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有资产的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11 09:14:10

序论:在您撰写国有资产的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国有资产的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所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它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规模和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单位的投入不断增加以及社会对教育需求量增大,形成了高校国有资产数量大,资产管理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现就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点看法。

一、当前资产管理模式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财政拨款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资产的支出也是由教育主管部门专款核拨,高校只负责使用,而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但九十年代以后,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投资体制,资金来源渠道的变革,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的使用模式逐步变成由高校自主管理,并承担科研、教学、后勤等服务的职能。

(一)高等教育由公共产品观向准公共产品观的转变

凡是可以少付费甚至不付费就能供公众享用的产品称为公共产品。在九十年代以前,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免费教育,其资产使用全部由财政投入,但公共产品资源有限,公共产品需求的大量增加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高校学费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断增大,筹资来源和投资趋向的多元化,决定了高校资产构成的多元化。准公共产品是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一种社会产品,它既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又有经营性质,还具有部分的排他性和一定的市场竞争性。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受益者虽然主要是个人,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公共产品使用的低效率和高成本不利于形成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

高校固定资产全部由国家财政投入,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导致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的弱化。而高校固定资产来源全部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造成了高校纷纷向教育主管部门批条子、搞专款等形式来增加高校固有资产使用规模,而高校对特批的资产使用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造成了资产的大量浪费和流失。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高校资产管理模式的变化使高校成为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第一责任人。高校对国有资产有增值、保值的义务。高校对国有资产一般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该模式是在主管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以国有资产管理处为全校非经营性资产的统一归口管理单位。在统一领导下,按照资产的不同类别将权力下发到各分类管理部门(各院、系、实验室等),资产的最终使用单位为第三级,它要负责对资产的直接使用者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资金来源也从单一的国家拨款发展成为以政府拨款为主,实行学费、科研经费、捐赠、“三产”收入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格局。由此,给高校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物质基础,但也给高校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情况,所以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势在必行。那么,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一)缺少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的是实物分类归口管理,价值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的模式,即固定资产中的仪器设备由设备处或教务处进行管理,一般设备中的家具及学生生活用具,以及土地、建筑物由后勤处管理,图书、杂志由图书馆管理。虽然形式上设置了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进行了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头负责,管机构因其地位、人员限制,无法进行周密、系统协调,无法行使有效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还可能因交叉管理造成重复登记或漏登。

(二)固定资产核算帐实不符现象严重

由于高校的资金来源大都是经过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性质也是非经营性的,加之在会计核算的帐务处理上,只反映资产的原值,不计耗损,不提折旧,高校对资产实行无偿使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资产购进时只反映其当时的帐面价值,而未建立资产使用卡,也未进行定期核对,造成帐面与实际严重不符。另有一些已经竣工决算的房屋,财务部门也未记入固定资产帐,财产部门也未入帐,造成严重帐实不符。还有些需报废、报损的资产未及时办理帐面核销手续,致使每年清理时帐实不符的情况。

(三)高校对固定资产使用缺少效益评价

在高校会计制度中,国有资产的财务核算只体现其购置时的历史成本,根本不考虑资产使用时折旧及净值。这样一来造成高校虚增资产价值。而国有资产的使用成本并未进入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办学成本中,这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四)没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由于长期以来高校资产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是无偿的,单位不承担经济责任,购置固定资产没有站在全校的角度,而是处在本部门、本学科,如同自己的私有财产,造成了“高投资,低效益”,资源浪费严重,而随着创收意识不断增强,各部门利用自己占有的资产开展创收和有偿服务,而学校并没有收取必要的使用费,造成学校资产的流失。

(五)对非经营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由于兴办第三产业,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设备和厂房,均属于国有资产,对这些投入,学校不但很难得到回报,有时反过来还要包其亏损,有些二级单位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仪器、设备,这些都造成学校资产的流失。

第2篇

【关键词】 国有资产 采取的措施 高校国有资产技术管理

1.对国有资产技术管理进行分析的必要性

在国有资产中,技术管理占据有重要的地位,技术管理是国有资产必然要经过的一个发展阶段,它对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起着重大的作用。只有当国有资产的管理具有物质管理并且也具有技术管理了,我们才可以说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是比较全面的。影响国有资产的效率的因素主要有管理的方法和管理的手段,为了更好的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创新,我们需要对高校国有资产技术管理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这对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下面是笔者具体的分析。

2.高校国有资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良莠不齐,特别是在技术管理方面,很多高校都没有给予相当的重视,并且现在的管理中还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即不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也不对实际的经济效益进行考评。在我国高校的管理中,管理者比较重视对物质管理以及对价值的管理,而忽视对技术的管理;管理者比较重视对物质形态的管理,而忽视对设备状态的管理;管理者比较重视对实际效益的评价,而忽视对性价比的分析。可以说近几年来,国有资产的投资效益普遍较低的主要因素是技术管理的缺失。

2.1采购前对需求分析的不足

在采购之前对需求进行技术的分析是对采购国有资产设备的必要性以及风险性进行分析,拿出最恰当的采购方案。这个采购方案应该包括采买的数量、型号、用途、价格等等。但是在实际的采买中,这一个环节经常是处于缺失的状态,也就是说,高校对预算的管理是非常的松散的,这也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

2.2采购的过程中缺少技术管理

因为各高校在采买国有资产的时候更多等的是关注设备的价格而不是设备的实际作用,也就是说,在实际的采买中,缺少专业人员对所卖设备进行技术上面的分析,这样采购的设备在某些功能上面就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设备的使用价值也就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

2.3安装的过程中缺少对方案的论证以及监督

高校所购买设备的安装大多是与厂家协商进行的,也就是说在设备的安装之前,并没有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安装方案,更不用说是对安装方案的论证了,高校的定向思维就是厂家的安装应该是最合理的。实际上设备的安装以及对安装方案的设计都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高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才可以。这样才可以在电力设计以及水容量设计方面做到最好,避免留下一些不应该的安全隐患。

2.4安装后缺少验收的环节

验收是对设备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呢,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中,验收这一个环节是经常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或者直接就没有验收的环节,这也就对仪器的使用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要采取常规的验收以及和专家的验收相结合的形式对安装好的设备进行验收,最大程度的消除设备使用的安全隐患。

2.5缺少对仪器的使用培训

因为时间或者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各个高校对仪器的技术培训大多是在走过场,也就是说,使用人员仅仅了解设备的简单,而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包维修就一知半解了,导致国有资产的使用使用寿命降低。

2.6缺少对技术的管理

现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大多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但是呢,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也大多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真正的做到管理的计算机化。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必须要对国有资产的技术管理进行加强,真正的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实际的管理之中。不要出现“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

2.7循环使用环节的缺失

各高校对报废的仪器大多是做遗弃的处理,而不是对报废的国有资产进行残值的分析,这样也就不能对报废的仪器进行改造再利用了。实际上,在现在的技术水平之下,即使的废品,也能够找到途径发挥其的剩余价值的。

3.应采取的措施

高校国有资产的技术管理自成一个系统,它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管理人员的控制。所以,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使自己的管理理念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是自己的管理工作走上系统化,也才能使设备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3.1强化对技术的管理

技术的管理分为很多的类型,比如对国有资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对机器的性能效益进行管理、对设备使用的周期进行管理等等。只有加强对技术的管理,把国有资产技术管理的意识强化到领导层、设备管理层等等都可以对国有资产的技术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保证能够及时、全面的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3.2健全对国有资产进行技术管理的体制

在高校内全面建设对国有资产的技术管理可以从制度建设以及队伍建设这两个方面入手,使对国有资产的技术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耍耍嘴皮子功夫。具体如下:加强引导工作,增强高校内员工的技术管理意识;制定技术管理者的奖罚制度,是设备的管理与管理者本身联系起来,真正的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落实所制定的奖罚制度,确保每一项工作有着着技术管理的作用在其中;配备合适数量的技术管理队伍,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使技术管理工作得到人力方面的保障。

3.3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的技术管理

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的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对需求的分析、对采买数量型号等的论证、对设备安装方案的制定、对安装人员的培训、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对设备的维修工作等等方面。而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就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入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错过,然后把对国有资产的技术管理和价值管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我国国有资产技术管理的水平,使管理走向制度化、科学化。

3.4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

因为上面所说的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每一所高校都存在的,所以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措施,这个措施可以使多样的。比如引进多学科的技术管理专家,建立一支多层次、高水平的技术管理队伍,确保国有资产的投入利益最大化,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结语

本文以高校的国有资产的现状为例,对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另外,要根据自己学校或者单位的不同具体分析,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何维民.关于加强与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发展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2]王晓华.关于规范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

第3篇

摘要:国有资源和资产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偿使用,推行“使用者付费”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笔者就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实际情况,对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及实行资产集中管理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梁山县;国有资产;管理

一、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为适应国有资源和资产使用制度改革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需要,积极探索国有资源和资产开发、管理、使用的有效形式,不断加强和规范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国有资源和资产的范围不够明确,对其有偿使用的性质认识不清,加上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不健全、征管措施不力,致使县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偿使用的范围还比较小,市场化配置率还比较低,国有资源和资产的浪费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严重,有偿使用收入流失隐患较多,收入部门化、福利化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有很多县城自然资源丰富,城市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规模也比较大,但人均资源水平比较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产权意识比较淡薄,造成内部产权关系不清;有的单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资产购置和处置的随意性较大,资产购置重复,苦乐不均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单位资产帐务设置不健全,帐外资产存量大,家底不清,缺乏规范管理;有的单位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工作管理无序,经营不善;资产布局分散,使用效益低下。因此,改革国有资源和资产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全面推进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度开发、有序利用、有偿使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建立和改善国有资源和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行机制,不仅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的需要,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市场手段,配置和优化资源,实现公平、公正和效率优先原则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手段。规范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对于稳固政权基础,公平财政分配,推进财政改革,净化市场秩序,提高政府公共资源使用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框架(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效益、优化配置、集约管理、强化监督、责权利相结合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源和资产管理、运营、监督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总体思路本着“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原则,逐步建立程序科学、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有效整合政府资源,着力打造运转高效的投融资平台,形成“借、用、还”良性循环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增强政府投融资实力;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制度,强化统一管理,降低政府债务占财政收入比重,防范国有收益流失和财政风险;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推动全县经济和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三)基本原则1、立足现实、改革创新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投融资体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从我县实际出发,妥善处理老债务,积极探索新思路,创造有特色的政府资源、资产管理和投融资管理模式。2、完善机制、规范运作原则。健全政府资源、资产和投融资管理体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制衡机制,建立政府资源、资产和投融资统一管理机构,合理界定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的职责,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对国有资源、资产和投融资的监督和控制,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3、优化配置、提高效率的原则。整合政府可用于投资的货币资金、存量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高效率、低成本筹集建设资金。4、统借统还,风险控制原则。规范政府性融资行为,对利用集中管理的资源、资产和政府信誉取得的建设性资金,实行统借统还,合理控制借款规模;建立稳定的还贷机制,保证政府性资金投入安全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维护政府信誉。

三、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建立资源和资产统一管理运营机构,健全集中调配机制政府统一管理、集中调配国有资源和资产、政府投融资管理的执行层。依据国资委决议在县财政(国资)部门具体指导下运营。(二)以集中管理国有资源和资产为依托,构筑政府投融资平台按资产剥离、资本划转的形式,依法注册,具体运营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源和资产。把“死资产”变为活资本,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满足政府规划项目的资金需求。(三)建立政府投融资审批制度,健全决策机制成立县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县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和融资平台主县行政事业单位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重点稽查”的理解和操作还存在一些误区和不安之处。首先过分强调税务稽查的特殊性,忽略了税收管理各环节的有机联系。如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等未能与其他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稽查选案仍存在人为操作的因素(CTAIS 系统数据缺乏,选案范围认定设置不到位),在案件的稽查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稽查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在实际工作中把重点稽查简单地理解为检查的频率越高、次数越多越好,导致多次检查、重复检查。再次,在案件的处理方面存在着重稽查、轻处罚,以补代罚的倾向,这不仅使税务稽查走了过场,也容易使相关的纳税人产生侥幸的心理,给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留下后患。以上问题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了税务稽查效率和威力的有效发挥。在这方面国外的做法和经验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3、强化税收管理功能。由于实行新的征管模式,纳税人自行申报,取消了传统的专管员管户制度,一些地方的税务机关在全力抓好“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同时,对管理存在片面的理解,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管理弱化的倾向,忽略了税务机关对税源的有效监控和对纳税人的正常管理,造成不应有的漏征漏管。这与征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相悖的。因此,在实行“集中申报、重点稽查”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强化税收管理职能的途径和办法,进一步强化税收的管理功能,确定相关的岗位和人员对税源进行典型抽样调查,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实行有效的税源监控,促进纳税人如实申报,有效减少漏征漏管,防止税款流失,以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4、完善机构运行管理机制。用科学严密的管理机制激发税务干部的工作热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税收征管改革有序运行、顺利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深化征管改革必须以人为本,搞好运行机制。要完善用人机制,结合税务机构改革,科学设计岗位,明确各自职责,实行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最有效地使用人才资源;要完善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坚持检查考核,实行有效监督,开展经常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廉政教育,防止以税谋私等违纪

第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一切为国家所有,供单位占有使用,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产总和,是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履职尽责的基础。2006年,通过资产清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逾8亿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之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之大,给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与困难。为完善管理体制,我国财政部连续出台了两个《办法》,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然而,在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现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由政策、体制、理念、人员等多方面影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逐渐突显,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其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对管理工作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改进与完善管理工作的对策,供广大行政事业管理工作者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征

(一)服务性。

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布范围来看,它主要分布在一些行政管理部门、文化教育部门等非生产领域,主要以提高使用效率为管理目标,并不以经济效益作为评价。简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其作用并非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保证这些单位能顺利开展工作,履职尽责。因此,提供服务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用、使用的最根本目的。

(二)非直接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占用使用过程中的所产生的消耗资金,以及为行政事业发展而进行的非经营性资产扩大资金,其来源并非是行政事业国有资产自身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而是大部分都来自于经营性国有资产所产生的经济收益,以及财政收入的预算支出。资金来源的非直接性,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扩大化,完全建立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发展基础上,这也是近年来,一再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节约意识的原因所在。

(三)无偿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与经营性国有资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占用和使用的无偿性。经营性国有资助产不但要实现资产保值,还要在保值其基础上开辟更大的增值空间。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因主要是分布在非生产领域,其使用目的的服务性也决定了国有资产在其使用和占用期间,只需要能保证资产的完整性,能满足工作需求即可。

二、在实际管理中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相关政策及体制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因管理意识缺失而导致的帐实不符。

应该说,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无偿性以及补偿资金来源的非直接性,导致很多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缺失、基础工作薄弱。不难看出,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严重,这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帐实不符的情况发生。通过资产清查发现,在一些单位的帐面上,我们只能看到固定资产的原值总额,并没有具体的固定资产的台帐或者卡片,造成有物无帐、帐帐不符的现象;还有一些单位,对于已经报废或者损坏的国有资产不及时到相关部门进行审报核销,形成有帐无实的情况;还有一些单位,帐簿登记不完整、不全面,对一些单位用图书、办公用品等没有按规定在帐面上有所反映,形成了一种“帐外资产”。

(二)因管理体制缺失而引发的权责不明。

从1998年机构改革撤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到现在,部分部门、地方和单位并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专职人员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形成进行有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用来进行资产购建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或者是上级部门进行调剂补助,针对这部分资金的形成、使用、管理等环节都由行政事业单位自己来负责。没有独立的执法主体、没有明确的权责分工,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监督成为了一纸空谈。

(三)因管理方式缺失而形成的管理脱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到目前还主要是以帐簿与报表为主,信息化系统建设还没有完全普及,这为实现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管理漏洞与管理风险大大增加。由于管理方式的滞后,使相关部门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不能做到合理控制和及时掌握,从而形成了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之间的管理脱节。

三、针对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完善对策

近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停止过机构改革的步伐,而2013年3月10日出台的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也即将启动,转变机构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是本次机构改革的重点。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从“进”到“出”每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应对资产的购建、资产的使用管理、资产的转让出售、报废损等行为加以规范,并采取分级管理的责任制度,从单位主管领导到具体执行人,都应职责明确、分工具体。各单位应该对本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定期清查与核对,一旦发现有帐实不符的现象,应进行书面说明,避免国有资产的无故流失。同时,还应建立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对资产的使用、增减、变动等情况做到统计清楚,报告及时,有利于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和及时解决,使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得到保证。

(二)发挥财政部门的“管家”作用

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部门,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应利用部门职能,充分发挥好“管家”作用。一是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管理的公开、透明以及资源共享;二是通过与行政事业单位签订“责任状”的方法,将资产管理工作分解到各个科(室),量化到具体个人,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尽快建立起一个从“统一管”到“人人管”的管理网络;三是积极探求资产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相结合的新方法。可以利用财务软件的优势,完成与资产软件的对接;也可以通过资产配置标准的制订,来建立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流程。

(三)加强日常管理,完善相关制度。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具体的管理内容、管理人员、管理职责、奖惩措施应制订有关的工作细则,作为日常管理行为的约束与规范;健全国有资产购置制度,实现从源头上加以控制的管理机制。对资产购置,要提前进行申请,并作出相关预算,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完善国有资产的报损、报废、转让出售的申报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不得对国有资产进行私自销毁或转让出售,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相关手续进行填报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按照审批意见做出相应处理。

结语: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问题还很多,距离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在未来之路上,只有用全新的用好、管好国有资产的理念,才能创建出节约资源、服务社会,具备工作实绩的新机关、新部门、新单位。

参考文献:

1.闫保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国有资产管理,2012(12).

2.王洪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32).

第5篇

关键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是指在编制经费预算过程中,考虑国有资产构建和存量调整的需要,由有关业务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国有资产增减和构建计划,由专职部门编制国有资产增量和存量计划表,以有效控制国有资产规模、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结构、合理调剂可供资源的管理活动。

一、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深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预算管理职责划分不清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体制是“条条”与“块块”并存,且在部门利益诱惑下,各自紧抓本单位资源不放手,不愿和其他系统共同管理的思想比较严重,致使同单位内部财务部门与事业部门及使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出现财务部门与事业部门及使用部门信息不对称,掌握国有资产信息的事业部门缺乏积极主动性,这种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影响了各部门实施综合预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执行力度不大

在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实际执行过程中,个别单位部分国有资产的增加未能纳入综合预算,且预算管理执行效果不够好,事业部门没有严格依据编配标准编报国有资产预算,或是虚报国有资产处置计划,逃避国有资产标准审核;财务部门审核国有资产预算不够严格,国有资产采购把关不严,国有资产预算与执行“两张皮”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三)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一是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国有资产管理基本上都是其他业务人员兼管,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当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法规体系不够完整配套,未形成从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到处置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三是监督检查机制不落实。一些单位和部门在落实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改革要求过程中,既不安排专人负责,也不过问进展情况,导致一些下级单位或事业部门只是等待观望、走过场,而不是积极主动落实改革。

二、推进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改革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制度规范,构建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完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报告制度。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报告制度是指对国有资产产权进行登记、开展国有资产动态监控的机制。通过完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报告制度,可实现国有资产规模、结构和使用状况信息的动态反馈,确保国有资产计价核算数据准确。二是完善国有资产计价核算制度。国有资产计价核算,是一项全新工作,政策性、业务性较强,难度大。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国有资产预算调控制度、国有资产管理联审制度等相应的配套制度。三是完善国有资产预算管理监督制度。监督主体上,要由财务部门、纪检部门、审计部门、广大干部群众来共同实现;监督方式上,在完善国有资产预算管理监督制度体系过程中应重点应用相互监督、全程监督和经常监督三种方式。

(二)统一编制方法,确保国有资产预算报表的科学性

一是增设存量资产预算明细表。明确规定存量资产预算明细表的结构、内容和要求,统一国有资产预算的编制方法,增强存量资产预算的科学性。借鉴经费预算明细表的结构和内容,增设“资产预算明细表”,在资产预算明细表中分别设置“上级调拨物资”与“本级自筹物资”科目,在该科目下依据会计核算的物资种类,明细反映纳入预算安排存量资产的来源和构成。二是改进现行分类经费预算表。在单位年度预算总表、维持性经费预算表、建设性经费预算表中相应的科目下增设“实物资产”明细科目;预算收入部分增设“存量资产价值”栏次,而预算支出部分,可在对下供应和直接支出栏下分别增设“资产消耗”金额栏,以便分别反映存量资产纳入预算的收支信息。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设置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一是采用先进数字化技术,提高资产预算管理信息统计效率。要把国有资产信息采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提高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各个环节信息采集、处理和运用能力,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国有资产的实时动态管理。二是建立资产信息数据库,实现资产预算管理信息共享。要构建国有资产静态和动态信息数据库,将各类资产的清查盘点、变动汇总等数据,录入并链接到数据库。三是设置资产预警信息功能,实现资产预算管理自动控制。应按照总体筹划的原则,建立国有资产预警信息系统,实现国有资产预算管理自动控制。通过设置国有资产预警功能,向国有资产管理、决策及监管部门定时、自动提供监督、跟踪、反馈、预警等信息。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2006年5月30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而现阶段我国的高校除了少数部分是私立性质外,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家直接投资或直管的,性质属于事业单位,所以高校的资产理所当然是国有资产,毫无疑问地应纳入国有资产监管范围,也应严格遵守《办法》的相关规定。然而,目前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各项管理制度尚在探索和转轨时期,所以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面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改进和完善的问题,有必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高校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付给学校的资产,高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主要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由于我国高校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其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三权分离。现如今,高校的国有资产大多由资产管理部门、图书馆、各院系、房产部门、后勤部门等多头管理,产权不明晰,运行机制不顺畅,管理权分散等问题比比皆是,财务部门只负责资金的核算,而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被弱化。这就造成了管理上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如:某些方面管理上会出现交叉,同时某些方面又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相互脱节,管理不到位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高校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财政拨款的公有办学体制和投入机制,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不讲效益、不计成本的观念,国有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盲目或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各别部门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意识,难以保证高校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高校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量扩招,通过兼并、土地置换、改扩建等方法,均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学校规模,增加了资产。高校在改扩建同时,也力求上档次,办公楼、教学楼装修要豪华、体育馆设施要先进,同时,各单位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的上项目,上设备,盲目攀比,要求不断增加投入购置设备,还要求设备必须是最先进的,并且在几年之内不能淘汰的,功能要多多益善。但这些设备实际上无论是从经济功能还是实体功能使用效率都极为低下。许多高校各院、系、部占有使用的资产,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调剂,加之高校每年的寒暑假,在此期间设备闲置、无人维护,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3、“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松散,基础工作薄弱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国有资产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金额日益扩大,国家拨付的或高校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归高校占有资产以及赞助、捐赠的资产,有的院校的院、系、部对此类资产没有及时的、全部的进账,一部分放在部门内部使用,形成了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资产的具体使用部门在处置资产时也不经过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单位不按规定期限进行资产清查,因长期闲置造成功能退化、毁损、报废而得不到及时清理、保养,资产公购私用或为私有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造成了资产的严重账实不符。要管理好这些资产,就必须对这些部门的资产按种类、用途、形态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但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局面是:管理部门多头化,管理标准多重化,管理权限复杂化,一些已经报废淘汰的资产未按规定的文件执行报废,已经竣工使用的基建工程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和验收。资产确认不及时,计量不准确,记录不完整等管理上的问题,这显然与当初国有资产投入的预期目的有较大差距。

4、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校资产购置大多都是国家拨款,在使用中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计算盈亏,只把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高校的一些领导及教职员工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多都存在意识不到位的偏差。一些院校只注重向上级打报告要钱购置资产,却不重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一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力量薄弱,以对资产的购置、入账、领用、归还等手续不全,国有资产被个人或其他单位无偿使用,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纰漏。

5、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困难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通病,就是预算是一回事,而实际支出是另一回事。这不仅影响着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公共预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预算安排缺乏详实的基础信息。多年来,由于资产管理信息体系的不健全,使资产的增量配置与存量管理之间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高校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致使预算安排缺乏准确的基础信息,难以有效的控制资产的重复购置和超标准购置。

(2)公用经费预算不够科学。

(3)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不到位,部门预算编制无法体现国有资产收益。

(4)对与资产配置相关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踪监督,不按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配置资产。

二、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应对思路

1、 立足自身,转变观念,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首先必须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广大教职工必须大力支持。不仅要重视国有资产形成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还要重视资产形成后的保值、增值与效益的提高,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把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全体教职员工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2、 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过程

针对高校目前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现状,要建立一套“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三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一级管理机构是党委领导下国有资产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二级管理机构为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分别从产权和价值两方面管理全校的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三级管理机构为资产的使用部门,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及校办产业的财务机构受校一级财务部门的监督指导。高校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体制,又要有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严谨的内部规章制度,只有这校样才能确保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良性运转,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之中。还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完善国有资产从购置、验收到保管、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转贴于 3、 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清核资产是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可以全面摸清学校各个部门资产入账情况,资产取得方式,新旧程度,以及利用效率等情况,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学校财政资产使用效益及资产管理的真实情况,为加强和促进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奠定了基础。

4、 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 ,实施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的发展方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技术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执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和财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财产使用情况和效益情况的监督检查。并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借助校园网、局域网等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便高校各部门及时登记,掌握财产变动状况,避免重复购置,合理组织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

5、 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办法》总则第四条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所以高校申请用财政资金购置资产,必须先编资产购置计划,并将资产购置计划纳入部门预算。单位应严格按预算和政府采购办法来购置资产,并建立预算监督机构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安排资产购置资金必须根据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单位工作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

6、 强化资产配置优先从现有资产中调剂

《办法》第七条规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所以对于高校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财政厅和主管部门有权进行调剂,高校提出的所有资产配置申请,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首先考虑调剂解决,只有在不能调剂的情况下,才允许购置。强化调剂优先,旨在充分提高在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产闲置、浪费现象。

7、规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严格按照配置标准进行资产购置。

高校进行资产配置时,要严格按照配置标准进行配置,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要从严控制,合理配置。中央和省政府已制定了资产配置标准的,按规定标准执行;中央和省政府没有制定的,由省财政厅和主管部门制定。相关部门制定的资产配置标准应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标准,将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每年作适当的更新调整。通过建立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强化增量资产按标准配置,逐步解决单位之间资产配置不均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国有资产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基础,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对高校今后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国有资产的管理观念,树立新形式下的国有资产管理思路,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以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政策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8(4)33.

星姿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新招[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4)44.

第7篇

关键词: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困境;对策

一、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困境

(一)认识不到位。不少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重资产的配置、使用,轻资产保值、增值和缺乏安全完整管理的意识。因此,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不相符,比如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让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变得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此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没有施行责任制,致使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无法找到相关责任人,很容易导致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间的巨大差异性。比如说,一些国有资产购进与处置时,并没有配备专人进行及时入账,这就使得领导在调拨资产时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账务处理。久而久之,很多国有资产管理结果就变得不可靠,实际的账面资产并没有得到正确核算,从而造成与实物资产不符。

(二)管理不严格。有的单位没有制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有的单位购置的资产不记资产总账和资产台帐。有的单位有资产总帐无资产台帐。有的单位有资产帐无资产实物或有资产实物无资产帐。有的单位对实物资产没有定期清查,没做到帐帐、帐卡、帐实相符。有的单位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单位资产实行动态管理。有的单位资产信息年报数据不真实。有的单位资产维修、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不重视。有的单位资产管理无具体的责任人。这样松散的管理现状,使得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不够明晰,不仅会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混乱,还会导致一些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最终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三)产权不明晰。有些单位的房屋未办产权证,从而使得一些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来自于上级拨款进行配置,并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是无偿占有和使用的,因此,这些单位的领导与工作人员并不十分重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果与使用效益如何。这就导致了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购轻管”不良现象。一些单位出于自身的利益驱动,盲目购置国有资产,并没有严格按照统一且合理的资源配置标准来进行资产购置,这就使得单位国有资产的购置与实际的单位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最终造成了一些国有资产被重复购置或闲置在那里,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与使用效益。

(四)处置不规范。这主要就是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出售、置换、出租、出借、报废、报损等未按照资产处置相关规定程序上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准而自行处置。还有些单位收入不上缴,比如说,有些单位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残值收入和房屋出租收入未上缴国库,甚至不收或少收租金,从而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的不均衡。一些单位应该可以流动的资产反而不可以流动,一些单位可以顺利争取到更多发展资金却可以获得购置更多的国有资产,而那些经费较为困难的单位则反而无法维系日常的国有资产配置任务。这种严重的国有资产配置不均问题造成了资产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还助长了一些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忠县国有资产管理的改善对策

(一)建立一个国有资产与财务管理结合的机制。这就是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应该根据实际的管理需要,重视资产管理使用的同时,从财务管理方面入手,重视资金的分配与运用,让二者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应该来说,这些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财政支出的数额大小。鉴于此,这些单位必须尽快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应该以财政部门作为主体,让国有资产的购置管理与财政性资金分配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的账目管理工作,对于其国有资产的整个购置与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最终实现对国有资产增量的有效管理效果。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对于忠县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制度与采购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且可行,直接关系到其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说,忠县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尽快构建一个合适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和采购制度,让其成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为根本性解决一些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那么,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购置什么样的国有资产,对这些国有资产进行如何配置与使用,都需要建立在一个严格分析其现有存量资产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建立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并根据这些单位的职能需求来进行科学的资产分配,并制定出合适的资产购置方案。这种国有资产预算制度的科学建立与有效实施,将可以大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为单位内部部门的经费预算提供细化的依据,更好的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让国有资产购置处于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切实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

(三)对经营性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资产也由非营利性向着盈利性方向转变。这是因为这些单位的一些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反而存在着浪费国有资产的负面效应。因此,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就应该从营利性目标出发,对于一些闲置性资产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调剂制度,对这些国有资产实行统一高效管理。当然,在这个调剂的过程中,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资产优化配置的原则,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并进一步明晰国有资产的责权利问题,强化对这些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政府部门则可以以一种无偿调拨的方式对国有资产进行重新配置,一旦一些重新购置资产在其他单位是闲置的,就应该优先从这些闲置资产中进行调拨使用;

(四)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应该从管理理念方面入手,根本性的改革传统的“重钱轻物”观念,转而树立起一种收、支、管并重的理财观念,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应该像收入一样重视,并把国有资产的利用率高低与法人经营管理能力强弱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从多个角度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五)建立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这就是说,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努力开发并使用现代化的资产管理软件,对于一些国有资产的购置与使用进行及时的记录与存储,还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的分类统计与分析,并对各个部门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为国有资产管理与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管理数据,有利于这些单位做好国有资产预算编制工作。此外,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参照企业提取折旧的办法来提取修购基金,并注重对单位年终结算清理的考核工作,从而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管好与用好国有资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最终推动这些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走上更为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宋磊.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