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2 11:02:27
序论:在您撰写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也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会服务活动。
护理本科学制为四年,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培养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就业领域的不同,可在医疗卫生保健、高级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工作。本文所提的老年护理一般是指在养老机构中,专门为老年人进行护理的医学人才。
在这种特定的服务领域下,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医学和护理常识,还有必要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这也对护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将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专业知识融入护理专业教学,可以拓宽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旨在服务老年的过程中,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系统、医务水平更高的护理。以老年人的健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观念与老年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不谋而合。老年社会工作同样以老年人为中心,不单围绕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服务,更多地以解决老年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目标。两者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是统一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三、助人自助的服务目的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精神和重要目的,旨在表达帮助案主(服务对象)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并最终使其重新投入生活当中。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目的就是帮助老年人提高自身的“抗老”能力,学会自己调节自身心理及生理的变化。在老年护理过程中,不论是高超的医术水平还是高质量的医务护理,都只能解决老年人的生理问题,而在老年人面对自身患病的事实时,老人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重建需要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及科学的操作方法。
四、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
在闡述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之前,引入“文化养老”这个概念。“文化养老”是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其核心是文化先行,养老应该以养心、养德为基础,使老人获得精神慰藉。在中国的传统中,文化和养老关系十分密切。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文化总结出了“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的生活经验。然而,在当代社会中,不管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老年人对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大。以上三种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时候文化养老就有其存在的意义。为了使文化养老模式顺利展开,相应的服务方法必须随之提升。老年社会工作在老年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解决困难。这其中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是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具体有老年个案工作方法、老年小组工作方法、老年社区工作方法等。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分析问题,合理整合社会资源,采取科学的方式为之服务。
五、老年社会工作与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关系
老年社会工作与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是两个不同门类的科学,也是独立的两个专业,在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入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更有效地辅助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教学,使其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快达到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结合老年社会工作在价值观念、服务目的、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优势,本文建议将这些优势结合到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老年社会工作尚未普及与完善的今天,这种推广和结合将会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工作技能,适应全新的护理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唐晓英.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47.
1社会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1.1国外老年护理的现状
在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老年护理领域,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特点。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在德国,1997年统计数据显示,65岁老人占整个人口的16%,社会为老年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设立了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学校,培养具有全方面护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在美国,1900年,老年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下来,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开展了老年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高级执业护士,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经过认证,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的照顾问题。在美国老年护理发展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的护理院校设置了老年护理课程,并有老年护理学硕士和博士项目。
1.2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已于1999年10月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6%。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近1.6亿,占总人口的12%。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等省市。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1]。201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约占总人口的14%,2025年老年人口将增长到2.84亿,占总人口比重19.34%,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至3.7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15%,进入老龄化高峰期。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21世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2老年人医疗保健面临的挑战
人到老年,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据统计,我国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达51.8%,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可是我国老年护理领域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老年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给老年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老有所医的问题非常突出,老年人———这一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渴望得到专业的保健护理。而护理业发展与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特别是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严重短缺,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家庭作为基本照顾单位的能力可能因独生子女政策而降低,为农村地区老年人提供照顾也面临相当的挑战,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起居协助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人院、疗养院等)。为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必然要求改变现在的护理状况,树立健康老龄化的新观念,尽快发展老年护理事业,加速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构筑连续性的老年护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把以往的护理专业细化,老年护理专业应运而生。
3开展老年护理的社会意义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高龄化趋势明显,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远远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人口老龄化严重,“空巢”老人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愈加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2]。老年人群中慢性病患者急剧增加,但是真正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短缺严重,一些慢性病老年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3,4]。转变护理职能,从过去传统的医疗救助转向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全面照顾。护理人员的知识不全面,面对特殊的护理人群,要求护士不仅具有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还应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社会快速发展,老年护理问题不断增多,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及待加强。根据目前老年人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老年卫生保障体系,加快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培养具有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和现代护理理念的新型老年护理人才已经刻不容缓。不仅能为老年人实施康复护理、饮食护理、保健护理、心理护理、情感护理、运动护理、临终护理等多样性、多层次性的护理服务,还要具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它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的打针、喂药和照顾病人的护士,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护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目标,老年群体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5]。
(一)广州城市养老急需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员
广州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据2007年统计显示,广州市有60岁以上的老人107.5万人,占总人口的13.5%,其中90岁以上老人达17680人。[1]随着中国“80后”一代进入而立之年,上有四老下有一小的“4+2+1”结构家庭将成为社会主体。“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家庭养老功能继续弱化,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高的养老需求。然而目前养老护理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不具备卫生、护理等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养老市场的需求。养老护理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适应形势,增设养老护理专业或改革护理专业课程,重视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二)现有的护理专业课程不能满足广州城市养老的需要
社会对养老护理业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的要求已不限于日常生活照料,而是注重全面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与常见的护理工作不同护理老人尤其是卧病床的老人除饮食起居的生活照料还要熟谙医疗康复护理技术、保健按摩、营养学、药学、救护、心理精神慰藉等专业知识。即使是老年生活护理,也需要通过正规训练才能掌握各种动作要领。同时一个合格的养老护理员,还应该具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等职业素质,具备良好的沟通意识及交流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系统科学专业的职业培训来实现。而现有的护理专业课程涉及到养老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较少,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二、应对广州城市养老改革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
(一)增加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养老专业知识
作为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应该针对养老市场的需要,增加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养老护理专业知识。实际上养老护理工作内容包括了解老年人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护理特点、老年人生活照料及技术护理操作,老年人皮肤病、常见病及营养需求等实用知识和技术。高级养老护理不仅能够为老人做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还能够进行心理护理和情绪疏导。高职院校要以养老护理工作岗位为依据,建立老年护理一临终关怀护理课程体系,体现养老专业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并将养老护理课程拓宽到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健康咨询以及养老教育、养老管理等领域。[2]
(二)增加有关老年护理实际操作的的实践教学课时
老年护理不同于一般的护理工作,有很多特殊的技能要求和动作要领,必须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领会。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在学完相关理论和技术后,及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演练,更好地掌握各项技能。学院可以组织学生去医院、社区、各种养老机构等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定岗实习见习,切实提高养老护理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假期通过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等方式,[3]参加各种养老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知识的贫乏和技能的欠缺,回到学校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学习。通过多实践,学生毕业后,适应市场、适应岗位的能力将大为提高。
(三)增加有关护理的中医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开展老年护理服务
我国的中医护理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讲究“治未病”,有系统的养生保健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传统疗法,可以运用其特有的体质辨识,辨证施治、辨证施补、整体调理,帮助亚健康人群恢复到健康状态;对已经患病的人进行中医药特色治疗,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对大病初愈者,中医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元气。因此中医治疗和护理更受到老年人的青睐。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专业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医理论和中医技能的兴趣,学习辨证施护,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给予病人不同的治疗和护理。学生还可以学习和掌握一些中医护理技术,如针刺、火罐、艾灸、推拿、捏背、药枕等,以便更好地为老年人开展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4]
(四)加强敬老爱老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年轻人大部分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父母和子女接触的时间和交流的机会都大大减少,出现了很多“空巢家庭”。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赡养,更渴望精神抚慰。敬老爱老是对老年护理工作的首要要求,敬老爱老的本质是“爱”。没有对老年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是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敬老爱老的核心在于“尊重”。不光要护理好老年人的身体,还要注重老年人心理、情感、精神、心灵的需求,要维护老年人的生命尊严、人格尊严。所以高职院校要通过开设老年人心理学、老年人精神护理、临终护理、护患沟通、护理美学、护理礼仪、护理伦理学、护理与法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人文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老年人的理解,更好地与老年人开展沟通和互动,让老年人在精神和身体上获得双重服务。
三、应对广州城市养老加快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认识培养养老护理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就业观念
目前社会上对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还存在观念上的偏见,加上养老护理高强度、高责任的工作性质与偏低的收入回报,愿意学习的学生并不多。然而随着中专的、大专的、本科的护士生逐渐地占领原有的养老市场,养老护理员素质不断提高,薪酬也在不断上升。国家民政部、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努力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从业人员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高职院校师生要充分认识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护理工作必将成为社会急需且意义重大的职业,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积极认真地投身于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之中。
(二)大力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社区和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的联系
高职院校要大力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特别是加强与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的联系。在专业的养老护理机构,学生可以现场观摩、学习和实际操作专业的养老护理技能,同时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也可以定期派出专家为学生授课。除了专业的养老机构,许多老人更喜欢居家养老,[5]由于老年人患病率高,而且多是各种慢性疾病,急需来自社区方便快捷的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是新时期高职高专护理人才面临的重要工作,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和合作,对护士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人际沟通、与他人的合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教育。
(三)把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纳入专业知识学习范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根据民政部出台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养老护理员职业共设4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初级养老护理员主要是对老人进行生活照料,与此同时,还要会简单的技术护理;中高级和技师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水平相应提高,须具备更多医疗护理和心理保健知识。[6]高职院校可以把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的考核内容纳入实际教学内容中去,帮助和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取相应的资格等级,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
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角色不断增加的老年人的个体和群体特点决定了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疾病护理者,而是健康照顾与促进者、教育与咨询者、协调与合作者、组织与管理者、研究与应用者等多种角色的综合体。老年护理专业人员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解决老年人的失禁、进食、跌倒、睡眠、皮肤、意识、智能障碍等专科常见护理问题。同时作为健康促进者,帮助老年人改变其生活方式以实现最佳健康状况,帮助老年人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教会老年患者及家属如何观察病情,如何照顾使老年患者更舒适,对老年人常见病进行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在医疗团队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尤其是在个案管理模式中,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全面负责患者在疾病转归过程中所有与治疗相关的事务。一方面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与医生进行协调沟通,协助医生做出判断和决策。有研究表明,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对新出院的老年人进行随访,明显降低了老年患者的再入院率。但是,护士并不是万能的,为了老年患者能够获得更专业的整体性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还应与营养师、康复师、心理治疗师等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同时,每位护理人员都是管理者,既要管理和监督护理助手的工作,还要负责老年患者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统计,老年患者健康档案的整理与统计,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另外,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研究者的角色对于老年护理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并将科研成果用于指导老年护理实践,可提高老年护理质量。做好老年护理工作时开展研究并不是主要目的,而应将研究结果推广应用,指导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的整体水平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进步。因此,老年护理专业人员身兼多种角色,只有经过系统的老年护理核心能力的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才能胜任每个角色。
二、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的研究
1.国内外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标准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最早始于美国,继而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美国高等教育老年护理协会、美国护理联盟等部门制定了《美国护理本科教育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标准及课程指南》,其中包括了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高质量护理的核心能力的11项模块: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健康评估;专门技能;健康促进、危险减低及疾病预防;疾病管理;信息和健康照顾技术;伦理道德;人类多元化及跨文化护理;健康照护的全球化;健康照护系统和卫生政策。这些能力能够指导课程设计、课程开发和临床实践,确保学生在所有环境中都能胜任老年护理工作。美国老年学会建议老年护理专业学士课程培育其成员应具有以下6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增进健康促进及安全的能力;评估照顾需求的能力;拟定照顾计划及协调相关服务的能力;专业间团队合作的能力;支持照顾者的能力;运用资源的能力。我国老年护理工作逐渐从医院过渡到养老机构、社区、家庭,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工作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艰巨,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度的责任感、爱心、耐心及奉献精神是老年护理专业人员需具备的最重要的的素质;博专兼备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研究表明,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应具备法制观念、熟练的操作技能、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和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护理专科技能在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中排在首位。另外,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获取新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能力、自我防护能力也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迫切需要的。颜君等综合从事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和有关临床专家分别来自养老院、综合医院老年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见,确定护理本科生在完成老年护理的学习后,能够具备:评价和干预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教学能力;知识综合能力。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地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由7个一级指标组成: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素质个人专业发展;教育指导能力。通过对4个地区10个单位的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确定了老年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能力要求,主要包括独立判断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应对老年突发事件的能力、心理干预及心理咨询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等。我国关于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的研究处于分散状态,研究中尚无将能力和核心能力做出明显区分,缺乏系统的核心能力标准。因此,我国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在借鉴他人研究结果的同时还要考虑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标准,并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不断完善其核心能力标准。
2.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能力本位教育是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的老年护理发展之路。澳大利亚的老年护理教育基本可分为4个层次,中专、高职、大学本科以及硕士,每一个教育层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各司其职,并以中等专科职业教育为最主要的工作人员。中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培训的是老年助手,他们主要从事生活护理工作,高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培养登记护士,登记护士的工作内容为除侵入性操作以外的所有护理工作,并接受注册护士的监督与管理。大学本科阶段主要培养注册护士,从事较为高级的护理工作,如静脉给药、伤口评估及护理、心理护理、临终关怀等,同时还要对登记护士和养老护理助手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授予老年护理方向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大部分在养老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医学高校从事老年护理教育工作或政府职能部门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在职护理人员可以接受老年护理培训,接受过老年护理培训的护士更容易注意到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对于早已迈向高龄化国家的日本很早就已开始重视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日本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按照学历水平由低至高分别是护理员、助理护士、护士、老年专业护士、老年专科护士。我国老年护理学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老年护理院、老年病院、老年公寓。现阶段,老年护理领域的专门人才非常匮乏,专科护士培养正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有少数职业技术学院相继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构建了“德技并重,工学结合,课证相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设置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培养老年护理专业的本科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各类型养老机构及其他相关领域,也能胜任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护理工作,服务对象主要为健康、亚健康或患病老年人群。该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培养老年护理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我国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各个层次的培养都已经开始,包括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但是各层次的老年护理教育都处于探索阶段。
(一)专业培养目标
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我国医疗护理事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基本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技能,能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性质
“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本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定位
“老年护理学”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考查课程。
(四)教学内容
“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探讨有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现存、潜在的各种健康问题的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等。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老年护理的进展,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评估,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的变化,老年人的保健与健康促进,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等几个方面的专科知识及操作方法。
(五)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与前期课程知识点的衔接,使学生不仅掌握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各类老年人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教学难点
如何将抽象、复杂的老年人各种护理技巧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理论及技能并与临床有机结合。
(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老化的概念,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老年人安全用药原则。(2)熟悉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特征,日常生活护理要点,心理变化特征。(3)了解国内外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
2.能力目标:能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和护理,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为老年期常见疾病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3.素质目标:具有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的博爱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学情分析
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系高职护理四年级学生,已具有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一定程度的医学临床知识和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思路灵活,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耐性、求知欲、自制力较普通大专学生差。
三、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科学性、职业性、实践性。
2.设计思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学用一致,“教、学、做”合一。
(二)内容的选取
1.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必须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
2.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1)总论。任务一:绪论;任务二:老年人的健康评估。(2)各系统、组织老化性改变及相关问题护理。任务一:老年人认知与感知的护理;任务二: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任务三:老年人清洁与舒适的护理;任务四:老年人休息与活动的护理。(3)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一:老年期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二: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采用较为通用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学讨论法以外,笔者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改革:
1.以抢答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选代表进行抢答,最后优胜组给与加平时成绩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方案设计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设计目标和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阐述设计方案并解答学生疑问,以非参与小组长和教师评分方式选出优胜组给予平时成绩加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
(一)教学考核
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含课堂提问10%、学习态度15%、出勤率5%、单元自测10%。
(二)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督导组、教学组、自我反省等多种途径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我院2013级新入学护理专业本、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574份,收回问卷574份,其中有效问卷548份,有效回收率95.4%。其中,2013级本科191人,2013级专科357人;男生25人,占4.56%;女生523人,占95.44%;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8.78±0.88)岁。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本课题组编制的《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及就业意向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老年照护专业的认知及态度等内容。采用不计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情况独立、诚实回答,集中发放、集中收回。
3.资料分析。
采用Epidata3.1建立调查表数据库,双录双输所有数据;统计过程在SPSS17.0统计软件包中进行。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两相关样本多重比较等。
二、结果
1.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在我国老年人判定标准一项中,本科生105(54.98%)认为60岁以上为老人,专科生231人(64.71%),总共336人(38.70%),可见在这一项中总体认知率偏低,其中专科生认知较本科生低。本科生95人(49.73%),专科生117人(32.77%),总共212人(61.30%)听说过“人口红利”。在是否听说过老年长期照护的选择上,本科生68人(35.60%),专科生212人(59.38%),总共280人(51.09%),专科学生认知比本科学生高,可能与专科学生有更多的照顾老人经历有关。
2.护理专业新生照顾老年人的经历。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本科生79人(41.36%),专科生177人(49.57%),总共256人(46.71%)有照顾老人的经历。
3.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了解情况。
本科生109人(57.06%),专科生295人(82.63%),总共404人(73.72%)。数据显示专科生对老年照顾专业的了解率明显高于本科生,可能与现目前主要针对专科学生开设该专业有关。
4.护理专业新生了解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途径。
排在第一位的是讲座30人(23.72%),后面依次为教师授课81人(14.78%),网络媒体73人(13.32),杂志、书籍46人(8.39%)。可见学校宣传是新生了解该专业的主要途径。
三、讨论与对策
1.加深对老年照护的认识。
调查表明目前有大部分护生对老年照护有初步了解,但是只有少部分的护生有照顾老人的经历,对老年照护专业了解并不透彻。很多人将老年照护等同于老年病护理,而后者只是对某种老年疾病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措施,而老年照护的范围已经超过了传统医疗护理范围,包括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护理,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老年群体的需要。护生在新型医疗模式下对老年照护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以适应需求。
2.加大对老年照护的宣传力度。
老年照护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还处在萌芽起步阶段。护生对老年照护认识偏差大。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杂志书籍等媒介,拓宽宣传渠道,营造宣传氛围,提升老年照护在学生心目中的专业形象。
3.加强护理专业情感培养。
护理情感教育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积极的护理情感对护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加强对老年照护专业认知教育、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等方法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专业情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兴趣中培养专业技能,让学生看到专业的发展前景,提高学习积极性。发挥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
4.增强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
增强职业认同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加强职业前景教育、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我国老年照护起步晚,很多人对老年照护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混淆了老年护理和老年病护理。实际上,我们需要对老年人提供的应该是全身心的照护,工作范围也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和相关社会机构;老年照护属于专科护理,改变护生对老年照护发展的错误认识,使其认识到老年照护不管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探索,消除顾虑;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对老年照护的需求大大增加,老年照护职业前景可观;老有所养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护生,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老年照护事业发展尽力,实现自我价值。
5.探索适合老年照护专业学生的实习模式。
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可与医院、社区、养老院、家庭等多方合作,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让护生通过小组方式参与到老年照护的实践中去,以了解老年人心理状态及生活状态。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并应用于实践,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探索更好的服务方式。
6.改变本专科护生认知差异大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年型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已居世界第一,而且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增长;女性老年人比例高;高龄化趋势明显,而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改善。
近年来,60岁以上及患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病,关节炎,糖尿病)或由于意外创伤而导致伤残,需要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的老年人约占10.0%,由此推算2010年需要护理人员总量将达到32.6万名。
目前,无论从护理专业的整个卫生领域的地位,还是从今后护理专业在满足老年人口的护理需求来看,我国的护理状况与发达的老年型社会国家存在很大距离。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多种疾病的相应作用以及同伴有心量问题,因此,所给予的相应护理较年轻人口更为复杂,而且老年人患病后会伴有1种或多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易发生跌倒等危险,护理难度高,护理需要量大。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多,护理的时间也随之增加。但具备相应的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为此,需要配置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
高龄病残老年人日益增多,其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日常生活活动降低,使老年人需要更多的照料和护理。所以,健全、完善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的建立势在必行。
我国老年人口文化素质低,经济条件有限。老年人患者、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所需护理费用承受困难,结果导致较高的人均预期寿命和较低的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并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人口老龄化必须需要老年护理保险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