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范文

时间:2023-11-26 15:33:42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

第1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临床疾病之一,且患者易发并发症机率较高,相关研究表明,其并发症发病率可达65%,这也是糖尿病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1]。而究其根本主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率低所导致的自我护理能力低下有密切关系。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对新发糖尿病患者制定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6例新发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已出现并发症、认知能力低下、具有理解及语言障碍、伴有神经精神疾病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20~83岁,平均(43.13±9.25)岁;文化水平:初中以下51例,高中、中专10例,大专及以上7例。观察组男41例,女27例;年龄22~85岁,平均(45.02±9.63)岁;文化水平:初中以下50例,高中、中专9例,大专及以上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分组后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其内容如下。(1)临床路径制定依据。通过查阅近10年国内外糖尿病患者临床需求及并发症危险因素相关文献和资料制定出相应健康教育内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实施路线。(2)临床路径内容。所有患者入院当天给予常规护理,嘱其定时用药并于晚餐后禁食,次日清晨给予空腹血糖测试,由专人通过情景式教育模式对其进行糖尿病相关基本常识、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的内容及意义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入院后第3、4天对其进行饮食规范宣教,内容主要涉及饮食控制的方法、目的、原则及饮食不规律可能引发的后果和并发症。第5~7天对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宣教和指导。第8~10天针对自我皮肤、足部、眼睛及口腔的护理进行指导,并指导其制定相应的计划表,定时定量进行自我护理,并强调其作用和目的。第11、12天针对运动治疗进行引导,帮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时间。第13、14天针对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进行宣教,对如何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进行详细的讲解。出院前3天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自我血糖、尿糖的监测和记录。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自拟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于结束治疗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比较分析其结果。其中知识问卷调查包括血糖、用药、饮食、运动、并发症及其他常识六类题目,每类包括5题,每题2分,满分为10分,总分为60分。满意度调查由患者自行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以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作为评价标准。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护理前对两组患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对各项知识的知晓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复查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用药、饮食、运动、并发症及其他常识方面的得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均于结束治疗时对其护理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不满意例数则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规范性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根据某一类具有一定共同特点的患者制定出住院期间各时间段的工作内容和计划,相关研究认为,临床护理路径对医疗质量、医疗行为规范及医疗成本的控制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3]。目前临床常规的护理模式缺乏对特异性疾病患者的针对性,并且以护理目标作为教育目标,患者结束治疗后对相关疾病知识并不知晓或知晓度低,这也是导致糖尿病这一疾病反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4]。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许多护理人员尚缺乏对相关健康教育的意识,因此并未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而仅流于形式,或应付医院检查,或指导不明确等,使传统的护理模式在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不系统、不规范和不全面的特点[5-6]。另一方面,由于护理人员的缺乏及意识水平的差异较大,责任制式从一而终的完整规范化护理尚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阶段,因此对于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也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对此,笔者所在医院针对糖尿病这一病种患者制定了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将健康教育内容和执行时间落实到每一日和相应的医护人员,由专人定时对患者进行规范内容的宣教及指导工作,既可以避免医护人员“填鸭”方式的教育模式,也能使患者可以循序渐进地接受大量的内容,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医护人员由于认知度的差异在患者的教育方面造成误差,对其教育质量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此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增加也可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尽早给予解决或处理,在满足患者的同时提高护理的质量[7]。本研究通过与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进行比较发现,经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其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且非常满意例数也明显多于常规护理患者,而不满意例数则明显。由此,笔者认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对改善护理质量及医、护、患关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2.

[2]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0.

[3]张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16-17.

[4]王梦醒,韩秀.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门诊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1,28(1B):69-70.

[5]陈兆杰,佟丽芳,于保东,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4):564-565.

[6]冯琳,周克雄.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l0,7(9A):104-106.

第2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糖尿病;依从性;认知度;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为主要类型,多见于中老年人群[1]。糖尿病早期无明显表现,多数患者由于发生眼、神经、血管等器官组织并发症就诊时发现血糖异常升高。血糖长期处于高值,严重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应进行及时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预后[2]。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案,临床必须进行可控因素的干预帮助患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治疗范围内[3]。糖尿病病程长,需患者长期用药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时间的增长,其依从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多数患者对于用药及生活方式等认知缺乏,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4]。因此进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减低致残率、死亡率[5]。为探究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本文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其中,将90例2019年1—11月我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9年1—11月本院内分泌科90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T2DM相关诊断标准[6];(2)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障碍患者;(2)妊娠糖尿病患者;(3)哺乳期女性;(4)合并恶性肿瘤者;(5)精神障碍及沟通障碍者;(6)中途退出研究者。按随机排列法分为A、B组各45例。A组:男女比26:19,年龄45~79,平均(53.69±5.88)岁,病程1~13年,平均(7.25±1.65)年。B组:男女比27:18,年龄42~78岁,平均(54.11±6.05)岁,病程1~14年,平均(7.29±1.78)年。A、B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1.2.1A组常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向患者简单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加深对自身病情的了解,并告知药物的相关副作用;对于患者的提问给予耐心的回答;出院后嘱患者定期复诊。

1.2.2B组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主要由医师、营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护理路径小组并制定相应护理方案:(1)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医疗团队、患者管理制度等内容;帮助患者建立戒烟戒酒目标;对患者的生活方式、既往史等一般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协助患者完成检查。(2)入院第2d:结合患者理解能力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强调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诊治方法;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指导患者学会规避危险因素;鼓励患者宣泄内心情绪,并给予针对性指导。(3)入院第3d:结合患者的饮食爱好和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嘱患者遵循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4)入院第4~7d:结合患者的年龄、劳动力等因素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指导患者按要求进行运动,并结合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嘱患者切勿在饮食或用药30min内及空腹状态下进行活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包括剂量、方法、注射部位等。(5)出院指导:向患者介绍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快速干预手段;向患者展示血糖监测的方法,促使其掌握;嘱患者定期复诊。

1.3观察指标

(1)血糖控制情况:于护理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mL及餐后静脉血2mL,进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lc)、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spostprandialbloodglucose,2hPG)水平的检测。(2)依从性评价:采用医院自制的患者护理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护理后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并进行评分,分为25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分为4个等级,总分25~100分,分值越大,护理依从性越良好。(3)认知度评价:采用医院自制的患者认知度调查问卷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的认知度并进行评分,分为25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总分25~100分,分值越高,认知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计算采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控制情况

A、B组护理前HbAlc、FPG、2hP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均低于对A组(P<0.05),见表1。

2.2依从性、认知度

A、B组护理前认知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高于A组(P<0.05),见表2。

2.3护理依从性

护理后,A组护理依从性评分为(65.89±6.74)分,B组为(88.56±8.98)分,t=13.544,P=0.001,B组护理依从性高于A组(P<0.05)。

第3篇

关键词:临床管理路径; 慢性肝炎;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23-01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1 资料与办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62例试验组的诊断标准的慢性肝炎,其中包括34名男性和28名女性,年龄40~50岁。2013年4月~2014年4月满足对58例慢性肝炎对照组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32名男性和26名女性,40~5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疾病,等无显着性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随机健康教育。试验组由责任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内容完成任务,并及时记录评价结果。

1.2.1 开展健康教育路径表建立疾病护理路径的研究团队,开发慢性肝炎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根据护理路径表,参考相关文献发展为慢性肝炎的健康教育路径表。

1.2.2 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根据为病人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表的设计,责任护士进行日常评估,记录实施的内容和病人的情况和需要调整、补充和完善教育内容。每天责任护士到病房了解病人对自身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问题并加以补充和加强教育。

1.2.3 评估出院前,两组患者的统计比较。根据两组问卷了解病人对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包括病人入院后的饮食要求,并发症,预防和自我保健方法,制表加以评分,分掌握,基本掌握,不掌握3级;3分,2分,1分,评分 9分。9分为优,7~8为良,6分为一般,

2 结果

2. 1 两组对照情况,试验组对患者健康知识相比明显较高,X检验,P

2. 2 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实验组有显着较高的满意度,通过X检验,P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测试,P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比传统的健康教育更具有科学性,和时效性。不仅加强了护士自身知识的掌握,而且弥补了传统健康教育不及时,不全面,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由于疾病的增强保护知识,出院后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3.2 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需要护士对患者进行密切的交流,护士开始沿着路径表安排住院,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增加了护患沟通的机会,不仅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和注意事项,调动患者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3 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程序进行不同的教育内容。通过及时的评价结果,重复的任务来提高病人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心理调整和顺应性等方面,以避免不良情绪,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其他因素导致抗病毒药物的耐药,以及肝硬化,重型肝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路径作为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而制定出专科专病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路径,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护理;学生;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临床实践的基本内容。健康教育范围广,各专科内容不同,有调查显示,实习护生临床实施健康教育能力低下,认为健康教育是护士职责的仅占19.2 %[1]。为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我科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选择来自广西各大医学院护校在我院实习的女性护生165人,随机分为观察组85人,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18.5岁;对照组80人,年龄16~21岁,平均年龄17.5岁。两组护生文化水平、年龄及带教资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随机指导护生对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临床教学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教学,具体方法为:(1)护生入科时,带教老师向护生简单介绍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体征、用药、护理配合要点,组织护生学习健康教育路径表,理解表格的内容,学习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让护生做好预习准备。(2)随带教老师分管3~6张床位。(3)患者入院后,护生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带教老师指导护生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指导、教育、评价,直至患者理解并主动配合为止。呼吸内科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见表1。表1 呼吸内科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

2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导护理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是为某一类特殊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图,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别患者预后[2]。护生分管3~6张床位,让护生有我要对“我的患者”负责到底的感觉,应用健康教育路径,从时间、内容、方法均提出了严格要求,护生必须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才能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健康教育技能,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路径为护生提供了方便,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机会和具体方法,提高了护生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护生仅会采用非正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教育,仅有48.3 %护生认为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3]。健康教育路径使健康教育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时限性和可视性,它强调向患者提供主动的、连续的健康教育服务,护生必须按当日健康教育路径内容对所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述患者应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并每天进行效果评价。带教老师则起监督、指导、检查作用,并随时纠正护生不足之处,有效避免护生因专科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教育。出院后电访回访,让护生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概念,对患者实行全程健康教育服务,培养护生的爱心及独立工作、思考能力。护生经常与所管患者接触沟通,增加患者对护生的信任感,提高了对护生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鲁梨英.对中专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6,10(24):131.

第5篇

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2.31%,比较有显著差异(P

结论:给予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路径 抑郁症 健康教育 首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67-02

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中的一种,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疾病,近些年来发病率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效健康教育势在必行[1]。本文对我科收治的部分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男性抑郁症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60岁之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于此同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之外,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部指导下,组织各级人员共同定制健康教育计划和临床路径表格,其中包括教育时间、内容、方式、对象、效果评价及指导人员签名等内容。患者入院之后建立完整的护理病历,其中包括入院指导、护理记录、护理风险评估单,将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放在护理病历中利于宣教。患者入院之后责任护士对自身和医院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并在每次宣教时提问并巩固上次宣教内容,反复宣教了解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士长则需定期检查,了解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在出院之前由护理组长进行总结评估,做好出院指导。具体内容包括:①健康教育干预的具体方法包括个别指导、群体式指导、书面教育,个别指导是对不同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指导,每周一次,责任护士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解释、疏导,为患者提供帮助,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群体式指导在是对有共同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每周一次,有系统的召开讲座,为患者解答问题的指导方式;书面教育是给患者发放图片、书籍等相关宣传资料,患者在阅读的同时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知识,提高疾病认识能力。②健康教育内容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对于入院初期的患者,应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责任护士、陪护制度、主治医生、探视制度、作息时间等等,让患者以最快的时间适应医院环境;对于病情稳定期的患者则在给予知识宣教的基础上,为其讲解抑郁症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失眠因素及改善睡眠措施,并为患者揭示性格与疾病的关联;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应多与其进行交流,并耐心的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对患者的内心变化及问题进行了解,根据患者个体特点及产生焦虑和抑郁原因,有针对性的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重新认识自我,降低对自身的要求,但也不要过分的贬低自己、过低评价自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发觉自身的优点,恢复自信心,促进疾病康复;处于出院前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出院指导,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用药指导,让患者明确坚持服药的重要作用,同时还需告知患者如何避免或者减轻药物副作用,维持用药的注意事项、疾病复发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何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指导患者做好家庭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1.3 疗效判定。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10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痊愈是指HAMA和HAMA减分率≥75%;显效是指指HAMA和HAMA减分率≥50%;有效是指指HAMA和HAMA减分率≥25%;无效是指指HAMA和HAMA减分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试验中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

2 结果

对比两组评分HAMD和HAMA评分,两组患者均逐渐降低,治疗前与治疗后10周比较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0周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本次试验中使用的护理模式为临床护理路径,其是一种制定好的、使用图表提供照顾,让临床护理和治疗有序进行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该方法的有效实施在缩短患者住院周期、减少护理漏项、提高护理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因此应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3],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认知程度收到良好治疗效果。本次试验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效的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知,降低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夏忠虎.临床护理路径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5):655-656

第6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骨外科;应用

健康教育作为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临床广泛运用,但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对健康教育的监督和评价的机制还不健全,这些因素导致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确定。如何保证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科室尝试将临床路径的思想应用于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骨外科2010年10月未进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2月已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67例患者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年龄在20~65岁,男女不计,均为需手术且行手术治疗,入院时无并发症及其他疾病。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居住地、职业等对并发症及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标准模式的确定。在充分了解骨外科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确定骨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标准模式,由健康教育参考时间、具体教育时间、参考教育内容、具体教育内容、效果评价和实施者签名等部分组成,见图1。护士依据此模式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连续、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2.2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入院时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填写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标准模式表,包括患者的基础资料如床号、姓名、医疗诊断和入院日期,做好入院宣教,记录并签字。 责任护士每天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同时对已教育内容进行效果评价,了解患者是否已经掌握相关知识,如果发现前次教育效果不理想,应重新宣教并记录签字。 护士长每天抽查1~2份标准模式表,检查护士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每2w组织一次健康教育讨论会,分析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寻找对策,学习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促进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患者出院时,标准模式表统一收存,以备总结和分析,并鼓励患者将本人的健康教育标准模式表复印一份带回家,以指导家中自我护理。

2 结果

分别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2月对当月抽取的手术后出院的患者分别为60例和67例进行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日、患者的总费用和满意度问卷的调查。 2010年10月60例手术后出院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5.3d、平均总费用为13540元、并发症发生例数为4例、出院时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为 90.7%。2011年2月67例手术后出院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4d、平均总费用为12280元、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例、出院时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8%。通过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实施,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减少了1.3d,住院患者的平均费用减少了1260元。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实施前后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2。

3 讨论

3.1有效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使护理人员对所要做的事情一目了然,按程序进行,避免了过去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繁忙而导致的对患者的护理出现遗漏或疏忽的现象,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护理缺陷。护士根据患者在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健康知识,就给予什么样的健康宣教,具有针对性.

3.2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临床护理路径使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计划,使患者预先知道要接受的护理,事先了解有关疾病的相关问题,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与医务人员配合,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同时由于得到优质安全的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3.3确保临床健康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模式化、常规化、合理化[2],能有效地协调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引导所有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沿着路径表的内容进行,由主管护士具体实施,促进了教育信息的交流,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骨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4 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表,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了宣教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制订健康教育路径,使护理人员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能较好地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自觉采纳有益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和提高生命质量,还可增加护理人员责任感和沟通技巧,保证健康教育贯穿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中。从而避免因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出现的治疗护理遗漏,甚至差错,减少了资源浪费,使患者得到最佳服务,同时有利于培训年轻的医护人员掌握规范正确的医疗护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海新,刘风青.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排尿异常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12):89-90.

[2]孙燕,郑一宁.从医院评审中探讨护理管理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9-11.

第7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卒中;健康教育

临床路径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指定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1]。临床护理路径被广泛应用于规范护理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增加患者满意度。它由病人统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其作用已得到共识[2]为探讨脑卒中患者最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我院20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200例脑卒中患者。入组标准:(1)入院时经MRI或CT确诊为脑卒中并意识清醒交流合作;(2)患者能独立或与家属共同完成健康教育,且住院时间不少于13天的脑卒中患者。符合上述标准,每组各10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即常规教育法,除了出入院教育外,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随机教育。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制定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图,并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指导。整个实施过程由临床路径组长,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完成,有责任护士具体负责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在路径上对已执行的内容打勾、并签名。护士长每天抽查1~2份标准模式表,检查护士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每周组织1次健康教育讨论会,分析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寻找对策,学习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患者出院时,标准模式表统一收存,以备总结和分析,并鼓励患者将本人的健康教育标准模式表复印一份带回家,以指导家中自我护理。

1.3 评价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进行调查评价,并于患者出院4周后进行回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对患者家属进行考核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0个项目如: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药物知识、饮食原则、功能锻炼、危险因素、心理护理、预防措施及护理要点,每项1分,8分以上为优,6分以下为差,其余为良。满意度内容包括对健康教育过程的满意;对护士服务过程的满意;对健康教育效果的满意;对护士讲授能力的满意等。此测试在出院前一天进行,测试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参与率达100%。经统计学分析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别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患者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2

2.2比较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2.3于患者出院4周后对其进行回访,比较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见表3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传统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传统的护理方法是按照医嘱进行护理,目标不够明确,会因为护士资历、学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而给患者的健康教育带来不良效果[3]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使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临床护理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框,可使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性、有预见性、针对性,使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规范的、连续的、完整的健康教育。也可使患者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在出院时对自身情况更加了解,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以促进疾病尽早康复。

3.2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与患者缺乏交流是常见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加强交流也是常常被护理人员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应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经常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和内容,增加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机会,密切了护患关系,由过去的被动沟通变为主动沟通,使患者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遵医行为,并能积极参与到医疗过程中,使各项治疗、护理计划得以有效实施,并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

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患者康复治疗当中。本研究显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其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临床路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更直观、具体、易学;其次是对重点知识反复强调,加深了他们的印象。受过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整个治疗护理和康复过程,可以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增加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有报道[4]认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几点都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相关更多的医疗护理和康复的知识信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满意度,增进临床路径在康复患者中的管理效应。

3.4 通过临床路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充分了解脑卒中的基本知识,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力度,增强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培养专科护士,提高护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利于督促护士履行职责和减少护理差错,同时也延伸了护理范围、促进护理事业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郎黎微,葛啸天,杨希琴,等.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684—686.

[2]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