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14 11:18:12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旅游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心理障碍;相应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6902

1引言

近几年来,在社会经济的大力推动下,高职教育也开始逐步普遍化,随着大学生的与日增多也造成了就业的困难。相对与最初“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现在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则给面临就业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所以,在社会经济新形势的推动下,自主创业则成为了大学生的又一新选择。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具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0%以上,但是实际创业者才不足1%,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成效。我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困难重重,创业心理障碍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念与决心。本文结合旅游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分析,进行及时的疏导与化解,培养他们敢创业、能创业、创好业的精神理念。

2旅游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心理品质

2.1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开始首先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否则就很难坚持下去。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地鼓舞自己,相信自己,具备这样坚持下去的理念,才能不断地战胜在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2.2清晰的创业思路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的,都会影响到创业者的心态。所以,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来引导自己,时刻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善于思考分析各种问题。

2.3坚强的意志力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必须要吃得苦,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为,在创业过程中,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动手亲自去完成,比如收拾办公室、搬运桌椅、打扫卫生、整理文件。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必须要有很强的意志力与坚持下去的勇气,最后才能获得成功。

2.4勿嫉妒、匆猜疑

现在的大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都较强,同时还有较强的嫉妒心理,以致于心胸狭窄,爱斤斤计较,做事不踏实认真。而多疑则是很不好的心理情绪,它很容易造成创业者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创业大学生一定要克服这些心理因素,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这样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促使创业的成功。

3旅游类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3.1情感障碍

就现在的高职大学生而言,很多都是在温室里成长起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创业意志不坚定,没有足够大的信心与勇气去应对挑战。在创业上还是存在着一定恐慌、焦急、压抑的心理,没能真真正正地投入到创业实践的活动中去。为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现在的大学生在情感上过于依赖他人,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思维情感也没能脱离群体的存在,所以在接受领导的任务时往往会措手不及。

(2)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问题,由于现在大学生的抗压能力都比较薄弱,心理适应能力也不强,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丧失原有的激情与信心,从而影响积极性。

(3)随着现代高职教育的大众化,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是因为就业的压力,把它当成一个不会成为失业人员的无奈之举,这就丧失了创业本身所具有的激情与挑战性。

3.2认知障碍

从认知障碍的角度来看,旅游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过度的自我贬低。由于大部分的高职生认为自己是被高考淘汰下来的,总是认为自己学习、沟通、组织的能力都比不上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从而低估、轻视自己本身的能力,为自己躲避创业的机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与借口,不愿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2)夸大创业的风险。现在很多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是惧怕创业的风险。创业风险大,成功率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挑战性、风险性的过程,需要累积不同的经验与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取得成功。面对这种高风险、低成功率的自主创业,很多大学生选择知难而退。

3.3行为障碍

虽然现在很多高职学院都提倡学生自主创业,但是真正付出行动的学生则少之又少,就行为障碍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盲目创业。创业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既充满新鲜感也充满刺激感,同时在各大媒体就大学生创业的造势下,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幻觉心理,觉得创业是名利双收的捷径,既体现了自我能力,又创造了金银财富。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没有考察市场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与总结的前提下,就盲目投身到创业的思潮中去。

(2)逃避创业。那些真正具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因为担心创业带来的风险与难题,找寻出各种各样的客观理由来堵塞自己的想法,以资金不足、能力不够、经验缺乏、家庭反对等各种借口来逃避创业。

2013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李伟:旅游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文化与教育

4正确消除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本身就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良好的思想素质,为此,高职院校不仅要提高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在创业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给学生认真讲解当下市场经济的情况、最新国情、市场营销、竞争分析、价值利益、企业战略、公司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丰富自身的创业基础知识,提高创业的心理品质与心理适应能力,以达到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创业计划比赛,使他们在创业竞赛中激发自我创业的激情。

4.2政府鼓励支持学生创业

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政府应该加大对创业成功事例的宣传力度,在政策发面鼓励支持他们创业,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他们的斗志,勇敢地进行创业实践。还要积极开展创业技能的相关培训,使他们了解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同时,政府在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提供小额低息贷款、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等方式来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大学生的权益,为他们的自主创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健康良好的环境。

4.3家庭、物质与精神的支持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大约有7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是受到家庭创业成功的影响,因为家庭成员的创业成功经验不仅在大学生最初构建创业理念的时候树立良好的信心与决策,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学生的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在创业过程中一些不必要风险的发生。

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时候,获得家庭物质与精神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创业开始的初期,物质条件是首要解决的难题,没有物质方面的保障,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获得家庭物质方面的支持是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动力源泉。同时,得到家庭精神方面的支持,也是鼓励大学生坚持创业的有利因素,家庭精神的支持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是预防心理障碍的有力保障,是激励大学生不言放弃的重要理念。

4.4坚定自身的信念,培养创业的心理品质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而言,“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管遇到怎样的难题,都必须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持下去的勇气,要不断鼓舞自己,激励自己,在困难中吸取教训,不断寻求经验,这样才能在创业过程中战胜种种困难,克制种种心理障碍,以巩固自己内心对创业的定位,来消除对创业的心理障碍。同时还要大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创业经验与创业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创业的心理品质,尤其是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将创业的理念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业的实践当中去,与此同时还要自觉转变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当今的国情与就业形势的严峻,正确分析自己对于创业理念的理解,端正自己自主创业的科学态度与实际动机,从而树立正确的自主创业意识,坚定自己在创业过程中不放弃不抛弃的理念。

5结语

对旅游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进行了正确分析与指导,通过在院校、政府、家庭以及自身的共同努力下,采取相应有效的积极措施,得到精神与物质方面的支持,使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能拥有更多的资本与最优化的资源。在各种有利条件的帮助下,正确有效地消除他们对创业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他们对创业的激情,消除他们对创业的恐惧,培养优良的创业心理品质,为他们能成功创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建花.大学生创业的心理障碍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09(14):142~143.

[2]崔永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及其干预[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77~80.

[3]王一海.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分析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0(14):200~202.

[4]唐海波,李赛兰.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及干预方法[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5):31~33.

[5]柴华.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8):88~89.

[6]邓水平,朱晓阳,赵薇.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222~223.

第2篇

在华中师范大学有关本科生创新创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借鉴同行经验[8-9]并结合专业特色,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1.1立项学院每年的。9月对下一年度的计划项目进行宣传、培育和遴选。教师们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介》,介绍项目主要内容及完成目标,并备注对完成该项目学生的要求,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学生也可以与导师协商申请提出自己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进入不同的研究室和指导教师,1~5人组成一个科研小组,成员可以跨年级。项目课题、导师和成员确定以后,学生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学院在每年年底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立项评审并公示。立项项目分为A、B、C三个档次,学校划拨经费资助。对于通过立项答辩、学校未资助的项目,学院自筹经费予以资助。1.2项目建设。项目的执行期原则上为一年,必要时可延期一年。项目组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申报表》开展项目建设与研究工作。建立每个项目的进展档案,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填写。要求项目组成员每周和指导教师见面一次,汇报研究进展,商谈下一步研究工作,并听取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小组成员做好会谈记录,指导教师签字。研究组成员每两周到学院学生科研秘书处签字,检查、督促科研进展情况。项目负责人需协调项目组成员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安排好。项目进度和分工,做好项目组讨论纪要、项目进展和季度总结、项目经费使用登记等与项目有关的进展日志。项目导师需定期检查项目进展情况,提供书面指导意见。1.3中期检查项目运行半年后进行中期检查。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导师对项目的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等提供书面意见。中期检查的结果分为“合格,继续资助”“不合格,同意整改”和“不合格,项目终止”3种。对于“同意整改”的项目,整改期为一个月,整改期结束时学院应给出整改意见,确定项目为继续资助或终止。对于未通过中期检查(含整改未通过)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终止申请表》。1.4结题验收。学院组织专家开展项目的结题验收评审工作。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结题报告》,参加结项答辩,同时要求提交项目成果原件、电子扫描件以及项目经费使用登记表,导师对项目的完成及经费使用情况等签署结项意见。结题验收的结果分为“优秀,同意结项”“合格,同意结项”和“不合格”3种。1.5奖励制度。学院设立经费用于评审和奖励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根据科研项目的结题审查结果,确定每届学生的获奖者名单及奖励等级,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在奖学金评定、推荐免试研究生等活动中,对参与项目的学生予以奖励加分。对于指导教师,根据结项结果年终认定工作量。

2现阶段手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2002年学院内部开始推行本科生科研立项以来,一直是手工管理、纸质存档。初期由于项目少,管理起来难度不大。随着国家对本科生创新创业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导师开始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2018年学院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达65项,参与人数184人,覆盖学院所有专业,学生参与率超过50%。大量学生的参加给项目的管理带来了挑战,也暴露出了手工管理的问题。2.1选题问题。在选题阶段,师生间缺乏足够了解。教师方无法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学生刚刚进入大二年级,很难深入、全面地了解项目的具体要求,比如课题研究对象的性质、开展课题研究的必备专业知识、软件工具、实验技能等。信息不畅通导致师生双向选择满意度不够高。2.2项目进行阶段存在的问题。在项目进行阶段,可能会出现师生交流不够充分和及时,甚至缺乏沟通和交流等问题[10-11]。有的原因在教师方,如指导教师因个人事务或其他原因,并未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未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不进行跟踪检查等。有的原因在学生方,如不主动和指导教师联系,不积极参与讨论,不提交进度材料等。学院对项目的中期过程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往往在项目终止或结项不合格时才发现问题。2.3归档阶段存在的问题。项目结项以后,每个项目将相关材料装入档案袋,贴上材料目录,存放于学院档案室保管。由于需存档的材料较多,包括项目申请书、经费使用记账本、研究记录手册、中期报告表、结项申请书、个人总结、成果等,后期查阅调档工作量较大。

3管理体系设计

为了建设本科生创新创业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同时运用现代化和网络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的构建,使得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各个主体都通过该系统来完成本科生科研工作,从而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可监控的目的。3.1用户需求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用户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评审专家4部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见表1。3.2功能要求分析。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的实际需求,我们概括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1)教师管理功能。管理人员能够导入指导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指导教师能够修改并完善个人信息以供学生选题参考。(2)学生管理功能。管理人员能够导入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学生能够修改并完善个人信息以供导师确定选题学生参考。(3)过程文档查看功能。所有用户均能对过程文档进行查看。(4)过程文档管理功能。管理人员能够对过程文档,如项目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项报告等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操作,并规定格式。(5)在线填写功能。学生能够在线填写个人开题报告等过程文档,导师能在线填写修改意见等。(6)辅助功能。对学生、指导教师、项目等相关信息进行查阅和统计,并提供下载文档。3.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这些主要功能分别由5个模块实现,如图1所示。(1)基本信息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基本信息的设置,包括教师姓名、工号、学生姓名、学号等。教师还可选择性填入联系方式,供学生选题探讨等时联系。(2)项目过程管理模块。该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项目从选题到结项均在该模块中实现。各个过程文档由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设置,统一格式。(3)审核功能模块。审核功能包括中期审核和结项审核两部分。评审专家通过该模块可查看项目过程文档,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材料将被退回修改,并通知学生。(4)答辩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对答辩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管理人员可录入答辩安排、答辩记录和答辩成绩,同时供学生查阅。(5)辅助功能模块。该模块包括查询和统计功能。管理人员可根据教师信息、学生信息、项目信息等进行相关查询、统计和下载。

4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4.1选题流程。大学生创新创业系统需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可由管理人员导入教师姓名、工号,学生姓名、学号,并设定初始密码,用户登录后自行修改,也可由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获取。项目选题管理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之一。为了保证项目选题的公平性,项目设置的选题流程如图2所示。课题来源分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教师出题。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并对项目主要内容、达成目标进行说明。同时,教师还可备注对申请该项目学生的要求。另外一种是学生自行申报课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需求等,提出自己的课题,指定或不指定指导教师。每组学生限选或申报一个课题。同一课题可被多组学生同时选择,避免因外界设备等原因造成的不公平。教师在指定的时间内确认选题学生,达成双选。若教师在指定时间内未确认选题学生,则均被视为未选上。未被选上的学生将被重新授权选题或申报课题。4.2项目过程管理流程。项目的过程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学生提交项目开题报告,导师审核通过后项目开始进行。项目中期学院组织中期检查,学生提交中期报告,导师审核通过后统一交付学院审核。结项期间学生提交结项报告和相关材料,导师审核通过后学院统一预审,合格后方能参加结项答辩。导师和学院审核时,除选择“通过”或“不通过”外,还可填写或上传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同时,在学生开题后的整个过程中,师生均可上传指导记录,以供日后查阅。

5数据库设计

系统服务器平台采用AppSerV(Apache+PHP+MySQL)搭建,数据库系统使用其内置的MySQL数据库。MySQL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9],容易使用,运行速度快,使用最常用的数据库管理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库管理,可方便地使用MySQL命令行或phpMyAdmin(MySQL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操作,支持ODBC协议,可移植性好。MySQL支持大型数据库,可处理和拥有上千万条记录,并可运行于多种系统,安全性高,且支持多种编程语言。针对项目中的各模块进行数据库需求分析,分析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画出系统项目模块图,如图4所示。4,该系统可建立两个数据表,分别存储用户信息和创新创业项目信息。结合学校的信息化管理,项目基本信息模块中的教师姓名、工号、学生姓名、学号等信息可从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获取并存入数据库,也可通过管理人员导入数据存入数据库。项目过程管理模块各种文档以文件模板的形式供学生下载填写,文档上传的信息存入数据库,项目的其他各种信息如:审核信息、反馈信息和答辩等以数据形式存储以便查询。

6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50-01

一、引言

无论从宏观上来看,还是从大学生自身出发,都应发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因此,创新教育逐渐渗透到高校的教育教学中。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我国企业输送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提供可靠的创业理论基础与有关实践经验。那么如何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就成为当前高校继续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

1.大学生自愿创业率低

据有关调查,大部分学生的创业意识较弱,他们多年来接受的教育似乎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极大部分大学生不愿自主创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生甚至被迫去创业,而由于他们缺乏创业基本知识和理论,这些大学生在创业的路途中一路颠簸,创业结果不尽如人意。虽然很多大学生都认清创业的价值,对创业的人心生敬佩和仰慕之情,但是大部分大学生并未主动专门学习有关创业知识与理论,没有为创业做好真正的心理准备和行动准备。调查数据显示,自愿创业的大学生在其中仅占不到1%的比率,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自愿创业率非常低。

2.高校不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高校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高校仅把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没有将它纳入必修课的范畴,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内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没有深入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因此,高校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阻碍了学生接受有关知识,限制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安稳、福利待遇好的工作,而不愿只身冒险,投身于风险大的创业中,因此,首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理念,传授创新创业的新型教育理念给在校大学生,并逐步构建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创业成功后能给创业者带来丰厚的利润,同时也要承担巨大的创业风险,所以很多大学生都望而却步。因此,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的价值就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创业给创业者带来的不仅是一笔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创业者要具备优秀的个人品质和承担风险的素质才有利于创业。

高校可通过以下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校内设立有关创新创业的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以专业为背景,以团队合作为目的,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高校可开创名为“挑战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以学术性社团为平台,逐层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巨大潜能。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沙龙、创建校友互动论坛,这样能使学生在特长与专业间找到切合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校内设立一个“创业基地”,用以摆放有关成功人士的点滴成长和励志故事,以供学生参观,通过宣扬自主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勇气,使更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找到创业的真谛和价值。

2.加强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高校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创新创业课程列为某些专业的必修科目,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生动地展示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的过程、规律与方法,以树立创新创业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和精神,因为一个创业者必须要具备非凡的素质和人格魅力或者过人的才智才能勇敢面对生活的各种考验;要把创新创业课程与本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本专业知识来拓展创新创业课程,例如,讲授《管理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便获得所需知识。由于我国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高校要在摸索中前进,吸取教学经验,在原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国高校要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发展创新创业课程,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高校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创业精神,并努力构建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以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瑶.刍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6-01

第4篇

为深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及计量分析,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在性别、创新能力、创业认知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创业认知的引入对预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均有显著作用,能够在个体主客观条件以外较好地解释个体创业意向的变异。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创业认知 创业意向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渐转变,我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鉴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加上愈发强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也成为新时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那些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行业的大学生们选择了创业作为自身职业,这成为了大学生传统就业以外的新现象。这种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新型就业模式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和鼓励,也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道路。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也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主要措施,鼓励全民创业。大学生不仅仅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强烈的创新精神,还具有可以证明自身价值和追求理想的能力和信心,无疑是从事创业活动的巨大潜在群体,成为国家引导和鼓励创业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给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指导,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指向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开始研究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意向、能力和认知情况,以配合政府的政策导向并给予科学的政策建议。由此可见,激发大大学生创业意向、学生创业意向、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认知,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意义重大。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1.数据来源

以互联网为平台将先前设计的问卷逐题制作好并,并通过网络媒介发放问卷。该问卷所在的网络地址由小组成员分别扩散至各大网络和手机社交平台,推广并欢迎广大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们进行来访与填写。由于网络问卷可以扩散至全网络,面对广大网民及对本研究有兴趣的在校大学生,所以调查的样本随机性比较好。

2.描述性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到了有效样本174个。在样本总体中,男性比例约为44%,女性比例约为56%。样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5年左右,现平均年级为大学本科三年级左右。就样本所在大学专业分布情况来看,以理工科约40%和管理类约35%居多,文体、农林、医学和其他专业的比较少。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情况。大学生普遍都对新事物抱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能驱使着大学生进行一些比较有创新性的日常行为活动,但也只有少数人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知疲倦地去进行创新和探索;从受访者创新项目参与情况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创新项目根本没有兴趣的学生只是少数,同样热衷于各种创新项目的学生也是少数。关于大学生创业认知情况。大学生对宏观创业环境的认知比较缺乏,对于自我创业意识的评价却比较深刻,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并不是没有创业的意识,而是缺乏认知创业环境及外部市场行情正确且科学的渠道和方法,这也给我们后面的研究提供了些许线索。关于大学生创业意向情况。大学生总体有倾向于毕业后创业的意向,虽然选择非常符合的人不是很多,但是与之相比非常不符合的人还是更少的。

三、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及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

1.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

将调查数据简单统计就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均呈倒U型分布。从定性角度来看,不同特征的大学生有不同的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及创业意向,且对于特定的大学生而言,创新能力将与创业认知一起对其创业意向产生影响。参考前人研究,我们可以将个人特征、创新能力、创业认知作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三大要素,其中个人特征包括学生性别、学生所在年级、学生所学专业等。表1.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创业意向的分布差异从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创业意向的分布情况(综合得分取值区间均在1~5之间)来看,男性普遍比女性在创业问题上有更高的兴趣和打算,可以假设男性的创业意向比女性要明显来得强烈。从各年级的情况来看,年级变化与创业能力、创业认知、创业意向没有明显的关系,不过因为样本数量有限,样本的年级分布并不是很均匀,所以仅仅从分布情况表来看还不能判断样本学生所在年级对各变量的影响。

2.创业意向分步回归

在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模型中,应该包括的变量主要有性别、年级、专业虚拟变量、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认知。考虑到问卷调查时提问的顺序以及计量分析在本研究中的意义,所以将个人特征、创新能力和创业认知依次加入模型,分步进行回归估计,并比较变量增加前后参数的变动情况及模型整体的拟合度。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随着主要变量的依次加入,模型整体的拟合度逐步上升,说明对于创业意向而言,创新能力和创业认知的作用非常显著。就性别差异来看,随着主要变量的加入,系数逐渐变小,但其系数一直显著为正,说明与女生相比男生有更为活跃的创业意向。就年级差异来看,随着主要变量的加入,系数始终稳定在-0.1左右,且最终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随着年级的提高,大学阅历的增加使得大学生们的创业意向逐渐消退,经过更多学校学业的体验及校外生活的历练,学生们越来越不愿意毕业后进行创业。就专业差异来看,相比其他专业而言,文体、理工科、农林、医学、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在创业意向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后面的实证分析中可以将专业这一虚拟变量从模型中省略。就创新能力差异来看,虽然其系数在创业认知变量加入后变小,但创新能力在1%的显著水平上始终为正,而且与前一步回归相比创新能力变量的加入使得模型整体的拟合度提高,说明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有正向的帮助。就创业认知差异来看,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且系数大于其他任何一个主要变量,并且使得模型整体的拟合度提高到了0.5以上,说明创业认知对于创业意向的正向作用比创新能力的影响要大。在整个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中,性别、创新能力、创业认知的影响显著为正,年级的影响显著为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创业认知>创新能力>性别>年级。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主要研究结论

(1)创新教育普及率低,创新项目仍不火爆大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学生未来创业活动的基础条件,在目前看来是非常缺乏的。作为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来源,大学创新教育普及率较低,多数学校没有能令学生满足的创新实践硬件及综合平台。与此同时,创新科技项目也没有深入人心,一些大学生偶尔参加的此类创新实践项目也仅仅是受到学校某些政策优惠的吸引,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充满兴趣地去进行创新活动,因此对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而言,创新科技项目参与率不是很高,校园创新活动仍未被大众所热衷。(2)创业认知需要指导,创业环境还未完善创业作为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在高校教育的体制内并没有一席之地。通过询问在不同地方就读的大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各大综合院校中开设创业学等相关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在综合大学中创业课程都只能勉强存活,那对于普通高校和专业型学校而言,留给学生们自主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教学平台就更少了。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在没有成熟深刻的创业认知和科学正确的创业引导下,让大学毕业生们完全暴露在还未完善成型的创业环境中,存活机会可想而知。(3)创业意向依赖就业,创业人才亟待培养大学生创业意向强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创业与就业本身就具有替代性,即就业选择互斥的情形。如果找不到好的工作,那就考虑创业作为寻找理想工作失败的保险,这才是目前大学生们关于就业和创业所站的角度。有此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就业的人多了、创业的人少了,因此社会中的创业人才流失加剧,创新活动难以进一步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走鼓励创新之路,高校才能实在地培养创业人才,国家才能带领大学生们走出就业难的困境。

2.政策建议

(1)继续鼓励创新实践环节,深入强化创新思维理念各大高校在继续鼓励创新实践环节的同时,也应该改进创新实践的激励机制,使创新实践更有针对性,让真正有兴趣和潜力的同学更好更方便地参与此类活动,以提高创新项目的开展效率并增加项目成果。将创新思维引入日常教学活动,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去,加强创新思维的宣传,使得创新思维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思维成为习惯。(2)不断扩大高校创业课程,努力营造良性创业环境高校创业课程可以与学分绩点挂钩,以此激励大多数学生对此进行研究和学习;创业课程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奖励来吸引不同类型学生的眼球。高校可以与各类企业合作,开展工作就业创业等内容的专题讨论,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来与优质的就业创业平手,为本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指导和就业渠道,力争与政府一道营造良性创业环境。(3)科学引导就业创业观念,坚持加大创业人才培养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就业创业观念的养成,并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形势;在步入社会之前,科学的就业和创业观对毕业生融入社会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大学生群体也只有在科学的引导下形成科学的创业观念。从源头抓创业观念,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才能够真正扩大对社会急需的创业人才的输送。

【参考文献】

[1]简丹丹,段锦云,朱月龙.创业意向的构思测量、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0(01):162-169.

[2]乐国安,张艺,陈浩.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02):146-152.

[3]刘敏,陆根书,彭正霞.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06):55-62.

[4]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44-152.

[5]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居里锴.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9):88-93.

[6]辛雅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3(5):926-927.

[7]徐小洲,叶映华.大学生创业认知影响因素与调整策略[J].教育研究,2010(6):83-88.

[8]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4):73-77.

[9]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4-91.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向;心理特征;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创业意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的创业行为,甚至成为一个先决条件。因此,只有先对其创业主体意向分析,才能更好的综合分析创业心理。

(一)大学生创业意向分析

1. 许多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它所带来的金钱效益和成功是媒体上争相宣传的重点,使其一直不断引起社会各层间的关注。而研究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表示对创业这一块有着极大的兴趣,并一定程度上表示创业成功是职业发展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2. 创业意向不强。尽管大学生创业的热潮越来越汹涌,但仍有半数大学生对创业的意向并不强烈。通过调研资料显示,可将创业意向不强烈的的原因归结如下:第一、认为自身素质不足,而且社会经验过于薄弱,不能很好的适应创业所带来的困难;第二、关键原因在家庭情况还有个人人脉不足的原因而打消创业意向,已经意识到创业过程中需要资金驱动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要求;第三、有着其他的就业想法,对创业并没有兴趣和意愿;第四、对选择创业后的发展并不自信。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特征分析

从以上大学生创业意向情况看,可分成两类情况:第一、“良好的创业心理”,大学生在选择创业这条道路时基本所有的心理基础在于足够的自信,认为自身具备成功的希望,这表现了其具备果断的判断力,能自主进行选择。竞争意识强烈也是开创事业的基础,还有通力协作共同进步的心理建设,在面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保证积极良好的心态;第二、“不良好的创业心理”。这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经验的不成熟,有的大学生在获得一些成就后便狂我自大,缺乏理性分析就做出错误判断,遭遇挫折后易出现一蹶不振的状况。而有的大学生则本身心理素质不过硬,怯懦或者是缺乏追求,萎靡不振。而这类情况不仅影响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创业心理中的大敌。

二、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

创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具备的风险极大而且负担也重,这要求创业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支持。对于如何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有以下要求:

(一)正确认识创业

目前的大学生社会经验薄弱,将创业理想化、简单化缺乏理性的认识,并大多自恃学历高,专业知识丰富并且认为自己的商业头脑可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所向披靡。因此,尽管有着强烈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有着冲劲和果断判断能力和积极的心态,但大部分学生在需要长期抗战的创业过程中往往却步了,特别是遭遇了挫折和失败时,更是溃不成军。因此,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是首要之急。大学生应知道创业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创造性活动,涉及到管理、税务、法律等知识方面。意味着创业并不是凭借一个创意就能成功。大学生创业要懂得审时度势,基于市场前景和社会环境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用理性的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对待问题,脱离盲目自信,培养务实的创业心态。

(二)明确创业目标

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用于进取和拼搏的精神。大学生创业主要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成功的追求或是财富的满足等。明确创业目标就是明确自我的创业追求。很多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就止步在“多赚一点钱”,表明了自身所处的盲目地位,而对于自我追求的不明确也就限制了行动的步伐,许多大学生为了“多赚一点钱”往往一遇到风吹草动,便进行理想化的决定,这是导致创业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明确了解到正确的行动是由目标所的导向,应量化自己的目标,摆脱人云亦云的“随大流”心理和缺乏目标度日的心理,养成调研市场情况再做决断的创业习惯。

(三)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创业心理素质是基于认清创业现状和创业目标后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心理素质是调试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在面临问题时,如何消减心理压力和消极心理保证积极健康的迎接创业生活的不断挑战。因此,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和心理健康的问题,积极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研。尽管许多大学开展了创业心理之类的课程,但往往收效不大。有关于如何综合提高校园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有以下要求:第一、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创业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开展的创业心理辅导需要集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开课目的在于应重视创新潜能的培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以便养成学生具有乐观积极进取的性格。

三、结语

大学生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为促使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要进行健康积极的引导,灌输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创业人格和创业心理的健康养成,避免学生走入误区。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创业心理特征分析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2] 李开复.大学生创业应避免“五大误区”[J].IT时代周刊,2011(15).

第6篇

本文依据对90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调查结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指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强烈且创业动机呈多元化趋势,但其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锻炼,有效利用政府对创业提供的优惠和支持,增强创业信心,争取创业成功。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因而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也应运而生。90后大学生作为极具特色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想特征、心理特点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前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他们敢于冒险,乐于表现自我。90后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实施自主创业不仅是一种积极的就业模式,而且是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但众所周知,创业是艰难的,并非一帆风顺,自主创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创业者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本文通过实证调研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现状,提出对策,为高校制定创业心理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为90后大学生在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社会现实中求新、求变,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提供借鉴。

一、调查过程

1、调查对象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个人为单位对辽宁省沈阳市5所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1份,有效率为96.1%。在被调查对象中,男生530人,占总数的55.2%,女生431人,占总数的44.8%;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658人,占总数的68.5%,来自城市的学生303人,占总数的31.5%;调查对象中本科生811人,占总数的84.4%,研究生150人,占总数的15.6%;调查对象主体是大三学生,调查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分别占总数的8.1%、15.9%、49.8%、26.2%。本次问卷调查样本范围较广,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的学生都有涉及,调查取样具有较高的信度。

2、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本文在借鉴韩力争、姚德明等人的“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基础上,自编“90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该问卷由30道选择题(含多选题)组成,主要依据90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内涵,从创业意识、创业心态、心理适应能力、社会支持与创业心理的关系几方面来设计调查问卷并展开调查,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主要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5.0和Excell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动机分析

创业意愿是指个体对于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个体自身的感受。创业意愿的高低决定了创业活动的可能性,而高创业意愿者则更易从事创业活动。所以,了解90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至关重要。而创业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从事创业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些目标的内部动力。它是鼓励和引导个体为实现创业成功而行动的内在力量。通过对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

(1)过半的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有创业意愿。对创业兴趣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问及“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所持有的态度”时,67.4%的大学生回答感兴趣,17.8%的大学生回答不感兴趣,14.8%的大学生选择不确定。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创业意愿表现为低年级较为集中,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产生分化,即一年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比例最高,四年级学生创业意愿比例降至最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低年级大学生对就业和创业有着更高的期望值,且“理想我”占主导,而随着年级增长,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现实我”占主导,对创业所具有的风险、责任、困难等的了解逐渐冷却了最初的创业热情。

(2)创业动机分析。本文对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进行调查,让被调查的大学生从十项影响因素中选择影响自己创业的主要因素(多选),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呈以下特点:

一是创业动机多元化。在10个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因素中,选择6个因素的学生比例占总数的40%以上,其中73.4%的学生将创业看成是“一种挑战”、55.8%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家人提供一份保障”、51.8%的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说,90后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动机具有多元化特点,而且动机非常强烈。

二是把创业当作挑战是首要的驱动力。在所有创业动机中,挑战动机最为主要,调查显示高达73.4%的大学生表示选择自己创业是将创业看成“一种挑战”。而这与其他调查结果不尽一致,这表明90后大学生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喜欢挑战、喜欢刺激,也表明90后大学生并非是人们所说的颓废的一代。从此项调查结果来看,有41.4%的大学生表示参与创业活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是“获得大家认可的途径”。这表明90后大学生想证明自身的价值是可以得到社会和他人认可的。

2、社会支持对创业的影响

(1)创业面临困难现状分析。在调查中,在被问及“目前创业,你将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的问题时,大学生的选择为:经验不足(352人)、资金不够(285人)、没有相关创业指导(209人)及没有清晰的创业方案(115人),其中经验不足以及资金不够是实施创业活动的首要困难。没有相关创业指导及没有清晰的创业方案在创业中也是较为主要的问题,这表明一方面大学生对国家创业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创业教育的缺乏和创业实践平台的缺少。

(2)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分析。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您认为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有哪些(多选)”的问题时,大学生认为政府的扶持力度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占78.1%,所学专业是否热门也是较为主要的因素,占53.4%,学校的支持力度占43.0%。其中,政府的扶持力度在大学生看来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表明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创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总之,调查表明,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较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优先条件,同时也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倾向有着积极的正向影响。

3、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分析

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的调查统计中,59.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值得信赖并且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人,42.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并使人信服,52.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勇气和谋略去处理事情,3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即将涉及到的领域有很好的专业背景和技术,39.8%的大学生有过管理经验,并擅长组织活动。通过调查结果可知,90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人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创业能力潜质,而其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协作能力程度较差可能与较少参与创业实践,锻炼机会较少有关。

创业人格是指个人气质和性格在创业行为和活动中的心理外显。在对大学生创业人格进行的调查中,大学生对“自己喜欢并勇于向困难的目标挑战”赞同的占53.8%,对“勇于承受失败与挫折的打击”赞同的占56.4%,对“愿意努力工作并实现目标”赞同的占51.6%,对“我需要做的事别人很难阻止”赞同的占36.7%。这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意志非常坚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社会责任感较强。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强烈且创业动机呈多元化趋势,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的创业,且其创业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教育。

1、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

高校应以现代创业教育理念为主体,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逐步将创业教育提升到重要地位,教育大学生要认清社会发展形势,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鉴于此,高校应适当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如开设《创业学》、《创业心理学》、《创业指导》和《市场营销》等课程。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系统讲授,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国家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创业者必备的知识、能力与心理素质,尤其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同时高校应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服务。

2、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锻炼

良好创业心理素质的形成重在实践训练。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等,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便利,让其充分感受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加以克服。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与场所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学校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适当地对学生开放后勤市场,如校内餐饮、便利店、书店、报亭、文印店等服务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创业的全过程,不断积累创业经验,减少高年级学生对创业具有风险、困难的畏惧情绪,增长创业才干,从而增强创业自信心。只有经受过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加明晰,创业信念才能更加强烈,进而形成良好的创业习惯和人格。

3、有效利用政府对创业提供的优惠和支持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急需创业资金、培训和相关管理机构的扶持与帮助,大学生对社会支持有很大的依赖性。而国家和政府为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陆续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方面。但多数大学生对国家和政府的创业政策了解不全面,导致他们主观上认为国家和政府提供的社会支持较差,埋怨政府在此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因此,各级政府和高校应向大学生扩大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在社会支持体系与大学生创业之间建立绿色通道,构建全方位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让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了解并有效利用政府对创业提供的各项优惠,增强其创业的信心,克服各种阻力与困难,争取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的编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3).

[2]杨天梅,单洪雪,刘泽东.山东省工科大学生创业心理的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2012(13).

[3]洪映君,廖传景.大学生创业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2(6).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班;非创业班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100−03

大学生要成功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素质,尤其是创业心理品质,它对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美国心理学家Sternberg认为,创业者对创业的心理认知过程是从人们的创新信念或识别新机会开始的,创业个体的创业意志越高,对创业机会的感知越积极,对创业知识了解越多,创业意向越强烈,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1]。因此,了解大学生创业信念、创业意志、创业知识等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据报道,浙江省已有50多所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2],其中,多所院校已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专门开设了创业实验班(简称创业班),让其得到系统的培训。针对浙江省近几年高校纷纷成立的创业班同学创业心理品质现状的调查,创业班同学是否具有比其他同学更适合创业的心理品质,如何对同学们的创业心理品质进行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对浙江省创业教育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所高校创业班与非创业班同学进行了创业心理品质方面的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涉及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大学等三所院校创业班的172名同学以及非创业班308名同学随机发放的4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4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通过对有效问卷的人口学资料进行初步统计,得到此次研究样本详细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管理人员、创业教育课程教师、部分企业成功人士和部分近3-5年创业成功大学生的深度访谈以及成功企业家资料的研究,在韩力争已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3]基础上自行修订的《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调查问卷》,共64道题目,其中问卷采用5点自评方式计分,依次为“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基本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记1分、2分、3分、4分、5分。本问卷将创业心理品质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创业信念、创业意志、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创业知识。通过对修订的《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调查问卷》信效度检验(信度0.92,效度0.88),确定正式问卷,经过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统计方法

为降低被调查学生的敏感性,此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通过发放纸质问卷即时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全部数据经筛选后使用SPSS16.0进行处理,统计方法主要使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等。

二、结果

(一)创业班与非创业班差异检验

T检验显示,创业班与非创业班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各维度上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t值:创业能力8.389,创业知识8.253,创业信念7.975,创业人格5.176,创业意志4.765,P

(二)年级间差异检验

非创业班样本群体不同年级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创业班样本群体不同年级间,除了创业意志维度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四个维度上(F值:创业信念2.683,创业能力4.481,创业人格3.756,创业知识5.904,P

(三)性别差异检验

T检验显示,创业班男大学生在创业信念(t=2.210,P

(四)专业类别间差异检验

创业班文科学生在创业意志(t=2.090,P

(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检验

创业班和非创业班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之间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一)创业班与非创业班创业心理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笔者认为创业班同学创业心理品质明显好于非创业班同学的原因主要为:创业班同学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层层筛选后进入的。其中温州大学第二届“创业管理”双专业、双学位班招生简章就明确规定,申报条件之一为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质的优秀学生。浙江农林大学第二届大学生创业教育试验班招生简章的申报条件要求:对创新创业有一定的理解,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投身创业的热情和愿望;具有创新创业经历或曾参与过该方面工作的人员将优先考虑。浙江工业大学面试时的提问包括:有没有自己创业的想法,是否有相关的实践经历,为什么认为自己适合创业。所以,选拔时虽然没有经过具体的创业心理品质的测试,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创业心理品质做了要求。

(二)创业班与非创业班创业心理品质不同年级之间的对比分析

非创业班创业心理品质各年级之间不存在差异,创业班创业心理品质各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意味着创业班学生的培训对创业心理品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创业班学生除了创业意志以外,大一到大四创业心理品质存在差异,尤其以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差异最为显著,而非创业班同学年级间没有区别。在三所高校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均提到:对创业班的学生进行全程式的专业化辅导和规范化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创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业能力的创业者。创业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学习,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非创业班同学没有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平时安排的课程对创业心理品质的影响不大。创业班能培养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但非创业班的同学不代表其以后不会走上创业的道路,所以,对非创业班同学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待加强。

(三)创业班与非创业班创业心理品质不同性别之间的对比分析

无论是创业班还是非创业班,在创业信念、创业人格等维度上,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这有可能是因为女性进行职业选择时,性别角色在社会化过程中受性别职业的刻板印象以及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的影响较大。社会普遍认为,在创业方面,男性比女性更有优势,女性应该选择稳定、轻松的工作,而且做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好家庭,所以不适合从事风险大的创业。另外,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男生较少些,因此对社会、对生活压力的了解相对也少些,承受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女大学生依赖心理较强,闯劲不够,宁可盲目的寻求帮助也不愿追求自身的成就,很大程度寄希望于学校、家长帮自己找份好工作而不愿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奋斗,因此,需要承担较大风险和坚强意志力的创业被排在了他们的选择之外[4]。当今社会一些享乐主义的观点如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女生创业的激情。

(四)创业班与非创业班创业心理品质不同专业类别之间的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创业班文科学生在创业意志上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非创业班文科学生在创业信念、创业能力上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为了便于统计,在本次调查中将经管类的学生专业都划归文科,经管类的学生占了其中的一大部分,而这部分学生创业信念、创业意志和创业能力等方面要比理工科学生更高,因此,无论是创业班还是非创业班,文科类大学生在某些维度上,水平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这个结果比较符合本研究的调查预期,经管类学生开设的课程中包含了创业相关知识,其人才培养模式也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比较符合。

(五)创业班与非创业班创业心理品质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的对比分析

调查中显示,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于创业心理心理品质的各个维度没有明显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1)创业班与非创业班创业心理品质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创业班学生在各项指标上都显著高于非创业班学生,其中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差异最显著,其次是创业意志和创业信念,然后是创业人格。建议在创业班开设专门的心理学方面的课程,特别加强创业意志和创业人格方面的培养[5],提升创业心理品质。

(2)非创业班创业心理品质各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创业班创业心理品质各年级之间差异显著。由此可见,针对创业班学生的专门培训对创业心理品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对非创业班同学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待加强,学校在平时对其培养的过程中,可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地增加一些创业方面的内容,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

(3)男大学生群体各项创业心理品质明显高于女大学生群体。无论是创业班还是非创业班,应重视培养女生的创业观念,加强女生追求自身价值的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创业形成的心理障碍,紧密结合时展的需求,充分认识到自身创业的优势,解放思想,大胆行动。学校尽量营造有利于激发女生创业愿望的校园文化氛围[6],政府也可出台一些鼓励女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为女生创业提供宽松的环境,从而提升其自信心。

(4)无论在创业班还是非创业班,文科类学生在创业心理品质某些维度上要普遍高于理工科类学生。建议在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专业差别,有针对性地引导理工科学生发挥专业特长,认识到其所学专业在创业方面的优势。

(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之间创业心理品质各项指标没有差异。

参考文献:

[1]董红燕,徐双俊.创业心理品质开发的理论资源与实践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86-88.

[2]沈清清.未毕业先创业,大学有无开设创业课程的必要[EB/OL]. 省略/05edu/system/2009/04/ 10/015418773.shtml,2009-04-10.

[3]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的编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154-156.

[4]孟彩.女大学生创业的心理障碍分析——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