

7 家具/家电/玩具/礼品;

8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室内设计师、软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室内设计师;

2 软装设计师;

3 设计师助理;

4 平面设计师;

5 景观设计师;

6 设计师;

7 空间设计师;

8 室内设计师助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前景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和公共场所消费档次的提高,设计也由过去偏重于硬件设施环境的设计转变为今天重视人的生理、行为、心理环境创造等更广泛和更深意义的理解,除了美观外还要有艺术性、欣赏性、创造联想性等,是近年来的一个新兴的行业。

第2篇

艺术学于2011年由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对高等院校进行的调整中从原来的文科门类中独立出来,并将其作为第13个学科门类。在《普通高等学院本科专业目录》里,将原环境艺术设计归类于艺术学院设计专业中,并更名为环境设计。现如今,像清华大学学术学院这样依托美术设计而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和依托建筑学专业而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与依托园林专业而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是我国不同高校中环境设计专业依托的主要三门学科。虽然他们依托于不同的学科基础,但是由于研究方向大体相同,主要表现在家具布局,陈列设计等为主要的室内环境设计,和以园林、建筑、雕塑为主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伴随着研究的重点由室内转向室外,很多高校把环境设计细分为室内设计和外部景观设计的两个方向。而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重点内容也改为建筑景观系统和城市空间视觉形象组合的设计。

二、城市微观环境设计的发展前景

1、城市微观环境设计的广泛应用

城市环境的功能范围相对比较复杂,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出发,城市环境的层次可划分为三部分,即微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宏观层次。城市的微观层次相对于其中观层次和宏观层次而言,更具有简单化结构功能、小范围化空间、固定化用户和高频率使用优势,而成为城市结构中的节点空间。另一方面,城市微观环境的研究范畴涵盖了户外休憩空间、城市小型开放空间和建筑附近绿地空间等。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化膨胀,城市人均休闲空间就随之缩小,而受到城市环境维护以及园林绿化费用不足等影响,中国城市环境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城市微观环境是城市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项重要做成部分,而其建设问题目前已经受到全球的高度重视。为此,我国的城市微观环境设计要基于城市文化脉络,不能流于表面设计形式。目前,我国微观环境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用户的行为心理不够重视,无视场所现象相对较严重,致使该设计将制约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步伐。由此可见,我国的城市微观环境还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的预见此应用前景,相关部门更要重视对城市微观环境设计的研究工作。

2、对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提高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城市微观环境专业人才提出了质量与数量的更高需求。为了给居民提供更理想的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方向将趋向于更好协调人们在城市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但是,就我国的目前情况来看,环境设计专业并没有将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作为重要学科,这也是导致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人才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

三、未来的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方向

1、趋向于小尺度空间的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从室内设计演化而来,由于我国对室内环境设计进行长期的实践与研究,使环境设计专业能够更好的把握小尺度空间的设计。目前,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与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均属于微观空间尺度范畴。纵观近年来我国的各项景观设计大赛,其中以城市微观环境设计选题获胜的环境设计专业作品居多。因此,环境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将更趋向于城市微观环境等小尺度空间的研究。

2、环境设计学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有机结合

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变化都深受城市微观环境影响。因此,城市的微观环境设计要切合城市中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心里趋向进行有目的的设计,从而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理想的室外环境。为了实现微观环境设计效益最大化,环境设计的研究对人们心里影响尤为重要。此外,环境行为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作为室内设计的基础专业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同时,这两门学科在环境设计学景方向中有了广泛的运用。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通过对美术学的多年的研究,已经总结出了人类与城市微观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具备了基础的设计城市微观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城市微观环境设计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因此,城市微观设计具有较高的景观艺术价值,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视觉形象感受,而未来的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方向将更趋向于具有深厚艺术基础的城市微观环境设计。

四、结语

第3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什么 素描、色彩、建筑速写、构成学、测量学、室内制图、效果图技法、摄影、装饰结构与材料、风格流派、家居空间设计、办公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模型制作、景观建筑设计、环境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模型制作、园林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景观工程技术、经济学概论,管理学概论、工程估价、写生(实习)家具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装饰设计或工程公司、景观设计工程公司等各类相关行业企业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可在大专院校等教育单位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可在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政府部门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应用工作。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数字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新闻出版行业、室内设计、会展设计行业、建筑效果图设计、绘图员、 平面设计师 、橱柜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表现、预算员、工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施工监理等行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协调工程设计与施工,指导施工人员现场施工的能力;

3.具备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及业务洽谈的能力;

4.具备制作室内设计效果图及施工图的能力;

5.具备完成不同类型的室内外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能力;

6.掌握室内外设计常用材料、施工组织、质量检验和工程造价知识;

7.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工作程序;

8.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第4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创业;就业;能力培养

一、环境设计专业创业就业能力培养概述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而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的逐年减少,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重。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这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复杂交叉学科,涉及到建筑、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美学、环境生态、人类工程等多领域的学科,其知识范围较广,实践技能应用较为宽泛。环境设计本身也是一门实用艺术,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整合并设计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以满足人们视觉审美及功能使用需要。从其内涵及功用来说,环境设计专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加之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室内装饰、景观设计、园林、装饰装潢、城市规划等极其广泛的专业领域,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及较广的创业服务范围,因而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将所学知识视为创业的基础。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切实以创业为驱动,研究切实可行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及其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提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真正体现教育服务于创新国家的举措。

二、以创业为驱动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一)优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虽然近几年中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作为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活动,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非常强,使得很多用人单位和环境设计企业并不愿意接受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学生,因此,优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教学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首先要完善环艺设计的理论体系,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并以实践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背景,跨学科构建双创实践平台。这样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以操作技能和工艺实习等为主要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中学习创新的知识,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循序渐进的方式又为下一步的实践提供了新思想和智慧。最后,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与一整套专业教学工作室的运行机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是把过去以班为单位的封闭式教学改变成现在的以工作室为基础的方式,每个工作室有清晰明了的专业工作方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教师对工作室负责,学生可以自主地进入工作室灵活地学习,这样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教学工作室运行机制的开展,有利于学分制的具体实施,有利于解决学习时间有限性和学习内容无限性的矛盾,有利于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

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融入创业就业教育。新生入学阶段,进行始业教育,向学生详细介绍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现状及前景,适时为学生普及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及就业意识。在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时,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适时为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就业引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教学中,利用专业优势,将极具实用性的环境设计项目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教师可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优秀案例及成果,剖析这些案例及成果的背景及运用,师生在项目学习中加强沟通交流,热烈讨论,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的运用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专业相关的信息材料和案例实例,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能切实领悟接触到真实的专业设计产品从创意到发展成熟,应用到实际的一系列过程,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思想来源,并为其今后的创业就业夯实基础

(三)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及提升。创新创业平台是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路径,在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境设计专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依托项目牵动,构建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平台。跟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合作,校企共建实践实训基地,创新教学服务,充分运用企业在培养方法、培养理念、培养时机等创新创业教育优势,为学生提供细致的创业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预先了解专业相关的工作内容,感受到浓郁的创业氛围,激发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满足学生的创业及就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此外,将多个企业组织起来,将企业的培训内容集成到线上平台,实现多企业、多内容的企业实训,使学生能通过线上平台充分了解行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与企业的双向互动,创新学生的人才资源配置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的企业和岗位,也为企业物色到合适人才提供良好平台,同时也能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机遇。环境设计专业可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在校内举办相关主题的创新创业比赛活动,或是鼓励学生参加各地举办的创业大赛,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创业就业热情,展示其创业实践成果,使学生在参加创业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其创新创业的精神意识,提升其实操性、实战性能力,提升其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东升.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DD以三峡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4(01):153-156.

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环境设计 改革 实践教学

北京城市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本科设置于2004年,是本院艺术学部设置时间最长的专业方向之一,也是目前艺术学部毕业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方向,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每年也是学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方向。为深入贯彻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人才培养“思”“实”“优”三字方针,以及艺术学部“创新、质量、特色、合作”的工作思路,同时考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要想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专业,进行专业的改革、探索和创新迫在眉睫。

结合目前北京的市场和就业导向,针对学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开展专业综合改革,注重实践教学,配合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改革,形成一系列具备学校办学特色、有代表性的教学成果,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专业建设

根据环境设计行业发展情况和学校的实际状况,环境设计专业于2013年上半年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包括专业独立、专业名称调整等重要方面。2013年教育部专业目录名称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名称调整为“环境设计”专业,专业也由以前艺术设计专业下属的一个方向,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即环境设计专业,这既是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飞跃,也成为艺术学部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环境设计专业下开设两个专业方向:室内设计方向和景观设计方向。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深化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专业建设。

二、构建教学团队

1.合理引进人才

根据目前专业现有师资和专业发展需要,合理引进环境设计专业的专职教师,加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2.培养专、兼职教师

专职教师采取教师座谈、专业培训、学术会议以及参与实践、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艺术创作水平,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构建具有较强专业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团队,逐步完善本教研室的师资结构,打造一个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更合理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构建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企业兼职教师侧重教学理论和教学教法的学习,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将一线的行业信息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专业水平;高校兼职教师的培养,注重教学、教法的灵活应用,引入其他高校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能够灵活把控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果

采取国内高校调研、一线企业调研、行业专家交流、专业设计协会交流等多种模式,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2.修、定课程体系

将课程重新修、定,减弱通用艺术基础课程比例,增加和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优化课程设置。

3.强化学生知识拓展

加强艺术采风、专业参观考察、专业讲座、学部选修课等方式,强化学生知识拓展。

4.继续改革毕业设计制度

进一步优化毕业设计环节工作安排,丰富毕业设计形式,重视毕业设计过程把控,完善毕业设计流程和成绩评价体系,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突出整体特色。

5.专业核心网络课程建设

鼓励专职教师开展专业核心网络课程建设。

6.加强硬件建设

加大实验室、工作室的建设投入,逐步创建环境设计专业实验室,其中包括木工及模型实验室、环境设计后期特效实验室、高端PC机房、环境设计综合工作室等。

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1.探索主题教学的新模式

深入开展主题式教学,探索主题教学的新模式,在尊重艺术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教学上的创新和特色,推动设计任务、创新项目和课程结合,比赛和课程结合,主题教学融入其中的教学模式。

2.加强专业设计类课程前、中期的控制

在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加强对于前期和中期过程的控制,如前期的课题布置、项目背景、现状分析、资料收集、创意主题、设计特色,中期的方案构思等方面。

3.加强专业设计类课程的综合表达和展示

在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等方面,加强专业设计方案的综合表达和展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

4.探索、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探索更加遵循艺术学科专业规律的课程考核方式,创新艺术学科成绩评定标准体系。增加和完善大作业、展览、汇报、调研报告、艺术采风、综合训练、交流学习、社会项目、比赛等考核形式。

五、强化实践教学

深入开展主题式教学和比赛教学,围绕“艺术设计为人和首都服务”的原则开展教学。

将实际项目引入日常教学和毕业设计中,行业一线设计师直接辅导学生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学生直接带进实际的项目中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与行业实际项目接触,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对本专业各方向核心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加大专业设计实践类课程,使其更加符合学校实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采取全面、多元、分层的原则,积极寻求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专业实习体系。

六、突出专业特色

立足城市文化,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特色。由于本专业与“北京”城市结合紧密,又立足于学校和学部关于“服务首都”的战略思想,深入调研北京特色、行业需求以及就业导向,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更加符合行业需要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强调“艺术与数字科技的结合,艺术与城市的结合”,重视专业设计类课程、技能训练类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缩短学生与社会和行业间的距离,扩大就业范围;另外,围绕城市内容主动寻找相关课题,拓展学生的专业眼光和能力,突出环境设计专业特色。

结语

第6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高校肩负着培养具备较高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在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制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研究、轻视应用实践的问题。为了提升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使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在目前的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中,环境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方向。环境设计是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其依托原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逐渐发展起来,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和整合的一门实用艺术。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战略,各高校开始研究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999年,一些高校开始扩招,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诸多高校先后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到了21世纪,各大高校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陆续开始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构建起较为系统的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二、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环境设计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城市建设离不开环境设计,人类共享生活环境。现在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境设计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作为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重要载体,其地位不容忽视。目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校进一步分化,教育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创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素质教育对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设计是一门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性学科,其能引导环境不断向着最优化的目标发展。人与环境本身都在时刻变化,书本上的知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学校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设计师的身份,处变不惊。环境设计师的角色是不断分化的,其知识面要非常广泛。学生个体具有多样化特征,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不同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因材施教。

三、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取向

当前,中国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应当确立向大众化阶段推进的发展战略,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多样化、特色化为方向,整合、优化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同时,以人和环境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培养高素质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学校应综合考虑专业方向设置、理论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等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新时期的设计师要一专多能,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要爱岗敬业,在校学习期间要多实践、实习,要深入社会、深入基层,要有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学生只有具有出众的岗位适应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求职竞争中取得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人才培养模式要注意与地方文化融合,培养出的人才应为地方发展服务。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各不相同,而环境设计本身就是解决自然与环境等问题,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熟悉当地的文化特点、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多解决实际问题。

四、结语

第7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就业能力;培养;课程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必须基于就业能力培养,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为学生创造机遇,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必须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综合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为中心。

一、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整合。一些高校贪大求全,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专业技术课程等。其中,建筑设计是在建造建筑物之前按照建设任务,以图纸和文件等方式,将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与方法通盘展现出来;室内设计是运用建筑设计原理和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功能合理且优美、舒适的,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室内环境,包括居住建筑室内设计、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工业建筑室内设计、农业建筑室内设计等门类;景观设计是在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进行整体考量与设计,以提升建筑群和周围环境的舒适度、方便度和审美度的设计过程,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室外空间环境创造、景观资源整合保护等方面;环境设计专业技术课程包括素描、色彩、构成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等。这四大门类的课程涉及面较广,故不可能求全责备,而应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类课程分为三个大方向,让学生主攻其中一个方向,然后再学习一些专业技术课程即可,通过实践强化就业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想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必须让学生突破设计思路狭窄、缺乏创新意识的瓶颈。一方面,教师可增设工程造价、绿色环保、传统园林、生态园林等选修课程;另一方面,应增设文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文化艺术方面的选修课程。此类课程对于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功底、艺术品位、审美能力和文化底蕴具有较好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腾出部分课时,加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学习和思考,并促进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环境设计中。

三、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与知识、经验、思维方法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从基础课开始就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环境设计领域,创造力最终体现为用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段对环境进行系统的改造,使其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且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功能。环境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的系统工程,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因此,教师应该压缩设计表现技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比重。优秀的设计师不是仅靠软件、表现、效果图就能设计出优秀作品的,而是更多地依赖设计思维与设计创新提升设计的创意和品位。

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合理设置课程,围绕理论课程、核心技能课程、拓展性技能课程、就业能力提升类课程,开设设计史、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室内设计基础、室内材料与构造、景观设计基础等理论课程,开设空间设计基础、设计程序与方法、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核心技能课程,开设设计制图、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拓展性技能课程,开设设计色彩、设计素描、设计构成、建筑速写、工程造价、绿色环保、中国传统文化、生态园林、传统园林等就业能力提升类课程。另外,教师还可将各门课程组合成三大课程群,即制图表现课程群、工程技术课程群、理论创意课程群。

总之,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综合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才能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作者: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单位:李平 周卫平

参考文献:

[1]姜民.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力培养的思考.美苑,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