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1 09:14:09
序论:在您撰写医药制造行业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我国医药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无论是从产业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效益、研发水平还是产业发展环境,地区差异都比较显著。以全国各地区医药制造业经济总量为例(如图1),2004年全国医药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3241.3亿元,其中江苏省排名第一,达371.8亿元;浙江省第二,300亿元;广东省第三,258.5亿元,较历史同期都有所增加,增幅不同。通过对折线图数据的观察可以发现,各地区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波动比较大,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河北、天津、吉林、四川等地区的历年总量指标一直相对较高,2001年的总产值最高点出现在广东,2002—2004年,医药制造业高地一直徘徊在江浙,其他中部、西南和西北省份的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另外通过对数据的纵向比较,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峰值出现的位置一般曲线间距较大,即医药制造业绝对增长较大的省份一定程度上与其产业基础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江浙和山东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绝大多数省份医药制造业处在比较平稳的水平,有的省份甚至在2004年出现了小幅度回落,如湖北、黑龙江等。医药制造业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存在是否合理?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地域上的不平衡,其各自的影响程度如何?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其中是否存在着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性的影响?对此不平衡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因势利导?等等这些都吸引着我将我国制药产业区位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深入探讨和研究下去。目前关于区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比较优势,如市场容量、劳动力成本、交通和通信成本、相对技术水平等(Vemon,1966;A拙e,1970;Hirsch,1976)。在众多文献中,Dunning(1993)关于区位优势的总结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他认为投资的区位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造资源以及市场的空间分布、投入品(如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的价格和质量、投资优惠或障碍、社会基础设施等等。在国内,鲁明鸿(1994,1997)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国各省和重点城市的投资环境,发现GDP、市场化水平、劳动力成本、制度因素等与各地吸收的国外直接投资显著相关,并将影响中国投资区位分布的因素概括为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和政策因素。鲁明鸿和潘镇(2002)又将上述研究的时间跨度延伸至2000年。王辑慈(2001)系统地概括了产业集聚理论与新产业区理论,并指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集群,营造区域竞争环境,强化区域竞争优势是增强国力的关键。许仁祥(1998)从聚集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并从成本、需求和环境等因素分析了城市经济环境对产业集聚和发展的影响,同时对上海都市型产业进行了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医药制造业的区位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考虑到产业的特质,我将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对上述问题作出回新疆地区答,并据分析结果提出有益于制药产业发展的合理化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调整我国制药产业布局、合理引导产业发展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本文接下来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以区位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医药制造业特点,建立区位优势评价的模型和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对其进行简化和结构梳理,最终给出了全国28个省市(部分统计数据严重缺失省份在此略去)医药制造业区位优势先后排名;第三部分对模型运算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和区位发展政策建议。
二、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区位优势评价模型
确定影响我国制药产业布局的因素及影响程度,是合理布局产业、促进其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制药企业资源相对分散、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的格局,实际上已经造成基础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现有的空间分布问题,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调整,本文运用一些分析工具对我国制药产业发展及布局的相关问题进行定量研究:以区位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医药制造业特点,提出关于医药产业区位选择的理论框架,并建立评价我国制药产业区位发展优势的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28个省市发展制药产业的区位优势进行评估和比较。
(一)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程序如下图所示:产业的区位竞争优势是经济空间中诸多影响因素共振耦合的结果。为了对这一竞争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遵循统计学中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可行性原则设计了如下指标体系,鉴于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评价制药产业区位竞争优势的指标体系,且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只能设置易于收集的指标和现有统计数据,对于部分有价值但无法统计或难以取得资料的指标暂不纳人体系,从而增强可操作性。由于各指标数目繁多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造成信息重叠,不利于统计分析和经济评价。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能够从众多观测变量中找出几个不能直接观测到的抽象综合变量,有效提取数据内在结构,解决原始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同时也能依据对方差的解释水平进行客观赋权,克服指数综合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他综合评价方法需要主观确定参考变量、评价结果因人而异的缺陷,客观有效地寻找综合指标,即达到了维持一定的信息量又简化评价指标体系、梳理结构的目的。
(二)因子分析
1.数据的获取及使用的统计工具。医药制造业区位优势评价设计体系的大部分指标均自《2005中国统计年鉴》以及《2005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取得,部分指标是在实际观测数据基础上二次加工取得。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分析工具为SPSSl2.O。
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尽管在指标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相对指标,但仍无法排除指标数值的量纲影响,因此在因子分析前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z—score标准化公式:。.≈一x;i—xi,+‘2_,+~,其中^{『为标准化数据,^玎为样本数据,^J为第j项指标的均值,“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差,(i_1,2,……,13;j=1,2,……,10,其中i为样本数量,i为指标数量)。
3.运算结果。(1)KMO、Banlett球度等检验的结果。KMO值为O.741,根据Kaiser给出的标准,做因子分析的结果应该还不错,Bartle以求度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Ban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2)旋转前后的方差贡献分析。旋转前,前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8%,前3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旋转后前5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不变;另外通过对碎石图拐点的观察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因此选取前5个因子进行分析是比较理想的。
三、运算结果的评价与分析
1.因子解释。因子模型估计出来后,必须对所得到的因子进行合理的解释,这种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陛。通过方差极大因子旋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简化模型结构、方便解释的目的,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因子载荷发生了向0、+1和一l的两极转化,现根据某一因子上有较高负载的变量来定义各抽象因子。因子1上有9个原始指标有较高负载,模糊指标体系下所有的集聚指标(Al—A5)都在因子l中得到了反映,另外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以及GDP总量亦得到了体现,劳动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高素质劳动力也是产业集聚的一个基础,所以综合考虑可以将因子1定义为医药制造业集聚因子。因子2上有三个原始指标有较高负载,包括劳动力成本、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政策环境,在此将因子2定义为劳动力成本和产业发展软环境因子。因子3上有两个原始指标由较高负载,均为医疗基础设施方面的指标,在此将因子3定义为医疗基础设施因子。因子4上有两个原始指标有较高负载,包括市场化水平(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和人均道路面积,在此将因子4定义为市场化和硬件环境因子。因子5上仅有一个原始指标有较高负载,考虑到GDP增长率是反应市场增长潜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此不依照通常做法(一个因子只涵盖一个指标时,如果该指标与其它指标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可以删除它们,由相关指标代替;否则可以结合定性的方式将他们并人其它因子)将其进行归并或者删除,而是在此将其命名为地区发展潜力因子。
2.基于因子得分对区位优势的分析。通常来讲因子得分大于0意味着考察对象的该项指标在平均水平之上,小于0意味着在平均水平之下。各地区在不同因子项下的得分反映了其在制药产业区位不同维度上的比较优势,综合因子得分则更加全面的评价了各地区区位优势。由下表的汇总结果可知综合因子得分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的省份由高自低依次为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广东、北京、河北、天津、河南、四川。上述1卟综合因子得分在平均水平以上的地区的排名情况与我们对区位优势的习惯认识具有比较高的一致性。综合得分优势最高的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基础比较好,地区发展速度喜人,硬件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但劳动力成本较高,服务业等配套软环境以及医疗基础设施在平均水平之下,有待提高。浙江和广东的情况与江苏非常相似,显著不同的一点在于,浙江和广东的GDP增长水平较低,排名分别为第23和24,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两个省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较平稳的阶段。山东和上海在每个因子项下的得分相对均衡,各有一项指标位于平均水平之下,山东的劳动力成本和软环境因子排名14,上海的医疗卫生配套设施相对较低,这与其以直辖市参比有较大关系,计算人均拥有水平可能会更客观的给予反映。其他几个地区的具体分析不予赘述。至于综合得分水平与惯性认识存在差异的省份如吉林、黑龙江等,其综合得分在平均水平之下,通过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结果是可以被解释性的,这两个地区除因子l(医药产业集聚因子)的得分较高以外,其他4项因子的得分排名都相对靠后,尤其是黑龙江在因子4(市场化和硬件环境因子)项下的得分排名最后一名,即黑龙江国有经济的比重非常大,另外以人均道路面积为代表的硬件环境也不是很完善,综合考评的结果就是其他方面的劣势掩盖了其医药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据此思路可类推其他省份。
我国医药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无论是从产业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效益、研发水平还是产业发展环境,地区差异都比较显着。以全国各地区医药制造业经济总量为例(如图1),2004年全国医药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3241.3亿元,其中江苏省排名第一,达371.8亿元;浙江省第二,300亿元;广东省第三,258.5亿元,较历史同期都有所增加,增幅不同。通过对折线图数据的观察可以发现,各地区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波动比较大,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河北、天津、吉林、四川等地区的历年总量指标一直相对较高,2001年的总产值最高点出现在广东,2002—2004年,医药制造业高地一直徘徊在江浙,其他中部、西南和西北省份的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另外通过对数据的纵向比较,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峰值出现的位置一般曲线间距较大,即医药制造业绝对增长较大的省份一定程度上与其产业基础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江浙和山东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绝大多数省份医药制造业处在比较平稳的水平,有的省份甚至在2004年出现了小幅度回落,如湖北、黑龙江等。医药制造业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存在是否合理?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地域上的不平衡,其各自的影响程度如何?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其中是否存在着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性的影响?对此不平衡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因势利导?等等这些都吸引着我将我国制药产业区位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深入探讨和研究下去。目前关于区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比较优势,如市场容量、劳动力成本、交通和通信成本、相对技术水平等(Vemon,1966;A拙e,1970;Hirsch,1976)。在众多文献中,Dunning(1993)关于区位优势的总结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他认为投资的区位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造资源以及市场的空间分布、投入品(如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的价格和质量、投资优惠或障碍、社会基础设施等等。在国内,鲁明鸿(1994,1997)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国各省和重点城市的投资环境,发现GDP、市场化水平、劳动力成本、制度因素等与各地吸收的国外直接投资显着相关,并将影响中国投资区位分布的因素概括为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和政策因素。鲁明鸿和潘镇(2002)又将上述研究的时间跨度延伸至2000年。王辑慈(2001)系统地概括了产业集聚理论与新产业区理论,并指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集群,营造区域竞争环境,强化区域竞争优势是增强国力的关键。许仁祥(1998)从聚集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并从成本、需求和环境等因素分析了城市经济环境对产业集聚和发展的影响,同时对上海都市型产业进行了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医药制造业的区位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考虑到产业的特质,我将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对上述问题作出回新疆地区答,并据分析结果提出有益于制药产业发展的合理化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调整我国制药产业布局、合理引导产业发展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本文接下来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以区位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医药制造业特点,建立区位优势评价的模型和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对其进行简化和结构梳理,最终给出了全国28个省市(部分统计数据严重缺失省份在此略去)医药制造业区位优势先后排名;第三部分对模型运算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和区位发展政策建议。
二、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区位优势评价模型
确定影响我国制药产业布局的因素及影响程度,是合理布局产业、促进其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制药企业资源相对分散、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的格局,实际上已经造成基础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现有的空间分布问题,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调整,本文运用一些分析工具对我国制药产业发展及布局的相关问题进行定量研究:以区位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医药制造业特点,提出关于医药产业区位选择的理论框架,并建立评价我国制药产业区位发展优势的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28个省市发展制药产业的区位优势进行评估和比较。
(一)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程序如下图所示:产业的区位竞争优势是经济空间中诸多影响因素共振耦合的结果。为了对这一竞争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遵循统计学中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可行性原则设计了如下指标体系,鉴于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评价制药产业区位竞争优势的指标体系,且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只能设置易于收集的指标和现有统计数据,对于部分有价值但无法统计或难以取得资料的指标暂不纳人体系,从而增强可操作性。由于各指标数目繁多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造成信息重叠,不利于统计分析和经济评价。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能够从众多观测变量中找出几个不能直接观测到的抽象综合变量,有效提取数据内在结构,解决原始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同时也能依据对方差的解释水平进行客观赋权,克服指数综合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他综合评价方法需要主观确定参考变量、评价结果因人而异的缺陷,客观有效地寻找综合指标,即达到了维持一定的信息量又简化评价指标体系、梳理结构的目的。
(二)因子分析
1.数据的获取及使用的统计工具。医药制造业区位优势评价设计体系的大部分指标均自《2005中国统计年鉴》以及《2005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取得,部分指标是在实际观测数据基础上二次加工取得。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分析工具为SPSSl2.O。
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尽管在指标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相对指标,但仍无法排除指标数值的量纲影响,因此在因子分析前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z—score标准化公式:。.≈一x;i—xi,+‘2_,+~,其中^{『为标准化数据,^玎为样本数据,^J为第j项指标的均值,“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差,(i_1,2,……,13;j=1,2,……,10,其中i为样本数量,i为指标数量)。
3.运算结果。(1)KMO、Banlett球度等检验的结果。KMO值为O.741,根据Kaiser给出的标准,做因子分析的结果应该还不错,Bartle以求度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着性水平0.05,拒绝Ban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2)旋转前后的方差贡献分析。旋转前,前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8%,前3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旋转后前5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不变;另外通过对碎石图拐点的观察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因此选取前5个因子进行分析是比较理想的。
三、运算结果的评价与分析
1.因子解释。因子模型估计出来后,必须对所得到的因子进行合理的解释,这种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陛。通过方差极大因子旋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简化模型结构、方便解释的目的,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因子载荷发生了向0、+1和一l的两极转化,现根据某一因子上有较高负载的变量来定义各抽象因子。因子1上有9个原始指标有较高负载,模糊指标体系下所有的集聚指标(Al—A5)都在因子l中得到了反映,另外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以及GDP总量亦得到了体现,劳动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高素质劳动力也是产业集聚的一个基础,所以综合考虑可以将因子1定义为医药制造业集聚因子。因子2上有三个原始指标有较高负载,包括劳动力成本、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政策环境,在此将因子2定义为劳动力成本和产业发展软环境因子。因子3上有两个原始指标由较高负载,均为医疗基础设施方面的指标,在此将因子3定义为医疗基础设施因子。因子4上有两个原始指标有较高负载,包括市场化水平(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和人均道路面积,在此将因子4定义为市场化和硬件环境因子。因子5上仅有一个原始指标有较高负载,考虑到GDP增长率是反应市场增长潜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此不依照通常做法(一个因子只涵盖一个指标时,如果该指标与其它指标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可以删除它们,由相关指标代替;否则可以结合定性的方式将他们并人其它因子)将其进行归并或者删除,而是在此将其命名为地区发展潜力因子。
2.基于因子得分对区位优势的分析。通常来讲因子得分大于0意味着考察对象的该项指标在平均水平之上,小于0意味着在平均水平之下。各地区在不同因子项下的得分反映了其在制药产业区位不同维度上的比较优势,综合因子得分则更加全面的评价了各地区区位优势。由下表的汇总结果可知综合因子得分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的省份由高自低依次为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广东、北京、河北、天津、河南、四川。上述1卟综合因子得分在平均水平以上的地区的排名情况与我们对区位优势的习惯认识具有比较高的一致性。综合得分优势最高的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基础比较好,地区发展速度喜人,硬件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但劳动力成本较高,服务业等配套软环境以及医疗基础设施在平均水平之下,有待提高。浙江和广东的情况与江苏非常相似,显着不同的一点在于,浙江和广东的GDP增长水平较低,排名分别为第23和24,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两个省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较平稳的阶段。山东和上海在每个因子项下的得分相对均衡,各有一项指标位于平均水平之下,山东的劳动力成本和软环境因子排名14,上海的医疗卫生配套设施相对较低,这与其以直辖市参比有较大关系,计算人均拥有水平可能会更客观的给予反映。其他几个地区的具体分析不予赘述。至于综合得分水平与惯性认识存在差异的省份如吉林、黑龙江等,其综合得分在平均水平之下,通过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结果是可以被解释性的,这两个地区除因子l(医药产业集聚因子)的得分较高以外,其他4项因子的得分排名都相对靠后,尤其是黑龙江在因子4(市场化和硬件环境因子)项下的得分排名最后一名,即黑龙江国有经济的比重非常大,另外以人均道路面积为代表的硬件环境也不是很完善,综合考评的结果就是其他方面的劣势掩盖了其医药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据此思路可类推其他省份。
关键词:SCP范式医药制造业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市场行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仿制药多,产品创新性差等,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中的SCP范式研究当前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根据实证分析得出医药制造业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医药制造业发展建议。
二、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医药行业有了足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市场规模:15年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5,537.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23%;(2)利润水平:2016年上半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4%,15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2.6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5.3%;整体上,15年医药工业毛利率达28.1%,销售利润率达10.1%(3)终端市场:15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383万亿元,10年至15年复合增长率15.41%。
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达到7116个,实现营业收入2.55万亿元,同比增长9.10%,较2014年12.94%的增速下滑3.8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0.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0%。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年10月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收入为2.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利润总额为0.236万亿元,增长15.5%。整体上说,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维持“一降一升”趋势,即营业收入增速下滑,利润规模增速小幅提高。
三、SCP范式分析
(一)市鼋峁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包括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是最简单常用的方法,能反映产业集中状况,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显示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程度。因此本文选择绝对集中度(CRn)对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示销售收入,n表示前n家企业,N表示行业中所有企业)
根据行业数据以及相关企业年报计算2011年到2015年5年医药制造业的CR4和CR8,得到如下数据:
按照贝恩法可知,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的CR4
(2)进入和退出壁垒。规模经济壁垒:根据日本学家植草益对规模经济壁垒的分类标准,规模市场比重的公式为:(S为总产量,N为行业内企业数。)2015年我国共有7116家医药制造业,d=1/7116=0.014%
(二)市场行为
(1)定价策略:通过市场结构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属于竞争激烈产业,横向合谋不易产生。但是,目前医药市场体系尚未完善,信息不对称、药品渠道不畅通等使企业选择高定价高让利的营销手段,造成药价虚高的现象,产生产销纵向合谋的定价机制。
(2)广告行为:医药制造企业的广告投放一直较多,近年来始终保持整体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上半年广告投放主Top10共投放331.89亿元,药品广告投放占比55%,同比增长8.5%。由于受众对电视媒体信赖度最高,因此企业多选择此类渠道。而医药电商由于政策限制、缺乏及时性等原因尚未发展良好,因此投放较少。但是医药电商发展是必然趋势,所以几年来搜索、导航和联盟网站上的投放有所增加。
(3)兼并行为:我国医药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扩张能力。处于扩张企业规模、提升利润、满足经营需求的目的以及近年来的政策改革,医药制造企业并购整合不断展开,2015年上半年,以化药中药生产为主的制药企业并购案就高达47起。
(三)市场绩效
(1)盈利能力:本文利用净利润(万亿元)和资产报酬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盈利能力:
近五年来,医药制造业的净利润呈增加态势。15年的净利润是06年的7.81倍,资产报酬率较平缓,但相较于06-10年有较大增长,表明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处于总体上升趋势,绩效不断改善。
(2)偿付能力:本文通过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偿付能力:
2006-2015年期间行业资产负债率逐步下降,意味行业财务杠杆逐渐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逐年减小。同时,行业产权比率呈现下降的态势,资产结构趋向合理化,长期负债能力不断改善。
四、建议
(1)鼓励企业间并购:我国医药制造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经营完善、技术先进且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合并和收购其他规模小、竞争力弱和有互补优势的制药企业,有利于进行低成本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避开地方保护主义等壁垒,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区域,增加市场占有率。
(2)支持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革:我国医药制造主要集中于仿制药的生产,研发投入较少导致技术改革、产品创新少,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医药制造企业引进国际技术加以更新改进,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中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创新性产品。
(3)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荆何夜医药制造业进入壁垒低,不断有新企业进入行业之中,造成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的局面;而行业退出壁垒高,众多亏损企业不能及时退出,导致资产流动性低。因此,政府需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正确调整进出壁垒,改善市场竞争坏境。
(4)发挥我国医药潜在优势:我国医药行业具有独特的中药资源优势,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中药在现代化、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其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因此,医药企业需要加快中药研究,提高中药产品技术与品质控制,使中药打入国际市场。
五、结语
医药行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朝阳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伴随医疗体系改革,医改政策出台并稳健落地,我国医药制造业也将面临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人们医疗卫生意识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疾病图谱变化等一系列因素也推动着我国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此外,医药电商也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医药制造业将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莹莹.基于SCP分析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市场绩效实证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2]何苗.基于SCP范式的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现状分析[J].科协论坛,2009.
[3]张洁.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8.
财务分析最常见的方法是将公司比率与行业比率平均值进行比较以作出某种判断,因此,对行业财务特征进行研究,不但有利于分析整个行业的发展经营状况,还可以为单个企业的财务分析提供相对准确的标准值,意义重大。本文以有色金属冶炼业与医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行业特点,通过对这两个行业一系列财务比率的计算与比较,归纳总结行业财务特征并分析其与行业特点的内在逻辑关系。
【关键词】
行业财务指标;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1 行业及行业财务指标的选择
1.1 行业特征分析
有色金属冶炼业与医药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占有着重要地位,而这两个行业特征有着显著差异,因此,被本文选定为研究对象,以便于比较分析这两个行业不同的财务特征。
1.2 财务指标选择
本文主要从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行业的财务特征,并分别选择了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及利息保障倍数(EBIT)三个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2 行业财务特征比较分析
2.1 行业资本结构分析
医药制造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业10-12年的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如图表1所示。
图表1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由图表1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较低,有色金属冶炼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较高。
有色金属冶炼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举债需求比较大,故行业资产负债率处在较高的位置;医药制造行业虽然也属资金密集型行业,但一方面该行业资产以无形资产居多,可用抵押贷款资产较少,故行业整体举债能力偏低,另一方面,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较好,行业盈余利润多,故对举债需求相对偏低。
2.2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医药制造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业10-12年的行业销售利润率平均值如图表2所示。
图表2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由图2不难看出医药制造业利润率波动幅度远小于有色金属冶炼业利润率的波动幅度。
本文认为上述现象是由以下行业特征决定的:(1)行业技术依赖性。医药产品研发对技术要求很高,附加值高,一旦研发完成并成功推广,往往会带来高额的利润;而有色金属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投入门槛低,竞争更充分,因此利润率较低。(2)上游原料供给行业的地位。相对上游金属精矿供给行业,有色金属冶炼业产能相对过剩,故利润向上游行业转移;而医药制造业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2.3 偿债能力分析
医药制造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业10-12年的行业利息保障倍数平均值如图表5所示。
两行业偿债能力的差异也是由其行业特征所决定的: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较好,而负债率较低,故利润对利息的保障倍数较大;有色金属冶炼业盈利能力则较差,而负债率却偏高,故利润对利息的保障倍数较小,但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值较高,这部分折旧并不形成现金流出,故实际偿债能力并没有利息保障倍数所显示的那么差。
图表3
数据来源:WIND资讯
3 主要观点及结论
不同行业由于其行业特征的不同,往往会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本文结合医药制造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行业特点,通过对一系列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了这两个行业的财务特征及其财务特征的形成原因。
故本文对行业特征与财务特征的关系做出以下共性结论:(1)行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及市场结构会对行业财务产生影响,使不同行业具备着不同的财务特征;(2)固定资产占比大、盈利能力差的行业一般具有较高负债率,而无形资产占比大、盈利能力强的行业一般具有较低负债率;(3)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附加值高,一般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反之,则否; (4)具有较强势的上游供给行业的行业,利润会向上游行业转移,盈利能力较差,反之,则否。
【参考文献】
[1]郭鹏飞、杨朝军.财务比率的行业差异性研究.《开发研究》
[2]刘华辉.我国钢铁业的杜邦财务分析.《财会通讯》
[3]孙茂龙、徐雪昱、任继勤.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化工管理》
【作者简介】
托辛斯和巴克尔(Taussings&Baker, 1925)研究了企业绩效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关系。肯约和斯沃巴兹(Conyon & Schwalbach, 1999)认为企业的规模与高管薪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科迪罗和维利亚斯(Cordeiro&Veliyath,2003) 发现市场指标、公司的多样化经营、外部董事的比例、公司的风险指标都与高管的现金薪酬显著相关。对高管激励问题,我国学者李增泉(2000)从资产规模、竞争因素、股权结构及区域因素方面对影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因素做出了分析,结果显示上市公司高管的激励制度还不是非常的完善。陈志广(2002)发现,高管薪金报酬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企业的其他方面的差异,比如说企业规模,行业特征等因素也会对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造成一定的影响。张俊瑞、赵进文和张建(2003)研究了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的对数与每股收益、国有股控股比例、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这些关于企业经营结构方面的指标与高管薪酬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关系。周菁(2010)研究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的薪酬激励制度还是不够完善,以短期激励为主;医药制造行业属于高技术产业,是目前世界上竞争最为激烈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药制造行业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分析将有利于留住人才,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双赢。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委托理论的相关结论,所有者是根据企业的相关业绩指标来决定企业的经营者的薪酬水平并通过薪酬相关方面的激励措施来达到激励经营者努力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以避免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给企业的所有者带来的损失。既然所有者通常会采取激励的方法来解决对经营者的管理问题,这就使得经营者的薪酬与企业的业绩紧密地联系起来。经营者为了获得较高的报酬往往会努力工作来提高公司的业绩。同时赵西萍(2002),柯宝红(2009),梁杰、田秋宇(2011),姚禄仕、许欣(2012)等相关学者研究了上市公司不同的行业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都认为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提出以下的假设:
假设1: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医药制造业属于创新型企业的组成部分,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低污染的特征。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长期绩效的提高。Dougherty和 Handy、Lawless和 Anderson认为企业的创新能够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企业经营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Tushman和 Reilly认为在组织的多种创新形式中,技术创新是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Hill和 Rothaermel认为技术创新会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很重大的影响;姚禄仕、许欣(201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创新企业的创新能力与高管薪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而企业的绩效和高管薪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会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改善,从而有利于高管薪酬的提高,因此提出以下的假设:
假设2: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相关的研究表明,企业适当的负债可以减少相关的资金由企业流向管理者,主要是因为避免了在职不合理的消费以及过度投资。柯可、邱凯(2009)利用Eview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我国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的负债能力之间存在在负相关的关系,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负债程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一个企业越具有成长性,股票市场就会越看好它,也就越愿意对这样的企业支付更高的薪酬,周建波、孙菊生(2003),陈晓红 、李玉环(2007)通过研究发现公司成长能力与公司高管薪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提出以下的假设:
假设4: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企业的成长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公司的治理结构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高管的薪酬。姚禄仕、许欣(2012)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公司的治理结构与高管薪酬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关系,而公司治理结构的反映指标包括公司董事会规模和监事会规模,相关的研究表明,公司的独立董事的规模的合理扩大有利于公司的良好的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企业独立董事的规模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对现代企业的监督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的监督主要是股权人的监督,外部的监督主要是债权人的监督和政府的监督。中国很多企业中都存在着国有股比例过大的情况,企业很多的行为都不能够自主。企业很多的高管的任免的权利都在政府的手中。政府对其进行监督的时候,通过各方面行为给高管带来压力从而影响高管的薪酬。胡茂莉(2009)通选取了2006年至2008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与高管持股比例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6: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持股比例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 2011年沪市和深市两市的 A 股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数据为基础,在剔除了ST公司,PT公司和数据不全的公司后,剩下105家。研究中使用 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三)变量选取 根据研究的假设,本文选取以下变量:(1)因变量。本文把高管薪酬作为因变量,以年报中披露的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总额的ln值来作为高管薪酬SALARY的代表。(2)自变量。首先是企业业绩。能够反映企业业绩的指标很多,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净资产与平均利润的百分比,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业绩,而相关的研究表明会计业绩在解释现金薪酬方面更有说服力,因此在选用净资产收益率来代表企业的业绩。其次是负债程度,选取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来进行衡量。再次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通常可以通过企业的研发支出或者设备资产净值这两 个指标来表示。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增强通过设备资产净值反映更加的公允。原因在于创新型企业的成长需要较好的创新环境,而设备资产净值的增加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创新环境的改善,因此选取设备资产净值这一指标来反映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再次是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选取市盈率指标来反映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控股比例,用国有股除以上市公司的总的股数来得到这一指标。选择独立董事比例指标来反映公司治理结构变化。
(四)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年报中披露的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总额的ln值作为薪酬变量,资产收益率(ROA)作为企业业绩的变量,资产负债率(ALR)作为负债程度的变量,设备资产净值的ln值(ENA)作为公司创新能力的变量,市盈率(PER)作为企业发展能力的变量,国有股控股比例(SOSR)来作为反映公司国有股比例的变量,独立董事的比例(IDR)作为公司治理能力的变量,建立以下模型SALARY =α0+α1* ROA+α2*ALR +α3*ALR+α4*ENA+α5*PER+α6*SOSR+ε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1)医药制造行业排名前三高管薪酬总值最大值为6752600元,最小值为288000元,ln值标准差为0.705918096120854,说明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中高管的薪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同的医药制造公司对高管的激励程度是不一样的。同时医药制造业排名前三高管薪酬的总值达到了1789784.61元,与其他行业中的高管薪酬像比较,这一平均水平也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作为高新产业之一的医药制造业自身取得较好的发展的同时,所处这一行业的高管的薪酬也在逐年递增,并且在非垄断行业的高管中排名前列。(2)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达到了0.11637278,和其他行业相比较这一数值较高,说明处于成长阶段的医药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拥有较好的业绩,但是和世界上医药制造业发展处于前言的其他国家的公司的业绩相比较,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绩效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的医药制造业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资产集中度较小,很难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规模效应。其次是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缺乏,科研投入以及科研转化成生产能力等都处于较低的水平。(3)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负债水平较为适中。(4)医药制造业的市盈率的标准差较大,说明市场上对于不同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持有较大的不同的看法。(5)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持股比例的平均值为0.04,这一数值相比较其他行业来说处于较低的水平,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受政府监控较少。(6)我国医药制造业独立董事的比例处于适中的水平,基本上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7)医药制造业设备资产净值的平均值为2719953037.4,相比较其他的行业这一投入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相比较其他处于世界上先进水平国家的科研投入这一数值并不高。
(二)回归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和设备资产净值的ln值这两个变量和医药制造业高管薪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回归关系,这符合假设1和假设2。而资产负债率、市盈率、独立董事比例、国有股控股比例这四个变量和高管薪酬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这不符合假设。资产负债率与高管薪酬之间不存在着显著的回归关系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近年来逐渐下降,假设中提到的减少不合理的消费及过度投资的效果没有发挥出来。市盈率和高管薪酬之间的回归性也不显著,而且市盈率与高管薪酬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说明医药制造企业没有给予高管对市场风险承担这事项应该给予的补偿。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回归性也不是非常的显著,原因可能在于各个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基本上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每个企业之间这一比例没有出现较大的差别。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公司治理结构对于高管薪酬的影响还处在初级阶段。国有股控股比例与高管薪酬之间也不存在着显著的回归关系。可能是因为医药制造企业中国有股持股比例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的企业甚至为0,从而导致了回归性的不显著。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排名前三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说明上市公司都采取了与绩效相挂钩的工资激励制度。采用这种制度在短期内确实有利于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但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的,容易导致医药制造业管理人员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应该在采用绩效激励制度的基础上制定较为全面的薪酬激励制度,丰富医药制造业高管薪酬的结构。(2)医药制造业中资产负债率处于较好状态,这一方面说明了医药制造业中的上市公司经营风险适中;另一方面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也较强。医药制造业高管薪酬与企业的负债程度之间不存在着显著的关系,并不意味着企业的负债程度对高管薪酬没有影响。当资产负债率不在常态,出现较为极端的情况下也会对企业高管薪酬造成影响。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这也符合以前学者的研究,说明了存在管理层防御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高管会出现降低人力资本破产成本和提高自身薪酬这两方面的需求并存的局面。(3)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市盈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说明医药制造业中高管薪酬的制定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没有把高管薪酬与其承担的风险结合起来,因此应当改善高管薪酬的制定原则。(4)医药制造业高管薪酬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回归关系。这说明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在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达到了促进高管薪酬增加的双重目的。(5)医药制造业中高管薪酬和国有股比例之间不存在着显著的关系,这说明医药制造行业高管薪酬受政府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这些因素有利于我国医药制造业较为自主的发展。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建立全面的薪酬制度,将固定的工资制度与弹性的工资制度结合起来;将以利润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的薪酬制定制度与非利润为绩效考核主要指标 的薪酬制定制度结合起来;将公司高管薪酬的正常制定和考虑风险的高管薪酬制定相结合。医药制造行业可以制定一个富有弹性的工资制度,可以设定一个基本工资再加上一个绩效工资再加上股权激励。在医药制造业中目前高管的薪酬结构体系中,基本工资占的比重比较大,绩效工资占的比重比较小,股权激励占的比重最小。这样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风险,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的创新精神。增加绩效工资和股权激励工资的比重虽然会增加公司风险,但是也会给高管创造出努力提高公司绩效的动力,他们在高绩效工资和股权激励工资的驱动下会愿意冒险去做一些事情。同时医药制造业在考核高管的经营业绩的时候不能够只考虑利润指标,还需要考虑一些非利润指标。只考虑利润指标容易导致高管短视,会采取一些危害公司长远发展但是有利于公司短期利益的行为。最后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在制定高管薪酬时需要考虑高管所承担的风险的大小,高管承担的风险较大的情况下需要适量调增公司高管的薪酬,这也有利于激励上市公司的高管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长期的发展,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等而不仅仅是公司当前短期的发展。(2)完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公司董事会或者是监事会对于公司高管的监督作用。在以上的研究中发现医药制造行业高管薪酬与董事会人数之间并不存在较为显著的关系,这说明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机构的独立性方面较差。因此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必须完善这个行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使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免于受到公司高管的控制,更好地发挥它们应该有的作用。(3)加大医药制造行业的科研投入,提升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科研创新能力。相比较国外的同类型的其他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在科研投入水平以及科研投入转化率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医药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非常的弱。而我们通过上面的实证研究又发现医药制造行业高管薪酬与公司的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关系,说明提升医药制造行业的创新能力对于公司的管理者和公司的所有者来说是一个双赢的事情。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4)政府在资金或者是其他的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
参考文献:
[1]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0年第1期。
[2]李克文、郑录军:《 高管人员激励机制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南开学报》2000年第1期。,2005(1)
[3]杜兴强:《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1期。
[4]张俊瑞、赵进文、张建:《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9期。
[5]柯可、邱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09年第3期。
[6]管征:《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管理问题》,《中国金融》2010年第17期。
[7]柯宝红:《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食品饮料行业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2年第2期。
[8]雷蕾、吴广云:《高管薪酬激励研究评述: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财会通讯》2012年第2期。
[9]赵西萍:《董事会构成与经历控制机制关系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11期。
此次大会紧扣热点话题,邀请了浙江省领导以及省内外专家共同探讨和分享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政策、国内外医药化工行业互联网前沿技术和理论、医药化工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解决方案以及医药化工行业大数据等热点问题。来自全省部分市县经信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有关信息化服务企业或信息工程公司、全省重点医药化工企业、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港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台州国家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绍兴现代医药高技术产业园区、余杭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园区、全省重点医药化工园区等负责人或代表以及医药化工行业的专家、学者等300余人,齐聚一堂,发声未来,共谱新篇章。
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吴君青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融合,这对于浙江省的制造业而言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技术对原有的制造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起到了革命性作用,企业的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数据成为驱动企业创新,优化产业链的一种要素。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和互联网大省,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应该走在全国前列。医药化工行业一直是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据比重很高,但近年来,受环境因素倒逼以及市场波动较大的影响,亟待转型。省内大型的医药化工企业正在不断谋求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自身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变革,例如镇海炼化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目前已成为全国智能制造的示范企业;又比如恒逸集团开始探索应用外部数据来应对市场的不稳定性。
上虞是浙江省精细化工行业的主要集聚区,龙盛、闰土等龙头企业在国内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智能制造、工厂物联网、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上虞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壮雄在致辞时透露了一组数据,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3亿元,增长7%,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个亿;医药化工行业是上虞的支柱产业,占了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和制造业税收的三分之一,去年实现总产值是606个亿,增长了8.5%,利税74.9亿元,增长了18%。这些年来,上虞区围绕着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目标,加快医药化工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步伐,推动了医药化工行业信息化和绿色化的发展。
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优贤在致辞时讲道,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多重压力,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的压力,但是同时应该看到这些压力也是制造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两化深度融合既是国家战略,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医药化工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典型的两化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应该根据医药化工行业具有的多品种、小批量、投资少、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度高、产品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创新融合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人工智能2.0,研发和建设医药化工行业的智能设备、智能工厂,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进而打造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医药产业 产业结构 传统偏离份额法 动态偏离份额法
中图分类号:F426.77; F4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1-0045-05
Empirical analysis of Jiangsu’s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shift-share method
XU Yun, QIU Jiaxu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Methods: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output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y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and 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tructure during 2005-2011were explored. Results: The growth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above the national average and in a dominant posi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Various sub-industries were in a state of structural advantages and their competitive situ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 Different development plans should be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ach sub-industrie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ub-industrie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hould be made to maximize the use of resource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dustrial structure; shift-share method; 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
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经多年快速发展, 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十二五”期间,医药产业的重心为“促发展”[2],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是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在传统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method, SSM) 和动态偏离份额法(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 DSSM)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各子产业的竞争力状况, 以期能对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1 模型原理与建立
SSM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B・克雷默于1942年提出,现已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有效的统计方法之一。SSM认为,产业发展和升级可以从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如果一个产业的结构与全区经济结构相同,那么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只能由产业竞争力来解释;如果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同,那么排除产业竞争力因素,产业发展速度只能由产业结构的差异来解释。DSSM引入动态思想,将考察时间段作进一步细分,跟踪每个时间分段各地区、各因素对总体变化的影响,同时保留了SSM的基本思想,从份额、结构和竞争力这3个方面,揭示了总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应用DSSM,通过建立产业与子产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产业结构的差异变动方向[3-5]。
1.1 SSM分析
SSM 法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将被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与标准区域(本文中指中国)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可从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现假设,在经历了时间[ 0 , T ] 之后,全国医药制造业、江苏省医药制造业(i)和医药制造业内任意子产业部门(j)的总量与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则相对而言,其在该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j=1,2,…,n) ……………………(1)
R 为变化率;B0 为基期产值;B t为报告期产值。假设基期医药产业经济总规模为,报告期产业经济总规模为。设为T期医药子产业(i)的产值,为T期j省医药产业子产业(i)的产值,并将全国分成n个省m个子产业,则子产业(i)的全国产值为:
(j=1,2,…,n)……………………(2)
将各产业的产值相加,则全国医药产业的总产值为:
(i=1,2,…,m) ……………………(3)
为经过[0,T]时期产值增加量,则有:
= ……………………(4)
其中:
表示j省医药子产业(i)按全国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应有的增长额, 是全国医药产业总产值增长率,即份额分量系数,是j省医药子产业(i)按照全国医药产业增长速度而应有的增长率;
表示医药子产业(i)由于产业结构差异引起的增长额的偏离量, 是医药子产业(i)的产值增长率与全国医药产业的总产值增长率的差额,即产业结构分量系数,是相对于全国医药产业结构差异引起的增长率差异,反映了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
表示j省医药子产业(i)由于竞争因素差异引起的增长额的偏离量,是j省医药子产业(i)的产值增长率与医药子产业(i)产值增长率的差额,即竞争分量系数,其归因于竞争因素差异引起的增长率的差异。
1.2 DSSM分析
将所观察周期分成若干个时期,对每个时期进行结构分量系数计算;以t表示第t年相对于前一年的增量,则可以表示为[5]:
=
2 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结构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以2005年-2011年江苏省及全国医药行业工业产值数据(数据来源:中国药学年鉴)为基础,以2005年为基期,将各年工业产值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平减。利用SSM和DSSM对江苏省医药产业各子产业2005年-2011年数据进行分析。
2.2 SSM分析结果
产值变化率计算结果见表1,2010年江苏省医药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见表2。
通过分析表1,表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2005年-2011年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而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的增长更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优势地位,且每个子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均属于增长性部门。8个子行业中总偏离为正的有5个: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化学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其中生物化学制品总产值增长最快,发展速度是全国医药制造业的36倍,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其次是中药饮片制造业,发展速度是全国医药制造业的2.2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发展速度是全国医药制造业的约1.7倍。而化学药品原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成药制造业与全国医药制造业相比其增长速度则处于劣势。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常年位于全国首、次位,主要依赖于生物生化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以及中药饮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其中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2)根据表2可进一步分析医药产业子产业发展状况,其医药产业增长份额的构成状况可按情形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产业结构以快速增长型为主,且竞争力占优势地位,如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二是产业结构属于增长型,但竞争力却处于劣势地位,从静态数据来看,其余7类子行业均属于这一类型。
3)由于产业规模具有一定惯性作用,对产业整体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考虑产业规模的影响后可以进一步将上述第二大类细分为两小类:一是产业规模较大的行业,如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由于其产业规模效应较大,其在竞争分量上的劣势将会给医药行业整体带来更大的影响;二是规模较小的行业,如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中成药、中药饮片,由于产业发展较新(如制药专用设备)、或是江苏省自身资源限制(如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原因,其原来的产业规模较小,那么其在竞争分量上的劣势给医药行业整体带来的影响将远远小于规模巨大的其他子行业。
2.3 DSSM分析结果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分量DSSM分析结果见表3,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分量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见表4。
通过分析表3,表4,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化学药品原药行业结构偏离分量由负转正, 2006年-2007年快速增加后逐年放缓,至2009年-2010年略有回落后在2010年-2011年间迅速回升,其产业结构略有波动、基本稳定;在产业竞争力方面,其竞争份额分量缓慢回升后于2009年-2010年起连年下降,且程度激烈。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出口大国,江苏省原料药产业规模也占各子行业第二,紧随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之后,其在竞争份额上的巨大劣势可能带来严重产业危机,势必给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重大影响。
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结构偏离分量由负转正,自2006年-2007年起快速增加,增速在各子行业中最快,至2009年-2010年略有回落后在2010年-2011年间迅速回升,整体呈良好的上升趋势,但并不十分稳定;在产业竞争力方面,其竞争份额分量始终为负值且逐年降低,于2009年-2010年骤升后由负转正,2010年-2011年间又迅速回落,表现出巨大的竞争劣势。且从产业规模上来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是医药产业子行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其产值往往占据全医药产业1/3或更高的比例,可以说是医药产业的支柱产业,对整个医药产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产业结构上的波动以及竞争力劣势对于医药产业有着重大影响。
3)生物生化制剂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生物化学制剂制造业结构偏离分量逐年递增,且波动较小,至2010年-2011年间迅速上升,增势迅猛,且历年来其值始终为正,其结构分量优势明显;从竞争分量来看,其竞争偏离分量逐年增长,增速逐渐增大,且同样始终为正值。不难看出,生物生化制剂制造业正逐步完成新兴产业向核心产业转变的过程,其产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稳定的结构优势推动力和竞争优势推动力预示着该产业前景良好,在未来替代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的老大地位可能性很大。
4)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的结构偏离分量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增速较快,至2009年-2010年略有回落,2010年-2011年间继续增加,正向偏离较大,结构推动效应显著;其竞争力偏离分量始终为正,略有波动,在2010年-2011年间骤降为负值。且从产业规模上来看,该子行业产值占医药行业子行业中的第三位,产业规模较大。其正向的结构和竞争力两方面的推动作用势必给整个医药产业带来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保持该子行业的竞争优势,扭转其竞争劣势的局面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其竞争偏离分量波动较大。该子行业结构推动效应平稳,竞争力推动效应不稳定。
6)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其竞争偏离分量略有波动。由于该子行业产值低于医药行业总产值的1%,所占份额较小,其产业推动效应对医药产业影响较小。
7)中成药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中成药制造业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2010年-2011年间发展迅速,其竞争偏离分量逐年降低,自2006年-2007年起始终为负值。这可能与江苏省中药材资源较贫乏, 产业基础较薄弱有关。因此,与一些中药强省相比竞争力显得不足。
8)中药饮片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重要饮片制造业自2007年-2008年起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其竞争偏离分量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略有波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竞争优势推动力。
3 结语
目前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其各子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自2006年-2007年起均为正向效应,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具有巨大的结构推动效应。各子行业竞争力情况差异较大。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作为医药产业中较为重要的产业之一,竞争力下降明显。生物化学制品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发展形势良好,正逐步取代化学药品原药的地位。针对这一情况,应进一步调整医药产业结构,在保持化学药品原药原本产业优势的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在制订产业发展政策时, 应根据各子产业的实际情况, 有所不同地制订发展规划, 有效地促进各子产业的发展,从而使江苏省医药制造业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2, 6]。
参考文献
[1] 曹军伟, 顾海. 基于偏离-份额法评价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各子产业竞争力[J]. 中国药房, 2006, 17(8): 568-570.
[2] 刘亚明. 科技创新是加快医药产业升级的引擎[J]. 中国科技财富, 2011(15): 56-59.
[3] 邱家学, 缪丹, 孟奇, 等. 我国医药制造业结构分析[J]. 决策, 2013(12): I0018- I0019.
[4] 吴晓隽, 高汝熹, 陈志洪. 上海大都市圈制造业竞争力研究--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实证研究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14(2): 52-59.
[5] 王兆红, 张晓平. 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1, 28(5): 60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