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7 11:19:28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经营分析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理论的产生,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引发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产生了需要对高管层进行绩效评价来衡量其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运营情况。而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股价没能成为反映经营业绩的晴雨表,在这样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和公司的所有者最关心和必须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公司的真是经营绩效情况。由此引入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一、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所用的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财务指标,主要有净收益、投资报酬率(ROI)、剩余收益和现金流量等。这些绩效评价指标中经常使用的指标ROI(Return on Investment)是19世纪初Dupont Powder公司发明的,用于管理垂直型综合企业的辅助方法。计算ROI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营业收入和投资资本,来评价公司及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其基本公式是:ROI= 营业收入/资产投资=(营业收入/销售额)×(销售额/资产投资)
从中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提高其ROI:提高销售利润率或提高资产周转率,一般来说,企业所属部门的收入水平与各自的规模(投入额和资产的投入量)成正比,这一指标充分考虑了部门规模差异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衡量的是各部门占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如果仅仅基于ROI评价与奖励管理者,有可能在实际上鼓励管理者从自己的最大福利出发而不是从公司的财富最大化出发,做出投资决策。比如,如果公司进行一项投资,WACC 同时,其他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存在局限性。首先,这些指标多采用会计收益和会计收益率方法,认为扣除了债务成本的会计利润就是权益资本增加值,而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因此不能客观地确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其次,这些方法可能会使经营者过分地注重短期财务成果,使公司不愿进行可能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弱化了追求长期战略目标的动力。再次,由于目前会计系统是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财务基础数据往往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同时又容易产生利润操纵问题,从而得出财务指标容易扭曲,以此为依据进行业绩评价往往有失公允。最后,传统财务评价方法过分看重财务业绩的可直接计价因素,从而忽略了像市场占有率、创新、质量和服务以及雇员培训这类不可直接计价的非财务因素,而这些因素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引入战略性经营业绩评价模型——EVA和BSC
1.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EVA评价方法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是税后营业净利润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包括股权和债务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据此定义,EVA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EVA=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成本=调整后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计算经济增加值要对部分会计报表、资本和经营利润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消除会计方法的一些不能真实反应企业经营业绩的部分,并纠正会计报表信息对真实业绩的扭曲,促使企业更关注其长期价值创造能力。虽然对税后营业净利润的调整内容达到200多项,通常包括研发费用、商誉、初始投资、资产清理等,企业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多采用5到10种调整就能达到比较准确的程度。
目前我国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权益资本成本的观念非常淡泊,更谈不上资本成本的概念,EVA作为绩效评价标准相对于会计利润的优点之一在于一致性和准确性较高,能够比会计利润指标更准确的结合以反应股东财富的增减情况。它相比于传统的业绩评价标准有以下独到的优势。其一,它考虑了资本成本,将其从税后利润中扣除,能真实的反映通过生产经营创造的新增经济价值。其二,通过剖析EVA的计算公式,得出提升公司价值的3条途径:①更有效的经营现有的业务②投资预期回报业务③放弃对公司价值的毁损业务。可见,深入的理解该方法的内涵,可以指导公司决策的制定和运营管理,使战略规划、资本分配、并购和出售等公司行为更符合股东利益。其三,建立在EVA评价方法基础上的激励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把EVA增加的部分按不同比例回报给投资者,而且奖金不封顶。这样,EVA激励制度就把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在同一目标下很好的结合起来,防止部门经理决策与公司财富最大化决策的不一致,导致资本的低效率使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短期行为,缓解因委托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其四,以往的很多绩效评价方法都与资本市场上的股价挂钩,使用对象只是上市公司,而对于非上市公司无能为力,但是EVA克服这一弊端,使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有进行业绩比较的共同基础。
虽然EVA有诸多优点,相比以前的方法有很大改进,在我国有很好的适用性,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缺点:只注重财务方面的评价,而忽视了非财务方面的评价;不能充分反映工厂不同部门之间的规模差异;EVA是一个计算数字,它依赖于收入实现和费用确认的财务会计方法,为提高部门的EVA,部门经理可以通过设计决策顺序,来操纵这些数字。在今天以知识竞争和全球竞争为主的环境中,即使最好的财务评价方法也难以涵盖绩效的全部动态特点,由此引入BSC评价指标。
2.卡普兰和诺顿的BSC
由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提出的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考核体系,对公司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一个关注关键管理过程的框架。平衡记分卡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考核体系,它把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它以企业远景为核心,从财务,顾客,内部运作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不同方面,提供了一种考察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方法。在平衡记分卡中,“创新与学习”是核心,“内部业务程序”是基础,“客户”是关键因素,而“财务”仍是最终目标,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全面的反映了企业的业绩。在保持对财务业绩关注的同时,BSC清楚的表明了长期的公司价值和业绩驱动因素的关系。应该说,BSC不仅是从财务的角度,而且从战略的角度体现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思想,它是一种典型的综合业绩评价系统,把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变成具体的目标和衡量内容。
但是,平衡记分卡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制约。由于BSC的实施需求大量的关于企业经营各个重要领域的一手资料,因此企业运用它之前必须在信息获取、整理和运用方面具备先天优势。而这一必要条件是为许多中小型企业所不具备的,事实上,即使是在某些大型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也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完成,此外,信息系统的建设本身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对信息系统的过高要求就给BSC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和不便。同时,给财务指标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缺陷与难点在于它的量化比较困难,有些甚至不可能,但是量化对其使用至关重要,可增强其客观性和可理解性。这也增加了BSC的使用难度。
三、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应考虑的问题
绩效评价经历了由单一的财务指标到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过程,随着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环境、限制因素、生命周期等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企业业绩评价系统中评价目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都会发生变化。无论是出于实践还是理论需要,一个合适的绩效评价系统是易于被企业掌握并运用的,可以比较全面的记录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控制企业当前的经营过程并指导企业的未来发展与变革。
这种绩效评价方法应具备以下特征:
1、绩效评价的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并重。 在以往的绩效评价过程中,对于经营过程的绩效评价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价,可以有效的对于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给予有利的监督和控制,从而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产出结果——远期的经营绩效。另外,以往绩效评价均以经营战略为起点,即在假设企业经营战略已经明确的前提下实施绩效管理和评价工作。实际上,战略的制定往往与企业自身能力、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起始于战略制定之后的绩效评价工作并不能给予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充分支持,由此可以得出绩效评价方法应该把企业的目标和愿景包括在内。
2、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充分结合运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运用,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对于信息利用最大化要求的必然结果。二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单独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需的更为全面的参考信息。然而,在非财务指标的具体运用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模式是比较早的引入非财务指标评价的绩效评价方法,然而它并没能解决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如何能够匹配的问题,在指导实践方面,也没有能够提出具体实施办法。
3、强调可操作性,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应当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易于操作,并能为大、中、小企业广泛适用——这些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资源与能力、企业经营状况、行业特征等因素灵活运用这一方法。BSC方法最早源于通用公司的管理实践,在结果与过程导向、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然而却由于对信息系统的过高要求而无法为多数企业采用和实施。
关键词:经营决策;方法;应用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各个经营环节的决策,这些决策都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来展开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人员的组织、物料供应、市场开发等方面。如何利用科学的决策方法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尤为重要,这些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以及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企业重大的战略性决策包括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决策是否科学准确决定了企业的存亡。实践中,在同样的条件下,决策水平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有利条件下,由于决策错误造成失败;在不利条件下,由于决策正确,能变不利为有利,从而得到成功。由此可见,决策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没有正确的决策,企业就不可能有正确经营行为和管理活动。经营管理决策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 。
一、经营决策分析的常用技术方法
企业常用的经营决策分析方法有两大类: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是在决策中充分发挥人的智慧的一种方法。它直接利用那些在某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知识和能力的专家,根据已知情况和现有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和方案,做出相应的评价和选择。定性决策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经验决策法。这是一种最古老的决策方法,由于它简便易行,在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仍然经常使用。特别是对那些业务熟悉、工作内容变化不大的专家,往往可以凭经验做出决策,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德尔菲法。它的核心组织形式是:不把专家召集在一起开会讨论,而是发函请一些专家对一定的问题提出看法和意见。收到专家们回答的意见后加以整理分析,再分寄给专家们继续征求意见。如此重复多次,直到意见比较集中为止,以据此做出决策。这种方法可以使专家们毫无顾虑,各抒己见,同时又能把较好的意见逐步集中起来。
3.头脑风暴法。这是邀集专家,针对确定的问题,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寻找新观念,找出新建议。其特点是运用一定的手段,保证大家相互启迪,在头脑中掀起思考的风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出大量的有效的设想。
4.集体意见法。这种方法是把有关人员集中起来以形成一种意见或建议。与会者发表的各种看法,其他人可以参加分析、评价,或提出不同看法,彼此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二)定量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是建立在数学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决策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决策的常量与变量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决策答案。定量决策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确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的影响因素和结果都是明确的、肯定的。一般根据已知条件,直接计算出各个方案的损益值,进行比较,选出比较满意的方案。主要有盈亏平衡分析法、差量分析法等。
2.风险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一般先预计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估计可能出现的概率。然后根据决策目的提出各种决策方案,并按每个方案计算出在不同的自然状况下的损益值。最后分别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进行比较,择优选用。具体方法有两种:决策树法和决策表法等。
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未来事件的条件,即自然状态发生概率不能肯定情况下的决策。这种决策是决策人凭着自己的态度和判断力,按照一定的法则去选择方案,不同决策人可能选出不同的最佳方案,并得到不同的结果,故称为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的选择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可能性法、保守法、 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二、经营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分析
企业经营决策包括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和战略性决策两方面,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就是企业经营没有重大调整所采取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包括企业生产的产、供销等方面。战略性决策就是企业经营发生重大调整所采取的决策,包括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
(一)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
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就是为保证企业适应市场的需求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就要求企业生产能够高效运行并且可控。经营管理决策由于各个方面的数据在经营过程中都有所掌握,并且数据的准确度相对真实,在做这方面的决策分析时要尽量用定量决策分析的方法,从而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1、生产活动的决策分析:企业的生产不是产量越多越好,产品销不出去产成品就会占压资金使企业经营不畅,最合理的产量就是以销量定产量,但是不能低于盈亏平衡产量。这里就用到了定量决策分析的确定性分析方法,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确定合理的产量范围和合理的盈利区间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盈亏平衡分析不仅可决策企业的合理生产利用率,同时通过分析可以找出企业节能增效的关键点,包括企业生产成本中的节约和浪费,通过这些控制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2、企业原材料供应的决策:企业原材料应区分管理的重点要着重管理好用量大的原材料的进货渠道和周转周期,确定这些方案就需要运用确定性决策的差量分析法找出最优的方案,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销售决策:销售的决策关键是企业生产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开展市场营销的前提就是了解产品市场的需求量,通过定量确定性决策来预测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有了这一数据企业就可以有计划和有针对新开展市场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产品销量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二)企业战略性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
企业战略性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所以在涉及到战略性决策时,要综合运用经营决策的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在企业要进行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时,要把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运用。战略性决策首先要做好项目前期的考察、调研、分析工作,这一方面的工作要充分运用定性决策分析的方法,要把经验决策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集体意见法灵活运用综合考虑,用最恰当的方法决策不同的重大事项方案,在以上战略性决策中对涉及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决策时要侧重运用经验决策法、德尔菲法,在涉及到项目投资决策时要侧重运用头脑风暴法。定性决策方法的综合运用应掌握运用集体意见法来对决策进行归纳和总结,掌握了这些方法对企业战略性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完成后,其次就是运用定量决策分析方法对决策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论证,对于基础数据可以进行准确预测的要应用确定性决策的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方案的经济效益和期望值的准确计算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企业目前战略性决策的确定性决策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总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这些指标的计算是基于预测的基础数据没有变化的前提条件下得出的,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那就要对方案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对可以预测因素发生概率的就要进行风险性分析,概率无法预测的用可能性法、保守法、 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进行分析,在这一分析过程中要运用定性决策的方法来预测方案影响因素的发生概率,从而使定量的数据更为准确和可以信赖,保证决策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企业能够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取胜。
决策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时刻存在,准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市场,可以推动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尤其是在竞争与日俱增的今天,公司决策稍有闪失,便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适时做出适当准确的经营决策,已经成为决定公司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向祖庚.现代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2]王华炜.现代企业管理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一、收益性分析方法版权所有
收益性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从损益表中只能了解到盈亏额,分析不出因果关系,也评价不出好坏程度。因此,需要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有关项目之间的联系来评价企业的收益性。企业收益性水平高,意味着企业可获取的回报高,同时说明企业的资产与资本结构合理,并在经营活动中有效地运用,为企业安全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反映企业收益性指标有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率=(净利/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也是反映投资者从销售收入中获得收益的比率。净利率低说明企业管理当局未能创造足够的销售收入或未能控制好成本、费用或者皆有。利用这一比率时,投资者不仅要注意净利的绝对数量,而且也要注意到它的质量,即会计处理是否谨慎,是否多提坏帐准备和折旧费来减少净利。
2.毛利率
毛利率是销售收入扣减产品销售成本后的余额,它反映的是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是企业利润的源泉。计算公式:
毛利率=毛利润/销售收入
与此相关的是销售成本率,其公式为:
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毛利率
毛利率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是销售收入与产品成本变动的综合结果。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产品成本上升时,产品售价往往难以及时随之调整,从而表现为毛利率的下降;如果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改造等措施降低了产品成本,则相应地表现为毛利率的上升。企业产品结构变化对毛利率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企业由生产微利产品转向生产高利产品时,毛利率将显著上升,从而增加净利,提高投资者的报酬率。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该指标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说明企业在增收节支和加速资金周转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
又可分解为:资产净利率=销售收入/资产平均总额×年销售净利润/年销售收入
从上式中可知,资产净利率的高低由销售净利率和资金周转率决定。资金周转率越高,资产净利率越高,同时提高收益。但若资金周转率过高,则会导致资金不足,降低安全性(流动性)。而且从以上指标分析中可知,要提高企业效益就必须增加销售收入,降低产品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率来增加净利。
进行收益分析,还应考核一些有用比率,一是销售退回和折让比率,即销售退回和折让除以销售收入。这一比率高,说明生产或销售部门存在问题,应及时检查另一个比率:销售折扣比率,即用销售折扣除以销售收入。用这一比率可了解竞争对手的销售政策,从而调整自己的销售战略,增加销售收入,提高净利。
二、安全性分析方法
企业安全性主要是保证能收回本金和固定性收益。影响企业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资本流动性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它可通过资产负债表的有关项目之间相互比较来分析。资本流动性所反映的是到期偿债能力,当然还有分析资本结构的合理问题。反映投资安全性的主要指标有:支付能力、资金和资源利用效率、资本结构合理性分析。
1.支付能力分析
分析企业是否有维持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对于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如果某一企业无法维持其短期偿债能力,连带也无法维持其长期偿债能力,同样也满足不了股东对股利的要求,最终会陷入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甚至可能难逃破产的厄运。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活动的主要凭籍,短期偿债能力薄弱,不仅维持日常交易活动艰难,而且根本谈不上如何计划未来。分析支付能力的主要指标有: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来作还款的保证。一般来说,企业的流动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对于投资人来讲,流动比率越高越好。因为比率越高,资金流动越畅通,投资者的短期投资行为越有保障。
流动比率因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是无法为各种行业确定一项共同的标准的。一般来说,凡营业周期较短的企业,其流动比率也较低。因为营业周期较短,就意味着具备较高的应收帐款周转率,而且无须储存大量存货,所以其流动比率可以相对降低。反之,如果营运周期较长,则其流动比率会相应提高。因此,企业投资者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应与行业平均比率或以前各期比率相比较来判断流动比率是偏高还是偏低。计算流动比的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流动资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帐款+存货+预付费用
由上列各项因素得知,流动比率表示企业在其特定时点可使用的静止状态的资源,是一种存量观念。因为其分子分母都取自时点报表——资产负债表,不能代表全年平均的一般状况,而这种静止状态的资金偿付概念显然与未来真正资金流动的情形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流动比率仅显示在未来短期内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可能途径。事实上,此项资金流量与销售、利润及经营情况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而这些因素在计算流动比率时,均未予考虑。
总而言之,企业在采用流动比率对企业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尚须配合其他各项分析工具,才能作出最后的判断。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也是检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有效工具。它反映的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所谓速动资产,是指现金、有价证券及应收帐款等各项可迅速支付流动负债的资产。在流动资产中,预付费用是变现能力最差的项目。例如预付租金、预付保险费等,因在合同中订有不可退回的条款,故其变现能力为零,一般的预付费用也很难收回而转化为现金。存货项目中作为安全库存的那一部分资产,几乎是一项长期资产。而原材料、在制品等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部分存货可能已被抵押给特殊债权人,并且企业在为偿债和清算而被迫出售库存品时,其价格也往往受到不利的影响。速动比率的计算,就是将这些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扣除后,由剩下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应收帐款等迅速变现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除后得到。
一般报表分析者认为,企业的速动比率至少要维持在1.0以上才算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通常情况下,速动比率的变化趋势与流动比率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通过分析两者中任何一项比率,都可以得到关于短期流动性改善或恶化情况的相同信息。影响流动比率变化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也会影响速动比率变化。一般而言,流动性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会导致企业风险增大,不安全。
2.资金、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合理地筹措资金,有效地运用资金,是企业科学经营管理的条件,是分析企业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具体指标有:
(1)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是指企业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帐款余额的比率,用以反映企业应收帐款的流动程度。它是用来分析应收帐款的合理性与收帐效率的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只是静态地说明了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而应收帐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则动态地补充说明了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进而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版权所有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利用情况。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在短期内收回货款,利用营业产生的资金支付短期债务的能力强,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流动性比率低的不利影响,使资金流动安全。企业现存问题中,存在应收帐款因收不回来而形成的呆帐。因此,分析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时,还应结合应收帐款坏帐备抵率来分析。即坏帐备抵与应收帐款总额之比。该比率如逐年增加,企业应注意应收帐款有效性问题,因它必须连带影响应收帐款的周转性,影响资金安全性。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一特定期间的存货余额对期间销货成本的比例关系,用以衡量企业存货通过销售实现周转的速度。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往往占有相当份量。因为大多数企业为了销售的需要都维持相当数量的存货,如存货不足,不能及时供货,销售就会因减少而导致净利的降低,影响长期偿还能力,降低资金流动的安全性。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库存额或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上式反映了与销售量相比,存货利用效率的高低。存货周转率高,表时存货的使用效率高,存货积压的风险相对降低,资金流动的安全有保障。但存货周转率过高也有问题,如库存水平太低,未设置应有安全库存、经常性缺货、采购次数过于频繁、批量太小,造成库存成本过高。存货周转率过低,通常是企业库存管理不良、产供销配合不好、库存积压和资金积压的结果。这样会导致企业库存成本上升,减弱资金流动安全性。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如果存货中存在劣质积压品,就会影响周转率的真实性,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金流动安全性,应及时进行改善处理。
(3)长期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从这个比率中,可以看出自有资金的动向,可通过企业的资源配置结构来反映企业资金流动的安全性。一般而言,该比率较低,资金流动安全性较高;比率低,所有者权益的收益率会降低。在美国通常以1.0做为标准比率使用,如该比率小于1.0说明该企业固定资产全部由自有资金来解决,剩余部分用于流动资产中;如该比率大于1.0,则说明自有资金不足,不足部分由长期债务来解决。企业如以长期举债方式过多地购置固定资产,企业将处于危险边缘。因此,企业往往利用该指标来考核资金、资源利用效率。
(4)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一般而言,企业的长期资产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般用自有资金和长期负债等长期运用的基金来支持。因此,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以低于1.0为好;如果该比率高于1.0,说时企业长期资产的一部分是由流动负债来支持的,这样则会降低企业的资金、资源利用效率。
3.资本结构的安全性分析
企业保持较好的资金流动性、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提高资金收益率,是保障企业投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进行资本结构合理性分析,目的在于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时,不仅要分析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也要分析其支付利息的能力。具体指标有: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有多大比重是通过借贷获取的。对投资者而言,负债对总资产的比率越小,表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越大,则企业的资金力量越强,资金收益率低。它希望以较高的负债比率,扩大企业获利基础,并以较少的投资即可控制整个企业。但若负债比率过高,而企业状况良好,当然可通过财务杠杆作用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报酬率;倘企业状况不佳,利息费用将使之不堪重负,有导致破产的危险。
(2)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
由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以得出: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资产=1,即负债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1。由此,权益比率是负债比率的反面,两者表达相同的状况,实际应用时,只求其一即可。
(3)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了两者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为:
负债与自有资金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与前两个比率意义基本一致,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同一事实。由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得:
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1
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1/所有者权益-1=负债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
同时,这一比率还表明了投资者对企业乃至债权人承担的义务的大小。比率低,则表明投资者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越大,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此外,由于某些资产如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一些递延借项的价值不稳定。因此,这些资产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意义不大。因此,应将其从企业资产中扣除,在据以计算负债与有形资产比率时宜保守一些。特别是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并有倒闭的危险时,有形资产是偿债的主要来源。该项比率越低,则表明企业有形资产对其负债的保障程度越高。
三、效益性分析方法
企业不仅关心投资的报酬,更关心高报酬率的持续性。因此,企业获取高利润的持续性分析成为被关注的另一点。企业的产品成本、宏观经济条件、各种政策规定等竞争环境相同时,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只有以提高效益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企业效益,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投入的劳动、资源、设备、材料等各种经营要素,经过经营者和职工有效地运用,产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贡献。它用来衡量劳动力与资产的有效利用程度。具体指标有:
1.附加价值率
投资者选择投资项目时,最关心的是能否产生高附加价值的问题。附加价值是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创造出的新增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附加价值=税前净利+人工费+资本化利息+租金+费用税金
附加价值的计算,可通过查找损益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制造费用明细表来计算。附加价值率是附加价值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它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附加价值。一般来说,越是资本密集的行业,其产品附加价值越高,净利润也随之提高;反之资本密集程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品附加价值较低,净利润也就较低。
2.劳动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效率是附加价值与总人数之比。它反映一人所创造的附加价值。
计算公式为:
劳动生产效率=附加价值/总人数
该指标越高,说明劳动利用效率高,创造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因而成为衡量同行业间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经营者最关心之点是企业的收益性、安全性、效益性及成长性。对其进行经营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定分析目标,然后对报表的实际数据采用比率法计算其数值,并与过去的业绩或同行业的标准统计数值进行比较,最终判断其结论。笔者就企业经营的几种分析方法试作探讨。
一、收益性分析方法
收益性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从损益表中只能了解到盈亏额,分析不出因果关系,也评价不出好坏程度。因此,需要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有关项目之间的联系来评价企业的收益性。企业收益性水平高,意味着企业可获取的回报高,同时说明企业的资产与资本结构合理,并在经营活动中有效地运用,为企业安全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反映企业收益性指标有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率=(净利/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也是反映投资者从销售收入中获得收益的比率。净利率低说明企业管理当局未能创造足够的销售收入或未能控制好成本、费用或者皆有。利用这一比率时,投资者不仅要注意净利的绝对数量,而且也要注意到它的质量,即会计处理是否谨慎,是否多提坏帐准备和折旧费来减少净利。
2.毛利率
毛利率是销售收入扣减产品销售成本后的余额,它反映的是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是企业利润的源泉。计算公式:
毛利率=毛利润/销售收入
与此相关的是销售成本率,其公式为:
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毛利率
毛利率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是销售收入与产品成本变动的综合结果。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产品成本上升时,产品售价往往难以及时随之调整,从而表现为毛利率的下降;如果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改造等措施降低了产品成本,则相应地表现为毛利率的上升。企业产品结构变化对毛利率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企业由生产微利产品转向生产高利产品时,毛利率将显著上升,从而增加净利,提高投资者的报酬率。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该指标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说明企业在增收节支和加速资金周转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
又可分解为:资产净利率=销售收入/资产平均总额×年销售净利润/年销售收入
从上式中可知,资产净利率的高低由销售净利率和资金周转率决定。资金周转率越高,资产净利率越高,同时提高收益。但若资金周转率过高,则会导致资金不足,降低安全性(流动性)。而且从以上指标分析中可知,要提高企业效益就必须增加销售收入,降低产品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率来增加净利。
进行收益分析,还应考核一些有用比率,一是销售退回和折让比率,即销售退回和折让除以销售收入。这一比率高,说明生产或销售部门存在问题,应及时检查另一个比率:销售折扣比率,即用销售折扣除以销售收入。用这一比率可了解竞争对手的销售政策,从而调整自己的销售战略,增加销售收入,提高净利。
二、安全性分析方法
企业安全性主要是保证能收回本金和固定性收益。影响企业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资本流动性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它可通过资产负债表的有关项目之间相互比较来分析。资本流动性所反映的是到期偿债能力,当然还有分析资本结构的合理问题。反映投资安全性的主要指标有:支付能力、资金和资源利用效率、资本结构合理性分析。
1.支付能力分析
分析企业是否有维持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对于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如果某一企业无法维持其短期偿债能力,连带也无法维持其长期偿债能力,同样也满足不了股东对股利的要求,最终会陷入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甚至可能难逃破产的厄运。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活动的主要凭籍,短期偿债能力薄弱,不仅维持日常交易活动艰难,而且根本谈不上如何计划未来。分析支付能力的主要指标有: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 表示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来作还款的保证。一般来说,企业的流动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对于投资人来讲,流动比率越高越好。因为比率越高,资金流动越畅通,投资者的短期投资行为越有保障。
流动比率因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是无法为各种行业确定一项共同的标准的。一般来说,凡营业周期较短的企业,其流动比率也较低。因为营业周期较短,就意味着具备较高的应收帐款周转率,而且无须储存大量存货,所以其流动比率可以相对降低。反之,如果营运周期较长,则其流动比率会相应提高。因此,企业投资者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应与行业平均比率或以前各期比率相比较来判断流动比率是偏高还是偏低。计算流动比的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流动资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帐款+存货+预付费用
由上列各项因素得知,流动比率表示企业在其特定时点可使用的静止状态的资源,是一种存量观念。因为其分子分母都取自时点报表——资产负债表,不能代表全年平均的一般状况,而这种静止状态的资金偿付概念显然与未来真正资金流动的情形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流动比率仅显示在未来短期内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可能途径。事实上,此项资金流量与销售、利润及经营情况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而这些因素在计算流动比率时,均未予考虑。
总而言之,企业在采用流动比率对企业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尚须配合其他各项分析工具,才能作出最后的判断。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也是检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有效工具。它反映的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所谓速动资产,是指现金、有价证券及应收帐款等各项可迅速支付流动负债的资产。在流动资产中,预付费用是变现能力最差的项目。例如预付租金、预付保险费等,因在合同中订有不可退回的条款,故其变现能力为零,一般的预付费用也很难收回而转化为现金。存货项目中作为安全库存的那一部分资产,几乎是一项长期资产。而原材料、在制品等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部分存货可能已被抵押给特殊债权人,并且企业在为偿债和清算而被迫出售库存品时,其价格也往往受到不利的影响。速动比率的计算,就是将这些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扣除后,由剩下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应收帐款等迅速变现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除后得到。
一般报表分析者认为,企业的速动比率至少要维持在1.0 以上才算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通常情况下,速动比率的变化趋势与流动比率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通过分析两者中任何一项比率,都可以得到关于短期流动性改善或恶化情况的相同信息。影响流动比率变化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也会影响速动比率变化。一般而言,流动性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会导致企业风险增大,不安全。
2.资金、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合理地筹措资金,有效地运用资金,是企业科学经营管理的条件,是分析企业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具体指标有:
(1)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是指企业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帐款余额的比率,用以反映企业应收帐款的流动程度。它是用来分析应收帐款的合理性与收帐效率的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只是静态地说明了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而应收帐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则动态地补充说明了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进而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利用情况。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在短期内收回货款,利用营业产生的资金支付短期债务的能力强,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流动性比率低的不利影响,使资金流动安全。企业现存问题中,存在应收帐款因收不回来而形成的呆帐。因此,分析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时,还应结合应收帐款坏帐备抵率来分析。即坏帐备抵与应收帐款总额之比。该比率如逐年增加,企业应注意应收帐款有效性问题,因它必须连带影响应收帐款的周转性,影响资金安全性。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一特定期间的存货余额对期间销货成本的比例关系,用以衡量企业存货通过销售实现周转的速度。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往往占有相当份量。因为大多数企业为了销售的需要都维持相当数量的存货,如存货不足,不能及时供货,销售就会因减少而导致净利的降低,影响长期偿还能力,降低资金流动的安全性。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库存额或存货周转天数=360 /存货周转率
上式反映了与销售量相比,存货利用效率的高低。存货周转率高,表时存货的使用效率高,存货积压的风险相对降低,资金流动的安全有保障。但存货周转率过高也有问题,如库存水平太低,未设置应有安全库存、经常性缺货、采购次数过于频繁、批量太小,造成库存成本过高。存货周转率过低,通常是企业库存管理不良、产供销配合不好、库存积压和资金积压的结果。这样会导致企业库存成本上升,减弱资金流动安全性。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如果存货中存在劣质积压品,就会影响周转率的真实性,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金流动安全性,应及时进行改善处理。
(3)长期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从这个比率中, 可以看出自有资金的动向,可通过企业的资源配置结构来反映企业资金流动的安全性。一般而言,该比率较低,资金流动安全性较高;比率低,所有者权益的收益率会降低。在美国通常以1.0做为标准比率使用, 如该比率小于1.0说明该企业固定资产全部由自有资金来解决, 剩余部分用于流动资产中;如该比率大于1.0,则说明自有资金不足, 不足部分由长期债务来解决。企业如以长期举债方式过多地购置固定资产,企业将处于危险边缘。因此,企业往往利用该指标来考核资金、资源利用效率。
(4)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一般而言, 企业的长期资产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般用自有资金和长期负债等长期运用的基金来支持。因此,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以低于1.0为好; 如果该比率高于1.0, 说时企业长期资产的一部分是由流动负债来支持的,这样则会降低企业的资金、资源利用效率。
3.资本结构的安全性分析
企业保持较好的资金流动性、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提高资金收益率,是保障企业投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进行资本结构合理性分析,目的在于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时,不仅要分析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也要分析其支付利息的能力。具体指标有: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有多大比重是通过借贷获取的。对投资者而言,负债对总资产的比率越小,表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越大,则企业的资金力量越强,资金收益率低。它希望以较高的负债比率,扩大企业获利基础,并以较少的投资即可控制整个企业。但若负债比率过高,而企业状况良好,当然可通过财务杠杆作用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报酬率;倘企业状况不佳,利息费用将使之不堪重负,有导致破产的危险。
(2)所有者权益比率。 所有者权益比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
由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以得出: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资产=1,即负债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1.由此,权益比率是负债比率的反面,两者表达相同的状况,实际应用时,只求其一即可。
(3)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了两者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为:
负债与自有资金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与前两个比率意义基本一致,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同一事实。由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得:
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1
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1/所有者权益-1=负债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
同时,这一比率还表明了投资者对企业乃至债权人承担的义务的大小。比率低,则表明投资者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越大,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此外,由于某些资产如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一些递延借项的价值不稳定。因此,这些资产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意义不大。因此,应将其从企业资产中扣除,在据以计算负债与有形资产比率时宜保守一些。特别是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并有倒闭的危险时,有形资产是偿债的主要来源。该项比率越低,则表明企业有形资产对其负债的保障程度越高。
三、效益性分析方法
企业不仅关心投资的报酬,更关心高报酬率的持续性。因此,企业获取高利润的持续性分析成为被关注的另一点。企业的产品成本、宏观经济条件、各种政策规定等竞争环境相同时,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只有以提高效益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企业效益,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投入的劳动、资源、设备、材料等各种经营要素,经过经营者和职工有效地运用,产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贡献。它用来衡量劳动力与资产的有效利用程度。具体指标有:
1.附加价值率
投资者选择投资项目时,最关心的是能否产生高附加价值的问题。附加价值是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创造出的新增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附加价值=税前净利+人工费+资本化利息+租金+费用税金
附加价值的计算,可通过查找损益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制造费用明细表来计算。附加价值率是附加价值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它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附加价值。一般来说,越是资本密集的行业,其产品附加价值越高,净利润也随之提高;反之资本密集程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品附加价值较低,净利润也就较低。
2.劳动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效率是附加价值与总人数之比。它反映一人所创造的附加价值。
计算公式为:
劳动生产效率=附加价值/总人数
该指标越高,说明劳动利用效率高,创造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因而成为衡量同行业间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可行性分析研究在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的决策与运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以实现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最小投入、最佳的投资效果为目标的科学性分析方法,它从企业标准评价出发,通过对企业开发项目投资可行性步骤分析,给出企业前期工作重点,以编制项目计划任务书。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是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保证企业项目运营成本最小化、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运行得以顺利完成。
二、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概述
1.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是一项较为成熟的理论,它被广泛应用于多项学科,通过对项目的宏观政策、外部环境及发展预期等进行全面分析,以项目拟建市场前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尽可能的保证项目效果最优化,以辅助决策者做出决策;可行性分析不断完善,并且逐渐被运用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在企业项目决策中,其表现出明显的完整与科学性。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我国经济建议中也引入了可行性研究,国家出台了相关文件,对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加以规定,以保证决策民主与科学性。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比较复杂,并且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此时企业开发项目面临具大风险及很多不确定性,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研究项目开发可行性,以得到最佳方案,确定项目潜在风险及未来收益,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充分吸收可行性分析结果,立项过程以可行性分析报告对各项目的可行性做出评价。
2.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特点
首先,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目的是研究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找到适合企业的项目,而项目的可行性需要从:经济可行性及技术可行性入手分析,即企业当前的经济实力与技术能力是否可以有效实施项目。
其次,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是最基础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项目付诸实施的重要支撑,此时它已不只是寻找实施项目的依据,而是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的工具,成为项目的规划图,对整个项目全过程加以思考。
第三,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并非容易的事,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对整个企业项目因素纳入其中,即对各因素进行详实分析,充分调查形成高质量报告,通过充分调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性报告。
最后,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具有鲜明、跨学科特点,它可以通过经济环境及需求预测或者以SWOT分析工具进行准确定位,从财务上进行成本、盈利与风险的大致分析,而这些需要大量数据做为依据,考虑相关政策、主体偏好、技术及市场需求等,这些综合特点难以通过一门学科做好,需要跨学科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三、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相关理论及评价标准
1.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相关理论
首先,PEST分析模型,对企业宏观因素分析。不同企业具体分析过程存在差异,主要分析: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它可以判断总体形势被广泛应用。
其次,市场需求理论,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过程中进行需求分析十分重要,因此,其需要一定市场需求理论知识,对项目开发进行评价,它对消费者需求总和进行分析,成为最为详尽的需求理论,阐释了需求决定因素及需求曲线导向;受市场需求受价格、货币收入及消费者偏好及相关替代品的影响。
最后,SWOT分析理论,将企业战略、资源及环境有效结合,对分析项目的优劣势、机会及风险通过矩阵表现出来,将各因素综合分析,最后得出决策需要的信息。该理论分析过程考虑了内部及外部环境,是一个全面性的理论。
2.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标准
当前,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其分析过程需要以多种科学进行分析,项目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可行,其主要标准包括:
首先,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市场需求,当项目建成后会为社会带来商品,而对于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就是根据资料对项目未来需求量及变化情况进行概率性的判断,对需求量进行分析是市场分析,对其的分析结果可以保证项目投入与产出多少,所以,项目规模、质量、方案等都要通过预测拟定的。
其次,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需要确定投资方向后,对资源、布置、工艺等进行方案比较,通过比较后找到最优资源配置的方案,即布置紧凑、技术先进的、最具有竞争优势的投资可靠方案。
最后,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动力源泉,通过对项目价格、周期、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了解资金投入增值情况,决定项目是否进行深入开发。
四、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内容及步骤
1.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内容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分析需要深入细致的划分:
首先,项目的投资机会分析,它是指为企业寻求更加具有价值的投资机会,以项目背景、资源及环境状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到企业战略规划目标,项目投资机会的分析是最为粗略的分析,它不是项目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必要内容,如果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已经拟定,则可以直接进入下一阶段。
其次,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初步分析,其对项目生命力加以判断,在投资机会基础上,对项目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它较投资机会分析更深一步,对项目投资机会正确性加以研究,这一过程需要更多更详细的资料对项目因素进行分析,认证项目实施的价值所在,其是否具有可行性,主要包括:目标定位、需求研究、方案构思及建立初步方案等。
最后,对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它是分析过程最为关键的环节,进一步分析以上过程的信息,更深入的进行论证,多角度进行合理性及可行性探讨,提出最终意见,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主要内容与初步分析相同,但其范围更大,深度更高,准确度更高。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基本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市场调查、需求预测、项目规划设计建议、进度安排、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评价、风险分析等。
2.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步骤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需要专门团队做好研究任务:
第一,确定可行性分析对象及目的,明确项目实施后需要达到的目标,可行性研究需要系统有针对性;
第二,对实施的项目进行现场资料收集与整理,对市场调查与研究。主要调查:投资环境,如:外部环境、经济发展及各种配套设施等;市场状况,如:客户群、行业竞争关系等;在进行资料收集过程中应该关注相关法规政策及短中长期的规划等;
第三,经营开发投资项目最优化选择。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及相关数据,对经营开发投资项目资源提出规划方案,由专家对不同方案进行总结,选出最优方案;
第四,对方案进行论证与分析,当方案选择后以技术指标对项目可行性进一步分析,包括:财务、经济、效益等评价,并进行风险评估,如:概率、敏感性分析等;
第五,编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对研究成本进行总结,通过描述体现出研究结论,为项目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摘要】随着建筑企业不断的发展,建筑施工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原有建筑企业经营中的额定工程报价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建筑企业需求。为了更好满足建筑企业需求,就应该采用清单报价模式。这种清单报价模式不仅能为投标者提供报价及工程合同的签订提供相依据,也能降低招标人承担风险,保证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清单报价概念、对建筑企业经营中清单报价模式转变方法进行分析两方面出发,对建筑企业经营中清单报价模式转变的适应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清单报价;模式转变
清单报价项目在建筑企业中是比较重要的,能为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依据。就目前来,看清单报价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工程报价模式已经由原来的额定报价转向清单报价。这种新形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方便。清单报价相较于之前的额定报价,其能更好的为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多依据,以保证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如何更好的适应清单报价模式转变,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值得思索的事情。
1 清单报价概念
所谓的清单报价就是建设工程在招投标工作中,招标人以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依据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自主报价并按照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2 对建筑企业经营中清单报价模式转变方法进行分析
2.1 对额定工程报价转向清单报价进行分析
2000定额工程报价,一般是受业主的委托拟建的工程项目工程量进行相应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列出相应清单,同时也能对取定的价格材料进行统一规定,为各投标单位提供报价参考工程量,使相应投标单位能对工程项目有所了解。在实际施工中,是按照政府拟定的类别费率,来规定主材定价的。这样做能使参与投标的各单位以自身经济实力为基础承诺让利率,中标后工程量和施工内容能以实际施工图为依据合理进行调整。这种额定报价编制模式相对简单,要想使工程报价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在实际工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应该进行工程量计价清单编制。工程量计价清单编制能体现招标人工程项目及数量,全面反映工程投标报价标准,为投标人进行投标、签订工程合同提供相应依据,同时也能为其工程量调整及办理竣工计算提供相应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将地投标人投资风险。工程量计价清单具体内容包括可能发生的体工程、工程内容中未能感应其他相关内容,投标人以相应投标文件和图纸为依据进行编制,以项目清单为依据,在工程报价中对上述内容进行考虑,并将其融入其中。这样工程清单人员就能以
计算规则为依据对工程实物量进行计算。其最终结果是具有唯一性的,同时也能
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计算出结果之后,还应该进行相应说明。之后,应该以实体工作量为依据列出所有工程量,为净值计算提供方便。最后,建筑工程量应以公开的形式将清单公布出来,这样不仅能为竞争者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也能使投标人对工程量清单有一清晰的认识,有利于投标人从自身实际经济状况出发并结合市场进行分析,并以相应原则和方法为依据,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主承担风险。应该转变建筑企业经营中的额定工程报价,实行清单报价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相应工作顺利进行。
2.2 对不适应市场成本管理核算转向新型成本核算制度
建筑企业之前的成本核算中的清单报价为综合单价,这种综合单价并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成本管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改变其报价模式,将不适合建筑市场管理成本核算中的综合单价核算转变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单价核算。在核算的时候,可以将管理费和税金进行分别记取,并将综合单价中的直接费、税金及管理费等还原,将综合单价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性质的施工内容进行单价拆分;在综合单价拆分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完善清单报价中的预算台账,以便为以后的工程变更及索赔提供相应依据。可以对投标书造价、图纸变更、修改造价、签证造价及定额预算等相应内容进行修改;为了使预算台账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可以不断完善价格状况台账,不仅要对单价确认台账、再定确认台账进行完善,还要对固定工料机台账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工程管理中的暂定价、定价及未报价之间的联系,并时刻提醒施工过程中的人们能够及时办理相应确认手续,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此外,还应该建立项目利润预测台账,并将分包项目中的清单、收入和实际施工单价列表分别列出,以便使其能更好的反映出项目的实际盈亏状况,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项目成本的盈亏状况。
2.3 对地方法规执行法规转向国家强制性法规进行分析
之前的定额工程报价法规属于地方性法规文件,在实际工作中是必须执行的,其合同模式也是可以调整的。具体来说,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施工图进行相应调整,也可以以市场为依据经过甲乙双方认定的价格进行相应调整,但是这种额定内的综合施工内容、额定含量及定额取定的材料及机械班台费是无法调整的,其费率以政府规定的类别工程记取的。定额工程报价法具有强制性的执行的倾向,但是其承担的合同风险相对较少。其施工预算编制按照2000定额进行编制的,其能对工作量进行及时的调整,但是其预算收入的准确性却不能准确的估计,甚至会使整个施工过程成本管理出现先亏损后盈利的现象。其在设计预算在编制过程中,虽然注重工作量的签证、阶段计算和竣工结算,使其计算结果相对准确,但是从其差值来看,其不是一个固定值。因此,这种算法在施工工程中对整个工程的预算收入只能是一个概数,只有等到预算结束后才能真正的确定预算值;而新的定额是一个参考性的文件,并没有强制执行规定,其实施的是量价分离,但是其与当下建筑市场相适应,也能对单价合同进行相应调整,项目取费率不是政府规定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进行相应报价。工程量也能按照实际施工图进行相应调整,材料定价合同的约定也可以以市场为依据来执行,或是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定。这种新型的计价合同与额定报价合同相比,其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却比较繁琐。特别是在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建筑单位承担的风险将比额定报价要大。新型的定额只是预算定额,施工过程中的预算管理是以施工图实物量进行调整的,其注重的是过程中合同商定之外的材料单价的确认工作,其工作量则是以实际完成的施工图进行计报的。因此,其对工程的预算收入能准确的做出估算。要想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还要以国家强制性的规定的法定文件《工程量计价清单》为基础进行报价。其作为一份能与技术规范相对应的文件,能对合同中需要或是可能发生的工程项目及相应工作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工程结算时,其在实际结算过程中应该按照合同约定价格执行,工程量也能按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执行。这就使得工程量单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建筑施工合同。
结束语:
要想更好的掌握建筑企业经营中清单报价模式的转变,就应该对额定工程报价转向清单报价进行分析、对不适应市场成本管理核算转向新型成本核算制度、对地方法规执行法规转向国家强制性法规进行分析等转变适应方法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建筑企业服务,才能更好的促进建筑建筑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方.浅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经营策略[J].现代经济.2009.8.(04).
关键词:黄金价格 基本面分析 技术分析 生产经营
黄金被称作是上帝赐给人类的货币,所谓“货币天然不是黄金,而黄金天然就是货币”,黄金本身具有非常典型的投资属性。目前,关于黄金价格走势的分析研究业已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本文从基本面、技术面两方面对黄金价格的走势分析预测,并据此对黄金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浅析。
一、对黄金价格走势的分析方法
1.基本面分析法
所谓基本面分析法就是对影响黄金价格的各种要素进行跟踪、分析,以此来把握黄金价格的变化趋势。
(1)找出影响近期黄金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和线索
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因素很多很多,但是在一段时期内,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就是这一个或两个因素决定了黄金价格的主要趋势,而其他一些因素影响黄金价格的结果只是黄金价格出现了一些小波动。因此,如果要对黄金价格走势进行分析,最主要的就是把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挑出来,进行跟踪分析。比如:对2011年的黄金价格走势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把美债危机、欧债危机这两个主要因素挑了出来。因为这两个因素尤其是欧债危机影响了黄金价格一年的走势。每次债务危机加深或缓解时,黄金价格就会出现较大波动。
(2)对影响黄金价格主要因素和线索进行跟踪、分析
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挑出来后,就要进行跟踪、记录、分析。同一个因素同一个方向的演变对黄金价格的影响方向可能不同,因此,必须具体事项具体分析。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到的结果又是什么、能体现出黄金的那一项功能、是避险还是防止通货膨胀?比如:欧债危机开始发生时黄金价格上涨,黄金主要体现出的是避险功能;到欧债危机发生到一定程度,黄金价格处于高位,影响到了世界经济复苏,欧债危机再加深时,欧洲各大银行及投资银行纷纷卖出黄金进行货币套现,体现出了黄金的货币功能。
总的来说,对黄金的基本面进行分析,由于分析的是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根本性原因,主要是把握黄金的一个中长期趋势。分析对了对黄金生产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2.技术面分析法
如上所述,黄金价格的基本面分析是一种本质性的分析方法,但是影响黄金价格的基本面因素却很多,因此,要对黄金价格进行基本面分析,就需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这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讲,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有时难以做到。于是,很多投资者利用已有的黄金市场价格信息和交易信息,如成交量、价格等并借助相关的图表、曲线和统计分析工具,对黄金价格的走势作出判断。这种分析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黄金价格的技术性分析方法。它是以“历史会重演”为假定条件的分析方法。虽然它是一种非本质性的分析方法,但是在实践当中,投资者运用的却比较多,因此,这种分析方法也就成了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
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实在太多,而且还在不断地产生,这里只对在实践中运用比较多的三种技术性分析方法加以适当的介绍。
(1)趋势分析
所谓趋势,就是说明市场行情是出于利多、利空还是出于中性的一种变动趋势。利多的趋势存在于价格上升的行情之中,一般又将利多的趋势称为上升的趋势,利空的趋势存在于价格下跌的行情之中,一般又将利空的趋势称为下降的趋势;中性的趋势存在于价格盘整的行情之中,一般又将中性的趋势称为盘整的趋势。趋势最直观的表示就是把价格连接成图来看。如图1、图2、图3。
图1 上升趋势
图2 下跌趋势
(2)艾略特波浪理论
同任何一个技术分析工具一样,波浪理论需要结合其他分析工具做相互的验证。例如分析基本面以判断长期趋势,趋势可能的延续周期。在黄金市场上,根据经验,波浪理论在长期趋势的运用中的有效性要强于短期趋势。基本上我们认为用波浪理论分析短期趋势,例如小时图周期,并无多大意义。现以图4为例进行分析。2001年低点252美元到2011年9月高点1912美元这轮上涨趋势,做为大三浪中的上涨浪,内部运行为完整的5浪结构。此后,金价震荡下行,至2013年4月基本确定进入下行通道。
图4 现货黄金周线图
(3)移动平均线-MA(Moving Average)
在技术分析领域中,移动平均线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工具。移动平均线利用统计学上的“移动平均”原理,将每天的市场价格进行移动平均计算,求出一个趋势值,用来作为价格走势的研判工具。计算公式:
MA=(C1+C2+C3+C4+C5+....+Cn)/n
其中:C为收盘价
n为移动平均周期数
例如,现货黄金的5日移动平均价格计算方法为:
MA5=(前四天收盘价+前三天收盘价+前天收盘价+昨天收盘价+今天收盘价)/5
移动平均线依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种,即短期移动平均线,中期移动平均线,长期移动平均线。短期移动平均线一般以5日或10日为计算期间,中期移动平均线大多以30日、60日为计算期间;长期移动平均线大多以100天和200天为计算期间。
移动平均线的基本应用方法:葛兰碧的法则(见图5):
二、黄金生产企业如何根据黄金价格走势进行经营
黄金生产企业选择黄金销售经营策略最重要的是把黄金价格的趋势把握住,那么分析好趋势之后,如何去经营呢?
1.建立市场分析团队
对于黄金生产企业来说,利润主要来自于黄金的采掘、生产环节,很少有企业重视黄金销售策略对企业利润的巨大影响。其实,一个完善的黄金生产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市场分析部,其主要的职能就是搜集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信息,并对此进行筛选,分析,根据分析形成分析预测报告,然后把报告提交给企业管理层进行讨论,依此制定企业的销售经营策略。
2.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市场研究
黄金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相同的作用,同时由于黄金的特殊属性,即其内在价值稳定性与分散金融风险的能力,又有着不同于其他金融市场的作用。因此企业市场分析团队以黄金的双重属性入手,基于宏观经济学理论,结合基本面分析及技术分析等方法,分析黄金价格形成机制,预测黄金价格变化趋势,以此为前提研究黄金市场的运行机制,以期准确把握市场脉搏。
3.根据黄金价格走势制定企业经营策略
策略制定环节非常重要,制定的策略好与不好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甚至会超过采掘、生产环节。当分析黄金中长期价格会下跌时,就必须制定套期保值策略,套期保值一方面会帮助黄金生产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并可锁定原材料的成本和正常的利润,另一方面可以节约资金占用,实现效益最大化。当分析黄金中长期价格还会上涨时,就不需要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了,这个时候就必须将一部分黄金产量留住,待价格上涨之后再进行销售,但这种留住黄金产量等价格上涨后再销售的策略必须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需流动资金的前提下进行,否则,流动资金出现问题同样也会给企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三、结语
正如欧洲历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所言:“知识不是预见,但预见是知识的一部分”。黄金生产企业通过正确利用各种金融分析工具,准确把脉黄金价格趋势,并依此制定企业的销售经营策略,这样既可以准确把握市场节奏,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又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罗伯特.爱德华兹.《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