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8 14:48:12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循环经济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要为构建贵州省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贵州省正加快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的推行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即依靠调整优化能源生产的利用方式来实现物质与能源的循环。本文以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对循环经济的作用为基础,对贵州省目前的资源循环利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以贵州省的贵州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成功案例为依托,提出了贵州中小型城市(县)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形成“循环城市”的概念性结论。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循环城市
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及生产利用方式
“十二五”的规划纲要提出,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稳定、经济、安全、清洁的能源产业体系。这一方针在我国在此期间的能源发展方向上具有指导性意义。其中,转变能源的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相关能源行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转变能源的发展方式就是要实现多元发展,改变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方式,总的方针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其目的是实现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并构建现代的能源产业体系。规划纲要中关于低能耗和低排放的要求,首先要转变能源的发展方式。本文中,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为基础,分析贵州省的能源结构和资源循环利用情况。
二、贵州省目前的资源循环利用情况
资源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资源循环利用使工业废弃物被资源化,使经济价值增长,减少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增加了生态效益。同时,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保证了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当今我国的循环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循环利用尚不成熟,没有完备的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贵州省的部分经济工业区的资源利用情况较好,主要体现在能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控制。
(一)一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收效较好
贵州省的一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如贵阳的开阳磷化工集团、贵州宏福纸业有限公司等工业园区,其资源循环利用的重点项目已经启动。在“三废”的利用方面,各公司大力投入资金,形成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体系,减少了“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循环经济。
(二)部分国家的大中型企业通过清洁生产的审核
一些工业园区的大中型企业在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等方面通过了审核,取得了较好的收效。据数据统计,这些大中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循环经济为方向,生产的水耗、电耗都较以往有所下降,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物也得到了重复利用,达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
(三)部分工业区初步形成主要产业链
贵州省的各地区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以特有的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建立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地方资源形成工业聚集区,发挥了企业集群效应,合理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再利用的方式。
三、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形成循环城市
贵州省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已初步形成,本文中以贵州省的贵州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成功案例为依托,详述了贵州中小型城县构建循环城市的概念。
(一)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由桐梓煤化工项目、桐梓火电厂等项目建立的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煤化工、铝加工、钛加工、热电、冶金、等产业。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总规划面积为45平方公里,是贵州省重点培育的工业园区之一。园区分为华电工业园、蟠龙工业园、娄山彩阳轻工食品工业园、桐梓重庆工业园和渝黔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地方的大力推动下,除桐梓火电厂这样的工程进展顺利以外,金兰伟明铝业也基本建成。为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桐梓县制定了能源产业、铝钛加工产业、化工产业、轻工及副食品加工产业等四大产业综合发展,对园区的产业进行规划。园区产业定位是以煤化工、遵宝钛业、火电厂、伟明铝业的企业为依托,发展煤化品,铝加工、钛加工、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等节能环保且附加值高的附属产业,大力把桐梓发展成黔北工业经济的增长极和重要的产业承接基地。
(二)构建循环城市
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是形成循环城市的核心内涵。循环城市,是指依照循环经济及循环社会的概念,以节约资源为方向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来建设的城市,在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资源节约使用、重复使用。中小型城县构建循环城市,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是当今节能和环保的主题下,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有效办法。形成循环城市,对于中小型城县,是以日益发展的循环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新型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目前,我国的循环城市的构建还在起步中,而循环城市的形成必然成为未来社会的方向。
结论:发展可持续经济,合理调整并优化能源生产利用的方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方向。构建资源循环系统,形成“循环城市”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核心。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目前的资源循环利用的情况,并以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例,提出了贵州省中小城县构建资源循环,实现“循环城市”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刘鸿雁,吴永贵,安艳玲,毛健全.贵州省主要工业区发展现状与循环经济改造.贵州化工.2009(04).
[2]金小天,霍文冕,杨占星.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甘肃省高台县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6(11).
[3]陈凯,黎湘虹,张秋根,殷茵.南昌建设资源循环型城市的探讨.江西科学.2009(02).
关键词:循环经济;实践;问题;思考
鹤壁因煤立市,因煤兴市,是河南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市。鹤壁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试点市的机遇,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主载体,以招商引资为主渠道,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新型产业基础和新型城市骨架,大力发展集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城市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了产业聚集、协同发展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被列为全国12个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之一,并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如何实现由试点向示范升级,提升循环经济发展层次,是鹤壁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1 鹤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做法
近年来,鹤壁市不断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政策、规划体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建设,全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出很多独具特色的做法,循环经济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1)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成立了高规格的市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门办事机构;先后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一系列文件,编制了全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试点实施方案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制定了鼓励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作用,着力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推动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创新体系,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突破循环关键链接和综合高效利用技术。比如研发产业化了玉米芯提取醣清、玉米秸秆提取低聚木糖、鸡血提取生物活性蛋白等一批新技术。
(2)典型带动,示范引导。围绕产业链延伸和资源循环高效利用,重点培育了30个循环经济型企业、4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在企业层面,重点推进清洁生产和原料能源循环高效利用,形成企业小循环。在园区层面,编制了4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建设规划,推动产业布局相对集中、上下游产业链拓展,促使企业间耦合共生协调发展。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循环经济企业和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规划建设了92个循环经济重点补链和延链项目,总投资达112亿元,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不断突破。通过示范项目、企业和园区的建设,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顺利推进。
(3)综合利用,延伸链条。鹤壁市围绕主导产业,着重强调产业链的补链和延链,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主渠道,推动产业集聚,共生耦合,重点打造产业间相互衔接、物料近距离转运、“三废”集中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了以煤电化材、金属镁等为主的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种植养殖、农畜产品深加工、畜牧产品下脚料高值利用、粪便生化处理生产有机肥、秸秆发电、沼气发电等为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煤电化材产业方面,围绕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建设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厂、煤矸石制取无机纤维、煤矸石烧结砖、矿井水综合利用和煤层气发电。围绕煤炭的转化升值,发展坑口电站和煤化工。围绕煤炭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利用粉煤灰、废渣等固废做混合材生产水泥,建设粉煤灰蒸氧砖和烧结砖。同时,利用水泥煅烧和烧结砖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建设发电项目。
金属镁产业方面,发展深加工产品,打造金属镁—高纯镁—镁合金—镁合金压铸件—镁合金型材和板材及多种专用产品产业链。利用新型水煤浆冶炼法和蓄热式还原炉技术等先进冶炼工艺,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利用金属镁冶炼废渣生产高性能新型陶瓷滤料和新型墙体材料。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方面,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了秸秆综合利用型、种养加复合型、畜产品精深加工全利用型、农产品深加工资源最大化利用型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产生的下脚料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了利用动物羽毛、内脏、血水、骨头等废弃物生产蛋白酶解生物饲料、血源性生物活性蛋白、骨素等项目,建设了玉米胚皮综合利用项目。围绕种植业废弃物利用,建设了秸秆生物发电厂,利用玉米秸秆提取低聚木糖,玉米芯生产糠醛、开发新型有机肥。围绕畜牧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生态链。在畜禽养殖集中区和大型养殖基地建设“养殖基地集中制沼气,沼气发电,沼渣沼液集中制肥”农业循环示范项目。
(4)完善功能体系,构建循环城市。积极推进社区回收站点和区域集散市场建设,加大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力度,形成了“以社区回收为基础、回收市场为中心、加工利用为目的”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建筑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循环型社区建设,加快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和分类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和污水中水会用率,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利用水泥回转窑焚烧生活垃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不断推进循环经济文化建设,提高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2 鹤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问题
关键词:谷城县;循环经济;金洋模式;五山模式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能有效缓解资源,缓解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矛盾,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1]。近年来,我国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了两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各地区结合实际开展了本地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总结凝练出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案例,但是,目前大都为产业方面的模式案例,县域层面循环经济案例相对较少[2]。为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分别从产业、绿色回收、社会等方面归纳总结谷城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总结其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对推进县域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1谷城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谷城县大力发展循环型产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循环型产业的带动下,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又反过来支撑着产业的发展。另外,谷城县在取得循环经济成效后,不断总结发展循环经济经验及模式,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发展,构建了以湖北省为重点并向全国辐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再生铅、再生钢铁、再生铝等循环型产业。探索形成了“金洋模式”、“五山模式”、“谷城‘城市矿产’基地模式”等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2013年,谷城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地区。
2谷城县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2.1循环型工业模式
循环型工业又称“生态工业”,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以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的一种工业发展模式。谷城县重点打造“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建材加工、纺织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循环链,其工业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以“金洋模式”为典型,金洋公司专业从事废铅回收综合利用、铅基系列合金研制与生产,模式特点主要体现于两点。(1)建设循环闭合的废铅酸蓄电池循环利用链。以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回收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的废铅酸蓄电池经机械拆解、破碎、分选等工序,再分别加工成还原铅、硫酸钠、再生塑料等,还原铅返销给铅酸蓄电池生产商,再生塑料制成新的蓄电池外壳,硫酸钠成为造纸、玻璃制品的原料,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废铅酸蓄电池循环利用产业链,最大化利用废旧资源,提高了资源产出率。(2)坚持科技创新。金洋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无污染再生铅生产、低温连续熔炼、铅膏湿法直接生产超细氧化铅、液态铅渣直接还原等先进技术,铅回收率达98.2%,既回收了铅资源,又减少了废水处理的费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2循环型农业模式
循环型农业是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农业生产的一种经济模式,它被赋予了科学的内涵,既具有由科学理论作为支撑的优势,又具有使经济和生态效益双重实现,以及带动工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特征。谷城县重点打造“林下经济、有机茶、生态养殖、生物质能源”四大农业循环链,其农业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以“五山模式”为典型,五山镇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着力建设生态乡镇,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两点。(1)发展循环生态农业。通过产业组合构建一体化的农业生态模式,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的复合生态农业系统。依托专业合作社,推动食用菌、龙虾、茶园土鸡、生态土猪等生态种植养殖产业抱团发展,带动林下经济、有机茶、生态养殖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沼气利用联结整合谷城农林牧渔产业发展,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2)建设循环生态农庄。谷城县以生态农庄为抓手,推进农业、农村废弃物的利用。以堰河村为示范,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废塑料、玻璃等干垃圾,厨房湿垃圾入沼气池沤肥返田,有害垃圾集中处理。建设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进行利用,实现了污水不外排。
2.3绿色回收模式
对于谷城县来说,绿色回收再生钢铁、再生铅、再生铝等再生资源,是其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一环。目前已经建立了多元化回收模式。(1)销售回收两网合一模式。建立销售网络和回收网络两网合一的模式,骆蓄公司利用其覆盖全国的蓄电池销售网络,实行以旧换新,抵价回收废旧蓄电池模式,实现铅资源、塑料资源的循环利用。(2)政府推动、企业运作模式。金洋公司通过积极争取湖北省政府的支持,在武汉市“1+8城市圈”建立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工作试点,目前已在湖北省内9个城市建立了稳定的回收网络。(3)资源共享回收模式。谷城县部分企业已在国内主要的资源集散地建立了稳定的回收点,实现废旧资源的稳定供给;同时依靠资源集散地的回收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建点的方式,建立资源回收模式。(4)固定回收网点模式。园区企业依靠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固定回收网点、回收网络,建立资源回收模式,有效地回收铅酸蓄电池、废铝和废钢。通过上述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回收网络体系,现已建立起半径为500km的区域废旧资源回收圈,年回收资源量300万t,为企业的再生钢铁、再生铅、再生铝、汽车零部件等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2.4循环型社会模式
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绿色消费等。谷城县利用再生资源的循环型社会模式以谷城“城市矿产”基地为代表,基地集聚了一大批废钢铁、废铅、废铝、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形成了完整、闭合的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循环利用产业链。谷城“城市矿产”基地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1)企业联动发展。基地依托县供销社、金洋公司、骆蓄公司等组建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回收废钢铁、废铅、废铝、废塑料等再生资源,以及县域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铝合金建材等重点产业产生的废旧金属、废塑料,通过金洋、金耐特等企业的专业化分拣和加工,生产出高品质的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再生塑料等再生材料,再供给基地内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铝合金建材等企业,实现了再生资源的就地转化,有效推动了基地再生资源产业和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铝合金建材等产业的共赢发展。(2)以良好服务吸引企业集聚。谷城县对基地重大项目建立“领导包保”、“项目服务秘书”等机制。同时,通过强化基地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产学研协作关系,培育出金洋、金耐特等一批废金属循环利用的技术领先者,吸引了废铅酸蓄电池、废钢铁、废铝等废旧资源利用企业快速向园区集聚。
3谷城县循环经济发展经验
3.1以产业化、规模化、精益化为根本途径推动循环经济大发展
多年来,谷城县结合当地铅酸蓄电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发展需求,一直大力扶持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建设,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在企业、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谷城以再生铅为代表的再生资源产业规模水平、技术水平不断发生嬗变,回收网络和渠道不断扩大,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优势[3],成为谷城两个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了关联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谷城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由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向工业强县迈进。
3.2通过各领域协同推进,形成循环经济发展强大合力
谷城县率先在工业、农业、再生资源回收、“城市矿产”加工等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关键领域进行探索,形成了“金洋模式”、“五山模式”、“‘城市矿产’基地模式”等一批循环经济成功范式,并通过这些模式在各自领域较大范围的推广、复制,以及各领域、各层面的耦合链接,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循环发展,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4结语
谷城县选择循环经济之路,是一种典型的跨越式战略转型,即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之前选择了先进的发展战略和道路。其面临的技术经济困难要比东部大得多,然而循环经济却在中西部地区-谷城县成功地运作[4-5],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4.1坚持顶层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如要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突破,必须要有合理的顶层设计。谷城县原本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矿产资源较少的中部山区农业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但谷城县根据矿产资源日益匮乏的严峻现实,以及再生资源所具有的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及成本优势,清晰地认识到循环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长期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思路,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先后获得若干循环经济国牌,在国内引起一定的反响。
4.2坚持一个定位
我国中西部部分地区急于发展经济,在发展建设中,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科学规划,仍处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招商引资之初,为吸引企业入驻而来者不拒,致使地区产业过多,产业定位不明确。而谷城县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匮乏,谷城矿产资源偏少,原始的生产资料缺乏,以农业为主的谷城基础薄弱而不适合发展动脉产业,只适合发展静脉产业,谷城从开始就定位发展再生资源,再生钢铁、再生铅、再生铝等再生资源的利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逐步扩大产业的过程中,也一直以再生资源产业为主线,来发其他相关产业,如利用再生钢铁的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利用再生铅的汽车蓄电池产业等,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4.3坚持模式推广
谷城县坚持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形成循环经济的较大规模。在工业领域,以“金洋模式”为示范,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关键补链项目,打造“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建材加工、纺织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循环链;在农业领域,以“五山模式”为示范,全力打造“林下经济、有机茶、生态养殖、生物质能源”四大农业循环链条;在回收网络方面,以金洋公司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为示范,建立覆盖周边500km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覆盖周边县市的生物质能源回收网络、覆盖全国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在社会领域,以“城市矿产”基地为示范,建立先进、适用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模式、城市典型废弃物集中处置模式,生活、生产系统循环耦合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分别在各产业推广,循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4.4坚持企业推动
国际公认的德国卡伦堡循环经济模式立足于园区企业间的合理链接,能源和副产品在系统内得到充分利用。谷城坚持将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力,在工业领域,依托金洋公司废铅酸蓄电池循环利用链条,打造有示范意义的闭合循环链条,同时金洋公司、骆蓄公司、美亚达公司、三环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在利用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等方面形成上下游链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农业领域,依托玉皇剑公司、康利公司、再然公司等重点企业发展种养结合型、“农、旅”复合型循环农业;在绿色回收领域,依托金洋公司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骆蓄公司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凯迪公司生物质回收网络等,逐步建立多元化、广覆盖的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因此,企业及企业间的循环是推动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动力。
作者:胡斌 吴雪莲 万迎峰 鲍仁冬 单位:湖北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循环经济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黄和平.基于生态效率的江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学报,2015,35(9):1-10.
[2]陈艺,陈昕.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4):18-26.
[3]岳波波,李妮,武征,等.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构建[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7):88-90.
关键词 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9)06-0160-05
循环经济提倡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使物质、能量在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从而实现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的最小化与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7]。工业是实现本土优势资源转换的重要链结,同时也是物质能量代谢、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产业。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疆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目前新疆工业的总体布局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分工层次相对比较低,高投入,高污染的行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再加上先天生态脆弱,资源型缺水,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对疆内的生态环境和绿洲的稳定已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因此,亟需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体的科学节约型模式全面更新其工业发展的理念,科学调整未来工业发展的思路。目前已有学者对疆内的煤炭、造纸、石化等行业进行了政策及产业链层面的循环经济研究[8~14],也有少数大型企业如新疆天业、哈密长河、博湖苇业对自身生产领域进行了循环经济的有益探索,但系统的大尺度的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研究在新疆尚未开展。本文对这一领域作初步探讨。
1 新疆工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新疆工业体系及发展概况
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基础性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为代表的工业浪潮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促进下迅速在新疆兴起,伴随着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加快实施,新疆的能源、原材料工业、钢铁行业、电力行业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了以石油开采、石油化工行业为主导,以纺织、轻工、建材、钢铁、电力为支柱,包含煤炭、食品、机械电子、有色金属等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区内工业增加值达1 37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 324亿元。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占92.2%,轻工业占7.8%。重工业中,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加工业的比重为77∶18∶5。与1999年相比,工业占GDP的 比重由27.2%上升至43.6%,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也由同期的78.3%提高到372.8%,8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达33.7%。总的来说,全区工业经济效益发展态势良好,产业优势逐渐凸显,但采掘和原材料工业比重很高,加工装配工业和轻工业比重偏低,说明其尚处于以“原字号”、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
1.2 新疆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工业已成为新疆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带动和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同时,它也正面临着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沉重压力。2006年,新疆工业占GDP的比重为40.8%,却消耗了全区70.8%的能源总量,其中石油、电力、煤碳、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占了工业总耗能的69.3%。吨水泥、单位粗铜、吨焦的综合能耗分别达到全国的1.5倍、2.2倍、2.2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电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总能耗(以标准煤衡量)超出1倍左右,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总体偏高,只有用水量相对较低。
各项数据表明,新疆的工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高投入、高能耗支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经济增长的粗放特征极其明显。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原因使得市场配置运营程度较低[15]。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新疆的工业布局更多地体现为计划经济和国防安全价值指向。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了西部开发资源、东部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和结构,以采掘、原材料、重工业、军工、央企为主导的区域工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所存在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疆工业的区域竞争力和产出类型。
第二,缺乏统一规划致使工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新特的资源、区位、政策优势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投资,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成了生产力布局重复、产业结构趋同、争夺资源、城镇体系不合理、生态环境保护不够等情况。目前,新疆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具有地区资源优势的轻工产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的比重比全国水平分别低了1.2和3.0个百分点,与江浙发达地区相比则更加明显滞后;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却比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发达省区高出20~30个百分点,并以采掘类工业为主,致使总体能耗偏高。
第三,部分企业技术落后且环境意识薄弱,管理粗放。随着改制的推进,多种所有制成分的企业比例快速增加,企业的组织形式与发展方式有了较大转变,各企业在技术水平、环境意识与污染控制方面发展很不平衡,多数新企业基本处于跟踪模仿和配套技术的开发层面,虽然经过技改,但工艺依然落后,加上环保意识薄弱,拼资源高消耗,管理相当粗放,造成投资回报率低、污染严重的后果,给资源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也影响了企业本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2 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思路
新疆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政府明确表示要将工业领域作为循环经济的主战场,全面快速提升工业化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不仅是新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针对新疆目前工业发展的形势,从区域层面上构建工业循环经济、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首先要正视片面追求高增长伴随的负效应,看清大势,理清思路。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结合地区特点,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一个综合、两类循环、两个体系”。
2.1 一个综合
“一个综合”是指新疆的工业循环经济建设需要运用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与“资源循环经济”的合称,它倡导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从字面看,新疆工业循环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但它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或环保问题,而是集自然、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除了要考虑技术、投资、运行成本外,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
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16]。新疆幅员辽阔,自然地理、资源禀赋以及历史人文因素在各行政区域不尽相同,想通过循环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工业格局的重新界定十分必要。建议通过功能区环境承载能力及工业适宜性分析,结合自治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区域分异、整体协调、系统整合、确保绿洲发展空间为原则对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格局进行统筹规划,划分出优化区、重点区和限制区,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功能区未来的支柱行业、重点行业进行科学的纵向主导产业链与横向耦合共生产业链设计。
2.2 两类循环
“两类循环”是指新疆的工业生产需实现产业循环组合与资源循环利用。第一类产业循环组合,既包含工业内部行业间的小循环组合,也涵盖工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大循环组合,这是拉长产业链条,增强新疆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重要措施。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因子。《中国水资源报告》及《新疆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2006年,新疆农业用水比例高达97.5%,分别比全国及西北五省平均水平高出35.6和22.5个百分点,而农业单位水耗产生的GDP却只有工业的0.77%,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0。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限制新疆工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针对疆内特殊的自然条件,笔者认为:无粮不稳,无工不富。新疆工业循环经济的建设必须非常注重水资源配置的问题如图2所示。首先,要实现农业节水,所节之水用于工业,而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又必须能反哺农业,这是进行大循环组合的出发点;其次,对于行业间的小循环,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干法制造与中水回用以达到节水效果,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另外,组合的模式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链,而应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将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区域范围的产业共生关系层层提升,整体推进产业链条的延长与完善。第二类资源循环组合,是指在构筑产业链循环组合的同时还要在各产业内部按“3R”原则,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废能进行综合利用以及资源化,再次用于经济发展。循环经济“3R”原则的排序,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思想进步的三个历程:通过末端治理净化废弃物――通过再利用和再循环利用废弃物――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科学的规划与清洁生产等源头控制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单位产品的资源利用率、预防和减少废物的产生,促进新疆工业污染的减量化,但是,先进的技术不会在新疆一夜普及,控源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再加上由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污染量削减的边际成本会随着削减总量的增加不断提高,因此过于追求“零排放”目标并不可行。建议根据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经济节约、技术可行的办法对废物废能进行综合利用,以减少生态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为延伸产业链创造可能性,图3列出了部分资源循环利用方式。新疆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采掘业及其相应的初级加工业产生的固废以及废气量相当可观,因此,利用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作建筑原料,从石化企业尾气中回收热能用于取暖等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从另一个角度看,产业循环组合与资源循环利用也是拓宽融资渠道,调动民间资本,增加市场配置能力,促进本土优势资源转换的物质能量流动载体,不仅有助于将新疆的环境资源纳入主流经济运营,使负外部性内在化,而且还能创造静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环境的双赢。
2.3 两个体系
“两个体系”是指建立配套的循环经济管理实施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以增强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实施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其中,管理实施体系主要由工业园区组织,包含工业链结设计、清洁生产设计、执行能力建设三项内容。在组建过程中,工业链结与清洁生产依靠技术创新才能日趋完善,执行能力建设则对园区的循环经济持续实施提供行政管理上的保障。综合评价体系可从园区和行业两个层面来制定,内容包括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分析评价两项。从管理水平、经济增长、污染治理、资源利用效率等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对工业代谢、生命周期、工业系统集成三个层次进行分析评价,有助于从法规管理、生产设计、工业链接、保障措施、变数分析等多个角度探讨园区及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机制,进而促进管理实施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3 案例分析
石河子市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玛纳斯河流域,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作为新疆第一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2007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其工业循环经济的建设具有典型性。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下,石河子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目前已初步形成氯碱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热电联产、纺织、食品、造纸、塑料制品、建材等九大循环经济产业链[17],如图4所示。2008年底,园区达到70万t PVC,60万t 离子膜烧碱、100万t电石、15万t节水器材、200万kw发电量、150万t电石渣制水泥、30万t粉煤灰制浆造纸、30万t造纸黑夜制木质素、10万锭棉纺品、1.6万t柠檬酸、8万t番茄酱的生产能力,总资产达20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97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年均增速达40%,氯碱与节水行业已跻身国际前列。
“一个综合,两类循环”在案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首先,依托自治区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已有基础,通过对国际产品市场的需求分析,石河子将化工、棉纺、食品、建材、农业技术装备、能源将作为工业循环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继而进行纵向主导产业链和横向耦合共生链的设计,实践了“一个综合”的思路。其次,产业链中节水器材的开发应用有效促进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国家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建设,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了区域范围的产业共生关系,创造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的大循环组合;同时,通过企业间产品和副产品的有效利用,煤、盐、石灰石等优势资源被成功转化为煤电化热的一体化,工业行业之间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小循环组合。再次,园区有效实现了三废的循环利用及清洁生产:电石渣作为水泥厂的原料全部消耗干净,粉煤灰用于生产建材及制浆造纸板,造纸黑夜通过资源化综合利用开发成木质素产品,生化行业产生的硫酸钙用于制水泥,电石粉、焦炭粉、石灰粉以及回收的废旧滴灌带被送往相关工序重复使用;电石炉废气通过增压风机加压后送入电厂发电车间和化工城粒碱车间燃用,氯化氢、氯乙烯、乙炔和氢气等化工尾气通过组合式吸收―解析工艺、变压吸附等技术全部回收重复使用;干法乙炔(用蒸汽)生产技术使整体的用水量与废水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工业废水经膜技术处理后回用作电厂的循环冷却水与厂区绿化灌溉。但由于尚处于建设初期,园区工业循环经济的链条还未完全闭合,各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也参差不齐,仍有节水节能和减排空间。要想持续推进和优化完善石河子的工业循环经济,还需有效开展“两个体系”的建设,尽快配套建立园区的循环经济管理实施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以增强政策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
4 结 语
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结合区情特点,本文从区域层面上将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总体思路概括为:“一个综合、两类循环、两个体系”。其中,“一个综合”是科学构建新疆工业循环经济的前提,“两类循环”可促进新疆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有机统一[16],“两个体系”将为疆内工业循环经济的持续推进和优化完善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当然,构建工业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难点和细节问题,本文仅从框架思路上作了初步探讨,期待更多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诸大建.循环经济理论与全面小康社会[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3):107~112. [Chu Dajian. Theory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J].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Section),2003,(3):107~112. ]
[2]Erkman,Suren. Industrial Ecology:AHistorical View[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997,4(4):36~42.
[3]Frosch R A, Gallopoulos N. 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 [J].Scientific American, 1989, 261(3):144~152.
[4]Tibbs, Hardin. Industrial Ecology: An Environmental Agenda for Industry [J].Whole Earth Review, 1992,123~125.
[5]V Jegatheesan, J L Liow, L Shu, S H Kim, C Visvanathan. The Need for Global Coordin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 17: 637~643.
[6]陈德敏.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12~125.[Chen Demin. Reuse of Resources is the Focus Connotation of Cyclic Economy [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4, 14(2):12~125. ]
[7]季昆森.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J].决策咨询,2004,(7):42~43.[Ji Kuns en. Circular Economy and Resources Saving Society[J].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2004,(7):42~43.]
[8]黄道成,敬益武.关于新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煤田地质,2003,15(6):101~103. [Huang Daocheng, Jing Yiwu. Consideration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n Xinjiang[J]. Coal Geology of China, 2003, 15(6):101~103.]
[9]姚卫星,宋岭. 新疆环博斯滕湖地区造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启示[J]. 生产力研究, 2005,(5):111~113. [Yao Weixing.Song ling. Reve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 Xinjiang Papermaking Industry around Bosten Lake Region[J]. Productivity Research, 2005,(5):111~113.]
[10]王保国. 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以新疆天业化工园区发展为例[J]. 新疆农垦经济, 2005, (7):25~26. [Wang Baoguo.Groping and Practice of Circular Economy:a Case Study on Tianye Chemistry Industrial Park in Xinjiang[J].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2005,(7):25~26.]
[11]胡俊梅.循环经济理论与新疆循环经济实证分析[D].新疆: 新疆大学, 2006.[Hu junmei. Theory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Demonstration Analyses in Xinjiang[D].Xinjiang: Xinjiang University,2006. ]
[12]刘春宇.新疆石油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 新疆农业大学, 2007.[Liu Chunyu.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Petroleum Industry[D]. Xinjiang: Xinji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2007.]
[13]李新英. 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研究[D]. 新疆: 新疆大学,2005.[Li Xinying. Rea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Industrialization Course in Xinjiang[D]. Xinjiang: Xinjiang University, 2005.]
[14]张宏军,高志刚. 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资源性城市产业转型研究――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例[J]. 干旱区地理, 2005,28(3):409~413.[Zhang Hongjun, GAO Zhigang. Problems of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Resourcebased City:A Case Study on Karamay City, Xinjiang[J]. Arid Land Geography, 2005, 28(3): 409~413.]
[15]李明. 关于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实事求是, 2004,(6):45~48.[Li Ming. Some Problems about Taking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in Xinjiang Municipality[J]. B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2004, (6):45~48.]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区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 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技术层次,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益分配。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提倡物质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三、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一)日本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纪初,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消费者报废电器时应支付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费用,废旧电器经过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产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率如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日本力争资源回收率达100%。从家电中回收的玻璃、铜、铝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产品。
(二)德国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国就制定和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又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确立产生废弃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担治理义务以及政府与公民合作三原则。家庭废弃物利用率从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业,95%的矿渣、75%以上的粉尘和矿泥,以及至少有2000万顿废旧钢材被重新利用。目前,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年均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并创造20多万个就业机会。
(三)美国
美国1976年就制定和颁布《固体废弃物处置法》。2003年,美国城镇产生的废弃物为5.5亿t,回收利用率达到40%。在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中,纸张为42%,软饮料塑料瓶为40%,铁制包装为57%。
(四)欧盟
欧盟实施的家用电器回收办法,规定商业界必须回收90%的废弃电冰箱及洗衣机,并将此类大型电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产利用。在个人电脑方面其回收比例则按产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此外法国政府要求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奥地利法规要求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丹麦政府规定所有废弃物要有50%进行再循环处理。
四、目前循环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
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耐用性等。发明这种模式的杜邦公司到1994年生产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二)工业园区模式——又称为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生产量,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最初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已有1.6万家企业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做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清理、分拣再进行循环利用。
(四)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五、国外循环经济优秀案例及经验借鉴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为例介绍。
(一)园区简介
为解决大量消耗能源、资源而产生的垃圾排放等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北九州市以建设亚洲的“国家资源及环保产业基地”为目标,以振兴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为主,制定了生态工业园基本规划。工业园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的代表。园区分为实证研究区和循环工业园两个区域。
(二)循环经济实施措施
北九州市的环保产业拥有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安全的高新技术,由企业、大学及政府部门组成的“北九州环境产业推进会议”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环境政策与产业振兴政策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点实施措施有四个方面:(1)建设循环使用及旧零部件再次使用产业园区;(2)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设施,发展新产业;(3)创办新能源技术产业、超微纳米等新一代环保产业项目;(4)加强人才培训。
此外北九州通过规划合理的功能区布局来更好的贯彻实施循环经济的理念,具体功能区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设立北九州市生态工业园区中心:是开展环境教育的基地,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技术相关研修、讲座,推广环保技术。(2)环保企业聚集区:通过各企业的相互合作,把环保相关企业发展成为废物排放为零的资源循环基地。(3)响滩再生使用区:市政府场地租给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环保项目,地方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独创的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开展各种再生使用产业活动。(4)环保研发中心:企业、政府、大学联合起来将进行最尖端的废物处理技术、再生使用技术的研发。本九州生态产业园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建立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其成功经验对我们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六、国内发展循环经济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可从以下几点试做努力:
1.创新机构,保证循环经济深入发展。成立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区域实际状况,从引导和促进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工作。
2.绿色招商,促进第二产业生态工业发展。通过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的构建与完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改善投资环境。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需求和市场机制有选择地进行主题招商和绿色招商,重点发展补链企业,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
3.集约使用,提高资源使用率。注重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无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达到较高水平。
4.重视科技,引领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发展。可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海水淡化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投资兴建垃圾发电厂,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烟气净化处理发电的同时保护居住环境;完善区域水循环系统,建立以污水处理厂为主体的中水回用系统,节约用水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中水的需求。
5.加强信息建设,构建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建立固废资源信息网,便于企业之间进行固废资源交换与再利用的信息沟通,为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建设搭建信息平台。
6.注重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生态文化建设从孩子抓起,各级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在相应课程中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内容,把生态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林慧岳.基于循环经济区域创新活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
[2]于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j].天津科技,2004,(6).
[3]许江萍.循环经济:从理念到实践[j].中国科技投资,2006,(8).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技术层次,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益分配。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提倡物质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三、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一)日本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纪初,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消费者报废电器时应支付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费用,废旧电器经过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产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率如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日本力争资源回收率达100%。从家电中回收的玻璃、铜、铝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产品。
(二)德国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国就制定和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又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确立产生废弃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担治理义务以及政府与公民合作三原则。家庭废弃物利用率从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业,95%的矿渣、75%以上的粉尘和矿泥,以及至少有2000万顿废旧钢材被重新利用。目前,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年均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并创造20多万个就业机会。
(三)美国
美国1976年就制定和颁布《固体废弃物处置法》。2003年,美国城镇产生的废弃物为5.5亿t,回收利用率达到40%。在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中,纸张为42%,软饮料塑料瓶为40%,铁制包装为57%。
(四)欧盟
欧盟实施的家用电器回收办法,规定商业界必须回收90%的废弃电冰箱及洗衣机,并将此类大型电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产利用。在个人电脑方面其回收比例则按产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此外法国政府要求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奥地利法规要求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丹麦政府规定所有废弃物要有50%进行再循环处理。
四、目前循环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
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耐用性等。发明这种模式的杜邦公司到1994年生产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二)工业园区模式——又称为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生产量,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最初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已有1.6万家企业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做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清理、分拣再进行循环利用。
(四)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五、国外循环经济优秀案例及经验借鉴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为例介绍。
(一)园区简介
为解决大量消耗能源、资源而产生的垃圾排放等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北九州市以建设亚洲的“国家资源及环保产业基地”为目标,以振兴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为主,制定了生态工业园基本规划。工业园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的代表。园区分为实证研究区和循环工业园两个区域。
(二)循环经济实施措施
北九州市的环保产业拥有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安全的高新技术,由企业、大学及政府部门组成的“北九州环境产业推进会议”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环境政策与产业振兴政策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点实施措施有四个方面:(1)建设循环使用及旧零部件再次使用产业园区;(2)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设施,发展新产业;(3)创办新能源技术产业、超微纳米等新一代环保产业项目;(4)加强人才培训。
此外北九州通过规划合理的功能区布局来更好的贯彻实施循环经济的理念,具体功能区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设立北九州市生态工业园区中心:是开展环境教育的基地,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技术相关研修、讲座,推广环保技术。(2)环保企业聚集区:通过各企业的相互合作,把环保相关企业发展成为废物排放为零的资源循环基地。(3)响滩再生使用区:市政府场地租给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环保项目,地方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独创的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开展各种再生使用产业活动。(4)环保研发中心:企业、政府、大学联合起来将进行最尖端的废物处理技术、再生使用技术的研发。本九州生态产业园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建立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其成功经验对我们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六、国内发展循环经济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可从以下几点试做努力:
1.创新机构,保证循环经济深入发展。成立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区域实际状况,从引导和促进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工作。
2.绿色招商,促进第二产业生态工业发展。通过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的构建与完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改善投资环境。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需求和市场机制有选择地进行主题招商和绿色招商,重点发展补链企业,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
3.集约使用,提高资源使用率。注重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无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达到较高水平。
4.重视科技,引领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发展。可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海水淡化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投资兴建垃圾发电厂,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烟气净化处理发电的同时保护居住环境;完善区域水循环系统,建立以污水处理厂为主体的中水回用系统,节约用水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中水的需求。
5.加强信息建设,构建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建立固废资源信息网,便于企业之间进行固废资源交换与再利用的信息沟通,为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建设搭建信息平台。
6.注重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生态文化建设从孩子抓起,各级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在相应课程中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内容,把生态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林慧岳.基于循环经济区域创新活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
[2]于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J].天津科技,2004,(6).
[3]许江萍.循环经济:从理念到实践[J].中国科技投资,2006,(8).
[4]江翔.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J].华东经济管理,2005,(3).
[5]王晶日.实现循环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4,(1).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区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调控等方式,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技术层次,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益分配。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提倡物质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三、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一)日本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纪初,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消费者报废电器时应支付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费用,废旧电器经过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率如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日本力争资源回收率达100%。从家电中回收的玻璃、铜、铝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产品。
(二)德国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国就制定和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又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确立产生废弃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担治理义务以及政府与公民合作三原则。家庭废弃物利用率从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业,95%的矿渣、75%以上的粉尘和矿泥,以及至少有2000万顿废旧钢材被重新利用。,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年均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并创造20多万个就业机会。
(三)美国
美国1976年就制定和颁布《固体废弃物处置法》。2003年,美国城镇产生的废弃物为5.5亿t,回收利用率达到40%。在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中,纸张为42%,软饮料塑料瓶为40%,铁制包装为57%。
(四)欧盟
欧盟实施的家用电器回收办法,规定商业界必须回收90%的废弃电冰箱及洗衣机,并将此类大型电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产利用。在个人电脑方面其回收比例则按产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此外法国政府要求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奥地利法规要求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丹麦政府规定所有废弃物要有50%进行再循环处理。
四、目前循环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
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耐用性等。发明这种模式的杜邦公司到1994年生产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二)园区模式——又称为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生产量,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您正在浏览的“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论文”来源于网络或期刊,由完全收集,属于“产业经济学论文”栏目,版权归其作者所有。
(三)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性中介组织,最初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商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已有1.6万家企业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做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清理、分拣再进行循环利用。
(四)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五、国外循环优秀案例及经验借鉴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态园为例介绍。
(一)园区简介
为解决大量消耗能源、资源而产生的垃圾排放等越来越多的环境,北九州市以建设亚洲的“国家资源及环保产业基地”为目标,以振兴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为主,制定了生态工业园基本规划。工业园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的代表。园区分为实证区和循环工业园两个区域。
(二)循环经济实施措施
北九州市的环保产业拥有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安全的高新技术,由企业、大学及政府部门组成的“北九州环境产业推进会议”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环境政策与产业振兴政策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点实施措施有四个方面:(1)建设循环使用及旧零部件再次使用产业园区;(2)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设施,新产业;(3)创办新能源技术产业、超微纳米等新一代环保产业项目;(4)加强人才培训。
此外北九州通过规划合理的功能区布局来更好的贯彻实施循环经济的理念,具体功能区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设立北九州市生态工业园区中心:是开展环境的基地,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技术相关研修、讲座,推广环保技术。(2)环保企业聚集区:通过各企业的相互合作,把环保相关企业发展成为废物排放为零的资源循环基地。(3)响滩再生使用区:市政府场地租给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环保项目,地方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独创的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开展各种再生使用产业活动。(4)环保研发中心:企业、政府、大学联合起来将进行最尖端的废物处理技术、再生使用技术的研发。本九州生态产业园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建立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其成功经验对我们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六、国内发展循环经济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可从以下几点试做努力:
1.创新机构,保证循环经济深入发展。成立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区域实际状况,从引导和促进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工作。
2.绿色招商,促进第二产业生态工业发展。通过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的构建与完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改善投资环境。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需求和市场机制有选择地进行主题招商和绿色招商,重点发展补链企业,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
3.集约使用,提高资源使用率。注重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无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达到较高水平。
4.重视,引领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发展。可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海水淡化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投资兴建垃圾发电厂,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烟气净化处理发电的同时保护居住环境;完善区域水循环系统,建立以污水处理厂为主体的中水回用系统,节约用水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中水的需求。
5.加强信息建设,构建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建立固废资源信息网,便于企业之间进行固废资源交换与再利用的信息沟通,为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建设搭建信息平台。
6.注重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生态文化建设从孩子抓起,各级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在相应课程中增加环境保护知识,把生态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1]林慧岳.基于循环经济区域创新活动[J].辩证法研究,2006,(2).
[2]于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J].天津科技,2004,(6).
[3]许江萍.循环经济:从理念到实践[J].科技投资,2006,(8).
[4]江翔.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J].华东经济管理,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