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全日制儿童托管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16 10:56:22

序论:在您撰写全日制儿童托管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全日制儿童托管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办学形式;理念;合作;师资培训

加拿大是一个人口仅三千五百多万但拥有全球第二大国土面积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英联邦国家[1-2],根据每日财经网的报道,2016年全球大学前40位的排名中加拿大有三所大学榜上有名[3]。而其基础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已形成较为规范的运作模式,提倡多元文化,尊重儿童的家庭背景与学习方式、注重幼儿教师的素质,提高其软实力,构建高质量的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已经成为加拿大的一贯国策[4],因此,其经验值得探讨借鉴。

一、加拿大幼儿教育的主要特色

加拿大共有10个省和3个专属领地,各省或专属领地在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上略有不同,一般儿童从5或6岁开始进入教育系统直至16到18岁[5]。加拿大国家儿童早期教育(EarlyChildhoodEducation)的覆盖面较广,包括0-12岁的儿童,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总体来看有以下特点:

(一)办学形式体现多元文化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根据加拿大官方的统计数据,从2006年到2015年十年间,每年仅获得永久居民的移民人口数从24万到28万不等,占到总人口数的7-8%,其中9岁以下儿童占移民人口的3%左右[6]。为保证这些不同族裔的儿童更好地适应移居国的环境,同时,保持自身的文化传承,政府支持开办不同种类的儿童保育中心,除原有的儿童保育中心(ChildCareCentre),如持照儿童保育、持照家庭保育以及普通家庭保育外,提倡多元文化,如,专为新移民开设的语言学习儿童保育中心、法语儿童保育中心、中文儿童保育中心、原住民儿童保育中心等都非常普遍[7]。以安大略省为例,多伦多公立学校委员会和凯斯林学校委员会是多伦多最大的两个学校委员会,均提供国际语言班,包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广东话、印度语、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50种语言[8]。目前,幼儿教育的主力军主要有儿童保育中心和设在小学的幼儿园班(Kindergarten),隶属于省教育厅,学生除学习规定的课程外,可参加各种语言及文化的学习,如,中文课后班。儿童保育中心相当于我国的幼儿园,从2010年开始,主要接收4岁以下的儿童,按年龄段可划分为:婴儿班(Infant,18个月以下)、小班(Tod-dler,19个月-30个月)和学前班(Preschooler,31个月-48个月),从2014年9月开始,全安省已实现了具有给全部4-5岁儿童提供全天候幼儿园班的能力[9],因此,4岁以上儿童均可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并可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个省份实行了此项计划[10]。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保育中心,教师的配备均尽量考虑种族的多样化。此外,在儿童保育中心和小学大都设有专门为学龄及幼儿园儿童开设的课后班(AfterSchoolPro-gramme),也叫学龄儿童托管教育(School-AgeChildCare),开展课外课程及活动,由有资质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EarlyChildhoodEducator,ECE)承担,并开展带有不同文化特色的活动;特殊教育(SupportforChildrenwithSpecialNeeds)也是政府关注的一个项目,有需求的家庭可申请参加免费的相关课程[6]。这些均满足了不同族裔家庭对幼儿教育的不同需求。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俄国发展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指出,人类社会和心理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儿童和成人的互动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节,同时,社会经验对认知的发展亦极其重要,给儿童教授某一概念时必须理解“最近发展区(ZPD)”,即儿童实际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是要通过成人的帮助或者与有更多能力的同伴的合作来实现的,并且与儿童已经获得的并能独立完成的经验相匹配等等[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将儿童的学习归结为对外部世界的建构与同化[12],也是对儿童学习和行为发展的重要诠释;神经科学与儿童发展的理论认为,早期经验的质量影响随后大脑的功能,情感和身体健康、社会技能和认知,包括早期就显露端倪的语言能力都是对未来学校生涯、工作和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支持性的相互关系和正向的学习经验开始于幼儿的家庭但也可以由一系列的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来获得,比如幼儿园,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13]。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结果是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加国幼儿教育的基础,其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合作和师资等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

加国拟打造积极的、高质量的、便利的、整合的幼儿教育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所以,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幼儿教育的主流[14],除了幼儿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以外,市教育局每年都会对儿童保育中心进行检查,以提高办学条件和软实力。在加国的大部分儿童保育中心里,基于线索(cue-based)来设计教学活动逐渐替代了基于主题(theme-based)来设计教学活动,基于线索的教学计划,即教学内容是通过对儿童的观察而制定的[15]。教师在儿童的游戏或生活的任何环节中发现儿童的兴趣点,根据该兴趣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但不限于这五个方面的各种游戏活动,有的甚至发展为与社区或社会其他机构的合作才能共同完成的活动,如,邀请专业人员进园讲座、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参观老人院及公共服务机构等等[14—15],儿童从中学到的知识不仅限于老师的讲授和指导,而且有丰富的亲身体验。以加国的YMCA①儿童保育中心为例,幼儿教师每天都要对班上的儿童进行观察记录,写出观察日记,每周的教学计划都出自于此。在YMCA,所有年龄段的教学大纲都是基于对儿童的观察、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的水平来制定教学大纲的,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指导、互动、参与、帮助等原则,同时,鼓励儿童自主游戏,只有在需要帮助时给予及时的帮助鼓励,激发创造性,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探索、勇于提问,充分体现了尊重儿童,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的教育思想[15]。2.健全的法律与政府监管尽管加国的幼儿教育的办学形式与资金来源是多样的,全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计划[10],各省和专属领地有自己的法律规定,但幼教行业秩序井然。《全日制幼儿园法案》(DNA,DayNurseriesAct)于1946年制定,1983年重新审定,为幼儿园提供了确保儿童健康和安全的依据[16]。为适应时代的发展,2015年8月31日出台的《儿童保育与早期教育法案》(ChildCareandEarlyYearsAct)取代了《全日制幼儿园法案》,为加国赶超世界幼教先进水平提供了纲领性的保障[7]。法案中对开业、从业、监管、雇佣、教学计划的制定、个人隐私的保护、各级管理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权利都有着详细的规定[7],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对于加国这个法律体制相当完备和健全的国家,保育中心拥有完备的各种行为规范文件,其规定非常细腻和人性化,在授予执照时这些文件必须具备,比如:火警、过敏、儿童虐待、家长投诉、老师的无犯罪记录和免疫记录、如何给孩子喂药和如何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还对园址和食宿、设备和家具、操场、各种工作记录、员工与儿童的比例、营养、教学活动、健康和医疗的监管均有具体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加国对儿童的安全非常重视,对虐待儿童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举报体系,规定“任何人只要怀疑有人虐童的可能,必须立即报告给儿童保护机构”[17],电话和有关网站也非常容易接入,同时,在《儿童与家庭服务法案》(ChildandFamilyServiceAct)中对儿童的保护、权力等细节问题有着详细的法律规定[18]。2007年,加国安大略省政府创建了幼儿教育学院(CollegeofEarlyChildhoodEduca-tor),旨在规范幼儿教育行业,监管公众注册,推动建立入行的标准、发展专业的道德准则和从业人员的行业标准[19]。以上这些法律法规为保证加国儿童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3.提倡合作

与不同团体的合作是加国教育界的又一大亮点,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度里,没有合作就无从和谐相处,更谈不上发展。在保育中心,各种方法提供给家长以保持员工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比如,形式多样的纸质及网络版的简报、公告,定期的家长会议,家长委员会会议,多方参加的社区活动等,这些活动有些是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参加的,有些是家长参加的,旨在加强合作,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以满足多元文化下的孩子和家长的需要。对需要特殊教育的家庭更是如此,政府除了资助这些儿童的教育费用外,还开办家长学校,打造包容的教学计划。此外,在政府的网站中用规范的、活泼多样的形式提供民众很多机会参与幼教事务,政府还将颁发执照的幼儿保育中心的详细情况包括服务质量等评比或检查结果在网站上公布,一方面,帮助家长选择,社会监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儿童保育中心质量的提高,不仅体现了该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更体现了这个国家重视合作、打造和谐的发展空间的思路[20]。

4.师资培养

加国的幼教队伍的培养是多层次、多渠道的,从幼教助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哲学博士,各种层次的人才都有,而且学习方式灵活,全职兼职均可,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均要求获得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注册证书(RegisteredEarlyChildhoodEducator,RECE)。从加国的职前教育上看,人才培养注重身体、心理、灵魂和情感的全人教育,强调教师的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素质教育[21];安大略省设有幼教专业的大学课程中很少出现技能方面的课程,艺术类的课程也是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而开设的[21—23];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无论何种层次的教育,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到幼教机构进行不间断的实习,并且要达到一定的学时数,实习期间要求写出深刻的实结、体会和实习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收获,定期上交教师检查,毕业论文与前期实习密切相关[22-24]。对于大多数的高等教育机构来说,接收具有2年大专文凭的幼儿教师继续深造,以获得本科文凭,比如,约克大学、布鲁克大学等。个别学校既接收高中和没有基础的学生直接进入幼儿教育的4年制本科课程的学习,也接收大专毕业的学生继续深造。下面是加拿大瑞尔森大学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专业4年制本科课程的设置一览表[25](见表1)。从职后教育上看,幼儿教育学院负责颁发审核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并发给证书,每年重审一次,从2015年开始,还进行网上继续教育,规定只有修完继续教育课程/讲座的幼教教师才能继续享有幼儿教师的称谓并可从业[19]。按照新的法律规定,以安省为例,监管的儿童保育中心均要求具有注册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证书的人员才能上岗;在幼儿园,每班要求一位有小学教师证的老师和一名大专以上的注册幼儿教师[7],许多幼教机构还要求或鼓励没有拿到大专文凭的从业人员在职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大专或以上文凭。

二、加拿大幼儿教育对我国幼教的启示

第2篇

一、芬兰学前教育体制

芬兰的学前教育分为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早期教育是为0~5岁幼儿提供的教育与护理,主要是在白天进行保育活动,称为“日托中心(daycare centre)”或幼儿园,这是学龄前幼儿所去的主要教育机构。学前教育则是针对即将接受九年制基础教育的6岁儿童所设置的为期一年的入学前教育,或称小学入学前的预备教育。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关注每个孩子正式入学前的准备情况,包括情绪以及认知的发展。

1.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由以下三种形式组成。

一是政府运营的日托中心,它是日托教育的核心机构,有两种主要类型:日托中心和家庭日托。日托中心多数收费,费用视家庭收入及托儿时间而定。全日制每天开放8~10小时,半日制每天开放4~5小时,师幼比不能超过1∶7,师幼比因年龄班、班级规模不同而不同。日托中心比较重视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营养丰富的餐点;家庭日托则是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保教工作。政府要求保教工作者必须进修过国家规定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具备相应工作经验,家庭日托只能照看4名7岁以下儿童。

二是私立日托中心,通常由两个或三个具备幼儿教育资格的教师一起开办,采用公司的运作形式。国家对私立日托中心同样给予补贴。

三是孩子从0岁开始的3年里在家里受家庭护理教育,得到国家的援助,享受家庭式的照顾。在芬兰,除了在教育机构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也被认为是学龄前教育的组成部分,受到高度的重视。

2.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作为学前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受芬兰政府的重视,为学前儿童提供了一个健康和安全的学习环境。学前儿童主要在芬兰全国各地的日托中心接受入学前教育,但也有一小部分在小学学校的学前班接受入学前教育。学习内容包括:语言、算术、环境和自然知识、卫生知识以及艺术和文化等,主要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近一半的学前班中,孩子们还有机会学习使用电脑。与此同时,从培养孩子们的健康心理素质出发,学前教育机构还对其进行道德教育。针对儿童早期发育特点,学前教育通常采取多种形式,除教师授课和小组活动外,主要以游戏玩耍和运动锻炼为主,让孩子们在游戏和运动中学习、尝试和实践新事物。通常情况下,每名学前儿童每天接受4个学时的入学前教育,全国一半以上的学前学校中,孩子们一年接受的入学前教育时间达到或超过700个学时。

根据芬兰基础教育法,全国各地的市政当局有义务为本地区的年满6岁的儿童提供为期一年的免费入学前教育,包括免费的课本、学习材料及手工材料,但是否接受入学前教育是自愿的。2012年,芬兰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59600名学龄前儿童中,12200人参加了学前学校,47400人在日间护理机构接受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入学比例达到100%,这一比例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据芬兰政府提交给议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入学前教育对儿童成长影响很大,为期一年的入学前教育使儿童的技能有所提高,而且还培养了其对学习的兴趣。学前儿童的家长普遍对芬兰学前学校感到满意,孩子们也愿意参加入学前教育,对学前学校的学习活动非常感兴趣。学龄前儿童接受入学前教育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算术等方面也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孩子们在学前学校通过对自然知识的学习,懂得了应该如何爱护和保护大自然。

二、芬兰学前教育政策

1.早期教育政策

芬兰的学前教育贯彻“教育即生活”和“游戏是教学与学习的最佳媒介”的教育理念,以儿童为出发点,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基本能力。

2002年颁布《早期儿童教育和保育的国家政策解读》(The Government Resolution Concerning the National Po1icy Definition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强调教育、卫生、福利相结合,为芬兰综合性的早期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2003年颁布《芬兰早期教育与保育国家课程纲要》(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in Finland),规范幼儿教育。

芬兰早期教育的目标是保育与教育同等受重视,托儿所与幼儿园的旧有区分被取消,教育与保育被规划融合在同一个早期教育体系内。芬兰学前教育并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而重在开发儿童智能与创造性,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追求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芬兰十分注重幼托机构与家庭的合作,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与父母的对儿童的影响。芬兰早期教育也十分着重自然环境对儿童成长的价值,践行自然教育的理念,采取情景教学的模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儿童对环境的关心。

根据《早期儿童教育和保育的国家政策解读》和2003年颁布及2005年修订的《早期教育和保育国家课程指导》等国家教育政策文件,芬兰早期教育目标如下:一是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和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儿童个性成长和身心全面发展;二是给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儿童的各种活动,使儿童感受到安全、温暖和爱;三是以儿童的需要、家庭的文化传统、父母的为基础,促进儿童在身体、社会性、情感、艺术、智力、道德、宗教上的发展;四是增强儿童的责任感,培养儿童热爱和平、关心环境的精神;五是培养儿童抵抗寒冷的能力和意志,使儿童能较好地适应这个除冰岛以外世界上最冷的国家的环境。其中第五条教学目标是芬兰独有的,无论天气多么寒冷,芬兰幼儿园的孩子都必须在户外等候学校开门,每节课后也不能呆在温暖的教室里,必须到室外。只要不低于零下15摄氏度或遇上大风雪,教师都会带着全园的幼儿到附近的公园里散步两三次。

这些国家教育政策文件也给出了相应的幼儿教育的多维课程取向,具体包括:数学取向,即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借助游戏的方式,利用幼儿熟悉又感兴趣的具体事务,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归纳、计算;自然科学取向,即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探索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界的各种因果关系;历史社会取向,即利用人类社会以往的具体实物和事件记录,将历史情境与幼儿现实生活相联系,帮助幼儿了解历史和当代社会;审美取向,即通过观察、聆听、感受、创造、想象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伦理取向,即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事件中辨别好与坏、对与错、真与假,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宗教哲学取向,即激发幼儿对自己的宗教或信仰的传统和实践的探索兴趣,帮助幼儿理解他们周围的不同和风俗习惯。

2.学前教育政策

2000年国家颁布《学前学校核心课程》,涉及语言与交往、数学、环境与自然、伦理学与哲学、健康、体育运动、艺术和文化等学习领域。全国教育委员会要求各学前教育部门在遵循《2000年学前教育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和制订符合各地实际的学前教育课程。

虽然芬兰学前教育强调为学校教育做好准备,但反对将学校教育内容移至学前,即反对对儿童过早的潜能开发。推出核心课程的目的在于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习,强调个性但不忽视个人作为群体一员所起的作用。通过开设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儿童的习惯、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因此,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创设学习与游戏的环境,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

日前,芬兰政府正在为日托和学前教育制定一份新的全国性大纲,将适应性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核心,并将从2016年8月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是:政府是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和服务者,多样化需求交由市场提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学前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逐步开放幼儿教育市场,改变政府统管的现状;注重家庭和儿童的需要,以儿童福利为发展学前教育的着眼点。远期的教育规划具有弹性,规划政策及课程指导只是提供学前教育准则和大框架,给地方政府留下极大的发挥空间,从而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

四、早期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成本分担情况

芬兰幼儿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国家承担,日托公共费用占国家GDP的1.7%。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芬兰政府逐渐承担了照顾婴幼儿的职责,为家庭提供一定额度的物质帮助和津贴。1978年,父亲可以享有43周请假在家照顾孩子的津贴,政府对其工作提供法律保护。

自1997年起,90%以上的日托服务由政府提供,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利进入当地政府投资开办的日托中心,而把孩子送入私人日托中心的家庭则可以得到政府津贴。虽然日托中心(幼儿园)没有纳入芬兰的全民免费教育体系,但相对于当地居民收入来说,其收费相当低廉,一般每个月200欧元(包括午餐和点心),约占家庭总收入的4%~5%。地方政府在早期教育方面的开支只有15%来自家长缴纳的学费。

学前班也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投资开办,大部分由日托中心提供。学前班儿童的教育费用在2001年以前是由国家、地方和家庭共同来负担的(中央财政42%,地方政府42%,家庭16%)。在2001年以后,这笔费用一般只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付,家长不用再交费。儿童还享受免费的定期体检、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等;可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对于上学距离超过5公里的儿童及残疾儿童,则由城乡政府负责安排免费的往返交通。正是得益于完善的福利保障,从而保证了全国接近100%的儿童都能平等地接受学前教育。

五、保障学龄前处境不利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及政策措施

芬兰教育一直贯彻“平等精神”和“一个也不能少”的理念,从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芬兰教育坚持每个儿童享有平等的成长与学习起点,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儿童,努力做到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芬兰公立幼儿园的收费基于家庭收入情况确定,大多是收费的,一般每月收费不超过270欧元,而低收入家庭和失业人员的子女免费进入幼儿园。6岁儿童参加的为期一年的学前教育也完全是免费的。

芬兰教育机会的公平主要表现在不同阶层的孩子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贫穷家庭,无论是芬兰本地还是外籍移民,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和待遇。由于家庭原因而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例如那些家长或监护人工作时间特殊,需要倒班的,其教育问题也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妥善的解决。

政府对各种学前教育机构都很重视,在经费支出和教育制度的制定上切实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各个“日托中心”和负责学前教育的学校,在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教学质量和教师待遇方面差别很小。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不用为“择校”或“择园”花费心力。

在课堂上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宁可让学得快的学生等,也不能让学不会的学生继续不会”是每一位芬兰教师秉承的信念。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大大缩小了学龄前儿童由于种族、家庭背景、自身兴趣等带来的差异。

在芬兰,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被赋予很多关注。考虑到特殊幼儿早期预防的重要性,芬兰实施了“早期健康宝宝筛选”计划,每一个儿童从母亲怀孕期间至7岁都需要定期接受检查以及时发现特殊儿童。芬兰专门设立特殊教育中心,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服务,旨在早诊断、早治疗。此种学前教育机构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教育对象为身心障碍、学习障碍、社会情绪障碍儿童,以及因文化或语言因素所产生的特殊需要的儿童。由儿童保教专家、中心教师和父母共同协作,制定儿童的康复训练计划。20世纪70年代《儿童日间照顾法案》颁布,国家提倡将特殊儿童回归到一般幼儿托管教育机构,与正常儿童一样参加教育活动以获得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学习。

六、早期教育师资队伍情况

芬兰学前教育的成功得益于有一支高素质的学前教师队伍。芬兰对全国2000名儿童成长的跟踪调查研究表明,学前班教师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教师能力强,并能对学前班的孩子倾注足够的时间,关注孩子的变化,并对每一个孩子予以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将会大大提高。

芬兰的师范教育创立于19世纪后期。自1995年起,幼儿师范教育开始由大学教育系承担。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申请人需要通过全国统一结业考试,入学测试的内容包括笔试、能力测试和笔谈,有的还要求考生展示其组织能力。

芬兰自2007年开始实施全面的教师招考和培育改造计划,重中之重为教师教育。首先是通过考试分数筛选出一批学生,接着各大学的教育院系对考生进行面试,面试的通过率一般为5:1,最后按照3:1的比例筛选出教育院系学生,平均录取率为6.4%。教育系的学生必须拥有可以被教导的潜能、合格的人格特征和学习动力等综合条件,他们必须是有思想、有见解、有自信、有互动能力、有包容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未来教师候选人。这种严把教师教育入口关的做法保证了教师的高素质与能力。

按照《芬兰教育法》的规定,所有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都必须拥有硕士及以上的学位,并且还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申请早期教育教师职位者,须具有4年制大学的学士学位。目前越来越多的“日托中心”也要求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芬兰的幼儿园,保育员工也必须具备社会健康领域的三年高职学历。而照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的教师,还需要比其他普通教师多学习一年,接受更多的技能和专业培养。

在芬兰,教师被视作专家来尊敬,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教师与律师、医生是最受欢迎的职业。不同教师团体的基本工作量和工资待遇由教师工会负责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洽谈并以集体合同的形式予以确认。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使得师范教育十分发达,促进了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保障了学前教育的成功和儿童学业的进步。

七、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监督

在芬兰,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属于公共事业,允许公众对其进行监督。如果教育质量达不到公众的要求,学生家长或其他与教育有关的人士可以采取一定的行动。虽然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运作主要受市教育局等市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但实际上这种监督是一种被动的而非主动的监督,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依靠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干涉学校的活动,如果学校有违规行为被检举揭发,会被地方政府限期改正并处以罚金,情节严重的将失去国家资助。

由于学前教育没有专门的官方评价系统,教师不作绩效考核,所以孩子的发展状况成了评判该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评价的重点是孩子的发展和学习的过程,以教师和孩子的交流为基础,通过定期与孩子家长或监护人交流获得反馈意见。《2000年学前教育核心课程》十分强调与家长的广泛合作,通过与孩子家长的合作,制定孩子的学前教育计划。该计划重点放在孩子的发展上,制定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目标,并对孩子的强项和弱项进行评估。

完善的法律法规、政府的资金投入、良好的教育基础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灵活的教育指导和监督、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为芬兰幼儿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3篇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关教育产业问题的讨论俨然成为许多国家争论最为激烈的教育问题之一,而与教育经营密切相关的教育集团化发展趋势,随之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从严格意义上说,教育集团并不是世纪之交出现的新事物。早在六七十年代,在私立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网络化、连锁式的大型教育组织机构就已蓬勃而起了。相关资料显示,印度的DPS私立学校连锁网络创建于1949年;巴西的大型私立学校连锁机构Objectivo/UNIP成立于六十年代中期,Pitagoras学校集团诞生于1966年;津巴布韦的Speciss前身NCA建立于1965年;美国的阿波罗教育集团创始于1973年;巴基斯坦的私立教育网络Beaconhouse学校系统创建于1975年。这一时期的教育集团数量不多,且多为私立学校连锁网络,也局限于一个国家和教育系统内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早期建立的教育集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教育集团又如雨后春笋般不断产生。与早期相比,现在各国教育集团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公立学校开始被纳入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轨道。如世纪之交被美国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备受美国经济界和教育界关注的公立学校私营管理,就是对公立学校实施集团化管理的典型例证。

———组建跨国教育集团,拓展海外教育市场。如始创于加拿大的拉萨尔学院集团,以及新加坡的英华美咨询控股有限公司等,现都是著名的国际性教育集团。

———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教育融资。上文提到的美国公校私营的爱迪生公司、NIIT、拉萨尔、英华美等,都是上市公司。

———围绕教育培训开展多业经营成为教育集团扩张的新战略。如巴西的COC教育公司,现已进入电视和广播等媒体领域,拥有一个覆盖500万人口的商业电视台和一个教育电视台,还拥有自己的出版社。事实证明,教育集团在九十年代获得如此大的发展,是教育的产业属性得到肯定和企业集团组织形式的成功启示双重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人们历经多年的实践和反复探索,最终承认:教育作为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化现象,具有与经济组织相区别的特殊性,但也具有产业性的一面。近十年来,国外教育市场化浪潮和教育产业化运行迅猛发展,教育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被视作未来一段时间内最热门的产业和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之一,不少企业间接或直接介入教育领域。另一方面,商品生产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持续提高,促使社会生产各企业的组织形态及企业之间的结合关系不断沿革,最终出现了企业集团这一组织形式。作为社会生产横向联合、纵向拓展、多样化经营的结果和企业组织形式演进的最高阶段,企业集团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为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要求:以企业集团组织为基础的企业扩张不仅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还可以充分利用经营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和广度经济,具有较高的激励力度。因此,当教育的产业属性得到肯定,教育被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的时候,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借鉴产业组织的观念、思想和经济建设的成果,引入有效的企业集团组织形式,组建教育集团,将产业发展规律和企业运作规律的内容适当融入教育产业,是提高教育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措施,是能够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

二、加盟与派生:教育集团形成与拓展的两种途径

纵观国外教育集团的产生与拓展机制,基本是这样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对存量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的教育集团。它一般是由一个新建的教育管理型公司,遵照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对原有的某些教育组织或机构实行托管、承包等,实现多个教育机构间的相互联合、合作。二是由原来的一个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不断派生出新的分支机构,不断扩大规模,形成集团式的教育机构或组织。在此,笔者分别将其称作加盟式和派生式。

1•加盟式教育集团举例

如上所述,加盟式教育集团产生和扩张的主要机制是对存量教育资源的整合,比较典型的方式有联合、合作、托管、承包等。在国外现有的教育集团中,通过这种途径形成和发展的超过半数。如美国公校私营的领头羊爱迪生公司就是通过与学区、学校签订管理合同的方式,接受地方学区教育委员会或学校的委托对相应的学校实施管理。而职业生涯教育公司实施的则是吸收改造为主的业务拓展战略。个案一:吸收改造———职业生涯教育公司的拓展模式九十年代开始,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社会、经济和人口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使得各种工作岗位对新上岗人员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高中毕业生急剧增加,高等教育的价值日益显示,对职业生涯定向型的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994年1月,约翰•拉尔森在注册成立了职业生涯教育公司,旨在整合市场潜力巨大而又高度离散的中学后教育产业。公司专门开发了一套对学校进行识别、接受和改善以提高其营利能力的策略,致力于吸纳那些本来就已具有颇具实力的课程体系、良好的声誉和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在财务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管理不力的学校加盟,然后不遗余力地利用其财务方面的优势,学校日常运行、市场推广和课程开发等方面的专长改善学校的状况,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年轻人初次就业的要求。目前,这个私立的、营利性的中学后教育集团,通过对现有的校园进行扩容,接受更多的学校加盟,建立新校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为成人在岗人员提供远程学习机会,承接企业、政府的合同培训任务,拓展国际业务等途径,拥有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38个校园,33400名学生。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加盟方式产生的教育集团,加盟各方并不只局限于同类型、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如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培训;有的甚至吸纳了其它与教育相关的行业,如出版、电视等。

2•派生式教育集团举例

派生式教育集团的拓展方式主要是通过教育机构增量的递加来实现的。其中,特许经营是许多大型教育培训集团拓展业务规模的重要方法。具体而言,教育公司通常采用以下两种特许经营模式:一是由被授权人每年支付学费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使用授权人品牌、教学材料和结束培训的补偿;二是由被授权人通过购买授权人的教学资料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颁发来获得使用授权人品牌的资格。采用前一种模式者如南非的Educor和印度的NIIT,采用后一种模式者如巴西的Objectivo、新加坡的英华美等。个案二:特许经营———新加坡英华美的业务拓展新加坡英华美咨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主要开展信息技术领域和商务领域的国际性教育培训,陆续开发了从幼儿园贯穿中小学直至高等教育的系列课程和证书体系。英华美在亚洲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扩容方式,主要是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层层授权。英华美向世界各地具有办学积极性、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而又愿意依照英华美集团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要求开展培训的机构和个人开放。有意者通过网络、热线电话、信函等方式向总部提出申请,经严格审查合格后即可授权办学。目前,英华美在全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27家分院,培训了35万名学员。经过特许经营发展起来的教育集团,其下属的各个办学点基本保持着集团认可的主干课程体系,但在此基础上也开发、开设一些符合办学点所在地区需求量较大的本土化课程。如由新加坡英华美与上海高校浦东继续教育中心合作在1993年成立的PCEC新加坡英华美(上海)学院,坚持“利用英华美办学特色,为中国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和商务技巧方面的培训服务”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和实用技能为中心,以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培养适应国际竞争、富于开拓精神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开设了商务管理、执行秘书和行政管理、西方会计、计算机和英语等专业,80%以上的学员在毕业后6个月内就职于中外合资企业。

三、教育与培训:教育集团的主营业务

教育集团,顾名思义其主营业务当首推教育和培训,即多数教育集团通过提供某些方面的教育、培训课程,满足人们对相应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有的教育集团开发独具特色的系列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作为教育产品授权收费。也有为数不少的教育集团经营领域广阔,教育与培训业务与其它业务构成了相互支撑和延伸之势。在开展人才培养与培训这一主业的同时,它们还努力拓展与之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业务,发挥集团在规模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多业经营。有为数不少的教育集团,其主营业务单一,就是培养和培训人才。其中,有的培养人才的层次和种类比较齐全,覆盖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从义务教育到职业培训的各种类型。但也有一些学校教育的对象和培养的目标相对单一,集中在某一教育层次或某种教育类型。前者如赫赫有名的南非教育投资有限公司(Educor)。作为一家私立的教育和培训集团,公司明示其宗旨是建立一个人力资源组织,以为所有的人提供适用性强的、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计划。公司在遍布南非的183个校区提供高质量的、面对面的全日制、部分时间制及模块化的教学计划,同时也提供远程教育和培训课程。公司提供的课程覆盖继续教育和培训课程,包括成人基础教育和培训,直至高等教育,开设有证书课程、文凭课程、本专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等。后者如爱迪生公司管理的所有学校,其主要任务是对适龄儿童提供符合美国普及义务教育标准的教育与教学。再如阿波罗教育集团的业务重心就是针对成年人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部分教育集团在提供人才培养与培训的同时,开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列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作为教育产品,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授权并收取使用费。如NIIT开发的软件人才培养、培训课程体系中GNIIT、NIITCATS、DNIIT、NIITSWIFT等模块,现在已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NIIT教育培训中心得以开设。再如新加坡英华美的信息技术领域和商务领域国际教育培训课程,已得到了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伦敦工商总会考试委员会、英国国家计算机中心等国外机构的批准和认可,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327家分院得以开设。

另有许多教育集团由于认识到了教育与就业服务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故而把业务经营范围拓展到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如提供社会实践、就业指导、图书出版、多媒体开发等多方位的服务,作为教育与培训主业的支撑和延伸。如印度的NIIT,软件开发与信息技术培训相互促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个案三:软件开发与人才培养相得益彰的NIIT1981年,在德里从事国际信息技术工作的一批人由于认识到信息经济时代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创立了NIIT,旨在把信息技术的培训开展到广泛的人群中———从有意在计算机领域就业的学生到寻求高级技能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从力图在本职业领域脱颖而出的管理人员到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的学生。其最大的成就就是使得人们能够很容易地在本社区就可接受到其教育,而现在通过国际互联网,在家里也可接受NIIT提供的教育了。NIIT最大的特色在于:可谓无处不在的NIIT学习解决方案,与强大的软件解决方案开发并驾齐驱。九十年代,方案设立初期,NIIT的年度总收入中软件开发所占份额不及五分之一,处于公司信息技术教育产业的外层,而如今两项产业的产值几分秋色。软件开发业务之于人才培训的关系,恰如医院之附属于医学院。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可以活生生的现实情况武装学生,使他们成为有实践经验的信息行业从业者。

反之,这些从业者又为软件解决方案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除此,软件开发与学习产业的紧密结合,还催生了一些新的产业类型,如知识解决方案。NIIT独特的企业模式所产生的一项附带结果,是公司内部具有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使其能够一直处于信息技术的最前沿。目前,NIIT已经建立了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性多媒体软件开发车间,在为全球范围内的软件公司提供知识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已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成果压缩成335种教育性多媒体课件包。此外,NIIT为适应国际互联网所开辟的学习机会,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广泛开展,于1996年建立了一套网上学习设备———NetVarsity,并为确保NetVarsity突出主业、提高速度,又于2000年4月新成立了一家公司———NIIT网上学习有限公司。目前,NIIT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渐渐由物理环境进入虚拟环境。

四、机制与战略:教育集团成功经营要素分析

评价一个教育集团成功与否的标准,着重在集团化这种组织模式的优势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产业化的运作机制发挥了多大作用。分析国外教育集团内部的运行机制,我们可以发现:在由众多的教育机构以集团形式出现时,集团核心层无论是以“公司”自称还是以“总部”自诩,主要是承担专业管理公司的功能,负责投资决策、发展规划、组织协调、质量保证等事务,是教育集团品牌的占有者和教育发展模式的构建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集团组织中的投资决策、财务控制、目标管理、综合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中心。因此,教育集团的成功与否,与集团所采用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战略息息相关。通过对现今几大著名教育集团的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笔者发现实施市场与创新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质量与品牌战略、规模与资本战略等几乎是教育集团成功的共同要素。

1•市场与创新机制

大凡成功的教育集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集团的发展目标定位于满足市场的需要,即通过集团的力量适应某些领域、某些层次的人们对某些教育服务的需求。如哥伦比亚的全国咖啡业协会教育项目(EN学校)就是针对70年代僵化的公立教育部门无法满足的农村地区的庞大教育需求而产生的,通过与公立机构合作先后建立了5100多所EN学校。同时,教育集团不断根据现实需要开设、更新课程内容。如英华美总部负责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分析,不断开发、更新主干课程体系。又如以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业务重心的阿波罗教育集团,专设有一支专门队伍负责课程开发,并注意咨询在企业中就职的专业人士,以确保所开设的职业教育课程跟得上相关产业的最新发展。再如NIIT的各种培训课程,始终根据信息技术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的规格和素质要求不断更新,如其开发的4年制电子商务综合课程iGNIIT,都要定期针对顶尖的产业经理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的需求,拓展自己的课程内容。再者,教育集团还非常注重将现代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如Objectivo/UNIP是巴西第一个采用交互式录像、电话和调频广播手段进行教学的教育集团,同时也是巴西第一个将计算机引入教室、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公司。再如秘鲁的TECSUP正在开发虚拟大学和其它远程教育项目。

2•竞争与合作机制

古往今来,同业竞争概不能避免。教育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如生源、经费、质量,等等。成功的教育集团很注意在竞争中借鉴别人的长处,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质量争取消费者等;同时,又在发展过程中注意与同行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在合作中扩大教育集团的影响力。其中尤以课程的开发和文凭、证书的发放最为普遍。如英华美学院引进并开设了国外著名大学有关信息技术和商务方面的专业课程,得到了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伦敦工商总会考试委员会、英国国家计算机中心的国外机构的批准和认可,同时又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外大学引进多种信息技术及商务管理等专业的函授课程。与之相适应,英华美学院所颁发的证书也包括三类:一类是学院自身颁发的证书;第二类是通过参加东道主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考试而获得的国家证书;另一类就是参加公认的考试机构组织的国际考试获得相应证书。这些国际证书得到普遍承认,尤其在英联邦及东南亚国家享有“求职通行证”的美誉。此外,学生在英华美学院所学过的课程在相应的国外大学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免休学分。再如,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开发和软件人才培训中心的印度NIIT,先后与Microsoft、ComputerAssociates、RedHat、NETG、SylvanPrometric等建立了培训合作伙伴联盟,使其在与最新的技术保持同步的同时,又能够不断更新用于教学的内容与方法。NIIT开设的诸多高级课程中都是围绕“微软”技术组织教学内容,以给予学生同时考取“微软”证书的机会。

3•质量与品牌战略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形象。对由多个教育机构组合而成的教育集团而言,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经营成功的教育集团无一例外地都很重视集团的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工作,建有专门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诸如ISO9000系列的质量体系认证;投入相当额度的经费进行品牌建设。许多集团在此项目的支出占到全部收入的10%。如NIIT的介绍材料说:“NIIT的行业背景赋予了她一种质量第一的公司文化。这一质量文化的核心内涵是:首要的事情是避免错误而不是纠正错误。”NIIT自诩为是第一个在课程开发和执行方面获得ISO9001认证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公司,并投入巨额广告费使NIIT的品牌在各大媒体频繁亮相,使人们都知道她提供好的计算机教育和培训服务。再如实施特许经营战略的新加坡英华美,总部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对申请办学者进行资质审查,定期对各分部的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实施培训、考核,定期检查、抽查各地办学情况,以确保“英华美”的培训质量。

4•规模与资本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