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临床医学心理学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20 09:57:53

序论:在您撰写临床医学心理学方向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临床医学心理学方向

第1篇

关键词 益气活血利水方慢性心力衰竭BNP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03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2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均符合CHF诊断标准[1],且NYHA心功能Ⅱ~Ⅲ级者,原发病选择: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

病例分组:40例观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6.24±6.52岁。基础心脏病分别为冠心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心功能分级:Ⅰ级者9例,Ⅲ级者11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67.13±5.63岁。冠心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心功能分级:Ⅱ级者8例,Ⅲ级者12例。

方法: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RIA法检测BNP。对照组予西药基础治疗用药,根据心力衰竭的不同病因酌情调整治疗方案,常规应用螺内酯(安体舒通)20mg,口服,2次/日,间断应用;卡托普利12.5mg,口服,2次/日;美托洛尔(倍他乐克)6.25mg,口服,2次/日;酌情使用地高辛、毛花苷C(西地兰)、呋塞米(速尿)、硝酸甘油等。冠心病症状明显及血压偏高者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利水方(黄芪、党参、丹参、茯苓、泽泻、红花等)组成,每次取汁100ml,口服,2次/日。两组均观察15天。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BNP(pg/l)比较结果,见表1。

讨 论

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促使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和循环血容量升高,增加心脏前负荷;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引起增生肥大,在左室重构中起重要作用[2]。BNP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血管,抑制RASS系统以及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在心室前后负荷增高和室壁张力增高时,刺激BNP大量的分泌,作为心力衰竭时一种有益的代偿机制,所以心衰越重,血浆中的BNP越高[3]。

益气活血利水方具有良好的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有扩冠、扩张周围血管、降压、利尿、抗凝等多种作用[4],可以减少心肌张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有利于防止心功能的进一步减退。益气活血利水方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心衰症状,降低危险程度及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93.

2 丛丽,俞茂华,等.心脏与Ang11研究进展.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31(2):215-217.

第2篇

摘要: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发展要求对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1]。医学心理学课程具有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和开展医学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总结近几年医学心理学改革要明确其自身地位和作用,构建并合理调整学生的咨询技能课程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新教学模式;课程教学

一直以来,国家对高校发展高度重视,大学规模逐步扩大,部分高等医学专科学校被合并入综合性大学。随着医学模式的变迁和改革,临床医学对心理学的要求已经跨越理论的需求、观念的更新阶段,更多的要求解决实际问题[2]。我校已经将医学心理学作为选修课程纳入授课计划,主要针对临床、口腔等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但作为选修课纳入医学生的教学大纲实际上是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和社会的需要。那么,医学院将如何正确的开展心理学课程?怎样的改革才能紧跟社会“潮流”?

1明确心理学教学的作用,适度增加教学时数

在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是深化开展立德树人,高校改革、学科发展的重点分支。长期,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更多的侧重于对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培养,比较而言,对生命、患者、患者家属的人道主义的培养空间较小,社会道德、医患关系等因素重视程度低。以致少数医生渐离对生命的重视,医患关系紧张,各种矛盾频发。进一步深化学科建设,加大课程的覆盖面积,是引导医生关爱生命和患者的必修课程,也是向伦理、社会、法制的新医学模式变更的必要。医学在校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基础医学、心理医学、人际沟通等价值观都融汇于教学当中。医学心理学可以辅助在校学生改变思维逻辑、情绪控制和沟通方式,让医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重视医患关系、缓解各方纠纷、和谐医疗环境。之所以,长期以来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已被执业医师考试定位必考科目,是因为在综合新大学医学院的教育和社会对医生能力的需求医学心理学地位非凡。

2改革教学方式,构建形式多样的心理学实验课程体系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3]。但与医学相关的心理学实验在各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比例较少。因此,医学院校的临床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实践相融合,才能让医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理论学习、增强其动手操控热情和能力。心理治疗与咨询所接触病人属于非一般人群,治疗手段异于临床的基础医疗方式,多数案例只能一对一治疗,案例可用于课堂但不可实验观察教学,心理学实验能把各种案例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提升医学生对心理学实际应用感触和理解,提高学生科研和创新的意识。心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多数人把它当成一门文科来学习,这和心理学教学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不进行实验研究有一定的关系[4]。心理测量、咨询、诊断各个方向的理论和实践,在当下的各种文献中也少有提及。这些实用性、灵活性很强的技能如果学生都可以掌握,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研究的热情和对医学和心理学的进一步认知,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关注你、我、他,从而更好的为自己和他人服务。教学方式的改革,采用展示、讲授、交流、实景剧、转换角色等多种学习方法,应用当前先进“个性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经典案例进行组合。另一方面以合理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改进教学。医学的实践技能与科学研究是相互依靠、同仇敌忾的。科研课题的辅佐,老师能够及时掌握专业的研究动态,把科研中各种成果和专利应用于教学研究,为理论与实践增添不同的“色彩”。大力提倡在校师生积极申请学校“各种课题基金”,老师申报的项目可带领部分学生进行研究,学生申请主持的课题要求选定教师在各方面进行学术指导。在一起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当中以学促教,学教相辅。既为科研学术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又可以多方面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添学生咨询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心理咨询技能

医学心理学的应用也就是利用心理评估与各种治疗手段的过程中,既学习书中理论也需熟悉对应的操作技能,即心理咨询、各种检测的使用。临床医学通用的心理测验包括应激及相关问题、人格、智力、心理与行为问题四类,其中自陈式量表可以指导来访者自行填写,而他评式量表需经过严格培训方可实施操作。在心理咨询中,学生要收集来访者的资料,学会初诊接待,然后掌握相关具体的咨询方法。学习如何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制定个体或团体咨询方案,并结合具体问题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最终评估咨询效果。各种咨询技巧,各种有效的方法主要要求训练者熟悉掌握训练放松和放松想象法;认知方面的疗法要求训练者适度把控相应的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明确突发事件、不合理信念以及不适的情绪和行为,领悟该理论,及时修通和再教育。

在今后的医学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提高医学心理学在大学课程的覆盖面,并侧重引导其独立进行实践、咨询的能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医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和针对性学习的热情得到很大的上升,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正符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通过培养的医学毕业生将更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和职业潜能,更能适应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畅栾树鑫李敬阳.“医学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8-8.

[2]李朝晖.当代心理学危机———从理论心理学视角[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6):221-222.

第3篇

【关键词】TBL;LBL;医学心理学;心理干预;教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07-02

【Abstract】Models of team-based learning (TBL) combined with 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were applied in teaching medical intervention of Medical Psychology Programin for clinical medical five-year system student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odels could not only arouse medical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ut also develop their exploratory thinking and team cooperation spirit.

【Keywords】TBL;LBL;Medical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eaching

在普通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生面临着课程多,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少的现实问题,因此,部分学院会减少《医学心理学》总课时数,需要36学时以上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五年制教材往往被压缩到26甚至24学时,心理干预各论这一章节也从8学时以上被压缩到4学时,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调动学生对该章节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讲授该章节的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临床能力,成了部分教师教学的难点。本学院的心理学教研室教师经过多次的探索,认为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结合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1]这一模式适合这一特殊情况的教学,且具有教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模式的开展

1.1 准备阶段:教学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两学时的教师讲授,第二阶段为两学时的学生讨论。由于该章内容较多,故在课前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1)设计问题:对该章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十三节内容中的每一节均设计2-3个问题,问题涉及每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治疗过程以及原理和过程之间的联系;(2)自主学习:把事先设计的30余个问题作为作业形式布置下去,作业布置的时间是课前两周,建议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答案可以从书上、图书馆及网络上去寻找,并说明这些问题及答案是第二次课分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作业的答案只有最好、最系统、最具创新性之分,没有最正确之分;(3)分组:将每班学生分为3个组,每组10名左右,每组选1-2位负责人,主要负责收集事先布置的作业的答案、主持和记录第二次课讨论的内容。

1.2 LBL阶段:LBL阶段由教师完成,主要系统讲述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建议LBL 阶段以案例为基础,围绕案例精讲每一种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及其联系,由于时间有限,有关每一种心理疗法的历史、人物和最新进展应布置给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去阅读或寻找答案。

1.3 TBL阶段:TBL阶段为在教师的督导下由学生完成。尽管TBL阶段讨论的问题在LBL阶段教师已精讲过,但为了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独立思维的习惯,讨论前应说明教师的讲授及书上权威人物提出的每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及技能也有其缺陷,学生应在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和书上的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学生尽快走出绝对性认知阶段,促使其认知模式向迁移性认知、独立性认知和环境性认知阶段发展[4]。在具体操作中,每个学习小组围绕一些特定的心理治疗问题,从各个学科和不同方向共同探讨学习,对每种心理疗法的理论和技能展开广泛的讨论,总结理论与方法之间的联系,提出对每种心理疗法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可能有效的改进方法,并探讨每种心理疗法的联系与异同,从而达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对“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四大要求[2]。讨论结束后教师针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表现、问题解答等方面进行总结与评价,主要点评学生观点的创造性与系统性,而不是过多点评知识点的正确与否。

2 实施体会

TBL以设计好的问题为导向,避免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中问题过于分散,且TBL注重基础与临床知识的结合。因此,自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在PBL基础上创立TBL以来,该模式在西方医学教育中逐渐被推广运用。实施TBL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有关讨论内容方面的专家,但并不需要在团队工作程序中有指导一次成功TBL会议的经验和专门技能。另外,学生在团队工作中也不需要任何特别训练,因为在此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协作和使工作富有成效[1]。

我们教研室教师这几年把TBL与LBL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中,总的感受是该结合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像我们这种普通院校的临床专业多为五年制,课程繁多,《医学心理学》被认为是一些边缘课程,课时因而被大加压缩,这导致教师在每一章节教学时都感觉时间紧张,特别是在教授心理干预各论时,因为该章有十三节,描述了十三种心理干预方法,而课时仅为四学时,因此讲授该章时时间更为紧张。LBL结合TBL模式则能解决因完全运用PBL或TBL教学时教学时数大量增加的问题,解决目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部分课程时数过少的问题,又能调动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另外心理干预这一章节内容介于医学心理学理论与临床技能之间,TBL结合LBL能培养医学生初步的临床探索技能,提高以后进入临床时所需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LBL结合TBL不仅因节省课时而适合于部分五年制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还因该模式在教学中一改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将枯燥的学习变成一项充满趣味和挑战的科学探索过程而适合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该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营造了开放、自由、包容、合作的学习氛围,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认知性学习思维的转变和发展,让学生逐步接受书本或教师的某些知识是不确定的观点,让学生明白,权威并不是全知的,知识不再视为是确定的[3],这可能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相对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谭波涛,潘丽萍,梁红,等.TBL结合LBL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126-127.

[2] 莫明树,陈代娣,李熠,等.英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071-1072.

[3] 张婕琼.西方大学生认知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53.

第4篇

一、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面对医学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社会卫生保健需求,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从总体情况看,医学毕业生还存在以下问题: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差;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面过窄;思维不活跃,缺少创造性思维;综合素质不高等。这些都与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总课时太多、课程结构不合理、基础不厚实、课程内容陈旧、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薄弱、选修课太少且不规范等有关。医学心理学专业是一个新的、年轻的专业,但作为医学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同样存在上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当今医学的发展需求,急需我们进行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在思想认识和实际教学中,增强医学院毕业学生的医学心理学素质,为以后的从医工作做好基础,是现阶段医学心理学教学的必要任务。

二、医学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实验和实践相对较少。

现阶段的医学心理学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际情况的运用和锻炼,学生普遍认为只要掌握了理论到时候就能够处理好出现的所有问题。而学校方面由于条件或者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机会的缺乏。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现实运用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在毕业参加工作后,当遇到问题时,很难将理论转化成实际,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给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对医学心理学不重视。

大多数医学学校都将心理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对待,但是仍然有些学校对医学心理学的重视不够,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只当做考查学科对待,造成课时安排和教师投入的严重不足。这种情况直接导致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学习本学科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降低,给医学心理学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即使有的学校把医学心理学当做必修课程,也没有给予课程应有的重视,认为这一学科本身就是对理论的掌握,并没有开展专门的学科实践教学活动,只当做能够通过资格考试的理论模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心理学的实践和实验在毕业工作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评价体系比较落后。

由于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科评价体系的落后,主要表现为学校对毕业学生的重理论轻实践能力的考核,只要学生在毕业时理论掌握得扎实就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这种考核方式缺乏对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的有效手段,造成毕业工作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理论与实践灵活运用的能力,往往工作起来处理实际问题比较吃力。旧的课程评价体系已经跟不上社会卫生保健事业和医学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

4.教学过程中的语言障碍和教学内容的抽象性。

医学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内容枯燥、专业性语言抽象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起来相对较难理解和记忆。伴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和西部开发的进行,西部(新疆、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较多,汉语水平较低,对医学心理学专业词汇的理解、记忆较为困难,他们对于传统的讲说式教学方式的吸收能力较低,学习效果非常不好。传统的说课方式不能满足西部地区的教学要求,急需我们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和学习效率,以促进各个地区的医学事业的发展。

三、改革的措施与建议

1.让医学心理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有机融合。

医学心理学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不仅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等许多医学课程中的有关基础知识,还涉及到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广泛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医学心理学教师应努力把医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并使之跨出心理学的范畴,发散到其他相关学科,努力做到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时能够做到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医学心理学与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之间的沟通,如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讲授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同时,其人文素质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了进行传统的理论讲授外,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辩论、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培养和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将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到课堂中,在参与和思考中学习;使学生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积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书本上的知识吸收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眼睛所看、耳朵所听、心里所想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授知觉的特性和情绪的理论时,挑选了有代表性的图片(如双关图形、各种表情的照片等)和Flas,使所讲授的抽象概念和原理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记忆和接受。例如在讲授心理障碍和心理干预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时,通过介绍与大学生有关的实际案例,联系《心理访谈》有关专题,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医学心理学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让学生能够在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中去实践所学的理论。教师备课要格外下功夫,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各种有效的信息资源,如有意识地收集一些电视或报刊上的真实案例、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自己或身边的事情,以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为中心,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在使学生能将所学的观点、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和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另外,还可推荐相应的图书、网站、电视节目、经典电影等让学生查阅和观看,开拓学生的视野,提供更多的资料让学生去了解,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评价组织和评价体系。

学校首先要在认识上提高对医学心理学的重视,加大对学科教学师资力量的投入。开展与学科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成立专门的学科评价组织,定期对医学心理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以提高专业教师的责任心和教育水平。完善学生毕业时的学科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实践和实验的能力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来判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的重视,自觉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医学工作打下基础。

5.采用双语教学,改善授课方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

西部(如新疆、等)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高,民族语言丰富。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加之医学心理学概念比较抽象、空洞,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这门课程的知识较难掌握。在对民族学生就读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语言教学,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教师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比较难以掌握的专业词汇使用相应的民族语言进行解释,使学生易于理解。结合多种现代化教学方式,例如图片、影视素材的穿插等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来增强理解和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束语

第5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在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生具备的知识结构应符合这种模式要求。为此,医学院校陆续开设了心理学课程,成立相应的教学组织。我校自1986年起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后又相继在麻醉学、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等专业开课,学时由20~50不等,2000年起临床医学本科开设医学心理学30学时。20年来,医学心理学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20年医学心理学教学实践的回顾,探讨解决对策,展望其发展未来。

    1  医学心理学教学实践回顾

    11 社会需求与医学心理学教学地位的确立  对健康和疾病,人类经历了神灵主义、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五个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临床工作中一些非生物、物理、化学性因素所致的疾病,用生物医学模式不能完全解释,一些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疾病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医学心理学提出的对健康和疾病的五个基本观点:完整整体、认知与自我评价、心身统一、社会对个体影响,主动适应调节,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这就决定了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笔者曾在2006年、2007年临床医学专业两届本、专科教学过程中组织指导部分学生分别深入我校临床医学院有关临床科室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外科组住院病人问卷调查中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占69%,心理困扰占81%,有关联观念的占51%,有后怕心理的占22%,性格改变的占15%,无主见的占18%,孤独感者占11%。内科组中有情绪郁闷的占31%,有忧患心理的占41%,对所患疾病产生情感淡漠的占22%,过分敏感的占15%,有疑病心理的占32%,患病后缺乏温情的占16%,奇异的信念和想法的占9%,有自卑感的占21%,依赖性强的占12%,有失望倾向的占13%,患病后生活习惯改变的占23%;住院病人中生物因素致病占71%,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疾病占21%,其它占8%。神经科组中有情绪极易冲动的占15%,有人格障碍的占4%,自控力减弱的占15%,有疑病质的占8%,有焦虑症占13%,早衰的占3%,有掩饰倾向的占4%。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体会到临床各科不仅纯生物性疾病病人中大部分病人多数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问题,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疾病单纯地用生物医学模式的观念和方法治疗往往都比较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分别不同情况辅以某些心理治疗可能更加奏效。从而改变了学生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的观念,激发和提高了学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感受到在医学教育中设立医学心理课程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12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一部分是临床心理学和心身疾病防治理论与方法。

    学生通过医学心理学的学习,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沟通技巧,表现在提高了待人接物的能力明显,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了对心理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了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掌握了心理测验和常用的心理治疗的原则方法;明显改进思维方法和思路,改进了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提高了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明显增强改善自身心理调节能力。

    教学中以情暖人,预防心理疾病,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心理教育通过各种人格特质(如需要、动机、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等)对思想道德品质起作用,对构成德育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分产生影响,同时心理教育在完整的生命过程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在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人们才有可能从内心深处去接受德育,去认同社会的秩序、规范和价值。因此,德育必须在心理教育的平台上才能更好地拓展与深化。没有心理成分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紧张和由此而来的心理失衡是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困扰,负性情绪(如逆反、孤独、寂寞、空虚、困惑、焦虑、自卑等心理)在疾病生成过程中的病因性作用已经十分明显。一方面,青少年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极其缺乏,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预防心理问题、系统培育心理素质依然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心理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乃至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作为德育工作者应当尽可能地提高心理素质,钻研心理学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尤其是精神卫生知识,正确对待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帮助学生改善个性,走出心理阴影,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健康。爱因斯坦有言:“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适当的人格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发展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青年期是人格品质形成或“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了积极品质,就会自我观念明确,追寻方向肯定;否则就会出现心理危机,人格分裂。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德育观念,抛弃传统德育观中的“狭隘性”和“功利性”,着眼于人的发展,着力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确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观。

    2  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2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医学心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目前各类教材除较大篇幅突出基本知识外,适当加重了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与心理卫生以及临床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等应用性较强的章节,但是由于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实践性较强部分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目标仍以旧的教学模式为主,只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忽视实践操作。按照目前的教学,医学生很难获得适当的心理-社会-生物的整体观,很难树立整体医学的目标,不能从内心里把医学心理学作为一种态度,以指导如何应对病人及其周围环境。

    22 课程安排时段不合理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的推进,我校1997~1998年度一、二年级同时开设医学心理学,两个年级的课程内容、授课老师、考试题目及时间均相同,二年级考试成绩优于一年级(见表1)。表1  一年级与二年级医学心理学成绩的比较

    由表1可知,二年级医学生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一年级学生。这是因为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涉及许多医学知识,二年级学生已学习相当大部分医学课程,并且开始了临床见习,医学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与病人接触的亲身体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医学心理学知识,并懂得心理学知识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一年级上学期学生显然不具备这些条件,故医学心理学课程安排在一年级不太合适。

    23 教学课时数不足  据shepherd调查,内科门诊病人的38%根本无躯体疾患,仅有心理精神状态。gummings指出美国60%的病人是情绪引起的躯体症状,但并无躯体疾病。我国传统的心理特点是:习惯以躯体不适表述精神症状和心理问题。这也是临床许多病人久查“无病”,增加医师工作量和病人痛苦的原因。随着都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快节奏及人际交往频繁化,将会使精神卫生问题更突出,与之有关的老年问题,青少年问题,酗酒、药瘾、事故、犯罪、吸毒等问题也日益严重,这都需要临床医师有足够知识,需要通过医学心理学和精神医学来解决。我国近期颁布的医师法要求执业医师必须具备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也充分说明对医学心理学的进一步重视,但目前我们的医学心理学课约为20~36学时,无法满足新的知识结构对于教学的要求,甚至无法满足职业医师考试大纲范围的教学要求。

    3  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1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意义  使学生明确每个课题的学习目的与意义,在讲授医学心理学课程之前,应向学生讲明课题的目的、要求及重要意义。这种意义既包括教材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也包括本课题知识的社会意义。例如:在讲“记忆”时,首先讲明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记忆,人们只能每次都重新去认识那些已经接触过的事物,人的认识活动只能停留在感知阶段,其它一切心理活动无法进行;同时要强调记忆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离开记忆,复杂的心理活动就不复存在了,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学习也会无法进行,人的个性品质与聪明才智也得不到发展,甚至难于独立地生活在社会之中。只有把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推动他们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否则,一个不明白学习的具体目的和意义的学生,就很难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结果只能是教师“一言堂”,无法提高教学效果。

    3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施教的目的和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诸方面获得进步。只有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且在教学进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时,教师才可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也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的目的、任务。离开了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泡影。所以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谈出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讲到“心理应激”时,先让学生查阅有关“心理应激”的各种相关资料,然后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如:关于“心理应激”都有哪些不同的观点?你持什么意见?应激事件与人的心身健康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就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心理应激”的概念及相关的知识。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旦提出了问题,学生才会动脑思考如何去解决,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新思想及新观念,体现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精神。这样的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这样形式的课学得明白,记得扎实。

    33 注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  新异的刺激会使人产生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尽可能地使所教的知识具有新颖性和特色。如果内容是枯燥无味的,就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挖掘其中的新异因素,或举生动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什么是表象”时,事先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出在自己的记忆中的某种客观事物的形象,然后在讲解时就利用学生所画的事物的例子,讲明表象就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进而说明表象的特征——形象性和概括性,同时让学生就所画的事物比较一下表象与感知觉有何区别和联系。采用这种方法,学生觉得新颖,而且学习起来特别认真,注意听讲,效果很好。既不脱离教材,又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

    34 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程有关的若干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这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讲“感觉的适应”时,如果直接介绍适应是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学生很难理解。不妨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冬天刚穿上棉衣棉裤时觉得很沉而累,而时间久了怎么觉得轻了一些?为什么刚进入冷水中游泳时会觉得特别凉而过一会儿觉得暖和了一些?另一方面是对教师的情感要求,教师应当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人格形象和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从深层次上增强吸引力,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4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实践证明医学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临床,受到病人的欢迎,有着广阔的前景,得到病人和临床医生的认同,主要是有他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解决了许多心理疾患的实际问题。21世纪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乐观。随着各种新技术和新研究方法的出现,将使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治疗手段更加精确和准确。eeg的出现使得心理学家对人的脑电活动进行准确的记录与分析。例如,通过夜晚帽可在人正常睡眠中灵活方便的收集数据,meg、mri、pet等技术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脑外科技术、微电子技术,基因技术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将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esm等各种定性研究方法有助于了解实际生活中与人们的心理行为特征相关的变量,从而为医学心理学理论研究和严格的实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6篇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神经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27-02

心理学家曾统计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是现代人类面临的人生及社会问题。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已切实感到,在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急剧变化的时代,人际关系、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以及病后产生的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我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已愈来愈突出。

作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复合的医学模式转变的具体表现形式,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是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体现。这一现代医学新贵的出现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和患者康复治疗有着显著地积极效果。

1 临床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1.1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是利用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及方法,对临床疾病进行分析、治疗的一门学科,也是心理科学乃至脑科学的重要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多学科合作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潮流,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以及神经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的新技术、新方法相结合,为各科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研究空间。但不管临床心理学如何发展,其心理学基本理论仍将是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础,而心理治疗是临床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我们掌握的一门实用性临床技术。

1.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即精神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理论及方法对心理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如理解、同情、支持等心理反应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就是生活中的“心理药师”。狭义的心理治疗,是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施治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治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广义的心理治疗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理解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困难和心理障碍,减少焦虑、忧郁和恐慌,改善病人的非适应,使患者能以较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生活。

心理治疗的方法已经有数百种,多数治疗方法是短程、整合的治疗手段,如认知行为治疗和认知分析治疗。心理治疗最初仅限于精神病人的应用,发展至今,已扩展为各个领域的心理障碍、社会人际关系、婚姻家庭等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的处理。

2 康复医学与神经康复

2.1 康复医学:康复的定义,即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等各方面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指导性训练和治疗,使患者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其自身潜力,逐渐从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等各方面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生命活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康复治疗的核心。许多疾病临床治愈出院时已经形成了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脑血管病、脊髓损伤所造成的后遗症,骨伤疾病的致残等),还有一些现代文明病、老年病、身心疾病的功能障碍也与缺乏运动有关,光靠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康复医学不仅强调主动的功能锻炼,而且强调在生理功能无法恢复的情况下,应该采用代偿或替代的途径,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以利于患者逐步恢复实际运动及生活能力,并建立起战胜疾病、顽强生存的自信心。康复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弥补了传统临床医学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复医学就是临床医学的一种扩充和延伸。

2.2 神经康复:神经康复是康复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而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脑血管病、脊髓病变)是康复最重要和治疗最早的适应症。另外,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也在加快,有资料显示,我国的老年病患者中有超过一半需要康复医疗服务,而脑血管病是老年病的常见症状,其致残率相当高。这些情况都体现出了神经康复治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神经康复是神经瘫痪、各种脑病、老年病最关键的医疗服务之一,它的实施和应用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安定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心理治疗与神经康复治疗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情感、认知、社会活动等都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影响。神经疾病中由于残疾发生、身体功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使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婚姻与家庭的责任难以完成,而且患者病后长期脱离与社会的交往,家庭、社会支持不良,易使患者自我评价偏低,产生心理、情感方面的障碍。这些患者出院后在进一步的神经康复治疗中,如果能辅以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支持疗法等一系列的积极心理治疗,对于减少患者由身体功能障碍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并提高他们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有着显著地积极意义。不仅能使他们在挫折中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且有利于患者自我调整,产生足够的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此可见,心理治疗对神经康复的潜在影响是其它治疗方法所替代不了的。对神经系统瘫痪病人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引导他们接受现实,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师进行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的逐渐恢复,各种心理障碍会逐渐消除,神经抑制也会逐渐的解除,从而使得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使他们完全恢复社会功能,融入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的结合,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还可减少医疗费用,节省大量的卫生资源,提高病床的周转率,这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易法建、彭剑飞、杨丹燕.《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2] 朱镛连.《神经康复中的运动疗法及现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1)

[3] 张海霞、乔天梅、高萍.《浅谈医学心理学在临重的重要性》.《当代医学》,2009(09)

第7篇

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人体形态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等。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制药、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制药/生物工程;

3 医疗设备/器械;

4 新能源;

5 美容/保健。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代表、销售代表、护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代表;

2 销售代表;

3 护士;

4 内科医生;

5 产品经理。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城乡基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2.具备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处理和转诊的能力;

3.掌握临床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掌握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社区卫生保健与管理、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