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3 11:35:25
序论:在您撰写新的教育方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为自己而背——背出古今文化的精华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说得好:“中小学教科书就是很好的读物。尽管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编排得还不很理想,但对教师来说仍是最好的读物。因为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凝聚了人类的基本经验,那些内容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构建我们精神大厦最主要的元素。”翻开语文课本,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溢出,那是书香。沉浸在书香里,看花开花落,听潺潺流水,遐想人生……课文《桂林山水》告诉我桂林有多美;《燕子》告诉我春天有多美;《雾凇》美,《草原》也美;《荷花》美,就连《夹竹桃》也美……一本语文书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这篇篇课文,这段段文字,一遍遍咀嚼回味,就像一把犁耕耘在荒芜的心田,心胸会慢慢被一种叫作享受的东西填满。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也是文学精华所在!背诵精华应该是一种享受,也是老师自身素养的积累和内功的磨炼。
二、?为学生而背——背出语文教师的精神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要做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教师就必须有学生认可的学识威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而且要比学生做得更好。
就拿背诵来说吧,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语文教材中也有背诵课文及精彩片段的作业。这么多的背诵任务仅靠教师说教效果肯定不行,所以与其苦口婆心地说上一百遍,还不如亲自示范一次。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在背诵上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曾有位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在早读课上背诵课文,一个学生竟然理直气壮地说:“这么长的课文怎么背?老师,你会背吗?”幸好这位教师有“背”而来,一口气将课文背了下来,这位学生才心服口服。
教学相长,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下苦功背诵经典可以使语文老师更有精神,更有魅力!同时也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为课堂而背——背出语文课堂的精彩
听特级教师的课总会拍手叫好,惊羡不已。那么成功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写,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读出了自己的惊喜,他就敢于走进课堂。”著名语文专家于漪老师就是从背课文开始,严谨治学,扎扎实实,靠硬功夫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贾志敏老师说:“备课,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能熟读成诵。”而“背课文是我的爱好”这句朴实的话语更真实地道出了贾老师课堂成功的真谛!
如今的课堂,许多教师都很注重“纸上教案”这个显性备课,忽略了真正的隐形备课——背课文。试想:没有反复诵读语言文字,哪能在课堂上顺手拈来?
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总的或根本的策略应该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支持和指导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要求从培养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求学习者能够有良好的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好的机遇,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学习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乃至教育体制等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来考虑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策略。
新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在教育中必然地发挥作用,它必须要在现代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对发展全民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把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中小学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目标,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征,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用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支持和指导,才能发挥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真正做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新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和优势,达到优化教育系统的目的,实现全民教育的宏伟目标。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符合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对各种教育系统进行全面地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环境和条件。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扩大了学习的资源,改善了学习环境,丰富了传授的方法与途径,但必须对与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关的教学过程和新信息技术所构建的学习资源环境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才能保证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这正是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的组成部分。
二、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一般策略
(一)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决策
教育中应用新信息技术是百年机遇,不可放过,但必须走一条自己的路,要面向未来、着眼现阶段,作好分阶段总体规划是当务之急。
应建立各种专家咨询和调查研究的机构和组织,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重大决策应在有关专家多角度、多层次评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的连续性。
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的、投入较大、影响深远的课题。国?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围绕这一新课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应从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整体改革,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方法和过程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有效的实验,并定期地、有组织、有计划地作定量定性的跟踪调查,以及时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修订策略,推动进一步发展。
要重视对信息社会中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模式的研究,建立适应国际化、个性化、信息化的信息教育课程及其它相关课程目标,着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尤其在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内容、课程方面作深入思考,重新确定计算机教育的政策和目标、学科内容,摆脱强调程序设计语言的偏向,以计算机应用为主,把计算机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其它手段去探索、获取和处理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
要重视对新信息技术所构建的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建立与新信息技术应用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开展与新信息技术应用相适应的课程目标、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的研究,重视对新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包括对成本效益的评价、对应用新信息技术的教育系统有效性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等与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关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各方面的评价。
要研究制定信息社会中的教育政策,尤其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规划、政策和策略。无论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还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它们在教育中的应用都需要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尽快作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和策略,并切实有效地组织实施,这是当前新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所要求的。
(二)加强政府行为,切实处理好几个关键的问题
1.领导的重视与认识问题
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推动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关键。领导者的重视及正确的认识可以直接转化为政府的一系列有效行为。由于存在经费、认识、师资、软件以及升学压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发展十分缓慢。如果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行为来推动,十分有利于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应用的发展。
2.经费投入问题
首先,各级政府应为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建立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确保经费投入,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可供选择的措施:
(1)在中央和地方财政中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拨款、奖励、补助、贷款等形式向中小学增加投入;
(2)通过制订企业向学校资助经费可抵税收的政策,鼓励企业向学校提供资助和各种设施;
(3)通过教育附加、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经费,同时通过奖励、补助等形式鼓励中小学继续自筹经费,投入新信息技术的应用;
(4)考虑确立教育部门购置教育资源的价格优惠政策;
(5)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和一些民间组织与中小学共建。
其次,切实保证硬件、软件、培训和管理维护的合理投入比例,发挥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再次,国家在经费投入政策上应有所倾斜,尤其对经济落后地区和条件较差的中小学,要增加拨款和补助的比例,以加快其发展速度,缩小教育差距。
3.硬件问题
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程度取决于国家、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不应盲目追求最新、最高技术。每个地区、每所学校要根据自己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的教育教学需求、资源与约束条件来确定自己最基本的教育技术设备作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条件。
同时,必须对硬件维修、维护措施作出有效的安排,以保证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4.软件问题
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保证新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去改善教育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有效的教材建设和软件开发机制与科学的质量标准教学软件的质量和它能否被教师和学生接受是使用新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材建设和软件开发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与科学的标准。
中小学教材的设计、开发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国?学科内容专家、学科教学教师、教育技术专家、教学媒体专家、软件编程专家、教育心理学专家和教学研究人员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小组共同设计、开发,并要有相应的政府行为,形成相应的规划、投入、管理、设计、开发、试用、反馈、修改、评审、生产、推广、出版发行的工作系统。计算机课件的开发标准和纲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软件规范标准,加强视听教材和计算机课件的评审。所有软件均应有配套的使用说明或手册。
软件开发中要特别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参与,要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并考虑到教师和学生在相应教学环境中的相互作用。要注意软件不是课堂教师的电子替代物。
(2)建立若干高标准的视听教
材与计算机课件的骨干编制基地当务之急是中央和地方应建立若干高标准的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的骨干编制基地,统筹规划,重点投入,分区协作。采用政府与企业联手的方式开发软件克服开发人员和资源的严重不足。软件开发必须重视前瞻性、适应性、交换性,以实现资源共享。
(3)在软件开发上提供特殊政策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属于特殊商品,既要面向教育市场,又要实行特殊政策,在一定时期以文字教材的收益补贴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的建设,国家和地方都应有重点投入,或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吸收社会资金编制中小学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通过确立对教育行业优惠的市场机制,教育电视台或计算机网络传送等多种形式促进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的流通。通过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评选、软件竞争等方式鼓励优秀教师参与教材或软件的开发,对编制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应视为“著书立说”,国家和地方应有相应的认定与奖励办法。
(4)适当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适当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进行改造和编译,提供给中小学使用。引进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借鉴国外软件制作的经验和技术。
5.培训问题
任何一种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创造力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教师使用新信息技术的自觉要求和能力。因此,建立一支足够数量的、稳定合格的现代化干部教师队伍,是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成功应用的关键。
(1)建立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并重的培训体系要在教师继续教育以及师范院校中开设教育技术课程和计算机等信息文化课程,培养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师和在校师范生的信息文化意识和适应新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管理能力。培训必须形成制度,经常地定期进行,以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2)要特别重视对校长的培训校长是推动新信息技术在学校应用的关键力量,因此要特别重视对校长的培训。教育行政人员对信息文化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对与新信息技术有关的国家政策的理解与执行程度,重视对他们的培训,有助于为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行政支持。
(3)要重视专兼职电教教师的培训首先要普遍地进行岗位培训,实行凭证上岗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分级组织专业进修、学历、双学历教育和骨干教师培养,逐步形成一支合格的、稳定的、拥有更多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和媒体专家的电教教师队伍,适应新信息技术应用的需要。
(4)对学科教师实行全员培训学科教师是应用新信息的主力军。对学科教师要实行全员培训,除了关心他们技能的提高外,还应注意他们态度的转变,利用一切机会阐明新信息技术和相应的教学软件改进教学过程的教育结果,要尽可能联系课程、联系教师的经验和观点来进行培训。要注意到教师使用新信息技术的勉强性常常是设备使用中实际困难的反映;要注意消除教师对媒体会代替他们或降低他们的地位和作用的担心;要注意消除教师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他们对新技术的不适应的心理。
(5)重视加强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把“教育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基础”列为必修课,为学校输出适应信息社会和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合格教师。
(6)重视对教学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重视对教学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尤其要加强教与学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
(7)建立分级培训体制采用分级培训体制,利用和改进现有的培训系统广泛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除调动中央和地方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外,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培训。
(8)重视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价要以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规范、吸引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参加培训,并重视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对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和干部要有一定的政策鼓励他们通过自考、远距离教育等形式进修第二学位或获取证书。
6.管理体制问题
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必须按照系统原则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和效益。
要将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纳入中小学“双基”督导、检查、评估范围,制定评估标准和相应的政策,分类推进,督导检查,促进新信息技术应用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1)尽快改变视听教育与计算机教育分而治之、多头管理的状况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中小学电化教育与计算机教育基本上是分别管理的,从国思想观念上也常把二者分割并列,这已带来管理上的很多问题,对于未来的发展更为不利。因此,只有采取相应措施将二者统一起来,才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规划与设计使用,才有利于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协调发展。
(2)教育电视台的建设与管理在当前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卫星电视教育网络的发展和卫星电视教育的成败,对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目标至关重要。国?电视部门协商,制定一个教育电视台管理条例,促进教育电视台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对于教育电视节目进入有线电视网,国家应在立法上加以考虑。
(3)搞好教育电视栏目,合理设计和编排节目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搞好教育电视栏目和节目内容、形式的合理设计和编排。卫星电视教育的主要落脚点是中小学及家庭、社会,卫星电视教育节目播出的主要对象和客观评价者之一是中小学,优化节目播出的基础源泉之一是中小学教育与教学实践。因此,教育电视台应针对中小学实际,播出与中小学教学配套的小版块节目,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办好“开放性课程”和各类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校内电视接收和闭路系统,同教育电视台“联网”形成相互配合施教、两翼齐飞的态势。
教育电视要为中小学提供与学科教学配套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总体上要做到与中小学教学进度基本同步或略超前,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中小学教师提供一种教学示范,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将有关的教学材料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以充分发挥教育电视资源的效益。
(4)重视教育电视节目的反馈要重视教育电视节目的反馈,建立有效的教育电视节目收视情况反馈网络,定期开展节目收视调查,收集反馈意见,以调整播出计划和修改教学节目。
(三)普及和提高基于视听技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育等)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大力发展基于卫星通讯技术的远距离教育形式,积极试验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和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
这一策略的实现,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策略:
1.分类指导,分层推进
当前在经济比较发达,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发展较好的地区,多数中小学的校舍、师资、一般教学设施、正常经费等办学的基本条件已经达到基本要求,学校科学管理基本成型,教育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校长一般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意识,在这些学校中应大力提倡应用新信息技术。在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较差的地区,多数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在这些学校应首先改善基本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利用已有的新信息手段开展师资培训。对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考虑到既能在有条件的地区与学校迅速有效地发展,又能对较为落后地区与学校进行辐射与扶持。
有条件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不同层次的应用新信息技术的目标和模式,分步推进。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兴起的情况下,必须仍然重视以投影、幻灯、录音、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为主的多
媒体教学形式的应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确立一批不同层次、不同应用模式的示范校,要重视和扶持一批条件较好的学校积极试验和推广多媒体教学形式和网络教学形式,影响和带动一般。
我国多数乡村贫穷落后,中小学布局分散且条件较差。对这些学校来说,首先的是确保最基本的办学开支、维持正常教学、改善办学条件等问题。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应用新信息技术发展教育可以有两个基本方法:一是以中心校为点,充分利用县乡建立的广播电视接收装置,接收广播、电视教育节目,获得教学资料和教育信息,建立县乡教学资源中心,开展教研与教师培训,进行德育与公共课教学;二是在学校和班级进行以常规媒体应用为主的实验,取得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广。
2.多类型、多层次布局
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新信息技术,可按照如下四种类型和层次布局:
(1)重点配置,形成若干应用新信息技术的教学点有些中小学的班级、学科较多,物质条件与经济力量有限,教育方式和手段又需逐步更新。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把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放在年级和学科上,在一些宜于应用新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又需重点保证的学科与内容上,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与计算机等设备和相应的软件。
(2)以班级为基点,形成应用新信息技术的班级体系在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小学,适应班级授课制,把应用新信息技术的基点放在班级,在每个教室里装备投影、幻灯、电视、录像等视听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给教师提供相应的软件和教材,方便教师使用。也可以在电化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音像阅览室等一室或多室配备投影、幻灯、电视、录像、计算机等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供一些学科使用。
(3)以学科为基点,形成应用新信息技术的学科专业体系在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班级授课趋于“专业化”,个别化教育逐步得到发展,多数学科教学在专业教?,学校把新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点放在学科,在每个学科的专业教室除装备相应的演示、实验设备,挂图、教具与学具外,根据学科需要装备特定的视听设备、计算机设备和教学软件。
(4)以多媒体教学形式和网络教学形式的试验为中心,将基于视听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和基于卫星通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等多种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组合形成现代教育技术体系。
在少数办学条件有根本改善的中小学,在新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以发展多媒体技术为重点,建立校园网,形成包括广播电视、录像、通讯、计算机与投影、幻灯、实验设施等各种应用形式在内的网络系统,覆盖学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并留有接口同国内外联网。
3.建立资源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强调媒体的优化组合利用
Abstract: The common approach to implement orthogonal signal generator on FPGA is based on look-up tables, which require a huge volume of ROM to achieve high resolu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pipelined architecture for implementation of orthogonal signal generator on FPGA, which, based on CORDIC algorithm, can save considerable hardware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speed performance as well. According to advantages of DSP Builder, the system is designed by utilizing VHDL and Simulink module. The correct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design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result.
关键词:CORDIC算法;FPGA;DSP Builder;正交信号
Key words: CORDIC algorithm;FPGA;DSP Builder;orthogonal signal
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40-02
0引言
正交信号发生器是电子技术领域中最基本的电子仪器,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电子对抗、电子测量、科研教学等领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其性能要求也越高。如要求频率及相位可灵活调整且分辨率高,能够实现频率及相位的快速切换。通常正交信号发生器的FPGA实现采用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在两块ROM查找表中分别放置一对正交信号,虽然可以输出一组完全正交的信号,但其主要用于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1],如果精度要求高,查找表就很大,相应的存储器容量也要很大,使系统的运行速度受到限制,不适合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
本文基于CORDIC(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算法,研究正交信号发生器的FPGA实现方法。它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FPGA逻辑资源,而且能很好地兼顾速度、精度、简单、高效等方面。
1CORDIC算法原理及结构
CORDIC算法原理:CORDIC算法[2]是由J.Volder于1959年提出的。该算法适用于解决一些三角学的问题,如平面坐标的旋转和直角坐标到极坐标的转换等。CORDIC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系列固定的、与运算基数有关的角度的不断偏摆以逼近所需的旋转角度。从广义上讲,CORDIC方法就是一种数值计算的逼近方法。该算法实现三角函数的基本原理如下:
设初始向量(x0,y0)逆时针旋转角度θ后得到向量(xn,yn),则:
xn=x0cosθ-y0sinθyn=y0cosθ+x0sinθ(1)
经变换为:
xn=(x0-y0tanθ)cosθyn=(y0+x0tanθ)cosθ(2)
为了避免复杂的乘法运算,用一系列微旋转来处理,第i次旋转可表示为:
xn=(x0cosθ-y0sinθ)kyn=(y0cosθ+x0sinθ)kzn=z0-θ(4)
当给定的初始输入数据为x0=1/k,y0=0时,z0=θ,则输出为:
xn=cosθyn=sinθzn=0(5)
由上可知:xn,yn分别为输入角θ的余弦和正弦值,故基于CORDIC算法可产生正交函数。
2正交信号发生器系统结构
正交信号发生器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在该系统结构图中,CORDIC计算单元是核心。CORDIC计算单元的输入由相位加法器提供。相位加法器不间断地产生角度值,由CORDIC计算单元计算出相应的三角函数值,即可在其输出端产生连续的数字正交信号。其中F为频率控制字,P为相位控制字,A为幅度控制字。
设时钟信号频率为fc,输出频率为fo,相位累加器的字长为N,则2N就相当于2πrad,N位中的最低有效位相当于2π/2Nrad,F对应的相位为F×2π/2Nrad,完成一个周期的正弦/余弦波输出需要2N/F个参考时钟周期。所以输出正交信号的频率为[3]:
当F=1时,输出频率最低,即正交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分辨率为:
3正交信号发生器的FPGA设计及仿真验证
DSP Builder是美国Altera公司推出的一个面向DSP开发的系统级工具,作为Matlab的一个Simulink工具箱,可以帮助设计者完成基于FPGA的DSP系统设计的整个流程。更为重要的是基于Simulink平台利用DSP Builder库进行FPGA设计有两大优点:①能利用DSP Builder库的HDL Import模块将HDL文本设计转变成为DSP Builder元件[4],在系统的模型设计中使用,为系统的FPGA设计提供很大的方便。②Simulink工具箱有虚拟仪器,使仿真更直观、方便。因此,正交信号发生器的设计采用VHDL文本和Simulink模型图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3.1 CORDIC算法模块VHDL设计由CORDIC算法原理可知,输出信号的精度只与CORDIC算法的级数有关。所以如需提高精度,只需简单地增加流水线单元即可[5]。但增加流水线单元后,用Simulink模型图实现该算法,设计图会显得非常复杂、庞大,不利于阅读和排错,而用VHDL代码直接描述会比用Simulink模型图描述更为简便,故CORDIC算法模块的设计是在QuartusⅡ环境中,采用VHDL代码进行了设计描述及编译。
3.2 正交信号发生器系统模型图建立图2为基于Simulink平台建立的正交信号发生器系统模型图。首先利用Altera DSP Builder库的HDL Import模块将设计的CORDIC文本文件导入,将文本设计转变成为DSP Builder 元件模块,然后按图3调用Altera DSP Builder和Simulink库中的其他图形模块建立系统模型图,并设置相应模块参数。
3.3 系统仿真验证完成模型设计之后,在Simulink中对模型进行系统仿真,即通过Simulink中的2通道示波器Scope模块查看仿真结果(见图3)。仿真结果表明,两路输出信号完全正交。然后双击SignalCompiler模块,将模型设计转换成可综合的RTL级VHDL 代码,并对其进行综合、配置下载。
4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基于流水线CORDIC算法,采用VHDL文本与Simulink模型图相结合的正交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并在Simulink平台上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设计的正交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是一组完全正交的信号,可以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的信号检测和处理。
参考文献:
[1]周晓青,李合生,陶荣辉.基于CORDIC算法的双曲正余弦函数FPGA 实现[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0,8,(2):211-214.
[2]Volder J E. The CORDIC trigonometric computing technique[J].IRE Trans. Electronic Computers,1959,8,(3):330-334.
[3]雷能芳.基于DDS技术的数字移相正弦信号发生器的CPLD设计与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4):1009-100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青年项目(Q20123401);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50499145-24)
作者简介:刘 霞(1977―),女,江西星子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系统集成与优化。
文章编号:1003-6199(2014)02-0133-04
摘 要:以减小车均延误为目标,在调查交叉通流量和当前信号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韦伯斯特配时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并通过通行能力、交通流量比等指标来确定信号周期时长和各相位绿灯时间,改善相位饱和度,从而充分利用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建设大道新华路交叉口为例,基于实际数据对优化前后的交叉口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各相位的饱和度较优化前更为平均,没有出现很高或很低的极端情况,优化后的车均延误明显改善。
关键词:交通控制;交叉口;配时;仿真
中图分类号:U491.51文献标识码:A
お
Signal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of Intersections
お
LIU Xiak, NIU Junxio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Hubei 430056)
Abstract:Webster tim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minimize per vehicle delay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traffic flow and current signal timing of intersections. Cycle time and green light time ar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road capacity and traffic flow ratio, so as to improve phase saturation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capacity of roads. The intersection of Jianshe road and Xinhua road as an example, simulation for signal timing is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VISSIM software, and results a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It shows that phase saturation is more balanced without extreme cases of very high or very low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vehicle delay is decreased after optimization.
Key words:traffic control; intersection; signal timing; simulation
1 引 言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与损害,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1-3]。以武汉市为例,三环线内平均车速2008、2009、2010年分别为23.2、20.4、20公里/时。2012年由于新建快速路网的通车,主城路网交通容量增加,平均车速提升至23.1公里/小时。但因为机动车拥有量处于快速膨胀期, 2012年增至130万辆,导致交通流量快速增长,高峰拥堵路口从2008年的68个增加至100个,交通发展形势严峻。而在道路拥挤当中又以交叉口所造成的拥堵最为明显,交叉口的信号控制在配时上不尽合理等现象时常发生[4-6]。本文以最小延误为目标,采用韦伯斯特配时方法进行交叉口的优化控制[7,8],并以建设大道与新华路交叉口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抡妗*
2 交叉通状况
建设大道与新华路交叉口是典型的城市主干路平面交叉口,建设大道和新华路均为武汉市的重要主干道,周围还有各类银行、酒店和企事业单位,交通流量较大,高峰时段经常有拥堵现象。该交叉口东进口有三条车道,包含一条左转车道,二条直行车道,其中最右端的直行车道也用于右转;南进口有四条车道,包含一条左转车道,三条直行车道,其中最右端的直行车道也用于右转;东出口有两条车道;南出口有三条车道;西进口和东进口相同,西出口和东出口相同;北进口和南进口相同,北出口与南出口相同。交叉口车道分布具体情形如图1所示。ソ徊婵诔档婪植季咛迩樾稳缤1所示。信号控制分为南北直行、南北左转、东西直行、东西左转四个相位,对于每个方向的右转则不受红绿灯信号影响,只要前面没有直行车辆挡道,则可以直接前进。交叉口信号相位如图2所示。
图1 建设大道与新华路交叉口车道分布图オ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4年6月
第33卷第2期刘 霞等:交叉口的信号优化与仿真
ね2 交叉口信号相位オ
该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为:周期150s,第一到第四相位显示绿灯时间分别为56 s、53 s、32 s、27 s,黄灯时间均为4 s。信号配时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
3 交叉口优化设计
3.1 主要参数
3.1.1 有效绿灯时间
某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是指一个信号周期内该信号相位能够利用的通行时间,用gei表示,其值等于绿灯信号时段减去相位前后损失时间,如(公式1)所示。
gei=gi+Ai-li (公式1)
其中,gei为第i相位有效绿灯时间,gi为第i相位绿灯时间,Ai为第i相位黄灯时间,li为第i相位损失时间,即一个信号相位时间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的时间,包括起动停车导致的前后损失时间,设前损失时间为3s,后损失时间为2 s秒。
计算可得:第一相位ge1=43s;第二相位ge2=23s;第三相位:ge3=47s;第四相位:ge4=17s。
3.1.2 绿信比
绿信比是指一个信号周期内某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与信号周期的比值,用λ表示。
λi=geiC (公式2)
其中,λi表示第i相位的绿信比;C表示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
计算可得:第一相位λ1=0.287;第二相位λ2=0.153;第三相位:λ3=0.313;第四相位:λ4=0.113。
3.1.3 饱和流量
饱和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车辆通过交叉口停车线的最大流量,即排队车辆加速到正常行驶速度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停车线的稳定车流量,用S表示。饱和流量取决于道路条件、车流状况以及配时方案,与配时信号的长短基本无关。根据《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的建议,饱和率的计算如(公式3)所示。
Sij=1710*PPHFNij(公式3)
其中,Sij表示第i相位j进口方向的饱和率;PPHF为高峰小时系数,取为0.92;Nij为第i相位j进口方向的车道数量。
由于南、北进口车道数量相同,东、西进口车道数量相同,可计算出各相位的饱和流量:第一相位S1=4719.6pcu/h;第二相位S2=1573.2pcu/h;第三相位S3=3146.4pcu/h;第四相位S4=1573.2pcu/h。
3.1.4 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是指在现有道路条件(饱和流量)和交通管制(绿信比配置)下,车辆以能够接受的行车速度行驶时,单位时间内一条道路或道路某一截面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用Q表示。
Qij=SijgeiC=Sijλi (公式4)
其中,Qij表示第i相位j进口方向的通行芰Α*
可以看出,交叉口各方向进口车道的通行能力随其绿信比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可以调节的参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当增加某相位的绿信比时,该相位对应的车道通行能力将增加,即该相位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更多数量的车辆,但同时也会造成其它信号相位绿信比的下降,从而导致其它相位所对应的车道通行能力的下降。
3.1.5 交通流量比
车道交通流量比是指道路的实际流量与饱和流量之比,用y表示。
yij=qijSij(公式5)
其中,yij表示第i相位j进口方向的车辆流量比;qij表示第i相位j进口方向的车辆到达率。建设大道新华路交叉口流量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交叉口流量统计
进口道
东
南
西
北
方向
左
转
直
行
右
转
左
转
直
行
右转
左转
直
行
右转
左转
直
行
右
转
车辆到达率(pcu/h)
178
635
198
252
1103
222
152
570
177
177
1168
201
相位关键车道交通流量比是指某信号相位中车道交通流量比的最大值。交叉口的总交通流量比为信号周期内所有相位关键车道的交通流量比累加,用Y表示。总交通流量比与相位关键车道交通流量比反映了道路的拥挤状况,是信号配时设计的重要依据,前者决定信号周期大小的选取,后者决定各相位绿灯时间的合理分配。
У谝幌辔唬南直行q11S1=11034719.6=0.234,北直行q12S1=11684719.6=0.248,则第一相位关键车道为北直行道,即y1=0.248;同理可得第二相位关键车道为南左转道,y2=0.16;第三相位关键车道为东直行道,y3=0.202;第四相位关键车道为东左转道,y4=0.113。 总交通流量比Y=∑4i=1yi=0.723。
3.1.6 饱和度
某进口方向到达的车流量和该进口方向的通行能力之比就是该进口的饱和度,用x表示。
xij=qijQij=qijSijCgei=yijλi(公式6)
其中,xij表示第i相位j进口方向的饱和度。
相位饱和度为关键车道饱和度,计算可得:第一相位x1=0.864;第二相位x2=1.046;第三相位x3=0.645;第四相位x4=1。交叉口的总饱和度是指饱和程度最高的相位所达到的饱和度值,用X表示,此时X=1.046>1,交叉口通行能力┎蛔恪*
3.2 优化计算
3.2.1 确定信号周期
本文采用韦伯斯特单点配时方法计算周期┦背ぁ*
C=1.5L+51-Y (公式7)
其中,L表示一个信号周期内总损失时间,其值等于各相位损失时间之和,L=∑4i=1li=20s。
则信号周期C=1.5×20+51-0.723=350.277=126.35,为使周期时长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取周期时长C为128s。
3.2.2 设置绿灯时间
总有效绿灯时间Ge=C-L=128-20=108s。
根据交通流量比分配各相位有效绿灯时间, gei=yiYGe,计算可得:第一相位ge1=37s;第二相位ge2=24s;第三相位ge3=30s;第四相位ge4=17s。
实际绿灯时间gi=gei+li-Ai,计算可得:第一相位g1=38s;第二相位g2=25s;第三相位g3=31s;第四相位g4=18s。
3.2.3 计算绿信比
根据(公式2)计算绿信比,则第一相位λ1=0.289;第二相位λ2=0.188;第三相位:λ3=0.234;第四相位:λ4=0.133。
3.2.4 计算饱和度
相位饱和度为关键车道饱和度,根据(公式6)计算可得:第一相位x1=0.858;第二相位x2=0.851;第三相位x3=0.863;第四相位x4=0.85,各相位饱和度比较接近。交叉口总饱和度X=0.863<0.9,可以获得较好的通行条件。И
4 交叉口仿真
基于以上分析,采用vissim软件对建设大道与新华路交叉口进行优化前后的仿真。建立的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
ね4 仿真模型オ
通过仿真比较与分析,可得到如下结果:
1)优化前车辆平均延误为54.19s优化后车辆平均延误为45.25s,较优化前有一定的改善。
2)优化前各相位都是在形成较长队列之后车辆才开始通过交叉口,而优化后各相位停车线前排队的车辆数量减少,交叉通压力减小。
5 总 结
本文以建设大道新华路交叉口为例,对单交叉口的信号控制进行了分析与优化,通过采用韦伯斯特配时算法进行优化计算,确定信号周期时长和各相位绿灯时间,在现有道路条件基础上,有效地改善了各相位饱和度,降低了车均延误,提高了车辆的通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浩, 吴翱翔, 杨晓光. 过饱和条件下信号交叉口协调控制可靠性优化[J]. 公路交通科技, 29(11): 86-91.
[2] 祁宏生, 王殿海, 陈松. 基于综合饱和度的单点信号控制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2, 44(2): 134-137.
[3] 张雷元, 树爱兵, 谌华金. 基于关键交通流向的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J].城市交通, 2012, (6): 80-85.
[4] 范东凯, 胡晓明. VISSIM在信号交叉口配时优化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 2011, 31(5): 257-259.
[5] 陈科美, 骆勇, 姚云. 基于VISSIM仿真软件的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研究[J].交通标准化, 2009, 198(1): 38-41.
[6] 翟京, 孙海波, 王鹏, 等. 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左转车流交通组织[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 20(7): 1687-1690.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离不开村民的素质与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素质不仅会影响到农民“进城”,也会影响到农民“入地”,甚至可能动摇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导致乡村凋敝。但对地域辽阔的中国农村而言,如何让他们接受再教育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远程教育的实施,以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丰富、便于及时反馈和灵活性强等特点展现出了它所具备的优越性。在长达30多年的远程教育实践中,遍布全国城乡的电大教育系统已经成为国内最完善、世界上最大的远程教育系统。重庆电大作为一个省级的广播电视大学,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2011年9月学校响应重庆市的号召,派出10名教师到重庆忠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作为忠县花桥镇中学的支教人员,笔者在支教工作之余,对农村电大远程教育情况做了相关调研。调研活动集中在2011年9月至10月进行,主要以准备好访问提纲进行农户(种植业、养殖业)走访的方式进行,以花桥社区为中心辐射全镇重点行政村(大柏村、宝胜村、东岩村、显周村)。
忠县是农业大县,属于全国的贫困县之一。花桥镇位于忠县西部,东临拔山镇,南、西连新立镇,北壤马灌镇,距县城58公里,距重庆150公里,辖8个村1个居委会,交通闭塞。在新农村建设中,花桥与拔山镇、新立镇合并打造中国柑橘城,其他农副业为绿竹、淡水鱼种养殖业。2011年9月忠县农业部门为该地区农户印发《农户万元增收投资项目指南》小册子,新农村建设在花桥镇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虽然城乡差距不断减小,但是农村人口还是占据多数,对于这一群体而言,提升整体素质,除了普通的教育之外,还必须依靠远程教育作为有力的补充。
二、新农村建设中的电大远程教育现状
(一)农民业余生活单调,渴望接受继续教育。目前,农村很少活动,大部分时间农民都是呆在家里照看学生儿童和耕作农活。根据调查,农民业余活动的频度排序(多选)依次是:看电视(64%)、打牌(57%)和聊天(33%),主动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的人很少(13%)。在花桥镇场上的“宝圣村活动中心”,人们最热衷的活动是打麻将,离花桥镇场最近的“大柏村农家书屋”倒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尽管如此,当被问到“如果有远程教育提供时,你们愿否参加?”时,村民们表示仍然很愿意接新事物,渴望接受继续教育。他们称对《农户万元增收投资项目指南》小册子上列举的项目非常感兴趣,但对其中的知识所知甚少,很希望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但担心自己文化水平低,怕别人耻笑而不会主动提出要求而随波逐流。
(二)宏观上,电大远程教育进入了与各类农村教育竞争的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大从2004年秋季承担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辟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先河,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覆盖全国城乡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成为中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军。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网络传媒技术的普及,远程教育已不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专利。电大远程教育进入了与各类农村教育竞争的新阶段。当前,农村教育市场上,有多家进行竞争,如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学院、远程教育机构、农村学校(职教中心)。条件好的农村社区,会有科普中心、成校、老年大学等多种教育资源。以花桥镇为例,农户会经常接到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传单,他们子女中的新一代农民会参加本县的职教中心的培训。
(三)微观上,电大远程教育自身存在以下实施问题
1、电大农村远程教育活动设施不健全,教学资源使用有局限。目前,电大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的固定活动场所绝大部分终止于县级电大,乡镇继续教育活动场所欠缺。虽然电大远程教育可以借助电视、广播和网络来进行,不需要学员亲自到县城学习,但目前由于乡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有线电视信号效果不佳,广播形同虚设,较少发挥作用;同时,网络在农村扎根还有待时日,导致电大远程教育并没能在农村发挥它应有的强大优势。在调查者中,仅6%的居民家中有配置网络的电脑,大部分居民舍不得上网,偶尔上网也是用手机。
2、专业体系和课程设置并不完全契合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需要。新型农业、农业信息化、农村产业化等相关专业和科技知识在农村很受欢迎。调查显示,在花桥镇,村民们最想接受的教育内容依次是柑橘(81%)、竹子(72%)、大棚果蔬(69%)、淡水鱼(54%)、良种肉兔(35%)等种养殖方面的课程。但目前电大还是侧重于学历市场,忽略了非学历市场,疏于发展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内容更新缓慢,有些教育内容脱离农民生活、脱离农村经济状况,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达不到帮助农民快速致富的目的。
3、电大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有待加强,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电大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是广大农村学员能否坚持学完课程的关键。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难度相对来说较大,在镇一级的农村,很多人连电脑都没见过。92%的花桥农民从来就没有用过电脑,大多数电大学员能够看VCD、听录音机,但很少能够利用电脑。但由于多数农民电脑基础较差,对不符合当地用语习惯的词汇理解起来比较费劲,电大工作人员往往忽视他们的这一特点,技术水平不能在乡土教材上体现,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
三、电大远程教育发展策略
(一)电大远程教育重心可逐步向农村转移,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正如前述,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从重庆电大招生现状来看,之前招收学员中真正农村的生源很少,留有很大生源空间有待挖掘,加上城市中电大招生因普通高校的扩招、高校网络学院招生而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电大应积极做好农村远程教育的宣传工作,远程教育重心可逐步向农村转移,开展农村社区教育,让农村成为远程教育的主战场,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区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迈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电大参与社区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实力、拓展了办学空间,而且还可以打破电大过去相对封闭的局面,扩大社会影响。笔者认为,市级电大可以尝试建立社区大学,在县级电大(工作站)下开设乡镇电大工作点,建立社区学校协同开展社区教育,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
(二)完善与其他教育类型、企业、商业间的伙伴合作关系,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电大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的建设并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加强同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可以和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学院、远程教育机构和农村学校、企业和商业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错位发展;也可以争取企业、商业、社区等在资金、教学实践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明确各自的职责,从不同的方向努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层次和种类完善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当然,这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对电大自身而言,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大投入,搞好硬件、软件建设,为农村远程教育建设好的学习环境。电视、广播和网络环境是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因此,要加大投入,建设好电脑网络机房、多媒体阅览室等基础设施;要建立教学资源库,方便学员下载学习,保证“电大在线”学习平台的畅通,为远程教育办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也为广大农村学员搭建一个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要将课程在VCD中展现,让农村学员能够更容易、更方便地接受知识,扩大视野。
2、要因地制宜地开设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专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电大系统在农村发展远程教育,不能固守学历教育,要办农民最需要的职业教育。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学员,教育内容应该以推广农业科技为主,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农民的特点,开设适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民需要的专业,如养殖业、加工工业、农业科技服务等,以达到培训农民、推广技术、发展产业、振兴经济的效果,真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3、加强基层电大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农民的文化基础薄弱,要确保各位学员能够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电大基层需要有一批服务意识强的技术骨干在乡土教材制作上多费功力;同时,尽量采取现场演练、集中辅导、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电脑操作管理员重点进行模拟操作、远程教育设备安装和使用、远程教育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培训,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耐心教授当地农民如何操作电脑;注重教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让广大农村学员都能学以致用。
一、新建本科院校法学发展的困惑
(一)学校硬件与软件的不配套
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配备方面,一部分是从原来的专科院校转来的,有些甚至是非法学专业转行的,有些人自己都不懂的多少,怎能会给学生一个高素质的课堂?且不少是职业教师,大多只注重学术研究,在任教前后都没有多少法律实务经验,很少有法律实践的传授,导致学生所学理论不能很好与实践相联系。更有甚者,个别老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法律法规修订与出台的速度,使得新知识不能及时取代旧知识而给学生造成了误导。而新引进的高学历的教师,由于领导的认可与信任不够,不能很好地全面投入到工作当中,来发挥其人才的优势,再加之教学经验的缺乏,也需要在课堂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地锻炼与成长。
所以,在规模扩大,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学校软环境的改变与投入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
(二)学校管理相对滞后
学校是个公益性质的单位,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是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对竞争的压力,很多学校也在注重自己赢利的一面,想法扩大招生规模,收取更多的学费,来扩大学校的建设。许多领导用企业的理念来管理学校,这种指导思想,无疑会使学校收益增加,但是也导致管理上的滞后性与非科学性。
在课程设置的时间上,呈现前松后紧的态势,前三年的课程设置较少,大学四年级课程反而最多,导致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去考取研究生,去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从而造成大四的课堂上学生缺勤率太高的现象,结果许多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导致人力、物力与财力的不必要浪费。
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上,一直与主要的法律文件对应,课程内容大多偏重于法律规范的介绍和注释;在培养要求和教学方法上过于重视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与知识的传授,缺乏全面的素质教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缺乏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模式上还没有建立起与法律部门相适应的协调机制,更多的是关门办学,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2](P28)
(三)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与其说法学是门理论课程,不如说是门实践课。实践能力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培养尤为重要。新建本科院校法学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法学教学方法的缺陷
法学教育以书本教育为主,重视法律知识的培养,但教学方法僵化,与实践脱节,不能使学生形成法律思维形式;未开设法律检索课程,没有专门的师资配备,学生没有掌握法学检索技能的途径;教学内容重本学科传授,轻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造成学生知识面较窄。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联想式教学、互质式教学等。
2.法律图书馆作用未发挥
很多法律图书馆规模小,硬件和软件设备不达标,不能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检索工具,专业的法律检索软件等的配备也不完备,图书馆员专业知识技能不高,不能提供专业的服务。
3.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尽管在课程设置上会有二个月的实习期,但由于对实习的不重视,大多数实习单位也没有对实习生培养的计划,多以干点杂活,最后交个实习报告作为结束。真正能从实习过程中有所收获的很少,影响到学生对法律实践的认识和认知。[3](P165)
(四)法学教育与法学就业的不协调
法学本科教育是以培养专业的法学人才为己任与目标。法学专业的就业难也是法学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法学的人才就业真正能对口的很少,大多在就业时被迫改行,这也是他们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原因。因为在实践中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不能直接从事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而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其他法律工作者又不一定是法律专业毕业的。非法律专业毕业的人,没有经过法律专业学习的人,也可以从事法律职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显而易见。
二、新建本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加快学校软环境建设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新建本科院校,也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用一些优惠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比如给安家费,提供房源等等,无疑会吸引一大批年轻的法学学者加入进来,这就给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意味着经验的不足,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弱点,年轻的教师应该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课堂经验,管理方法;而老教师也应该尽快转变观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水平,向年轻教师请教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同时,要改善教师的待遇条件,尊重课堂,尊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同时,新老教师在搞好科研,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多接触些案例,把法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教给学生更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是封闭思想,搞闭门造车。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是从原来的专科学校演变而来,保守思想的承继在所难免,思想的解放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领导要率先走出去,引进来,虚心向老校、名校请教,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找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与生存特色。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的驱使,使学校面临经济的压力,但是学校毕竟不是工厂,不能以利益来衡量得失,更不应该以此改变公益服务的性质与方向。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才是我们的正确的导向。尤其是法学系的领导,如果自己不懂法学教育,应该尽快让位,提拔那些优秀的专业的法学人才。学校的发展要在尊重市场,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走特色化建设的道路,大胆改革建设新专业,培养出适合市场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
(三)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课程
1.课程设置的先后要合理
在法学课程的时间安排上要尽量科学合理。既要有法学基础教育的十四门核心课程,又要有提升法学专业能力的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还应该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课程的设置应尽量与司法考试接轨,教师可以用司法考试的高标准去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要照顾到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讲解学科的最新动态与理论前沿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再创造能力。
2.课程内容要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课程内容上,更要讲究科学。既有公共课的学习,对学生政治方向的指导和英语能力的培养。也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为学生专业素质和再教育储备能力。强大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反过来,实践能力的培养又使得理解教育更加丰富。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
(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改变法学教学方法
法学教育应在重视法律知识培养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使学生形成法律思维形式;开设法律检索课程,配备专门的师资,传授法学检索技能;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知识面。
2.发挥法律图书馆的作用
扩大法律图书馆的规模,增加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完备专业的法律检索软件等的配备,提高图书馆员专业知识技能,以便更好地提供专业的服务。改变不向学生开放的做法,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
3.重视毕业实习的作用
在课程时间的设置上延长实习期,注重实习过程的培养。并与法院、检察院、监狱及律师事务所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实习岗位与场地的充足。同时,学校和实习单位应该制定专门的实习计划,严格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并将其纳入到毕业的总成绩考核与测评中,使得实习得以足够的重视。
(五)法学教育与法学就业相结合
法学教育与法学就业相结合,司法考试的作用不可忽视。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家的法学教育、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紧密结合。法学教育是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的前提,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目的,司法考试是联系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这种做法在这些国家充分利用法学教育资源,提高法律职业者素质,保证司法公正,促进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P77~81)
因此,大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与大学四年级,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辅导班,提供最新的信息与辅导资料,以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资格考试,为将来从事法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同时,也为就业增加一个优越的条件。如果法学本科生的素质提高了,他们就可以再参加法院、检察院、监狱等的公务员考试,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参加到政法机构的队伍中来,增强法律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为国家的司法实践多做贡献。同时,从事律师、公证员、法律顾问、企业的法务工作的,也是法学专业较为理想的就业选择。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引言
为了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大学语文教学效果。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并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文将针对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分析。
1.创新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采用现象分析教学模式。大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个讨论的话题或者形成的现象,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并对相关结果进行研究,最后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解析。比如说教师在进行大自然环境保护的讲解中,就可以先让学生对本模块的文章进行预习,然后挑出具有针对性的文章对大自然所遭受的破坏现状及原因等进行分析。并在教学中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询问学生大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是什么、人类是如何对大自然环境进行影响的、我们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做等等,然后通过这些问题引入为学生创立一个可以自由讨论、发言的环境,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预定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采用巴特勒学习模式。该模式需要依托课堂与教学教材的具体内容,通过对二者的合理把握,为学生设计一个新的情景模式,然后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问题的分析、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之后应开展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运用,进行现有问题的分析、探讨,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然后应引导学生处理课后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进行自然环保模块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假定的问题如“在2020年全球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急剧下降,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问题的发生,我们现在该怎么做?”为话题,通过合理的引导与指示,然学生自主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创新大学语文的和谐课堂氛围
通过对大学语文课堂氛围的合理创新、调整,将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心理、改变学生的情绪,为学生营造新的心理效应与审美体验的氛围。在进行语文课堂氛围的创新中,教师应明确所谓的氛围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这种群体心理状态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应将教学的艺术魅力充分的在课堂中展现出来,通过和谐课堂氛围的创新、创立,让知识得到有效的传递,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启迪学生的潜在智慧。准确的说,要想做好语文教育,就必须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与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旦自己都马马虎虎,心猿意马、缺乏激情,那么整个课堂必然会死气沉沉,学生也会丧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做好师生关系的处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从而带动学生参与到大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氛围中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存在的思维潜能,促进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3.创新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动态开放立体知识结构
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专业化设置,从而提高大学语文在社会所需人才培养方面多发挥的积极作用,对此大学教师就必须学者化。在大学语文课程调整中,专业化设置就是指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能够具有专业的审美眼光对大学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从而让受教学生能够清晰的分辨文学里面的趣味,方便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了解领略人文的意蕴。而教师的学者化主要是说,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承担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需要从文学类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中挑选,首先,应从当前社会著名的学者中选取适合教学的先生进行大学语文授课教师的担当。就比如以前著名的闻一多、朱自清等优秀的名师。其次,当前大学内部的语文教师,应该为自己树立长远的教学与发展目标,将成为社会上著名文学类学者作为自己人生前进的目标,从而激发教师学习、创新的动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涵养与综合能力,进而为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4.创新大学语文课外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学科与很多人文学科及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加之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最高目标是实现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所以这就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育模式,在完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好课外教学工作,将是应把教学内容和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图书馆、互联网和社会之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以提高对各种社会与生活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必须将语文教学放在整个人文学科的大背景之下,注重语文与其它人文科学的无法割舍的联系。培养学生形成开阔的学习眼界和联系的辨证的学习观。语文是大学教学课程设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他与自然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饿关系,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中应重视二者之间的这种关联,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合理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基于科学的视角去正是两种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文化融合与交叉。
5.创新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
在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价中,传统的检测方式主要以模拟考试、试卷作答为主,通过这种一次性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当前新课标教学体系的建立推广下,大学语文教学应做好新的课程定位,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首先,创新评价内容。把对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放在突出地位。其次,创新评价方式。考试和考查结合、笔试和口试结合、闭卷与开卷结合、规范的考纲和教师自主选择相结合,同时,考核可采用网上答题、闭卷、开卷、写小论文等形式,但切不可搞成从网上下载拼接或互相抄袭的形式。然后应对评价流程进行创新。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平时学、平时考”的新观念。最后应对评价的方式进行创新。大学语文教学考核评价过程中,不应在以单一的笔试考核成绩为衡量学生的最终标准,应通过笔试、面试、日常作业成绩等多个方向完善教学考核评价工作,采取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评价的可靠性。
6.结束语
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应积极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帮助学生更新思想观念,拓展学生思维方式,坚持国家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走创新性发展之路,从而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邹壮云.大学语文教学亟待创新[J].安徽文学,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