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5 09:40:57
序论:在您撰写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现代教育;教育技术;创新
根据教育专家的实验研究不难发现,使用传统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仅会使课堂枯燥无味,而且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是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对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活跃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刻不容缓。
一、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2002年,我国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之后我国便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而教育是培养人才最主要的手段。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从而影响着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所以,对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进行创新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过去我国的教育长时间的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在该阶段,学生们学习知识不再是为了增长知识丰富自我,而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了将来能考上优秀的大学。老师、家长都给孩子增加了较大的压力,这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厌烦,从而导致学生成绩的不理想,而为了提高成绩,教师和家长又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如此循环下去,必将会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教室里学习,失去了正常的放松与休息,很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健康问题,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理论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通过实践不难发现,该理论更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但是由于传统教育在我国存在时间较长,所以在素质教育中经常看到传统教育的影子,这不仅导致了课堂的枯燥无味,也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进行创新势在必行。
二、对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思路的建议
(一)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1.趣味教学方法
想要对教育技术进行创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所使用的方法,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抛弃落后无效的应试教育方式。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情节进行设计,将其趣味化;或者是选择一些有趣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例如:深受学生们喜爱的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中有这样一个游戏,一人通过自己身体的扭动来写字,另一人通过观察其身体的扭动来猜测是何字,教师在教授学生生字或新的英语单词时,就可以使用该方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先进技术或设备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可以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先进技术及设备也越来越多。一方面,学生一天中的较长时间都待在学校,住校的学生更是很少离开学校,这导致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有对于接触外界的渴望;另一方面,当今时代下的学生大都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兴的科学设备十分感兴趣,因此,将先进技术及设备应用到教学中十分可行,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渴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间播放一些新闻、小视频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或者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例如:在上化学实验课时,由于局限性,一些实验教师只是简单讲解,并不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那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实验过程播放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二)创新教育教学目标
创新的教育方法,应该具有目的性、时代性等特点,一切的教育目标都是从学生出发,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成人成才。但是如笔者前文所述,许多教师使用应试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学习只为了应付考试,但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型人才,通过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教学的目标,应当明确自身的教育行为并不是只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
(三)创新教学内容
如前文所述,素质教育的提出虽然给我国的现代教育体系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较大,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想要改变该现象,就要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新时代下的学生思维更加多变灵活,因此不应该将学生困在教室里,应该围绕教学内容适当的增加一些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生物方面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到学校的花园中对花草或者是小动物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观察的事物进行采样,带到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及观察能力,也可以增强其团队协作意识。近年来,我国走上了人才强国的道路,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途径,在传统的教育技术下,我国的教育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因此,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探索出合适的教育技术,为我国培育更多人才刻不容缓。虽然,目前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还不成熟,但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将会更加全面,将会培养出更多全面型的人才来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国家和社会也定会发展的更好。
作者:李晶莹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钟柏昌,李艺.中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关于理论体系的评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4,01:9-15.
[2]钟柏昌.中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关于研究对象的评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3,09:10-19.
论文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中医基础理论》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新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几年的尝试实践,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良好。
《中医基础理论》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好中医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由于中医理论形成于2000多年前,不仅文辞古奥,内容精深,而且使得其在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模式与方法、概念体系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这就使得初学中医者常常产生畏难情绪,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对教与学均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现代教育技术蕴涵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为实现新教育观念提供了技术、方法和认知工具,支撑着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2003年以来,笔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新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
1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通过对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等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运作方式的变革。其模式如图1。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各种信息表现形态于一体,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操作平台。通过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集成性处理,创设由师生共享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2003年起,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制《中医基础理论》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课件内容和使用方法,并开展了“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的课堂授课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遇到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片通过多媒体投影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或影像演示出来,便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加深其印象。《中医基础理论》的各个章节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是阴阳五行、经络、六等章节,若充分运用多媒体,则可以通过大量图片、动画和录像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便于引导学生多动脑、勤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不仅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将前后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连贯起来,使学生对整个《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的逻辑框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2网络远程教学模式
是指基于英特网(Internet)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电子邮件、BBS等进行教学的形式,利用网络可以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开展网络教学是21世纪教学的主题。其模式如图2。
网络远程教学模式是在具备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由网络获取信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选择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通过与教师、学生的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学校引进的网络教学平台,2005年我们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①《中医基础理论》全部教学课件及部分教学录像已应用于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库、模拟试卷等均已上网,方便了学生学习。③建立了在线网络论坛、公开了教师电子信箱,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术讨论,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3计算机虚拟情境教学模式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建立虚拟情境,仿真现实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训练的形式。其模式如图3。
虚拟情境教学可用于真实实验无法实现或者表现不清楚的教学中,从而达到一种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的效果,可大量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现代计算机虚拟技术可以把舌诊、脉诊、阴虚、阳虚等中医学临床中的抽象症状和体征以形象生动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对动态的过程、瞬间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定格分析,使得教学摆脱了以往文字平面化叙述方式和挂图方式,学生既可以进入中医学微观世界,也可以进人中医学宏观领域,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例如,对于血液循行的讲授,可制作血液循行的多媒体课件,仿真人体血液循行。过去这些内容在讲课中是非常抽象的,现在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片、中的三维图像或视频影像来表现,这样教师讲解时会省时省力,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掌握。虚拟情境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其中去感受、体验现实生活。
论文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中医基础理论》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新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几年的尝试实践,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良好。
《中医基础理论》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好中医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由于中医理论形成于2000多年前,不仅文辞古奥,内容精深,而且使得其在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模式与方法、概念体系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这就使得初学中医者常常产生畏难情绪,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对教与学均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现代教育技术蕴涵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为实现新教育观念提供了技术、方法和认知工具,支撑着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2003年以来,笔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新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
1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通过对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等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运作方式的变革。其模式如图1。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各种信息表现形态于一体,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操作平台。通过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集成性处理,创设由师生共享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2003年起,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制《中医基础理论》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课件内容和使用方法,并开展了“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的课堂授课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遇到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片通过多媒体投影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或影像演示出来,便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加深其印象。《中医基础理论》的各个章节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是阴阳五行、经络、六等章节,若充分运用多媒体,则可以通过大量图片、动画和录像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便于引导学生多动脑、勤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不仅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将前后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连贯起来,使学生对整个《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的逻辑框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2网络远程教学模式
是指基于英特网(internet)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电子邮件、bbs等进行教学的形式,利用网络可以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开展网络教学是21世纪教学的主题。其模式如图2。
网络远程教学模式是在具备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由网络获取信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选择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通过与教师、学生的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学校引进的网络教学平台,2005年我们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①《中医基础理论》全部教学课件及部分教学录像已应用于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库、模拟试卷等均已上网,方便了学生学习。③建立了在线网络论坛、公开了教师电子信箱,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术讨论,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3计算机虚拟情境教学模式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建立虚拟情境,仿真现实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训练的形式。其模式如图3。
虚拟情境教学可用于真实实验无法实现或者表现不清楚的教学中,从而达到一种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的效果,可大量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现代计算机虚拟技术可以把舌诊、脉诊、阴虚、阳虚等中医学临床中的抽象症状和体征以形象生动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对动态的过程、瞬间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定格分析,使得教学摆脱了以往文字平面化叙述方式和挂图方式,学生既可以进入中医学微观世界,也可以进人中医学宏观领域,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例如,对于血液循行的讲授,可制作血液循行的多媒体课件,仿真人体血液循行。过去这些内容在讲课中是非常抽象的,现在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片、中的三维图像或视频影像来表现,这样教师讲解时会省时省力,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掌握。虚拟情境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其中去感受、体验现实生活。
关键词: “四基”理论 初中数学 探究教学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标准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四基”的要求,并指出简单的模仿和记忆不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应该很好掌握的数学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从“四基”理论出发,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教学,对于实现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数学的“四基”理论
数学中的“四基”理论指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将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获取出来,而这些基本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活动经验是学生适应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在新课标的理解和分析基础上,通常认为数学中的“四基”理论指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和活动经验的教学,这从传统的“双基”转向“四基”是未来教学对基础部分的要求和考查方向。当前“四基”教学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需要各位数学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实践,为“四基”理论的充分合理应用和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初中数学的“探究”学习
新课改大力倡导“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中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途径为通过开展和科学探究相似的方式,从而促进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显著提高,并将自身情感有效培养起来。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学习更有效。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运用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这点来看,探究学习是与“四基”的要求相一致的。
三、“四基”理论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1.创设探究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情景教学法,该教学法下教师将情景创设出来,让学生从生动的情景中获取直观的体验,从形象到抽象,最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将其学习积极性有效激发出来。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创造教材,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启思性的问题情境创设出来,最终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
如在对“圆的定义”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车轮这一多媒体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向学生提问车轮的形状是什么,引出圆形这一名词,再向学生提问车轮做成圆形的可能原因,让学生回想有没有看到过其他形状的车轮。启发学生思考,使其想到车轮只有做成圆形的才能滚动,如果做成方形、三角形等形状,则很难滚动。之后随着学生的回答向学生提问车轮可不可以是椭圆形的,启发学生联想椭圆形的车轮在地面上滚动时的形态,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很费劲而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很顺利的原因,让学生在纸上画圆形、椭圆、三角形、正方形等,然后用尺子量等,依次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创设出值得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由于学生的生活和所创设的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学生的兴趣能够在该问题的引导下被有效激发出来。在这一问题情境中,学生会发现,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东西,无论多么简单,均蕴藏着数学知识,这些数学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究、去学习,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认知冲突,产生迫切知道原因的欲望,进而产生探究需求,从而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思考。
2.开展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在初中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分析并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将探究的平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受到启发,进而积极主动地探究,并和同学一起探究,切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将其内心强大的探究驱动力激发出来。要想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真正投入,从而促进探究学习有效性的显著提高,就必须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及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如在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学校超市新进了两种饮料,进价分别为9毛和3元,卖价分别为1元5毛和3元6毛,问这两种饮料哪种饮料获利更大些?”这一问题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他们乐于积极思考、计算。一些学生可能会想到两种饮料的利润均是6毛,因此说两种饮料具有相同的利润。另一些学生可能想到进价9毛的饮料有较低的价格,学生普遍能够接受,因此会有更多的受众,从而具有较高的利润。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想到进价3元的饮料具有更好的口感和更高的质量,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去买,因此应该具有较高的利润,更有一些学生会想到应该对进价和售价及其获利比例进行比较,最终决定获利情况。学生对这一问题必然具有很高的讨论的积极性,因此在辩论过程中问题也会渐渐明朗化,再在教师的引导下懂得只有对进价和售价的比例进行有效比较,对商品的利润率进行认真查看,才能弄清经营中的获利情况,探究效果在这样的讨论中必然得到极大程度的增强。
3.延伸探究范围,实现知识迁移。
一堂课的结束环节和升华阶段是归纳总结环节,主要作用为承上启下。通过课堂归纳和总结,一方面对本节课知识进行了有效梳理,将知识体系有效构建了起来,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总结对学生进行了启发,使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其新的学习需求的产生,最终达到迁移和升华知识的目的。在初中数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大力度对方法进行归纳,将其有效整理出来,并对其进行积极迁移,使学生充分内化并升华知识,这应该是总结和归纳阶段应该切实做到的。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学会学习,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有效培养起来,并促进学生该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而不应该停留在让学生对繁多的理论知识、难题进行掌握和解决。
如在对“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将一份调查表格制作出来,并自行将几个调查小组组织起来并制订计划,然后分工合作向学生发放,以有效调查我校学生独生子女情况。由于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因此学生的调查兴趣会极高,在调查过程中在实践中自觉应用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一方面对知识进行了有效巩固,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其次,归纳整理,促进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教学活动的小节阶段,一方面要求学生有效整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归纳课堂探究中成功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内化。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使其通过归纳整理将自身的知识网络构建起来,从而熟练掌握学习方法。
结语
探究式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效率,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并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与新课程标准“四基”的要求相契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延伸探究范围,合理开展探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对学习方法进行正确掌握,为此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祖成.奏响“四基”教学的音符――以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3(7):48-50.
1、视听教学理论,指出了各种视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习理论,阐明人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揭示学习是依据什么机制而形成的理论;
3、传播理论,是全面研究人类进行信息传送、交换、加工的科学;
4、系统科学理论,包括了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
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三个理论:
1、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 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
2、语义网络理论,其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个层层相连的网状结构,这个结构中有节点、链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结构从最初的知识节点出发,呈网状分在的知识链结构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班级管理
一、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性且不囿于课本知识进行班级管理
《慧人慧语》中说:“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内容。”各个学科的教学皆是如此,语文亦复如是。我经常告诉学生,美好的人生就是一条充满希望的旅途,伟大的成功包括半个看似荒诞的梦想。要善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追求;做事情,搞创业,做发明,写文章,都要把“先要求最不同,再要求最完美”奉如圭臬。之后要有远大的志向,志须如宇宙恢弘,心要似莲花高洁。要善于分析万事万物,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比如说我告诉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提出不同的见解,感悟非凡的思想;做人的目的不是为了活好,而是为了找到更佳的归宿,发现伟大的永恒。对先人的论述应懂得辩证地分析,比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不一定全面,而“己所不欲,若人欲之,也可施人;己所欲者,若人不欲,亦不可施”就较之完善。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的力量就像和沙子的水泥,团结的作用如同串念珠的丝线。我还告诉学生:一定要珍惜同学间的情谊,遵守学校的纪律,功在一人莫骄,功在众人可骄;谤在一人勿争,谤在众人须争。
二、学习语文、阅读诗歌、班级管理要联系生活
语文学习需经常阅读诗歌,阅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获得独特的生活情感体验,能够调动起学生阅读诗歌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对诗歌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一首诗歌都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诗歌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阅读诗歌,能够加深生活的经验,反过来也能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因此,也能够迸发出创造的灵感的火花。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一定要找出喜欢它的理由,例举出诗歌的优秀之处,每一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所以他们也会有独到而精彩的见解,把这种见解和其他学生分享,就会取长补短。使用正确的方法朗读现代诗歌,使朗读和理解有机结合,促进了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既能够培养学生感受作品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到诗人的动人情怀,走近诗人,洞彻诗人的内心深处,亲聆謦,对诗作产生共鸣。例如,教学《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一种与统治区迥异的生活展现在眼前。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生活中,他观察着,感受着,激动着。诗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流泻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诗句。”走近作者,仰慕诗人的心灵境界,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学生自然就能领会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并学到了真善美。
三、班级管理应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视友好的师生关系
1.期待学生
管理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进行的活动,若要学生热爱学习、喜欢教师,教师必须做到敬岗爱业和关心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容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而且在管理与教学过程中,要对学习优者赞美,对学习差者鼓励。
2.遵循管理、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规律
《教育论》中谈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从教学任务上来说是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从人际关系上来说是平等的关系。”每一个教师都应将此牢记于心、耳熟能详。
3.关爱学生无微不至
良好的师生情感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纯洁的心灵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摘 要:语言输入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强调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重要性。然而,实践表明,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并不能保证语言习得。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认为仅有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语言输出,语言输出能够保证语言输入的巩固和内化。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同等重要,语言习得是一个由输入到输出再到输入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将输入的知识以各种方式转化为语言输出,以达到真正内化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基础英语教学 活动形式
一、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 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二语习得的理论,其核心内容是五个基本假说:习得—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其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Krashen 认为人类习得语言首先要达到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性输入”指的是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难度稍高于学习者目前已掌握的语言水平,Krashen 把学习者现阶段的语言水平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定义为“i+1”,所提供的语言输入的难度过高于或低于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是可理解的,而且是足够的,那么就能自动地达到“i+1”的水平。因此,Krashen 进一步总结,理想输入应该具备如下特点: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非语法程序安排;具有足够的量;受到情感过滤假说的影响。
Krashen 认为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条件,但是在实际的外语学习中,虽然学习者接受了大量的有意义的,可理解的,高度关联的输入,并且考虑到了情感因素,但是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语言能力。可见,语言输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通过对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的长期观察,Swain认为,仅给语言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语言输出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并提出了与“语言输入理论”相对应的“语言输出理论”。
二、Swain 的语言输出理论
语言输出理论认为,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给学习者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迫使学习者运用输入的知识实现可理解性输出。只有运用已获得的语言资源,练习可理解性输出,才能使习得的内容得到巩固和内化。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引起注意,假设检验,元语言功能。
1.引起注意
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进行输出时,会感到有时不能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用自己掌握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输出使学习者注意到想表达的内容和表达能力之间的差距,在以后的语言输入中有意识地区去注意能解决问题的语言材料,以获取新知识或巩固已有知识。
2.假设检验
输出能对目的语的结构及语义进行假设验证。二语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中会不断地对目的语的语言形式提出假设。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输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并修正自己的假设的机会。学习者在谈话中通过澄清请求或证实询问来修改和调整他们的语言输出,使得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
3.元语言功能
输出能使学习者对他人或自己的语言进行反思从而调整二语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输出本身就是学习者持有的假设。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者并不会表达出这些假设,而是用语言对假设进行反思,这种层次的输出就代表了其元语言功能。
语言输出为学习者提供了表达语言和获得反馈的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语言输出上,学习者能发现与目的语之间的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将自己的语言表达修改得更连贯,更准确。
三、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输出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真正实现对目的语的内化,但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性也不会因为强调语言输出而减少,二语习得的过程就是这样从输入到输出再到输入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并积极引导学生将语言输入的知识以各种方式转化为语言输出,以达到真正内化知识的目的。
基础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课,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较大比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的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化课思想诸方面对文本有个较为彻底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和提高熟巧程度。学生在通过精读文本获得优质语言输入的同时,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获得较为全面的进步。可见,基础英语课不同于一般的英语阅读课,基础英语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提高,其中,读和听的训练就是二语习得里面的语言输入,说和写的练习就是二语习得里面的语言输出,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语言输入就没有良好的语言输出,语言输出是语言输入能力的外在表现,良好的语言输出能力能够体现出良好的语言输入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寻找适合的途径将语言输入和输出训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语言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将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
1.英语故事复述
故事复述并非机械地重复原故事,而是借助原故事的语言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构建故事,因此,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学生必须要先读懂故事内容并掌握故事里面的语言点,然后通过复述的方式整合起来,同时表达一定的意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是一种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结合的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好的方法,还可以作为对于学生口语,阅读理解或写作能力的检查。不仅如此,用英语进行故事复述还能调动全班同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英语新闻评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能及时地接触和了解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往往对时事保有超强的敏感度。如果老师能将这些具有时效性的英语新闻作为教材的补充材料引入课堂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收听英文广播,收看英语时事报到及阅读英语新闻报刊,然后再课堂内组织学生就重大新闻时间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习得新鲜的英文词汇和表达,扩展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进行新闻评论的过程中还锻炼了自己的思维。
3.英语电影观后感
英语电影教学一直广泛应用于中国英语课堂,英语电影有效地展现真实的语言和文化。学生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地道的英美语言,又可以进入所要了解的社会,加深对所学语言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再欣赏电影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延伸作用。老师可以在观后活动阶段给学生安排一些语言输出活动,比如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概述影片大意和发表观后感,促进学生对电影内涵的反思和理解以及电影语言的进一步内化。
4.续写英语故事
续写故事要求在学生理解所要输入的语言材料后,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去遣词造句,表达意思。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老师可以加大对写作长度的要求,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将英语知识加速打造成英语运用能力。
四、结语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和输出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成为语言学习的二个重要方面。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应该提倡输入和输出并重,老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过程中的能动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主战场,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能动地参与交际,更好地讲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吸收及功能语言的表述,从而实现语言输出的目的。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老师要不断探索将语言输入和输出更好地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程显冰,王琴.基于语言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2,(35):44.
[2] 王建颖.语言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2,3(2):24-25.
[3] 朱婷婷.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教育,2012,(10):197.
[4] 谢力,赵明.语言输出假说与大学英语综合技能教学[J].教育探索,2012,(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