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9 10:40:54
序论:在您撰写幼儿教师文化素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过程。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及在专业自我发展的心态和体验。首先,幼儿教师缺乏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我发展的意识是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很多幼儿教师缺失对职业的认同和深刻认识,未能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观念。其次,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还受自我发展的能力因素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挑战,教师要有目的、有自觉的去发展专业能力。再次,是心态因素。很多幼儿教师由于外在压力状况,感觉焦虑、乏倦,失去了激情。好的心态能有积极情绪,能主动困难,保持对工作的激情。最后,缺乏及时自我体验。有了想法和激情,不去主动体验,积极开展行动,自我发展难以得到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除了自我能动性外,还需外部条件作为支持,主要表现为国家、社会、幼儿园、家庭四个方面。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由于幼儿教师社会福利整体待遇偏低,而且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专业化保障力度不够,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其次,社会整体对幼师职业的评价和看法也会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评价低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影响工作的实践投入。再次,是幼儿园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措施。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它既强调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注重保育能力,工作要求细致、专心,在这种工作情况下,很难有所突破。
二.唤醒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唤醒自我发展的意识,走向自主。要唤醒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首先对自身的职业要有认同感和使命感,转变自我发展的态度。把幼儿的发展与学习作为一份使命和责任。其次,要不断转换观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等,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幼儿教师在自我发展的过程,因主客观因素影响,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教师有时因此产生焦虑感。良好积极的心态对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师需要不断体验探索,切实将自我发展落到实处。要想在专业发展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不可缺少的。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指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的一种回顾、检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相关能力所做出的思考。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要取得进步,离不开教师持续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反思与评价。反思自我发展的行为,找出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加以改正才能取得不断进步。只有通过及时、深刻、反复的自我反思,很多有益经验才会真正内化到幼儿教师的认知结构和专业实践中。对此,师傅、园长和资深教师要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进行帮助和指导,以提高幼儿教师自我反思的敏感性和有效性。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使徒弟通过对师傅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师傅的具体指导,逐渐体悟实践性知识并不断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的培养模式。
三.建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
1.理念素养。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观和理性信念。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幼儿教师的理念素养不仅要有教育观念,还应有对文化的理性信念。当前我国由于区域差别大,城乡经济发展状况悬殊,家庭情况和社会声望程度不一,家庭成员民族和知识结构的多元,幼儿的文化背景千差万别,所以,幼儿教师应有一种警觉和敏感的态度,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幼儿及其家庭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家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摒弃文化刻板和歧视等偏见心理,幼儿教师要树立公平的文化观。面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幼儿,教师应坚信每个幼儿都有自身学习和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对所有幼儿都应抱有相同、且较高的期待,保证不因民族、宗教、家庭经济、身体、性别或能力差异等而排斥和忽视幼儿,幼儿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儿童观。幼儿教师应淡化权威意识,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平等中的首席”,给予每个幼儿平等的师幼互动和参与活动的机会;消解自身的话语权威,认真听取不同文化主体的声音,公平处理一日生活中的多元文化问题,对幼儿表现进行合理和民主的评价,建立民主的教育观。2.知识素养。知识素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在多元文化视域中,教育对象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环境多元,需教师有各种相关知识来了解和适应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鉴于此,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就不能仅局限于“学科基础+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且需要多元的复合结构。幼儿教师应具有多元结构的知识素养,了解有关文化的基本知识。如,文化本身的特征、作用及发展过程的知识;与文化相关的学科知识;多元文化的内涵、核心要求和主要概念等。习得关于国家、族群、特定文化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一些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和地区本土的文化特色和行为方式等。掌握特殊个体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说,特殊幼儿价值观和行为等特征,以及影响特殊个体身心发展的家庭和种族文化背景等。3.情意素养。情意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教育是以人格互染和心灵感召的方式与教育对象发生知识和情感互动的过程。早期教育尤其要关注儿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教育是一种提倡平等、尊重差异的“大爱”式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内在学习的需要和潜能,是独特的发展个体。所以,人文关怀的情意素养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教师必备素质,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幼儿教师应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关怀并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家长和同事。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应对社会公共生活持积极心态,超越个人私利,深切关怀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并对幼儿成长抱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幼儿教师应凸显对处境不利幼儿的关怀,结合相关文化知识和教学手段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并施以情感上的特殊关怀。
四.加强管理中的情感激励
以“人”为本的情感激励理念使幼儿园的管理模式逐步向“柔性管理”转变。情感激励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关怀驱动。情感激励蕴藏着情感关怀的无形力量,可以凝聚和鼓舞幼儿教师的士气。快乐而真诚的情感互动,可以引发幼儿教师和领导在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激发幼儿教师内部潜在的工作动机,将领导关怀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内部情感动力,从而实现情感的关怀驱动。园长的关注和激发能促进幼儿教师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园长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人物,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行政和管理层面,更渗透在其和教师个人日常交往的点滴之中,很多时候,园长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副赞叹的表情都可能成为新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依据。情感激励的关键在于唤起和维持幼儿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情感激励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内在潜能的充分挖掘,则有助于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构建富有激情的幼儿园文化和谐的幼儿园文化能给幼儿教师一种无形的力量,犹如每个家庭对家庭成员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一样,是一种源自于内心深处的强烈归属感和吸引力,是一种真实情感的吸引和满足。它可以使全体幼儿教师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理念,构建富有激情的幼儿园文化,重视幼儿园文化的整体设计、积淀和传承,用文化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品位,提高文化的育人功能,把幼儿园建设成有人文关怀、师生共享的情感家园,使幼儿教师切身感受到自身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以自觉、自愿的快乐心态去实现自身专业的主动发展。当然,文化的构建要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和先导,幼儿教师的行为,使幼儿园成为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教育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以教研文化为重点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制度来引导、规范幼儿机构,以人文精神教化全体教师。
五.整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方式
立足区域资源,培养幼儿教师的文化敏感性。职后培训要结合地区特色,将幼儿园所在地区的已有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多元文化资源库,组织教师进行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组织精通民族文化的民间资深人士,与教育专家共同开发教师教育和培训课程,或邀请他们作为培训者参与到“国培”“省培”等培训中,提升幼儿教师对多元文化资源的应用能力。立足幼儿园实际,滋养反思、合作的教师文化。在幼儿教师准入考核时,应有意吸纳多元文化背景的教师,如外教、民族艺术老师和体能男教师等,丰富幼儿园教师结构;要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塑造开放和多元的班级文化;要鼓励教师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形成批判性反思与合作的教师文化,鼓励教师对文化不公现象进行批判,使其在行动中主动修正偏见,变革观念;要进行民主管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制度保障,保证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持续学习。立足教师实际,引导幼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并付诸行动。培养教师应面向所有在职的幼儿教师,要考虑到其身心特点和经验差异,考虑影响其多元文化意识的相关因素,结合多元文化实际体验,调动教师积极情感。培训形式应以主动参与式案例研讨为主,鼓励幼儿教师主动参与,积极评课、讨论与反思,将行动研究与反思相结合,增强幼儿教师的施教能力。
作者:白爱娃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参考文献】
[1]杨其勇,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走向与特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8)
一、园本文化建设要突出“园本性”
幼儿园因其自身师资、幼儿和家长来源的不同,以及所处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资源的差异,形成了自身的整体特色,即“园本性”。它是确立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目标、内容、途径的首要依据。因此,幼儿园的园本文化建设务必要突出“园本性”,在了解、认知本地域的文化背景、传统特色的前提下,在传承和发展本地区、本园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现时文化和特色,建构出融合自身历史文化、周边文化资源以及具有创新学前教育理念的园本文化。
二、领悟和理解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的内涵
优秀的幼儿园园本文化孕育着团队精神,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它熏陶浸染,润物无声,是幼儿成长、教师发展、园所发展的基石;更是幼儿园的一种内在气质,一种独特个性,一种教育品牌。
我们在构建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之前,有必要对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的认识误区进行一下梳理:将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片面理解为幼儿园文艺活动的组织;将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片面等同于标语、口号的张贴;将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视为幼儿园的形象设计;将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仅仅等同于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建设;将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幼儿园的园本文化建设脱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其后果不言而喻。
三、园本文化建设要以“精神文化建设研究”为突破口
幼儿园的“精神文化”建设风貌,是它有别于其他幼儿园的重要标志,它能集中体现一所幼儿园独特的底蕴和品质,具有隐性的、深层次的“品牌效应”,是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
1. 关注幼儿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尊重人的价值。幼儿园可以从弘扬“健康向上、淡泊名利、关爱和谐”的园本精神入手,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和态度”及“对幼儿的情感和态度”,尊重幼儿的人格和需求,对幼儿倾注“母亲”般的情感,读懂幼儿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
2. 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应该是全方位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影响和教育着幼儿。幼儿园可从“加强教师的品德修养”、“培养教师的审美情趣”、“关注教师的仪表行为”、“激发教师的潜在能力”、“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等方面来培养和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使教师的人格魅力成为无声的教育手段,使幼儿园成为行为教育的典范。
3. 对幼儿教师体现人文关怀。用“尊重、关爱、赏识”去唤醒幼儿教师内心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潜能,使教师对幼儿园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一支与幼儿园荣辱与共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我们最期望和最难得的效果。幼儿园可以从“尊重和理解教师”入手,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感受、关注教师的生活、关注教师的需要、关注教师的发展等等。
(1)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幼儿教师的心理感受、心理体验等心理因素,是影响幼儿教师自我提升最主要的内在因素。幼儿教师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势必会让她们奋发向上,有爱心、责任心和创造力。这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取得成效的保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幼儿教育中教师的人文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关系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人生观的建立。教师是一神圣的职业,它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态度是由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所决定的。作为一名现代的幼儿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坚持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与自身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和飞速发展的教育新环境。
二、人文素养的含义
关于人文,这个说法最早是出现在《易经》中,本来指的是人的各种各样的传统属性。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在近代中,人文是作为一种归依出现,比如说是在反对中世纪的传统宗教这个过程中,人们把希腊的古典文化作为回归世俗的人文传统。到了19世纪的欧洲,人文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学科:人文学科。以至于后来的大学中出现了人文学科的学习。
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包括: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而人文素养是其思想道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大的方面说,人文素养的高低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对人类生存意义上的终极关怀。人文素养是一种基本的品质和态度,它是做人最应该具备的要求,其中包括正确处理以下关系,例如: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甚至是国家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就是个人的一种内在品质,是个人长时间在学习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将一些优秀的成果通过一系列方式,例如:教师传授、熏陶等,让其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气质、修养,并最终成为自己的一种优良的内在品质。
三、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在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养成与提升人文素养水平是教师成长与发展所不可忽视的,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个体的必然要求。
1.博学多才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精神空间。作为一名带领祖国未来花朵的幼儿教师应该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有计划地进行读书,养成一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不仅要读自身专业的书籍,包括:教育类书籍;还要读一些课外书籍,例如:历史著作、哲学等。幼儿教师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琴棋书画歌舞应该做到样样精通。
2.在实践中进行教学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以及观点。开展一些教学研究,研究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快乐生活。
3.让教师自身的性格完善
如何让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体系得到健康的发展?幼儿教师的个人品质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拥有古今中外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对于完善自身的性格(比如:真诚、客观、公正、自信、坚韧等)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且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要有职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教师养成良好的人文品格,加强德行修养
教师处事的方式体现的是教师的人文品格,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文品格,最主要靠的就是加强德行修养。具w说就是“能认识教师角色的神圣性;能坚持育人向善的乐观信念;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不为物诱的牺牲精神,对学生有爱心、耐心、恒心的教不厌诲不倦的教师性格”。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对于教师来说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教师就是一个典型模范,经常不断反思自己的过失,要有自律的操守和道德追求,形成超功利的价值观,不为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要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实现,反对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行为,深切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渴望与梦想,这才是有人文素养教师的一种表现。学生时期是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和磨练的阶段,更应该引导他们时时处处用谦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并且始终将谦虚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幼儿教育;职业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17-01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国家、社会和家长们的重视。幼儿教育是人一生学习的起点,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幼儿教育是教育更高层次发展的标志,对促进一代代儿童健康成长,保障和改善国计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1.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概念
教师职业素养是指能够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幼儿教师职业素养,不仅指在教育生涯中具备其他阶段教师所拥有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幼儿教育过程中尊重幼儿、了解幼儿心理、对幼儿个性特长有敏锐的观察力、并拥有崇高的德行和完善的人格等等的集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不仅要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的教育传统和美德,更要与时俱进,在宏扬传统教育美德的同时,也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代化和新的情况,不断积累、发展和完善职业素养,既不丢弃传统教育文化,又具备现代教育的品质。
2.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是国家的基石,民族的未来。学前教育是幼儿各项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则是学校教育的启蒙者和第一执行人,是幼儿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人,因此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高低对幼儿教育结果的优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幼儿教育的大力发展,幼儿教师缺口加剧,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缺失严重,虐童事件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整体形象,对幼儿身心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社会、国家、家长、幼儿对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如此情况,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源头教育就非常重要。
3.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培养
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涵盖的内容广泛,着力点不同,方式方法各样,本文仅从一下几点内容简述。
3.1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榜样作用即重视施教者的"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成功人士,在少年时代,心中都有一个崇拜的人,他是你前进的标榜。卢梭有句名言:"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育者以身作则,以己示范,就是最好的工作方式,最佳的工作方法。教育者必须自己行为端正,才能是受教育者心悦诚服,遵守行为规范。王夫之说:"身教重于言教",意思就是施教者应具有的行为准则,在教育过程中以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学生。"唤作大圆镜,波文从此生。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幼儿教师继承了优秀的品质,继续传承,成为幼儿的榜样,从而使孩子也能都到感染,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施教者在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的同时,应该在提升自身的修为和素养上下功夫,通过阅读、学习、旅行等等,充实内心,拓展阅历,提高自己,从而影响他人。
3.2培养职业认同,提升自身信心。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作为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从学习这个专业开始,就该认识到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生很好的选择。幼儿教师作为人一生的启蒙者,她担负的责任重大,一批批的孩子通过你认识世界,养成性格,开始了漫漫人生求学路。施教者要让未来的幼儿教师在一开始就认识到自己工作职责的重要行,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使幼儿教师树立职业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观。在社会中,幼儿教师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教师应多通过社会实践、各类社会活动,获得社会认知,树立学前教育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自豪感。只要自身认可了这个职业,就会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积极向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即使将来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因为职业认同的存在,就一定能找到自信,克服困难。
3.3与社会接轨,培养多方面人才。学校培养目标与方式与社会需求目标缺乏一致性,学校的课程、教学均是围绕学校培养目标而进行的。高职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长期以来主要以幼儿教师为目的,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力发展,我国逐步迈入了幼儿教育黄金时期。社会对幼儿教育专业人才不再仅限于幼儿教师,近年来部分学校开始提出培养幼教管理人员及幼教科研人才的目标。国家鼓励多种力量多种形式开办学前教育,多元化的幼教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支撑。当下,幼教工作者供不应求,幼儿教师、幼教管理人才、幼教科研人才、各幼教报刊杂志网站均需要大量的幼教专业人员。因此学校的教育目标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充和进步,不能仅以幼儿教师为培养目标。首先,拓展了学生的就业范围,拓宽了发展空间,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其次,发挥学生性格特点,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环境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又对应于不同的职业,只有扩展了幼儿教育目标,才能使不同的性格对应于事宜的工作岗位;再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能够激发工作者的热情,增强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因此不能将目标仅仅定位于幼儿教师,使得学生无法充分将兴趣发挥到工作中,降低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适当调整,与社会接轨,既兼顾学生未来的发展,又要满足社会对幼教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古蓬勃. 刍议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75- 76.
[2]王萍.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08,03(159): 25- 27.
[3]王海安.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相关策略[J]. 文教资料,2011,8: 167- 168.
[4]于娜.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问题与对策[D]. 山东,2014.
关键词:幼教改革;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冲击;对策
引言
幼儿园是儿童开始学制化教学第一个接触的场所,其也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保教机构。对于幼儿家长以及社会来讲,幼儿教育有可控且多样化等优势,是儿童走向社会之前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阶段。因此,幼儿园可以说是幼儿在同龄化环境中进行人格和情感养育的温床。在幼教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工作。
一、幼师素质结构的含义
根据学术界的观点可知,幼师的素质结构包含了幼师的道德、学识以及幼师的能力等多个方面。幼师的素质能够体现出幼师的整体能力,也能推动幼师的教学效果呈现。在对幼儿教师素质进行研究时,相关专家学者认为幼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和教学责任感等方面都属于幼师素质结构的范畴。良好的素质结构,能够使幼师与幼儿间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进而提升幼儿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幼师素质结构的基本组成
根据幼师素质结构的构成划分,幼师的素质结构主要可分为:普通素养、专业素养、专业态度以及教师的人格特征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普通素养就是指教师自身的人文、科技素养。也就是说在幼师个人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包含了基本的政治文化素养、社会阅历素养以及其他各学科知识素养。教师的普通素养是教师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其教育素养结构的基础内容。而教师的专业素养则指的是教师个人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师个人专业的知识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素养。而教学能力素养则更多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的教学规划能力,包含了对课程设置的规划,对教育方式方法的规划等。专业的教育态度实际就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教学态度,主要包括了课堂教学态度,课后与幼儿的交流态度等。教师的人格特征就是教师个人的基本特点,包括身体健康情况、精神状态、情绪表达以及性格特征等。
三、幼教改革背景下的幼师素质结构面临的挑战
(一)幼教市场改革对现有幼师素质结构的挑战
幼儿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所以也要逐步走向市场化,大多数公办园要转制,民办园要直接面对市场经济,幼儿园运营模式也会逐渐趋向企业化、产业化,园长也会向企业经理的角色转变。但是,幼师素质结构中并没有市场经营及管理这一项,而且幼师及高师课程也没有这项培训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幼师也需要进一步调整自身的素质结构,以满足教育市场的需求。但是由于没有什么经验可循,所以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比较大的。
(二)飞速发展的科教文化对幼师现有素质结构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教文化产业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幼儿教师来说,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科教文化面前,其原有的素质结构也会面临较大的冲击。首先,科教的发展对幼师个人的文化素养要求也有所提升。幼师要想更好地适应幼教工作,就必须促使自己的思想文化与当前飞速发展的科教文化内容保持一致。其次,科技的发展也必然带来教育产业发展的科技化。因此,幼儿教师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也必须对原有的素质结构进行变革。而且随着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度提升,也必然使幼师在开展幼教工作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四、面对挑战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一)幼儿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对于幼师而言,其不应该因为自己从事的是幼儿教育,就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即便是幼儿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促使自身的发展与教育改革保持一致。目前行业对幼师从业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幼师自身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自己在幼儿教育活动程中可以满足社会提出的要求。
(二)幼儿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在幼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幼师的素养影响着其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首先是幼师从业者至少应该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水平。学历基础是确保幼师基本素养的根本;其次是在幼师素质结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师行业的特殊性,鼓励教师进修,通过改善幼师自身素质结构来提升幼师执教能力。
(三)改革高师课程内容和设置
现有的幼师素质问题多少都与高师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局限有关,所以,必须改革高师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高师也要针对带来的四大挑战进行改革,改变培训体制、方法和课程内容,增设幼儿教育哲学、课程设计、综合教学、观察评估、教師专业态度等课程。理论和实践并重,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和理性批判能力。而全国园长培训班还要加入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五、结语
总而言之,幼教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当前的幼师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针对幼师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相关单位及人员应该从幼教改革对幼师素质结构带来的冲击着手,加强对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如改革高师课程内容,幼师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自身素养。
作者:马前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核心素养;幼儿;合作共育
一、幼儿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策的了解学习不够
大部分幼儿家长及教师既不了解也没有学习过《素养》,只有少数幼儿教师听过该文件,且幼儿园及教育部门并没有组织幼儿教师和家长学习过,高校也大多没有组织教师进行过专题学习。
(二)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理解不清
核心素养是超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认知、情感、能力”这些概念之上的一种整体性、发展性的概念。然而家长往往更关注幼儿“学到什么”“会不会数数”等问题;幼儿教师也大多以“说教”为主,教学中偏重“教”,而忽视孩子的“学”,忽视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导致核心素养被认为等同于知识。
(三)幼儿教师和家长自身核心素养水平不足
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包括基础性素养即文化底蕴、专业性素养即教学能力和发展性素养即学习能力。家长亦是如此。核心素养的提升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幼儿教师和家长自身核心素养水平的不足,对幼儿影响至深。
(四)高校、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当前,大多数幼儿园主导幼儿在园情况,家长主导家庭教育方面,高校主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但社区关于幼儿的活动却很少。他们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教育合力,而要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
二、幼儿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政策学习
教育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素养》的宣传学习。专家专题讲解,幼儿教师和家长专题学习,同时开展《素养》学习经验交流会,分班级或者分小组进行研讨学习。
(二)明晰核心素养内涵
通过《素养》的学习,明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各国都认为包括协作、交往、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这种国际认同进一步明晰了其内涵。
(三)提升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核心素养
幼儿教师提升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组织幼儿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家长提升核心素养,就能以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处理幼儿教育问题,更好地与幼儿园合作。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基础性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及目前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1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1.1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要让孩子的科技素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幼儿教师的科技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良好的科技素质结构是发展和完善教师能力的核心,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会直接影响整个幼儿科技素质教育的质量。
1.2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对新时期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幼儿时期独特的心理特点及其特有的文化精神特征,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敦育的要求.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包括必备的科学知识,正确的科学吐界观和良好的科学精神、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处理辑种事务的能力等。其内涵体现于科学世界观、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特有的科学教育方法等。
1.3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幼儿科学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是要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和学习科学;在有趣的科学活动中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在生活、游戏和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认识世界。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科学教育目标。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
2 现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2.1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现代教育仅靠书本知识的传授已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科技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科学素养,这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为适应社会化学习要求,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同时,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学会选择和利用信息。比如,有的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时,除了让幼儿亲自种植植物进行观察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中有关农业的节目录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这其中的功劳无疑就是因为该幼儿园的教师善于从自己获得的有关科学的信息资源中吸取适宜的科学内容,融入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去。
2.2科学的启蒙意识和能力
幼儿期是个体科学素养开始萌芽的时期,这就决定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必须具有启蒙性。由此,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科学启蒙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即具有将科学知识生活化、科学方法具体化、科学过程游戏化、科学态度情感化的能力。
一个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定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从中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的科学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品质。
2.3特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
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愈能提出问题,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发问,引导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幼儿生活的需要。
3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
3.1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精神和态度是培养幼凡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幼儿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即幼儿表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挑战困难,追求事业执着不渝,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展的要求。
3.2对科学知识的重新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幼儿常常对地球的常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她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惊疑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利用已有知识回答幼儿的问题,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爱发问的天性,激励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信息,不断地积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