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00:25:05
序论:在您撰写森林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
全县通过“三林”并举,强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实施,加大了林业管理力度,提速了国土绿化进程,但是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仍然突出,一些地方以工程造林、土地平整、占补平衡、低产林改造为名,破坏森林植被,违背客观规律,忽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1.2群众对森林保护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违法现象
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各级领导和群众对林业高度关注,都希望保住树林,留住绿色,各级党委、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多年来想尽办法,进行大量的探索,但是社会的期盼与林权所有者的经营理念相脱节,农民经营林木,在林业中的劳动成果就要在商品交换中用货币表现出来,并力求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导致林农随意处置林木资产,出现违法现象。森林资源管理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方面,利益驱动,刺激了森林资源的破坏。林改后,一些林权所有者急功近利,为了将成材林急于变现,一度出现了为砍而卖、一买就砍的现象。大量财富被木材贩子掠夺,出现了砍树的不种树,种树者不砍树的怪现象。第二方面,打击乏力。行政案件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违法相对人不执行,林业主管部门没有很好的强制措施,出现执行难的问题;刑事案件从立案到侦察终结,移交检察院提起公诉,存在侦察环节取保候审,公诉环节保释,法院一般对涉林案件都判缓刑,只是走程序而已,起不到打击震慑作用。第三方面,人为因素。一是存在取证难的问题,由于农村留守人员一般是老幼病残的弱者,一旦发案,他们既不敢报案,也不敢举证,害怕个人受到伤害;二是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从提供举报线索的情况分析,凡是举报的,一般都是双方有意见、有过节的对象。
2对林业管理的建议
城市森林的建设是为了给居住在此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生态化建设及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一系列阻碍发展的问题和现象。针对在城市森林建设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建设的对策和方法。
(一)提高全民意识,注重城市生态发展
城市森林是城市林业发展重要的基础条件,是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注重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关注城市生态化的发展,在保护好现有自然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积极建设新的城市森林,建立新的生态环境区域,重视城市森林对城市化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在城市进行全面规划时,要特别关注和切实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同时,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有效规划和合理把握城市森林的设计与营造,正确引导和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注重城市生态发展,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二)利用政策引导,加快发展步伐
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切实有效地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高效科学的林业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经营管理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同时,要合理利用现行的政策法规,协调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与民间团体之间的关系,确保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健康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步伐。
(三)调整林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景观的丰富性与生物的多样性是城市森林的特色之一,在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林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城市森林的地域条件、文化条件、水土条件、气候条件、动物习性、植物特性等因素,充分发挥区域化的城市森林特点。此外,在利用本土化植物、动物的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的科学研究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培育、驯化一些新颖的、合适的品种,丰富资源形式,调整林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和城市森林动植物群落。
二、城市森林对城市林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以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研究为基础,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人们利用森林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如林业经济、森林旅游、林下经济、花卉苗木产业、林产工业、林业生物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为提高城市森林的使用率、经营管理效率、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可以加速林业生态产品转化与研发,促进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而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促进作用,促进城市森林的林业生态产品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城市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城市森林的建设,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率,美化城市的整体环境空间,而且其特有的良好区域性生态系统,能够有效调整城市中的区域气候,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营造适宜人居的理想生活环境。此外,作为城市林业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推动和完善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城市林业经济的建设提供政策保证,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林业经济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而且,在城市森林的设计与营造过程中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健全的建设机制,能够进一步增加城市林业经济建设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通过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还可以起到林业建设的示范作用,从而推动区域化的林业经济建设,有效促进城市林业经济的健康、平稳、有序、整体发展。
(二)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城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不仅对城市林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起到积极的影响,还对是城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应中央对于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工作要求,旅游的方式、旅游的区域以及旅游项目的建设都发生了一定形式的转变。我国的城市森林旅游业从无到有、从探索起步到蓬勃发展,建立了多样的林业旅游形式,取得了丰硕的林业旅游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林业旅游管理经验。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城市森林旅游的形式目前正处在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过渡时期,这就要求城市森林的设计者与管理者能够根据旅游形式的变化合理地调整工作重心,增加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价值、丰富旅游形式,转换城市森林的旅游经营职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城市森林具有的净化空气、保护水土、调节温度湿度、释放负氧离子和降尘降噪等功能,使城市森林旅游在休闲度假旅游中拥有独特优势。由于城市森林往往位于城市之中,即使在郊区的城市森林距离城区也不会太远,旅游者可以就近利用现有的城市森林资源,在降低旅游成本的同时,充分享受到城市森林旅游带来的乐趣。依托自然特色而开展的城市森林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人们不仅可以从森林中体会到生态旅游的快乐,还能在旅游过程中增加林业知识,进行林业知识的科普,从而自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顺应了森林旅游发展的潮流,提高森林旅游的效果。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城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林业的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城市森林旅游还能够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和扩大林业改革成果、实现“兴林富民”等利国利民政策的实施方面,进一步促进林业管理和林业经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城市林业产品经济的发展
林业经济的形式众多,如野生林经济、新生林经济、木材类经济、非木材类经济、动植物物种培育与保护、木制品经济等。林业产品的种类更是繁多,如林业种苗、林木培育、木业加工经营、竹业加工经营、茶果林业、林业动植物、木本粮油、林下经济、沙产业等。加强城市森林建设,提高城市森林的使用率、经营管理效率,能够有效推动城市林业产品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产品发展的政策法规,合理规划林业产品的发展模式,有效提高林业产品的管理水平,提升林业产品的生产质量,丰富林业产品的形式种类,拓宽林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强林业产品的监管力度,构建高效的林业产品生产与营销链,促进林业产品经济的大力发展,为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
三、结语
由于我国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盲目的去发展林业经济,对林业资源过度的采伐,导致当前我国森林资源面积不断减少,林业资源不足的局面出现。同时,随着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小,森林的质量也随之下降。尤其近几年来,人类为了发展经济,不断的过度采伐林业资源,又由于人工造林的品种比较单一,很容易导致其发生灾难性的病虫害,影响了经济效益。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但是,森林资源的质量已经对我国的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使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自然资源作为资源性的财产,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为此,使用自然资源的人就要向拥有这些资源的人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方法是自然资源所有权人实现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其次,凡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一定贡献的付出相应代价的人,就应该得到一些相应的经济补偿,而受益人不可以免费使用改善的生态环境,要给予贡献者一定的补偿。由于生态功能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就决定了受益人要给予贡献者相应的补偿。
2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改善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有的措施,要在不断探索中找出适合当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2.1有效的改善林业立法的思想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要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首先就要去改变林业立法的思想。从实际的林业经济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的地方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的部分规章制度的立法思路都还比较陈旧滞后,无法完全的发映出现代的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林业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且,那些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的规章制度,都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为此,要发展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林业立法的思路,以“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树立“生态优先”的立法新思路。
2.2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制度要促进林业经济的有效发展,首先就要进行林权改革。要严格的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以及流转顺畅”的要求,对林地的使用权以及林木的所有权要进一步的明确,有效实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责有其利”的理念;另外,加大对商品林的使用权方式研究力度,同时还要进行一定的改革,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我国的林业经济得以更加有效的发展。
2.3健全林业经济发展制度,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目前,伴随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公众已经越来越重视法律,也越来越依赖法律,当前的“依法治林”已经成为了林业部门的指导性的方针。法律在林业经济的发展中也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地位。为此,要促进林业经济的有效发展,就要完善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确保林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拥有着法律的保障。此外,促进林业经济的有效发展,还要加大林业执法的力度,对非法采伐林业资源的行为给予一定的限制,同时给予相应的处罚,确保我国的林业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第一,资源呈现恢复状态。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略了资源的保护,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总量变低,而且品质变差,不合理的砍伐使得林地几近毁灭。自从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关注林业资源。此时的林业资源总面积开始逐渐增加,而且品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当前国际社会,林业方面的竞争从表面上来看貌似是林业产品的竞争,其实质是资源总量的竞争。最近几年人们开始重视林业资源,其开发工作也开始步入正轨。这无疑是为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显现出资源保护的根本意义。第二,副产品的类型丰富。当前我们国家的林业产品在整个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竞争力,其出口总量不断增多。我们国家的竹制品以及松香等产品的总产量在当前国际上的排名居于首位,其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带动了我们国家的林业产业的高速前进。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此时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量变多,进而带动了林业的发展。在林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其副产品的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我国林业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使林业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化,有效的推动了林业产业健康发展的步伐。
2林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措施
第一,积极的进行科技创新,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地改善能源紧缺和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科技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生态平衡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林业技术的创新,并加大对其的财政投入的力度;其次,切实提升林业队伍的总体素养,打造出一批优秀的林业科技工作者,积极地做好科研工作,不断地吸收国外的优秀科技,同时还要做好自主开发工作,进而提升总的竞争水平。第二,采取科学的措施,切实发挥出林业的优势。积极的开展造林设计工作,对资源开展合理的管控,而且要结合各个区域的气候以及土壤特性等种植不一样的树种,强化采伐管理工作的力度,从源头控制住乱砍乱伐现象。负责资源开发的工作者要遵守自然规律,保持生态稳定,而不能先是过度的砍伐,然后再人工造林来补充。第三,深化体制改革。引进市场机制,让广大群众参与到资源管控工作中,把林业的建设和群众的利益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分配到集体乃至个人的经营范围内,营造主体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森林的管理工作。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归属,合理分配资源,缩小收益差异;或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增加社会保障,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完善森林交易市场,减少乱砍滥伐的现象。改革和完善森林管理体制,增设评估和监管机构,防止不按规程作业、违反国家法规政策的现象发生。采取森林采伐限制机制,预防只顾眼前利益过度采伐的现象。同时还要不断地优化奖惩体系,从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方面进行评估奖励。最后,积极地开展信息化管控工作。最近几年信息技术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其为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贡献了非常显著的力量,林业也开始开展信息化管控工作。林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础行业,在当前时代只有适时地开展信息化管控工作,才能够确保其和时代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的林业建设工作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但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而且它的发展速度也不尽人意。信息科技的使用不但能够提升林业建设工作的脚步,而且还能够把工作者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升了效率。同时通过高科技的技术和检测方法,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森林资源的相关数据,从而使对森林资源的研究得以更好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方式使林业的各项信息能够及时、快速的进行传递,使林业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的衔接,加快了林业的发展。
3结束
一是减少很多种污染的排放。
植物结构有很多种且比较复杂,叶片表面多毛还能分泌油脂和汁液,这些特点有助于吸收有害气体与吸附大量尘埃颗粒。杜鹃、紫薇这些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锌等其它的有毒气体。松属、云杉属、桦木等森林植物会释放出很多杀菌素,能够杀死多种病原菌。如果用人工方法或喷洒杀虫剂、杀菌剂来消除病虫害,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不但成本高而且耗能较多。
二是减少很多土石方工程。
人们通过投入资金、劳动力、水泥、钢材等其它材料和能耗建造大量拦水坝、蓄水池等工程,既耗费化石能源,又污染环境。到了一定时期它们不能用了再拆除还要耗费能源。森林吸收和储存大量降水,它通过调节径流来减少或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这种方式所用成本比上面所说建造水利工程花费成本要低很多。森林在蓄水过程中能够减少水土与土壤养分的流失,从而使农林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对化肥与能源的需求,降低了能源的消耗量与环境污染。
三是减少物质和能源的耗费。
这些年来,气象灾害在不断增多。利用人工方法来防洪减灾,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还要投入很多的物质和能量。森林可以有效调节气候,减少洪涝、干旱等其它灾害,确保与维护生产环境不向坏的方向发展,降低化肥的消耗和能耗,让农作物与畜牧业在自然环境中较多地受到自然环境影响来获得发展与收益,这大大减少了控制灾害、消除影响所耗费成本,在生态系统调控过程中降低了物质与能源的耗费。
四是改善生活与自然环境。
森林这个大环境包含着自然与人文要素,对人类生存环境起着较好的优化与改善作用,当人们置身于森林生态环境中时,可以在视觉、听觉、嗅觉上达到放松的目的,增进精神与肉体上的健康。人们还可以旅游、爬山、探险等进行其它活动。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那些用来调温、调湿、滞尘的人工设备被大大减少了使用次数与时间,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能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林产品对于建设低碳经济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森林也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特点的能源资源,就像煤炭、石油、天然气那样,它的特点是可再生、可降解、占地少、一次种植能够持续利用,所以说它是非常重要的绿色能源。木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和其它非木质林产品,都有着低碳经济的效果,所以可以被当成能源使用也可以被当成生产生活资料使用。
2低碳经济影响下发展我国林业的措施
优化该种产业结构,建立一个以低碳为主的该种产业体系。林业产业结构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其发展,同时这对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是物质保障。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快建设生产周期较短工业用途或其它用途的原料林;对于林产品要不断创新,对于以往简单的原料加工要加快发展步伐,争取早日实现综合性的精深加工;加快建设以森林为主的旅游业、花卉业。对于林业产业的结构作出调整,使其向低碳方向发展,建立一个具有低碳特点的新型该种产业系统,它的主要内容是低碳森林培育、低碳林产加工、低碳森林旅游。现在世界上的能源和其他资源被人们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短缺问题影响越来越大,对于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不少进步,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能用它来生产出的化工产品越来越多,又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在使用中不会污染环境,所以它在众多的能源中优势越来越突出。欧美与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很重视该种能源,他们把大豆、菜籽油、棕榈油等作为原材料制成生物柴油,把玉米、甘蔗等其它粮食产品作为原材料制成乙醇。考虑到我国国情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同地区差异较大,食用油和粮食还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食物,所以我们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把它们制成生物质能源。所以林业产业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对象,这种生物质能源在我国的可行性很大。林木的特点很多;例如,绿色环保、可再生、生产无污染等,用它来取代石化能 源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发展方向,不仅能使能源结构得到优化,减少环境污染,还有助于维护森林资源。
我国有大面积林地,很适合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所以加快发展该种能源能解决我国石化能源的短缺问题,同时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在确保能源安全、调整与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有重要作用。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尤其是对那些荒山。只有做好植树造林工作,才能有效增加森林面积,这样才能吸收和固定更多的碳。我国现有无林地5700万hm2,沙地与荒地是3亿hm2,所以森林面积还有很大的增加空间。按照有关《生态规划》,在今后36年时间内我国的森林面积将增加26%以上,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净吸收能力将大大增加,这就使我国森林的碳汇能力提高很多。植树造林的特点是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高,所以要大力宣传与深入开展各种植树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对于荒山要想做好3方面措施:封、造、管:有些荒山适合人工造林,要积极用植苗与直播结合起来的方式,加快森林的建设;有些荒山不适合人工造林,就要做好封育工作,使地面植被在自然状态下恢复。
3总结
(1)建立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应按照责权利一致和有利于林区的长远发展来完善国有森林资源的管理体制,把资源的经营权落实到林场,建立完全独立于林场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2)建立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促进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木商品化经营。
二制定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
(1)必须把森林的培育、保护和管理为主的第一产业放在首位。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仅要重视木质产业,更要高度重视非木质产业,不仅要重视林果业,更要着力发展森林养殖业等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大力发展以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的森林旅游、林区社会的商业服务业以及森林种植、养殖等第三产业,综合发挥林业资源优势,体现林业三大效益。同时,有利于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国有林业体制改革步伐,建立现代林业制度
通过探索和采取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的改革,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通过国有林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实现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机构与国有林场的脱钩,把经营权和生产职能转给林场,把资源配置的职能转给市场,把社会职能转给中介组织,把国有林管理权、监督权能留给政府,建立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四深化林业改革和创新经营体制,探索国有资源民营的新路子
宾县有48%的林地实行林地民营,为森林资源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发展民营林业就是由林业机制改革向体制改革转变。在认真分析全县林地资源状况、管护情况的基础上,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以管护性承包、股份造林、拍卖等多种模式将林地经营权转移给有条件的职工、干部、农民,实行经营责任和经营风险的转移,推进国有民营进程,促进林地民营向多元化、模式化、规范化、成效化、层次化方向发展。随着国家对林业政策的完善,体制的变化,国家林业局提出林业要实行“五大转变”,主要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这是林业经营发生的战略性转移。宾县林业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推进林业民营的建设进程。特别是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后的商品林区,采取林地经营权、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有偿转让的办法,面向全社会,敞开山门,招商引资,解决林业发展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的问题。
五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大力发展外向型林业要彻底敞开山门,对外招商引资,促进林业干部职工的观念更新、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加大旅游业的开发、加快林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因此,通过发展外向型林业,吸引资金,吸引技术,吸引人才,这样,才能使我县的林业真正快速发展起来。
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探索林业集约经营的新路子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