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筑和文化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1-26 15:33:41

序论:在您撰写建筑和文化的关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建筑和文化的关系

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文化; 建筑手法; 建筑逻辑; 文化传承

Abstract: For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what is today the city process should play what role, there are exists many misunderstandings. A misunderstanding, think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is a kind of form, mainly large roof, porch, yard; don't understand China these special architectural form and connotation of the human spirit, will only in modern architecture buildings on a porch, pavilion mechanically. Error two, think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has gone out of date. They recognize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has distinguishing feature very much, but believe that traditio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modern techniques and materials do not suit, archaic culture; therefore, the need to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problems on uncertainty.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construction logic; cultural heritage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承有很多是通过建筑来表达的。对于建筑师来讲,更要注重自身的建筑文化修养,要将文化因素考虑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来,依托文化来创造理念,依托理念来设计建筑,这才是现代建筑师所追求的。

大部分建筑师都明白建筑文化,但是只是局限于明白,并没有深入的去体会。在做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将建筑文化考虑进来。而一味的追求形式,来标新立异。这类建筑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是不可能传承下去的,因为这种建筑丧失的是文脉的继承。当然,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化产物,而这类产物有很多都体现在建筑上。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对建筑的需求量突然增大,社会竞争激烈,从而导致建筑师设计情绪的浮躁,缺乏社会责任感。很多建筑师对待设计态度不端正,认为符合自身的利益,可以放弃自己身为建筑师的使命感。因此,当今社会出现了很多商业建筑师。以满足甲方的需求为第一目标。因而不会去想社会责任,不会去想他所设计的建筑能够解决什么社会问题,更不用说去考虑建筑文化了。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5000年的文明,中国文化必然也是博大精深的。建筑师需要理解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文化内涵是什么?面对当今中国建筑市场上种种建筑文化的变异现象,我们需要增强民族的自信和文化的自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如何在这个黄金时代整合建筑文化、让中国创造的中国房子能够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建筑业已经取得了壮观的物质成果。在建筑文化领域出现的种种变异现象,造成了建筑不顾民情、建筑文化传统面临断裂的严重问题。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在新的时空和环境下,研讨建筑文化已经超过了学术的范畴,不仅对个人和企业成长有关,更与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有关,也关系到中国建筑文化的崛起乃至对世界建筑文化应该做出的积极贡献。 反思是总结的前奏,总结是前进的基础。在反思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的变异现象、追根寻源的同时,研讨中国建筑文化传统的本质及其发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对于中国的建筑文化传统是什么、在今天的城市化进程中究竟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认为中国建筑文化就是一种形式,主要是大屋顶、廊子、院子;不了解中国这些特殊建筑形式形成的内涵和人文精神,只会在现代建筑的楼体上硬搬某种廊子、亭子。误区二,认为中国建筑文化已经过时了。他们承认中国建筑文化很有特色,但认为这些传统已经与现代的技术和材料不相适应,是过时的文化 ;因此,在是否需要发扬传统的问题上犹豫不定。

中国的文化需要在建筑中传承下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只是现代建筑师能力不足或者没有关注过怎么在建筑中体现文化。现在是商业社会,一个成熟的商业建筑师对于建筑的基本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建筑师也懂得用什么样的逻辑去表达建筑的体量造型,但是建筑师所表达的并不是一种文化成果,更多的是一种视觉的冲击,空间的多样性。其实如果将这些逻辑设计手法和建筑文化相结合,那所表达出来的建筑就更加有意义,更有社会责任感。谦逊,包容,收敛等名词都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一些分支,反映的是国人的特点。建筑也可以做到谦逊,包容等特点。这就需要和所学的建筑设计手法,建筑逻辑相结合。不同的逻辑,不同的手法可以体现不同的含义。不同形式的体块穿插,或加或减,对于整体规划上的把握都可以和建筑文化相挂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建筑理念。理念可以向着文化走,设计向着理念走,相信做出来的建筑一定是出色的。

第2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建筑文化;有机结合

建筑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求所创造的建筑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城建档案作为建筑文化的一种无形财富,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代进行有机的串联,让人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历史建筑的相关资料。通过城建档案,可以使得前人的建筑文化更好的积淀,成为进行再创造的重要基础,从而不断的推进城市建筑的健康发展,为后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促进建筑文化的广泛传播。

1. 城建档案和建筑文化的关系分析

城建档案,作为记录和传承城市建设的历史,是人们开展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成果,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文化资源。城建档案馆一般包含了公用设施、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以及名胜古迹与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城建档案,这些档案资料反映了城市在历史变迁中的各种资料,可以说城建档案本身就凝聚了厚重的建筑文化,是开展城市各项工作的依据。研究城建档案和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应该结合更加广袤宽广的地域文化,结合建筑所处的历史背景,探究城市建筑背后所承载的重要人文精神。

2. 城建档案对于建筑文化的价值分析

2.1城建档案的存史价值探讨

城建档案记载着城市建筑的发展变迁,在存史、育人和实证方面都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建档案是历史的记录,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建筑文化是在长久的历史建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建筑发展的精神动力,能够为城市建筑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城建档案在记录城市建筑发展演变的同事,也记录了经济、政治、科技等多方面的信息,所以城建档案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所记录的建筑物本身,也可以为科技、政治等多个方面的提供一定的历史资料,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

2.2城建档案的资政价值探讨

城建档案是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的重要文献资料,现如今翻看城建历史资料,我们会发现我国城市建筑曾尝试过很多种不同的风格,走过不少的弯路,比如当“欧陆风”流行的时候,很多城市都建设了“巴黎一条街”、“罗马花园”,似乎不是欧洲古典建筑就很难被认可,而事实上一味的模仿、生搬硬套,能够体现出民族建筑文化的项目却少之又少。我国古代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建筑堪称世界建筑的典范,如长安城、故宫、颐和园等,这些建筑充分的体现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和建筑风格,现代建筑应该从这些建筑中汲取精华,进行城市建筑设计。目前建筑文化所出现的注重模仿西式建筑,忽略传统建筑的状况发人深思,复兴传统的建筑文化的使命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去努力开拓。

2.3城建档案的实证价值探讨

中国历史上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城市建筑都毁于战争,现在的人们只有通过城建档案了解城市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变迁的过程。进入新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城建档案也逐渐开始有计划有规划的进行保存,城建档案逐渐的保存到了专门的机构,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城建档案成为了建筑文化发展中其他介质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实证资料。

2.4城建档案的教育价值探讨

伴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优美的城市建筑和历史遗迹都可以发挥出教育的价值。建筑是历史事实的重要组成,是城市文明能够延续的重要体现。传统建筑文化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很有可能被一些人所遗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加快了一些古建筑消失的速度。物质形态建筑的消失,并不会完全抹杀承载在建筑里我们民族所特有的善良和勤劳的品质,城建档案就在这一方面弥补了建筑消失所产生的不足。人们群众可以通过城建档案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使民族精神能够更好得到培育和宏扬。比如一些地区的城建档案馆同时也是十分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为青少年开展历史文化的教育,因此城建档案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3. 提升城建档案和建筑文化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筑文化长期发函的积淀和历史缩影,因此城建档案应该切实承担起利用和挖掘城市建筑文化的历史重任,这对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提升市民素质与彰显城市的个性魅力可以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作用。

3.1将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和建筑文化进行融合升华,从而形成新的传承性的文化资源产品。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重点工作,在这些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大量的历史资料,另外还需要城建档案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的考察,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对城建档案的一个挖掘的过程。

城建档案在进行编研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大量的馆藏资料,同时还要结合大量的实地考察,这个过程本身也就是挖掘建筑文化的重要步骤。通过全方位的考察了解建筑文化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影响,以便可以使得城建档案的文化含量会被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更好的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向着文化资源的转化。在不断的挖掘过程中形成新的传承性的文化资源产品,从而更好的促进新的文化资源产品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对原有的文化资料进行有效地传承。

3.2建设建筑文化的展示中心,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

通过建设建筑文化展示中心,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形象生动的展示出建筑文化及其建筑的历史风貌的发展轨迹给公众。建筑文化展示中心展示的内容可以包括建筑的特色,介绍建筑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等,通过这些展示可以激发公众热爱家乡的美好清洁。建筑历史的荣誉之感、城市的风采历程等都可以通过展示展现出来。城建档案的教育作用,能够比较好的展示出历史上城市建筑物的重要成就,以此来引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历史,了解城市建筑发展的轨迹,对于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讲,也可以从城建档案中获取更多的城建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筑物的不断发展,很多旧的建筑物在不断的消失,这也给人们关于建筑会有更多的思考。总的来讲,就是要充分的发挥城建档案的历史价值,给人们更多的思考,让社会公众在城建档案的展示中获取知识。

3.3加快信息化的建设速度,强化建筑文化的传播能力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城建档案的工作人员应当重视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开展对于城建档案的宣传工作,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好的了解,逐步改变人们对于城建档案认识的误区,使得城建档案能够走进人们的生活,为市民的生活增添色彩。在传播工具上可以大胆的尝试微博等一些新的互动平台,不仅仅可以对城建档案的资料进行有计划的展示,同时也可以获取群众对于城建档案的建议,更好的改善工作。

4. 小结

城建档案和建筑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城建档案中有很多能够体现建筑文化的历史资料,需要不断的去挖掘和利用。通知也只有城建档案更好的对民众进行开放,让公众了解城建档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城建档案的价值,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研究分析了城建档案和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为宏扬建筑文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规划局)

参考文献

第3篇

我国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筑产业作为传统产业也在近十年内先后引进了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不少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部分企业引进或自主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改善了企业内各部门信息沟通的问题。与此同时,一批涵盖设计、施工和造价等方面具有专业性的信息化软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较著名的有基于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理念开发的软件,如美国Autodesk公司旗下的Revit系列软件以及美国Bentley公司旗下的软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的数据传输对工程进行控制管理,在传统的工程管理基础上做出提升与发展,对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进行完善,使得施工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随着建筑企业经营规模的逐年增长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许多企业和管理人员遇到了诸多困惑,如项目利润偏低、质量标准提高、安全风险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无法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精细控制,而信息化无疑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信息化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可行的优化措施。

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现状

2.1信息技术应用范围较窄

在建筑行业中、一些规模较大或水平较高的企业首先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共享。信息化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施工前期,如进行投标、招标、工程预算等,但对于工程在施工时的管理控制上如成本控制方面。管理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工程进行管理,对信息技术不够重视。其次是缺乏针对信息化的标准和制度,目前信息化应用还局限于部分企业,且在这些企业中往往局限于信息检索查询和打印报表上,缺乏高层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各个部门经营管理的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和流通;再次,施工管理对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总体不高,大部分企业遵循以人力为主,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较短,接受能力较差,因信息化部署和培训的费用较高,致使很多企业依然依靠原始的管理方式,一时无法改变这种观念。

2.2信息技术普及率较低

信息技术软件是建筑工程信息化应用的根本,我国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普及时间较短,相应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各类软件还不够成熟,与国外一些著名的软件如Revit系列相比还存在不足,整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与建筑其他领域一些较为常用的软件如PKPM相比普及率还较低。由于规范条文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国外软件往往不很适合国内的企业,所谓的汉化软件只是将英文机械的翻译成中文,但核心部分缺乏针对中国行业特点的改善。同时,国外软件价格昂贵,定期的维护成本较高,一般企业难以承受。因此,由于国产优秀软件较少且国外软件成本巨大,导致信息技术普及率较低。

2.3信息技术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很多企业依然遵循传统的管理方式,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且各成一体,导致施工管理现场较为混乱,信息化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其次,很多管理人员对对信息技术在加强组织协调、统筹调度资源、跟踪监督工程质量、实测工程成本、预测项目变化规范和实时监控等核心功能方面没有明确的认识,忽视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效益,认为只要具备网上资源搜索等基本功能就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大部分企业由于担心信息化带来的额外工作量,对信息化的相关的培训和推广工作少有涉及。

2.4区域及行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于建筑施工企业较多,管理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在地域上差异较大。在发达地区,工程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接受能力强,实践机会也较多,相比之下经济发展较慢地区在这一方面相对较落后,管理者缺乏对消息的灵敏性,缺乏创新意识。其次,从行业差异上,设计行业项目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先于工程管理方面,市政工程项目先于公路工程项目。

3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和前景

总体来看,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导致拍脑袋决策无依据,资源浪费等现象。建筑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大体包含三个阶段,即决策、设计和施工。信息化技术在勘察设计单位、工程咨询单位等的应用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总体上高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施工企业项目分布点多、流动性大和劳动密集型特点,都不同程度制约了其信息化发展,因此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建立内部信息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起到了先驱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3点:首先,建筑工程具有生产空间不断变化的特点,工程项目的施工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将随施工方法和顺序的变化而改变,信息技术能对改变做出预知并对全过程监控,提高管理的效率;其次,工程项目跨度较大,一般要历经四季气候条件的变化,为了缩短施工期限,需要不同施工单位和不同工种之间密切配合,因而需要高效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信息技术提供的信息共享,将使单位与单位之间,工种与工种之间的合作更加高效从而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有效控制资源浪费;再次,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在不断增加,对项目管理专业化和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进行高效部署和监管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信息化技术可把整个公正管理作为统一整体来考虑,全方位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及时对突发问题进行处理,可有效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开支。因此,我国近些年来建设工程总产值稳步增长,对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前景广阔。

4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实施建议

4.1根据企业特点制定信息化应用的战略计划

传统管理方式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美国BricsNet公司调查显示,工程成本中的3%~5%是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其中使用错误或过期图纸造成的损失占30%。美国每年为传递项目管理的文件和图纸在快递上花费约5亿美元,日常的印刷、复印和传真支出占总成本的1%~2%。企业在选用信息化软件,员工培训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监督各部门的信息化使用情况,经常举办信息化交流的讨论会,以传播先进的经验,提升企业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只有企业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才能促使人员对信息化产生足够的重视,有效避免信息化软件闲置不用,和信息化应用“三分钟热度”的情况。

4.2搭建多层次信息化应用平台

项目在立项和招标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国家、地方、行业定额,其内容管理体系庞杂,数据计算量达,运用标准灵活。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到甲方、监理、设计和政府等多机构的利益,同时涉及到合同管理、施工管理、财务管理和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信息化的应用需要渗透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中去,建立涵盖施工管理、总部对项目的远程监控、多方机构协作和情报管理等多层次的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对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搜集和反馈,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成本,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4.3增强信息化管理的适用性

建筑工程往往工期较长,受天气变化和地质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还受到施工时间,噪音控制和环境保护等规定的限制。这些因素将大大影响工程进度和成本投入,同时增加工程概预算的难度。因此信息化系统因考虑到各种环境变量,允许用户根据项目所处的环境,遵循的政策等设置相应的参数,使系统运行结果更加贴合实际,从而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系统运行模式。对于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方面,系统应提供预算与实际成本间的对比,并对资源浪费进行监督,对影响进度的因素进行重点监测,方便技术人员找到解决办法。

4.4构建信息化大数据

企业做过的工程项目是宝贵的资源,对日后的发展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因此信息化系统需构建涵盖招投标、施工过程等发面的数据库,便于日后对资料进行调用,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如,应设置企业定额的编制模板、材料总库、承包商和供应商数据库以及各类合同的编制模板,便于其他项目调用借鉴,同时对以往工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4.5加大我国自主信息化软件的研发力度

信息化软件是建筑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根本,目前国际上著名的工程管理软件主要为美国Autodesk公司旗下的Revit系列软件,其涵盖了工程勘察设计和工程管理。由于其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国建筑行业规范,加之高昂的使用和维护费用,市场的普及率较低,同时对国外软件的过分依赖不利于长远发展。因此,中国本土企业应基于我国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各层次需求,开发出高效、操作便捷、性价比高的软件,将极大的推动我国建筑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5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 管线综合规划 敷设

沈阳长白岛位于沈阳浑河以南,沈苏快速干道两侧,规划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属和平区管辖;自2002年开始开发至今,开发建设面积已达70%,因国内知名开发商众多,几乎所有楼盘都为新建项目,该地区已成沈阳地区高端居住区之一。

新建居住小区管线综合规划设计主要包括给水(消防)、排水、电力、电讯、供热和燃气等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居住小区管线综合规划目的是对居住小区内市政工程管线和构筑物做平面定位,为专业部门做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一、居住小区管线综合规划依据

(1)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建筑单体设计施工图纸及说明;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5)规划设计深度及制图标准规定;

(6)专业相关规范。

二、居住小区管线综合规划原则

(1)按规范要求掌握好各种管线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水平距离。

(2)掌握好用途各异的管道与管道,管道与管线、管线与管线间的平面距离。

(3)为节约占地面积和少挖土方量,有些管道在留出安装检修距离后可平行或

上下同沟敷设。

(4)压力管避让重力自流管。

(5)不保温管避让保温管,即造价低的管道避让造价高的管道。

(6)金属管让非金属管,因金属管较易弯曲、切割和连接。

(7)小管避让大管,临时管让永久管线。

(8)管件少的管避让附件多的管,这样有利于施工操作、检修和更换管件。

(9)尽量减少交叉。

(10)除满足各自专业设计施工规范并兼顾到其它专业外,还应选用质高价廉的新材料。

三、居住小区管线综合规划设计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

(一)详尽掌握地块周围市政管线条件

长白岛地块一般都为“熟地”,虽然已经完成“七通一平”:通给水、通排水、通电力、通电讯、通供热、通燃气和道路畅通,但并非每个地块路都有市政工程管线,即使有市政工程管线,是否具备接驳条件,仍需要与管理部门沟通。因此,在做修建性详细规划前,需要详尽了解地块周围市政管线条件,确定管线进出线位置,避免市政一级管线在小区内长距离敷设,过多占用园区地下空间。

详尽掌握地块周围市政管线条件,对雨水和污水管线规划尤其重要。由于雨水和污水是重力流管线,排水受地面标高和市政管线管底高程制约,必须事先了解清楚地块市政排水管线情况,避免造成管线埋深过深甚至逆排现象。

(二)地下工程管线或构筑物与用地红线关系

按规范要求,地下管线和构筑物与地面建筑一样,都按规定来退后红线;每个地区建筑退后红线距离,都有地方规定,长白岛也一样。由于长白岛寸土寸金,很对小区都做满地下车库,造成小区内管线敷设空间紧张,难以满足退后红线的要求,而超出红线又是规划管理部门坚决制止违规行为。建设部门必须与管理部门沟通,在不影响市政地下管线敷设的前提下,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三)采用新材料、运用新技术适当减小管线间距

因为长白岛地价高,开发商在有效考虑容积率、日照和消防等硬性规定后,尽最大努力来多设计建筑面积,这样就造成小区内地下管线敷设间距紧张,尤其有高层的小区,因为热力、给水和消防等需要分区,管线众多;管线综合设计可以采取综合管沟来解决管线敷设空间紧张问题,但是综合管沟因为造价高,各专业协调困难一般很难被采用;以直埋敷设来设计管线综合规划,势必要超出规范。由于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短涌现,如果采用新材料、运用新技术在保证施工顺利、维护方便,使用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适当突破规范,减小管线间距。

(四)精选构筑物位置,削减其对业主影响,提高园区品质

地上市政构筑物主要包括燃气调压站、换热站、箱变等等,地面市政构筑物一般按正常规范要求来控制与其他建筑间距;因为这些市政构筑物有噪音和辐射等方面污染,以及对环境景观方面的影响,容易造成业主与开发商的争执;例如,长白岛某小区,未按规划设计单位设计施工,在一个地方建设多个箱变,即不美观,还对业主有噪音等干扰,业主与开发商争执不休。

(五)地下室较大管线布置需注意问题

长白岛新建居住小区很多规划布置满地下室,这种设计除了造成地埋管线敷设空间紧张,地下室覆土也需要满足管线敷设和环境景观要求。

一般情况,电力、电讯、供热、燃气和给水等管线,可以在地下室以桥架或者挂壁形式布置,属于建筑单体专业设计,不属于小区管线综合设计范畴;但是雨水和污水一般需要地埋敷设,雨污管线因为需要考虑重力流,需要必要的坡度,所以覆土必须达到要求,另外,覆土厚度需要满足排水井埋深要求。

满地下室设计,需要考虑化粪池位置,这种居住小区化粪池一般留在,地下室界限与红线之间,而这个空间又是一些管线必须敷设的地方,因此造成敷设空间紧张;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在做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充分考虑化粪池的合理位置,另外,化粪池也可以考虑异形设计,以节约空间。

(六)与建筑单体专业设计衔接

第5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精神文化的碰撞:兼容并包,尊重差异,构建良好道德风尚

(一)校风建设:继承传统,兼容并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立足国家层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彰显中国特色的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和谐”、“善政”、“信义”、“仁爱”等思想的精髓。学校作为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融、碰撞、激荡的聚集地,不仅承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也肩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任务。因此学校需要形成兼容并包的校风,既尊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包容先进的思想观念。

(二)教风建设:与时俱进,尊重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立足社会层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反映了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终极目标的追求,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它源于社会的现实要求并反映人民的真实意愿,是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三)学风建设:自立自强,培养良好道德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立足公民层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涵盖了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多元文化的交流,意志薄弱的学生需要学校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来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因此,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自尊、自信、自爱、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积极的学习风气。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物质文化的磨合:层层渗透,处处宣传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由校园设计、建筑风格、学院绿化构成的环境文化;二是由办公设备、后勤装备、教具配备以及图书馆、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等组成的设施文化;三是包涵特定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的方式文化,主要指宣传标语、名言名画以及著名人物的画像、雕塑或碑铭。

校园物质文化重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渲染内在的价值追求,从而使学校里时时、处处、每事、每物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情操、文明举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之中,要做好三方面的融合:第一,环境文化重在熏陶。校园的布局、建筑物的装饰、校园绿化美化等文化景观的建设,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应蕴含文化元素。第二,设施文化重在新颖。校园办公、教学用具的新奇可以培养教职工与时俱的进观念,图书馆、实验室以及学生活动中心的求新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其创新精神并实之能保持谦虚的学习的态度。第三,方式文化重在宣传。在景观布置上,可以培植花卉和树木,在植物上悬挂倡导文明礼貌、爱护自然花草的标牌,使学生在赏景的愉悦中激发热情,丰富情感,净化灵魂;在墙壁设计上,可以张贴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字画、标语,使学生随时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在公告展览橱窗里,可以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人好事,优秀师生代表及其先进事迹,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的本质精神,加深学生的心理体验。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制度文化的锻轧:民主法治,以人为本

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只有以制度建设为基本保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学校在制定和修改配套制度时,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引导职能和激励职能,也要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从而营造更加和谐的校园氛围。首先,学校应与时俱进,及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制度修订过程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尊重并赋予教师和学生参与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的权利,以形成机构精简、权责明确、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和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激励机制;其次,在制度的执行环节,要切实按章办事、按规则办事,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制度的落实切实保护师生权益;最后,学校要创新学生培养制度,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教学文化的交融:思政授课,实践推行

教学育人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将其内化为师生的价值理念,外化为师生的行为追求,必将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民践行氛围的形成。

第6篇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内河涌综合整治;排涝规划;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沛,水源充足,内河涌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在此特有的地理条件下,形成了著名的桑基鱼塘人工生态系统。由于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发展的影响,很多内河涌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阻碍。在2010亚运会的大背景下,广州启动《青山碧水蓝天计划》,全面开展污水治理和内河涌综合整治,珠江和河涌整治坚持推进近十年,投入各项资金100个亿,目前在珠三角城市中已实现大面积的内河涌综合整治和大中型水库的基础建设,加大了对于珠江三角洲内河涌的综合治理力度,目的在于通过对其实施治理恢复内河涌原有的生态功能,从而为生态城市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条件,提高城市的总体建设水平。

一、规划的标准和计算的公式

(一)规划标准的选择

在进行河涌的排涝规划时,可供选择的标准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由水利部规定的排涝标准,主要是按《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和《排水工程技术规范》进行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采用的排涝设计为降暴雨的重现期为十年一遇全天候暴雨3d排水至农作物的耐淹高度。另一种是由城市建设部门制定出的排涝标准,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和《城市排水规划工程规范》进行设计,在对降水量进行计算时,通常分为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暴雨重现期一般为1-2年,暴雨的强度计算可以采用如下的公式:Q =253271(1+0.4631gP)/(t+10.01)0.675,其中Q值为暴雨强度,P值为暴雨的重现期,t值为降雨的持续时间,因规范的设置不同,因此计算出的排涝规划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城市建设部门制定出的排涝的设计更能够满足城市的排水要求,适合在排水需求面积较小的局部区域。在包括农田、道路和山地的区域中,由于排水的需求较大,需采用水利部门制定的排涝标准。

在进行排涝的工作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区域中,要进行20年一遇的全天候设计,暴雨1d进行排放完成的设计,在中等城市和城镇中采用10年一遇的全天候设计暴雨1d进行排放完成的设计。以此为标准计,珠江三角洲的排涝的标准设计为10年一遇最大全天候设计暴雨1d排放完成,并且不能产生洪涝灾害。

(二)计算公式的选择

在对洪峰的流量进行计算时可以采用公式推理、毛雨概化峰值和综合单位线法进行计算,以上三种方法根据所规划的珠江内河涌特征和条件进行选用。在面积较小的流域中,面积小于或等于10平方千米时,由于洪峰的区域中呈现出树叶状,因此会产生水流的向中部区域的聚集,从而就难以进行实际测量,此时就需要采用推理公式法。在面积较大的流域中,面积超过10平方千米时,采用综合单位线法。在一些含有耕地等的地形中,采用毛雨概化峰值的计算方法。

二、排涝水文计算

在进行排涝水文的计算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水文分析软件模拟法、平均排除法和比降法。

(一)水文分析软件模拟法

在产生暴雨的时期采用推理公式法对水温进行计算,在暴雨集中面积较小的区域使用推理的方式进行计算,按当地的暴雨等值线分布图和暴雨的径流图对产生的洪水量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要根据统计参数分布图对集水区域中的各个点进行降雨频率的计算,然后再按暴雨的定点定面的关系进行暴雨量的计算,对于频率相同,时间不同的降雨量分为长短包进行控制,通过计算得出设计暴雨的时间历程的分配,通过产流的计算得出设计的净雨量的产生过程,使用汇流计算的方法得出设计的洪水水量。在进行排涝的水文计算时主要采用水文分析软件模拟法进行计算。其软件能够实现对于河涌整体布局的全面模拟,在对泵站的运行进行掌握的前提下实现合理调度,提供水量平衡,为设计人员进行更加准确的数据核对和治理分析提供有力的条件。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要将来自于上流的水量的产生过程以线性的方式进行输入,同时对各个泵站和河涌进行良好的设置和调度。在对其进行计算时要实现正常水位、排水位和控水位。该软件已在广州、佛山等多个城市的多个片区的排涝规划计算中成功运用。

(二)平均排除法

采用平均排除法进行水文的计算主要是根据排水面积中设计出的径流的深度,对固定的排水的时间内产生的排涝的总量。设计的径流深度是按照径流系数和实际的暴雨降雨量相乘,并减去滞水量所得。

(三)比降法

在珠三角内河涌中的河床大都没有比降,而在水流的流动水面中存在着比降,因此就要采用比降的水文计算方法保证排涝泵站的规模能够满足排涝的要求。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实现闸站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通过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使用平均排除法进行规划的流量较低,但在具体的使用中,排涝的面积较小,水文分析专业软件的使用能够直接计算出河涌的水位线,而比降法的使用则对排涝的条件进行了综合的考虑,因此在使用中涉及到的问题较全面。

三、引入水面率及兴建调蓄湖对排涝规模的影响

(一)水面率

水面率是指承载水域功能的区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率,其目的是提出一个指标,评估在自然力与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人类社会和水域自身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而通过水域管理工作,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般情况下,水面率减小,排涝模数相应增大,但是二者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不同地区水面率与排涝模数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水面率过小使城镇的调蓄能力减弱,造成排涝流量过大,给城镇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也加重了经济投入成本;而用无限加大的水面率来减低排涝模数又不符合城市发展建设,给城市用地布局带来影响。因此,要寻求最优水面率以确定适合当地排涝标准的排涝模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兴建调蓄湖

在内河涌规划设计通常会考虑兴建用来蓄滞洪的人工调蓄湖,利用调蓄湖蓄涝水来减少排涝。目前珠三角比较出名的人工调蓄湖有广州白云湖、海珠湖、萝岗湖等。以海珠湖湿地公园为例。海珠湖湿地公园于广州城海珠区东南部,被称为广州市的“南肺”和“肾”,主要包括万亩果园、海珠湖及相关河涌39条,总用地面积约800公顷,水域面积达380公顷,是珠三角河涌湿地、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因此,兴建一定规模的调蓄湖,不但可以减少排涝泵站的投资,还可以减少日常运行抽排和维护费用,对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增加环境生态效益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进行排涝规划是进行内河涌治理的关键问题所在,不仅要按珠江三角洲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设计,还要保证设计能够满足今后计划时间内的使用。采用科学的、成熟的方法进行计算,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实现最优的排涝方案设计,促进其排涝工作的有效实行,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通过水域管理及内河涌整治工作,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丰效.定性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研究[J].固原师专学报,2002(16).

[2],陈守伦,袁建国.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防洪规划后评价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03(21).

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方法

中图分类号:J211.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132-01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在以建筑施工为主的经营活动中,建设者所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结构、管理运行方式和观念意识。而学习型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导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引领和支撑企业成长为学习型企业的一种组织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对企业文化的创新性延伸和拓展,体现为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要想把建筑施工企业做强做优,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成本上,而更加体现在文化上。建筑施工企业文化作为整个行业的灵魂,其能否深入持久地渗透到行业的整个肌体中,引领行业强势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课题。

本文结合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使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员工及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树立学习型价值观,建立学习型的企业精神文化

树立学习型价值观是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观念对于个人的行动具有重要的制约或支配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因此,价值观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灵魂。要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必须首先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要使员工达成学习的共识,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追求,使学习成为每一名员工的自觉行为和习惯。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迫切需要培育这样一些鼓励学习、崇尚创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对于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形成“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员工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积极性。因此,学习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形成“以人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观念。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这就需要鼓励员工不断学习,鼓励员工不断的自我学习和终生学习,实现员工的自我超越。为员工进行个人生涯的设计,结合员工的个人目标树立个人愿景。因为个人愿景在很大程度上是员工的个人生涯的设计。即帮助员工确定一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并鼓励员工为这一奋斗目标进行努力,使员工认识到自己价值的存在。

三、逐步完善创新机制和行为规范

创新是增强行业活力的前提,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和行为规范,对进一步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具有巨大的作用。在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都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建筑施工企业不要把创新仅仅局限在实验室里,也要重视实践经验。在建筑施工中摸爬滚打的员工,凭着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实践,很有可能在技术上拥有自己独特有效的实现方式,更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工艺方法,这些都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归纳整理存档,不要因为员工的流动而散失,以便于整个行业后续发展的需要。建筑施工中要严格规范运作,加大成本控制提高管理效率,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规范员工的具体操作和各项具体指标,没有科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指标,优质工程就无从谈起。这些措施落实得好,有利于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行业的整体实力,有利于提升行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促进和激励机制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促进和激励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要对为建立学习型组织作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肯定,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利益;二是要进一步激励员工从企业的发展出发,为企业进行更加卓有成效的学习创新和作出更大贡献。企业物质激励的着眼点应是在组织内部拉开不同知识层次和学习、工作能力层次的报酬档次,在员工分配上实行优惠优价的机制,并将员工的报酬和他们与同事的合作关系挂钩,以鼓励有效的学习和团队沟通。学习型组织的物质激励除了传统的奖金、工作丰富化、职位晋升等内容外,还应包括激励作用更大的股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调动员工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的精神激励主要是要通过营造鼓励学习、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给予员工各方面的激励。企业通过建立这些激励机制,为培育学习型组织及其文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加强企业文化设施的建设

企业文化设施的建设有助于企业员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良好的员工娱乐设施,使员工之间以及企业领导者与员工之间有更多相互了解与沟通的机会,建立更加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企业员工之间以及企业员工与领导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既保证员工之间的团队学习与协作,又有助于拉近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消除企业员工在企业的民主决策时出现的自我防卫心理,有助于在企业建立共同愿景时的深度交谈措施的实施。帮助员工学习,建立员工活动室和图书馆、资料室,为员工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方便员工及时解决在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员工的不断学习和自我超越。创建职工培训课堂,请专家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员工能够有机会学习最新的技术知识,并使员工充分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企业对自己的重视程度,使员工更加有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以促进企业以人为本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将工作渗入到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亲身参与到行业文化建设中来。这有利于行业文化的深入渗透,有利于管理者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找出适合本企业特色的新理论和新思路。优秀的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行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全体员工的重要向心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行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