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呼吸慢性病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10 10:14:22

序论:在您撰写呼吸慢性病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呼吸慢性病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 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80%~90%的肺心病因慢性支气管炎导致阻塞性肺气肿所致,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及临床观察,确定其健康问题,及时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并采取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控制病情和避免病情加重,降低死亡率。

1 护理诊断及临床观察

1.1 清理呼吸道无效,在临床上所见的肺心病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体质虚弱,咳嗽无力,痰液多而粘稠,所以痰液排出困难,影响呼吸道通畅进而影响气体交换,使缺氧加重。

1.2 气体交换受损 由于患者病程长,肺组织弹性降低,残气量增加,肺部感染,痰液较多并粘稠,清理呼吸道无效等,可致气体交换障碍,造成缺氧。

1.3 呼吸道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肺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肺心病患者大多数病程长,年龄大,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

1.4 体液过多,慢性肺心病是因肺动脉高压长期得不到缓解,而导致右心衰竭所致,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体重增加,肝大,水肿、尿少等,水肿可导致电介质紊乱。

1.5 意识障碍 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处于缺氧状态,加之老年患者一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因而出现意识障碍。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注意给患者保暖,室温一般保持在18~20℃,湿度保持在50%~70%;注意给卧床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注意口腔护理,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变化,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及紫绀加重,并出现球结膜水肿、头痛、嗜睡、精神恍惚、烦燥不安、抽搐等,甚至出现昏迷,则提示有可能出现肺型脑病,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同时注意患者出量,尤其是尿量。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液粘稠者可给予化痰药,同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并协助患者更换,轻拍背部,以利于将痰液排出,对痰液粘稠不易排出者,给予雾化吸入,对意识障碍者应及时吸痰,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2.4 合理的给氧 氧疗是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对纠正缺氧、抢救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应用氧疗才能改善患者症状,在氧疗中选择正确的给氧方法,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一般氧流量为每分钟1~2L,浓度为25%~30%;持续2周后可间断低流量给氧,直至呼吸平稳,紫绀减轻,严密观察病情,切忌高浓度、高流量给氧。

2.5 严格控制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患者入院后,按医嘱早期足量、联合静脉持续应用抗生素,同时,了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准确选用抗生素,强调现配、现用,以保证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要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以防交叉感染。

2.6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严格记录24小时液体输入量,特别要注意患者的不显性失水量,把握总入量和总出量的平衡,要控制输液速度,合理分配液体总量,并合理使用利尿剂,严密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第2篇

【关键词】 护理管理;网络健康教育;社区慢性病;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又被称为社区卫生护理、社区保健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和护理相结合的一种健康教育,其一健康为中心,以社区的人群为对象,重点在于预防疾病、延长人群生命,并控制慢性病进展[1]。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看病难已经成为公众的话题,慢性病患者也正呈逐年上升趋势[2]。如何有效地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是社区工作的关键。我院在社区护理干预中,使用网络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2011年1月~2011年6月18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排除有失语、认知障碍、严重肝肾疾病、肿瘤、严重心肌疾病的患者。纳入对象:患者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疾病从首次诊断至今在3年以上。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在33~78岁之间,平均(41.26±4.28)岁。患者疾病包括:糖尿病16例,高血压29例,冠心病20例,脑卒中11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个人经济收入: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44例,2000元以上者46例。

实验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在31~81岁之间,平均(42.78±4.58)岁。患者疾病包括:糖尿病19例,高血压27例,冠心病23例,脑卒中7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个人经济收入: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40例,2000元以上者5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月收入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网络社区健康教育,建立QQ群,通过QQ、邮件等方式,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给予不同的饮食、用药、运动等健康指导,并及时跟进患者的就诊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半年的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焦虑抑郁状态采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半年的网络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

3 讨论

使用社区健康教育,是对社区患者进行管理的必须方式,以往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多采用讲课、宣传册等方法,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方法存在有较多的弊端。患者由于工作较慢等,没有时间参加小讲课,而宣传册并不能做到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更不能及时跟进患者的病情变化。

使用网络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社区每位慢性病患者进行建档,是用QQ等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为其制定更好的健康教育方法,包括饮食、运动等方方面面。护士能够对患者的情况随时地了解,患者有各种疑问时,也能够及时地与护士交流和沟通。而QQ群还能够使社区内慢性病患者彼此交流和沟通,无形中为患者建立了新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其能够相互鼓励,共同积极地,面对疾病。

通过网络健康教育,社区内慢性病患者得到了更好的照顾和护理,其能够得到更多的信心积极地面对疾病,并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其焦虑和抑郁状态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进一步说明了,护理管理使用网络健康教育能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给予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病; 老年人; 综述;

Abstract: Clinical nursing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all chronic diseases.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heory and using holistic nursing concept,nursing staff can integrate unique nursing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modern nursing techniques of w estern medicine and take dialect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patients-oriented concept.The practic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ffects.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statu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hronic diseases among elderly patien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aiming at providing better metho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the elderly.

Keywor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ronic disease; The elderly; Review;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指病程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有数据显示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1],且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2]。慢性病老年人大多病情平稳,需要的是用药依从性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坚持[3]。有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其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将优化的中医单病种护理方案进一步规范化,使护理步骤更为清晰、明确,加强对于临床护理行为的指导与监督,同时突出中医特色[5],对老年人较规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应用效果较好[6]。

1、 老年慢性病患者特点

1.1、 生理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病定义为病情持续时间长、发病缓慢的疾病[7]。中医认为慢性病具有病程时间长、病情反复、正虚邪恋、气机不畅等特点[8]。在老年人漫长的病程中,正邪相争会耗伤正气,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脏腑亏虚之证。虚则气血、水液运行不畅,继而可能会出现气郁、湿郁、痰郁等症状,故慢性病基本病理特征表现为虚和郁[9,10]。且老年人生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注重细节,稍有不慎则易出现病情加剧,增加治疗难度以及减缓康复进程[11]。

1.2、 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人心理脆弱,且慢性病病程缠绵、经济负担较重,再有在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忌口、控制饮食,生活质量下降,这都会导致老年患者产生郁闷、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损及脾肾。且在漫长的病程中,当病情加重时,患者往往会产生厌世感伤,甚至会拒绝接受治疗,形成恶性循环,即所谓“七情不快,始而伤气,继而及血,郁久成病”[9]。老年人自我照护能力有限,在疾病过程中通常需要家人子女给予更多额外的照顾,这可能会令老年患者对其自身照护能力缺乏自信、主观能动性降低,从而过度依赖他人,形成退行性行为,影响疾病的康复。

 

老年慢性病管理中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综述

 

2、 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设定的护理图式或日程计划表,以时间为横轴,以各种护理手段为纵轴,对何时该做哪项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进行详细说明与记录,在患者因病情变化影响预后时,护理人员需采取必要干预措施,并在临床护理路径表上做好记录与标注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2]。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结合中医“治未病”、整体观等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使护理计划更具指向性,依照证候的差异性分别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将传统护理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还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和工作效率,实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准确性和高效性,符合我国当前医疗形势以及“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患者为最大获益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我国慢性病高死亡率的严峻形势[13,14,15]。临床应用中其内容一般包括四步:成立专业小组;制定路径、形成最佳护理方案;实施;监测、评价以及改进。

3 、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3.1、 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6年有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84%,其中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仅为4.66%[16]。而且部分病程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会依据自身“经验”任意加减药量,依从性差。由于老年患者的受教育水平以及认知水平较低,一般短时间的健康教育很难让其彻底认识到依从性差对自身健康的危害。而现有研究证明,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中系统化的健康宣教、康复流程讲解、服药注意事项及膳食指导等有序的护理过程,不同于在常规护理中将所有知识和注意事项在短时间内一齐授于患者,耐心、细致、有序的讲解有助于减少老年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心理,加强了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17]。

3.2、 对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

WHO统计发现,在中国医疗费用预计中,慢性病的防治费用将占据80%,其带来的社会负担及经济负担远远超过传染病和其他伤害[18]。而且我国正处在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长期带病生存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压力更是不言而喻。研究发现,在临床工作中按照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有条不紊地实施各项操作,保证各项治疗和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及时性,能够有效降低医疗护理活动中的随机性、盲从性,从而能够防止不必要的消耗[19]。可有效地提高消渴目病[2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1]、脑卒中[22]等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进而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还可提高医院住院床位的周转率[23],较好地体现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总体目标相符合[24]。

3.3、 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老年患者自护能力较差,病情易发生变化,而紧凑、有序的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人员能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5]。例如,研究发现帕金森患者常并发抑郁、便秘、睡眠障碍、损伤等并发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把健康教育知识贯穿于整个过程,连续反复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学会主动预防并发症,从而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6]。还有研究表明,中西医护理对策在心血管病患的压疮预防中起到了很好的护理预防效果,在降低压疮发生率和提高病患护理满意度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7]。

3.4、 对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对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等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组的知识掌握率及总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5,28,29]。再者,就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而言,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使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护理程序相结合,使健康教育的方法更为科学,使患者及家属知道在治疗的过程中需做哪些检查与治疗,了解如何正确调节膳食结构以及如何进行情志疏导,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避免了科室因年轻护理人员多、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性宣教[30]。从而达到在向患者科普疾病知识的同时,还可增强患者对护士的理解和信任,提高其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利于老年患者在出院后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3.5、 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其内容包含参考标准和结果判断指标,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护士个人能力的不同造成的护理缺陷[25]。路径中注明每天应该实施的内容和患者需达到的目标[19],确保了各项护理工作按计划分次少量进行[31]。而且每完成一项内容,都需在路径表单上打勾确认记录,成功避免了因交班等情况带来的漏项缺项,也避免了非必要项目的实施[19]。这可增加护士职业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节约人力资源,符合当前我国护士短缺的现状。护士在该路径中扮演着制定者、实施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督促护士不断学习中医护理技术和知识,利于护士的个人成长。再有,对管理者而言,护士长需要依据路径表的内容督促、检查每天的护理实施情况,且需对路径进行评价和改进,利于提高护理领导管理质量。

4、 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

4.1、 社会认同不足

根据对我国14个省份进行的调查,在认知度上,63.18%的慢性病患者确诊后愿意选择在中医医院进行治疗,对中医相对较为认可;在疾病不同阶段,31.62%的患者在疾病加重时选择应用中医药来治疗,35.24%的患者在确诊后立即应用中医进行治疗[20]。总体上,大部分患者对于应用中医防控慢性病较为认可,但整体满意度较低[14]。患者不仅会对中医护理技术本身的疗效存在疑虑,还会对护士执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否可靠存在质疑,这可能是因为临床上较少选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率较低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对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中医中药,消除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不信任感[32]。

4.2 、临床护士中医知识水平有限

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中医底蕴欠缺成为制约中医护理服务水平的瓶颈[33],护士对常见证候要点、特色技术的培训需求仍较高[32]。追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临床上的护士大都是西医院校毕业,中医院校的护士所占比例仍旧较小。即使是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培养过程也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内容西化等现象,导致毕业生的中医理论基础薄弱,临证能力缺乏,整体知识构架未能显现中医特色,中医思维方式难以建立等诸多问题[32]。中医和西医不同,中医的理论知识在中医的传播和使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在医院中会接受短期培训,但这对中医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需要高校和医院共同努力,培养一批理论扎实、技术娴熟的临床护理人才[31],促进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发展。

4.3 、中医饮食调护未能落实到位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具有治病、补体的作用,若饮食调护得当,可以提高药物疗效,缩短疗程,反之可以加重病情[34]。再者,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等老年人,都需要注意饮食禁忌以及提供结构合理的饮食。然而大部分医院的营养食堂目前尚不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仅局限于健康指导层面,无法真正实施。护士虽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饮食调护指导,但患者能否按健康指导内容进行日常的膳食,其依从性是护士无法控制的,所以饮食调护也只能仅限于健康指导这一层面。

4.4 、医护协作的一致性有待提高

虽然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强调的是护理工作,但检查类、医嘱类等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样离不开医疗小组、医技部门等相关专业的支持。在制定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前,首先需要研究医生版的中医临床路径,同时还要对诊疗、检查、用药等医嘱类项目进行筛选和规范,并把初步拟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版和患者版)交由医生评阅,避免由于医护之间的工作不够统一、不能很好的配合而使得患者误会,从而出现很多不必要的困扰[19]。而有研究显示,93.8%的护士认为医生很少开出中医护理技术的医嘱是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最主要的原因[35],但护士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必须遵照医嘱[34]。因此提高临床医生对中医护理技术的重视,提高医护协作的一致性才更有利于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上的开展。

5 、小结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7—2025)》强调应加强现代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之间的交流,同时以医养结合、中医养生保健为措施降低老年群体慢性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实现将中医药理论技术应用到我国的基本疾病控制体系中[16]。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正是融入了简便、易行、价廉、有效[36]的中医情志护理、饮食调护、耳穴压豆等多种传统特色疗法,中西并重,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护[37]。不仅规范了临床护理流程,保证整个护理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14],还可通过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达到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等目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该护理路径还在初步发展阶段[38],仍存在着专业护理人员缺乏、医护协调不一致等诸多问题。这需要学校、医院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构建适合我国的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以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梦雅.亚太地区老年人慢性病基本药物价格和可及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2]何爱萍,黄玉蓉.“治未病”理论与慢性病的中医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2,18(3):99-100.

[3]于红.应用知信行模式在养老院合并慢性病老人中开展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291-292.

[4]康艳.临床路径在AECOPD患者护理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163-1164.

[5]傅贤芳,李丽,曹雪.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AE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769-1772.

[6]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

[7]杜娟.“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慢性病防治的理念与重要策略[A]//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论文汇编[C].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2016:4.

[8]邱银莲.慢性病的中医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1999,15(1):55,62.

[9]潘晓,黄惠桥.中医护理在慢性病中的应用现状[J].海南医学,2018,29(18):2595-2597.

[10]唐付才.中医内科慢性病证治特点初探[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2):159-160.

[11] 云华.浅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及心理特点[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0):167.

[12] Diabetes pathway slashes length of stay by 26%[J]. Hosp Case Manag,1999,7(1):8-13.

[13]李玉萍.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387-2388.

[14]李和伟,王启帆,付宇.中医防控慢性病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10):1-3.

[15]胡其秀,马常兰.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156-158.

[16] 庄一强.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医疗[A]//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论文汇编[C].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2016:4.

[17]王雅慧,李桂香,李佩佩,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康复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1):1159-1161.

[18]单大圣.中国慢性病防治形势及管理体制改革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3):273-277.

[19]席凡捷.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20]蔡秋杰,张娟,党海霞,等.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2):4-7.

[21]梅花,张雅丽.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认知与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5,29(2):231-232.

[22]张勇勤.论新形势下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策略[J].护理研究,2013,27(7A):2012-2013.

[23]朱岁松,董超雄,金洪长,等.减少一天住院日对医院经营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病案,2015(2):78.

[24]李莉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6,29(1):125-128.

[25]杜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5,8(S1):199.

[26]邓红星,邓红春,邓月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帕金森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4):1768-1769.

[27]韩莉.初探中西医护理对策在预防心血管患者压疮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1):146.

[28]程艳,潘园,梅海云.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30-33.

[29]丁劲,李向丽,宋宗惠,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44.

[30]武红,杜婧.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7):131-133.

[31]蒋菊芳,费静霞,姚敏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10):970-973.

[32]周霄云,崔屹,张雅丽.护士实施中医护理技术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9):37-40.

[33]柏亚妹,宋玉磊,王秋琴,等.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35):3996-3999.

[3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76-204.

[35]张广清,林美珍,邓丽丽,等.广东省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81-83.

[36]杨平,莫惠彬,林晓华.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172-173.

第4篇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护理观察

作者单位:471800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

肺性脑病是常见的多发病,主要疾患者群为老年人。肺性脑病作为肺性病的并发症,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时,患者呼吸功能出现严重的障碍,引起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导致机体缺氧,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肺性脑病、紫绀、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急症,严重时出现休克现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复率,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对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9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实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5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进行研究,男67例,女91例,患者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66岁。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伴随意识障碍、咳痰、混合性呼吸困难和面色潮红等。通过心电图和X线检查,确诊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情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参考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采用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平喘等治疗方式,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基本生命特征进行监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供氧。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

13判定标准

效果显著:患者意识清醒,呼吸困难情况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出现间接性意识混乱和瞌睡现象,患者呼吸情况明显改善,偶尔需要借助呼吸机。无效:患者意识模糊或者无意识,呼吸困难需要长时间借助呼吸机进行呼吸。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术后两个月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护理组患者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3讨论

31一般护理

医院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病房,保证病房的安静和整洁,病房保持通风透气,在病房及其走廊内严禁吸烟,避免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医护人员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避免患者由于误吸或者痰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进行24 h监测,对患者突然出现的烦躁、面色潮红、呼吸困难和肌肉抽搐等现象要及时的进行急救处理并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抢救,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血尿、血气常规分析检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伴随着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咳痰等症状,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或者缺氧状况,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咳痰和呼吸方式,保持患者呼吸功能的提高,保证呼吸通肠。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每间隔2 h帮助患者翻身,用手轻拍患者背部,帮助患者咳痰。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辅助吸痰器帮助排痰,在进行吸痰时护理人员要动作轻柔,缓慢抽吸,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损伤和刺激,每次患者吸痰时间控制在15 s之内,避免长时间抽吸为患者带来的缺氧状态,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痰液颜色、气味和咳痰量进行观察。在帮助意识丧失的患者进行翻身时,要提前对患者口腔内和咽喉的分泌物进行抽吸,避免造成患者呼吸道堵塞出现窒息现象。

32心理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病情反复,呼吸困难为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痛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疑虑和烦躁的消极心理,丧失治疗的意念,对治疗采取不配合态度。对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同情患者,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治好疾病的信心,可以用成功治疗案例用来刺激患者。同时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获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共同关心患者,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动作和声音要轻柔,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流,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医护人员要保证足够的耐心,牢记自己的职责,安抚患者,避免患者由于过度激动出现的休克和窒息等紧急意外状况。

33饮食护理和给氧护理

患者均伴随着不同的呼吸功能损伤,因此,医院要保证患者充足的给氧,低流量的给氧,保证患者的顺利呼吸,1~2 L/min,氧气含量保持在30%,对于病情严重,呼吸出现严重衰竭的患者要加大给氧力度。通过合理的给氧增加患者肺泡内的氧分压,减少缺氧状况。同时对患者必要的饮食护理很重要,呼吸道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长期的治疗下,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体力,医院要为患者提供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同时患者情况允许下可以适当进食水果,提高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夏建辉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5(21):1947.

第5篇

[关键词] 呼吸衰竭;护理

1 定义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稳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2 病因

参与呼吸运动的任一环节,包括呼吸道,肺组织,中枢神经,运动神经,肌肉,胸廓的病变,都会导致呼吸衰竭。

2.1呼吸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炎症痉挛,上呼吸督导肿瘤,异物,舌根后坠(昏迷患者)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均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2肺组织病变:肺炎、重症肺结核、肺气肿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肺不张,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缺氧或缺氧合并二氧化碳潴留。

2.3肺血管病变:肺血管栓塞,肺梗死,肺毛细血管管瘤,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2.4胸廓胸膜病变:胸廓外伤,畸形,手术创伤,大量气胸或胸腔积液等,因胸廓活动和肺扩张受影响,导致通气减少及吸入气体不均,影响换气功能。

2.5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中毒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3 临床表现

3.1呼吸困难:发憋,呼吸费力,喘气常为主要主诉,表现在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如中枢性呼衰呈潮式,间歇抽泣样呼吸;慢阻肺是由慢而较深的呼吸转为浅快呼吸,呈点头或提肩呼吸;中枢神经药物中毒表现为呼吸匀缓,昏睡;严重肺心病并发呼衰二氧化碳麻醉时,则出现浅慢呼吸。

3.2紫绀:是缺氧气的典型症状,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可在血流量较大的口村指甲出现紫绀,红细胞增多,紫绀更明显,贫血者紫绀不明显或不出现,严重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即使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也可出现紫绀。

3.3精神、神经症状:慢性缺氧多有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二氧化碳潴留出现中枢抑制之前的兴奋症状,如失眠,烦躁,但此时切忌用镇静或安眠药,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发生肺性脑病,表现为神智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3.4心血管系统症状: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心动过速,长期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严重缺氧,酸中毒时,可出现心力衰竭,血压下降,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4 治疗

氧疗,机械通气,维持适当的液体平衡,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5 护理

5.1病情观察

5.1.1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频率的观察,如呼吸频率大于25次每分,常提示呼吸功能不全,有可能是呼吸窘迫综合症先兆期的表现,观察意识状况、发绀、皮肤的温湿度、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出血倾向,球结膜有无充血水肿,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等。

5.1.2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

5.1.3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判断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5.2护理措施

5.2.1一般护理:①病室需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密切观察呼衰程度及血压、脉搏,尿量和神志。

③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

④严格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⑤根据病情,选择不同,一般半卧位,昏迷者要平卧,头偏向一侧。

5.2.2合理用氧

①对单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高浓度吸氧有良效,而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给氧的同时需设法加强通气,促进二氧化碳排除,如保持呼吸道通畅,解痉平喘等,同时在气道通畅的基础上,使用呼吸兴奋剂,可以改善通气,严重呼衰药物治疗24至48小时无效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人工通气。

②在吸氧治疗中,要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是否改善,心率脉搏是否减慢,神志是否清醒,若上述症状改善,表示缺氧得到矫正,反之加重。

③保持呼吸通畅:呼吸道堵塞可引起通气功能障碍,造成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是护理呼衰患者的住要措施。

5.2.3药物治疗的护理:

①抗菌药物要按处方的浓度在规定时间内滴入,使用过程中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②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滴速不宜过快,用药后注意患者神志和呼吸的变化,如头痛,恶心,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时要减慢速度并报告医师。

③纠正低血钾时要严格按处方用要,并了解补钾后血钾等的变化。

6 健康指导

①指导病人缩唇呼吸,改善通气;

②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季节更换衣服;

③戒烟,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④坚持适当的室外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185-01

所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气流受阻、气道阻塞呈渐进性进展、部分患者可存在可逆性及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临床上常常以反复咳嗽、咳痰以及气促和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表明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为8%~10%、500~1100万/年患者因其致残[2]。虽然对该病研究较为深入,但是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措施,加上该病病程时间长、病情复杂等,因而严重干扰了患者生活质量,然而我们发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方案至关重要,因为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延缓该病的进展、增强其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以我们现对其护理措施观察与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于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本院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患者,临床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痰多以及痰阻等情况。另外病历资料还显示58例患者男42例、女16例,平均年龄(71.2±6.0)岁,同时存在慢性支气管炎41例、肺气肿17例,而具有吸烟史的为52例。并且对存在以下情况者予以剔除:①长期卧床者,②因语言障碍和智能障碍而影响交流沟通者,③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者。同时58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含有:一般护理(诸如与休息护理、生活护理以及皮肤护理等)、心理护理、氧疗护理、雾化与排痰护理、呼吸功能康复护理等多种护理措施。

1.3研究方法对58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同时参考试验设计要求,设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套表》,其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基础疾病、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对以上内容由专业人员分别在护理前后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梳理与分析。

1.4 护理效果评估标准根据《护理学基础》[4]将其护理效果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以上护理效果评定均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表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气分析结果

:p = 0.048 < 0.05,提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的护理有效。

3 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支气管-肺组织出现病理变化而导致肺功能损伤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一种疾病,具有病情重、病程时间长以及易反复的特点,单纯治疗难以阻挡疾病的进展,所以我们认为结合有效及全面的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鉴于此种原因,我们本次研究采取了有效及全面的护理,从表1中不难发现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效护理后总有效率高达91.38%,且表2中的客观指标也印证了该结论,究其原因我们分析如下:⑴一般护理,①护理,我们主张半卧位,但应以舒适为主(此时需注意防止患者头部下垂、屈曲、扭曲),这样便达到缓解心脏负担、改善通气血流比例的目的,因此对胸闷、心慌及喘息等症状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②生活护理,如饮食指导方面,鉴于此类患者呼吸时所消耗的能量为正常者的8~10倍,所以我们主张在饮食方面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糖类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另外还要坚持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以及诸如豆类等产气性食物,而进食时则坚持坐位与细嚼慢咽的原则(可避免呛咳等)。⑵心理护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多为高龄患者,再加上该病病程长、易反复等原因,往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较为低下,所以此类患者极易出现悲观、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障碍,因此我们针对此种情况,首先建立互信的桥梁,其次坚持多教育、多巡视、多沟通、多交流、多帮助以及多讲解的原则,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重建其生活信心,帮助他们渡过精神上的难关,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⑶氧疗护理,我们多给予患者鼻导管或鼻塞法进行吸氧,氧气流量保持在1~2L/min、浓度稳定在24%~28%、湿化瓶温度维持在50°C~60°C;同时患者在吸氧期间应注意观察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定期复查肺功能。⑷有效排痰及雾化吸入护理,首先鼓励患者应主动咳嗽,即对于痰液较易咳出者嘱咐其进行深吸气后保持张口态、再将痰液浅咳至咽部后快速咳出,而对于痰液不易咳出以及年老体弱者则利用生理盐水1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加用鱼腥草注射液等)进行雾化吸入达到稀释痰液而便于排痰;其次对于咳痰无力者则需行吸痰处理,但在操作期间注意保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黏膜。⑸呼吸功能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于此类患者我们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诸如腹式呼吸肌训练以及缩唇呼气等,同时在训练期间遵循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以及患者能够耐受的原则而逐步达到增强呼吸肌肌力以及耐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珍祥,张惠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义及治疗.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37(3):129.

第7篇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呼吸衰竭;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慢性疾病,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1]。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以及胸闷喘息等。重症呼吸衰竭作为COPD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的同时,加之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或防止术后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2]。我院对40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了无创呼吸机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病程2~26年,平均(8.76±2.45)年;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为(42.53±2.36)岁。

1.2方法 先给予患者常规的止咳化痰等治疗,再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①上机前,医护人员向病患讲解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和必要性时要耐心细致,针对一些对治疗方法存在疑虑的患者,可向其解释无创呼吸机的优势和成功病例,解除患者的顾虑。②操作前严格检查呼吸机是否正常运转,电源有无问题,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伤害患者的意外情况。令患者取卧位,系好头带和固定面罩,连接管路;调整呼吸机参数,治疗中观察患者有无异常,根据患者适应情况对参数进行微调;调节氧气流量,连接呼吸机,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尽可能保持通气时长。③保持病房内安静,禁烟,保持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患者出现情绪躁动或紧张时,医护人员要耐心开导,帮助其缓解焦躁和不安,使其充分配合治疗。治疗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如感不适要调节头带和面罩,避免损伤面部皮肤,同时防止漏气。④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痰多、痰液阻塞或咳痰剧烈的患者,医护人员可先将呼吸机停止,拍背协助其排痰。⑤嘱咐患者多饮水,避免呼吸机长期使用造成的口干咽痛。⑥治疗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营养均衡的食谱。食谱中尽量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和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作出记录,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过无创呼吸机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P

3讨论

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由于长期生活在病痛的折磨下,对疾病抱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以致对生活丧失了信心,有些患者甚至对治疗产生排斥和抵触的心理[4]。虽然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的不积极配合,无创呼吸机也难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不仅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还从生理和生活方面上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起与病魔对抗的信心,端正其生活态度;生理上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调节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或避免了呼吸机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生活上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关怀,为患者制定健康饮食,督促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5]。

综上所述,在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综合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乔红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947-948.

[2]史冬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后护理要点及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4):767-769.

[3]廖秀君,李非洲,孙春辉.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后护理要点及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3,33(06):444-445.

[4]刘晓燕,冯国和,吴立燕,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Ⅱ型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