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牙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13 09:56:31

序论:在您撰写牙齿口腔保健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牙齿口腔保健知识

第1篇

文/阿欢

在中医学中,中国古人创造了很多牙齿保护方法,主要为方药和保健操。

方药有独活丸治疗齿根暗黑,地黄丸治疗牙齿松动、龈肉退缩等症。保健操的种类有很多。如牙齿轻度松动可采用每天早起食指按摩牙龈10分钟,配合早晚按摩颊车、手三里、合谷穴1分钟来治疗。

叩齿每日坚持5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锻炼肌肉和保护皮肤、促进涎腺分泌和清洁口腔,达到牙齿稳定性和牙周功能锻炼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口微闭,然后上下牙齿以4×8拍律互相轻叩作响,用力不能太大,所有牙齿都要叩按,坚持一段时间就能见效。

由于古时没有条件刷牙,就特别注重漱口的作用,方法也有很强的科学性:闭口鼓动两颊、唇、舌,使口腔内充满唾液或口含清水,以相当于4×8拍律漱动,漱毕吐出。现代医学证明,唾液确有杀菌清洁作用。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咬牙与运舌:端坐,目视前方,咬紧上下颌、舌腭侧牙龈,这同样是清洁牙齿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是中医的预防保健方法,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如果牙齿有病应该到口腔医院找专科医生治疗再配以这些保健方法,才会有比较好的疗效。

支持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治医师 黄颐玉

眼睛疼痛 不只是看眼科

文/张健

眼睛疼痛,大部分都是因为眼睛本身出了毛病引起的,包括感染、受到刺激或是受伤。有的眼痛不一定去眼科看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清症状再就医。

感冒:任何原因引起的感冒发烧都可能使眼睛酸痛难受。如果你觉得两个眼球都痛,全身不舒服,有点发烧,关节痛,那可能是得了流行性感冒。这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睛痛会在24至36小时之内和其他的不适症状一起自动消退。

散光:如果眼睛痛的情况持续了一两个礼拜,后来症状暂时消失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再复发,那么得切实地去检查眼睛了。也许你患有散光的毛病,也可能是远视或近视,只要配戴正确度数的眼镜就能消除症状。

感染:结膜炎是引起眼睛痛的普遍原因。眼睑上有任何毛囊受到感染,如麦粒肿,则是造成眼睛痛的另一原因。

青光眼:千万不要忘了眼睛疼痛有可能是罹患青光眼。青光眼是指眼球内的压力持续增加,青光眼必须及时去医院治疗,拖延有失明的危险。

慢性鼻窦炎:通常会引起头痛及眼睛痛。发作时整个脸部变得很敏感,一触即痛,且常有轻微的发烧,这时需要看耳鼻喉科。

胆囊结石危害多

文/彭创

1.胆囊结石常伴有慢性胆囊炎,一般表现为右上腹或剑突下(心窝口)隐痛不适,这种疼痛可向右后背或右侧肩背部放射,除了疼痛外也可以是右上腹或上腹部的饱胀感,很多患者错当成是“胃病”长期治疗。

2.当胆囊结石滑落至胆囊管导致胆囊管的梗阻时,即可出现右上腹的绞痛(此为胆绞痛),多数在夜间发作,经过变换后可能立即缓解(胆囊结石重新“掉”回到胆囊内),但并不是所有的胆绞痛均能经过变换而得以缓解,部分患者的胆囊结石嵌顿在胆囊管后即可引起急性胆囊炎、甚至胆囊化脓,必要时要紧急送医院处理。

3.部分胆囊结石可通过胆囊管掉入胆总管导致胆总管及胰管的梗阻,导致黄疸(患者眼睛内的巩膜甚至全身皮肤发黄)及急性胰腺炎,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马上到医院进行处理,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第2篇

【关键词】家长;儿童口腔;保健知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87-01

儿童口腔疾病的保健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儿童乳恒牙疾病一直对儿童成长造成影响,也是家长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家长要全面掌握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加强家长口腔保健指导[1]。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以此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在2013年1月——5月对我院98名儿童家长调查,男性58名,女性40名。年龄28-38岁。学历:30名本科学历,36名专科学历,33名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

1.2调查方法在对家长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确保调查人员符合相关要求,经考试合格后,再进行调查工作。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一致和准确,在录入数据时可选取双录入法。在调查时,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掌握情况、家长对儿童饮食控制情况及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等[3]。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收回98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

2结果

2.1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在本组研究中,98名家长,男性58名,女性40名。有45名男性家长认为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女性32名。需自己预防牙病,男性48名,女性30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男性44名,女性33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男性25名,女性。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男性35名,女性28名。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本科学历家长有26名,专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需自己预防牙病,本科25名,专科2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8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本科28名,专科31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1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本科24名,专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5名。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本科26名,专科29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认为窝沟封闭能够防止儿童龋齿,本科20名,专科学历1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0名。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P

3讨论

儿童由于年纪小,没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和抵抗能力,无法照顾好自身。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儿童,要具备着耐心。在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方面,家长要指导儿童进行正确的刷牙方式,使儿童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儿童出现恒牙龋病。而在本组研究中表明,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性别无关,但与学历有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能力越高[2],同时也可以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可有效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保健习惯。反之,则越低,而儿童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同性别方面,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学历方面,家长学历是本科及专科学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识明显高于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家长,P

在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方面,首先要加强家长对口腔保健缺失知识。儿童出现龋齿是由于细菌与儿童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及糖分结合而发生作用,使牙齿脱钙,牙齿损坏,而出现龋洞。发生龋齿多是由粘在口腔内甜食引起的,这时,家长可以让儿童多食用一些具有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瘦肉等食物可以对牙齿进行摩擦和清洗。儿童牙齿在排列拥挤、错位、重叠等接触方面,也很容易使细菌聚集,因此,家长要在给儿童补充营养时,也要让儿童多食用有些对牙齿有保护作用的食物。其次家长要注意儿童口腔卫生,在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促进食物的吸收,也可对牙龈进行有效按摩。同时儿童在饭后和喝完饮料后,也要经常漱口,指导儿童正确刷牙,以此有效去除牙渍,保护牙龈健康[4]。最后要对儿童口腔健康进行定期检查。儿童在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六个月都要对儿童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以后期间可每六个月或一年进行检查。家长通过对儿童口腔健康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必须要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口腔保健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吉明,熊雪鹰,吴修建.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46(23):556-559.

[2]余红.浅谈儿童口腔保健与治疗中家长重要性的认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34(11):113-115.

第3篇

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机录入数据,经逻辑核对后导入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调查对象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刷牙指导354名(100%),实施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184名(51.99%);龋齿检出率53.67%,软垢检出率98.02%。上前牙异常检出率18.36%.

2.2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前、后口腔保健行为知晓情况从表1可见,活动后儿童口腔保健行为知晓情况比活动前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前、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从表2可见,活动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活动前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前、后口腔保健行为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较活动前口腔保健行为知晓达到“好”者为18名(5.08%),“差”者207名(58.47%);活动后达到“好”者303名(85.59%),“差”者4名(1.13%)。活动前口腔保健知识知晓达到“好”者137名(38.70%),“差”者128名(36.16%);活动后达到“好”者332名(93.79%),“差”者11名(3.11%)。口腔保健行为、知识知晓在活动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龋病高发,口腔保健行为不良。

口腔健康行为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有力措施。做好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提高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其自我口腔保健意识,这对于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及预防龋齿、牙周病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8.9%,龋均为0.54。本调查发现,354名6~12岁儿童龋齿检出率53.67%,软垢检出率为98.02%,说明该人群患龋率较高,口腔卫生状况很差。刷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通过正确的刷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减少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因此,对该人群进行有效刷牙指导十分必要。口腔保健行为是指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饮食行为、选择预防措施的保健行为(涂氟、窝沟封闭等)及口腔服务设施利用行为(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就医)等;口腔卫生行为包括开始刷牙的年龄、刷牙频率、家长是否监督刷牙、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等。儿童龋病与口腔保健行为关系密切。每天使用含氟牙膏是保护儿童牙齿的基础。

本调查显示:50%以上的儿童对每天刷牙次数、刷牙方式、刷牙时间,刷牙出血说明牙龈不健康,蛀牙需治疗,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细菌是引起蛀牙的主要原因等口腔保健行为与知识有正确认识,优于王琳等的调查结果,可能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集中来自城市,生活条件较好,受教育状况较佳有关;其次也可能与我国对口腔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和“爱牙日”活动的开展,一些基本的口腔健康行为和知识已被大多数学龄儿童掌握有关。但是,含氟牙膏防龋、正确使用牙线、甜食与龋病的关系、什么是“六龄牙”等相关知识,还没有被广大儿童了解。本研究结果提示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对该人群口腔保健行为与知识的提高均具有积极意义。

本调查中,354名6~12岁儿童活动前对口腔保健行为知晓达到“好”者仅为18名(5.08%),“差”者207名(58.47%),口腔保健知识知晓达到“好”者137名(38.70%),“差”者128名(36.16%)。经有效刷牙指导、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后,口腔保健行为及知识知晓达到“好”者分别为303名(85.59%),332名(93.79%),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口腔医疗机构举办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对儿童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行为及口腔保健知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路芝映的研究也表明在儿童牙科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及其家长口腔健康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本研究将“爱牙”杯钢琴赛融入健康促进活动,并采用口腔保健知识林探秘活动,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主动性,使儿童和家长更乐意参加和接受,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生 口腔保健知识 调查

为了解从化市新城小学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现状,探讨不同性别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和观念的差异,找出学生在口腔保健知识与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行口腔健康促进和教育活动提供借鉴,笔者于2006年3~5月对广州市某小学学生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与观念的问卷调查。

资料与方法

对象:采用按年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从化市新城小学抽取小学生共340例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收回有效问卷331份,有效回收率为97.4%,其中男171例,女160例,年龄在11岁左右。

方法:采用经预调查、讨论修改后自行设计的“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与观念的问卷”。内容共19道题,包括被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年级等),关于龋齿和牙周疾病的知识、关于口腔保健的知识和关于口腔保健的观念问题等。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讲解后,调查人员规范用语,统一标准,避免诱导性或提示性语言。以班为单位,在老师的配合下组织被调查学生集体在规定的时间(10~30分钟)内采取不记名方式自行填写,填写时不许相互讨论,问卷填写完毕后,由调查员统一回收,并当场检查调查表的填写情况,对问题答卷(如漏题,选择不明确)及时进行更正补充,以保证样本数量。问卷中未答1题及以上者或者基本情况缺1项及以上者或答卷全是空白或所有答案都一样者为无效问卷,不予统计。

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双录入方式进行数据录入并校对,并对资料进行各变量统计描述、X2检验,P

结 果

关于龋齿和牙周病的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见表1。

关于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见表2。

关于口腔健康观念的知晓率结果见表3。

讨 论

(1)关于龋齿和牙周病的知识的知晓率远没有达到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规定。这可能是由于没有广泛开展口腔卫生宣教,学生对细菌,甚至牙齿的结构缺陷与龋病和牙周病的关系认识不够,对六龄牙的概念和重要性也比较陌生。今后对这些方面的宣传教育仍不能松懈,还应加强对细菌和牙齿结构缺陷与龋病和牙周病关系的宣教,使更多的学生对龋齿和牙周病的病因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降低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病率。

(2)关于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说明多数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缺乏了解。大多数学生知道应该每天刷牙,早晚2次,但却不清楚晚刷牙更重要,因此也就不能坚持正确的口腔保健行为。大多数学生知道选择怎样的牙刷,但知道含氟牙膏具有防龋作用的却占很少,而知道预防龋齿的最好方法的就更少了,甚至不了解什么是窝沟封闭。提示今后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而不再仅局限于大众知识的普及[1]。

(3)关于口腔健康观念的知晓率,较第2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所提高。人老掉牙是人们普通存在的错误观念,只要选择适当的口腔保健措施,达到牙龄与寿龄一致是可能的。牙齿的好坏和后天自身的保护也有很大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观念,以最终降低牙病的发病率。

第5篇

[关键词] 口腔保健;农村居民;调查

[中图分类号]B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3-0018-02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O%,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8.9%,35―44岁中年人龋病患病率为88.1%,65-74岁老年人龋病患病率为98.4%。龋齿、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几乎人人都需要改善口腔卫生状况。但只要掌握口腔保健知识,重视口腔卫生,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就可以预防龋齿和牙周病,人们就可以终生保持牙齿健康。本研究旨在评价湖州市农民口腔保健水平。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开展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以湖州市的农民为调查对象,随机选择安吉县的1个乡镇的4个行政村,每村随机调查40人,共调查160人。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率96.9%。其中男性80人,女性75人,年龄11~77岁,平均年龄37岁。文化程度:文盲13人(8.4%),小学22人(14.2%),初中44人(28.4%),高中34人(21.9%),大专及以上42人(27.1%)。年纯收入≤500元的42人(27.1%),500~1000元的15人(9.7%),1000~3000元的17人(11.0%),3000-6000元的12人(7.7%),6000元以上的69人(44.5%)。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经预调查并进行部分修改后,进行正式调查。调查员经过培训,统一方法,统一标准。调查时由调查员详细介绍调查目的、填写方法后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结束后,调查员当场检查调查表,填写合格时收回。文化程度低的居民由调查员提问,调查对象回答,调查员代为填写。对完成问卷的调查对象赠送1份与问卷有关的口腔健康知识介绍或防暑药品。

1.3 调查内容 (1)口腔基本情况。(2)口腔健康行为和习惯,包括刷牙方法、刷牙次数、刷牙时间、牙刷选择、牙膏的选择、换牙刷时间间隔等。(3)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情况。(4)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5)利用卫生资源接受牙科保健服务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O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口腔基本情况 在患龋齿方面,27.7%的农民一直以来都患有龋齿,21.4%的农民在小时候患过龋齿,18.7%的农民记不清是否患过龋齿。29.0%的农民从未患过龋齿。

2.2 口腔健康行为和习惯 3个月以内换一次牙刷119人(76.8%),早中晚刷牙12人(7.7%),睡前不吃零食72人(46.5%),饭后漱口80人(51.6%)。刷牙时间为3 min38人(24.5%),使用保健牙刷110人(70.9%),使用含氟牙膏67人(43.2%),几种刷牙方法混合用6人。

2.3 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情况 对“甜食对牙齿有好处”回答正确的有132人(85.2%),对“含氟牙膏对预防龋齿是否有作用”回答正确的有80人(51.6%)。

2.4 了解口腔保健知识的渠道 看电视18人(11.6%),看报纸8人,网络10人,朋友介绍56人(36.1%),口腔医生53人(34.2%),两种以上途径10人。

2.5 利用卫生资源接受牙科保健服务的情况 对于农民看牙医的时间间隔,只有5.8%的农民在半年之内看一次牙医,1年和2年看一次牙医的农民分别占14.8%和8.4%,而剩余71.0%的农民都是2年或2年以上才去看一次牙医。在去医院进行牙齿保健方面,从不去、偶尔去的农民占61.3%,34.85%的农民都是牙痛才去,只有3.9%的农民经常去医院进行牙齿保健。在对牙痛处理方面,选择立刻去医院检查的农民占35.5%,选“自己找药吃”的农民占20.0%。选“能拖就拖”和“忍痛让它慢慢好”的农民分别占30.3%和14.2%。

3讨论

农村居民的患龋情况普遍存在,帮助农村居民掌握丰富的口腔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极为重要。本调查显示湖州地区农村居民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对刷牙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刷牙了解不多,说明农村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有关口腔保健知识的问题回答正确率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及文化程度关系密切,提示部分居民掌握了一些口腔保健知识,且高学历者具有相对高水平的口腔保健知识。因此,健康教育虽要面向所有农村居民,但宣教内容要细致全面,通俗易懂,使人们了解口腔保健应以预防为主。

由于大众媒体等的影响,人们对氟化物有一定了解,有51.6%的患者了解氟化物能预防龋齿,但选择含氟牙膏者占43.2%。了解甜食对牙齿无好处的居民有85.2%,但睡前不吃零食的居民却只有46.5%,这提示居民的知识与行为之间有一定的脱节,存在“有知识,无行为”的问题。健康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改变过程一般分为4个层次:知晓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认同――态度改变――采纳健康行为。因此,要做到既有知识又有行为,就不仅仅是大力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大众认同并接受。运用健康信念模式、价值期望理论、行为矫正等现代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树立信念,转变态度,促使其自觉采纳健康行为。提示口腔健康教育不但要长期地、重复地进行。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并转化教育理念。要在分析、了解影响人们健康行为的障碍的前提下,有重点地排除障碍。鉴于此,健康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还要注重行为的干预和效果的监测,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及医务人员长期不懈地努力。

居民们在对牙膏、牙刷以及换牙刷的时间间隔方面都能够采用正确的行为,这与近几年口腔健康教育及口腔医疗单位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但对于刷牙方法、刷牙时

间以及刷牙次数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足和行为缺陷,说明居民的口腔行为存在偏差。

调查还显示,34.2%的居民是从口腔医生处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36.1%的居民是通过朋友介绍的,表明了农村居民对口腔医生和周围朋友的信任,提示要充分利用医院患者集中这一优势,丰富宣传栏的内容,播放口腔宣教片。加强椅旁宣教,使大众获益,从而间接影响其家庭乃至社会的口腔健康水平。由于文化程度的局限,大众媒体对农村居民生活的影响不是很大,只有少数居民分别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获取口腔保健知识,这可能与大众媒体以学术型宣传为主有关,提示大众媒体要在农村实现优化配置,适当增加贴近农民生活的科普型宣传。

第6篇

【摘要】 目的:对口腔门诊患者基本口腔保健知识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提供借鉴。方法:2008年1月1日―2010年月12月31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口腔患者 ,共15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再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150例患者中,平均得分为(63.45±11.53)分。 男性患者平均得分为(60.55±10.65)分,女性患者平均得分为(62.89±11.08)分,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过大学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为(78.66±13.54)分,未受过大学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为(71.05±11.22)分,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患者基础口腔保健知识欠理想,男女无差别,但教育对口腔保健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着重加强低文化水平患者的口腔基本保健知识的普及,为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作贡献。

【关键词】 口腔门诊患者;口腔保健;口腔疾病;知识调查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牙齿健康是指牙齿、牙周组织、口腔相邻部分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异常。 并制订出口腔健康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疼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口腔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及没有口腔疾病。 本研究选取 2008 年 1 月 1日―2010 年月 12 月 31 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口腔患者150 例 ,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再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拟为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作贡献。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8 年 1 月 1 日―2010 年月 12 月 31 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口腔患者 150 例, 其中男性患者为 90 例,女性患者为60 例, 年龄 18~66 岁, 平均年龄为 (32.55±10.55)岁,大学或以上学历患者 65 例,其他 85 例。1.2  试验方法

对 150 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再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取 P=0.05 为检验标准,当 P<0.05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150 例患者中,平均得分为(63.45±11.53)分。 男性患者平均得分为 (60.55±10.65) 分, 女性患者平均得分为(62.89±11.08)分,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过大学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为(78.66±13.54)分,未受过大学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为(71.05±11.22)分,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1。

表1. 不同性别患者得分情况统计结果

注:两组比较,P>0.05。

表 2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得分情况统计结果

注:两组比较,P<0.05。3  讨论

第7篇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口腔保健;龋病

龋病是发生于牙体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婴幼儿3岁之前就可以罹患龋病,有报道1岁婴幼儿的乳牙就发生了早期龋。乳牙龋不但会影响美观,一旦乳牙早失对儿童面部的发育还会造成长远的影响[1]。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开始关注乳牙龋病的研究和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9~10月密云县牙病防治所由临床抽出医务工作者,经一致性对比试验后,确定一致性对比试验结果在95%以上的两名临床医生参加此项工作调查和变形链球菌取样工作。变形链球菌样本由舌背提取8 h内,在38 ℃环境中进行细菌培养72 h,由专人读取培养结果。读取标准,0级:<10 000 cfu/ml;1级:<100 000 cfu/ml;2级:100 000~1 000 000 cfu/ml;3级:>1 000 000 cfu/ml。

1.2 调查对象 为2003年5月~2005年4月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随机抽取并愿意参加配合此次调查的母亲,共21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9人,占31.9%;高中和中专学历81人,占37.5%;初中以下学历66人,占30.6%。

1.3 调查时间 2006年9~10月采用入户和门诊两个途径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口腔保健知识问答方面调查 回答这些问题共21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9人,高中和中专学历81人,初中以下学历66人。问答题的内容为,第一题:使用含氟牙膏能够预防龋齿。第二题:牙齿的好坏是天生的,和自我保护关系不大。第三题:乳牙迟早是要换掉的,和自我保护关系不大。第四题: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牙齿。第五题:保护孩子的六龄齿很重要。第六题:3岁以下的儿童需要父母帮助刷牙。第七题:每年应至少做一次口腔健康检查。结果见表1~4。表1 回答的结果表2 回答正确的结果表4 受检儿童口腔卫生状况与口腔变形链菌培养结果注:患龋年龄最小的为16个月,共萌出16颗牙齿

2.2 母亲变形链菌培养结果 0级82例,占38.0%;1级41例,占19.0%;2级48例,占22.2%;3级45例,占20.8%。培养结果越高,口腔内的变链菌数量越高。

3 讨论

随着人类对龋病认识的提高,现在人们公认的龋病病因为四因素学说,细菌因素:主要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宿主因素:宿主是龋病发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主要直接因素是宿主自身的牙、唾液、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饮食因素;时间因素:龋病是慢性硬组织破坏性疾病,它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有一定的时间因素[2]。婴幼儿龋病是由母婴传播变形链球菌而获得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以下特征:(1)只有在牙萌出之后,口腔内才有永久变形链球菌的定植;(2)如果口腔内已经有成熟的菌群存在,变形链球菌很难再植入;(3)蔗糖为变形链球菌在牙面的黏附提供了便利;(4)婴儿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家庭,尤其是母亲;(5)母亲口腔内很低水平的变形链球菌就足以传播到婴幼儿口腔内。母婴之间变形链球菌的传播主要发生于婴儿乳牙萌出阶段。因此预防儿童龋齿的关键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母婴致龋菌传播机会,所以,母亲有必要从妊娠6个月开始到婴儿乳牙萌出后其口腔内建立起成熟的、稳定的、非致龋的菌群的过程中始终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1]。人们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首先需要她们获得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并不断加深她们的认知,从而自觉地转化为自身行为。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母亲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比较高,从孕期开始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预防婴幼儿龋病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保健知识获得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需要医务工作者和全社会加强对准妈妈和妈妈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使她们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并转化成为她们自觉的口腔保健行为;同时,指导她们的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口腔保健问题。

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在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和育儿过程中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方面明显高于受过初等教育的母亲,所以,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女性的教育,提高未来母亲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从源头做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

口腔变形链球菌培养结果与受检儿童口腔卫生状况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患龋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于未患龋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所以应该充分重视儿童的口腔护理,如擦拭牙齿、餐后漱口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