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27 10:19:44

序论:在您撰写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

第1篇

关键词: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发展

中图分类号:F632.3

根据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加大对通信设备的研发力度,经过30年的演变,我国通信制造业发展迅速,在通信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逐渐占据国内市场。随着科技发展,通信系统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升级迅速较快,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发展至2007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已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通信科研力度加大,取得了良好成绩。但由于经济危机爆发,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很多行业开始步入低谷期,外部经济萧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绝大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研发资金周转困难。

1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1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移动通信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具有投入资金高、劳动密集、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对于人才要求较高,但我国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资金方面或人才供应方面,都不具备优势,这无疑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1.2 科研投入资金较少

虽然我国加大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但国家在该行业中的投入资金十分有限,仅靠国家投入及企业自筹资金,很难满足通信技术研发资金需求。且由于国际趋势分析不足,难以掌握发展方向,未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投资,使产业链整合出现缺陷,制约了通信设备制造发展。

1.3 产业两极分化严重

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世界移动通信产业投入金额巨大,导致通信产业两极分化,重构现象严重,部分通信设备制造商甚至开始剥离利润较低业务,对市场进行重新选择,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将精力和注意力全部放在发展战略方面[1]。更多的企业由于遭受黑洞影响,发展资金紧张,技术人才欠缺,发展前景不乐观。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整体发展角度来看,产业两极分化情况较严重。

1.4 工业制造水平较低

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在通信设备制造方面,面临众多挑战,难以实现产品自开发、标准自定义、协议自研、元器件自产等发展目标。我国通信设备生产技术及工艺水平较低,只能满足通信设备元器件组装及外形设计,难以满足元器件及核心芯片生产需求,这将成为影响我国工业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有力先决条件

2.1 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基本覆盖全国人口

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得以产生和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有设备消费市场。而存在设备消费市场的前提就是人口聚居地内已经基本覆盖宽带网络基础设施。2011年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以及电信公司的3G网络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国大半疆域,除了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还网络基础设施还没有得以建设之外,其他地区基本都已经覆盖了3G网络,全国将近92%的人口已经实现3G网络覆盖。且我国的三大运营商计划每年增加宽带接入的用户为7000万户。相信在这种背景下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将拥有更多消费人群,推动其更好发展[2]。

2.2 国家相关部门已经给予网络和信息安全更大的重视,制定更多推动其更好发展的政策

2.3 国家已经加强对无线电的管理力度

气象以及通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资源要求也能够较快速的满足,使我国的无线电空中电波能够很好的按照秩序进行,提高了我国无线点的运行安全,为移动通信设备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

2.4 国家已经有专门针对集成电路产业更好发展的各种合法的组织和协会

这些协会每年都会开会讨论和制定集成电路产业在竞争激烈社会可以更好发展的可行方案。且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化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难以跨越的资金短缺问题国家也已经不断的加大投入,为其更好发展扫清一切障碍。

2.5 国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促进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比如在一定期限内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不收取任何税费的、且国家相关科技技术部门还为了鼓励通信设备制造业能够创造出更多高水平的通信设备,专门设立了有极大吸引力的科技奖项,为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开通一条宽广的技术专利绿色大道。另外,最重要的是国家还通过调整进出口结构和制定各种补助政策拉动内需的形式给予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极大的政策支持。在拥有这样天时地利的客观环境下,相信我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得以长足发展。

3 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信设备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的一员,在当今各种各样有不同功能电子产品铺满市场的时代,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若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以快速发展,那么其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应该以创新为准。只有创新,移动通信设备才能够在电子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从而不断增加消费人群,提升需求量,推动行业发展[3]。比如以当今最受欢迎的苹果通信设备为例,苹果产品之所以能够在电子市场中脱离而出,成为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根本原因就在于苹果产品具有的创新性。相比与其他电子产品而言,苹果产品的内部优秀且独家软件更多,外形更加独特,使用更加顺手,用一个流行词来阐述就是“潮”。所以,在竞争如此劲烈的市场,拥有绝对创新特点的苹果产品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市场畅销品,受到更多的欢迎。因此,为了使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能够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应该坚持以创新为工作出发点的原则。

总而言之,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作用下,相信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应该能够得以更好发展,为提供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杰.目标:移动通信市场从Google现状简析其战略发展意图[J].通信企业管理,2010(09):748-749.

[2]黄海峰.烽火通信:端到端网络方案支撑“宽带中国”战略实施[J].通信世界,2012(07):84-85.

[3]程燕,刘端,张凯.通信企业的专利战略浅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595-596.

第2篇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的开放承诺中国加入WTO后,必须接受WTO基础电信协议,承诺电信业对外资开放。当然具体的开

    放的程度是一个多方讨价还价的过程。从与美国和欧盟谈判的情况看,中国在以下方面可能需作出承诺:--同意实行鼓励竞争的调控原则(包括根据成本定价,互联互通权利及调控当局的独立性)。

    从中国通信业的现状分析,加入WTO对于通信运营业来说,挑战大于机遇。这体现在:

    --外国电信企业无论从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经验方面,实力都大大强于中国的电信企业;

    --我国在基础电信领域迟至1994年才引入了第一家竞争企业,且实力相差悬殊,我国最大的电信企业尚不习惯于竞争,也没有在真正的竞争环境下磨炼过内功;

    --我国的电信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与充分的市场经济下的体制和机制还有距离;

    --我国至今没有一部规范行业行为的法律文件,有的是名目繁多的部门法规和地方法规。

    而对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则机遇大于冲击。

    --通信设备制造业在我国是开放竞争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已习惯了市场竞争的态势;

    --我国通信设备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本来就相当高,加入WTO后市场竞争强度不会有太大的增加;

    --我国民族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已实现群体突破(巨龙、大唐、中兴、华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已开始步入国际市场),加入WTO后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3篇

从投入产出角度对我国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R&D效率进行分析,投入选取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产出主要采取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指标进行分析。

(一)R&D投入分析

1.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五大行业中,只有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9.18%。其次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为29.69%,年均增长率最低的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只有10%左右。最近几年,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两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为了保持有力的竞争地位,逐渐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经费的投资力度。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属于国家垄断性的大型企业,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动力去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投资,导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所出现的效率低下的局面。在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所有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64%,年均增长29.69%。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无论是现有研发经费发展规模还是增长潜力方面都占很大优势,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及发展空间的行业。同时也应注意到新产品开发规模和发展速度是否可持续的问题,要想提高R&D产出效率仅靠增加投入是不够的,还应该多考虑产出方面的问题。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虽然它所占比重还不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1/3,但是因为有着较高的年均增长率,所以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所具有的规模与增长优势仍是不可忽视的。至于其他三个行业,所占有的比重几乎相差不大,只有医药制造业所占比重偏低,然而其年均增长率却胜于其他两个行业,总体来说这三个行业在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方面还存在不足。

2.R&D经费内部支出

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最高达到了64%,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17%,最低的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仅占到2%,而且近年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R&D经费内部支出方面保持着迅猛的发展趋势。对于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占全部R&D内部经费支出的比重很低,年均增长率只有17%左右,远远落后于其他几个行业。这可能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研发投入风险大,回报率低,对于大部分大型企业来说,远不如技术引进和研发外包来得迅速,所以才会出现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缓慢、占比低下的现状。

(二)R&D产出分析

1. 新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销售收入是一个重要的R&D产出指标。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最高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高的行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也比较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R&D效率来说,投入高、产出大,也就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上达到了高效。

2007年比重分析也可以看出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最高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最大的也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最低的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最少的也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这说明,产出和投入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投入多的产出高;反之,则产出低。

2.专利申请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专利申请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达到50%左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仅次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但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基数大,虽然年均增长率低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可是在数量上仍远远高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这是由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起步早,发展速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快。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发展很快,可是起步较晚,较高的研发投入也产生了较高的研发产出,使近年来专利申请数迅速增加。增长率排在第3位的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利申请数也取得了迅猛增长。最低的是医药制造业,由于其基数较大,可能是由于医药制造业前期发展较为迅速,当发展达到一定速度,即使增加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也增长缓慢。再者,医药制造业近年来出现的无序的市场秩序,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大量模仿复制的出现,使大型企业没有动力从事研发活动,这可能是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数增长率较为缓慢的原因。增长较为明显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余4个行业增长速度大致相同。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所有专利申请数中,占比最大的也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达到了80%以上;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但是远远低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不到10%;其余3个行业的总和仅相当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2007年专利申请数的占比,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都占据着绝对优势,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行业。

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主要从实证研究角度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并进行国际比较。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程度如何,需要进行评价和比较,这不仅是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本文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对我国不同年度、我国与其它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一、产值规模指标分析

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为5769.07亿元。其中,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占73.93%,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交换设备制造业、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16.95%、4.14%。

1998~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八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1.64%,远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1.01%的水平,同时也高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8.16%的水平。对其中三个主要行业而言,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平均37.51%,传输设备制造业与交换设备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均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为23.07%、23.22%。

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占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1.37%,比1998年上升了3.73%,该产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从1.27%上升到了2.29%,尤其是2002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重高达2.60%、25.51%。总体上看,我国在加入WTO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扩展较快,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二、增加值率指标分析

从1998~2005年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看,通信设备制造业为28.97%,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20.90%和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25.83%,发展规模较快。其中,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呈高速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9.27%;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亦高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加速度,为32.66%;交换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为23.92%,远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整体水平。

一般认为,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增加值率(单位产值的增加值)是衡量附加值高低的重要指标。由历年数据来看,作为高技术产业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从1998~2005年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均小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略高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2000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竟然低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的水平。这与发达国家情况截然不同,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制造业水平尚不高,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区。并且作为高技术产业之一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美国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一,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1999年为43.0%,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德国和意大利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接近40%,比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率高出4到6个百分点。仅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可以看出,我国该产业的增加值率2005年为21.2%,而美国1999年为32.8%,日本1997年为24.5%,德国1999年为30.3%

比较而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规模虽然较大,但尚不具备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生产的特点,对全部工业的贡献和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有限。

三、经济效益分析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产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目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比全部工业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领域具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按人均增加值计算)。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从1998年的13万元/人上升到2005年的26.1万元/人,增长了2倍多。2005年全部工业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10.5万元/人、13万元/人,都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明显较高。

从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来看,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长水平为11.70%,低于全部工业企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长水平(分别为18.85%和12.0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绝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却高于发达国家,如美国通信设备制造业1998~2001年间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为10.7%。

在通信设备制造业中,不同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很大。2005年,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居首位,达到32.3万元/人;交换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29.6万元/人,也明显高于全部工业企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而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为8.36万元/人,大大低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从产值利税率和资金利税率来看,在1998~2005年,就全部工业企业而言,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产值利税率由1998年的8.15%上升为2004年的10.79%,资金利税率由1998年的6.17%上升为2004年的12.57%。但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产值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利税却未能保持同步增长,产值利税率从1998年的11.51%上升到1999年的13.15%之后,一路降至2005年的6.33%,同样资金利税率由1998年的13.47%升至2000年的20.65%,之后,连续降至2005年的10.41%。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经济衰退、市场竞争激烈和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进入成熟期,增幅逐渐趋于平缓。

四、贸易状况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迅速拓展国际市场,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额迅速增长。据海关统计,1996~2005年以来,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相关的有代表性的两大类产品(8517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包括有线载波通信设备及8525无线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等)的出口额从最初的18.8亿美元激增到403.4亿美元,增长了20.46倍,年均增长42.54%,尤其是2000年增幅达到了91.58%;加入WTO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1~2005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额增长了3.66倍,年均增速高达25.24%。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贸易顺差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05年实现贸易顺差330.2亿美元。数据显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平均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商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17.88%),其出口额占中国商品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到2005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5.29%,而1996年以来,世界通信设备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1%左右,中国的这一指标明显高于世界水平。

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是指某产品出口增长率与出口总额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定时期内该产品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其表达式为:gi=(Gi-Go)×100,式中:gi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Gi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Go为出口总额增长率。如果gi>0,则表示比较优势提升;反之,则表示比较优势下降。除1997、2003年外,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均高于世界水平,2000年高达63.63,比较优势的提升较为显著。总体上看,我国加入WTO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通信设备制(下转第102页)(上接第94页)造业产品出口增长加速,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五、本文结论

本文运用单项指标评价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在1996~2005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体竞争实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作为高技术产业之一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高附加值、高效益、高技术密集程度等特点并不明显,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产品价格优势,但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这种优势在逐渐减弱,而国内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借鉴、研发投入增加、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规模的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相对于国外企业,各种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失去了以“市场换技术”的优势;同时,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缺乏国内集成电路、软件业等相关产业的有力支撑,产品空白和技术空白仍然较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已有的产品在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面临的是一个挑战大于机遇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10)

2.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经济管理,2007(3)

3.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初步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6(9)

4.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J].经济研究,1998(2)

5.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第5篇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主要从实证研究角度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并进行国际比较。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程度如何,需要进行评价和比较,这不仅是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本文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对我国不同年度、我国与其它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一、产值规模指标分析

    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为5769.07亿元。其中,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占73.93%,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交换设备制造业、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16.95%、4.14%。

    1998~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八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1.64%,远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1.01%的水平,同时也高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8.16%的水平。对其中三个主要行业而言,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平均37.51%,传输设备制造业与交换设备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均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为23.07%、23.22%。

    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占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1.37%,比1998年上升了3.73%,该产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从1.27%上升到了2.29%,尤其是2002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重高达2.60%、25.51%。总体上看,我国在加入WTO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扩展较快,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二、增加值率指标分析

    从1998~2005年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看,通信设备制造业为28.97%,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20.90%和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25.83%,发展规模较快。其中,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呈高速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9.27%;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亦高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加速度,为32.66%;交换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为23.92%,远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整体水平。

    一般认为,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增加值率(单位产值的增加值)是衡量附加值高低的重要指标。由历年数据来看,作为高技术产业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从1998~2005年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均小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略高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2000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竟然低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的水平。这与发达国家情况截然不同,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制造业水平尚不高,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区。并且作为高技术产业之一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美国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一,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1999年为43.0%,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德国和意大利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接近40%,比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率高出4到6个百分点。仅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可以看出,我国该产业的增加值率2005年为21.2%,而美国1999年为32.8%,日本1997年为24.5%,德国1999年为30.3%

    比较而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规模虽然较大,但尚不具备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生产的特点,对全部工业的贡献和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有限。

    三、经济效益分析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产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目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比全部工业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领域具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按人均增加值计算)。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从1998年的13万元/人上升到2005年的26.1万元/人,增长了2倍多。2005年全部工业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10.5万元/人、13万元/人,都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明显较高。

    从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来看,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长水平为11.70%,低于全部工业企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长水平(分别为18.85%和12.0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绝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却高于发达国家,如美国通信设备制造业1998~2001年间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为10.7%。

    在通信设备制造业中,不同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很大。2005年,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居首位,达到32.3万元/人;交换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29.6万元/人,也明显高于全部工业企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而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为8.36万元/人,大大低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从产值利税率和资金利税率来看,在1998~2005年,就全部工业企业而言,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产值利税率由1998年的8.15%上升为2004年的10.79%,资金利税率由1998年的6.17%上升为2004年的12.57%。但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产值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利税却未能保持同步增长,产值利税率从1998年的11.51%上升到1999年的13.15%之后,一路降至2005年的6.33%,同样资金利税率由1998年的13.47%升至2000年的20.65%,之后,连续降至2005年的10.41%。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经济衰退、市场竞争激烈和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进入成熟期,增幅逐渐趋于平缓。

    四、贸易状况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迅速拓展国际市场,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额迅速增长。据海关统计,1996~2005年以来,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相关的有代表性的两大类产品(8517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包括有线载波通信设备及8525无线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等)的出口额从最初的18.8亿美元激增到403.4亿美元,增长了20.46倍,年均增长42.54%,尤其是2000年增幅达到了91.58%;加入WTO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1~2005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额增长了3.66倍,年均增速高达25.24%。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贸易顺差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05年实现贸易顺差330.2亿美元。数据显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平均增长速度显着快于商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17.88%),其出口额占中国商品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到2005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5.29%,而1996年以来,世界通信设备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1%左右,中国的这一指标明显高于世界水平。

    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是指某产品出口增长率与出口总额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定时期内该产品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其表达式为:gi=(Gi-Go)×100,式中:gi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Gi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Go为出口总额增长率。如果gi>0,则表示比较优势提升;反之,则表示比较优势下降。除1997、2003年外,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均高于世界水平,2000年高达63.63,比较优势的提升较为显着。总体上看,我国加入WTO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通信设备制(下转第102页)(上接第94页)造业产品出口增长加速,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五、本文结论

    本文运用单项指标评价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在1996~2005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体竞争实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作为高技术产业之一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高附加值、高效益、高技术密集程度等特点并不明显,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产品价格优势,但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这种优势在逐渐减弱,而国内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借鉴、研发投入增加、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规模的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相对于国外企业,各种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失去了以“市场换技术”的优势;同时,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缺乏国内集成电路、软件业等相关产业的有力支撑,产品空白和技术空白仍然较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已有的产品在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面临的是一个挑战大于机遇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10)

    2.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经济管理,2007(3)

    3.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初步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6(9)

    4.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J].经济研究,1998(2)

    5.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主要从实证研究角度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并进行国际比较。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程度如何,需要进行评价和比较,这不仅是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本文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对我国不同年度、我国与其它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一、产值规模指标分析

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为5769.07亿元。其中,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占73.93%,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交换设备制造业、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16.95%、4.14%。

1998~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八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1.64%,远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1.01%的水平,同时也高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8.16%的水平。对其中三个主要行业而言,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平均37.51%,传输设备制造业与交换设备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均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为23.07%、23.22%。

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占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1.37%,比1998年上升了3.73%,该产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从1.27%上升到了2.29%,尤其是2002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重高达2.60%、25.51%。总体上看,我国在加入WTO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扩展较快,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二、增加值率指标分析

从1998~2005年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看,通信设备制造业为28.97%,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20.90%和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25.83%,发展规模较快。其中,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呈高速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9.27%;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亦高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加速度,为32.66%;交换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为23.92%,远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整体水平。

一般认为,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增加值率(单位产值的增加值)是衡量附加值高低的重要指标。由历年数据来看,作为高技术产业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从1998~2005年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均小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略高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2000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竟然低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的水平。这与发达国家情况截然不同,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制造业水平尚不高,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区。并且作为高技术产业之一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美国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一,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1999年为43.0%,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德国和意大利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接近40%,比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率高出4到6个百分点。仅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可以看出,我国该产业的增加值率2005年为21.2%,而美国1999年为32.8%,日本1997年为24.5%,德国1999年为30.3%

比较而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规模虽然较大,但尚不具备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生产的特点,对全部工业的贡献和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有限。

三、经济效益分析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产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目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比全部工业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领域具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按人均增加值计算)。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从1998年的13万元/人上升到2005年的26.1万元/人,增长了2倍多。2005年全部工业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10.5万元/人、13万元/人,都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明显较高。

从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来看,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长水平为11.70%,低于全部工业企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长水平(分别为18.85%和12.0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绝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却高于发达国家,如美国通信设备制造业1998~2001年间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为10.7%。

在通信设备制造业中,不同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很大。2005年,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居首位,达到32.3万元/人;交换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29.6万元/人,也明显高于全部工业企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而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为8.36万元/人,大大低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从产值利税率和资金利税率来看,在1998~2005年,就全部工业企业而言,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产值利税率由1998年的8.15%上升为2004年的10.79%,资金利税率由1998年的6.17%上升为2004年的12.57%。但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产值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利税却未能保持同步增长,产值利税率从1998年的11.51%上升到1999年的13.15%之后,一路降至2005年的6.33%,同样资金利税率由1998年的13.47%升至2000年的20.65%,之后,连续降至2005年的10.41%。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经济衰退、市场竞争激烈和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进入成熟期,增幅逐渐趋于平缓。

四、贸易状况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迅速拓展国际市场,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额迅速增长。据海关统计,1996~2005年以来,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相关的有代表性的两大类产品(8517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包括有线载波通信设备及8525无线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等)的出口额从最初的18.8亿美元激增到403.4亿美元,增长了20.46倍,年均增长42.54%,尤其是2000年增幅达到了91.58%;加入WTO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1~2005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额增长了3.66倍,年均增速高达25.24%。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贸易顺差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05年实现贸易顺差330.2亿美元。数据显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平均增长速度显着快于商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17.88%),其出口额占中国商品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到2005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5.29%,而1996年以来,世界通信设备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1%左右,中国的这一指标明显高于世界水平。

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是指某产品出口增长率与出口总额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定时期内该产品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其表达式为:gi=(Gi-Go)×100,式中:gi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Gi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Go为出口总额增长率。如果gi>0,则表示比较优势提升;反之,则表示比较优势下降。除1997、2003年外,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均高于世界水平,2000年高达63.63,比较优势的提升较为显着。总体上看,我国加入WTO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通信设备制(下转第102页)(上接第94页)造业产品出口增长加速,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五、本文结论

本文运用单项指标评价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在1996~2005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体竞争实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作为高技术产业之一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高附加值、高效益、高技术密集程度等特点并不明显,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产品价格优势,但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这种优势在逐渐减弱,而国内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借鉴、研发投入增加、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规模的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相对于国外企业,各种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失去了以“市场换技术”的优势;同时,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缺乏国内集成电路、软件业等相关产业的有力支撑,产品空白和技术空白仍然较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已有的产品在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面临的是一个挑战大于机遇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10)

2.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经济管理,2007(3)

3.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初步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6(9)

4.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J].经济研究,1998(2)

5.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 不良库存 通信设备制造业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资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来看,不良库存(呆滞、呆死库存)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提出对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库存状况特点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 Pick to 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 JMI(Jointed Managing 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

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