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技术创新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5 09:40:55

序论:在您撰写技术创新的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技术创新的方法

第1篇

摘 要 文章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五年来人创新经历,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论述技术创新的思路、策略和方法,对启迪读者的创新思路很有意义。

关键词 问题 解决 需求 方法

我是一位科技工作者,重新从事技术工作5年来,我坚持面向实际、面向需求、努力钻研、志在创新的原则,共取得发明专利5项,实新专利15项,众多创新成果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恰当的策略和方法。

一、创新的策略

(一)问题意识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成果的来源,在创新界有一句名言:最好的创新成果就是发现一个问题并解决它。在从事技术的工作中,我经常深入生产现场,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有一次我在生产现场巡视过程中,发现一群工人围在一起,手拿刀片刮一种漆包线,一个工人不小心伤了手指。看着他们忙碌并受伤着,我感觉这是一个问题。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在加工一种叫磁珠的电子元件,这道工序是刮漆,刮完漆后还要进行搪锡,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极易伤害手指。我决定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明了一种不需刮漆和搪锡的新型磁珠,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并获得一项实新专利。

还有一次,我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作现场堆了一堆废品,经了解,才知道他们正在安装南网上铭牌,于由材料问题、加工方法问题、着力点不确定及受力大小不均匀等原因导致上铭牌易破损,不合格率仅高达10%,我感觉到这是一个问题,我下决心解决它。经研究,我们发明了一种自动压接上铭牌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破损问题的同时获得一项发明专利。

过去,我们的自动化生产线,前装配有两台自动打螺钉机将电表上电端子的八个螺钉拆掉,后装配两台螺钉机需将电表的八个螺钉装上,经常因检修螺钉机造成自动化线停产,严重影响着自动化线的生产效率,我感觉这种现象不正常,是一个大问题。经深入调查,我才知道前后装配之所以要拆装螺钉,是因为自动化线电表上电端子不能通过大电流,当电流超过80A时,上电端子因热硬性不足易导致检测台报警。经过研究,我们创新了端子材料和结构,解决了上电端子热硬性不足的问题,取得技术创新的成功。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更重要,关键是要求我们要经常深入工作现场,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眼光,锻炼自己不怕困难,不解决问题决不放弃的勇气。

(二)面向需求

任何技术创新都离不开社会的普遍需求,没有需求,技术含量再高,产品方案再完美,又有谁需要它呢?正如《创新之路》中指出:没有人的需要,创新发明什么都不是。

我取得的技术创新,都是围绕着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这一普遍的需求进行的。如我们的创新成果自动拆PC铅封装置,源自于安徽省计量中心的需求,因此才具有推广的价值;我们的快速上电装置来自于郑州一家电子公司的需求,我们的安装防反转螺钉装置来自于生产一线的需求,我们的很多技术创新都来自于企业对自动化的需求。

(三)研究工作

条条道路通罗马,在生产过程中,有多种方法都可达到同一目的,但这些方法中有适用的方法、有经济的方法、也有高效率的方法,我们只有深入实际,仔细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原理、研究工作的性质、研究工作的要求,总能在各种方法中找到一种最适合的方法,最有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我们技术创新的方法。

二、创新的方法

(一)以不克不法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各种不事,如工作环境不好,大电流不能通过,不好找准位置等等问题,我们如果用常规思维,问题往往很难解决,但是,当我们换一种思路,以不克不,常常能化腐朽为神奇,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如在磁珠创新过程中,面对刮漆搪锡工序造成的工作环境恶劣,我们曾试验过自动刮漆法、化学刮漆法,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我们改变工作思路,不刮漆、不搪锡如何?结果,我们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发明一种不需要刮漆和搪锡的新型磁珠。

再如,在自动化线检表过程中,面对大电流不能通过,我们前装配不得不拆掉螺钉,后装配不得不装上螺钉,即使购买四台自动打螺钉机也还是造成生产效率不高这一现象。后来,我们改变思路,以不克不,朝着不拆螺钉、不装螺钉的方向思考,于是,我们创新了上电端子的材料和形状,轻易摆脱了拆装螺钉的烦恼。

还有,如在设计自动压接上铭牌设备过程中,面对压接头太小,不好找正联接销的烦恼,我们以不克不,变过去的以内部定位为从外部定位,不需找正联接销,从而轻易取得定位的成功。

(二)自然改造法

自然改造法,就是针对原来产品的缺陷,自然升级,从而取得创新的成功。如切板机没有定位机构,造成切板效率不高,易切坏PCB板,我们设计一种带定位机构的切板机,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发明了一种能定位的切板机;针对振动盘不能在缺料时自动报警,通过自然改造法,我们创新了一种能在缺料时自动报警的振动盘;针对自动打螺钉机容易将工件带起的缺陷,我们创新了螺钉接头结构,发明了一种不带起工件的打螺钉机。

第2篇

【关键词】 疏浚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674.3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2-046-02

1 前言

我国有大小疏浚企业近百家,各种疏浚船舶上千艘,年疏浚能力约5.3亿立方米,疏浚力量居世界第三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疏浚能力。但是,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疏浚业技术相对落后,效率较低,核心技术仍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疏浚企业存在着吃设备、拼设备、设备老化和成本计算不合理现象。近来疏浚工程不断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致使疏浚设备也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疏浚机具需求。因此,我国要从疏浚大国迈向强国,必须走技术创新的自主发展之路。

2 耙吸挖泥船的设计

近年来,国外疏浚公司技术进步相当迅速,许多新技术、新设备(包括环保疏浚设备)、新工艺不断涌现,最典型的是比利时DI公司自行开发的Dracula系统,其高压冲水水压高达600bar, 可用来辅助耙吸船耙头开挖坚硬的黏土,取代链斗挖泥船和绞吸挖泥船施工。对于疏浚业来说,吹填造陆是其中一个主要业务领域。在世界许多地方,工业园区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例如机场、集装箱码头或工业厂房、住宅区等。新加坡吹填工程和阿联酋迪拜棕榈岛Ⅰ、Ⅱ期大型吹填工程就是一些大规模吹填造地的例子。工程必须开挖和运送千百万方砂来填筑吹填区和连接岛屿;现有航道必须浚深以通航更大型船舶;环保、地理和政治因素也可能会导致挖泥船运距加长和必须在更深水域施工等。这些限制条件都要求有更大舱容和更高效率的大型耙吸挖泥船来施工,尤其是当航距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大舱容耙吸船比小舱容耙吸船的采砂成本更低。1992年以前,耙吸船的最大舱容都不超过10000m3,其后,舱容则不断增加。

3 开沟和开挖深坑开沟是海床管线铺设的预备工作

视土质情况而定,开沟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一项就是采用疏浚方法。

在完成开沟和铺管工作后,有时还需要覆盖,以保护管线。覆盖施工方法很多,例如抛石法、自然海流法和通过耙吸船吸管回埋法。借助吸管将沙从泥舱泵送到沟槽进行回埋作业。

现在,许多大型耙吸船都拥有深水开沟或为保护海上油气开采设备的进行所谓的大深坑开挖功能。

“Vasco da Gama”号安装了挖深达160m的深水开挖设备。为达到160m挖深并保证足够的泥泵吸入压力以维持泥泵正常功能,该船的1400mm直径吸管上安装了功率高达6500kW的高效潜水泵。

4 有限元法

在挖泥船设计过程中,有限元法(FE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计算方法的专业应用可获得强固的船体结构,同时重量却相对较轻,使船船获得更多的装载量。

由于在外海环境下疏浚施工以及连续不断的装舱卸舱过程,耙吸挖泥船的船体要在强侵蚀环境下经受各种周期性荷载。耙吸船的设计特点包括较小的舱容/船长比,这意味着荷载主要集中在船中部,导致较大的船体大梁弯矩和高剪切强度。

此外,由于采用大功率挖掘设备以及带舱底泥门的泥舱结构布置,不可避免地要求船体采用大量不连续性设计。

为优化船体的应力重量比以及最大化船体细部结构的强度和疲劳寿命,采用了有限元计算方法。

大型绞吸挖泥船在开敞水域施工时要承受因波浪和开挖岩石时船体振动而产生的大幅波动的荷载。

船舶与海床之间以及桥梁耳轴与定位桩台车之间的船体形成(挠性)连接的位置上发生裂纹的概率相对较高。

应用有限元计算法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应力集中出现并提高疲劳寿命。有限元计算法进一步应用于优化绞刀桥梁与定位桩的强度和硬度。为了避免因振动产生的共振或过度变形,目前IHC公司正在建立一个绞刀桥梁与船体的有限元模型以判断这种振动特性。

5 高航行效率船舶的航行阻力取决于船体周围的水流和航行过程中船舶所产生的波浪

通过适当的船体设计,可以大大地减少航行阻力并提高船舶的总能量效益。船头设计尤为重要,许多大型船舶在船体水浅处安装了所谓的球鼻(即人工鼻),球鼻改变了船体四周的水流状态,结果减少了波浪造成的航行阻力,因为船舶产生的波浪主要由船头形状决定。精心设计的球鼻船头产生的波浪远小于传统船头的波浪。

根据利用CFD计算法获得的船体设汁经验,IHC公司设计出一款形状特别的船尾。船尾设计获得一个进入推进器的理想水流通道,可以减少推进器振动并获得更高的效率。

6 流体动力计算(CFD)

CFD方法可计算出这些船体设计变化的结果。如上所述,船头对航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同样,船体与推进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通过CFD方法计算。

船体产生的涡流对航行效率有一定影响,并可能产生振动。CFD方法可为优化船舶设计提供数据,并最终获得最佳的水流进入推进器。

对于挖泥船,风、波浪和潮流作用方面的数据对于预测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船舶操纵性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使用CFD计算方法获得的某些系数可以预测操纵性能。

7 泥泵

IHC公司开发出高效泥泵,在同等安装功率情况下可获得比普通标准泥泵更高的产量。为确保泥泵性能和预测耐磨性,在IHC公司的研究部门(荷兰MTl)进行了由CFD分析方法辅助进行的实验室研究。荷兰MTI有一套可测试泥泵的环路,环路管直径为300mm,可提供可靠的实型泵试验结果。

为了提高产量,现代耙吸挖泥船都装有射流泵,其一般有3项主要功能:①使底土流体化并减少耙头所需切削力。②使泥舱疏浚土在卸舱期间流体化,以缩短卸舱时间。③卸舱后清洗泥舱。

为了防止射流水中有时夹带过多沙粒造成高磨损率,多功能、小型高效泥泵越来越多被用作射流泵。

为了优化疏浚效率,疏浚过程中的泵速必须根据真空度、泥浆流速和泥浆浓度等疏浚参数进行优化凋整。

IHC公司开发的Variblock齿轮箱是一种可连续变速传动齿轮箱,它可在恒定输入功率和速度情况下以最小的功率损失提供输出速度的变化,可实现各种输出速度,例如,在输出速度15%增减幅度内,齿轮箱总效率达94%。Variblock齿轮箱可避除非自航吸扬挖泥船(例如绞吸挖泥船)在不同管线长度情况下对叶轮直径的调整。其投资额远低于一个泥泵电动装置,而且所有液压配件在全球可即时供应。

8 耙头耙吸挖泥船的耙头对挖泥船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其设计、质量和多用途性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挖泥产量主要由耙头宽度、开挖厚度和航速决定,而其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所需拖曳力等。耙头设计通常会详细考虑疏浚过程的所有其它主要因素。

多年来已经开发出多种类型的耙头。最初,耙头完全根据冲刷原理设计:即在耙头活动挡板与底床之间产生水流。例如,IHC公司的Dutch(荷兰)型耙头,水流主要从挡板后面进入耙头,而Califoenia(加利福尼亚)型耙头的水流则主要从挡板两侧进入。

耙头借助底床上的水流在底床与耙头之间产生的压差,将底土疏松并挖起。最新式的现代耙头则在整个耙头宽度的固定部件装有射流装置,在活动挡板上装有切割刀片或切削齿,借助上述两者的共同作用,可降低耙头所需的压差,同时产量却可大大提高。通过调节挡板后侧的进水瓣,可供给足够的额外用水。

在某些情况下,泥浆浓度和射流水量很高,只需较少的额外供水量。有时,挡板通过液压缸保持在与耙头固定部件与耙头固定部件一定的相对位置,使之能够抵消因切削刀造成的上冲运动,这可采用一个预调切削力完成。

在切削十分细密的砂层时,即使采用传统的射流水,刀齿的贯入度还是不足够的,结果导致产量低。为此,最近IHC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模型试验,在喷嘴相对于切削刀的不同位置进行了测试。尽管目前试验还没有全部完成,但初步结果似乎不错,一个额外的优点就是进一步降低了所需切削力,因此也降低了拖曳力。

耙吸挖泥船尺寸的不断增加也可以从耙头的发展看出。最早的第一代耙头只能与直径300mm的吸管相匹配,而最新发展显示,耙头相配套的吸管直径已达到1400mm。

9 装舱过程耙吸挖泥船的效率效益可通过改进泥舱的沉淀过程来改善

在开挖细砂时,耙吸船的装舱时间与泥砂沉淀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高效的沉淀过程可缩短装舱时间,从而缩短疏浚周期,结果是提高了施工效益。此外,也许更重要的是泥舱中含砂量增加。考虑到当前所需的投资,更高效率的施工可相当大地提高船舶的收益率。

IHC公司为了作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国际疏浚公司(DI)合作开始一项广泛的研究计划。为了获取更多经验并能够对实型设备的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MTI研究院在“Antigoon”号耙吸船上安装了一套大型试验装置。

泥砂的沉淀过程不仅取决于泥舱的设计,还与泥舱的进入水流有关。除了泥舱设计外,泥沙的沉淀也是取决于泥舱进入水流的因素之一,例如,选择合适的进入水流流速分布可大大的改善泥沙沉淀过程。这些使用大型试验装置的试验的观测和评估结果使我们在总体上和特定情形下的泥沙沉淀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利用根据获得的认识进行的改动将有助于开发出新的设计工具及改进泥舱设计,以提高泥舱沉淀效率,从而提高耙吸船的实际产量。

10 迎接挑战,加快技术进步

第3篇

摘 要 每一个新的篮球进攻技术的出现,都会带动进攻战术及防守技、战术的进步,而攻防技、战术之间的矛盾,是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新的进攻技术都具有实效和观赏的双重属性,这种属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观众的存在不仅是篮球运动本身的一部分,而且是篮球运动发展的外在动力。

关键词 篮球 进攻技术 创新 原则 方法

一、篮球进攻技术创新的概念

篮球运动诞生百余年来,随着规则的不断修订、技战术的不断创新、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一个十分简单的游戏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运动项目之一,应归功于篮球进攻技术的创新。

篮球进攻技术的创新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结合自身的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对原有的进攻技术的机理、结构、功能、方法及应用进行合理的改进或改变,以期达到更好的实战效果和更高的观赏价值。

二、篮球进攻技术创新的原则

(一)领先性原则

每一个进攻新技术的产生,都是领先设计和领先实践的,新的进攻和技术设计,应首先考虑其在结构、方法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技术动作,而功能则优于或至少等同于同类进攻技术。这样,进攻技术的多样性,在实践中给防守的一方带来更多的困难。例如被称为“天勾”的贾巴尔,首先设计并在实践中运用了篮下勾手投篮技术,极大的丰富了篮下进攻的内容,提高了中锋的攻击能力。在以强对抗为主体的篮下攻防中,勾手投篮技术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杀手锏。

(二)实效性原则

一个创新的进攻技术价值主要是体现在是否具有实际效果,也就是该技术在比赛中能否达到理想的攻击目的,具有较强的攻击能力的主动应变的技术动作就是创新技术。乔丹经典的突破篮下换手投篮,就是这种复杂多变的创新技术,既具有很好的实战效果,又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

(三)观赏性原则

篮球运动发展到现在,尤其是职业篮球运动的发展,可以说,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来看比赛,而随着观众对篮球运动技、战术认知能力的提高,假如没有难度大、动作新奇的进攻技术不断出现,篮球运动将失去独特的魅力,也就会失去观众。

三、篮球进攻技术创新的规律

(一)螺旋上升规律

进攻和防守是贯穿于篮球运动始终的一对矛盾。正因为这一对矛盾的相互作用,才有篮球运动的存在和发展,进攻技术的创新发展,势必会促进防守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反过来防守技、战术水平进步,又对进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交互作用,互相矛盾的过程,在客观上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质上是篮球运动在新的水平线上的一次次突破,最终的结果才使篮球运动水平呈螺旋上升,不断提高的趋势。

(二)优存劣汰原则

新出现的进攻技术,并不是都能够在实战中运用或得到发展,只有符合创新技术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或观赏价值的动作才被保存下来,并得以发展。与此相反,有些创新的进攻技术,没有被球员和观众接收,则被无情的淘汰掉。

四、篮球技术创新的方法

篮球进攻技术创新的方法归纳起来有单个技术创新法、重组技术创新法和非常规技术创新法几种。

(一)单个技术创新法

在不违背进攻技术的一般规律和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将某一个进攻技术的结构、机理、方法加以改进,使之成为更具攻击力的技术,这种改进即是单个技术创新法。这种创新首先由教练员或运动员进行合理的设计,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最后运用于比赛中。

(二)重组创新法

根据创新目的,将一定数量的成熟技术或部分结构进行合理的重新组合,就是重组创新法。

事实上,在比赛中所有的进攻技术的运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别的进攻技术组合或组合使用,但我们不能将所有组合使用的技术都称为重组创新技术。重组创新技术与常规组合技术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一,重组创新技术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组合技术,体现在难度大,不是每个队员都能完成的,在此前也无人做过。其二,具有明显优于一般组合技术的实战效果,给观众的感觉是自然流畅又出其不意。曾经是NBA国王队后卫的贾森•威廉姆斯的假背传结合真突破就是一个很有新意的重组创新技术。

(三)非常规技术运用创新法

此方法是指在实践中所出现的不符合现有技术动作规范要求,而客观上又具有理想的攻击效果和观赏价值的进攻技术。

随着篮球运动攻、防技术的提高,这种非常规动作的出现是个别高水平运动员对临场突发事件做出的灵活应变的结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攻击效果。这种技术一方面因其违背常理而出人意料,给观众一种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另一方面因具有理想的效果而备受队员青睐。因此,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充满激情的高难度表演。

五、小结

综上所述,篮球进攻技术的创新,增加了进攻队员的攻击手段,提高了进攻能力,进攻能力的提高,又导致防守、战术的进步,而攻防矛盾的相互作用,是篮球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创新的进攻技术往往具有实战效果和观赏价值的双重属性,一些高、难、新的进攻技术的出现,大大的刺激了球迷们的观赏欲望,为职业篮球营造了良好的市场,这种市场正是推动篮球运动向前发展的外在动力。

所以,我们必须借鉴NBA的一些经验,成立创新技术的理论体系,有目的的设计创新技术,大胆推出新人、新技术,有力地推动篮球运动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学院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7F06。

参考文献:

[1] 于振峰.论现代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2] 卢亮球.现代篮球运动攻防技、战术及训练发展新特点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

第4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拼资源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已经很难适应我国现代化的要求。现代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将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动力。之前一直倡导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来源于此。而实践证明,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规模经济、实现结构优化,而且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其它资源方面的“瓶颈”制约,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日前对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一部分,这种研究侧重于对企业与外部创新网络,如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孵化器等)、政府等的内外协同问题的研究:一种是单独地提出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结构等等,这种研究侧重于对企业内部研发、营销、生产等部门间的相互协同问题的研究。当然这两种研究方式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有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研究都认为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协同作用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但这些分析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探讨,对系统具体运行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管理的建立和运作,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具有最大限度的柔性,符合组织发展战略、流程、结构激励、理念以及文化的整体性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其运作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为组织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项目管理正成为一种管理变化与不确定性的有效管理模式。

二、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最旱的概念:对项日进行管理就是项目管理,而美国项目管理协会2000年版网中的定义:项目管理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應用于项目之中,以满足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是通过如下过程进行的:如启动、规划、执行、控制和结尾。项目班子管理项目的工作,项目的这些工作必须满足需求和期望不同的利害关系者在项目的范围、时间、费用、风险和质量等各方面提出此的互相冲突的明确的要求。

三、项目管理的特点

项目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它的特点是它所管理对象的项目的特性和它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作用或位置所决定的。

从水平上划分,企业管理系统可分为营销、生产、人力资源、财务、研发、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通过完成各自的职能为企业系统整体的有效运行和实现企业管理系统的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职能作用上讲,项目管理子系统和营销、生产等子系统一样,但由于它所管理的对象“项目”的特殊性,使它与企业系统的其它子系统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一、其它职能部门管理的对象是作业,只是企业某一业务流程的一部分,而项目管理的管理对象是项目的整体,是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个项目是其它任何一个子系统所不能单独完成的,需要这些部门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因为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不对整个项目负责,因此需要有一个人或组织为整个项目负责,从项目的整体或系统性出发,对项目进行管理。二、由于项目的一次性和临时性,不可能存在长期的固定的组织,成立这样的组织也是不经济的,为了完成项目它需要企业系统其它子系统为它提供人、财、物等资源,即项目管理具有资源的依赖性,它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要依赖于其它子系统的支持。

具体的讲,项目管理主要特征是:

l、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或被当作项目来处理的运作。

2、项目管理的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是系统理论,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它把项目看作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或任务组成的动态系统,依据系统论的“整体——分解——综合”的原理,将项目分解为许多的工作包或责任中心,由责任者分别按要求完成目标,然后综合成最终的成果;同时把项目看成是一个有完整生命周期的过程,把过程和结构统一起来,从系统整体把握整个项目。

3、项目管理采用基于团队管理的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的组织形式,其中有三层意思:一是与职能部门相比,项目管理有了“组织”的概念,需要围绕项目来组织资源;二是项目管理采用的是团队的组织形式,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做出决定、共同负责、共同享有回报和荣誉;三是与一般的团队相比,突出了项目经理的作用,项目经理独立地掌握垂直的命令链,这是由项目系统管理的要求决定的。

4、项目管理的组织是临时性的,这是由项目的一次性和临时性决定的。项目组织的临时性决定了项目管理具有的依赖性,即项目所需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和资源都由它的外部组织提供的,需要不同职能部门或外部机构的协同工作。这两个特点使项目管理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冲突。

5、项目管理的组织是柔性的,项目组织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建制的组织形式,而是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适时地调整组织的配置。

6、项目管理是对过程的动态管理,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工作的性质明显的不同,因而管理的重点也不同,需要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在项目管理的动态的管理过程中,特别强调其协调和控制的功能。由于冲突和不断的变化是项目管理的固有的特点,处理各种冲突和意外事件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

四、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分析

和其它项目管理一样,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本质上是一个“办事”的过程,从创新概念产生到完成创新成果。要经历几个明显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完成不同的活动,企业内外各种影响技术创新系统因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作用也只有在这个过程当中才能体现出来,这个过程本封也是一个系统,准确的说是一个事理系统,本文把它定义为“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系统”。

技术创新项目的主体或承载者是以企业系统为中心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企业内的研究与开发、产上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研究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和企业外部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供应商、销售商、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等,在本文中把所有这些对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系统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组织和机构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定义为“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系统”和“环境系统”。

五、总结

本文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上,在系统理论,特别是事理系统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技术创新项目及其管理的特性,提出了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及其信息系统建设的框架。本文的主要结论和观点是:

l、企业应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即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获得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高度构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系统,

第5篇

1.1ID与IE概念

传统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之后,设计所带来的物质成就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也由此应运而生,现代工业设计有广义的工业设计和狭义的工业设计之分。广义工业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狭义工业设计指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作的响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

1.2ID与IE融合原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工业设计理念和工业工程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作者认为工业设计是面向全过程的设计,包括从市场调查、新产品设计定位、专利技术查询与搜集、设计方案初步制定到新产品的包装设计、成本核算、预测风险等内容。因此,其理念可描述为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理念为指导,以现代化技术为工具,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应用环境等因素,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展开的一系列创新增值活动。IE作为管理方法论与工程技术的综合体,对提高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将其在企业中运用的方法归纳为规划、设计、计划、控制、分析/评价、改进/创新、组织七方面。现代工业工程开始系统地从产品本身及其制造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考虑产品的环境特性,推动传统制造向现代先进制造转变,要求能够快速配置和系统地集成人、技术和资源。同时,现代制造理论和技术广泛应用,对产品设计流程的创新和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工业工程更关注的是由“投入—产出”所组成的系统,在中间环节,即产品设计流程方面缺乏合适的理论与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发明,在没有转化为在市场销售的商品产生价值之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工业设计正是科学发明转化为经济成果的媒介和纽带,丰富完善了工业工程“投入—产出”所组成的系统,在设计环节利用工业设计的方法从产品的功能、外观、经济型、市场销售等方面构思,完善整个创新的价值链。ID与IE均涉及了整个产业价值链,二者融合可以帮助企业发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创造性地利用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创新。前者强调依据研发技术对物料、能源、设备、资金、技术、人力和信息等制造资源进行加工和利用,从功能、结构上改进产品,从而实现技术创新,并通过广告、品牌、包装、销售及售后等环节向顾客提品和服务,需要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来指导;后者侧重于从理论上为产品的研发提供战略研究,优化流程设计和作业程序设计,制定成本计划、质量计划和过程控制,并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价筛选及改进,需要具体实践环节发挥其功能。

2IDE技术创新方法

在ID和IE融合原理分析基础上,将IE理论与方法融入ID过程中,全过程运用IE方法,对需求发现、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工艺优化、材料替代、工程应用进行优化与重构,可以衍生出一种基于ID和IE融合的IDE技术创新模式。

(1)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既是产品设计成功的基础,也是产品开发设计的最终要求。该阶段:①需要采用工业工程方法,从系统论观点分析把握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观,以满足人的多种需求为目标展开技术创造活动;②需要利用规划方法,从企业战略、市场研究等方面确定用户需求,明确产品需求范围及使用功能;③需要综合运用评价方法,从产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方面确定需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明确目前的技术以及企业资源是否有能力完全满足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付出的代价是否有足够的效益支撑,进而将产品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

(2)功能设计阶段

需要在系统目标引导下,综合考虑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系统整体的发展变化,从纵横两方面对系统各要素在功能中所处地位和作用加以分析和比较,实施结构、动作、时间、工艺(路线)的展开和多维分解,并确定产品的关键功能。同时,利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对产品功能展开价值分析,在保证产品功能最佳状态下降低产品成本,使产品的结构更合理。

(3)结构展开阶段

该阶段需要利用“原始法则”对系统结构进行破组织分解,划分为通用结构和专有结构,为选择外包或自主研发指明方向。“原始法则”指加大创新思维的“前进跨度”,把思维集中在事物的本质方面,强调将一切复杂的系统分解还原为简单的理、化、生基本现象或基本结构,用最基本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进行描述。结构展开过程按照装备模型逐级进行。

(4)工艺优化阶段

该阶段需要:①以工业工程流程改进、过程重构、可装配性设计等方法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途径,利用新工具、新方法,对产品生产工艺、装配过程等进行优化。如可借助系统优化方法,以整体全局最优为目标,消除部门主义、利益分散主义,最大限度实现信息整合、技术整合;②运用创新技术优化核心工艺,改进生产流程,实现风险控制、质量控制、流程控制等。此外,在功能分解和结构分解基础上,产品的特殊功能和关键结构设计往往在工业优化阶段实现,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更加需要采用IE方法作为工艺优化的技术工具。

(5)材料替代阶段

①从质量控制方面考虑,必要的材料替代可以改善使用性能,如延长产品寿命、提高可靠性,即使一种材料可以很好地满足某种特定用途,设计人员也应考虑其可替代性;②从设施设备规划考虑,在工作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材料替代能很好地满足环境变化的要求;③从成本控制考虑,材料替代能够提供降低成本或改进设计的机会,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因此,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结构的可靠性、外观要求、工艺性能等前提下,利用新材料或新工艺优点,寻求一种可替代材料,完成相同的设计任务甚至达到更高的技术要求。

(6)工程应用阶段

由于产品的使用环境和用途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遵循IE服务改进原则,需要对产品进行动态完善,提升产品的性能。此外,将IE工程服务理念融入到工业设计,有利于提升服务过程的效率价值,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优化。

3结论

第6篇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权重 函数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便于组织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的企业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整体功能;(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能力;(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与企业创新战略密切相关的。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容易,但进行定量分析则比较困难。目前有不少的研究者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过深刻的研究。但是可操作性都不是太强。要想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操作简便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的确是困难的。我们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人员能力、信息能力、设备能力和组织能力四个要素构成。在每个构成要素中又有若干个具体的指标,每个构成要素和具体指标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都有一定的重要程度。以Ni表示第i个构成要素的能力指数,ri表示第i个构成要素的重要程度,zij表示第i个构成要素中的第j个评价指标,rij表示指标zij的重要程度。则可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列表如上。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在上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中,各构成要素的评价指数可以用(1)求出:

(i=1、2、3、4) (1)

其中:Ni―第i种构成要素的能力指数。

Zij―第i中要素中,第j种指标的评定值。

rij―第i中要素中,第j种指标的权重。且满足

(i=1、2、3、4) (2)

从而得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

(3)

其中N―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数。

NI―同上

ri―第 i种要素的权重。且满足:

(4)

在计算构成要素的评价指数和企业创新能力指数时,必须给rij、ri、zij赋值才能进行。rij和ri可以用专家评分法来确定,专家可由同行业中多年从事技术研究和开发及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还可以吸收个别从事市场调查及研究的人员。

Zij的值可以用比较评分法来确定。在确定某一zij值时,把国内同行业(或国际同行业)最好企业的指标值定为100,最差企业的指标值定为0,则有:Zij [0,100]。比如,行业科技带头人的比例,若本企业为10%,最好企业为15%,最差企业为0%。则本企业这一指标的评定值为66.7。对难以定量的指标,如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可以用专家评分法来确定。

由公式(1)和公式(3)确定的要素能力指数和技术创新能力指数用的是加权法。在技术创新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中,既使某项要素的评定值为零,技术创新能力的计算结果也不可能为零,事实上,在技术创新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要素,技术创新要进行下去,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公式(1)和公式(3)是有缺陷的。

我们可以用另一个函数式来计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公式为:

N=aN1a1N2a2N3a3N4a4(5)

其中:ai―第i种构成要素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关联程度,且ai>0

Ni―同前

N―同前

a―是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量,在此可把它作为常量。

从公式(5)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能的四个构成要素是同时起作用的,缺一不可。因此,Ni(i=1,2,3,4)必须是非零值,ai(i=1,2,3,4)必须满足0<ai<1. 对公式(5)全微分则:

即:(6)

公式(6)表明,技术创新能力的增长率是以ai为权重,各个构成要素按比例增长的和。如果四个构成要素的增长比例相同,即则:

(7)

由(7)可知,当a1+a2+a3+a4=1时,技术创新能力和各个构成要素是同比例增长的,当企业的外部环境为变量时,即: a1+a2+a3+a4<1时,则技术创新能力增长速要低于构成要素的增长速,从而可知,总体技术创新能力的增长是有“滞后”效应的。

在公式(5)中,Ni的值可由公式(1)求出,ai的值可以用专家意见法来确定,且满足。

显然用公式(3)和公式(5)确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指的值域是不同,在公式(3)中N∈[0,100],在公式(5)中N∈(0,100)。N值越大,则技术创新能力就越强。

三、结束语

自从熊皮特1912年提出创新概念以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就宏观方面的研究,理论比较成熟;就微观方面,企业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能力也各不相同。本文的研究难免会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中国大陆地区,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和改造任重道远,因此,对企业技术的创新研究仍将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英)约翰.齐曼:技术创新进化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第7篇

1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的重要意义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技术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做好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工作,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率,还能够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同时,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农民使用农业机械技术时间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快速发展,为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机械技术能够更好的发展。同时,通过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能够有效减轻农民朋友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为国民科技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撑。

2农业机械技术在创新与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创新与培训人员对其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人员知识水平有限,接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质量,降低农民的工作效率。同时,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结构存在问题,技术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民,由于农民对机械的认识不够全面,并且不同区域的农民对机械技术要求不同,创新与培训人员如果采用统一的培训结构,不能够让农民更好的掌握农业机械技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创新与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的影响,农业机械技术的使用人员主要是农民,创新与培训人员往往按照以往的培训内容进行培训,会让农民产生一种无聊乏味的感觉。因此,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人员需要不断加入创新因素,并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的重视,保证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方法

3.1转变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观念。在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培训经验与理念进行培训。由于农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源培训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改变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观念,让农民能够真正掌握农机机械技术的精髓,保证农业机械技术在农村能够更好的发展。例如,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可以定期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学习,在学习农业机械技术的过程中,鼓励农民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给予针对性解答,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帮助农民能够更好的掌握农业机械技术。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农民学习农业机械技术的积极性,相关培训人员可以采取奖励措施,对于那些掌握农机技术较好的农民,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给予相应的奖励。当然,对于那些表现较差的农民,应该不断鼓励。通过转变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观念,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不但能够让农民更好的掌握农业机械技术,保证农业生产质量,还能够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农业机械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保证我国农业经济能够稳定快速的增长。3.2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在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培训人员对其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农业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的专业技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工作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的工作质量,促进农民能够更好的掌握农业机械使用技能。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时,技术培训人员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如果遇到不能完全执行的管理条例,需要及时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能够正常工作。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还能够有效保证农民的学习质量,让农民真正掌握农业机械技术。3.3及时更新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内容。为了能够让农民更好的掌握农业机械技术,应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培训队伍,并及时更新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内容,保证培训质量。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在保证农民学习质量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促进农业机械在农村能够更好的发展。同时,技术培训人员也可以积极采纳农民的建议,让技术培训人员与农民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农民能够更好的学习农业机械技术。例如,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人员可以定期将农民组织在一起,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如何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质量,讨论结束后,技术人员让每个小组的代表人员进行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可以将农民提出的意见详细记录下来,然后针对农民的观点,不断引进新的农业机械技术,从而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的要求。通过及时更新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内部,培训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培训人员掌握良好的专业技术,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培训工作,让农民能够更好的了解学习农业机械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培训人员需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采取合理的创新培训方案,让农民能够真正认识到农业机械技术对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转变之前的传统培训观念,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保证培训质量。但是,培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对农机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方法的满意度。

作者:苑东明 单位: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任丹,漆雁斌,于伟咏,等.农户机械使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205户猕猴桃种植户的调查[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6(04):528-534.

[2]刘荣和.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措施分析[J].山西农经,2016(17):27.

[3]卢晓玲.新时期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12):47.

[4]张莹莹.五十年科研工作回顾与展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J].热带农业科学,2015(11):60-63.

[5]孙翔鸿.将技术发明创新简单化———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举办《企业创新技法(TRIZ)》培训[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5(03):56.

[6]田鞭.探析农改体制下山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新思路[J].中国农业信息,2016(01).

[7]刘必鑫.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10).

[8]杨志清.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几点建议[J].科技传播,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