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物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2 11:02:30

序论:在您撰写生物单元教学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物单元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对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影响和制约的最主要因素不仅仅只是教育理念和认知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方法和技能。对高中生物教师而言,最为欠缺的是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大部分生物教师在对高中生物(必修2)中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利用PPT向学生展示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相关的信息素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阅读完成之后,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什么是基因,什么是染色体?

(2)何为减数分裂,又是如何形成的,其与有丝分裂又有何异同?

(3)同源染色体有何特征?

看完问题之后,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并作答。针对学生的回答,刻意引出接 下来的教学内容,即:和卵细胞是如何形成的,二者的形成有何异同点?DNA含量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如何鉴别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教学完成之后,给时间让学生回顾所掌握的知识,再向其展示所设计的习题,通过习题巩固,不断强化学生的新知。

对这一教学设计的分析:乍一看,这一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自主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主观能动性,根本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最根本的特征还是从知识本身出发的,无论是问题设计还是流程开展,都是由教师一手包办,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牵着学生进行问答式的教学,太过专断独行,学生主动性的智力劳动行为要求完全被忽略,而课堂内的信息交流也没有形成一种立体交叉的氛围,学生的主体多元性完全没有被发挥出来。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需承担辅助作用即可,这些辅助作用包括: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学习活动的策划、学习途径的提供、成果交流与评价机制的明确等。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始至终都要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学生该做什么、如何做才是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首先考虑教师要教什么,要怎样教等类似的问题。

如下,是对该部分教学内容所做的教学再设计:

课前,将学生分成“基因组”和“染色体组”,然后再对其分配各自的学习任务,发放学习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学材料中的基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搜集并精选出更多的能够反映本次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材料。然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基因组”和“染色体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并提出本组关于这一知识点的一些认识。两组代表的讲解完成之后,教师作总结,针对讲解过程中的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提出改正建议。

可见,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互换了的,学生以老师的身份向全班进行课堂讲解,而教师则以学生的身份听取学生的讲解内容。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和生活实践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生活感受的结合,进而增强学生对生物的亲切感,引导学生从书本慢慢走向社会,从课堂慢慢走向生活,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感受到生物其实并不遥远,其与社会现实、与自身生活还是特别接近的。比如,对那些社会现实感较强的生物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采用这一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生活中,学生也经常听说癌细胞,但癌细胞到底是什么,又是怎样形成的等等这些问题一定是学生们迫切想知道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教学。

教学设计建议方案如下: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让人们感受到了活着的美好,但是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上还有好多人却不得不忍受癌症病魔的折磨,癌细胞的扩散不仅是癌症患者自身的痛点,还是所有家属、医生的痛点。说说你们身边,是否有正在经历癌症折磨的人呢?他们都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最终都怎么样了呢(为下文新课的引出做铺垫)?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因为癌细胞扩散无法治疗的人多不胜数,那么,这个如此可怕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入新课)?新课内容包括:让同学们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总结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再对其作适当引导,做提取纯净细胞膜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提出自己的见解。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任何一单元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教学的设计就离不开对主题的把握,单元学习目标的明确、单元重难点的学习等应该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例如,高一生物第二章的主题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章一共分为五个小节,分别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生命活体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以及细胞中的无机物。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教学,可以先将每一节的标题过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能够进行整合教学的小节内容。比如,此处的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的结构是非常相似的,在设计时,就可以将其整合到一起,用比较分析法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更加系统、清晰,并且,比较分析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四、结束语

在对高中生物这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进行教学时,教学设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能够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所忽略的。教师们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谨记,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联系其生活实际,还要注意紧紧围绕整个教学主题进行。

参考文献:

[1]敏.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J]生物技术世界,2013.

第2篇

以探究为中心

落花有用

科学教育园地中的耕耘者——记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金阊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吴涧石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

《洗衣服的学问》教学实录与分析

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科学教师教育智慧例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概念调查、转化和理解的课堂实践(九)在技能训练中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

《轮轴的秘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分析

《奇妙的护身术》教学分析与设计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个着眼点

“画”出来的秘密

《种子的传播》教学实录与反思

让科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享受科学课

《我们在成长》教学设计

《有趣的呼吸器官》教学设计与反思

《食物的变质》教学设计与分析

教师百花园

该出手时就出手

动手出真知

青春飞扬

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

《水的浮力》教学实录与反思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实录与评析

《建桥梁》教学设计及思考

走向科学——教科版《科学》教材八年实验回顾

灵活处理教材

《让灯亮起来》教学片段及反思

实验课不能忽视的三点

例谈实验教学的组织策略

《光与生活》教学片段与反思

《清洁剂的“威力”》课堂实录与反思

浅谈科学课堂上的“现挂”

《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实录

《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设计

《住房与材料》单元教学与思考

实验室的使用与管理大家谈

我的教研之路教师百花园

从一场音乐会想到的

试论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实验能力的培养

《光的反射》教学实录与评析

《我们的地球》单元教学与思考

《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教学与思考

《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与思考

《机械与工具》单元教学与思考

也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效率低下的原因与改进

科学探究话“六性”

《呼吸与健康》教学谈

《植物的一生》单元教学与思考

与《科学》实验教材共同成长——大象出版社小学科学《教学指南》的使用说明

合作而不是“合座”——合作学习在科学课中的价值体现

《摩擦力的秘密》案例评析

日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介绍

第3篇

经济法课程一般在五年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笔者在多年经济法教学中发现,由于老师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讲授经济法律法规,其结果是,教师讲得很累,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遇到案例分析时,常常无法下手。这充分表明,当前的经济法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弱,如何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强化、提高学生的用法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五年制高职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入手,分析当前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提升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性的一些路径和方法,以增强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提高学生的用法能力。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课程的一个“单元”?就是一次课。在时间上紧密相连的一次课,叫做一个单元。教师的备课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进行的,教案也是针对课程的一个单元写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被分成这样的单元进行。因此,本文所讲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一次课的教学设计,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讲的每一次课的教案。

本文认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师依据职业活动、职业能力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现状,科学设计课程单元(教案),并将课程单元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付诸实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用的方法巧、花的时间少、费的气力小、取得的效果好的目的。一方面学生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课程教学单元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体现课改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从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使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达到整体优化,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2.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体现课改的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着重将经济法律规定转化为真实或仿真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通过教师任务驱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突出了职业能力、学生主体,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用法能力。

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改下的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课程中的用法能力,而且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掌握课程中的各种用法能力。新的课程及教学理念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这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整体构建缺乏科学性

(1)课程内容的设计未能体现职业活动、专业发展的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职于会计岗位的较多,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毕业后职业活动、专业发展的需要。现实中,一些学校经济法课程按照会计初级考试用书进行教学安排。而现行的会计初级考试用书并没有企业、合同、市场运行等方面的法律内容,这既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参加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学生毕业后就职于营销岗位的较多,教学内容应突出市场运行管理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等。但是现实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往往随意性大,大多按教师本人的喜好及熟悉程度安排。

(2)未能避免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如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一般安排在会计考证之后,但一些学校的经济法课程仍包含税法的内容,这就与前面学期安排的会计考证课程中的税法内容重复。

2.重理论轻实践能力

很多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实践能力认知模糊,这不仅体现在课程整体上,在每次课的教学单元设计中也是如此。因而,教学中侧重理论教学设计,而不注重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其结果表现为学生用法能力较弱。

3.课外拓展不足或空缺

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往往忽视或草率对待学生的课外拓展,只是简单地布置几道简答题,而这对于检测学生每次课应掌握的实践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4.教学评价单向,教师反思欠缺

很多时候,教师只顾埋头教学,而不回头总结反思,只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对其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未能重视学生对教师的单元设计及授课的评价。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造成教师对学生贬多褒少,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也因此产生了倦怠情绪;教师对下一次课的单元设计和下一教学周期的课程单元设计没有改进和完善,或改进、完善不明显。

四、突出能力为本位,科学设计经济法课程单元

1.滚动修改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体现先进职业教育观念的课程教学,其基本原则共有6项:①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项目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1)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进度。①要熟悉经济法课程的前接课程和后续课程,在此基础上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以免与前接课程教学内容重复。②要深度开发校本教材。现行出版的高职经济法教材能符合上述课程教学整体设计6项原则的几乎没有,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不仅编写了校本教材,而且还精心编写了《经济法课堂教学上课用案例》(含课堂训练案例)、《经济法知识与能力训练》等教学配套资料。将校本教材的相应内容有机地糅合到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中,经过课堂教学使用,不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成就感,学生也不感到枯燥,反而有兴趣挑战一个又一个的任务。③科学设计教学进度。即确定课程有多少个单元以及单元的课题名称,编制教学进度表。

(2)确定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活动、岗位需求、专业发展为依据来确定。

(3)根据职业能力和专业发展要求,滚动修改课程标准。由于人的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法的课程标准的编制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经济法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订,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精心设计课程单元教案

(1)确定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课程单元的设计可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综合法、四步教学法等。结合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由于经济法课程的特殊性,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以四步教学法(示范、模仿、练习、巩固提高)和综合法(告知、引入、操练、深化、归纳、训练)相结合较好,它糅合了四步教学法、综合法的优点,突出了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

(2)突出能力目标、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系统设计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的具体内容。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为3页,首页包括:课题名称、背景分析、学习目标设定(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和情感目标)、学习任务描述,以及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资源准备、教学反思等;第二页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告知(教学内容、目标)、引入(任务)、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技能)、归纳(知识、能力、素质)、深化(巩固、拓展、检验)、评价总结(含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课后拓展等步骤,每个步骤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几个方面;第三页主要是教学过程实施。

3.有效进行课后学习拓展的设计

课后学习拓展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布置几道简答题,而是既要考虑到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以期通过课后拓展学习巩固课堂上训练的能力,也要兼顾到学习能力强、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这样,突出了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4.全面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

(1)学生对教师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其课程单元设计和授课的感受和评价。教师每次授课后,要放下身段,虚心倾听、收集学生对其教学设计及授课的感受和评价,并进行教学反思。

(2)学生(小组)对自身的评价。针对课堂上的任务训练完成情况,由学生(小组)自评和互评,评价内容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情况、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等。

(3)教师对学生的客观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要持积极的态度和期望,应该强调学生的进步状况。其评价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职业技能等。

(4)教师对自身单元教学设计的评价和反思。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①课程设计是否突出了能力目标?②是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了能力训练?学生独立训练或小组合作训练完成的情况如何?学生通过能力训练是否有成就感?③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如何?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5.外部监督保证

(1)学校要从制度层面上制定有关课程改革的导向性政策。首先,学校要从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主要用于奖励),确保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其次,要将课程改革,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测评等纳入制度进行考核,并与教师绩效挂钩。

(2)学校要常规性地开展教学竞赛。比如举办年度优质课公开赛、单元教学设计竞赛等,以此带动全校教师投身到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积极性。

(3)认真执行学期中的听评课制度。听评课要从帮助该老师如何设计出有效的课程单元,进而如何更富有成效地上课出发,因此,听课者要专门挑出授课者的欠缺和不足。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教学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1.系统论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四个关键词即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它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引出并澄清问题;(2)帮助学生组织材料,帮助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活动;(3)作为一种灵活的资源为学生服务;(4)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小组成员而参与活动;(5)主动与小组成员分享感受。

三、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开展教学设计需要注意教学目标设计。(1)全面考虑诸因素,教学目标要全面具体。尤其注意高中生物课程的新课改大纲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的制订与出发点以学生为基础;(3)教学目标需要具有层次性,即需要设定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还要设定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2.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需要涵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1)导入设计;(2)教学情境设计;(3)例题和习题的设计;(4)提问设计;(5)学习环境的创设;(6)数学学习情感培养设计;(7)学习方式指导的设计。

3.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具体包括:(1)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表现分析法、课堂观察、谈话法等方法实现;(2)自评与互评;(3)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成果展示法、智力竞赛法、书面考试等方法实现。在具体章节教学后,教师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结合进行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赵辉.浅谈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思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4).

第5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 教学 优化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主要环节,具体做法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知识要点、要求掌握的程度都用行为性动词进行具体描述,贴近生活。它是教与学双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以后,就会激发学习动机,促使自己达到目标。

一、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理论性

教学设计必须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的组合进行优化,体现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以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系统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媒体、方法、评价等诸多要素的系统。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从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以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差异性

教学设计以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来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四)层次性

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如一门课程、一个学年、一个单元、一个课时,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对教师而言,单元、课时的教学设计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五)预期性

教学设计对教学活动来说,具有预期性。没有预设目标和过程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生物课程教学上,教师比较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而忽视了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果单单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是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有用的知识的,因此,要正确设置生物课程内容,学生要积极地在有限的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多加强课外的学习,才能保障学习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采取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枯燥无味,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缺乏互动式教学

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因素,使得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少,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生物学习和接受能力。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显示出不够积极的态度。

在为期一年的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配合教师,提高了生物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良好学习习惯、科学思维方法、探究的兴趣、较强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反过来也推动了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呈现师生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好态势。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训练优化的策略

课堂教学不是教学设计的终点,教学后的反思能够使教师发现教学设计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

所谓学习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背景环境或活动,其中蕴含着与实际问题和当前学习内容相联系的学习材料。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

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境会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干扰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非常重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生物现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能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提高学生大脑皮质的兴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精心设计的实验,能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促进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设计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徒劳的问题,另一类是重要的问题,而区别二者的标志就是看问题是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应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间,在“似懂与非懂”之间,在学生的思维卡壳之处。教师要设计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价值,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

(三)组织探究与交流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生物知识和认识、解决生物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概括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八个方面。教师可将探究与交流的组织划分为五个阶段:让学生接触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认识情境材料中的某个概念或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形成结论,反思与评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实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物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第一,要让学生了解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预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数据。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而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在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综合把握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小龙.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15):43.

[2]胡桂芳.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4(20):208.

[3]胡兰存.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4(20):121.

第6篇

一、活动元

活动元是指在教学中为完成某一学习任务中的一个或几个子任务而进行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是以学生为为主体,以学习任务为目的而开展的。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重视对生物学问题的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措施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开展生物观察、生物实验、生物调查、生物探究、生物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全面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确立教学活动元

要进行活动元教学首先需要寻找并确定活动元,教师在分析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以任务为驱动确定不同的活动元,明确每个活动元的目的及意义。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活动元的特征、目的、意义、任务等将其归类和规划,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设计,构成一个活动流,使这些独立的活动元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

三、活动元教学设计

活动元教学设计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提取自己活动元模式库中的活动元模式,根据教材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学生实际等因素进行活动元设计,再将一个或几个活动元有机组成课堂活动方案的过程称为活动元教学设计。

1、活动元教学设计方法

活动元教学设计要按照系统的观点,对整个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分析自己的活动元模式库的情况,从中选出合适的活动元模式,并组成合理的活动流系列。

2、活动元教学设计原则

活动元就是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生活动抽取出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元素或一个环节来使用,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原则

在设计中必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基础进行的一组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获得知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相应的教材分析、备课、活动元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活动元教学的核心。

(2)任务及任务体系合理原则

每节课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组成每节课的活动元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样一个任务体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可能性,使学生在一定的努力下能完成相关任务,达到学习效果。每个活动元必须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此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活动。

(3)以活动流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原则

活动元教学设计是以一个一个的活动单元(活动元)来开展教和学的过程的,这些活动流来源于每个教师自己的“活动元模式库”中的一个个“活动元模式”,结合系统分析后设计而成的“活动元”。而这些活动元模式大多数是经过检验的,有的是经过了多次优化后形成的。

(4)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原则

教师在学生活动中是合作者、参与者、服务者和资源提供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足够的资源,设计中要想办法(甚至使用有创造性的代用品)来满足学生进行学习所需的资源。

四、活动元教学的组织实施

在实施活动元的过程中,要使知识目标自然达成,能力目标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渐形成。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每个活动元的任务;其次要注意每个活动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要注意活动流的整体性,即这些单独的活动元要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达到一个共同目的。

五、结论

活动元教学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最好途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活动元教学是一种高效、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法。

第7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时教学设计;要素;常用样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23-02

鉴于对教学设计的不同理解及体育课程不同纲领性文件的引领,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在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包括:水平、单元(或模块)和课时教学设计。每一教学设计各有其一定目的与要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为达成课程目标服务。这是在《课程标准》下,各校依自身情况等在课时教学前必须要做好的系统工作。所谓课时教学设计,简单地讲,是指主要阐明课时教学方法选用或创新运用与教学流程安排的主张(或想法)及完成规范、具体的课时教学计划(也称教案)制订。这是教学设计末端的工作,也是细致的工作。不经思考,胡编乱写的课时教学设计,或无教学设计,不仅对教学有害,更是一种师德低劣的行为,应严格杜绝。

一、课时教学设计的要素

在公开课等活动时,一份完整的课时教学设计应包括三个部分: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设计主张(或想法)和课时教学计划。个人日常教学往往不撰写出课时教学设计主张(或想法),但在课时教学计划规范、具体编写前则一定要有认真、细致思考的过程。这是制订切实、有效的计划前提。

1. 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

在公开课等活动的很多课时教学设计材料中,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往往缺失。这不是疏忽,而是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对于教师本人来说,课时在单元(或模块)中的情况是很清楚的,但如果是公开课等活动,他人就不一定清楚了。课时在单元(或模块)中虽是相对独立的,但它又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它与单元(或模块)中其他课的关系,或是前一课时的延续,或是后一课时的开始等。到底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或在其中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呢?在公开课等活动中,如果课时教学设计中有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他人通过学习,则能够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课时的一些情况,而不是去猜想,以防造成对课的不理解、偏解、误解等不良影响,特别是需要做出评价结果的课。

2. 单课时教学设计主张(或想法)

课时教学设计主张(或想法)主要就是阐述“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道理。在单元(或模块)教学设计完成后,就应考虑“怎么去进行课时教学”这一问题了。教学存在着很多差异,不管怎样,都应有理有据,让人学习、辨析,与人交流,使人受益。

在当前很多公开课等活动呈现的材料中,这一方面的撰写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从这些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比较虚,如“指导思想”等,从表述的内容来看,不具体,也不明确,可放在“这”,也可放在“那”;二是主要表述了一些“是什么”,如本课教学方法有哪些等,但主要教学方法是什么没有明确及“为什么”也没有回答或阐述不明确;三是在此又把教案用文字进行了重复表述等。总体而言,对课时教学设计主张(或想法)的表述是切入点不准、重点不突出,甚至很多是应该在单元(或模块)教学设计上要阐述的。出现如此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不知课时教学设计主张(或想法)从“何”切入,更不知此时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为什么”。

在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下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目标与重难点确定后,这一课时教学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及“为什么是”便是即刻要考虑的,这就是切入点,也是课时教学设计首要进行的工作,与单元(或模块)教学设计紧密相扣的,而不是先出现几句所谓“大帽子”式的“指导思想”套话。在此也没有必要把课时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再表述一下,此是单元(或模块)教学设计工作的事,即使要出现,那也是在课时教学计划中。此后,便应阐述教学流程“是什么”及“为什么是”等内容。因此,课时教学设计主张(或想法)的基本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课时主要教学方法“为什么”是这样?课时教学流程“为什么”这样安排?课时教学亮点或特色“为什么”是这样等?

课时主要教学方法选用或创新运用,主要是基于课程教学理念、课时教学内容属性、课时教学目标等来定。这是课时教学设计主张(或想法)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如某课时教学内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初二,新授);课时教学目标:学生知道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名称,85%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较为协调地做出这一动作。诸如这些“基本概念性”的课时教学内容及基于欲达成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主要教学方法选用就是“接受性”的。这些动作虽然比较简单,但认识它仍需要有一定《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来支撑,当前所教学生是不具备的,而且当下也没必要这么去认识;从欲达成的课时教学目标来看,也不可能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或者说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需要的肯定不止一课时,而是多课时,更重要的是,正确的结果也不可能在几课时内探究出来;用“接受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获得更多“基本概念性”的知识与技术等,是深入课程学习十分需要的,这是人才培养夯实基础的必需。即使在课程改革后,积极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以培养与发展学生能力,那也不是无条件的,即这样的学习不适合所有,更不能以“自主、探究”之名行“放羊”之实。这就是课时教学设计的一种主张(或想法)。一旦课时主要教学方法确定了,那么课的主要教学法特征就会凸显出来,如“接受性”“接受与探究性共存”“探究性”。课时所选择或创新运用主要教学方法得当,那么课的设计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不当,那课就不是存在瑕疵的问题了。所以,这一主张(或想法)必须要理由充分,让人信服。

课时教学流程构建,这是课时主要教学方法确定后随之要考虑的事,主要依据教学原理、课时教学内容、课时教学重难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在此,主要阐述课的教学流程内容链(即内容1内容2……)及每一内容选用或创新运用的教学手段。“是什么”要说清楚,有时会把组织形式要求融入其中一并阐述,“为什么”更要阐明,让他人理解这样设计的用意及目的。两者缺一不可,后者更是重点。课时教学流程特别是基本或主体部分的内容链结构一般有三种形式:“层进型”“并列型”“层进与并列混合型”。在此,练习负荷等则可定性略述,甚至不述。

课时教学亮点或特色,这是一节课吸引他人并能使课熠熠生辉之处,或是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手段,或是教学过程,或是场地器材等。若有,可述之。在实际中,“自我贴金”现象比较多见,这大可不必。教学水平高、能力强与经验丰富的教师,看完教学设计后便知彼此。

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应努力使它成章,不能序列结构碎片化。还有,在阐述过程中,把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穿去,让他人知晓学校一些特别、具体的细节等。

3. 单课时教学计划

在课时教学设计主张(或想法)下,课时教学计划的制订,主要保证学生的练习组织形式及要求与负荷方面具体明确,如集体练习、小组练习、个人练习;保护与帮助;练习时间、次数与强度等,这要依据目的、规律等来确定,在一定格式下,把课时教学要素一一具体、明确、规范地表述出来。

从公开课等活动来看,当前课时教学计划格式呈现多种多样,这是好事,但无论什么样的格式,课时教学要素的体现是绝不能少的,随意行为更不可取,需格式规范。另外,还要表述规范。从公开课等活动的课时教学计划来看,表述不规范的不在少数,这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课时教学设计的常用样式

课时教学设计的呈现样式,因认识、个人习惯、偏好等不一,常用的样式如图1。

三、结束语

课时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末端的工作,每一部分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侧重呈现课在其中的关系或地位、作用;课时教学设计主张(或想法)侧重明理;课时教学计划侧重具体明确课时教学,它们是有机成章的。这样,便于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课时教学设计,为达成课程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吴爱军,王渺一.立足体育课堂 科学进行课时教学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