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控基本编程范文

时间:2023-11-09 10:40:55

序论:在您撰写数控基本编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控基本编程

第1篇

关键词:生本理念;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71-03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CNC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ogramming Based on Concept of Student-based Education

WAN Sheng,XIE Xiao-li

(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Deyang 618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ut forward to teaching idea of Concept of Student-based Education,and teacher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in the classroom,so a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he paper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guide students how to use its resources advantage,and how to maximize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article carry through state for new teaching model of The CNC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ogramming with this idea.

Key words:Concept of Student-based Education;Teaching of CNC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ogramming;New Teaching Model

1引言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机械零件结构越来越复杂,加工精度越来越高,对机械产品生产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航空航天、微电子、信息技术、汽车、造船、建筑、军工和计算机技术等行业中,零件形状复杂、结构更新换代频繁、批量小、零件精度高、加工困难、生产效率低等,这些现实问题日益突出,数控加工工艺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适应上述发展特点的最重要手段。《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在这样的专业发展背景下,如何造就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探索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带动人才培养各层面工作,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必修专业课。文章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课堂存在的灌输式教学,提出生本教育理念的新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生本教育

2.1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是很低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底子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很多学生对上大学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感到乏味,更有甚者,上课就疲惫、打瞌睡,认为读书无用。这些学生最缺的是动力不是智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做的教育工作不是开发智力而是增强动力,必须改变灌输式的传统教育理念,多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当青年离开学校时,他(她)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当主持人、教练员、评判员等多种角色,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激活学生,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2.2生本教育的核心内容。生本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学生的起点非零,学生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在生本教育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教育的本体。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克莱恩认为:“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和没有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教学过程把学生与教育资源互动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自我实现得到满足。

2.3生本教育伦理观。生本教育伦理观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学生需求的正视,将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体现了生本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应该充分体现在师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潜力、专业禀赋、个体特征的关注和支持;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是一个具备自我激励功能的完整系统,在学习的进程中假如得到教师的鼓励,则会继续发挥潜能,直至走向更高的学习境界。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诱导学生自身的激励力量,将外部力量逐步转换为内部力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数控车刀”时,其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数控车刀类型、车刀材料、几何参数选择。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提前准备了一张零件图,上课时我提问:“这张零件图选用哪些刀具来加工?”同学们抢着回答,展示他们在上课之前通过提前预习得到的答案。然后,我又问道:“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方式?”片刻之后,一位同学回答出了另外一种选择方式,我感到很惊讶,这位同学平时是不爱发言的,今天他说出了正确答案,于是我对他表扬了一番,后来我发现,这位同学越来越爱学习了,期末考试也得到大大提高。

用生本教育伦理观来指导教学,尽可能充分尊重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尤其是那些后进生,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讨论,只有这样教学才有实际意义。

2.4生本教育行为观。生本教育行为观的中心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内化过程。因此,在教学进程中,应该通过依靠学生自身的行为,促使其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顺利地完成内化的过程。同时,生本教育体系的重要思想就是借力,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从而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在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的基础上,最有效地使用教育力量,集中到最必要的地方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在生本教育模式下,学习者居于机体活动与意识活动同步的状态中,起到更好的效果。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中,通过实践检验,学生普遍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实行生本理念教学之前相比,知识面得到极大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力构建提升专业素质和知识素质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以学生作为教学本体,尽快地让学生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此时,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发展,他的收获像鲜花一样怒放。这样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即是生本教育体系。

3基于生本理念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新教学模式

3.1生本教育的原则。生本教育的原则是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中引入生本教育理念,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放手让学生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创造潜能,尽可能的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3.2教学实施。生本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在在机械类专业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整体把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第一步,引导学生主动预习新知识;第二步,教师根据新知识的特点,特定安排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主动自学,探索方法,查阅相关参考资料等,比如学习定位基准的选择时,就可以设置问题:定位与夹紧有何区别?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有何联系?什么是基准统一原则?等等。学生通过验证性的学习过程,更加深入的理解新知识;第三步,探索和本节内容有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或已了解的相关知识;第四步,试着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本节新知识,并整理出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便学习中交流。

(2)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习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因此,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其价值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深化的程度。教师在提出待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智慧自主学习,自主钻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任他们去自由发挥。例如,学生在预习程序格式时,教师应该针对程序格式的特点提出要求,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促使学生对程序格式的特点进行思考。

(3)鼓励和肯定,期待“不教而教”。教师要学会鼓励、肯定学生,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多一份爱心和鼓励,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态度,正确认识并体验专业知识的实用价值。

郭思乐教授指出:教育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不在于教,而在于鼓励学和帮助学,也就是说,我们在生命的旁边,帮助生命自身,让生命自为之,去发展,去成就自己的可能。那么,他的潜能不可限量,也无需限量。这种发自内心的力量正是学习的动力。

4结束语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一门必修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在课堂上引入生本理念教学,笔者发现生本理念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加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也得到改善,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本文介绍的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教学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3]杨德广,焦贺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21).

第2篇

一、《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数控技术发展迅速,生产数控系统的厂家众多,而不同厂家生产的数控系统在编程与操作上又有较大的差别。各学校因办学条件的差异,配置的数控机床及设备也有所不同,所以需要的相关教材也会有所差别。例如常见的数控系统有日本的FANUC系统、德国的SIEMENS系统、国产的华中系统、广数系统等,这些数控系统在编程与操作上都有所不同。各学校因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数控系统及各种型号的数控设备都配齐。而现在出版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材,所讲述的数控系统或设备型号和各学校现有的数控设备都会有所差别,教材上有些内容也不太实用,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例如现在出版的很多教材普遍以日本的FANUC和德国的SIEMENS两大数控系统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述,而现在各学校主要配置的国产华中数控系统,在教材上都没有相应的内容。再如现在各学校普遍采用的投入少、效果显著的数控仿真系统教学软件,在很多教材上也很少出现。所以,只有各学校开发校本教材才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可以立足于校情,根据学校现有的数控仿真系统教学软件及数控设备的配置情况,并结合校企合作企业的生产情况,参考机床厂家的编程与操作说明书,选择两大数控系统的编程与操作作为重点,进行全面的讲述,对其他数控系统的不同之处也要有所介绍。所以,有针对性地开发具有本校特色,实用性强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校本教材很有必要。

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要求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知识应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技能操作要以实践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可操作性要强,要让学生真正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材的编写上要参考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理论教学要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实训教学要与企业生产一体化。例如:在数控编程与操作的例题设计上,就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加工图纸,灵活选择材料。原来教材上的一些例题零件图的加工材料要求就不合理,都是一些金属材料,如果都用金属材料进行实训,效果虽然较好,但是材料及刀具的损耗很大,加工出来的产品又没有实用价值,浪费很大,并且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校本教材可要求学生在初期进行数控实训时,在数控车床上用硬圆木棒或尼龙棒来代替金属材料进行加工,数控铣床上用石蜡或硬塑料板来代替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实训的中期,可用铝或铜材料进行加工;实训的后期,可按校企合作企业的产品要求进行正规的产品加工。这样既可以节约材料,提高设备及刀具的使用寿命,也利于保证设备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让学生到企业工作时能够快速地从学校学生转换为企业工人。

三、《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校本教材开发时要注意的事项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因为现有的教材编写不合理,所以,在开发校本教材时,在参考其他的教材及机床厂家的编程与操作说明书时,要避免照搬照套现象的出现,不能盲目跟风、追求数量及眼前功利,为完成任务或个人私利而开发教材。参加编写校本教材的老师应该是既掌握了扎实的数控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技能,更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双师型”教师。在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前,编写人员应在校内外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明确学校在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了解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要深入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岗位对人才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要把企业的一些典型零件加工案例、新工艺、新技术纳入到教材中。

第3篇

关键词:树形控件;列表控件;管理系统;PowerBuilder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1061-02

Easy To Use - Programming Using PB’s Tree And List Controls

HAN Yan-feng, XIA Yue-we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Luohe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College, Luohe Henan 462002, China)

Abstract:The tree and lists controls are the expression information way which is in the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 frequently uses. They express the information direct-viewing, the level is clear, specially is suitable for the quite complex structure. starts with a management system, uses PowerBuilder (article to be called PB) to discuss these two controls’ programming method.

Key words: Tree control;List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PowerBuilder

1 引言

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它流行的原因除了技术层面外,易用性是它可最大、也是最吸引人的优势。可

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个人电脑的广泛普及,很多一部分功劳应归功于它的推广和应用。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Windows在界面上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每次操作系统的升级,易用性始终是它追求的目标之一。大量直观表达信息控件的应用就是重要的证明。

管理信息系统是目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应用中最广泛的一个重要分支。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可见的许多管理信息系统依然使用传统的菜单驱动方式,或者是菜单加工具栏的典型应用方式。这种情况在简单的应用系统中还可以,但在比较复杂,且讲求层次要求的管理系统中却很容易让不熟悉的用户,尤其是新用户摸不着头脑:用户很容易在复杂的菜单里不知道如何下手!

我们最近在做学生学籍管理软件时,模仿Windows资源管理器外观,实现了学生“学籍管理器”。在这个软件的操作界面上,应用树形控件和列表控件作为控制和操作的主要对象,辅以快捷菜单和工具栏,大大方便了终端用户,减少了培训和学习的时间,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下面是我们开发的“学籍管理器”主界面截图:

图1 系统主界面

学籍管理当然离不开数据库。我们选择了快速的数据库开发工具Powerbuilder。在编制过程中,在处理树形控件和列表控件时,遇到了若干问题,并经过努力得到了解决。在此写出来,与同行探讨,促进共同提高。

2 菜单、工具栏的布置

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管理人员和被管理的数据都具有层次性。因此,对于不同的管理层,尽管系统中提供的功能(菜单项)相当大,但针对某一层(具有某些权限)的用户,其所能使用的项却是有限的。因此,在设计界面时,我们把几乎所有的功能都在菜单的“操作”项(见上图)中实现,并经过认真细致的规划,设计了相应的分组。这样,在不同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时,看到的操作项是有限的。

同时,由于菜单项的功能总是与当前用户选定的对象有关,因此,这就进一步自动限制了用户操作时所可能进行的操作。这样既避免了用户可能导致的误操作,又从外观上简化了界面的设计(当然,定位和分析对象的代码的设计量增加了,但容错的代码量却减少了)。

工具栏的设计也遵循上面的原则。但由于本系统的工具栏按钮较少,所以没有采用隐藏按钮的方式,而是采用“使某按钮可用/不可用”的方式实现。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避免因为工具栏的隐藏/显示所导致按钮位置改变而引起的用户误操作。

3 树形控件技术

树形控件是本系统开发中除了具体功能实现过程之外,代码量最大的部分。这部分代码的核心是得到树形控件中用户选择的当前枝节点或叶子节点,并根据这个节点,依次向上追溯到它的父节点、祖父节点,直到最高层的根节点。因为这些节点都对应着一个称为句柄(handle)的数。这些句柄数是判断某节点所处层次(比如是年级节点、系部节点、专业节点还是班级节点等)和所对应对象的属性值。通过这些层次和属性值,可以决定用户当前可进行的操作(比如,只有用户焦点在专业节点上时才可对本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与修改等),也才可以将各个数据表中的数据和这些节点的属性值联系起来。下面的一段代码就用于分析当前用户选中的节点所处树形控件的层次:

这段代码是一个函数,它返回一个整数,表示句柄为handle的节点所处的级别,起始点为0,单位节点为1,年级为2,其它依此类推。

long Temp1Handle,Temp2Handle,Temp3Handle,Temp4Handle //临时句柄

if opersite=0 then return 6 //处理用户没有在树形控件中单击的情况

choose case handle

case OriginHandle //是原始节点,此变量在生成树形控件时已经保存。下面的几个与此类似

return 0

case Ancehandle //是单位名称节点

return 1

case 0 //没在有效位置上

return 6

case else

//既不是原始节点,也不是单位节点,肯定是某个具体节点

Temp1Handle=tv_tree.FindItem(ParentTreeItem! , handle) //求当前节点的父节点句柄

if Temp1Handle=AnceHandle then

//如果当前节点的父节点是单位名称节点,则当前节点是年级节点,返回2

return 2

else //继续求当前节点的祖父节点的句柄

Temp2Handle=tv_tree.FindItem(ParentTreeItem! , Temp1Handle)

if Temp2Handle=AnceHandle then

//如果当前节点的祖父节点单位名称节点,则当前节点是系部节点,返回3

return 3

else //继续求当前节点的曾祖父节点的句柄

Temp3Handle=tv_tree.FindItem(ParentTreeItem! , Temp2Handle)

if Temp3Handle=AnceHandle then //是专业节点,返回4

return 4

else //求当前节点的曾祖父的父节点的句柄

Temp4Handle=tv_tree.FindItem(ParentTreeItem! , Temp3Handle)

if Temp4Handle=AnceHandle then //是班级节点,返回5

return 5

else

return 6 //其它情况,返回6

end if

end if

end if

end if

end choose

当用户在树形控件上单击时,PB会返回一个名叫handle的句柄。这样,通过上面代码的分析,就可以得到当前节点所处的层次,这就为控制菜单和工具栏的可用/不可用提供了判断条件。

下面的一段代码用于建立一个新系(部):

sText=strformat(this.text)

//调用自定义函数,对用户输入的系(部)名进行处理

if len(sText)=0 then

messagebox("输入错误","您输入的系部名称不能空,请重新输入",stopsign!)

else

iIndex= this.finditem(sText, 1)

//在已经存在的系名列表中查找新输入的系(部)名称

if iIndex=-1 then //如果没找到,说明是新建的系部

//产生唯一的系部编号,代码略

insert into depart(departid,departname) values(:iLoop,:sText);

//添加到表中

Index=this.insertitem( sText , 1)

//在系(部)列表中添加一个表项

//更新树形控件显示,代码略

end if

end if

从这段代码可以看出,在树形控件的同一层次下,要想区分不同的对象(比如,同一系下不同的专业等),可以通过节点对象的标签进行识别。然后,通过在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标签来定位具体的对象,以调整菜单和工具栏的显示。

实际上,随着树形控件层次的增多,上面的代码会越来越复杂。比如,要在一个班级节点上单击时,需要根据这个节点所在的层次和班级的标签,一步步向上层推导,定位,才能得到当前处理的班级是那一年级、那一个系(部)、什么专业的那个班级,最后才可对这个班的情况进行处理。

4 列表控件技术

由于对树形控件已经进行了比较完善的处理,所以,相对来说,对列表控件的处理就显得简单多了。主要涉及到建立与树形控件的联系。

从上图可以看到,本来树形控制和列表控件是没有联系的。我们在这两个控件之间用了一个异形按钮(细长条),通过对这个按钮的拖动事件实现调整这两个控件宽度的功能,这样就与资源管理器的外观很相似了。(实际上这是一个分割型的窗口,但PB目前并不支持)

当然,要想做到神似,还需要做其它方面的工作。比如:

当用户在树形控件中单击一个对象时,不但要在树形视图的当前节点下面显示子节点,同时也要在列表控件中显示这些节点;

在用户单击列表控件中的对象时,根据所单击的对象,结合目前树形控件中的当前对象,就可以决定显示的菜单和工具栏中的按钮;

当用户在列表控件中双击一个对象时,会自动打开这个对象,就好像展开了树形视图的下一级(像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一层文件夹一样)。当然,在最下面一层,在资源管理器中,双击一个具体的文件时,打开或执行一个文件。而我们设计的动作是显示浏览当前学生信息的窗口。

当然,列表控件中的每个对象都设计了图标,包括大图标和小图标。具体到学生时,根据学生的性别,分别显示不同的男女头像。

5 整个界面的其它技术

就整体界面而言,由于PowerBuilder本身功能的限制,比如,不支持透明的图标、不支持单文档时的工具栏等。因此,我们还自定义一个工具栏和若干个按钮,把常用功能的按钮都放在上面,方便用户的快速定位。

6 结束语

通过整个项目的开发流程,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利用PowerBuilder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弥补PowerBuilder界面设计比较陈旧的方法和途径,这为以后利用它进行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提供了经验,更期望与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何旭洪,余建英. PowerBuilder 8.0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伍俊良. PowerBuilder课程设计与系统开发案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第4篇

关键词:天BIM;成本控制;三维数字化设计

1 引言

一个变电站建设工程成功与否,其关键因素是信息在各方之间交换的有效性和效率,因此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项目信息的建立、管理和共享是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点工作。BIM的应用是一次飞跃,将传统图形化(2D)变为建筑信息模型化(3D),这无疑将会大幅度提高项目内信息共享的有效性和效率,最终实现变电站建设的集成管理。BIM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已经比较普遍,但应用于成本控制,却是目前新的领域。许多软件公司进行了尝试与开发,目前尚未有成熟的软件问世。

2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虽然,主流的造价软件都已兼容3D技术,但是使用中依然有诸多不足:利用设计信息的效率较低,缺少设计信息与造价转化的程序;造价与建筑构件之间关系表示不清晰,设计与造价专业间的接口缺少统一的规范的定义;施工图预算以手工及EXCEL算量为主,精确度不高,人为造成的误差较大。BIM技术的应用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BIM是智能化的造价程序,它基于三维数字技术,面向对象,将各类相关信息集成在内,是一个建筑设施的数字化表示。

目前,BIM技术在普通工民建的造价管理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但在电力工程造价领域,由于其特殊的计算规则,复杂的专业知识还缺乏有益的尝试。

3 基于BIM 技术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在变电站成本控制中的探讨

应用于变电站成本控制,BIM尤其独有优势“更快速,更准确,更灵活”。其采用的自动化算量方法可以快速给出造价,这非常有利于项目前期阶段的成本控制;其成本计算过程自动进行,可以避免人为失误的干扰;尤其可更好应对设计变更,可以快速准确的反应成本对设计变化的响应,更便于从经济性角度优化设计方案。

BIM技术已经在变电站设计中开始应用,并显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应用于变电站设计的Bentley-Substation,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专门应用于变电站设计的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随着能源需求量的飙升以及每年输电量达到数亿千瓦时,对配有日益复杂的监控和通信系统的新建变电站和改造变电站的需求也在迫使变电站提高设计效率。基于BIM技术的Bentley Substation 能使变电站设计速度加快高达30%,减少错误和返工加快可研估算到运营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周转。

但Bentley-Substation存在的缺陷就是还没能充分发挥BIM强大的工程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更好的实现变电站的全寿命管理,目前仅局限于变电站工程的初步设计,没有使设计与造价管理、工程进度控制达到完美结合,在施工图阶段,对于成本控制的应用尚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将设计,进度和造价融为一体,并以三维视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一概念模型最早由Jan Tulke 与Jochen Hanff提出,其概念参见下图(图1)

由上图可知,BIM仅仅为模型提供了工程几何参数,而要靠工程组件实现设计与造价&进度的集成管理。

Bentley-Substation已经实现BIM建模的基本功能。如何在短期内将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中的BIM技术应用于造价控制,同时对将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的造价管理功能逐步完善提出以下三个设想:

(1) 依靠应用程序接口(API)连接 BIM软件和成本预算软件。通过API接口,将BIM软件中的工程量信息导入到造价软件中。工程师结合其他信息后,可以开始计算造价,从而实现变电站建设工程的计量与计价。与此同时,设计师可以根据计价结果,来反过来优化设计。设计与造价之间可以迅速转化,达到价值工程的最优化要求。目前的Bentley-Substation和各种计价软件缺少的就是一个有共同值定义的接口。

此种方式对软件开发商的要求较高,需要软件工程师同时与设计人员和成本控制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深入了解其需求。

(2)利用ODBC ( 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接口技术,使得BIM与开放式数据库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不同于API的是,这种方法要求造价工程师对BIM数据库有清晰的了解,可以从数据库中提取需要的信息,进行造价管理。在目前BIM技术应用于变电站成本控制的初级阶段,对于软件开发商的要求较低,比较容易实现。

相对而言,这种方式对造价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既有一定数据库知识又有丰富造价管理经验的综合型成本控制人员。人为因素较高,造价师数据提取的精度不同,对造价的控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耗费较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3)生成数字报表。BIM的具有自动算量的基本功能。BIM用数据库编辑项目基本数据,加工整理后导出各种所需的信息。在数学建模中直接展现出不同角度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甚至三维效果图等,同时以报表的形式导出符合需要的非图形信息,例如工程量清单等,此类信息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来表现,对工程模型的进行修改都会同步、准确、全面地反映在这些表格中。可以更轻松导出各种图形和非图形数据,如工程量清单、三维效果图等。

对于变电站工程而言,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的土建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安装工程量统计方法,和造价师工程师的要求有所不同。软件供应商可以修改输出规则,输出符合变电站计量要求的Excel表格。这种方法是目前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方法,但其局限在于只能将造价工程师从繁重的工程量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对于计价、变更管理及造价的动态控制没有太多帮助。

针对目前推行的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模式,将价值工程的理念,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与BIM技术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造价的全寿命周期动态管理。

4 小结

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数字化设计程序是实现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强有力的工具,以上提出的三种设想只是目前可以利用BIM技术提高变电站造价管理效率与质量三种设想。从长远来看要实现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动态管理,还是需要造价工程师利用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开发商合作,将变电站造价管理所需的信息赋值给BIM模型的工程组件,实现BIM的3D模型与工程造价控制的一体化,更加紧密的结合技术与经济,使设计达到最大优化。

随着三维数字化设计的逐步成熟,三维数字化设计的信息共享的完善,基于BIM模型的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将在变电站造价管理中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从可研至竣工决算,从图纸工程量到签证变更的计算,都可以通过软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真正实现变电站成本的全寿命周期动态管理。

虽然变电站的成本控制具有投资大,专业性强的特殊性,对于软件开发企业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但BIM技术应用于变电站造价管理是成本控制方式中一次革命性变革,对变电站精细化管理产生的实践产生巨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红红,李建成.信息化建筑设计-Autodesk Revit[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1-10.

[2]齐聪,苏鸿根.关于Revit平台工程量计算软件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14):3760-3762.

[3] 马智亮,娄吉吉.IFC标准在我国建筑工程成本预算中应用的基本问题探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09(12).

[4] BIM在建筑工程算量中的研究及用简述.

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控编程课程;教学衔接

一、引言

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不仅有文化基础课的衔接,专业基础课的衔接,还有专业核心课的衔接。职业技术教育不同层次的衔接主要是综合素质能力的衔接,中职毕业生在鉴定和认可的课程标准基础上,再通过高职教育教学与实训,得到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实现了中职技能型为主的人才教育向高职技术性为主的人才教育之间的转化。这要依靠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和创新,也有赖于整个教学全过程的整理优化和设计。本文对高职数控专业核心专业课《数控编程与加工项目化教程》课程与中职数控专业核心课程《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基本功》课程的教学衔接进行探讨。

二、数控专业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

培养目标衔接是课程衔接的前提条件。培养目标是反映某类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方面。数控专业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许多共性,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技术性和职业性,都注重学生职业能力或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技术使用能力和职业技能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两者毕竟是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教育培养。

数控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是针对数控车床操作这一具体的职业岗位,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体,强调学生掌握数控车床基本操作和专业基本理论,达到初、中级数控车床操作工的培养目标。同时,围绕这一职业要求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数控专业高职教育具有面向数控技术这一职业,它高于数控专业中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型、操作型人才规格,是以职业岗位的技能和知识为导向,以主要获取职业能力和提高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和实训,培养具有大专以上知识理论水平、掌握成熟的数控技术理论和管理规范、毕业后能胜任本职业岗位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因此,数控专业中职教育为数控专业高职教育提供必要的学习准备和职业技能实训,数控专业高职教育是数控专业中职教育的延伸和提升,实现数控专业中、高职教育的合理衔接,即培养目标的衔接。

三、课程主线的确定

中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基本功》课程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为导向,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以数控机床为对象,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掌握数控车削加工编程方法、掌握数控车床操作技能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基本知识;

(2)掌握数控车床的特点、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

(3)掌握数控车床的机械结构特点等;

(4)掌握数控车床的手工编程方法和技巧等;

(5)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和要点方法。

高职《数控编程与加工项目化教程》课程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为导向,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数控机床操作加工、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调试以及数控机床的选用、验收与维护的专业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及作用,掌握工件在夹具上定位分析,掌握工件夹紧的基本方法;了解常用刀具的种类,几何角度,耐用度和寿命,了解工件主要表面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

(2)学会正确选择数控加工内容,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方法,学会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学会编写数控加工文件;

(3)了解数控刀具系统的种类及特点,掌握数控刀具的选用方法,了解数控机床附件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4)了解数控机床坐标系、工作坐标系、附加坐标系及坐标系的原点等基本概念;掌握手工编程、自动编程及CAD/CAM编程原理和方法;

(5)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方法和步骤、学会进行数控编程的数值计算,掌握刀具补偿的基本概念,掌握手工编程技巧;

(6)掌握数控车床编程基本技巧;掌握数控铣床编程技巧;掌握数控加工中心编程技巧。

综上所述,中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基本功》课程主线强调基本知识和具有运用、操作数控车床的能力,这是以动作技能为主、有一定心智技能的能力。高职《数控编程与加工项目化教程》课程主线强调基本知识和具有操作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熟练的能力,这是以技术应用为主的能力,如分析、判断、编程计算和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等技术。

四、课程知识点的衔接

中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基本功》与高职《数控编程与加工项目化教程》是数控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中职与高职层次课程知识点具体如下:

中职一共分七个项目二十三个任务:

项目一:数控车床的基本认识。任务一:数控车床的认识;任务二:数控车削加工工艺;任务三:数控车床中的坐标系。

项目二:轴类零件的车削。任务一:外圆的车削;任务二:阶梯轴的车削;任务三:锥面工件的车削;任务四:圆弧工件的车削;任务五:复杂轴类工件的车削。

项目三:槽类工件的车削。任务一:浅槽的车削;任务二:深槽的车削;任务三:V型槽的车削;任务四:圆弧槽的车削;任务五:复杂槽的车削。

项目四:编制螺纹的车削。任务一:连续螺纹的车削;任务二:三角形外圆螺纹的车削;任务三:梯形螺纹的车削。

项目五:盘类工件的车削。任务一:简单盘类工件的车削;任务二:复杂盘类工件的车削。

项目六:套类工件的加工。任务一:简单套筒类工件加工;任务二:复杂套筒类工件加工。

项目七:综合工件的加工。任务一:复杂轴类工件的加工;任务二:配合件的加工;任务三:批量生产。

高职一共分三个工作模块十一个项目:

工作模块一: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项目一:手动车削定位销;项目二:数控车削锥轴;项目三:数控车削球头螺杆;项目四:数控车削轴套;项目五:数控车削球头联轴节;项目六:数控车削椭圆轴。

工作模块二: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项目一:数控铣削U形槽板;项目二:数控铣削六方模板;项目三:数控铣削凹半球曲面。

工作模块三:数控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项目一:加工孔板;项目二:加工座板。

五、教学方法的衔接

中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基本功》课程中已经学习的基本内容,特别是数控车床编程的相关内容,在高职《数控编程与加工项目化教程》课程中可以根据具体内容省略、精讲或拓宽加深,如数控车削椭圆轴用宏程序编程加工。其次,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教学是中职教学的一个延伸和提高,另外,高职针对《数控编程与加工项目化教程》的课程专门设置了2周数控车床实训、2周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实训,这样既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性、专业性、技能性,并且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学生技能,如中级、高级数控车工和中级、高级数控铣工等,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前景。

数控专业核心专业课高职《数控编程与加工项目化教程》与中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基本功》的教学衔接,是核心专业课教学衔接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着以培养目标的所需能力和知识,以教学主线为主,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相关知识点也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提高、最后到提升的有机结合,以及在课程实践教学中以技能训练为主过渡到以技术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训。

要实现中、高职“数控编程”课程的合理衔接,我们要认真分析中、高职课程的现状,依赖多种衔接模式和教学配合,合理开发职业教育数控编程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合理地进行教材选用,从而提高数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肖爱武,何荣誉.数控编程与加工项目化教程[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陈洪涛.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

[3] 郭仁生.高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衔接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78-81.

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改革;数控编程;教学

Abstract: Some methods are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reforming the course NC programe, such as adjus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regarding the construct of the textbook, reforming the ways of teaching, reforming the way of testing on the students and lifelong practal teaching.

Key words: multimedia; reform;NC programe;teaching

《数控编程》是高职高专数控技术应用和其他许多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编程技能和数控设备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数控编程》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1.教学内容的调整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这三方面来进行,同时,必须有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数控编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数控系统、数控机床机械机构、数控编程等内容。由于数控技术发展很快,因此,《数控编程》这门课程应紧跟数控技术的发展,将目前有关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所以,应对课程内容与教材随时进行更新和调整。教材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度,应删去一些繁锁的计算过程和一些过时的教学内容。例如,由于自动编程在数控编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可将教材中一些复杂曲线的数学处理等内容进行了压缩;因穿孔纸带在企业中已很少使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删减;由于高职学生主要是技能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理论性太强、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进行删减,突出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所以对数控加工的原理也可以只进行简单讲解,还应将教材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合并。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内容按不同要求进行编排。如对于机械制造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主要讲授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计算机辅助编程。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讲授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程。这样,《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要注重汲取近期先进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注重基础知识的完整性。

2.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在确定了课程基本内容后,教材的编写就成为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控编程》课程教材的建设中,应以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教材设计的教学目标分类原则为理论指导,进行高职高专《数控编程》教材的编写。根据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笔者认为可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5个类别。知识级涉及的主要是心理过程的记忆。本课程知识级主要教学目标是:数控编程基本概念的名称、定义;数控编程中的基本规则以及数控编程中常用代码的意义、用途。“理解” 是能力发展的一个基本层次,是对知识材料的转换、解释、推断。本课程理解级教学目标是理解数控编程的定义、字与字的功能、程序格式;解释坐标系规则、定义,并识别各典型机床坐标系;理解数学处理的基本方法;解释常用代码的定义、使用方法及编写格式,各代码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典型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机床主要功能、加工工艺范围、工艺装备、编程特点等)。“应用”是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新问题。本课程应用级主要教学目标:掌握典型数控机床的常规编程方法;进行一般形状零件加工程序的分析及编制。“分析” 是对一项信息,找出其构成的要素或部分,使得观念中相关的层次更为清楚,并且使得观念与观念的关系更为明白。本课程分析级主要教学目标:分析数控机床编程中,各项功能的适用场合,并使用其进行编程;对典型数控机床的对刀调整、工作台调整、程序调整等进行分析,并确定正确方法。综合是将多元素或部分加以组合以形成一个整体。本课程中“综合” 级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能对较复杂零件进行数控加 程序的多方案比较,对较复杂零件进行工艺、程序、加工调整分析,并确定加工方案。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精神是教学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这是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一原则能有效提高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和针对性。高职教材的编写必须要遵循这一基本理论,才能形成高职教材的特色。

3.教学手段的改革

媒体与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通讯技术和传媒手段迅猛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合现代学习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录音、幻灯、录像、电视,特别是多媒体电脑,以其丰富的信息储备、快速的运行速度、强烈的感染力成为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可以使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学生在学习《数控编程》课程时,普遍感觉这门课枯燥、难学,但如果利用电子教案,采用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同时利用数控加工的仿真软件,对学生编制出的数控程序进行仿真加工,这样就会使教学直观、形象,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数控编程不但易懂、易学,而且实用,这样就会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好这门课也就不是难事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也可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利用率。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做笔记。有些同学往往顾了做笔记就顾上听课,常常一堂课下来,笔记做了不少,但脑子却是一片空白。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学生无需做笔记,只须专心听课,课后将电子教案一COPY就行了,复习时也非常轻松,而且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也非常丰富,还可以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另外,传统的授课方法,不但板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较差。但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就会大大节约课堂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的利用率

4.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教师和学生每学期都必须经历的事情。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对学期所学课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复习;教师也以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自己的教学教学效果。然而,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方法,怎样考核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考试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风气,促进教学。为了寻找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考试方法,我认为有必要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考试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才能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考试成绩可以由三项内容组成:笔试(50%)+操作考试(30%)+综合考试(20%)=总成绩(100%)。1)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50分);试卷可以采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办法,这样真正做到“教考分离”。2)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操作数控机床基本技能(30分);3)综合考试:每个学生独立加工一个零件,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0分)。

5.实践教学的改革

高职专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为此,必须要重点建设好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联系、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必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数控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达到数控技术和其他机械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必须建立本课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数控机床结构及编程实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综合实践训练。

1)课程实验 主要开设数控机床结构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同时开设数控编程的实验,包括①手工编程:每个学生一台模拟编程器,完成数控车床、铣床编程训练。②计算机辅助编程(自动编程)。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及配套CAD/CAM软件,完成复杂形状零件自动编程训练,通过编程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2)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对学生进行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机床的基本技能。

3)综合实践训练 学生自己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零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启新 关于电机拖动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J].教学研究,2003.2

[2]单嵩麟等 二年制高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3

[3]田坤等”数控机床及编程”课程教学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机,2002.1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改革;数控编程;

教学《数控编程》是高职高专数控技术应用和其他许多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编程技能和数控设备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数控编程》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1.教学内容的调整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这三方面来进行,同时,必须有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数控编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数控系统、数控机床机械机构、数控编程等内容。由于数控技术发展很快,因此,《数控编程》这门课程应紧跟数控技术的发展,将目前有关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所以,应对课程内容与教材随时进行更新和调整。教材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度,应删去一些繁锁的计算过程和一些过时的教学内容。例如,由于自动编程在数控编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可将教材中一些复杂曲线的数学处理等内容进行了压缩;因穿孔纸带在企业中已很少使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删减;由于高职学生主要是技能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理论性太强、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进行删减,突出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所以对数控加工的原理也可以只进行简单讲解,还应将教材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合并。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内容按不同要求进行编排。如对于机械制造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主要讲授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计算机辅助编程。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讲授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程。这样,《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要注重汲取近期先进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注重基础知识的完整性。

2.教材是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

在确定了课程基本内容后,教材的编写就成为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控编程》课程教材的建设中,应以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教材设计的教学目标分类原则为理论指导,进行高职高专《数控编程》教材的编写。根据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笔者认为可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5个类别。知识级涉及的主要是心理过程的记忆。本课程知识级主要教学目标是:数控编程基本概念的名称、定义;数控编程中的基本规则以及数控编程中常用代码的意义、用途。"理解" 是能力发展的一个基本层次,是对知识材料的转换、解释、推断。本课程理解级教学目标是理解数控编程的定义、字与字的功能、程序格式;解释坐标系规则、定义,并识别各典型机床坐标系;理解数学处理的基本方法;解释常用代码的定义、使用方法及编写格式,各代码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典型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机床主要功能、加工工艺范围、工艺装备、编程特点等)。"应用"是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新问题。本课程应用级主要教学目标:掌握典型数控机床的常规编程方法;进行一般形状零件加工程序的分析及编制。"分析" 是对一项信息,找出其构成的要素或部分,使得观念中相关的层次更为清楚,并且使得观念与观念的关系更为明白。本课程分析级主要教学目标:分析数控机床编程中,各项功能的适用场合,并使用其进行编程;对典型数控机床的对刀调整、工作台调整、程序调整等进行分析,并确定正确方法。综合是将多元素或部分加以组合以形成一个整体。本课程中"综合" 级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能对较复杂零件进行数控加 程序的多方案比较,对较复杂零件进行工艺、程序、加工调整分析,并确定加工方案。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精神是教学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这是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一原则能有效提高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和针对性。高职教材的编写必须要遵循这一基本理论,才能形成高职教材的特色。

3.教学手段的改革

媒体与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通讯技术和传媒手段迅猛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合现代学习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录音、幻灯、录像、电视,特别是多媒体电脑,以其丰富的信息储备、快速的运行速度、强烈的感染力成为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可以使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学生在学习《数控编程》课程时,普遍感觉这门课枯燥、难学,但如果利用电子教案,采用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同时利用数控加工的仿真软件,对学生编制出的数控程序进行仿真加工,这样就会使教学直观、形象,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数控编程不但易懂、易学,而且实用,这样就会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好这门课也就不是难事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也可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利用率。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做笔记。有些同学往往顾了做笔记就顾上听课,常常一堂课下来,笔记做了不少,但脑子却是一片空白。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学生无需做笔记,只须专心听课,课后将电子教案一COPY就行了,复习时也非常轻松,而且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也非常丰富,还可以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另外,传统的授课方法,不但板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较差。但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就会大大节约课堂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的利用率

4.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教师和学生每学期都必须经历的事情。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对学期所学课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复习;教师也以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自己的教学教学效果。然而,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方法,怎样考核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考试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风气,促进教学。为了寻找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考试方法,我认为有必要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考试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才能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考试成绩可以由三项内容组成:笔试(50%)+操作考试(30%)+综合考试(20%)=总成绩(100%)。1)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50分);试卷可以采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办法,这样真正做到"教考分离"。2)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操作数控机床基本技能(30分);3)综合考试:每个学生独立加工一个零件,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0分)。

5.实践教学的改革

高职专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为此,必须要重点建设好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联系、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必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数控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达到数控技术和其他机械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必须建立本课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数控机床结构及编程实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综合实践训练。

1)课程实验 主要开设数控机床结构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同时开设数控编程的实验,包括①手工编程:每个学生一台模拟编程器,完成数控车床、铣床编程训练。②计算机辅助编程(自动编程)。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及配套CAD/CAM软件,完成复杂形状零件自动编程训练,通过编程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2)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对学生进行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机床的基本技能。

3)综合实践训练 学生自己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零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4):163-279.

[2]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