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历史学习笔记范文

时间:2023-11-09 16:31:13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历史学习笔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历史学习笔记

第1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有效性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材中有了很大变化,识记性的考点少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从而获得新知识。这也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将结合实践,谈一下认识。

一、兴趣是前提,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不可天马行空,要根据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道具等辅助工具,或者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开辟新航路》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过程,以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知识点过于久远,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授课难度较大。为此,我采用了读图分析法、讲授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且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况,有效地将学生求知欲点燃。比如,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声光电像的动态介绍,让学生在兴奋喜悦的情绪中,初步了解到葡萄牙、西班牙在当时的航海路线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然后,我提问:任何一次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大家想一想,当时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这个开辟的过程有是怎么样的呢?能否在挂图中标识出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思考探究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述历史知识的时候,与现实联系起来,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让学生思考“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口号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开辟新航路,有什么内在的相同点。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涉猎与之相关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二、内容要适当,达标练习要层次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要鼓励学生自学,并安排足够的自学时间。对于自学的内容要挑选,要科学。过难,学生抗拒。过易,学生无味。过多,学生太累。过少,学生太闲。教师可以用“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以练习题进行检测。特别要强调一点,练习题要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特点进行设计,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要有新鲜感,多样性与探究性的特点。

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因此学案的设计,思考的问题也是从三个方面入手。(1)汉初的“无为而治”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具体的措施,取得的效果。(2)“无为”到“有为”的转变原因?目的?措施是什么?(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谁?其历史地位、身平

(下转第72页)

(上接第71页)

故事以及贡献是什么?等问题。并且学案中具体的题目形式多样,即有基础性的填空选择题,也有材料分析题,还有课外延伸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难题可以相互讨论,可以请教老师,从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自主学习环节,通过适当的自学内容,多层次性的题目,实现全班学生自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方法是关键,教师指导积极主动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说的就是方法的指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并且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人交流。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帮助。那么,教师如何做一个合格引导者呢?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必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如,课前的预习指导、课中的学习指导以及课后复习指导。

以《辉煌灿烂的文学》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即《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内容,展示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及成就。课前,我给学生一些学习资料,比如,诗歌产生的原因,《诗经》代表作品等等,让学生去看,形成一个直接的感觉,并且让学生结合教材,根据导学案,了解《诗经》、《楚辞》、《汉赋》,屈原、司马相如等知识点。课上,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分析题目。比如、初唐、盛唐、中唐、晚唐4个不同阶段中唐诗代表人物,作品及特点。课后,指导学生做达标练习题。整个学习环节中,教师参与其中,少给答案,给予方向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在探究难题的时候,训练自己解题的能力,掌握做题的方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方法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担心学生能力不够,更不能够越俎代庖。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设计,题目从易到难,内容由浅入深,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何谓以教材(教辅)为依托的开放式历史学习笔记?以教材(教辅)为依托的开放式历史学习笔记与记在专门准备的笔记本上的历史学习笔记有显著差别。一是它不是记在专门准备的笔记本上,而是记在历史教材(教辅)上,它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成资源的补充式笔记。二是它是一种开放式的、不断接纳式的历史学习笔记,即笔记可以根据学习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那么,这种以教材(教辅)为依托的开放式历史学习笔记同传统的历史学习笔记相比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一、以教材(教辅)为依托,可以使记笔记省时省力而有效

传统的历史学习笔记由于脱离了教材(教辅),为保证笔记的完整性和美观性,需要记笔记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会出现为笔记而笔记的倾向,笔记精美有余而“心”记或“脑”记不足,影响到学生对具体学习内容的探究和理解。以教材(教辅)为依托,学生记笔记时可在归纳和整理教材(教辅)的基础上完善、补充知识等,从而节省记笔记的时间和精力,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历史学习的关键处,不错失捕捉课堂有用信息的时机,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以教材(教辅)为依托记笔记,学生可以在学习的重点、难点、易混和易错处圈圈、划划、点点、标标,历史学习的质量会有明显提高。它能把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这样的历史学习相对有效。这种开放式笔记还将教材(教辅)要点、心得笔记等融汇在一起,学生在翻阅教材(教辅)的同时,省掉了复习时既要参阅教材(教辅)、又要兼顾专门笔记的麻烦。它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教辅)资源并节省纸张,是实现历史学习绿色化、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和习惯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

二、开放式历史学习笔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3篇

关键词:高一历史 学习困惑 应对策略

一、高一新生历史学调查反馈

2012年9月,我对本校的高一新生就历史学习问题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的困惑:①课后学习时间不够用;②想背书但不知到背哪部分;③做题时只想着查书或参考答案;④很难将历史知识点归纳起来;⑤材料题不会做; ⑥对老师分析的东西不感兴趣,听课注意力不集中。⑦不知道怎样记笔记;⑧不知道怎样学历史,很迷茫。

2.学生的期望 :①希望老师多详细解释名词概念,发现好多名词我以前会用,现在好像什么都不会了;②希望老师每一课都严格按照教材讲课;③老师将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抄写下来,要求学生背;④提醒学生哪些是重点,将历史背景、内容、影响抄给学生,否则容易记乱;⑤多讲些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课;⑥对完不成任务的学生要严惩;⑦多补充些课外知识,我以后学理科,只想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⑧多讲解习题,多讲些历史学习方法。

二、高一新生历史学习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1.时间问题。客观上讲可能是高一历史教学周课时不足,主观上讲是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时间投入不足,或者是课后自主学习的效率不高。学生将课后的时间基本上用在了数学和英语上,而且长期以来形成了轻视历史学习的传统。

2.记忆问题。就历史教学而言,主要有三方面表现。其一对需要记忆的内容目标不明确,没有被高度注意的记忆目标,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的。这可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个体的注意投入不够。其二是记忆的品质差,常表现为记的慢、忘的快,记不准、易混淆。其三是教师的要求过高,学生负担过重。

3.理解问题。历史知识的特点决定高中历史学习的难度。历史知识是客观与主观的高度统一,也是史料和阐释的高度统一。历史都是过去的、无法直接观察的、客观的,对历史的学习只能借助史料进行间接认识;历史知识通常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主观认识,是对客观历史的描述和阐释。因此,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是典型的语义记忆,而“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对历史名词、概念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形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习惯了初中“了解历史知识”学习的高一学生在适应高中历史学习上需要一个过程。

4.学习态度问题。①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不清,学习主动性不够,强调记忆而忽视学习过程本身;②功利主义思想泛滥。准备学理科的同学将自己“为什么学”、“学什么”定位在开拓视野的层次上,而对“怎么学”也仅仅定位在了解的层面上。

三、应对策略──做好学习笔记

从学生的角度讲,我认为目前摆脱困境的最好学习策略是:做好历史学习笔记。

1.课前预习笔记

课前预习笔记方法、种类很多,如批注、摘录、提纲、心得等。笔者认为最适合当前高一新生预习历史文本的方法是三步阅读法。即概览以列出提纲、精读以解析历史信息、深思以融会贯通。这种方法是带着任务和问题去阅读,按照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体现了由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阅读过程,符合思维的基本规律,避免了学生课前预习的盲目性,容易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预习笔记内容既可以在草稿纸或专门的笔记本上进行,也可以在书上进行;既可以完整、系统的表达,也可以记关键词的方式进行,甚至可以在书上以自己喜欢的点、圈、划的方式进行,我本人更支持高一学生采用后者。不管何种方式,良好效果的取得,关键是学生要带着阅读任务也就是历史问题去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几点细节:①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旧课弄懂;②如果高一新生感到无从下手,可以结合学校配套的教辅资料中的“课前预习”问题设计进行,但是切记不能以教辅资料“课前预习”的内容代替自己对教材文本的预习阅读和历史解读;③可以结合教师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资源搜集相关资料或者做一些调查,以丰富自己的认识;④未知或不懂的问题一定要记录下来,向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请教。

2.课堂笔记

首先是准备。其一是历史课前材料的准备,如笔、笔记本、草稿纸等。笔,最好准备双色的,至少是非黑色的。专门的历史笔记本可有可无,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必须要准备一个历史笔记本,它不仅仅起到质疑和记录的功能,而且还是课后整理归纳文字,提高自己文宗能力的重要依据。其二是学生思想上的准备。谁都知道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的效果好得多,记历史笔记也一样。立足于自己的不解和未知主动记笔记,才能够抓住自己的学习重点,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其次是用好教材。教材是为我们学生学习服务的,是我们质疑解惑的基础,也是建构新的历史知识结构和经验的主要材料与情景依托,更是获取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要敢于在教材上点、圈、划,进行批注、列提纲。但是又要善于利用教材,有些同学将教材正文划得满满的,似乎很认真,其实是没有突出自己学习的重点,在未来的复习中会浪费你的大量时间并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教材上的笔记力求简约。

第三, 处理好在课堂上听课、读书、思考、讨论与记笔记的关系。记笔记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始终的,但主要是在看清、听懂、生疑下记录,不明白的更需要快速标记或记录,运用自己能够明白的文字和符号快速记录。

3.课后复习笔记

做课后复习笔记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借助老师或其他同学的笔记对比,在对比中辩伪、补充、调整,以补缺补差。最终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规范化。”②处理好释惑与生疑的关系。“释疑”,既解决在预习和课堂教学中自己的问题,掌握基础知识;“生疑”,即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和探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③处理好教材、教辅资料和笔记的关系。教科书主要价值是告诉我们“学什么”,笔记主要价值是告诉我们“掌握了什么”,教辅资料的主要价值是告诉我们“怎么考”,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④要与课后练习结合起来,克服做题的盲目性;⑤注意及时复习。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好复习的间隔时间、次数、强度,将课后复习与单元复习相结合,并将复习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别人请教。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4篇

关键词:历史课堂笔记的意义;基本方法

1 前言

历史笔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的知识体系、历史规律、心得启示、方法反思等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笔记的内容较多,课堂知识容量较大,同时巩固时间又比较少。因此要实现高中历史学习的有效化,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要注意做好课堂笔记并加以利用。历史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学习思路、抓住学习的重点,就此为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且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高中历史课堂笔记的意义

2.1 课堂笔记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

岳麓出版社的教材组编的历史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来编写的,考虑到全国大多数高中生的共同需要,而不可能满足全国各个地区的特殊情况和特殊要求。各地历史教师根据应本地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有时候要从其它版本的教科书中汲取“智慧”,有时候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做出拓展和发挥。

2.2 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十分有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按照常理来说是属于基本的学习常规。但是,经过大量的师生交谈,笔者得知孩子们高考其它科目的作业已经占用了他们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极少数的学有余力且非常喜爱历史的学生才会抽出时间来做历史学科的预习、复习工作。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历史课堂笔记主要有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尽量不分心。

2.3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促进大脑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1 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记忆和理解,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的积累,理解往往是一句空话;即使最浅层次的内容可以不需要记忆就能够理解的话,那么这种理解也是浅层次的、浮于表面的和不彻底的,这种理解很难深入,很难达到较高层次。所以,可以说记[是提供写作论文的网站,欢迎光临dylw.net]忆是理解的基石。与此同时,没有理解就不可能长久记忆,暂时记住了将来也很容易忘掉。课堂笔记恰好具有增强记忆和加深理解的双重作用。

2.3.2 有利于学生对于历史抽象概念与规律的理解。高中历史有不少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果说小学阶段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更多的是“是什么”的内容,那么高中阶段则更多地要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并运用它。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然而,课堂时间有限,课堂45分钟内,部分学生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此时清晰的课堂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再现教师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再现学生当时产生困惑的具体细节,有利于课后学生花时间通过各种途径理解新知识。

2.3.3 利用大脑的可塑性,促使多种知觉式的综合交融,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教师没有要求学生记笔记,学生就难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进入高中,随着年龄增长、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的增强,学生内心逐渐会产生自我学习的需求,学习生活成为其生命过程的重要成分。

“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在个体发展的生命全程中,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于大脑的可塑性既是多层面的,也是多通道的。大脑的视觉、听觉、躯体感觉以及运动皮层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2.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服务

学习笔记是自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方式。学习笔记本身又可以分为读书笔记、会议笔记、课堂笔记等等不同形式。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课堂笔记。如果在互联网门户搜索引擎中输入“笔记”,那么将看到很多“大学生抄笔记、复印笔记、买笔记”的消息。这些消息一方面说明很多大学学风不严、学生道德素质良莠不齐、教师知识可能已经老化等问题,另一方面则说明这些“抄、复印和买笔记”的学生自学能力存在缺陷,这些缺陷的根源很可能就在于他们的“笔记习惯形成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指导与培养。因此,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服务。

3 高中历史课堂笔记的基本方法

高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自始至终细心加耐心的培养、指导与督促。具体而言,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

3.1 教师层面

3.1.1 抓好课前的习惯培养。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历史教师就应抽出一定时间辅导学生做笔记。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认识,以后再通过一、二节课的实践,学生就可以很快适应教师的授课方式,避免学生漫无目的,不分主次地乱做笔记。

3.1.2 抓好备课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做好笔记的前提。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开展教学双边活动,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认真分析、推敲、归纳、整理,形成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教案,设计好统领知识结构的板书。然后在备课计划中列出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并用特有的符号、颜色等标出,以便课堂教学时学生能按照这些重点、难点、关键问题做好笔记。

3.2 教师指导学生层面

引导学生搜集记笔记的方法与诀窍方面的知识,教师自己也可以提供自己搜集的信息或者自己的心得。例如,从报刊、杂志或者互联网上搜集信息,然后组织大家讨论、分析、选择,制定最适合自己的笔记形式和方法,然[是提供写作论文的网站,欢迎光临dylw.net]后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说出自己笔记的形式与方法。

4 高中学生应用历史课堂笔记的技巧

记笔记在学习中,尤其在新知识接受和复习中十分重要。记笔记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利用好笔记才是真正重要的。那么,如何记好笔记并加以充分运用呢?

第一,听新课前,先预习老师将要讲的内容,看看自己能 否理解和掌握老师要讲的知识点,这样在听课时,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重点知识上去听,并记下那些自己弄不明白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听课和记笔记。

第二,笔记应在听课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记好,而不是只将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照抄下来,因为这不能称之为笔记。筛选老师讲到的要点或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时,用短句或一两个词迅速记住,这才是最重要的。换言之,笔记不应只局限于老师的板书。

第三,听课后要及时回顾,课后或回家后要认真整理并补充一下历史课堂笔记中不完整的部分,以便日后查看笔记时有一个完整的内容。

5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课堂笔记对高中学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新力量,要对高中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所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历史课堂笔记的确具有创新性和可行之处,但是也相应地面对着历史科目的难题和挑战,我国未来高中历史教学发展还需要学者进一步的探索,要针对高考的题型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顾慧丽.如何做好历史课堂笔记[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

第5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我校晋江内坑中学是一所“三级达标”农村高中校,学生生源素质差。此次问卷调查主要是面向高一的6个班,共回收到334份,实际有效卷309份,有效率达92.5%。淘汰的问卷包括:空白卷、未完成作答的残卷;问卷超出班级人数;各题分数出现严重连续循环的问卷;随意填写的“高分卷”或“低分卷”等。

2、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主要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的形式。主要从学习态度、课堂学习、复习、作业、考试等几方面进行调查。为便于操作,我们将调查范围以量表的形式划分为:态度和目标,课堂表现,复习和作业以及测验与反思四个维度共27道题目。

3、调查中反应的问题:

(1)学习态度和目标方面;第一项常规方面得分最高。其次,历史笔记,年段平均分是3.46.相对来讲,学生的历史学习笔记情况还好。在历史学习计划、时间、课外阅读,年段的平均分是2.5以下,可见,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学习目标和计划制定的重要性方面认识还不足,而且90%的同学不得其法也无法坚持按计划执行。

(2)课堂表现方面;在课堂上,只有42.6%的同学有记笔记;尤其是学生学习机械、被动,主动性、积极性差,能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只占据25%,找到适合自己的听课和学习方法的同学不到20%。

(3)课后复习及作业方面;相当多的同学不能做到及时复习且方法不得当,只有10%的学生复习时注意或懂得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很多同学只有在考试前才复习。

(4)测验与反思方面;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在作业分发评讲后及考后能及时总结得失,而相当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在考后总结时只停留在能订正错误的层面,而没有注意分析和总结考试中出错时知识或思维方面的“障碍所在”,甚至是只关心成绩,但不分析存在问题,更没有建立纠错本。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策因素:初高中历史教学和教材的脱节。中考的开卷考形式,相当多的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程的学习,更谈不上有意识地储备历史知识了,而且学生还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进入高中后,很难适应高中新教材历史模块专题式的学习,内容多,且抽象,时间跨度大,跳跃性强。

2、学校因素:追求升学率;对老师的评价偏颇;教师课堂缺乏有效性。办学思想不端正,高考指挥棒导致学校机制的形变,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等,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学校第二课堂生活单调乏味;对于教师的评价,过于偏重教学成绩而忽视教师的整个教学行为。

3、家庭因素。家庭学习环境差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之一。例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等。

4、学生因素:包括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差,历史学习基础不扎实,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欠缺、缺乏学习的动机、情感上存在障碍、意志薄弱、自我概念消极等。

(三)不良历史学习习惯的转化策略及建议

1、重视起始年级的教育,做好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重视起点教育,特别是进校的第一天、第一节课、第一次班会……,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些现状,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例中考开卷,高中新教材的编写。但我们可以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从学生的思想方面,课程设置方面,构建知识体系方面,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学法指导方面,尽快使学生能适应和入门。使学生面对高中历史学习,能够有备而学,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历史学习习惯。

2、学校加强师资建设、与学生家庭、学生沟通和管理

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教师、学生的多边互动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文化生态。例如我校通过成立学生“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可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有针对性,也可通过学生家长反映教师教学情况及学校制度制定的合理性,以便调整一些不合理的做法;通过对学生各科学习时间的调查,了解各科任老师作业布置的量与质;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更多元化、更向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等。

3、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以丰富、深刻的历史知识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2)加强师生联系和感情交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以信心与关爱,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注意营造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对话化、思维化课堂,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的技能和能力。(4)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学习方法指导学法指导。集体指导(学法介绍、名人学法故事)和个别辅导。

4、学生的转变.转变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几个方面要刻意培养,而学生也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第6篇

高中历史的学习,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对于本来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首先你要试着摆正你的心态,不要老是抵触。当然,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历史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指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如何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及运用,涉及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学习技能的运用,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体现。在历史教学的实际中,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是一些最基本的方面:

一、听课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概念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这些,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笔记的书写要整洁、快速,以便于整理、复习。

二、阅读教材的方法

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历史信息的主要途径。要想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是没有什么捷径可寻的,主要是靠阅读。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代字含义,如认识字词的形、音、义,懂得词和短语的外延和内涵,认读句子和语段并明了其意思。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在解读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中代字表述的实际所指,而且要能够与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三、观察的方法

历史学习的内容,其信息承载的形式虽然很多是抽象的代字,但也有很多是以具象的形式出现的,如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遗址、历史建筑等。对这些形象化的学习材料进行观察,可以获得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历史的情境和氛围。在对这些形象化材料进行观察时,既要把握其整体的面貌、情况等,又要关注有关的细节,尤其是细微的特点。观察时也要动脑筋思考,并与所学的代字材料联系起来。

四、搜集材料的方法

历史学习常常要运用历史材料,并将适当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行历史的推论。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更多地涉及到对材料的搜集和使用。应该认识到,能够搜集材料,是学会学习的重要表现之一。

五、运用证据的方法

搜集到的历史材料,并不能拿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还需要对材料进行辨析,搞清材料的价值,这包括对材料的来源、材料的作者、材料的性质、材料的真伪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把材料用作证据时,一是要注意选用典型的、重要的材料,以说明问题;二是要选用多则来源不同的相关材料来论证某一个问题,这就是遵循“孤证不立”的原则;三是全面认识和理解所选材料的含义,不能断章取义,主观臆断,随意阐释;四是要用证据支撑论点或结论。对历史证据的运用,可以有多种方式,包括编写、分类、探查、概述、转述、质疑、推断等。

六、探究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历史的认识,这就不仅要搞清楚历史事物“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探讨“为什么”的问题。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对具体的历史问题进行探究。

七、评价历史的方法

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都要对具体的历史事物(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进行评说。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历史的解释。要全面、正确、客观、辩证地解释历史,必须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这就需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并逐步学会运用这些来进行历史的解说,从而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例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阶级与阶级斗争、个人与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等,对于我们正确地评述历史具有指导意义。评价历史是要把历史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考察,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八、记忆的方法

历史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人类的记忆。学习历史知识也是在记忆历史。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事,甚至是烦恼的事,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从记忆的策略上讲,要遵循一些记忆的规则,如学习与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等。

九、练习的方法

学习中的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是通过练习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学会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将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四是及时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查漏补缺。在练习的方法上,要学会审题,特别是明确题干的含义及要求;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在历史教学的实际中,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是本人从多年的教学探索中总结出的方法:

一、听课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概念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这些,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笔记的书写要整洁、快速,以便于整理、复习。

二、阅读教材的方法

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历史信息的主要途径。要想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是没有什么捷径可寻的,主要是靠阅读。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文字含义,如认识字词的形、音、义,懂得词和短语的外延和内涵,认读句子和语段并明了其意思。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在解读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中文字表述的实际所指,而且要能够与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三、观察的方法

历史学习的内容,其信息承载的形式虽然很多是抽象的文字,但也有很多是以具象的形式出现的,如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遗址、历史建筑等。对这些形象化的学习材料进行观察,可以获得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历史的情境和氛围。在对这些形象化材料进行观察时,既要把握其整体的面貌、情况等,又要关注有关的细节,尤其是细微的特点。观察时也要动脑筋思考,并与所学的文字材料联系起来。

四、搜集材料的方法

历史学习常常要运用历史材料,并将适当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行历史的推论。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更多地涉及到对材料的搜集和使用。应该认识到,能够搜集材料,是学会学习的重要表现之一。

五、运用证据的方法

搜集到的历史材料,并不能拿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还需要对材料进行辨析,搞清材料的价值,这包括对材料的来源、材料的作者、材料的性质、材料的真伪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把材料用作证据时,一是要注意选用典型的、重要的材料,以说明问题;二是要选用多则来源不同的相关材料来论证某一个问题,这就是遵循“孤证不立”的原则;三是全面认识和理解所选材料的含义,不能断章取义,主观臆断,随意阐释;四是要用证据支撑论点或结论。对历史证据的运用,可以有多种方式,包括编写、分类、探查、概述、转述、质疑、推断等。

六、探究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历史的认识,这就不仅要搞清楚历史事物“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探讨“为什么”的问题。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对具体的历史问题进行探究。

七、评价历史的方法

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都要对具体的历史事物(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进行评说。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历史的解释。要全面、正确、客观、辩证地解释历史,必须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这就需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并逐步学会运用这些来进行历史的解说,从而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例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阶级与阶级斗争、个人与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等,对于我们正确地评述历史具有指导意义。评价历史是要把历史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考察,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八、记忆的方法

历史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人类的记忆。学习历史知识也是在记忆历史。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事,甚至是烦恼的事,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从记忆的策略上讲,要遵循一些记忆的规则,如学习与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等。

九、练习的方法

学习中的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是通过练习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学会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将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四是及时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查漏补缺。在练习的方法上,要学会审题,特别是明确题干的含义及要求;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