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3 10:11:44
序论:在您撰写逻辑学要素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网络安全 技术 计算机教学
互联网是个无法想象的巨大空间,而网络使用者的言论和行为也就有了较大的自由。除了通过“我来说两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当然也不乏尽情宣泄,甚至也有比较激烈的言论。更有甚者,地域和人身攻击或者散布非法言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就像任何一项科技发明一样,它本身就带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重要的是终究要依靠正义和理智去战胜邪恶。尽管美国中情局的“棱镜”计划或者并未能阻止“911”的发生,但获取情报的初衷终究并非为了主动攻击对方。只能说,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本身就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互联网诞生以来的发展及应用,已经用不着讨论。我们要做得,只是教育和引导。也正如那位英国首相说的,针对日益增多的网络暴力行为,网站运营商必须开始行动,确保上网者免于遭受网络暴力。而本文要讨论的是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如何适当贯彻关于网络文明的一些重要内容。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平安”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平安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平安的定义包含物理平安和逻辑平安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平安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平安,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平安性的含义是信息平安的引申,即网络平安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目前欧州各国的小型企业每年因计算机病毒导致了巨额经济损失,而这些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据反病毒厂商趋向公司称,像Sobig、Slammer等网络病毒和蠕虫造成的网络大塞车,其危害非常巨大。而包括从身份窃贼到间谍在内的其他网络危险造成的损失则很难量化,网络平安新问题带来的损失由此可见一斑。
平安是网络赖以生存的保障,只有平安得到保障,网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网络平安技术随着人们网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主要的技术如认证、加密、防火墙及入侵检测是网络平安的重要防线。
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还可以防止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无权查看的信息。现列举几种如下摘要:1.身份认证。当系统的用户要访问系统资源时要求确认是否是合法的用户,这就是身份认证。常采用用户名和口令等最简易方法进行用户身份的认证识别。2. 报文认证。主要是通信双方对通信的内容进行验证,以保证报文由确认的发送方产生、报文传到了要发给的接受方、传送中报文没被修改过。3. 访问授权。主要是确认用户对某资源的访问权限。4 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一种使用加密认证电子信息的方法,其平安性和有用性主要取决于用户私匙的保护和平安的哈希函数。数字签名技术是基于加密技术的,可用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或混合加密算法来实现。
加密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摘要: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和平共处送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轻易在硬件和软件中实现。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防火墙是网络访问控制设备,用于拒绝除了明确答应通过之外的所有通信数据,它不同于只会确定网络信息传输方向的简单路由器,而是在网络传输通过相关的访问站点时对其实施一整套访问策略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大多数防火墙都采用几种功能相结合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网络不受恶意传输的攻击,其中最流行的技术有静态分组过滤、动态分组过滤、状态过滤和服务器技术,它们的平安级别依次升高,但具体实践中既要考虑体系的性价比,又要考虑平安兼顾网络连接能力。此外,现今良好的防火墙还采用了VPN、检视和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的平安控制主要是基于IP地址的,难以为用户在防火墙内外提供一致的平安策略;而且防火墙只实现了粗粒度的访问控制,也不能和企业内部使用的其他平安机制(如访问控制)集成使用;另外,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由多个系统(路由器、过滤器、服务器、网关、保垒主机)组成的防火墙,管理上难免有所疏忽。
职业教育同样也要积极落实素质教育。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门必修文化课,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是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交往素质和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总之,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占重要地位,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
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谈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去认识和落实素质教育。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反思,坚决摒弃与素质教育相悖的观念和习俗,积极承担起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任。不要再闹出“什么教不了教语文,语文教不了上后勤”的笑话,千万不能忽视语文教学。
二、确定教学目标,循序渐进
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以中职语文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为依据,明确具体地制定出各学期、各年级、各单元的素质教育目标,并使之成为有序有机的整体。还应围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好教学各环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和品读,注重目标与方法的和谐统一。
三、知识能力并重,导学自学融合
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将重心放在启发指导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导学、导练、导思、甚至导感,使教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的过程,进而达到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把心思放在鼓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感悟领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应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在强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应强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上。
目前,中职学校为突出专业课教学,一般是“简化文化课”。语文课课时就相对较少了,而其实语文学科承担的任务并不轻,这是一对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教师课堂上精心导学外,还应加大指导自学的力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学最好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有明确的自学要求,绝对不能“放羊”。二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否则,便是一句空话,因为很多学生对语文是比较轻视的,而语文的自学程度深浅又不太容易衡量。三要重视激发自学兴趣,注意教会自学方法,重视培养自学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良好习惯养成者更易成功,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四要有恰当的检查评估办法作保障。
四、改革评估考核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考试办法和评估机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全过程。我们一定要改进现行考试办法,建立新的适合素质教育需要和中职学生实际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考核评价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质水平,应坚持平时过程与最后结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结合,卷面与实践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基础技能与个人特长相结合,做到多层次、多渠道、个性化、综合化、全方位地评价学生。
五、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注重学生社会实践
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接受教育,二是自身实践。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应使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内教学一样,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多样化的良好机制。学校一定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环境,教师应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指导学生策划和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生活化语文观念,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将语文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语文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一、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含义
教学体系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质和任务,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合理组织的结构形式。上述教学要素的基本含义如下:
1.教学目标
是指整个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教学活动从教的方面,以及从学的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方向。笔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它指明了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和预求结果,指挥着教学体系的展开,主宰着教学体系构成要素的其他方面,即是说:教学原则、内容、主体、方法、手段、管理、评价等要素都要受其制约。
2.教学原则
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用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紧密联系。教学原则对其他教学体系元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活动和教学工作者自觉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
3.教学内容
是指教学的课程及课程体系。一般地,高等教育课程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3]。在高等教育课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构成了一定的课程结构,组成了一定的课程体系。
4.教学主体
是指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高等学校的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它们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崇高使命。其作用主要是传授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及为社会服务。
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其生理、心理、年龄的不同,因材施教,力争为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5.教学方法
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式。一般地,它是由教师、学生和周围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目前,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如授课法、讨论法、实习法等。
6.教学手段
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采用的一些具体工具。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现的具体载体。常用的手段,如口授、黑板、教学图片、实物模型。
7.教学管理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评价等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使各教学体系要素良性互动,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一般地,教学管理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完成。
8.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技术与手段,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高度统一。教学评价可分成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笔者认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基本是由上述八个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八要素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
二、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陀螺模型笔者认为,以上教学体系八要素可以构成以下陀螺模型,如图1:
此陀螺模型的立体结构及运行机理是:
图1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陀螺模型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方向,在体系中起纲领性作用;教学原则在整个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对上来说,它贯彻教学目标,对下来说,它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一般包含的是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四个方面,所以,教学原则也是指导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准则;教学内容即课程,它既是教的指向物,又是学的指向物,与教师和学生等教学主体密切相关,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学主体是指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必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同时,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教学主体必然与教学方法相联系;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的实现途径,它与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主体要素相关,也与教学手段相联系,决定着教学手段的具体运用;教学手段是用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并体现教学方法的多种具体教学工具;教学管理统领着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这些教学元素起着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的作用,其管理水平的高低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反映;教学评价是运用各种科学评价方法和工具,对教学体系的各构成元素逐一进行主观与客观对比,实施价值判断的活动,其评价的结果最后反馈至教学目标,从而评判整个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最终为整个教学体系的再循环、再运行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创新,要求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規划的重要研究项目,“六要素”教学改革将教学认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有效促进了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的互动和发展。
在职业学校中,普遍面临着如何提升教学的效率,以及如何实现教学中人的主体性发展等诸多问题。笔者尝试以“六要素”教学改革思想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核心,具体应用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期望寻找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主体的发展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方向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跨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能强。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系统学习网络理论方面普遍表现为:学习兴趣低;不能长期坚持学习行为;不能将知识串接起来。理论学习的低效率又影响到实操技能的学习,在实操中表现有:严重依赖操作步骤指引;难以独立完成复杂实验;当实操条件发生改变时不知所措。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有效性、教学主体性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引入六要素教学模式,以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三、六要素教学概述
图1六要素教学即由“知识、能力、情意”三种教学思维方式和“主动、互动、能动”三种教学行为方式,六个要素构成的教学模式。其中,“知识、能力、情意”三要素主要阐述教师上课“教什么”的问题;而“主动、互动、能动”则阐述了教师应该“怎样教”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旦谈到教学内容就会马上联想到“知识、能力、情意”,相当于形成了内在的思维模式,而该模式与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相契合。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中,教师一谈起教学行为方式就立即联想到“主动、互动、能动”三要素,这种内在思维模式契合了新课程改革中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等理念。
四、教学探索
教学中首先关注的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目标至少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六要素”教学模式中,“知识、能力、情意”三个要素与之相对应,组成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教学活动要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首先要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积累与提升,知识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其次要促进学生的课程相关能力的形成与增长,包括完成普通活动的必备一般能力和专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特殊能力。再次,要树立学生健康向上的专业态度与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生命体验。
1.使用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达成知识维度目标
知识是教学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也是基础性内容。“能力”和“情意”两个维度是在“知识”目标达成的基础上铸就的,因此,它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知识目标的设定应能够满足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参照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差异,知识目标要有一定的差异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应当考虑到知识的结构性和连贯性,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将部分旧知识设定为目标的一部分。对于不同的知识分类,应当明确其掌握的程度。在课程知识目标的设定中,尽量遵守上述要求和标准。
根据以上原则,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局域网构建》课程“制作双绞线”一课中,知识目标设定如下:
说出双绞线有几条线芯,分别是什么颜色;
说出EIA/TIA568A和EIA/TIA568B两种标准的线序;
解释说明为什么线芯要两两缠绕;
举例说明可用于家庭网络布线的双绞线类型;
解释说明双绞线制作流程及要求;
如果要用双绞线实现两台电脑直连,应当如何制作双绞线,请解释说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在知识目标的达成上,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特定内容的问题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仿真性探索情景,辅以生动具体的语言,让学生有处于问题情境之中的临场感,从而学生在协作和交流中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完成知识目标维度的学习。
例如,在“制作双绞线”一课中,采用以下方法创设问题情景:
带领学生参观计算机机房双绞线布线设施;
播放双绞线应用相关视频;
制作双绞线任务;
由学生扮演验收方,验收双绞线;
由学生扮演提问者,咨询双绞线知识。
2.利用项目教学法达成能力维度目标
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学习,还要同时关注学习者能力的成长。一般来讲,教学过程应当关注学习者完成所有任务都需要的一般能力,如观察记忆力、想象思维力、协调沟通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对具体某一学科的特殊专业能力,如网络课程的布线能力、配置网络设备能力、配置网络操作系统的能力等。
项目教学法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线索,选定具有驱动性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制定计划,收集和整理开展项目所需各种资源,在工作环境中与同学、教师、专家协作开展项目工作,完成最终的任务并进行总结性报告。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是项目的参与者,而不是观察者。利用或创建合适情景,将学生带入到现实工作场景中,并与同学、老师、专业人士交流,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借助项目环境获取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从而达成能力维度目标。
例如,在“搭建家庭无线网络”一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设计课程,将课程与部分学生家庭需要搭建无线网络的实际情景相结合,根据合作学习需要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项目,并将总任务分为如下几个子项目:
家庭无线网络需求分析;
家庭无线网络设计;
器材和设备的选购;
網络布线;
设备配置;
网络测试;
总结报告;
检查评估。
根据项目教学模式,各组学生以具体在某同学家搭建家庭无线网络为项目任务,充分发挥“做中学”与“学中做”的特质,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而发展自己的能力。
3.利用情景学习理论达成情意维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一样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灵活采用主动、互动、能动的教学行为方式。但是与知识、能力目标维度相比,情意目标维度具有渗透性、渐进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很难在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都能体现出来,并且它的评价方式也有所不同,难以量化评价。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概念性维度方面,学习者的活动和感知具有更重要的知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具有更高的教学有效性。将教学内容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景联系起来,选择真实性的问题,搭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解决情境性问题。教师像相关专家一样,不仅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库,并且在必要时展示解决类似问题的范式,指导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作为问题情境的“合法的边缘参与者”,学生在解决复杂和综合性问题过程中,其情感中的默会知识与社会与物理情景互动,从而其情意得到渐进性的增长。
例如,在搭建小型办公网络一课中,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要求每组同学根据“小型办公网络”的需求分析结果,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搭建小型办公网络,完成实际任务。课程设定目标维度如下:
能感受计算机网络在办公中的积极作用;
知道办公网络应避免那些伤害;
养成爱护网络设备、自觉遵守计算机机房管理条例。
具体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计算机网络机房环境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创建问题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中一般通过鼓励、赞赏、关注等方式来实现情意目标,并通过观察法、谈话法等方式来完成对情意目标维度的评价。
总之,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是一个整体,是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具体某节课的教学环节中,教学思维方式上有特别的侧重点,同时采用的教学行为方式亦有所取舍。
五、总结反思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六要素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总结如下:
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增强,部分学生养成反思习惯,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有所提升,倾向于关注社会与物理环境下实际应用的计算机网络,具有一定的网络设计和搭建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鼓励、锻炼和提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产生浓厚兴趣;
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体——教师,教学六要素成为内化的思维模式,同时对于教学活动的指导性角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摘 要: 逻辑学教学对于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逻辑学的教学活动。本文简要分析了逻辑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重要性的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大学生;逻辑学;素质教育;重要性
逻辑学以其独有的严密性、规划性、创新性以及基础性等特点,一直备受教育学者的青睐。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中,逻辑学的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逻辑学所发挥的影响,并在不断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深入地探究逻辑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一、关于逻辑学的相关分析
从逻辑学发展理论方面进行分析,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以及工具性兼备的学科,其基本理论也是其他学科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实质上,逻辑学在各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倾向于从心理教育、情感教育、德育教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培养。逻辑学在这几方面的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相对来说,逻辑学在我国教育中的教学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逻辑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重要性的分析
1 逻辑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逻辑学与思维科学密切相关,并在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其在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并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学习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论的基础之上,探究更高层次的知识理论。逻辑学的教育,会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使之可以更好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提高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大学素质教育活动中,高校必须重视逻辑学的教学活动。
2 逻辑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能力
从逻辑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分析,逻辑学的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经过高等教育,应具备一定的文书以及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而大学生在语言能力方面缺乏一定的逻辑综合能力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一定意义上分析,逻辑学的教学活动,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规范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有效地避免语言表达出现不必要的语病以及颠三倒四的情况。
3 逻辑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逻辑学对社会理性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逻辑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实现逻辑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学的有机融合,成为当展的一种必然。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整个事件的逻辑联系进行思考,从而利用逻辑推理的作用,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因而,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思维敏捷的社会型人才,对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使学生可以在各种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及时地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以自身的能力独立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因此,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逻辑学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活动中,逻辑学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大学生素质教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逻辑学的教学,提高逻辑学的教学水平,使之可以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所有教学目标发挥促进作用。因此,各高校应在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水平的基本前提下,大力发展逻辑学的教学,使之可以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为其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虽然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课堂网络自主学习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但完全脱离教师的自主学习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自主学习将流于形式。因此,在课堂网络自主学习中,更应加强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其对教师素养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要有现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强调学生个性需求,重视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不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
2、教师要增强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能力
当前学校教师普遍缺少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他们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讲授知识上,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从而出现“讲一听”的被动授课模式。特别是对小学生,老师往往采用讲一点,学生跟着做一点的依样画葫芦的上课方式,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基于课程网站的教学更需要教师统筹兼顾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重点考虑学习资源的选择和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3、教师要增强自主学习的监控能力
教师的监控能力是指为了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主要是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使教学顺利进行。而在网络课堂环境下,学生通过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习资源,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这就对教师的监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课堂环境下,教师不仅要随时调节、控制教学活动过程,更要关注学生个性需求,对课堂环境、小组、个人、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监控。
二、学生要素的设计
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网络教学环境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对小学生来说,要想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
1、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虽然小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如简单的文字处理,网页浏览等,但很多学生并未系统学习过。而基于课程网站平台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会对资源进行检索、处理,同时也会利用论坛等方式进行交流。
2、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需求,选择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对学习有着很大的主动性和自由性。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很难保证学习效果。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克服厌学情绪,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只要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想玩游戏的心理就会自然消失,并能主动调节控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要不断加强交互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同时也包括人机的交互。人机的交互主要体现在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能力上。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需要学生与老师、小组成员及其它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同时也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对学习内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评价。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4、要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围绕某一主题搜索相关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技能的掌握。网络自主学习对于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学小生对信息的检索处理能力。
三、学习资源要素的设计
学习资源广义上讲是指各种有利于学习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环境资源等。从狭义上讲就是能帮助学生完成特定学习目标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经过老师设计的,为完成某一学习目标而制定的高度相关的学习资源;另一类是根据学习目标,经过选择、加工、处理的一系列相关的学习资源,这类资源更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里讲的学习资源的设计主要是指与学生学习相关的预设资源和相关资源。在设计这两类学习资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资源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设计学习资源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认知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准备充分的预设资源,根据学习目标指定相关资源,让他们在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源下完成学习任务。而对认知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源,让他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对资源进行检索、加工、处理。
2、要注意学习资源的系统性
【摘要】 本文改进建立了两种专属、灵敏、简便的HPLC-UV法,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并应用于罗红霉素缓释颗粒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
【关键词】 罗红霉素 缓释制剂 药物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1 人血浆样品中罗红霉素分析方法
1.1 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150?4.6mm I.D., 5μm,北京迪马公司)。流动相:乙腈-甲醇-50mmol/L磷酸水液(氨水调pH7.0)(30:35:60,v/v);流速:1.4m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室温。
1.2 血浆样品的处理:取血浆样品1mL置具塞玻璃试管中,依次加入甲醇100μL、内标液100μL(40μg/mL克拉霉素)、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0μL,涡旋混合30s,混匀后加入3 mL乙醚,涡旋振荡1min,离心10min(3000r/min),吸取有机层,置40℃水浴中,氮气吹干,残渣加入100μL流动相溶解,取上清液20μL进行HPLC-UV分析。
2 分析方法的确证
2.1 专属性试验:分别取6名受试者的空白血浆1mL,除不加内标外,按"血浆样品的处理"项下依法操作,进样20μL,得色谱图,如图A;将一定浓度(4μg/mL)的罗红霉素标准溶液加入空白血浆,加内标同法操作,得色谱图,如图B,取健康受试者给药4h后收集的血浆样品,同法操作,得色谱图,如图C。结果表明,罗红霉素与内标和血浆中内源性杂质分离良好,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待测物和内标的测定。
2.2 标准曲线的建立:取人空白血浆1mL,加入罗红霉素系列标准溶液100μL,配制相当于浓度为0.25、0.5、1、2、4、8、16、32μg/mL的血浆样品,按"血浆样品的处理"项下操作,测定。以血浆中罗红霉素的浓度为横坐标,以罗红霉素与内标的峰面积比为纵坐标,用加权(1/C2)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计算,求得直线的回归方程。分析方法建立阶段罗红霉素标准曲线参数见表1,典型标准曲线见图.根据标准曲线,罗红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25~32μg/mL,定量下限为0.25μg/mL。
2.3 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取入空白血浆1mL,按"标准曲线的建立"项下操作,制备罗红霉素低、中、高三个浓度(分别为0.5、4、24μg/mL)的质量控制样品(QC),每一浓度进行5个样本分析,连续重复三个分析批(三天),并与标准曲线同批测定,以当日的标准曲线计算QC样品的测得浓度,与配制的浓度对照,对QC样品的结果进行方法分析,求得本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数据见表实验数据表明,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的分析方法符合有关的国际规范要求。
Fig Chromatograms of sa blank plasma sample (A); a blank plasma sample spiked with roxithromycin (4μg/mL) and clarithromycin (4μg/mL) (B); and a plasma sample 4 hours after oral dose of roxithromycin sustained-release (C)Peak1:roxithromycin; Peak2:internal standard (clarithromycin)
Y=01.120?10-1X-1.588?10-2 R=0.9986Fig Standard curves of roxithromycin in human plasma determined by HPLC-UV method (validation 1)
Table 1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the HPLC-UV method to determine roxithromycin in human plasmaRun Added(μg/mL)
RunAdded(μg/mL)
2.4 提取回收率:取人空白血浆1.0mL,按"标准曲线的建立"项上操作,制备罗红霉素低、中、高三个浓度(分别为0.5、4、24μg/mL)的质量控制样品(QC),每一浓度进行5个样本分析。同时另取人空白血浆1.0mL,除不加系列标准溶液和内标外,按"血浆样品的处理"项下的方法制备上清液,向获得的上清液中加入内标溶液和相应浓度的系列标准溶液各100μL,涡流混合,40℃氮气流下吹干,残渣用100μL流动相溶解,取20μL进样分析,获得相应的峰面积(三次测定的平均值)。以每一浓度两种处理方法的峰面积比值计算回收率,在0.5、4、24μg/mL三个浓度下的血浆样品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2.8%、75.4%和73.3%。内标克拉霉素(40μg/mL)的血浆样品提取回收率为82.5%。
结 论
本文改进了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HPLC-UV法,专属性好,灵敏度较高,操作简便、快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罗红霉素缓释颗粒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毕殿洲主编.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5-6,400-401.
[2]Shah VP, Midha KK, Hulse JD, et al. Bioanalytical methods validation-arevisit with a decade of progress. Pharm Res. 2000,17,1551-1557.
[3]萧参,陈坚行.生物药剂分析方法的认证.中国药学杂志,1993,24,425-427.
[4]Karnes HT, March C. Precision, accuracy and data acceptance criteria in biopharmaceutical analysis. Pharm Res, 1993,10,14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