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0 10:14:23
序论:在您撰写次贷危机的影响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次贷危机;流动性;美元贬值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6-0075-03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给美国金融体系以及全球金融体系都带来了巨大冲击,被人们称为“次贷危机的第四波冲击”。在此之前,很多人乐观地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接近结束,但是2008年8月份以来的雷曼兄弟公司危机、美林公司被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困境并被美国政府接管,以及美国政府被迫出手援助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都说明次贷危机远远没有结束,而且正在逐步深化和扩散。此时,我们发现这次金融危机与以往的金融危机存在着重大区别,而且对全球经济影响很大。因此,本文将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特点和影响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特点
这场发生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金融中心的次贷危机表现出与以往的金融危机显著不同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发生在全球最核心的金融市场,从一开始就是全球性的。美国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金融实力在全球都首屈一指,其经济金融的开放程度也十分高。美国金融市场向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大量的金融产品,市场容量巨大,美国大型金融机构都是全球化经营,它们的行为对全球金融体系都有一定影响,另外,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可以说美国金融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它一旦发生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其它国家金融市场,本次次贷危机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以往发生在其它国家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力和扩散能力都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不能对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构成威胁,例如影响力较强的1997年发生在泰国的金融危机,虽然对东亚以及巴西等国带来影响,但是其影响是有限的,没有对欧美等国家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构成威胁。本次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则通过金融渠道、贸易渠道、汇率渠道、投资渠道和心理预期等对包括欧洲、日本甚至中国在内的全球多数国家产生强烈冲击。尤其是次贷危机带来的美元汇率贬值,直接刺激了石油价格、粮食价格、黄金价格和大宗基础原材料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给全球造成通货膨胀、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 第二,危及到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部门。无论从经营实力、经营范围,还是从市场影响力来说,美国的大型金融机构都可以说是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此次次贷危机对美国大型投资银行的打击是致命的,前五大投资银行中有三家破产或被收购,两家面临经营转型,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MG摇摇欲坠,花旗等大型商业银行巨额亏损,还有多家中小银行倒闭。包括核心金融机构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的亏损和倒闭,表明了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也给市场信心带来极大打击。
第三,与房地产市场联系紧密,释放过程较长。次级抵押贷款源于对于信用程度较低的购房人提供的贷款,金融机构对这种贷款打包后,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而次贷危机的基本原因也是由于购房人违约,无法还款,住房价格下跌,拍卖作为抵押物的住房也无法收回贷款。因此,次贷危机的发生、发展和蔓延都与美国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只要房地产价格不断下跌,就会不断有新的违约者出现,有新的次级债券无法偿还,从而对金融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带来打击,使更多投资者亏损。而房地产的运行周期较长,一旦进入价格下跌的通道,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况且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巨大,需要较长时间来释放风险。这样就使次贷危机的持续时间与房地产价格变化密切相关,只要房地产价格没有跌到底,次贷危机就有可能继续延续。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到2008年9月份为止,规模9倍于次级贷款的优先级贷款的违约率却在成倍上升。优先级贷款造成的影响将会大大超越次级贷款,美国金融机构持有的优先级贷款的数量也是大大高于次级贷款。一些金融机构的二季度财务报表表明,信用风险正在从次贷市场转向优质贷款市场,主要因为现在美国经济进入了下滑的周期,原本质量好的贷款现在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第四,小损失引起大灾难。次级抵押贷款债券作为一个金融产品,其在抵押贷款债券中所占比重很小,风险高的次级抵押贷款占美国全部住房抵押贷款的比重不超过4%。因此,由于房地产抵押借款人违约带来的直接损失是很小的,而通过金融机构对次级抵押贷款的多次打包和混合,导致风险向外扩散,最终投资者不知道自己持有的资产到底包含多少不良资产,所以,为规避风险不得不抛售持有的债券,造成债券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振荡,债券价格持续下跌,给相关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带来远远大于次级抵押贷款者违约造成的损失。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此次危机也表现出与以往危机不同的巨大影响,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大宗商品涨价,全球经济受到冲击。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对美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都带来了严重冲击,人们看淡美国经济,资本流出美国,美元走软,而且很可能未来一段时间在振荡中不断贬值。由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绝大多数的国际交易和国际大宗基础产品都是用美元标价,而美元的贬值就成为以石油、黄金、粮食、矿产品等疯狂涨价的重要原因。这些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很多国家因此而形成了进口输入型和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第二,资本市场动荡,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并波及实体经济。次贷危机引发美国资本市场动荡,债券价格暴跌,投资者遭受损失,而且危机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递到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出现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暴跌。金融市场低迷导致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很多企业取消了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和股票的融资计划。美国的一些非金融企业因为资金紧张和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这些企业倒闭的负面效应向外扩散。
次贷危机不但引发了美国经济衰退,而且也导致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2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5.24%,对欧盟出口同比仅增长1.15%。国内已经有一些主攻海外市场的企业扛不住压力而关闭。随着此次经济衰退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渐展开,我国的出口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更多企业将关闭,失业率上升。 第三,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市场信心不足。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各大金融机构看淡后市,信心下
降,行为谨慎,开始收缩信贷,因此而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产生恐慌。尽管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但是市场恐慌气氛依然弥漫。欧洲政治预测研究机构LEAP/E2020研究团队预测,全球央行网络一次又一次地无力控制“信贷紧缩”,当代全球金融体系两根历史性支柱的动摇(美国经济衰退和美元衰败),反映了这个体系内离心力日益增加。
第四,金融机构大批倒闭,失业增加。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美林被收购、美国国际集团公司被政府接管等出乎人们预料的事件接连发生,给美国金融业带来巨大冲击。另外,进入2008年以来美国已经有12家商业银行倒闭,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独立抵押贷款银行IndyMac。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Poor’s)最新的一份报告称,未来几个月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疲软有可能让更多的银行倒闭。金融机构的倒闭浪潮对美国甚至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震动,数以万计的金融从业人员失业。
第五,次贷危机通过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向全球传递风险。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大多数是采取全球投资组合策略,一旦某一重要市场的资产价格出现波动,会直接影响机构投资者的资产价值,从而不得不进行资产组合调整,由此风险传递到其它市场。美国次级债的投资者遍及美国、欧洲、日本和很多新兴市场,因此,次级债危机迅速波及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从此次危机中欧洲投资者和日本投资者遭受损失可见一斑。全球投资组合虽然在更广范围分散了风险,但是也使得资产价格波动从一个市场迅速传递到其它市场。
美国次贷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风险主要源于消费缩减,因为美国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而其消费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借贷,次贷危机使得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紧缩信贷,减少消费放款。另外,投资者资产缩水也会产生负的财富效应。因此,次贷危机将使美国消费缩减和美国经济衰退。美国与欧洲、日本、英国、加拿大和亚太地区的国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贸易往来,美国消费缩减和经济衰退将减少从外部进口商品,从而使得次贷危机的影响传递到其它国家和地区。当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多数人对这一问题早有预期,因此,心里预期效应可能提前发挥出作用,人们普遍看淡各国经济,从而造成消费缩减、投资缩减、资本市场不景气,并且已经出现经济下滑的迹象。
三、降低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的措施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从多个方面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这种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应该认清形势,采取有力的措施将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降低到最低。 第一,不能轻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应该尽量把问题估计的严重一些,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例如,前一个时期,由于低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很多出口企业在美国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向其提供信用,结果一段时间之后,一些美国企业破产,造成我国出口企业被牵连,损失严重,甚至破产。这其中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次贷危机缺乏研究,低估了它的危害。
第二,在对外投资和吸引外国资本到我国投资时,都要审慎的对待评级机构的评级。从此次危机中可以看出,评级机构的评级往往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繁荣时期评级都较高,评级机构赚取利润,危机来临则大幅下调评级。我国投资者在对外投资时不应过于看重评级,不要被评级所误导;我国在吸引外资时也应该预料到情况变化时,评级可能会大幅下调,造成资本撤离,必须事前就考虑到这样一个不利的影响,做到未雨绸缪;
关键词:次贷危机;出口坏账;贸易保护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4月爆发,现已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受此影响,我国作为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开放大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比较困难,出口快速增长态
势面临挑战。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一)出口形势面临挑战
1、全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开始减速,2008年1~9月延续了这种减速趋势: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9,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比上年同期增速减少8.1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环比增长下降4个百分点,仅为13.2%。从出口数量看,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7.9%,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增速,而且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环比增长下降近11个百分点,出口数量仅增长3.5%。
2、对美出口金额大幅下降。2008年1~9月,中国对美出口金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1.2%,明显低于全国22.3%的平均增速,也低于2007年同期对美出口增长速度。但从出口数量看,2008年1~9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7.8%,远远高于全国7.9%的水平。
3、对不同行业出口的影响有所不同。次贷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放缓,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出口依存度达30%~80%的纺织品、家具、电子产品、玩具等行业,其业绩受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最大。我国是输美纺织成衣产品的最主要国家之一,占美国同类产品进口的比重在25%左右,纺织出口受次贷危机影响程度最大。调查发现,江浙一带一些以出口为主的服装企业的利润率仅为千分之二左右,而且即使是这样的价格,订单数量也只有平时的1/3。江浙地区的部分机电企业同样遇到外贸订单锐减的情况,浙江德克玛液压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2008年的第三季度以后,他们公司的外贸订单数量较平时减少了百分之六七十。
4、众多出口企业席卷其中。对我国许多出口企业而言,全球经济不景气,出口外部环境恶化已是客观现实,订单缩减、生产规模减少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面对的共同问题。譬如,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零售商因为市场疲软导致服装和家庭用品销售下滑,竞争压力增大,美国零售商在终端市场不但不敢提价,反而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如沃尔玛比往年早三周就开始提供打折商品。为了转移压力,控制成本,美国零售商把压力直接传给了数量众多的服装和家庭用品类的中国出口企业。对于美国的价格打压,中国很多出口企业不能忍受,造成了我国出口数量的减少。
(二)进口状况喜忧参半。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7,604亿美元,2007年达到21,738亿美元。而2007年我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总值为3,020.8亿美元,其中,从美国进口693.8亿美元,美国为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初级产品价格大涨导致我国进口成本上升。随着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的持续贬值,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水平高涨。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得国际游资缺乏投资机会,为回避风险及追求利益,大量游资流向国际商品期货市场,进一步推动了石油和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口成本,推动我国进口总体增速的提高。例如,2008年前8个月我国进口初级产品增长70.3%,增幅提高了47.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数量增长有限,而进口价格上涨明显。例如,进口铁矿砂均价上涨77.9%、原油均价上涨71.2%、成品油均价上涨91.7%、煤炭均价上涨64.9%、大豆均价上涨79.2%。
2、初级产品价格增速放缓有利于减轻我国进口成本压力。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主要取决于美元汇率走势和投机资本的流向。目前,美元进一步贬值引发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因素逐渐消失,部分投机资本减少了商品期货市场的投机炒作,从而减缓了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比如,2008年7月初,国际油价创下的每桶147.27美元历史高位后出现了连续下跌趋势,跌幅已超过30%。不过,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经济仍不乐观,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稳定利率的同时,继续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资金,初级产品价格回落态势并不稳定。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影响的渠道分析
(一)次贷危机导致我国的外部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很多,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外部市场需求不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贸易国,中国对美国贸易的依存度不断上升,其中对美出口依存度上升较快,从2001年的4.10%上升到2006年的7.56%,2007年仍达6.89%,7年平均出口依存度为6.72%,逐步形成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对于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国经济来说,在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如果由美国经济衰退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很难独善其身。中金公司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消费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两年内累计下降5~6个百分点。
在素有“外贸风向标”之称的中国第104届广交会上,机电、家具、玩具等商品的成交均有所下降,显示出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冲击不可避免。
(二)次贷危机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影响了我国的进出口。为应对次贷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不仅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人民币升值步伐也明显加快。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出口产品利润将被侵蚀,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相当一部分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出口主导型企业可能无法生存。次贷危机爆发后,许多曾长期依赖出口、难以迅速转型升级的外贸企业遭遇了经营上的困难,广东已有上千家低附加值、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的“三低”外贸企业倒闭;另一方面人民币加速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对进口增加作用明显。2008年1~8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6.5%,比上年同期回落了6.5个百分点;进口增长48.5%,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了23.3个百分点。
(三)次贷危机增加了我国的出口坏账风险。美国企业的销售、经营状况均受到次贷危机不同程度的打击,从而,美国企业的对外支付能力下降、付款速度变慢、违约率提高,我国企业对美出口业务的收汇安全受到了威胁。同时,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美国周边地区包括欧盟在内的诸多行业、关联买家的信用风险亦持续上升。
目前,与中国出口企业有合作的美国公司为数不少是只有2~3名员工的企业,抗御风险能力差。浙江金华一家饰品生产企业的老板说,一家美国客户从2007年10月份开始拖延付款,至今已经累积到32万美元。上两个月他去美国,绕了半个地球去要钱,最终还是空手而归。美国个别大型公司信用也存在问题,比如受美国知名企业S&B公司破产的影响,出口企业福建天成集团现在只能拿回一半左右的拖欠货款。该集团相关业务部门经理透露,美国次贷危机对外贸依存度高的纺织品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四)次贷危机导致贸易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美国很可能会对近年来出口增势迅猛的中国产品进一步设置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如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这一切都将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从而造成中方企业的出口受阻、客商订单减少。另外,新一届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贸易问题上倾向于贸易保护政策。奥巴马曾明确主张对美国民众实施一些“有意义”的保护措施,阻止就业机会流失海外。
最近,美国又不断炒作我国宠物食品、水产品、牙膏、轮胎、玩具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我国有关产品进口,严重损害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从2008年12月1日起,对中国纺织品成衣进行数量监测,为今后对中国产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或反倾销调查提供数据。
同时,欧盟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衰退过程中,也将通过贸易保护来转嫁国内危机,这些国家有可能利用
个别中国出口产品的安全问题大做文章,借此打压中国的商品出口。
三、我国政府及外贸企业的应对措施
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影响巨大,为了使我国外贸企业渡过这个难关,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政策措施。
(一)大力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次贷危机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较大,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巴西、东盟等地区的经济仍持续较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8年前10个月,中国对印度、巴西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39.8%和86.8%。外贸企业可在继续巩固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扩大新兴市场对外贸产品的需求,缓解出口压力。
(二)稳定或适度贬值人民币汇率。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会加大我国国内通胀压力,加剧流动性泛滥,促使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势必会影响外贸企业的融资,从而影响出口;另一方面美元的持续下跌,导致了国际石油、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对以进出口加工为特点的中国外贸企业的盈利构成极大的压力。为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干预外汇市场,结合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态势,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或在必要时适度贬值人民币,为中国出口营造良好的汇率环境。
(三)加强出口风险管理。外贸企业应该密切关注中国信保与有关部门的各项风险预警信息,积极寻求专业机构的协助与支持,尽量签订书面合同并完善合同条款,尽量改变赊销的出口方式,收集保存好单证及双方的往来函电等资料,以备不时之需。为防范风险,企业应小批量、多周期接单,避免远期大单。
(四)多角度防范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首先,外贸企业要积极有效地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加强自律,运用出口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应对和主动防范境外发起的各类贸易摩擦;其次,我国政府应加大对外经贸交涉力度,有效地化解中外贸易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纠纷;最后,政府部门应营造良好的市场和体制环境,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扶持,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从而减少贸易摩擦发生的机会。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尚文涛.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2.
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深化的现状
2008年7月以来,先是美国著名房贷银行印地麦克银行因客户大量取款引发流动性危机而倒闭(6月底该银行出现支付危机至7月初倒闭的11天时间内,客户提走了约13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倒闭银行,仅次于1984年破产的美国大陆伊诺伊国民银行。紧接着,由美国政府支持的两大按揭信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股票遭到大量抛售,股价一周内曾跌去五成,一年之内市值损失了八成。7月25日,又有两家小银行――内华达州的第一国民银行和加州的第一传统银行宣布破产。至此,今年以来受次贷危机恶化影响美国已有3家银行倒闭。目前,美国许多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或面临着倒闭的风险,或出现巨额亏损,甚至美国花旗与美联银行等大银行今年以来也严重亏损。据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花旗与美联银行亏损额分别达到25亿美元(比预期的要少)和88.6亿美元。在美国万家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中,今年第二季度就有近100家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美国的房屋按揭贷款市场规模高达6.5万亿美元,比美国国债市场要大。目前,次级按揭贷款占房屋按揭贷款市场总规模的12.6%。在次贷风波中,专门放贷给高风险借款者的美国贷款机构一直在违约案上升和按揭者丧失抵押品赎回权问题上一筹莫展。而美国次贷危机向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的渗透,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为此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次贷危机已超出了次贷的领域,正不断向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扩散,美国新一轮次贷危机可能是美国金融领域危机的“前奏”,次贷危机将有可能逐渐演化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引发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动荡。
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被打包成标准化的债券出售给各类金融机构的投资者(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一些国家的央行以及基金等金融机构),再加上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迅速膨胀,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化和波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金融领域带来巨大变化,而且还在持续不断地扩展到美国之外有关国家和国际市场,引起全球各主要市场的震荡,股票市场反应更为强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与次贷危机相关的损失已超过2万亿美元,潜在的损失可能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美国GDP的20%以上。尽管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是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和市场利率上升,但暴露出的是贷款机构降低信贷标准、忽视风险管理、借款人过度借贷以及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由于类似的问题在其他信贷市场也始终存在,因此次贷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其他信贷市场问题的担忧,造成更多的恐慌。今年以来美国许多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出现的种种困境,反映了美国金融系统长期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隐患,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酿成全面的金融危机。
从当前美国的金融状况看,尽管美国政府向市场大量注资,并对有关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给予特别融资等救急措施,加之降息预期的存在,暂时也许会缓解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及防止可能出现的全面性金融危机,但由于目前信贷紧缩及金融市场的压力仍然存在,市场上悲观气氛浓厚,受次贷危机深化影响导致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各种危机隐患仍难以排除。再加上国际油粮价格仍相对高企,由此引发的通膨压力使美国在联邦基准利率上进退两难。由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目前已降到2%,继续降息刺激经济的空间已极为有限。因此,美国经济和金融形势的诸多不确定性,使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深化带来的进一步影响能否缓解,在未来的几个月内依然前景未卜,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可以断言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见底。
近期美国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的进一步释放,表明美国次贷危机还在不断深化,冲击力仍在持续,美国再次面临着金融领域的风险和经济的衰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与美国历次的经济大萧条较为相似。这反映在银行及金融机构因次贷的巨额损失及房地价格大幅下滑导致违约贷款金额剧增,致使相关金融机构遭受严重损失,并造成经济的持续下滑。同时,国际粮食与原油价格高企形成的通膨压力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能力及企业投资意愿,加剧了经济的衰退,使美国面临着经济与金融的双重考验。
二、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次级房贷危机是典型的政府鼓励居民购房,金融机构又将房贷资产证券化而导致的流动性短缺的金融领域危机。但从美国目前的次贷危机看,表象是房地产业泡沫破裂而形成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长期失衡,最终通过与房贷相关的金融领域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其实质是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释放到金融领域的严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向全球扩散以来,其主要焦点集中在更深刻的国际金融市场问题上,包括国际金融市场失衡,甚至国际金融体系变化带来的失衡等。国际金融市场失衡的概念较为复杂,其中包含诸多金融领域的问题,如国际金融结构的失衡及由此带来的货币和汇率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贸易失衡和通胀等全球经济问题。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失衡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出现之前就已经十分严重,并扩散至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宏观领域。其根本原因是美国赤字增长和全球贸易不平衡,以及美元贬值、利率差别和投资资金无序流动。无疑,全球金融失衡是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在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下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的增长和需求的增加使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十分明显的特征,即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入房地产行业和矿产、能源等资源行业的实体经济领域。由于全球流动性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一定的甚至是疯狂的程度,不仅导致了国际金融领域严重失衡,也推动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而随着近年来美国房地产泡沫的不断积累,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长期失衡出现的危机首先从次贷危机反映出来。由于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失衡十分严重,不仅次贷危机难以在短期内缓解,还有可能进一步演变成金融领域的全面危机。
由于近年来经济和需求的增长主要表现在新兴经济体中,西方发达国家总是以此为口实将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归咎于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但目前国际金融领域的失衡、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和通胀的症结并非如此。从国际金融体系看,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失衡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差别上,导致全球流动性资金大量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经济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部分投资资金,另一方面经济和需求的增长也在不断消化“热钱”的流入,即使存在着泡沫也是经济和需求增长过程中的泡沫,而不会引发全球性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同时,全球投资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弥补了这些国家资金的短缺,在一定意义上有益于国际金融领域的平衡,缓解了发达国家长期流动性过剩出现的局面。而发达国家内部之间出现的资金过度流动,不是反映在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或贸易失衡这些宏观层面上,而是反映在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领域之间的失衡。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其在发达国家的蔓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为发达国家内部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领域间的失衡最为严重,所以美国次贷危机首先冲击的是西方经济体,而不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因此,显而易见全球范围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不是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如果说有一定的关联,也不应反映在资产价格泡沫的金融领域。从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角度看,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实体经济行业出现了过快增长,全球流动性资金过度流入实体经济,使国际金融领域失衡现象进一步恶化,国际资金流动更加无序。同时,美国房产业高速过快发展推动房产价格过快上涨,拉动了与此相关的房贷行业和次贷证券市场的发展,房贷行业和次贷证券市场的膨胀又使金融经济领域筹借到的资金加速投入房产建筑业,这种逐步升级的循环投资方式形成了资产价格泡沫,最终必然崩溃。与此同时,美国房贷行业和次贷证券市场的膨胀使许多国家和金融机构卷入其中,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也必然在全球蔓延,美国次贷危机向亚洲的蔓延,与其说是扩散还不如说是转嫁危机。
另外,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矿产、能源等资源行业的实体经济领域的过度投资以及在农产品补贴等问题上的做法,为全球通胀埋下了“伏笔”,并为矿产品、石油和粮食期货市场上的大肆投机提供了刺激因素。此外,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失衡问题愈演愈烈,特别是次贷危机带来的美国资产泡沫崩溃和美元贬值在国际货币市场进一步演变为货币政策和汇率等领域的问题,使国际金融失衡问题更加复杂化。甚至有人预言如果出现新一轮经济危机将有可能从金融领域开始。
三、美国次贷危机更广泛的影响
美国的次贷风波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需要对次贷危机的延伸进行新的认识并高度重视。由于目前美国房价暴跌引发的次贷危机仍在不断加深,不仅使有关从事次贷的银行危机四伏,而且正逐渐渗入从事次贷以外的住房抵押贷款行业。再加上市场恐慌因素导致投资者从房地产市场抽逃资金,加剧了流动性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由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大量释放引发的次贷危机有可能向住房抵押贷款继续延伸,演变成更为广泛的金融危机,从而加大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动荡并向全球扩散风险。
从全球范围看,本轮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许多地区金融市场造成的巨大影响,可能严重削弱投资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消除对美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恢复的期望,加剧美元的进一步贬值,加重资本市场的恐慌气氛,一有任何风吹草动不可避免导致市场动荡加剧。据统计,目前外国投资者总计持有22%左右已发行的美国政府机构长期债券,规模约1.4万亿美元,其中不乏与美国房贷金融机构有关的债券,中国和日本是此类债券的最大的投资者(其中中国约占外汇储备的38%,日本约占24%)。如果美国政府为进一步缓解次贷危机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美元贬值“风潮”,从而直接使许多持有巨额美元债券的银行与金融机构遭受重大损失。特别是一旦这类债券缩水,中国和日本将首当其冲。从日本的情况看,日本持有的美国机构债券最多的是私有公司和商业银行债券。近年来由于日本企业贷款需求持续低迷而客户存款却继续增长,日本银行一直在大举投资机构证券等海外债券,美国机构债券被认为既安全可靠又能提供高收益率。美国机构债券成为日本私有公司和商业银行主要的投资渠道,因此日本私有公司和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更严重,有可能直接导致日本金融市场的动荡。而日本的一贯做法是一旦国内出现金融动荡便从海外抽调资金稳定国内市场,变相向海外其他金融市场转嫁国内出现的危机,此举对亚洲地区影响最为广泛。我国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我国所持的美国机构债券大部分都是以政府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的,在美国新一轮次贷危机的冲击中我国也未能幸免(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我国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达到3760亿美元)。另外,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不仅导致全球信贷市场进一步紧缩,同时也波及到股市地产板块。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震动了整个国际金融领域,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危机将进一步扩大及美国经济将受到进一步负面影响而纷纷抛股,拉低了与房地产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类股票。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球50个主要股市的总市值急剧减少至不足53万亿美元,市值与去年高峰时期相比至少蒸发了10万亿美元,平均跌幅超过了17%。其中股市上房地产类股票多次出现集体跳水,在不到七个月的时间里全球房地产类股票跌幅多则50%以上,少则也在10%以上,在全球各地股市房地产类股票跌幅最大。
当然,尽管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并不突出,但间接的影响不可避免。首先,美国新一轮次贷危机意味着外部金融环境更加不确定,特别是由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债券投资者不愿承担次贷危机带来的更多风险,必然要转嫁危机。其次,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不断升值,再加上未来我国市场增值预期十分明显,我国就成了次贷危机的“避风港”。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目前国际“热钱”不但没有撤出中国的迹象,而且还在不断涌入。尽管大量资金流入并不一定是坏事,至少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资金十分充裕,但由于流入我国金融市场和房地产行业的“热钱”大部分是投机性质的,在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上会在一个合理的估值区域伺机而动甚至兴风作浪,加大了国内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另外,投机性“热钱”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热钱“的载体既多样化又很难监测,其规模和走向难以判断,增大了我国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管理难度也就进一步加大。虽然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与我国金融机构的关联度不是太强,但毕竟有一定的牵连,其中包括:
(1)由于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在不同程度上涉足美国抵押贷款债券,因而损失较大,金融领域面临着重大风险。据美国官方统计,到2008年5月底我国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机构债券高达4333亿美元。如果美国经济得不到有效改善,抵押贷款债券资产市场的估价值继续下降,不仅全球经济将陷入严重的危机和资产变量的重估,我国金融机构也将面临着无法挽回的损失。
(2)国家外汇储备资产安全面临着威胁。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和外汇资产大部分是美元单位,如果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深化,我国持有的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和美元外汇资产的实际价值将大幅缩水,承担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深化影响带来的巨大风险。
(3)人民币升值和出口下降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恶化的可能以及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增大,短期内美元弱势将难以改变,人民币在美元贬值的驱使下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美国贷危机继续的深化和美元的不断贬值,将降低美国居民的投资和消费信心,从而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下降,使我国部分出口企业的生存条件恶化。
(4)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受美元贬值影响。以美元单位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如粮食、原油和黄金等的价格有可能将进一步上扬,全球性通胀将继续恶化。通胀风险加大将导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难度加深。
(5)股市和资本市场的风险加大。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市场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前景预期悲观,将有可能导致美国乃至全球股市持续低迷,包括中国股市在内的全球股市风险将不断增大。如果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演化,可能会使一些投资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境外机构撤回资金,我国资本市场和股市将承受更大的风险。
另外,从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看,美国的次级贷款市场仅仅是贷款市场的一个部分,而且主体是多元化的,即使这些金融机构破产,国有资产的损失也不会太大。但我国则不同,许多地方政府都把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土地转让收入和相关税收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执行不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地方政府对高房价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我国贷款市场的房贷基本上都是由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即使是其他商业银行,也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国有资产,因此房地产出现的泡沫也就是国有资产的泡沫。尽管目前美国次级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和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领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并不等于类似美国次级危机的隐患不存在,需要加大风险评估力度。美国次级危机的爆发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对其认识不能仅仅关注表面现象。
四、美国次贷危机后的全球范围调整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股市多次下泻,国际货币市场持续震荡不定,金融商品价格不断攀升,一些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或出现巨额亏损或倒闭。美国政府又是注资又是减息和减税以救市,但仍无济于事。所有迹象显示,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引发了金融领域的危机,受此影响全球也正面临着严重的金融危机。为此,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范围的调整势在必行。
美国次贷危机反映的是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及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失衡的现象。长达10多年的实体经济过热推高了能源和粮食价格,最终难以承受的通胀压力必然要通过金融危机的方式表现出来。虽然次贷危机的表象是美国房贷行业和次贷证券市场的泡沫,但缓解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最终需要从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的失衡进行调整,是全球范围的调整,调整过程也将是漫长和带有许多不确定性的。从深层次看,次贷危机和资产价格泡沫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两大领域之间的失衡,与经济结构的失衡有很大的区别。经济结构的失衡可以通过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短期内得到调整,而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失衡的则是两大经济间的调整。这在短期内难实现相对平衡。因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全球经济失衡更主要的成分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的失衡,这种失衡现象具有全球化的多种因素。
关键词:信用评级;评级机构;次贷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9-0056-04
2008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声称已开始对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实行调查,以确定这三大评级机构是否在次贷危机期间出现了违背法律和职业规范的行为。很明显,在危机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都将矛头由原来的银行体系转移到信用评级机构上。银行盲目贷款是整个危机的源头,但是如果贷款没有被重复证券化,风险会保留在银行体系内,这种情况下监管结构能够使用有效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加以控制。正是由于投资银行和评级机构的介入,风险被引入到资本市场,而且成指数扩大。信用评级机构在其中扮演了扩大风险的催化剂角色。
根据图1显示的危机影响因子和传递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危机的基本发展过程:危机发生前期,美国利率低,房价高涨,购房者每月按时付息,整个住房按揭贷款呈现健康繁荣的形势。贷款银行认为这样的形势将会持续下去,一方面不断降低按揭贷款者的信用等级,大量的次级贷款人进入银行,另一方面为了盘活资金,同时减少潜在的风险,将已有的次级按揭贷款打包、加工,变成房产抵押债券(MBS)。信用评级机构将不同风险程度组成的房产抵押贷款进行风险级别评级,形成不同的等级。这些不同风险的等级因为满足了不同风险投资者的需求。很快就出售了。接着,投资银行又将低等级进行重组,形成各种类型的CDO,帮助这些CDO出售的机构就是信用评级机构。他们对不同CDO进行评级,提高了其出售能力。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主要角色是为以住房按揭资产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提供信用评级,主要的产品有MBS,CDO等。其中,对CDO及其衍生产品的评级使得次贷风险被层层掩盖,最终导致大量的投资者只看到高评级的证券化产品,而不能发现其基础资产的风险。一旦虚假繁荣的现象被某些触动因子如利率、房产价格、就业等破坏,不同机构和投资者的损失将会成倍增加(具体危机过程的参与机构和冲击见表1)。
截至2008年4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JMF)的报告显示,信贷危机可能给金融行业造成近1万亿美元的潜在损失。但是,这一损失估计量并没有反映出次贷危机中实际达到的损失,真实的损失将远远超过这一数值。
二、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角色及其评级误差
根据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风险只是发生在第一层面,则损失基本能够被控制在银行体系内部,也能够通过市场手段和政府金融手段加以有效控制。但是,从危机发展到现在的情况来看,危机的涉及面已经远远超过了银行体系能够控制的范围:危机不断扩散到不同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从贷款机构到养老基金、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从银行间贷款市场到股票市场,从美国国内市场到全球金融市场。引起扩散的关键原因是投资银行的证券化产品的开发,而真正促使其成为危机的原因是信用评级机构错误评级造成对风险的掩盖和对投资者的误导,以及其预警机制的滞后。
根据图1,我们能够直观地发现,在第二层面影响因子和第三层面影响因子中信用评级机构始终以关键角色在起作用。它对MBS、CDO以及CDO衍生产品的高评级使得投资者只是看到了证券的收益和安全性,隐藏在基础资产中的风险被忽略,新证券产品不断被开发,市场对经过评级的证券产品的吸收能力越来越强,资产价值不断扩展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膨胀。由此可见,在次级房贷的产业链中,评级机构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有效地连接了次级按揭贷款和二级市场。这不仅仅是将风险从银行体系转移到证券化产品市场,而且将这些产品的风险级数不断提高,最终造成了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金融体系危机。
理论上信用评级是根据资产信用风险形成的,它能够完全捕捉到资产可能出现的违约概率和违约回收率。如果信用评级是合理的,则次级按揭贷款衍生的金融产品能够被合理地估计风险,投资者能够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投资,整个次贷风波中的风险就能够被理性地控制。但是真实的评级信息并没有实现理论目的。由于评级中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评级出现了明显的偏差,而且评级公司的预警能力也不能有效地表现出来。
根据次贷危机中评级公司的表现以及评级固有的问题,本文将此次危机中的评级误差原因归纳为以下几项。
首先,评级的非透明性。信用评级机构的生存法则是依靠信誉来获得长期收益,所以评级机构原则上不会因为客户的评级要求而改变评级的公正性。但是由于评级的非透明性,投资者不能有效地辨别评级的公正程度,评级公司很容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主动造成评级误差。
评级的非透明性很容易导致评级丧失公正性。评级公正性要求评级机构能够给投资者提供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评级信息,而且这样的评级独立于任何利益团体。在评级产业初创阶段,评级机构的报告是由投资者支付费用的。20世纪70年代,评级机构的商业模型开始改变,报告开始由证券发行人来支付。评级机构代表了投资者的利益,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他们的收入来源是证券发行人,这就造成了潜在的利益冲突,即信用评级机构被认为在证券发行人的压力下给证券以不公正的评级。这样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会变得缺少精确性和诚实性,信用评级机构自身面临了社会信用问题。
偶然的、暂时的非公正评级能够在短期内被市场吸收,但是如果这种非公正性评级是市场普遍现象,则说明了整个评级体系出现误差。在次贷危机中,三大评级公司对于证券化资产的评级具有同一的评级结果,而这些结果都具有虚高的嫌疑。短期内由于某种经济状况,比如说次贷危机前的房地产繁荣,投资者不能认识评级的误差。但是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很多隐形化的风险就会成集聚形式暴露。
其次,预警能力的滞后性。根据本FT(Financialtime),当银行在2006年提出次级按揭贷款存在潜在危机的时候,信用评级机构仍旧持有乐观的态度,直到2007年8月,信用评级机构才对相关的衍生证券提出降低信用等级。风险预警能力的滞后性是当前各方对评级公司指责的主要方面。
评级机构对市场信息反应的滞后性表现为很多证券在风险已经显性化的情况下仍旧没有出现评级的变化。由于各类经济和行政主体对于评级信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种滞后性会传递到相关主体的策略上。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由于自身风险估计能力有限。信用评级是其判断证券风险的主要依据,投
资者对于评级机构过度依赖。一旦评级公司对于风险的预警出现滞后,投资者就不能及时调整投资策略,风险直接造成损失。同时,监管部门也会因为对评级信息的依赖而滞后监管政策。
预警滞后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评级公司对于市场信息的错误估计。在本次次贷危机中,评级公司和其他市场主体一样对于整个市场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还没有到达最高点,市场在近期内不会出现下滑。面对这样的估计来源与市场错误信息。评级机构没能在这些信息中作出正确判断:二是评级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故意推迟评级修正。主要表现为评级公司虽然认识到了已有评级中的误差和证券实际评级的下降。但是他们认为这样的问题是短期的,短期内证券风险会自动减小,评级机构没有必要调整评级,此时评级公司的声誉不会受到影响。三是预测能力有限。评级机构在判读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定性分析。比如说在确定各个指标权重时,不同指标的权重分配会受到经验的影响,而不同的经验权重会影响到整体评级结果。比如CDO产品。因为其基础资产都是次级按揭贷款或者证券化产品,这些产品违约风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如果按照分析其他证券的经验来确定相关性影响的比重,很可能低估CDO的风险,进而错误预计其信用等级的变化。
第三,信用评级技术的缺陷。信用评级机构被指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证券发行人信息不能精确地进行评估。进而造成证券信用风险估计的误差。证券信用风险估计过程,关键的估计因素是违约概率和违约回收率。在次贷危机过程中,评级公司对于违约概率和违约回收率的估计都存在偏差。一方面,高估了违约回收率,认为房地产价格会继续上升,即使贷款人出现违约,以抵押资产为基础的资产的违约回收率也会很高。另一方面,认为违约概率会很低,因为高估了借款人的信用评分,同时高估了借款人的违约动机。于是,不断衍生的证券化产品也具有了较高的违约回收率和较低的违约概率。这两者结合造成了各个产品信用评级的上升。
第四,证券化产品的复杂性。2000年以前,评级机构主要的证券评级是国家债券、企业债券评级。2000年以后,随着新的证券化产品(资产抵押债券)评级的出现,评级机构的业务开始扩张。2006年,穆迪评级机构从资产抵押债券评级业务中收入达到8.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44%,而1995年,这一业务收入只有5000万美元。
次贷危机中凸显的一个问题是投资银行创造的CDO以及衍生CDO。由于CDO能够将基础资产的风险分成不同等级出售,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要,所以近几年来整个CDO市场发展较快(图2)。
CDO的存在使得次级按揭贷款借款人和CDO投资者的距离越来越远,信用链过长造成了风险估计的困难。由于评级数学模型运用的困难性,使得评级不能为投资者正确提供风险的估计。
三、我国评级机构的问题和次贷危机中的借鉴
我国信用评级产业发展到现在只有20年,很多评级都不符合现实(比如说企业的评级为3A,而评级才达到2A,这种情况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评级的失真),而且政府干扰因素太大。我国信用评级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没有爆发出来的主要原因,一是评级产品太少,现有的证券产品本身不具有很强的风险性。二是政府机构的保护,一方面,使得评级机构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使得潜在的问题被隐形化。三是金融市场对信用评级的依赖性不强。比如说资本市场的局限性使得主要的信用渠道来源于银行体系,而银行体系本身具有信用评估能力,不需要有信用评级机构的介入。但是随着信用评级产业的发展,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面,原有的政府驱动模式存在问题。从各国信用评级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主要的评级产业以两种模式形成,即市场驱动式(如美国)和政府驱动式(如中国)。这两者的区别并没有那么明显。例如在美国信用评级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因素一直起着关键的作用,无论是从立法上还是监管上,政府部门并没有让这一产业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就目前的次贷危机来看,美国以及欧洲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批评和审查也说明了政府干涉的存在。我国因为信用评价产业发展较晚,又面临外资信用评级结构的进入,不得不采取政府驱动式发展。这一模式能够有效地发展和保护我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但是也会制约它们的竞争动机。
关键词: 次贷危机,实际冲击,资本市场,进口品价格,输入型通胀,金融运行
前不久,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的洪祝平表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衰退将通过贸易、金融和能源、农产品在内的商品市场三个渠道对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金砖四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影响。对中国来说,由于美国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地,出口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美国经济衰退、消费疲软将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但对金融领域而言,印度可能遭受的冲击最大,言外之意是中国金融领域受到冲击的可能性会小很多。同样,央行行长周小川4月12日在华盛顿参加国际会议时也表示,从目前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比原来预期的要小。其实,这也是许多人的观点。那么,这次被罗杰斯称为信贷史上“最大泡沫”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领域究竟有何影响?影响有多大?未来趋势又是如何呢?
一、起初人们对于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判断普遍比较乐观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是由美联储频频降息、商业银行放松贷款条件、消费者低成本炒房共同引发的,实际上孕育时间至少持续了四五年,不过直到去年上半年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出现财务困难为标志,危机才真正开始显露。次贷危机发生已经有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次贷危机已经引起美国经济金融动荡,甚至放缓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步伐。
(一)次贷危机不会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但在次贷危机刚发生时,人们对次贷危机的严重性认识普遍不足,预期比较乐观。比如,当初(2007年8月)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市场动荡会使美国经济增长减缓。但他相信,美国经济和市场是强健的,足以消化金融市场动荡造成的损失,从而可以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2007年9月)更加乐观,他表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将在几个月后结束,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克里丝廷·福布斯也对次贷危机的影响表现了较为积极的态度,认为次贷危机如同为美国经济打开了一个缺口,虽然存在消极影响,但不至于动摇美国经济的全局。并且近几年美国企业界整体表现不错,盈利大幅增加,有助于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
同样,国内学者谭雅玲(2007年8月)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她认为虽然次贷问题表现得比较严重,并且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个焦点话题。但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是低端客户的问题,对美国房地产大势影响有限,不大可能导致美国经济或金融出现实质性的改变或动荡,目前国际市场对它的过度关注更多的是一种炒作,次贷危机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被过度夸大了。
当然,也有学者分析指出了美国次贷危机可能会引起美国房地产业的进一步衰退。因为次贷的违约率上升,抵押房屋被抛售,增加房屋市场供给,降低市场价格,减少新建房屋的投入,房屋市场收入减少带来的消费市场萎缩,投资和消费减少带来的总需求的大幅下滑和美国经济增长下滑,经济不景气对进口商品需求下降,使得全球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受到影响,动态均衡的第一个环节可能被打破。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特别是金融影响有限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表示,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强劲,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对中国影响有限。花旗银行经济学家黄益平也表示,次贷危机对中国没有直接影响。同样,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郑京平8月19日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人民银行的易纲当时(8月)也认为,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利率的上升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但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不大,因为目前我国银行业整体信贷资产质量还是比较好的。北大教授林毅夫甚至说,次贷危机对中国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影响。
与此相反,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次贷危机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向阳研究员(2007年底)就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和经济放缓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从贸易来说,美国经济如果降低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的增长率将会下降6个百分点,所以通过贸易这个渠道毫无疑问会产生重大影响。但通过金融领域的影响反而没那么明显,因为中国的金融机构开放的步伐比较慢,所以还没有分享到当初美国人搞房地产抵押贷款发行的各种各样的有价债券带来的好处。至于对中国金融领域的影响,许多人的观点是影响有限。以中国股市(2007年8月)为例,分析认为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中国股市受全球及美国股市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存在“背离”现象:美国经济增长目前已跌落至五年以来的最低谷,而中国经济的增速却达到了三年以来的最高值;美国股市7月以来连续暴跌,而中国股市却连创新高。
可见,在次贷危机发生后不久的几个月里,大多数人持有比较乐观的观点,认为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进而对世界经济影响有限,对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影响就更加微弱。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的实际冲击远超出人们的预期
不过,回顾一年来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大多数经济指标均超出人们的预想。首当其冲,美国经济2007年全年仅增长了2.2%,为2002年以来最低(第四季度甚至仅增长0.6%),而今年一季度增长可能为零甚至为负,全年最乐观的估计也在2%左右;欧盟预计增长2%,远低于去年预测的2.4%的水平;最新预测,日本2008财年增长可能在1.1%,比2月份预测值又低了0.6个百分点。另外,全球股市普遭重创,半年内,道琼斯工业指数(DJI)下跌15%、日经指数(OSA)、和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SES跌幅均在20%左右。毫无疑问,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已经造成了实质性危害。同样,在此次浩劫过程中,中国也难幸免,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对中国贸易而且对中国金融也已经产生了实质性冲击。
(一)资本市场受到严重冲击,股市大幅下挫
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一路走高,1月末上证指数只有2786点,到8月23日,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上证指数就突破5000点大关,10月15日又站上了6000点的历史高位,10月16日达到6124点,再创历史新高。但此后,股指一路走低,截止到2008年4月11日,上证指数为3493点,下跌2500多点,跌幅超过40%,是今年以来全球跌幅最大的证券市场。我们认为,在本次大调整中,至少有40%与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有关,即至少有1000点跌幅与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有关。随着股指的大幅下挫,沪深股市总市值也急剧缩水。2007年11月5日,随着中国石油的上市,沪深股市总市值一度达到33.6万亿元,但随着股指一路下滑,目前两市总市值约为23万亿元,缩水10万亿元,蒸发速度之快为世界罕见。半年来,大陆股指巨幅下挫,一举推翻了此前有人认为的“中国股市受全球及美国股市影响并不大,甚至存在背离现象”的观点,让社会各界深切感受到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大陆资本市场的影响。实际上,有研究表明,2003年以后中国大陆股市与世界股市关联度已经达到了60%左右。
(二)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在次贷危机不断扩散的过程中,美国不断采取降息、注资、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防止经济衰退,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又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再加上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更是无法阻挡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步伐,使中国再次成为国际资本保值增值的避风港。实际情况是,目前中国大陆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远高于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2.25%,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升,仅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上涨了4.2%,很多人预计今年的涨幅在10%左右,这样即使不做任何投资,国际资本只要把钱转移到中国存进银行,就能得到稳定的(低风险)高回报(收益10%以上)。
次贷危机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试论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源于美国,是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振荡引起的风暴。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是随着住房市场的繁荣而兴旺起来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1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在美国信用是申请贷款的先决条件。依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次”是与“高”、“优”相对应的,指信用较低的借款人,从而形成两个层次的市场。达不到申请优惠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由于次级贷款的利率高于优惠贷款利率,受利益驱使,放贷机构在放贷时不按规定要求借款人预付定金,不认真核实借款人的收入状况,次级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就迅速影响抵押贷款市场,继而向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蔓延。
2 次贷危机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1次贷危机导致美国贸易进口萎缩
次贷危机酿成全球危机的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经济下滑和市场疲软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全球经济。
2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所导致的生产过剩,而虚拟资本经济的疯狂扩张是导致本轮经济周期拐点出现的主要原因。虚拟经济的疯狂扩张导致了周期性繁荣顶点的过早到来,虚拟经济资金链的断裂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
3极易导致全球经济的隐忧——滞胀
[关键词]次贷;次贷危机;抵押贷款;金融;国际经济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源于美国,是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振荡引起的风暴。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是随着住房市场的繁荣而兴旺起来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1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在美国信用是申请贷款的先决条件。依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次”是与“高”、“优”相对应的,指信用较低的借款人,从而形成两个层次的市场。达不到申请优惠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由于次级贷款的利率高于优惠贷款利率,受利益驱使,放贷机构在放贷时不按规定要求借款人预付定金,不认真核实借款人的收入状况,次级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就迅速影响抵押贷款市场,继而向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蔓延。
2 次贷危机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必然会对世界很多国家产生经济方面的影响。摩根大通分析师指出,此次全球信贷危机,很可能会在未来10年时间里继续影响市场,因为美国次贷还贷的高峰期是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因此现在所暴露出来的次贷损失,只是世界金融体系总体损失的一小部分,次贷危机并未触底。
2.1次贷危机导致美国贸易进口萎缩
次贷危机酿成全球危机的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经济下滑和市场疲软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全球经济。
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这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减缓,进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的GDP增长。以我国为例,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2.2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所导致的生产过剩,而虚拟资本经济的疯狂扩张是导致本轮经济周期拐点出现的主要原因。虚拟经济的疯狂扩张导致了周期性繁荣顶点的过早到来,虚拟经济资金链的断裂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