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创新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2 15:14:51

序论:在您撰写创新教育的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创新教育的方法

第1篇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十分不同的学习要求,同时医学也是一门实践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学生将来毕业后要从事救死扶伤的伟大事业,工作的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医学技术,同时还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行为。

1.1注重医德修养,提高思想品德与素质

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临床工作的实行者,就应当把知识、能力、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三大任务来实施。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医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品质,也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我国培养未来医师更是需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在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当加强医德修养的教育,培养医学生人道主义伦理精神,培养高层次的实用型人才,毕业后勇于担当从事基层医疗实际工作。因此,必须教育每位医学生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忠诚和热爱自己的工作。

1.2重视临床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临床医学生培养工作的核心。学生要重视理论学习,同时也应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做好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坚持老师指导与学科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联系医学专业实际做到:①学好基础知识。基础医学课是临床课的前期课程,起到引入医学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只有学好解剖、组胚、生理、生化、病理、病生等基础课程,才能为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学习中做到基础与临床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用基础指导临床,反过来临床又不断丰富基础知识,因此,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应强调基础与临床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或实习过程中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③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医学分有多个专业,各专业教育不同,所以学生在学好医学基础课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用扎实的基础知识结合本专业特点,学会本专业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诊断能力。④构建医学人才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医学是一个针对人的预防疾病和诊疗疾病的专业,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通过学习和医学实践,制定医学人才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这是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它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记忆理解的能力,而且更是考核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把医学生培养成有人文品质、道德修养,以及具备勇于探索、坚韧不拔、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评价或考试的形式应多样化,如书面考试、实验操作、临床技能考核、小论文、设计科研、综述、调研报告、操作竞赛中体现的心理素质、诚信、团队精神等行为指标,突出医学教育特色的考试模式及评价标准。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其他非医学人才培养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以及新疾病不断的出现,同时新的诊疗方法和手段不断的产生,这就给医学知识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所以要做到:①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医学创新教育要跟踪世界前沿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向世界先进技术学习,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开展医学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②实行精英教育。近年来政府提出高等教育要大众化,各高校都在扩大招生,但医学人才培养与其它非医学人才培养不同,医学它需要精英教育,由于扩招,对师资、医院、实习基地造成很大的压力,对质量要求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医学应实行精英教育,以便保证教学质量。③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一定学会将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

二、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时代,能否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型各类医学人才,将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特别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提高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已变得十分迫切。当前论述创新及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论文、报告、调研较多,给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资料,但是在创新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对创新教育认知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怎样创新不了解,老师创新思想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引导不够。②传统教育教学评价对创新教育阻碍。主要表现在,学校以考试分数为主,对课堂以外的综合考核重视不够,开展第二课堂学习纳入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未能实现,与创新无关。③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表现在某些课程设置不合理,结构单一,专业设置重复等;二教学改革雷声大雨点小,或光打雷不下雨,难以实施;三创新课程体系未能形成,学校教学资源未能很好利用。④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滞后。主要表现在应试教育、技能教育倾向严重,动手实践少,实践基地有限,教学方法单一、陈旧。⑤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师梯队出现断层,年龄老化或年轻化,全面素质高的老师较少,青年老师进修、培养机会少,继续教育重视不够等。

三、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

3.1建立特色学校,经营创新条件和环境

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学校应在

建校过程中创建特色学校,突出自己的个性化,包括学习和教师教学个性化,只要有教师的个性化才能有学生的个性化。学校要营造创新环境,承认和适应差异,尊重个性,发挥特长,增强优势,使创新教育在良好创新环境中实现。

3.2发挥课堂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过去学校均以应试教育为主,偏重于知识灌输。因此,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教学应以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多思考、科学想象思维能力为主,做到:①明确指导思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辅导作用。②对教学要求,教师精讲少讲,只讲思路、方法、难点、重点。③理顺教学程序,设情景设问题,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自学,遇到问题归纳、综合,然后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答疑,学生反复训练。强调还学生自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

3.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①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和投入,在课外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产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②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搭建平台。创新活动它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例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活动平台实施复杂的实验课、设计综合性实验、课外发明创造活动,开展科研工作和进行研究性学习。

3.4各种创新教育的展开

3.4.1教育观念创新

学校、教育部门要有个性化、大教育观、终身学习观、国际化观,树立开放、变革理念,树立人才观、知识观、创新观。

3.4.2培养模式创新

要结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创新,结合社会需要,立足社会,走校企联合、校院联合,实施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项目设计能力等多元化培养模式。

3.4.3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把“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教、学、管、监的角色转变为导学、支持、服务、辅导,坚持以自己体验为核心,合作探究为补充。培养学生为实践型、探究型、协作型创新人才。

3.4.4课程设置创新打破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习的僵化模式,建立起整体的知识教育观念,将学生向综合化、文理化有机结合;拓宽专业口径,培养通才开阔科学视野;实现课程综合化,改变过去课程划分过细、专业划分过细的局面,软化科学的界限,扩大学生知识面。

3.4.5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学校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建立起考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成果等核心指标的教育评价体系。

四、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同志多次提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医学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这是我国医学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医学生中尽早地开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能跟上国际医学发展。创新除了以研究生培养为主外,应注重对本科生的培养,使他们在以后的县级及县级以下基层医院医疗工作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我校做了一些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4.1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医学PBL教学模式以疾病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发掘教师自身创造潜能。很多教研室实施了这一模式。如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内科学等教研室开展了PBL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建立创新能力。

4.2开展自主学习辅导法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利用知识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需求来选择,不断调整学习目标,不断选择学习策略,通过学习调整重新生成新的学习程序,找出新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儿科学等教研室开展的学生自主学习法,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临床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4.3进行知识和技能操作竞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创新是知识的归纳和应用过程,而理论知识的应用是与技能操作结合反复实施才能表现出来。知识竞赛是辅助医学课堂教学较好手段,加上技能操作比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这种良好的竞赛锻炼了学生口述、联想、多综合知识能力。技能操作竞赛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和团结协作能力。如生理学、解剖学、外科学、内科学、医学影像学等教研室多次开展竞赛活动,较好地把学习负担变成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重要意义。

4.4开放实验室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场所,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机能学、解剖学、形态学等,全天开放实验室,发挥实验室教学作用,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获得充足时间,加深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考研打下基础。

4.5实施导师制,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将实验室开放,面对在校本科生,学校推出导师制,由年资较长和科研水平较高教师担任导师,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指导老师,在导师的指导下,申报创新科研项目,经学校导师学术委员会审核,同意立项后学院给予一定科研经费,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并撰写科研论文,向医学刊物投稿。优秀科研论文参加省级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活动比赛。近十年我校学生共申请校级大学生科研题目获准立项500多项,公开共600多篇。获自治区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活动一、二、三等奖20多项。使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增强,这是创新教育取得的成果。

第2篇

每个人一生都要接受好多教育,而我们的课堂是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心理自由,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可发挥到最高峰。”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友爱、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以学者为中心》一文中指出: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潜能。可见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前提。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营造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利。

2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

“读书贵在有疑”,这是十分有道理的。“疑”是读者对文章精读、思考的结果。只有在深入读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疑问。质疑的过程实际上也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仅可以开拓和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教师启发: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变一变?因为搬运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帮助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层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认为可用泥土代替石头;还有的学生认为可用岸上的人称象,因为人听从指挥,即省时又省力。这位学生的想法多富有创意!尽管曹冲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完善的。

3开启求异思维,促进创新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突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在教学中,要变“教师问——学生答”为“学生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抓住“那歌声真好听”这句话,设计这样的思维训练题:“那歌声真好听,那就放一段鸟叫声(配乐)给你们听听。

请闭上眼睛,围绕课文内容和中心,想象鸟儿在唱什么?”一段鸟叫声放完后,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说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环境真幽静,晚上睡觉很舒服。”“这榕树又大又茂盛,真好玩!”“‘这里的农民真好,不许人来捉我们,我们生活得多么快乐!”“我们无忧无虑地在这乐园里活动、栖息,就像在天堂里一样幸福!”……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问题,即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领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第3篇

一、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基本含义

创新是将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原有的、陈旧的思想、技术和观念等抛弃,从而培养全新的思想、技术和体制、观念等。而教育领域中所涉及的教学创新则是指利用新型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和教育体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提高其创造水平,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是从初中音乐教学的角度,将创新性教学的相关理论与现代化音乐教学新课标的具体内容相结合,以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不断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并且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鉴赏能力为目标,改变传统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从而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传统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传统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足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初中生的课时量较大,学习科目较多,所以学校和教师并不重视初中生的音乐课,而将重点放在其基础学科上,而且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并不是很高,课堂上教师只是带领学生以听录音的方式来模仿其中的音调从而进行歌唱,这种将音乐课教授成歌唱课的现象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数见不鲜。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这样就使得音乐课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少参与[1]。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学生并不能学到很多音乐知识,其音乐素养也不能得到提高。所以针对传统音乐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只有创新音乐教学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使其音乐素养不断提高。

三、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具体方法

(一)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音乐是作者表达情感和心境的方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要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创作者的不同作品为学生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本身,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鉴赏音乐的能力不断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现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的具体案例分析如下:在初中七年级音乐课本的第二单元中,有《青春舞曲》一课,教师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就要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对《青春舞曲》的作者王洛宾进行介绍,这样使学生能够知人论世,结合作曲家王洛宾先生的生平及其在西北地区的创作经历来体会这首歌中的地域风俗和思想感情;其次,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教师要在营造氛围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从而对以这首《青春舞曲》为代表的新疆地区的民歌的特点有所了解;最后,通过欣赏并学唱这首《青春舞曲》让学生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了解各民族民歌的不同特点,以使其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加强师生互动,融入多媒体技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的角色定位可以学生自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从而更有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另外,活跃的课堂气氛是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不开的,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在探索中学习知识,而不是教师一味的单向教授[2]。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来将歌曲分段演唱,并找学生对其演唱进行鉴赏打分,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又能够使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不断提高。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在教授《茉莉花》这节课程内容时,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将其作为背景音乐,并结合茉莉花的图片、视频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又感受到茉莉花清丽、纯洁的美,可以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使学生对乐曲《茉莉花》的印象更加深刻。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有关茉莉花的动画,以及知名歌唱家演唱歌曲《茉莉花》的视频,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歌曲及其相关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其教学效果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效率也有显著提高。

四、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英语 创新 教育 培养

众多的英语教师正在努力的寻找和摸索即教会学生英语又完成育人的途径和结合点,很多老师都能胜任这一工作,教学目的达到,学生的学习英语的负担不是很大,能够比较轻松的学到该学的知识。我们的教师学习了新的课程理念,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与我们的教学之中,创新教育就是之一,对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推动力,实现了我们的创新指导和孩子们轻松学习英语的和谐和统一,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英语教学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改变英语教学的陈旧观念。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突出孩子们的出体地位,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叫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过去的陈旧的说教讲转变为孩子们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简单地说对某一事物持有的态度想法就是观念,用来对自己行为的指导,最后达到效果的好与坏,成功和失败。观念是具有正反的双刃剑的作用的,优良的正确的观念对孩子们的学习来说就可以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相反就会背道而驰,荒废学业。新的教材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要适应教材的改变,我们要用心钻研教材,领会编者的意图,做到叫学生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师由泛泛的说教改为适时地指导,由课内走向课外,利用社会中所有能用的资源,来为孩子们的学习服务。要把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始终在学习中加以贯彻执行,老师只是作为人梯的作用出现,牺牲自己,完全为学生着想,把孩子们的语言学会当做是基础,把学会运用语言是当做是最高要求,培养孩子们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只要我们做到这些,就可以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有着非常大正面的作用,才能把我们的英语教学推向一个高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讲究教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创新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应试教育要的是分数,课堂是教师讲解的多,占用的时间长,不管学生的感受如何,教师只管讲啊讲,正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为学生分析,翻译,讲各种注意事项,面面俱到,不分轻重,唯恐学生们有任何的知识缺陷和遗漏,一味的讲讲讲,下边的学生睡觉都没有看到,或者看到了都不去管,也懒得去管,培养出来的都是英语的哑巴,只会做题,不会说话,说了也是自己人不会听,外国人听不懂,没有起到语言的作用,不回去用学到的交流思想和交流情感,而英语教学的就是要用这种语言去实现交际的目的。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进行大量的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语言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我们就要研究语言的特点,掌握语言的规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切恰当的新颖的教学方法。

1、为孩子们创设英语教学环境,多说英语,少说汉语,在非说汉语不可的情况之下再说汉语,这是一个小小的原则,也是比较实用的原则。只要是身处这样的环境,就会很自然地学会该语言,就像我们北方人到南方,一开始是听不懂南方人说话的,比外语还难懂,但是你在那边生活时间长了,就会学得会,说的也流利轻巧。所以环境非常重要,只要我们不怕麻烦,坚持不懈,为学生们创造优良的英语环境,孩子们在英语的熏陶之下,就会耳熟能详,就会提高运用英语来交际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英语教学。英语用于是需要多次重复使用,学生才能明白其中意思的,再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到位的表情等,孩子们就会适应英语教学,慢慢的不单能听懂也就会说几句了,实现了学英语的目的了。

2、模拟和表演是最好的语言情境,无形中有力地促进了孩子们英语的交际能力。课本剧,自编剧的表演最能锻炼能孩子们的交际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的课堂不可缺少的方法,学生们非常愿意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在玩中学会知识,效果也是不错的。利用现有资源比如课本图片,教室里的实物,学生自己的东西,等都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为自己的教学做好铺垫,多媒体,幻灯片,寻音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也是比较实用的创设情境手段,进行模拟教学,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没有我们的精心思考和精心设计就没有孩子们的在自由欢快,逼真的情境中的学习,就没有机会去充分的思想的交流,就无所谓创新什么能力的提高。

3、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使英语走向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对孩子们交际能力非常有益处。我们可以开展英语广角,英语沙龙,英语演讲赛等,把学生带入一种愉悦的学习中来,在各项活动中不断地去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所以谁要是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最先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谁就是学生爱戴的最亲切的老师,谁的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第5篇

一、课堂教学创新

课堂活动是教学之精髓,这是因为它在师生相互交流、彼此协商的学习方式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这门交际语言,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其乐无穷。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1.注重课文朗读

积极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十分重要。课文朗读就是一个最方便、最简单的途径之一,它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流。缺乏正确的语音、语调、连续、停顿、连读等良好习惯,会制约他们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同时一旦失败,就会抑制他们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口头交际中,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的态度和纠正方法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出错是难免的,教室就是实验室,是出错的地方,是学习的地方,要给他们自由,而且他们可以跌倒而不受任何责备。

2.营造英语氛围,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

影响学生课堂口头表达的因素大致分为四种,即语言焦虑、个体差异、教学环境和目标语知识。在弥漫着英语气息的环境中,学生就能消除恐惧感和羞涩感,克服心理障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了信息,增进了了解,交流了感情,口语能力就能得到响应的锻炼。听力与口语要相互配合,创造情境,由易及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过程中加强语感,达到准确和流利。

教师必须合理科学地分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采取英文原版影片的欣赏、英语角、外籍专家讲座等多种英语活动,可以避免学生一下课就完全脱离英语。使用多媒体是为了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用英语思考,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课外自学创新

1.课外自学创新能力的内容

(1) 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复习作业。

(2) 能独立根据读音规则拼写单词和朗读文章。

(3) 能独立通过视听手段学习新的英语知识。

(4) 能独立使用工具书和多媒体设备学习英语。

(5) 能独立阅读相当水平的课外读物和英文报刊杂志。

(6) 能独立应对实地口语交流,如前台、餐厅、客房等服务中,能用简单的英语与外国顾客交流。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选择合适的课外听说教材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适当布置课外听说材料,不仅可以使学生听到地道的美国发音,同时也能看到英语语言在美国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收看电视或听完广播后用英语复述、讲故事概要、谈心得体会,从而给学生创造手、脑、眼、耳、嘴并用的机会,增强语感,养成听说英语的习惯,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每学期可开展多姿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和各类比赛,如English Party、唱英语歌、讲英语故事、模拟英语电影片段、师生联演英语话剧、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英语短剧、情景对话表演、英文歌曲卡拉OK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广阔舞台。其情境的设计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如角色表演法、小组讨论法、演讲会、口语竞赛、讲故事、做值日报告等。在这些活动中,给每个学生都分配了一定的角色,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一定的任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口头表达、想象、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

4.实地模拟教学

第6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教育;方法

现在我国正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怎样进行创新教育是我们教师面临的崭新课题。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正确理解创新教育的实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仅对此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要正确理解数学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能力(也可以说“创造力”)作为一种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规的眼界、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技术经验,获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从而实现人的主体创造能力。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活动主要是创新素质的表现和培养过程。学生的创新活动得到什么结论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培养,这正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创造发明,科技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能进步。在数学发展中,从人们对数的认识,到一系列的数学分支的建立、发展,无时不伴随着创造。从欧几里得创立平面几何,到罗巴切夫斯基黎曼创立非欧氏几何,从笛卡儿创立直角坐标系引进解析几何,到牛顿、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创建微积分,从组合数学知识发展到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无不浸透科学创造的足迹。可以说,只有创造才有今天的数学,只有创造才有今天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的数学史话,特别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古今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以及一些著名数学问题的历史典故,一些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和猜想等等,都会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而且还会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启迪激励,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提供榜样,水到渠成。例如,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是丢番图最得意的一个学生,有一天他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有四个数,把其中每3个相加,其和分别为22、24、27、20,求这四个数。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复杂性。丢番图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解法:他不是分别设四个未知数,而是设四个数之和为x,那么四个数就分别为x-22,x-24,x-27和x-20,于是有方程x=(x-22)+(x-24)+(x-27)+(x-20)。解之得x=31。从而得到四个数分别为9、7、4、11。对老师的创新解法,帕普斯非常佩服。从而坚定了他毕生研究数学的意愿,承接过老师创新的薪火,不断有新的发现,成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三)允许学生突破常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按自身思维和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思维形式,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能允许学生“出格”、突破常规,虽然“出格”并非意味着创新,但要创新首先必须“出格”、突破常规。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尊重并聆听学生提出的“古怪”、别出心裁的问题。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进而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和抽象,数学定理公式的发现和推导以及数学问题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加以观察。

(2)让学生多猜想。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作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含道理的一门学科。

(3)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我的见解,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标。

第7篇

关键词:创新;教师;课堂;教育教学

“人性本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是无限的创造性活动。”创新教育是永恒的主题,我们的教育需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教育要遵循学生的创造活动规律和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思维成果,能创造性地解决一定难度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凸现出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新课改增大了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可以新的教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一、创新性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是时展的需要。创新性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所积累的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扩展,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促进了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创新教育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对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人们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体,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间,成了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创新性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应从转变观念的高度出发,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并结合教学自身的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志趣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

(2)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与观念,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不但要善于激发学习的灵感,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还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构建知识的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实现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认知过程,它涉及知识地位的落实、训练强化等诸多问题。学生是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强调"学生本位"。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的主地位决定了教学方法必由单纯的"系统讲授型"向"探究研究型"等多样化的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合作研究,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让学生在一片自由的时空中飞翔,才会有创造和奇迹。创新意识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兴趣盎然、思维灵活的课件,教师通过知识演变向学生传递一种创新的概念,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诚心。应试教育的束缚中,造成了学习的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挤压着,教师在整个的课堂中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教育方式养成了 “理性的奴性”的被动教学方式。要打破这种传统,需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智力因素,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过于严肃,也不放任自流。其次要培养学生不仅想创新,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创新并敢于创新。同时还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学中创新小组等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每天都有独到的所想所做,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创新技能就是培养创新的技术和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应该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鼓励学生先自学,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解,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点拨,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占有主动性,真实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提高自学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品格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而且每个学生的创新情感和人格不尽相同,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力量,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学生尽可能地发挥长处、弥补不足,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不断地有所提高。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通过开展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如征文、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文化墙、诗歌朗诵等,不仅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富有创新意识的实践活动能够补充书本上所缺乏的知识,从而极大地培养每个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改革与创新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只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用激情和智慧去谱写教育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高健群.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若干问题.教育评论, 2009(1):34-35

[3]薛彩欣.浅谈高校学生的创新教育.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4][美]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