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急诊急救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9 16:08:41

序论:在您撰写急诊急救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急诊急救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急诊急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89-02

急诊医学是一个跨多种专业的学科,它具有紧急性、综合性、协作性。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现总结作为急诊护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及管理。 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研究和治疗急危重病的学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急诊急救工作的对象是急危重病人,他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具有思维敏捷性,快节奏性、高技术含量性、高风险性,因此:在此项工作中如何做好风险防范,降低风险系数,保证病人安全,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是每个从事急救护理工作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要不断的探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防止风险的发生。现总结作为急诊护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急诊护理的风险及防范及措施。

1 急诊护理常见风险的种类

1.1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急诊护士是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一线服务者,护理人员的素质或数量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护理风险。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等都给患者带来不安全隐患。

1.2 医嘱因素所致的风险

由于急诊科抢救大都是急危重患者,医生来不及开医嘱,口头医嘱多,护士执行时,可能会因听不清而用错药,以致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或护士在执行完医生的口头医嘱后,未督促医生在有效时间内补记医嘱,致使在发生医患纠纷时无证可依,使矛盾钝化。

1.3 护患关系冲突所致的风险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现在社会上医患关系不够和谐,而急诊患者由于病痛折磨和家属陪护人员的心情焦虑,稍有不如意之处,就可能导致病患家属情绪失控,向医护人员发泄。

1.4 抢救仪器故障所致的风险

抢救仪器保养不妥,关键时刻不能正常使用可能延误抢救时机导致抢救失败。

1.5 抢救资料记录不清所致的风险

由于抢救的患者多,工作任务重,经常是抢救完一个患者紧接着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而医嘱又大多为口头医嘱,导致资料记录不及时、全面。

1.6 急救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所致的风险

急救护理人员因法律意识淡漠,如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2 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2.1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技术 ,要加强对急诊专科护士的专业化、规范化培训,选拔高学历或经验丰富的护士进入急诊科工作,并保证足够的护士人数。 承担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掌握全面的急救理论知识,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业务的范围也不断地在扩大,因而对护士应具备的知识机构和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在护校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已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猎取新的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正确的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2.1.2 掌握娴熟的急救技术,医院急诊科是一个高挑战的岗位,护士具有技术风险,在急救工作中,娴熟的急救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对抢救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尽快实施抢救措施是决定生存希望大小的关键,当一个垂危的患者送到急诊室时护士在医生未下达遗嘱前即应采取救治措施的99%,所以我们平时工作中应加强基本功训练,练就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是防止一切技术事故的关键。

2.2 注意核对医嘱

由于急诊抢救中大多为口头医嘱,因此,执行医嘱前护士应复述一遍,对药名相似的要多次核对,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2.3 增强护理道德观念,尊重患者

在急诊护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要讲究语言艺术,推广应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提高护患沟通技巧,缓和护患关系,避免医患冲突发生。

2.4 增强护理道德观念,尊重患者

护理工作与法律密切相关,尤其在急诊科这个特殊的岗位中护理人员实施的每项护理活动都与法律密不可分如:对急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如果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2.5 加强抢救仪器的管理

要认真做好各种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要有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仪器和设备定位定点放置、性能完好、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2.6 做好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及记录

病历、护理记录和医疗文件是医疗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因此,工作记录一定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抢救记录上要准确记录患者入院时间、用药、抢救措施及时间,具体到分钟,如患者发生病情变化要及时告知家属,如患者拒绝检查、治疗或住院要其说明原因并签字,保证病历记录的完整。

2.7实施细节及风险管理

2.7.1 细节是认真的态度,细节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时间前的积极预防,护理工作者必须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特别是护理工作的平凡使人产生厌倦和麻痹,造成人命关天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到大事着眼,小事者手,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2.7.2 医院急救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实施风险管理能不断识别急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不仅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投诉和纠纷,同时能提高急诊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急诊风险管理应完全渗透到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识中,体现到各项急救流程中,克服工作中漫不经心和随意行为,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急救工作安全性。

正确的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2.8加强急救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无论哪一种职业,从业者都需要具有责任心,特别是医院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护士担负着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使命,她的职责就是全力以赴抢救患者的生病,救治急危重症过程中责任心缺失可直接导致患者痛苦和生命安危,会因失去有效的抢救时机而导致伤残或失去最宝贵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对生命高度负责,否则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心的谴责,终生感到遗憾和内疚,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保证急诊急救工作质量防止一切责任事故的关键。

2.9加强与急诊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急诊病人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在急救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则显得非常重要。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很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要是因护患沟通不足,不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忽视对患者的告知,不顾及患者在及家属的感受,使患者缺少信任感,从而引起不良情绪导致纠纷的发生。对急诊病人的沟通要不失时机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实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护士有信任感、安全感,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压力,调动病人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沟通还可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升急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又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获得最佳抢救效果。

护理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强化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地降低差错、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急诊急救护理的安全系数,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全效的护理服务。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急诊急救工作与生命息息相关,稍有不慎便可引起纠纷。因此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所做的每一项抢救措施必须准确无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升对医疗不当因素后果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从而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急救工作质量。急救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同行承认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速度迅猛,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涉及的法律范畴日益剧增,风险也贯穿于其全过程,做好急救的风险防范工作,可保证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同时能提高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急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急诊;昏迷患者;急救措施;急救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irst aid measures and effect of emergency coma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79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February 2016.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causes,first aid measures and first aid were summarized.Results Among the 79 cases of emergency coma patients,64 cases were successful,the overall success rate was 81.01%.Among them,the success rate of hypoglycemia,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alcoholism coma was the highest,100.00%.Followed b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able poisoning,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hemorrhag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cardiac arrest and rescue the lowest success rate is 50.00%.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ma,rapid follow-up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aid measures,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first aid.

Key words:Emergency;Coma patients;First aid measures;First aid effect

昏迷,是急诊患者最常见临床症状,其中以心脑血管事件、急性中毒、脑外伤等伴况最为多见。据统计,5%昏迷患者进入医院时,伴有意识障碍,且昏迷患者死亡率在急救不力死亡人群中占20%[1]。这是因为昏迷患者致病原因涉及多个学科,加上患者意识不清,不能提供准确病因、病史,不能配合临床检查,增加了临床诊断、分诊以及治疗难度。临床医师仅能经送诊人员分析患者病因,存在片面性缺陷,因此只能根据其典型临床症状予以鉴别诊断,并据此实施相应急救措施。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急诊昏迷患者致病原因,综述其相应治疗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9例急诊昏迷患者均为2015年5月~2016年2月到医院就诊,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为18~69岁,平均年龄为(41.74±1.76)岁;自昏迷至入院时间是23~190 min,平均昏迷至入院时间是(91.45±2.72)min;昏迷程度:浅昏迷36例,中度昏迷22例,重度昏迷21例;经患者家属或者送诊人员的主诉,初次发作54例,多次发作25例;存原发性心脑血管疾病者15例,排除精神病以及癫痫等所致假性昏迷、昏迷者。

1.2急救措施 ①对于昏迷患者实施初步处理,包括清理其呼吸道,并予以心电监护,严格控制其出血量和输血量,详细记录其尿量,并进行血糖、头颅CT检测等;②在初步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注意保护患者脑组织,确保其生命体征平稳,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必要情况下可切开气管实施插管操作;对于呼吸心跳骤停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并快速搭建静脉通道,通过输液维持其机体循环功能,避免其因高热、高温而诱发抽搐等不良事件,并避免其并发肺部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等;③对症治疗:对于因中毒而昏迷者,医护人员应快速确定其中毒药物成分,并在短时间内予以彻底洗胃处理,中毒时间比较长者可予以导泻处理,同时实施体检、实验室检查,分析其肾脏、心脏以及肝脏等重要脏器有无中毒反应,并实施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确定其电解质、血糖以及心肌酶等水平。对于因心脑血管事件而昏迷者,医务人员应立即实施头颅CT检查;对于昏迷原因不明者,医护人员应将其排泄物、呕吐物送检,分析其致病原因后实施抢救;对于因有机磷等农药而中毒洗胃者,应使用相应解毒剂,对于因一氧化碳而中毒者,应立即使用高貉醪罩瘟疲对于酒精过量而中毒者,应立即使用纳洛酮治疗,对于颅内出血者,应予以脑外科侧脑室穿刺进行引流治疗,对于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开展心肺复苏治疗,对于大出血患者则需实施止血、输血治疗,对于脑水肿者应用甘露醇,以此控制其颅内压水平,低于急性心肌梗死者,应实施溶栓治疗。另外,处理酮症酸中毒者,应使用小剂量的胰岛素予以静脉滴注治疗,对于因低血糖而昏迷者,医护人员应取50%葡萄糖溶液实施静脉注射治疗,对于肝昏迷者应予以降低血氨治疗,对于肺性疾病而昏迷者,医护人员应立即纠正其酸碱紊乱,并实施抗感染治疗,对于血压升高者,医护人员应开展血压调控治疗,对于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处理,同时注意及时补水,避免患者发生脱水等不良事件,并应用弱酸液实施保留灌肠治疗,同时采取呼吸机予以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对于抢救成功者立即予以分诊、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的组间率(%)对比使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本组79例急诊昏迷患者中,抢救成功者64例,其整体抢救成功率是81.01%;其中,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中,因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均是100.00%,中毒患者中因酒精中毒而昏迷者的抢救成功率也是100.00%,均高于其他疾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因心脏呼吸骤停而昏迷者的抢救成功率最低,是50.00%,见表1。

3 讨论

昏迷属于觉醒状态、意识内容、躯体运动功能等全部丧失的一种意识障碍,对于外来疼痛、光线以及声音等刺激均存在异常现象[2-3]。因此,临床上对于昏迷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时较棘手。鉴于此,急诊科医护人员有必要加强对昏迷者致病原因及其相应急救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提升昏迷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改善其患者预后[4]。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79例急诊昏迷患者可知,本次昏迷患者所涉及病变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中毒。上述疾病患者虽然不能主诉其病情,但存在不同体征与临床症状,比如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神经病理症阳性、瞳孔改变等临床表现。因此,临床医师可根据上述体征、临床症状判定患者病情,并据此制定急救方案,如脑血管疾病所导致昏迷者,多存在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体检结果提示神经病理症阳性[5];内分泌系统疾病者存在有明显糖尿病病史,同时结合其血糖检测等结果即可确诊。中毒患者同样有典型体征和接触史,其中典型体征者如因一氧化碳中毒而导致昏迷患者的口唇颜色是樱桃红等,均便于临床诊断和分析。此外,根据既往临床数据分析可知,伴随社会进步和人们日常所面临生活压力持续增大,因安定等镇静催眠药物、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昏迷发生率显著提升。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药物的有效监管、合理使用,从而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效果,最终降低昏迷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关于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措施,医护人员应遵循"先抢救、后辨病、缩短无效救治时间"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加强呼吸道管理、维持循环功能等,同时明确其昏迷原因,并实施对症治疗,实现诊断、急救同步实施的目标。本研究结果提示,本组79例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达81.01%,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均是100.00%,中毒患者中因酒精中毒而昏迷者的抢救成功率也是100.00%,仅有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是50.00%,而其他系统疾病所致昏迷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均在66%~83%,可见对急诊昏迷患者实施相应急救措施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提升急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应对急诊昏迷患者进行早期确诊,并及时实施抢救,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提升其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魏伟,刘小华,黄兴.662例昏迷患者内科急诊抢救回顾性研究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269-270.

[2]Chen J J,Cai Y L,Chen X M.Caus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Coma Patients in Medical Emergency[J].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2014,126(1):62-69(8).

[3]段小勇,吴柳春.急诊护理程序在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中的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3(6):189-191.

第3篇

【关键词】 急诊; 多发伤; 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doi:10.14033/ki.cfmr.2016.36.0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119-02

多发伤是一种可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外力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人体多部位损伤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可见在不断提升[1]。相关患者在受创伤后,不仅会因暴力冲击而出现脏器损伤、大量出血等直接危及生命健康的情况,还有可能因创伤后循环异常、心理因素等原因而造成机体代偿失调的一些综合征,继而间接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2]。而急\作为医院中接受多发伤患者的主要部门,其更应积极探究针对多发伤的高效急救措施。本文中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入急救的部分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了有效的急救措施,旨在以此为降低相关患者的病死率提供参考信息,现报告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室收治的230例多发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其中男125例,女105例;患者最低年龄为22岁,最高年龄为67岁,平均(41.78±4.82)岁。抢救过程中死亡患者1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送至急救室后,需迅速给予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护,并采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njury secerity score,ISS)对患者伤损情况进行实时评估[3]。急救期间,需给予保暖、吸氧、输液、止血、固定骨折等常规急救措施,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降颅压、机械通气、限制性液体复苏等措施。在经影像学诊断后根据治疗方案对其实施相应治疗。之后汇总并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相关急诊资料,其中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ISS评分、急救情况等。再根据分析结果深入探究并制定针对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应执行的有效急救措施。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需统计观察患者的病死率,并对不同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ISS评分患者的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记录数据选择专业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多发伤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其死亡率

多发伤患者不同性别、致伤原因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以上患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多发伤患者不同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ISS评分及是否存在呼吸系统感染、体温过低情况及其死亡率

多发伤患者不同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呼吸系统感染、体温过低、ISS评分病死率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可见就诊时间晚、损伤部位数多、存在呼吸系统感染、体温过低、ISS评分高患者其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目前交通、建筑等各行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中,相关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可见在逐年提升。多发伤作为一种可由多种事故因素形成创伤疾病,其具备了受创突然、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疾病特点[4]。而其特点则极有可能加重患者的身心健康负担,甚至致使患者死亡。在本次研究中可见,急诊收治多发伤患者其危险因素包括了患者年龄较高、就诊时间过晚、损伤部位数较多、呼吸系统受感染、体温过低、ISS评分较高等。分析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年龄较高的患者其各项机体功能呈明显退化,且多存在着各类合并的基础疾病,继而致使其机体应激能力与代偿能力都呈减弱现象,从而增加了急救的难控性[5]。而患者就诊时间较晚,也会导致其错过“黄金1小时”的救治时间,提升了急救危险性。加之损伤部位数过多与ISS评分越高,则意味着患者受创程度越严重,急救处理也就更为复杂,导致了急救危险性大大增加[6]。而为降低多发伤患者的病死率,要求医护人员应积极探究针对多发伤危险因素实施控制的有效急救措施。

经思考与讨论后,提出在实施常规急救措施基础上,可增加以下针对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措施。

迅速了解判断患者病情,并落实相关手术的准备工作。这就要求相关急救人员在面对患者过程中,应始终基于救命为主,救伤其次的急救原则[7]。因为多发伤患者创伤情况多是突发的,其受伤后创伤部位极有可能出现恶化情况,所以在针对多发伤患者急救期间需准确了解与判断患者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等信息。以此确保了解患者的伤势特点,并可由此迅速制定出针对性的急救方案[8]。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安抚,以缓解其因事发突然而产生的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确保稳定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继而才可为急救提供更多有效参考信息。且可开设绿色通道以供就诊时间过晚的患者进行抢救治疗,从而为针对多发伤患者急救争取更多有效时间[9]。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由于多发伤患者通常是受暴力冲击而出现体表组织、器官等部位的伤损,且会伴随出血现象,并且极有可能致使患者出现休克现象[10]。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则需迅速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确保可及时实施输血等抢救措施,以此确保对患者情况起一定控制和稳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患者损伤部位进行仔细检查,并根据其创伤部位、程度实施针对性处理,以避免因其创口而诱发其余病变情况[11]。

重视对患者实施ISS评分。在针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急救过程中,ISS评分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医护人员应在患者状态允许的情况下以最短时间对患者实施ISS评分,以获取创伤严重程度指示信息,继而才可以此为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再者,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重视控制并降低患者的ISS评分,以此保证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2]。

本次研究中可见,笔者所在医院收入的部分多发伤患者中,不同性别、致伤原因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患者的病死率,加之其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呼吸系统感染、体温过低、ISS评分等因素组内对比可见病死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各项数据差异分析可见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尹其翔,梁亚鹏,刘志.多发伤急诊死亡危险因素及死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5,16(8):591-593.

[2]徐应臣,宋朝芳,谢勇,等.216例严重多发伤的急诊评估和救治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2094-2097.

[3]陈国枢,陈立,王涛,等.急诊车祸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7):1016-1018.

[4]王飒,陈水红,金静芬.急诊创伤团队的护理时效分析[J].中A护理杂志,2016,51(7):811-814.

[5]陈伟仕.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119-120.

[6]杨家朝.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26-27.

[7]陈新军,银小辉,姬新才.多发伤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1):32-34.

[8]康跃.急诊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78-79.

[9]冯夏冰.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02-105.

[10]杨亚勤,夏永华,孙冰,等.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7):3255-3256.

[11]党伟,刘红升,曹阳,等.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5):390-392.

第4篇

【关键词】 急救措施;多发性创伤;急诊科;伤情评估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071

多发性创伤是指患者在某种致伤因素的影响下, 导致两个及以上部位出现严重损伤的情况, 多发性创伤由于伤情变化极快, 其死亡率较高, 而且及时得到抢救也很容易留下后遗症。因此, 对多发性创伤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为重要。因此, 本文选择了本院2015年3~12月收治的8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研究, 对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8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 患者入院后均经过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创伤。创伤原因:13例为重物砸伤, 49例为车祸受伤, 斗殴创伤12例, 坠落受伤6例。其中男46例, 女34例, 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38.7±10.2)岁。

1. 2 急救和护理措施

1. 2. 1 准确评估患者伤情 患者入院后,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评估, 对于意识尚清楚的患者, 可以采用口头询问的方式, 了解患者的伤情, 同时保障患者的呼吸顺畅。对于意识已经不清醒的患者,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的收缩压、呼吸频率、意识水平等,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患者的创伤程度。通过对患者伤情的初步评估, 排除休克、呼吸道梗阻以及大出血等致命现象, 准确判断患者的致命伤, 并及时对其进行适当处理, 避免伤情加重[1]。

1. 2. 2 实施VIPCO急救程序 在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 通常会使用到VIPCO急救程序, VIPCO急救程序的具体措施如下。

1. 2. 2. 1 “V”即通气, 就是通过给氧、清除异物、气管切开插管等方式保障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以免患者由于缺氧出现窒息的情况。因此, 医护人员应及时将患者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等清除干净, 多发性创伤患者在入院后使用面罩加压给氧, 舌后坠患者应对其进行纠正并给予口腔导管,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并做好各项呼吸道护理工作。

1. 2. 2. 2 “I”即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 为保障患者输血和输液需要, 应给患者建立多条静脉通道, 选择合适的部位建立静脉通道, 优先选择肘静脉和颈静脉, 尽量不要选择伤肢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液体复苏时应坚持“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 稳定患者的血压。

1. 2. 2. 3 “P”即心肺脑复苏, 如果患者在急诊救治的过程中, 出现呼吸和心脏骤停的情况, 应及时给患者行心肺复苏, 为进一步抢救争取时间, 在必要时可以开胸行胸内心脏按压, 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1. 2. 2. 4 “C”代表出血控制, 如果患者有明显性出血的情况, 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包扎和止血处理。采用指压法给患者进行止血, 并及时使用敷料进行包扎, 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控制应遵循“一压二捏三上钳四吻合”的原则, 在二捏后, 应及时给患者进行输血补液, 避免患者休克[2]。

1. 2. 2. 5 “O”表示手术治疗, 即对于情况比较危急, 且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 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 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避免发生意外。

1. 2. 3 置管处理 在给患者导尿的过程中, 应仔细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 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损伤。对于存在血气胸的患者应实施胸腔闭式引流, 观察引流液的量以及颜色等变化情况, 情况严重时可以进行剖胸处理, 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1. 2. 4 心理护理 多发性创伤患者大多为意外导致, 加之病情较重, 患者缺乏思想准备, 在入院后一时间难以接受, 很容易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拒绝救治的情况, 耽误治疗时间和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及时对这些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耐心与患者交流,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通过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等心理, 增强患者的配合度。

2 结果

80例患者中, 75例成功救治, 救治成功率为93.75%。死亡5例, 其中3例于术前死亡, 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伤情通常较严重, 而且伤情变化快, 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 因此医护人员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护能力非常重要[3]。急诊救护的过程中, 首先应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判断, 从而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处理, 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防止遗漏伤情,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多发性创伤患者有3个死亡高峰期:①在遭受创伤的数分钟内;②在受伤数分钟到数小时内;③在患者受伤后的数周内[4, 5]。除此之外, 患者伴有其他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休克等都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 对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救治, 应及早、快速、准确。本研究中, 通过给予患者伤情评估、VIPCO急救程序、置管处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急救措施, 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的评估, 及时处理致命伤, 通过执行VIPCO急救程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进行通气、止血和心肺复苏等处理, 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并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 使其配合临床救治, 本研究结果发现, 80例患者中, 75例成功救治, 救治成功率为93.75%, 未救治成功的5例患者中, 3例在术前死亡, 2例抢救无效死亡。救治成功率较高, 但是还应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急诊救护水平, 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降低患者死亡率。

综上所述, 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急诊护理技术, 在患者入院后能够对伤情进行准确评估, 给予有效的急救措施, 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黄养能, 顾兴生, 王侃, 等. 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162例临床特点及转归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31):158-160.

[2] 王载宇. 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临床观察. 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10):32.

[3] 黄稳胜. 严重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紧急救治措施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5):85-86.

[4] 钟梅, 黄丽. 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8):101-103.

第5篇

中图分类号:R473.5;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65―02

急诊医学是一个跨多种专业的学科,它具有紧急性、综合性、协作性。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现总结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

1 急诊护理常见风险的种类

1.1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急诊护士是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一线服务者,护理人员的素质或数量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护理风险。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等都给患者带来不安全隐患。

1.2 医嘱因素所致的风险

由于急诊科抢救大都是急危重患者,医生来不及开医嘱,口头医嘱多,护士执行时,可能会因听不清而用错药。

1.3 护息关系冲突所致的风险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现在社会上医患关系不够和谐,而急诊患者由于病痛折磨和家属陪护人员的心情焦虑,稍有不如意之处,就可能导致病患家属情绪失控,向医护人员发泄。

1.4 抢救仪器故障所致的风险

抢救仪器保养不妥,关键时刻不能正常使用可能延误抢救时机导致抢救失败。

1.5 抢救资料记录不清所致的风险

由于抢救的患者多,工作任务重,经常是抢救完一个患者紧接着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而医嘱又大多为口头医嘱,导致资料记录不及时、全面。

2 防范措施

2.1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技术

要加强对急诊专科护士的专业化、规范化培训,选拔高学历或经验丰富的护士进入急诊科工作,并保证足够的护士人数。

2.2 注意核对医嘱

由于急诊抢救中大多为口头医嘱,因此,执行医嘱前护士应复述一遍,对药名相似的要多次核对,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2.3 增强护理道德观念,尊重患者

在急诊护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要讲究语言艺术,推广应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提高护患沟通技巧,缓和护患关系,避免医患冲突发生。

2.4 加强抢救仪器的管理

要认真做好各种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要有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仪器和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2.5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第6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急诊处理;急救医疗服务;急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100-02

心血管急症在急诊急救中较为常见,若患者为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在短时间内瘫痪或死亡[1]。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包括高血液危象、心源性猝死、心房纤颤、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急诊急救过程中需要依具体情况选择救治措施,进而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证[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92例心血管急症患者,包括61例女、31例男;患者年龄范围27~87岁,平均年龄为(59.3±15.3)岁;包括42例心绞痛、18例高血压危象、14例心房纤颤、10心源性猝死、8例心肌梗死;医务人员接听电话并开展现场急救后送至医院70例,住院时突发心血管急症11例,患者家属护送至医院11例。

1.2方法 依据《心血管急诊诊断治疗学》中诊断标准开展急诊急救,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平卧位或半卧位,进行心电图监测、持续吸氧、心率血压测量、构建静脉通道,患者稳定后对原发病进行检查和治疗。不同心血管急症急诊判断标准和急救措施包括。

1.2.1心绞痛 急诊判断标准:患者存在面色苍白、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胸中部或上部剧痛、恐惧感、压榨性闷胀感等临床症状。急救措施包括:①引导患者就地平卧休息,停止进行其他活动。②为其进行持续、快速吸氧,患者若存在剧痛可应用50~100毫克盐酸哌替啶止痛。③给予0.3~0.6毫克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或5~10毫克硝酸异山梨醇。④含服用10~15粒速效救心丸。⑤口服5毫克地西伴。

1.2.2高血压危像 急诊判断标准:患者具有收缩压/舒张压大于等于200/128mmHg、失语、短暂性偏瘫、出血、视盘水肿等临床症状。急救措施:①引导患者就地半卧休息。②口服硝苯地平,剂量为5~10毫克,5~10分钟一次。③给予患者硝普钠静脉滴注,在500毫升5%葡萄糖溶液中加入25~50毫克硝普钠。

1.2.3心房纤颤 急诊判断标准:患者心房激动频率在300~600次/分钟之间,心率较快且不规则,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急救措施:进行维拉帕米静脉注射,在20毫升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5~10毫克维拉帕米,注射时间为5~10分钟;或进行胺碘酮静脉注射,在20毫升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50~250毫克胺碘酮。

1.2.4心源性猝死 急诊判断标准:患者停止呼吸、心搏,丧失知觉,无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无血压。急救措施:①立即为患者就地开展心肺脑复苏术。②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将口腔分泌物和异物清除。③为患者开通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并在早期进行胸前叩击、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④进行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剂量为1毫克,每隔3~5分钟给药1次,逐渐将剂量增加到5毫克。⑤治疗无效再次开展电击―给药―按压,每两分钟循环1次。

1.2.5心肌梗死 诊断判断标准:患者存在持续性压榨性疼痛,并向上腹、颈部、上肢放射,存在呼吸困难、心律不齐、休克、面色苍白、出冷汗、焦躁不安等。急救措施:①引导患者就地平卧,避免搬动。②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将亚硝酸异戊酯研碎并经鼻吸入,或给予硫酸吗啡静脉注射,剂量为2~5毫克,每隔15分钟重复1次。③给予吸氧。④发生休克给予心肺脑复苏术。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合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运用χ2检验,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

2结果

92例患者中88例患者好转,比例为95.7%;3例患者无效,比例为3.3%;1例患者死亡,比例为1.1%。具体如表1。42例心绞痛患者中经急诊救治后心肌耗氧量快速降低41例,未有血流动力学恶化现象出现。18例高血压危象患者救治后血压下降(128±18)/(81±21)mmHg。14例心房纤颤患者经救治后心率下降为(118±28)次/分钟。10心源性猝死患者中1例患者因距离医院较远,未能接受有效治疗,最终死亡。

3讨论

心血管急症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所以在患者入院后开展有效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3]。临床中心血管急症救治应当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应当指导现场人员有效开展力所能及救护,另一方面应当迅速到现场开展急救[4]。本研究中,92例患者中88例患者好转,比例为95.7%;3例患者无效,比例为3.3%;1例患者死亡,比例为1.1%。死亡患者因距离医院较远,未得到有效救治的死亡。当前临床中应用于心血管急症治疗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断剂,其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国外研究该药物治疗有效率高达100%,但实际中应当依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保证药物治疗的针对性、有效性[5]。

参考文献:

[1]孙艺昭.常见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措施及治疗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5):95-96,101.

[2]刘培忠,李朝阳,张庆光等.常见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措施及治疗体会[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2):45.

[3]吴彩芳.心血管急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675-3675.

第7篇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summarize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hospital first aid and emergency first aid measures.Methods To extract the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were 10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as the research objec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ll patients received emergency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care, emergency care team,compare two groups of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Results The team all the indexes were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First aid;Emergency;Emergency nursing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突发性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损伤,严重者可直接心衰死亡[1]。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各种心血管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发病突然,临床急救速度以及护理效果关系到患者预后质量[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4例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2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48~89岁,平均年龄(61.3±2.4)岁,病情:19例前间壁、16例前壁、17例下壁。对照组52例患者: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47~88岁,平均年龄(61.9±2.5)岁,病情:18例前间壁、17例前壁、17例下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见临床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措施,初步询问诱因、冠心病病史等,判断患者病情,探查患者生命体征。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建立有效静脉通路,稳定患者以及家属情绪,准备急救所需器械、物品、准备输血用品以及同血型血液,进行抗休克护理。研究组采取急救护理措施,120接到急救电话时,由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通话,叮嘱家属保持镇静、不可随意挪动患者,可服用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急救医护人员赶到后,马上建立建立静脉通路输入扩血管药物、使用面罩式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患者口鼻分泌物及时清理,防止误吸。搬运患者时要用力均匀、平稳、快速。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末梢皮肤温度和颜色。与院内抢救科室联系,缩短抢救时间。急救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先对症处理,然后等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常规病房。

1.3观察指标[3] 临床观察指标:接受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104份,回收104份,回收率100%。本调查问卷由调查研究人员在临床护理后,对患者进行问答式填写,不允许对患者选择内容进行语言诱导,要求客观、实际。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使用统计学计算软件SPSS 22.0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分组处理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记录,进行T检验计算;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记录,进行卡方检验计算。统计结果,P

2 结果

2.1临床观察指标 对照组接受抢救时间(52.2±11.6)min、住院时间(13.8±2.3)d;研究组接受抢救时间(41.9±10.8)min、住院时间(9.4±2.5)d。研究组患者接受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临床观察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4.62%,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8.08%,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增高,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与过度劳累、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等多种因素相关,便秘、情绪激动、暴饮暴食以及劳累过度等均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没有预兆,发病时可伴有胸骨后剧痛、心律不齐等,高发于老年人。由于社会压力增加,中年人是该病危险发病期,该病难以预防且预后不良,所以需要临床快速救治患者,提高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挽救患者生命[4]。

院前急救由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叮嘱家属不能挪动患者、保持头偏向一侧,可服用家中急救药物。急救车赶到事发现场后,评估患者病情、询问病史和发病时患者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连接呼吸机、心电图,提高血液中含氧量。护理人员与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信任,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通知院内急救科室做好手术准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