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跨国经营的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18 10:17:41

序论:在您撰写跨国经营的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跨国经营的案例

第1篇

[关键词] 跨国经营 文化风险 因素 案例

影响跨国经营文化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从企业面临的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来看,可以分成企业外部文化风险和内部文化风险。外部文化风险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文化引发的风险。主要受到不同的民族历史、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文化风险主要是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的跨文化管理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不同的经营思想和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

一、外部文化风险

外部文化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其一,文化传统所塑造的不同民族性格。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它融人民族性格之中,使各民族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民族的责任,个性与人性的冲突,往往构成跨文化整合的困难。其二,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思维模式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征。例如,西方人实证主义的思维模式与东方人演绎式思维,常常是企业跨文化整合中构成冲突的原因,跨国并购不得不予以注意。其三,处理问题的不同行为方式。行为模式是民族文化的外显形式,它以固定的结构,在相同相似的场合为人们所采用,成为群体表达认同的直接沟通方式。不同民族文化造成不同的行为模式。在系统的环境中,这种不同的行为模式会表现出很大的冲突。其四,政治文化的不同导向。不同国家的政治体系有其特殊性质,信奉特殊的价值观,跨国并购有时会无意中冒犯某种政治价值观而受到抨击和抵制。

二、内部文化风险

海外投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在东道国所采用的管理模式、管理行为能否为当地的雇员所接受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制定和能否得到贯彻执行。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的管理人员往往有不同的管理思维和观念。如果不了解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而采用以母国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往往会带来管理上的风险。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方经理人员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惯作风等的差异,对企业经营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三、欧洲××模具企业的文化风险识别

欧洲××模具企业具有一百多年的生产经验,出于全球化战略考虑,九十年代初,董事会一致通过在中国设厂。管理层对于中国市场一无所知,而市场销售渠道的确定,客户资源的探询,人员聘用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因此在中国寻找了一家民营企业进行了合资公司的设立。双方的合作不到一年就宣告流产,流产的原因众说纷纭,虽然涉及产品定价,销售渠道,内部管理等各方面,但最重要的是没有很好地规避跨文化管理风险。

1.民族差异

由于担心核心技术被中国境内的竞争对手给“学”去,由于生产原料均从国外总部进口,而这部分就占整个生产成本的60-70%,因此即使有合资公司相比国外廉价得多得劳动力,也无法有效地降低成本。因此中方不时抱怨原料采购成本过高,合资公司生产成本较国内竞争对手至少高40%~50%。另一方面,中方没有定价权。客户的每次询价都需要通过德方报价,这样在市场的迅速反映上和针对不同客户的价格的灵活性上就大打折扣。

进入东道国的海外企业管理人员,可能会由于具有较为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从而有偏见地对待来自东道国的文化。这种民族优越感、民族歧视和隔阂是跨文化管理风险存在的普遍根源。持有民族优越感的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由于缺乏文化差异敏感性,常常倾向于采用单一的、以母国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这种倾向在海外经营中不利于国内母公司和海外公司的相互沟通协调,致使母公司不能充分考虑海外企业的具体情况,难以形成统一的目标,同时也不利于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无法及时针对东道国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2.管理差异

欧洲总部派来中国工厂的第一位总经理是一位技术权威,来华之前担任德国一工厂的生产经理,虽然他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但不了解中国文化和企业基本状况。海外投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在东道国所采用的管理模式、管理行为能否为当地的雇员所接受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制定和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如果不了解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而采用以母国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往往会带来管理上的风险。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方经理人员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惯作风等的差异,对企业经营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态度。下方是中方和外方的管理差异。

3.跨文化沟通困难

由于中方和外方的民族文化和企业内部认同并不相同,导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沟通障碍。无论是人员配置、市场开发和内部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大分歧。在文化、信仰、价值观处于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跨文化沟通就会遇到重重困难导致沟通的误解,这些误解由于没有及时有效得到解决,从而影响管理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国)理查德・M・霍杰茨 弗雷德・卢森斯:文化战略与行为(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于 斌:跨国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第2篇

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以及企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经营的高级形式,跨国经营是企业充分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的需要,是实现国际资源转移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充分挖掘并综合利用自身优势的必然结果。20世纪60~70年代,跨国公司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出现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其治理结构不仅代表着最先进的方向,也具有其复杂性——特别是跨国经营中母公司及子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时,今天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企业不仅面对的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也存在走出去跨国经营的情况,这时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的治理机制无疑是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跨国公司治理结构境外子公司治理比较研究

Abstract:

Multinationaloperationisanoutcomeofeconomyglobalizationandenterprisesdevelopinginacertainhistorystage.It’stheadvancedmodewhenenterprisesparticipateinternationalmarketoperation.Multinationaloperationistherequirementforenterprisestoexploitlifeofproductssufficiently,theeffectivemeanstotransferinternationalresource,andtheinfallibleresultforenterprisestothoroughlyunearthandutilizeownadvantages.WhentheMNCsasacan’tbeneglectfulpowerappearsontheinternationalpolityandeconomyarenain60-70years20century,itscorporategovernancenotonlyrepresentsthemostadvanceddirectionbutalsohasitscomplexity—especiallythecorporategovernanceoftheparentcompanyandsubsidiarycompanyinmultinationaloperation.Atthesametime,thechineseenterprisesnotonlyfacethecompetitionoftheMNCsinChinesemarketundertheeconomicglobalization,butalsohavetogoouttomultinationaloperate,here,thecorporategovernanceintheworldmustbegooduseforreference.

Keyword:MNC(MultinationalCorporation)corporategovernancesubsidiarycompanygovernancecomparativelystudy

目录:

1、论文的基本概念...4

1.1问题的提出...4

1.2跨国公司的内涵和定义...5

1.3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概念...6

1.3.1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6

1.3.2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7

2有关国外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8

2.1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结构...8

2.2、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机制综述...8

2.2.1英美的市场监控模式...9

2.2.2德日的内部监控模式...10

2.3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11

3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发展...12

3.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12

3.2国内对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结构的借鉴...13

3.3我国的实践...14

4、国外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治理机制及我国公司跨国经营案例...17

4.1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治理机制...17

4.2跨国公司在华三资子公司治理模式...17

4.2.1母公司为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18

4.2.2公司治理的本土化...20

4.3案例分析——首钢...21

结论...23

第3篇

2007年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第一年,我国银行业与全球金融业的一体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综合国力增强、金融体制改革、宏观环境变迁,特别是在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改制上市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国际化战略,迅速实现与全球金融业的融合,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不断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从广义上讲,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是指按照国际规则,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或间接参与全球性金融服务的活动。狭义的跨国经营是银行通过境外设立的机构开展银行业务,形成全球性的营销网络的一种经营形式,本文仅从后一个角度探讨一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问题。

“走出去”的动因

商业银行实施跨国经营一般而言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推动因素。

首先是客户引导。随着跨国公司海外业务的不断扩展,其与境外机构的交易日趋频繁、复杂,要求银行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为确保客户满意度,银行会跟随客户的海外网络建立跨境服务网络,以提供结算、融资等全方位的贴身金融服务。有学者也将这种情况称为客户追随理论。其次是区位优势吸引。如果东道国在监管体制、市场利率、税收政策等方面优于母国,就会对银行跨国经营产生引导作用。第三是发挥内部化优势。银行通过设立国外分支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内部交易可控制的优势,利用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降低或避免了与其他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最后是谋求竞争优势。同单纯的国内银行相比,跨国经营的银行在信息和资源共享、产品开发、风险控制等方面都能形成竞争优势。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推动其实施跨国经营的因素有内外部两个方面。从外部看,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为银行跨国经营提供了盈利空间。国际资本流动远远高于GDP和国际贸易的速度快速增长,实施跨国经营的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流动获得高额利润。其次企业跨国经营也对商业银行实施跨国经营起到了引导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投资海外以获取资源、能源、品牌以及销售渠道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也是解决经济外部失衡的必由之路。截至“十五”期末,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超过一万家。在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跨国经营的企业对银行的跨国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对目前国内银行传统的服务功能、技术手段、营销方式、人员素质等带来全新的挑战,银行跨国经营成为必然之势,也成为其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

从内部看,扩大经营规模是商业银行实施跨国经营的内在动力之一。随着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其资本金获得较大补充,在符合监管要求之后,必然会产生以扩大规模获得竞争优势的动机。由于国内主要城市的银行机构网点布局已经形成,因此,向境外市场发展,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已经成为其扩大规模的有效途径。同时股份制改革也使商业银行具备了跨国经营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通过海外上市,使得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制度逐渐按国际标准实施。此外,通过改革,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上市后商业银行大多资本金较为充足,加上大量国际人才的引进,这些都为商业银行进一步向海外拓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商业银行内部条件的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外部监管环境建设的卓有成效也为商业银行跨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为了提高银行业监管水平,中国银监会提出在2010年前全面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监管要求,中国银行监管已符合全球银行业监管的基本准则;同时,中国银监会已经与23个主要国家签署了监管备忘录,这为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创造了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何走出国门

国际银行业实施跨国经营的模式一般有寻找海外行、新设分支机构以及实施海外并购等几种模式。经营战略也因行而异。比如花旗银行的跨国经营推行以市场为核心的战略,一是采取市场抢先策略,一旦发现有潜力的市场,就争取尽快进入;二是在推行跨国经营战略时,通过对客户市场的细分,确定市场定位,提供较好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三是特别重视产品创新,保证其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汇丰银行则是通过并购从区域性银行成为全球性金融机构。其并购活动非常有特色:一是围绕其确立“为价值而经营”(ManagingforValue)的理念开展,强调在业务发展和利润创造中平衡传统成熟经济和新兴市场的关系;二是支持并购符合银行总体战略原则,其并购对象的确定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充分考虑收购对象在地理位置、市场份额、行业前景、客户群、管理风格、总体风险和财务状况、成本和收益比较等方面是否符合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是否符合互补性原则;三是注重并购的操作细节;四是非常重视并购后的互补和协同效应,注重并购后的文化灌输和业务整合,迅速降低因机构文化摩擦产生的效率损失。渣打银行近些年在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收购了十几家银行,成为在新兴市场份额较高的一个跨国银行,在并购对象的选择上,它一般不选择银行服务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而重点选择新兴市场国家,以实现低成本扩张;二是发挥其原有的业务特色,将零售银行业务作为并购的主要对象,减少了并购后的管理成本,提高了并购效益。

加入WTO后,国内银行逐渐加快了跨国经营的步伐,并已经形成了良好态势。工银亚洲收购了比利时富通集团在香港的华比富通银行,其营业机构增至42家;2006年8月,建设银行收购了美国银行子公司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所有股份;中国银行通过跨国经营,其海外业务获得速度发展,这些都为今后我国银行全面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那么,我国的商业银行如何选择跨国经营的路径呢?

要制定跨国经营战略。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研究并制定跨国经营战略。在制定战略中,一定要考虑银行本身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客户战略、人才储备等多种因素,国际化的速度要与银行发展相适应。在实践操作中,要根据战略的安排,稳扎稳打,积极进取。跨国经营不能搞运动,一轰而起,国际上有许多银行在跨国经营上失败的案例值得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要与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相适应,并实现良性互动。在现阶段,商业银行要根据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态势和特点,选择跨国经营的切入点,通过为跨国企业的延伸服务实现经营的国际化。以配合国家的能源战略和产业扩张战略为重点,实现与企业的互利双赢。

要考虑发达国家市场与新兴国家市场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地区策略。一是从加强与国际市场接轨、把握全球金融发展态势、提高金融信息服务水平、学习国际银行先进经验的角度出发,将跨国经营的地域主要确定为亚洲、欧洲和美国三大金融战略区域的金融中心城市。二是配合国家的能源和进出口贸易的战略布局,有选择地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形成局部垄断优势。三是确立以具有亚洲文化背景,金融市场准入条件较宽并与我国有密切经济、金融交往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作为第一战略拓展点,充分利用进出口贸易在上述国家和地区已经具有的较强覆盖性以及双方经济上的较强依存性,加快进入这些市场。

并购的战略选择。近两年中行、工行都有成功并购外资银行的案例。对于这种高成本高风险但高回报的跨国经营方式,商业银行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注重业务的互补和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并购对象可选择具有一定客户资源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通过并购不同业务类型的金融机构提升银行的整体综合经营能力。由于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通过并购外资机构,商业银行可以实现综合经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是要注重对收购对象的选择,包括被收购对象的市场地位、品牌价值、产品优势以及服务经验等。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则力争通过并购获得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要注重对并购方式的选择。目前我国银行的资金实力有限,不能简单地以现金方式完成并购。不但要采取多样化的并购支付方式,而且可以采取从参股到控股的分步并购方式。

第4篇

关键词:跨国经营;战略;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我国跨国经营现状

1.我国跨国经营的特点

多元化的对外经营格局正在形成,目前,中国对外投资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多个领域,投资重点正在逐步从港澳、北美地区,转移到亚太、非洲、拉美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经营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对外投资主体已逐步从贸易公司为主向大中型生产企业为主转变,生产企业对外投资所占比重不断增大,贸易公司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特别是一批骨干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一些优势企业已开始实施海外投资战略,并初步形成了全球的生产销售网络,初具跨国公司的雏形;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方式上偏重于新建的合资方式,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方式主要为新建,这是因为相对资本运作,中国企业对生产经营的管理能力更有把握。而国外企业较多运用的收购兼并等资本运营手段虽然已经出现,但总体来看还较少被中国领先企业采用。

2.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方式

国外生产,用国外品牌。这种方式难度最大。因为它要求企业具有比当地企业更强的竞争优势。必须在价值增值链的不同环节上有过人之处,更具竞争性。同时,这种投资方式的挑战性还在于作为一家外国企业,必须与当地的经营环境和文化高度融合。从跨国公司的经验来看,以这种方式投资的成功案例不太多;国外生产,用中国自己的品牌。这种海外投资模式也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在中国生产,用国外的品牌。即通常说的“贴牌生产”(OEM)。贴牌生产对于那些后发展型跨国公司海外扩张的初期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生产,用中国品牌。主要是以贸易的方式进行跨国经营。这种投资方式的难度在于如何拓展海外销售渠道。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经济化浪潮推动着世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不断扩大海外投资,强强企业购并不断,购并范围涉及传统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竞争激烈的金融服务业等,有些购并甚至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国际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在一些产业中的垄断作用不断加强,为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跨国经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目前国际形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具有一些有利因素。首先,进入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开始了又一轮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资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换,这便为我国企业发挥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进行对外投资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其次,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和韩国等东亚国家资产大幅度贬值,这也给中国企业进一步对外投资、购买外国资产、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遇到极大困难,再加上国内需求不足,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国有企业发展吃力。在这种国内形势下,一方面效益较好的企业要为剩余资金寻找出路,在国内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对外输出资本是一条好的发展途径;另一方面,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调整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也要求我国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涌现,这就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快企业跨国经营步伐。 另外,从可能性来看,首先,经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我国已奠定了一定的对外投资的物资基础和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中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1.加强宏观管理,完善经济政策

首先,应加快制订和完善包括《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法》、《境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在内的各种企业海外投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的各项宏观管理政策,如审批制度、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等;其次,虽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口管理部门是外经贸部,但跨国经营不同程度地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影响,不利于统一管理,因此,应成立跨国经营的专门管理机构,以便协调管理,有效地支持跨国经济的发展;再有,可设立全国性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机构,为国内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最后,在税收方面,在避免双重征税的前提下,通过提供必要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并用所得利润进行再投资。

2.采取适当的扶持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大企业集团开展跨国经营

首先,加速中国跨国公司的建设,授予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资金、资产、资源的经营自,包括外贸经营权、对外投资权、外事审批权、海外融资权等等;发挥其活力,增强其竞争力;其次,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经营自的下放,积极推动和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符合国家产业和整体利益的跨国经营;第三,在大企业内部,围绕跨国经营活动的展开,逐步建立信息、技术、产业、资源开发中心及对外服务中心,以大产业经济集团或大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

3.加强跨国银行和跨国公司的共同发展

加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拓展是中国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不仅立足于国内,同时积极向全球发展,其中以中国银行的发展最为迅速。截止1997年底,中银集团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员工近2万人,海外资产总值1700多亿美元,各项存款余额近千亿美元,比1992年末增长80%,盈利水平则比1992年同期增长近一倍。我国银行业的向外扩张,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一方面可为国内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国外信息;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金融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银行在那里设立分支机构可带动我国企业到这些国家进行投资,从而促使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分析[J].经济师,2009(01).

第5篇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079—02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2002年到2009年八年间,我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60%以上。08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突破了500亿美金大关,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了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117%。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美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2011年,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对外投资407.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5%。

1.投资地区虽向多元化发展,但仍然相对集中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集中于亚洲、非洲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低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地区分布来看,亚洲非洲地区集中了境外企业的71%。2009年,亚洲和拉丁美洲成为了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集中地区。

2.企业跨国经营的行业

经营行业覆盖面逐步拓宽,由初期的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等少数领域拓展到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国家鼓励的领域。目前,采矿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所占比重较大,其中采矿业85.4亿美元,占40.4%,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投资;商务服务业45.2亿美元,占21.4%;金融业35.3亿美元,占16.7%;交通运输仓储业13.8亿美元,占6.5%,主要是水上运输业的投资。

3.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方式以并购投资为主

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方式多样化,已从一开始的合资发展到并购国外企业,从投资项目来看从单个项目向整个产业链进军。

同时,由于与当地企业合作有利于利用原有的资源和市场,减少进入新市场的风险及可以弥补中国企业的资金不足,所以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多数采用了与当地公司或集团合资的方式,独资公司并不多见。

二、跨国经营中的问题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实践始于1979年,经过萌芽、自发、试点、初步发展和稳步发展五个阶段,现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中国企业在尝试跨国经营的过程中,随着国际市场的变换,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政策以及企业本身的情况复杂性的增加,机遇与挑战同在,利益与风险并存,如资金匮乏,投资规模小、经营分散化、品牌竞争力弱等问题。

1.资金、财务结构问题突出,融资困难

由于一方面国家对外汇汇出的限制及给海外企业贷款和融资额度的不足,另一方面,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进展不大,没有金融业的支持与参与,企业海外贷款和项目担保的风险较大,使得海外企业融资能力有限、融资方式单一。

2.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观念有偏差,企业目标不够明确,总体规划布局和投资结构欠合理

在我国“走出去”的6000多家企业中,不乏有影响的企业,但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当“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既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外在压力,也使部分企业认为“走出去”一定海阔天空,因而许多企业在“走出去”时缺乏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缺乏对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合作伙伴选择、地点选择等方面细致分析,导致对自己核心竞争力,企业自身认识不足,最后使自己负债累累。

3.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

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还很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我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引进来源于发达国家,而只能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一些较低的技术设备;二是许多高新技术,在我国企业中还是从无到有,而在发达国家企业早已成熟。

由于发达国家企业对高新技术的保护及对技术转让的限制和高额的价格,使我国企业引进真正的先进技术困难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凭借掌握的高新技术实力进行跨国经营。

4.境外投资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

与中国引进外来投资的规模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总体投资的规模较小。据商务部数据统计,2010年1月,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66家,同比增长24.73%;合同外资金额125.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3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29亿美元,同比增长7.79%。而同期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3.6亿美元。从数据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只占我国吸收外来投资的18.79%,并且我国90%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在300万美元以下,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平均投资金额为220万美元,其中一半以上在100万美元以下。而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单项平均金额在600万美元左右;发展中国家在450万美元左右。

5.我国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宏观管理体制落后

近几年,我国对外投资主体单位仍是国有企业,因此行政管理色彩较浓,企业在资金调配、人事调动、收入分配等仍受到很大束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进行跨国经营的认识较晚和国际经营的不足,我国对于跨国经营没有完善的同意管理体制,也没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致使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管理比较混乱,这些因素影响了办事效率,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业务的发展。

第6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实施跨国经营的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相对于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我国企业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发展理念上都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方面自身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其在经济发展中越到很多困难,另一方面面临着我国国内市场萎缩、生产成本上升的现实问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跨国经营对我国中小企业改善管理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开拓产品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一定要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条件为基础,积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吸收借鉴先进管理经验,降低生产成本,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跨国经营模式。

【关键词】

跨国经营;中小企业;一体化;风险控制

在传统的概念中,跨国公司应该是公司规模庞大、组织机构复杂、销售机构遍布全球的企业类型,但在现实中,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外国分支机构、开拓国外市场,使得跨国公司概念的外延日益变得模糊。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但加速,实施鼓励企业走出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把企业发展视角放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如何界定这类企业,特别是走出国门的中小企业类型?如何对这类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等问题也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界面临的课题。

1 跨国经营中小企业的类型界定

具有跨国组织结构、销售结构的中小企业是否属于跨国公司?早期关于跨国公司的看法有很多种,包含从地域国际性、股权国际性、管理国际性、经营国际性等较多加以认识的多重观点,但无论从以上哪个角度来界定跨国公司的定义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联合国关于跨国公司的定义为:跨国公司系指由在两各个或更多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一致政策和共同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的结合,使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影响,特别是分享知识资源和分享负担。从以上关于跨国公司定义的表述可以总结出,跨国公司应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在数量上,跨国公司要求由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组成;在运营方式上,跨国公司要求统一体系下运行,具有共同发展战略;三在组织联系上,不同地域实体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分享资源和负担。

根据以上有关跨国公司定义和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跨国经营中的中小企业进行类型界定。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策略之一,根据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跨国公司对公司规模和外国分支机构的数量并没有限制,主要是侧重于企业经营策略上的统一、地点上跨国、跨地区性,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符合跨国公司的定义和内涵。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完全符合现代跨国公司的范畴,其运营方式也符合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中小企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运行理念和方式,促进企业发展。

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很多,能够实施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是一些经营理念先进、经营方式高效、企业发展创新性较强的企业,这些高质量的企业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适时开展走出去战略,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2.1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机遇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策略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经营理念上,跨国经营能够使中小企业接触不同地域的企业发展理念,完善固有发展方式,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在经营方式上,跨国经营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原料采购、工厂设置、人员调度等方面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进一步开拓了企业产品市场。再次,在经营策略上,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使企业可以在全球内合理配置资源、调配产品,更好的根据各国、各地区发展的条件和特点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最后,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企业成长的必经阶段。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特征使全球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已不能避免,中小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实施走出去,可以积累经验、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实施跨国经营,中小企业能够丰富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有效控制生产和市场风险。

2.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挑战

中小企业在经营规模和管理方式上的落后会成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短板,使得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在企业管理上,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不能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创新,企业的现代治理结构不完善,使得企业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倾斜于产品的生产,而在管理、研发等方面缺少投入。其次,在调配资源上,中小企业的产品比较单一,跨国公司经营的规模化收益难以完全发挥作用。而中小企业经营的直线型特点也决定了跨国经营的资源选择、人员调配等方面具有范围较窄。再次,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决定了企业跨国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需求周期较短等特点决定了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实施跨国经营后,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融资市场,提高信誉度,环节资金需求。最后,实施跨国经营会使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国际系统风险的影响,对中小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是调整发展策略、转变发展方式的体现,但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时间较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跨国发展的进程较为落后,在跨国经营理念、方式以及风险掌控等方面经验较少,不少企业遭受失败结果。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积极借鉴国内外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探索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道路。

3.1 建立科学的统筹战略理念

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成本的控制和产品市场的开拓,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能够很好的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中小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策略之前要充分谋划,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确定对外跨国经营的步骤和方式,确定各分支机构与母国公司的关系和各自的职能定位,综合考虑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文环境、发展环境、政治环境以及该国和地区的货币、语言、汇率和投资政策等,在结合自身需求和投资国需求的基础上完成调查研究。中小企业在发展分支机构要本着适量的原则,受限于企业发展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中小企业发展分支机构要从企业稳定材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国外市场等现实需要上进行谋划。

3.2 建立现代企业治理制度

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通过开展走出战略,吸收借鉴外国先进的公司治理观念,形成稳定、高效的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中小企业中积极转变观念,摈弃传统的家族式生产观念,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模式,与世界先进、通行的公司治理模式接轨。通过跨国经营,可以很好的倒逼中小企业完成改制阵痛,加快企业发展进程。中小企业要努力控制运营成本,可以对现行大型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加以改造,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和需求的治理结构,合理确定管理的深度和宽度,并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发展,对自身治理结构进行调整。

3.3 积累企业发展风险管控能力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面临很多困难,面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快速适应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外国重视程度和大型跨国公司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领域形成特点,对分支机构的设立地点、环境、文化等方面深入了解调研。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会面临很多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等。对中小企业而言,在发达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的门槛和成本较高,一般都选在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分支机构,而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性、政治和政策的风险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所以正确评估投资国的政治风险和融资风险对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至关重要。在政治风险管控上,中小企业要对投资国进行社会制度、民族结构等进行评估,选择政治制度稳定、民族成分单一的国家。在融资风险管控方面,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跨国经营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融资市场,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获得安全的资金来源,减少融资风险。

3.4 探索符合科学的盈利观念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要同当地社会、政府建立融洽的关系,本着共赢的方式制定发展策略,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民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共赢。要建立企业责任制度,经济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公益事业,获取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为了避免矛盾,往往采取雇佣母国人到投资国工作,避免同当地政府、人民打交道实施,这种做法不利于企业在当地的长远发展,也增加了企业人员的流动成本。中小企业要积极建立本土化生产理念,利用投资国的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投资国的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在投资国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国际竞争;对策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小,外国市场进入方式以合资企业为主,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等等。以下分析具体的问题。(1)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决策不够谨慎。这个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参与跨国经营的我国企业对国际市场投资的新环境不适应。一些投资决策者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宏观环境和合作者的生产能力、资金筹措以及各种可能的风险等没有进行认真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就草率确定项目,造成立项不当使企业受到损失。有的企业甚至仅凭官员意志办事,结果一些不符合经营条件的企业也设立了投资项目,结果导致项目受挫。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海外投资的合作伙伴选择草率。(2)海外投资管制和外汇管制不适应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规定,中方境外投资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由外经贸部审批,凡需要向中央申请贷款(包括外汇,人民币)的项目,均由外经贸部审批,必要时由国家计委审批。所以,境外项目的审批比较繁琐。在外汇管制方面,我国对外汇的收入和支付实行较为严格的宏观管理制度。企业向境外投资之前,要先由外汇管理部门对投资外汇风险,投资回收计划等进行审查。同时,此类审查结果和国家主管部门的批注文件,投资项目的合同或其他证明境内投资者应汇出的外汇资金数额的文件,作为向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和投资外汇资金汇出手续的必备材料。(3)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三个方面。在地区结构上,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和美国、欧洲、日本等二十余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投资占了70%以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明显偏少,这对于中国开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是极为不利的。在产业结构上,我国的跨国投资偏重于加工,制造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在规模结构上,我国的跨国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小,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不到30%。(4)企业跨国经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可以获得的资金来源主要由银行融资、财政融资、证券融资、商业融资和国际融资等五类。但是,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跨国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同时,我国从事海外创业活动的企业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5)我国企业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多。我国企业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已有的名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现代商品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名牌产品争夺的市场,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表明,名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其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以上。在这方面,我国跨国企业距离很大,世界上按商标价值排在前50位的名牌产品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产品。因此,我国的名牌产品和国际知名商标有待发展。

二、解决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成立国家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跨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跨国经营归根结底是一个带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成立一个权威性的国家海外投资管理组织,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对全国的跨国经营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即通过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动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跨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并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和完善,从宏观上统一对跨国经营活动进行指挥,控制与协调。(2)在信贷、税收、外汇管理政策上制定优惠政策,简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应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境外投资项目行业指导目录。对国内生产能力明显过剩,能弥补国内紧缺的资源供应,战略资源开发,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和明显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应给予优惠政策。简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对外派劳务仅由公安部门进行犯罪记录审查,免除政审程序。放宽对经商人员的出国管制,是中国企业和产业实现国际化的前提,也是必须得到满足的基本条件。(3)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革,形成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是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制度性保证。现代企业的根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使企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目前,获取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应该是海外投资的主要战略选择。其中,获取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生产性资源(先天性资源)是现阶段海外投资必须考虑的投资重点,这主要包括在生产活动中日渐短缺的铁矿、石油、木材等资源。(4)坚持比较优势原则,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能力。一是要遵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长期的价格竞争优势。其中,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依然是低层次的,在质量、款式、品种、营销手段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竞争优势将更强。二是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组。中国应该放弃对大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保护和扶持,采取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办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处置,尽快实现跨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的产业重组,做到优胜劣汰,提高竞争能力。(5)在融资方面,加大对企业跨国经营的金融支持。首先,应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以银行为主导的产融结合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逐步向市场主导型的产融结合模式过渡。其次,大力发展国际产融结合的方式,为我国的产业资本寻找与国际金融资本结合的途径。国际融资是跨国企业非常重要的一条融资渠道,但现在我国国际金融资本在世界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还不足2%。因此,今后我国应重新调整利用外资战略,积极引入当今世界各种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合理选择并制定运用国际融资渠道的对策。(6)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在人事上稳定海外企业干部队伍,实现一般管理人员当地化。首先,应着力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法律;既善于管理,又通晓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并选派他们到海外企业工作。对海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期,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业务性质和发展需要确定;对一般工作人员可实行轮换制,并由海外企业按当地法律签订聘任合同。此外,加强企业跨国经营的立法,提高法规的透明度。境外投资管理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在境外项目审批、资金筹集、税收制度、外汇管理、财务管理、投资保险制度等方面,应增加法规的透明度。

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在其发生,发展中为解决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取得“后发优势”而不得已举起的大旗。因此,我国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应当认真去考虑如何尽早实现跨国经营的问题,以便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高湘一.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

[2]范黎波.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杜江.国际著名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