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08 10:12:23

序论:在您撰写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

第1篇

我们通过2005年l~12月对我科收治的卧床鼻饲病人40例,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12月收治卧床鼻饲病人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通过护理干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5%。2004年1~12月收治卧床鼻饲病人59例,其中男39例,女20例,发生率为10%。

吸入性肺炎:实验组40例,发生1例(25%),对照组发生59例,发生6例(10%)。

护 理

(1)评估:①采集资料对病人进行评估,详细询问病人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生命体征,神经科查体,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X线检查结果,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有无长期吸烟史,有无呼吸功能方面的检查与测定。②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属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态度及期望值,以及经济状况,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

(2)提出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在护理职能分工范围内,由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进行评估而对其现有的或潜在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判断。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诊断侧重于患者的意识、行为、 认知、心理等方面,与吸入性肺炎有关的诊断为:①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丧失有关。②躯体移动障碍: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有关。③ 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有关。④营养低于机体代谢需要:与长期鼻饲有关。

(3)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鼻饲前要吸尽气管内痰液及分泌物,防止吸痰呛咳,憋气可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反流。在鼻饲中和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吸痰,以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每日雾化吸入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及吸出。②加强口腔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每天2~3次。③卧位:患者的是预防误吸的关键,鼻饲时应采取半坐卧位,借重力可防止反流及误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60分钟。鼻饲后30分钟内不可翻身,严密观察,若患者出现突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应警惕有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如出现误吸应尽早处理,以防意外发生。④掌握鼻饲物的量、速度、温度:注入食物前应将胃内残留液抽出,注意观察胃内容物残留情况,如鼻饲前抽出100ml以上,应适当延长间隔时间。鼻饲食物的量每餐不易过多,一般在350~400ml为宜。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在15~30分钟喂究为宜。鼻饲过快可引起大量胃残留和肠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等,均可导致发生误吸[2]。温度40℃左右较合适,以免冷热刺激而发生胃痉挛,造成呕吐。⑤主动、被动活动:长期卧床的老年鼻饲病人要鼓励和协助病人及家属做主动、被动活动,如上下肢活动,翻身、扣背,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⑥供给营养及液体:食物的调配应考虑到病人的现有疾病,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增加复合维生素B和C的补充,增加液体的补充,每天摄入量应达到300~4000 m1,应采取少食多餐制,所选的食物应易于进食及容易消化。⑦鼻饲管的护理:每次更换鼻饲管时,应用止血钳夹住其尾端向外迅速拔出,以免管内残留液体流入气道内引起误吸。鼻饲管需固定好防止外脱,每次鼻饲前均需验证胃管位置是否正确。

讨 论

由于老年人呼吸道特点,特别是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纤毛活动减少,降低了呼吸道自洁作用,使呼吸道对细菌等异物的抵抗力和清除能力降低,长期留置鼻饲管咽部受到鼻饲管的刺激,环状括约肌。不同程度的损伤及功能障碍,增加了吸入性肺炎的可能[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机会:支气管敏感部位的神经支配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反应性及敏感性降低,咳嗽能力下降不能有效拔除过多的分泌物而流入肺内造成肺部感染。平卧位床头角度低会增加反流物及分泌物流入呼吸道的机会。通过我们加强护理干预,针对各种易发因素进行具体指导,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处理,大大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增加了医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参考文献

1 陶国枢,等.现代老年医学答疑.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50~51

第2篇

【关键词】家庭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 身心健康

1 基本护理

1.1日常护理

晨间护理可促进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和按摩受压处。

晚间护理: 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1次晚间护理。除重复晨间护理外,给病人擦背和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等。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协助病人进餐: 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1.2预防功能伤害的摆放

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下垂,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预防跟腱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

膝关节畸形预防 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关节屈曲挛缩。

肩、髋部关节的预防。(1)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髋畸形。(2)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方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3)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运动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这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可根据病情设定关节运动计划。

被动运动: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可进行床上被动操锻炼。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1~2次,速度要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主动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可鼓励病人做床上操,手关节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关节、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展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动作。

2 个别护理

2.1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

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预防功能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重要途径,因此,卧床病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士要亲自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如遇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口腔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2.2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对于瘫痪或床上运动困难的病人,要有定时翻身和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1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1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家属或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前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位,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做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

2.3针对大小便失禁病人的特殊护理

长期卧床且大小便失禁者,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基础护理技巧也很重要。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制定一个具体的护理方案,如果病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排泄大小便,可告知家人这类情况可通过观察病人的二便规律设定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便排尿的次数。如果病人痴呆,可在床上或内裤中放置吸水垫子,以吸附尿液。如果病人上肢可活动,且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护理,可在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的语言指导,鼓励病人自行护理,减少他人的照顾,可在床旁放置病人伸手可以拿到的专用便器。完成自我护理可使病人产生自信,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第3篇

为提高骨科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用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提高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老年腰椎或下肢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286例,男205例,女81例,年龄范围为66-92岁,其中伴心血管疾病53例,糖尿病患者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脑卒中患者16例,仅1例死于院内肺部感染,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2.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后结合病人病情、辅助检查结果及时作出相关护理评估,了解有无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提出护理问题,并通知医生查体,做好各项辅助检查,积极治疗,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成功率。

3.骨科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3.1内源性因素

3.1.1患者本身因素

①老年患者;②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功能1秒率<60%;③糖尿病;④意识障碍患者;⑤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或肥胖患者;⑥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

3.1.2误吸

口咽部定植细菌误吸是肺部感染的最主要发病因素。健康人睡眠时有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老年患者由于呼吸道功能衰退,手术后卧床时间长,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则更容易发生误吸。通常情况下支气管粘液纤毛排泌系统能有效清除吸入气道内的细菌,但若吸入细菌量大、毒力高容易逾越局部或全身防御机制,肺炎随着发生。

3.2外源性因素

3.2.1环境因素

病房是各种病人集中诊断、监护和治疗的场所,医疗设备多、口咽部细菌移植多,操作多,人员走动多,病人并发症多,若无空气净化设备或通气不足,造成了人多菌株杂的环境。而有些病人需要气管内吸痰,吸痰中往往发生飞沫四处撒播,导致空气中细菌量增加,从而促进肺部感染的发生。

3.2.2交叉污染

有人提出定植于医务人员手上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金葡菌是口咽部定植菌和肺炎病原菌的重要来源[3]。医务人员护理感染病人或接触带菌污物后,手上定植菌可骤增,如不洗手直接接触其他病人,则极有可能造成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带有病原体的飞沫也常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者,细菌或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咳嗽或喷嚏以飞沫的形式传给其他人。使用的呼吸器面罩、氧气湿化瓶、吸氧管、雾化器等呼吸设备及监护仪、病人的床头桌、柜也可成为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3.2.3侵入性操作因素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操作,机械地越过了呼吸道正常防御机制,破坏或改变了机体的外部屏障,使咳嗽或喷嚏反应缺失,导致吸入性肺炎。若通气装置合并使用喷雾器时。则病菌能越过纤毛黏膜毡的防御屏障,有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由此可见,在侵入性操作过程中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患者体内造成肺部感染[4]。

4.护理措施

4.1一般性护理

嘱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每日大便1次。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协助1-2h翻身1次,并配合拍背、指导有效咳嗽,有利于痰液的咳出。鼓励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呼吸训练”,深呼吸、咳嗽,定期协助翻身拍背,要注意听诊肺部,如有痰鸣音时,应鼓励患者有效排痰,如排痰无力者,应予吸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

4.2口腔护理

鼓励并协助病人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每次进食前后,咳痰均要漱口,必要时可给予口腔护理,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1%碳酸氢钠和双氧水交替漱口,避免口腔内细菌下行继发感染。

4.3超声雾化吸入

对于有咳嗽而痰粘稠不易咳出的病人,要进行超声雾化吸入,通过雾化吸增强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防止分泌物粘稠度增加,促使痰液排出,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能,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用于控制呼吸道感染,止咳化痰,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а-糜蛋白酶及等,吸入时嘱病人深呼吸,这样药液随深而慢的吸气而沉降于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到消炎及止咳化痰的作用。

4.4呼吸训练器的使用

每天Q6h使用一次,每次20min,呼吸训练器可训练患者缓慢而均匀的深吸气,根据刻度指示和容量设置,可以方便控制吸气速度和容量,其深慢吸气模式可使胸膜腔扩张,胸腔负压增大,有利于肺的膨胀,从而提气量和肺泡有效通气量,有效的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4.5药物治疗

目前常选用沫舒坦,沫舒坦具有促进黏液排除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它可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适用于痰液分泌不正常,排痰功能不全,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每日2~3次,每次15mg,慢速静脉注射,严重病例可以增至30mg。亦可进行超声雾化。

4.6加强呼吸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

预防外源性肺部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呼吸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和正确掌握使用消毒灭菌方法。氧气湿化瓶是常见的细菌孳生地,一旦污染,细菌会在24h内大量繁殖。因此,临床上吸氧的患者要固定专人使用吸氧装置。超声雾化器应根据疗程固定患者使用。呼吸管道、金属接头和配件高压消毒灭菌;湿化瓶用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5-20min后,生理盐水冲洗后用;呼吸机外表用消毒湿纱布轻擦或紫外线照射[5]。

4.7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在留置与护理各种管道时,应严格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注意局部保护;定期更换管道,置管时间最好不超过7天;留置期间定时消毒穿刺点,定时更换敷料,一般在冬天每周更换1~2次,夏天由于患者出汗多,每日更换1次或隔日更换1次,有渗血、渗液时则应及时更换,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置管期间遵医嘱定期取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协助其多饮水,必要时行膀胱冲洗,有创管道在拔管后要常规进行导管尖端培养。

5.心理指导

对于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或病程较长,病人体质弱,而睡眠、饮食、活动受到影响,病人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或烦躁情绪,对治疗及康复不利。因此,护士应向病人说明情绪波动对疾病的负性影响,关怀、尊重病人,使病人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或满足,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总之,骨科老年患者预防肺部感染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需引起重视,采取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利于患者的康复,避免诱发肺部感染,以降低病人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梁颖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04-106.

[2]王瑞芬.骨科老年卧床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207.

[3]曾玲,虞献敏.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华西医学,2007:156-158.

第4篇

目的观察氧动式雾化吸入法对预防因各种原因引起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有效率。结论长期卧床患者使用氧动式雾化吸入法更易耐受,且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概率低。

各种疾病引起因长期卧床患者,四肢肌力减弱,不能自主翻身,胸廓活动度小,双肺野后部易蓄积分泌物,加重肺底部分泌物蓄积;呼吸道清除功能减弱,咳嗽、喷嚏反射等保护性反射功能减弱,病人不能将痰液及分泌物有效排除,易患坠积性肺炎【1】,为了提高长期卧床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治疗效果,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非常重要,雾化吸入是预防坠积性肺炎的重要方法,对长期卧床患者无不耐受反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经头部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患者42例,多种外伤引起截断42例,小面积脑出血42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未发生肺部感染,均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所致偏瘫,不能自主更换卧位,所有病人住院时间平均15天,给予氧动式雾化吸入,患者偏瘫肢体肌力均为0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卧床患者的常规治疗,预防呼吸系统感染均不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每两小时更换卧位、翻身、叩背一次,或者给予减压垫,氧动式雾化吸入组患者给予沐舒坦30mg雾化吸入,每日两次,告知患者尽量排除痰液,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胸片的改变情况。

1.2.1 氧动式雾化吸入 一次性氧气雾化器前端是口含嘴,相连接的是雾化雾化器主体,尾部是氧气连接装置的连接管。氧气雾化吸入法师将沐舒坦30mg加入氧气雾化器中,尾端的吸氧管道连接氧气装置,然后将干燥的湿化瓶连接于氧气装置上,拧紧各部分的接口,接口处不可有漏气,调节氧流量为6―8升,将口含嘴置于病人口中,指导病人用嘴慢慢吸气,用鼻慢慢呼气。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给予雾化治疗15天内,观察病人神志、情绪及不良反应。观察有无坠积性肺炎。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的发生,对治疗都能积极配合及接受,使所有治疗都能顺利完成,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临床借鉴。

3.讨论

长期卧床患者由于呼吸道清除无效,不能自主改变,胸廓活动度小,呼吸道分泌物多,肺纤毛运动少,咳嗽反射减弱【2】,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持续卧床,吞咽障碍,极易导致呼吸道不畅,从而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的目的。

雾化吸入法是治疗和预防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氧动式雾化吸入法是应用一次性氧气雾化吸入器,一人一用,无需多次消毒,只需加入治疗所用的药物,操作简单,产生的雾粒微小,雾量均匀,药液产生的雾量随着高流量的氧气直达细小支气管,使药物直达病灶。氧动式雾化吸入法吸入过程中,只加入治疗用药,不加入生理盐水等任何水分,从根本上节约了药物;加上雾粒微小,使用过程中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氧动式雾化吸入法将药物微小颗粒化之后均匀地送到气道粘膜,治疗呼吸道感染,操作简单,节省药物,吸入的雾量均匀无刺激,对患者无不良反应,能够防止脑梗死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由此说明脑梗死卧床患者使用氧动式雾化吸入法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可以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第5篇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坠积性肺炎更是神经外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护理

1.1评估了解起病的急慢程度以及诱因,掌握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既往史、现病史,采取X哥拉斯分级法评估病人症状,重点观察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吞咽、咳嗽反射是否存在等问题。上述三点是导致坠积性肺炎发生的直接原因。其中昏迷时间最长的患者达10个月,对这样的患者做好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非常重要。要注意听诊双肺的情况、了解X线的检查以及有无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等。上述病人是坠积性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

1.2护理诊断 神经迭外科患者护理诊断包括,应对患者的意识行为、认知行为、认知能力、心理是否健康、呼吸频率及快慢程度和有无叹息抽啼样呼吸的改变、是否存在气管切开等术后问题进行诊断,注意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上与呼吸道是否通畅有关,与患者的意识咳嗽反射丧失有关;也与肢体功能障碍与偏瘫、手术恢复程度、吞咽障碍、气管切开、意识障碍或延髓麻醉有关;此外也与语言功能障碍、卫生知识缺乏有关。

1.3护理措施

1.3.1对于气管内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实施间断雾化吸入。每日4-6次,气管内持续滴入抗生素和糜蛋白酶,以稀释粘稠的分泌物。同时每2h为患者翻身,由下向上扣背1次,使气管末梢的痰液受到振动,将痰液充分排出,可以降低长期卧床患者的坠积性肺炎的发病率。

1.3.2手术后患者多采用气管内插管及鼻饲。因气管插管气囊对呼吸道粘膜的压迫,使其完整性破坏,屏障作用下降,鼻饲及昏迷时间过长,影响了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而通过翻身推背可使病人被动活动,增加肺通气,避免分泌物积聚、肺泡壁塌陷造成的肺不张、坠积性肺炎。

1.3.3正确吸痰 首先保持呼吸道充分湿润,预防因气道水份减少,导致分泌物粘稠和排出障碍。因此对室内空气要调整适当湿度(60%-70%),患者取平卧位,中心吸引压力应在11-20kPa,采用旋转提拉手法。注意动作轻柔,吸引时阻断负压,插管深度不易过长。从深度向上提拉,左右旋转,避免上下提拉,造成污染,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抽吸时间不可超过l0s,防止患者脑驴。另外吸痰管应每日更换2-3次,气管切开局部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情况、气管套管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从而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第6篇

老年人解剖组织结构逐渐老化,生理代谢机能趋向衰退,视、听能力降低而反应迟钝,容易发生坠跌或被车撞伤,伤情多为严重,疾病和外伤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的老人极易并发肺部感染,因此加强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在临床上尤为重要。临床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心理护理 为增强老年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护理中要多安慰,不仅要有耐心,坦诚对待病人,巧妙的解释病情及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而且要不厌其烦,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二、病区环境 为病人创造一个优美、舒适、清洁、安全的外部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0℃~22℃,湿度60%~70%。病房地面每日采用高效消毒液喷洒两次;空气用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加强病区管理,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减少人员流动。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临床上我们采用“湿、翻、叩、流、咳、吸”的方法既湿化呼吸道,正确翻身叩背,引流,有效咳嗽,适时吸痰,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1、湿化呼吸道 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上呼吸道生理湿化功能明显降低,造成器官腔内分泌物稠厚干结,不易排出,引起肺部感染。可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来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利用超声震荡把水分子变为很微小的颗粒,这种小颗粒的水分可被吸入较深的肺部,而且它可停留在上呼吸道中,在使用中可根据医嘱加入药物,效果更佳。

2、正确翻身叩背 每2个时翻身叩背一次,叩背是一种蕴含轻敲与震动的技巧,当在存有分泌物的肺叶处扣击时,可使分泌物黏液引流至细支气管中,以利痰液排出。

3、引流 是应用重力的原理,将肺叶中的分泌物引流出来。在引流的过程中鼓励病人做深呼吸运动,随后教病人做有效的咳嗽,这样可咳出大量的痰液。若病人无法自行咳出时,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吸痰。

4、指导正确的呼吸、咳嗽 咳嗽、吸痰、引流及翻身、叩背都是用来除去肺部分泌物的方法,以维持呼吸道通畅,使肺部能有效地换气。若有可能,病人最好采取坐位,护士应指导病人深呼吸,然后摒住呼吸数秒,在呼吸时咳嗽。

5、适时吸痰 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但吸痰不能做为常规操作,只能在必要时进行,如病人咳嗽无力,呼吸抵制或清醒的患者主诉有憋气感,同时听诊有罗音,氧饱和度和氧分压突然下降时,提倡吸痰。吸痰时应注意:选择外径为气官套管内径1/2的无菌硅胶吸痰管,边吸边向上提,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造成缺氧。如痰液粘稠,由气管内滴入1~2ml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再将其吸出。吸痰应轻柔迅速,同时观察病情,如发生紫钳或心跳过快,血压明显上升,应立即停止,吸痰后听诊肺部,以评介吸痰效果。

四、合理氧疗 当病人换气不足而造成血氧浓度过低时采用氧疗法。在治疗中一般采取持续鼻导管低流量吸氧1.5~2L/min,每日更换氧气管道,湿化瓶,蒸馏水及鼻导管,并在另侧鼻孔插入。在用氧时定时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根据检验结果来调节氧气的流量,低流量吸氧有助于改善病人缺氧状态,高流量给氧易造成二氧化碳潴留。

五、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 长期卧床病人每日至少要进行一次擦浴,勤更衣,勤翻身,勤换床单,以确保皮肤完整与身体的舒适;病人常因咳嗽,痰多,用口呼吸等,而出现口腔干燥不适的症状,应随时注意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鼻腔,湿润鼻粘膜;对于眼角不能闭合的病人,用凡士林纱条覆盖双眼,必要时给以红霉素眼膏涂抹,保护角膜。

六、合理抗生素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第7篇

【关键词】骨科;卧床患者;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52-01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正常人体在日常生活及工作活动中或多或少都保持着一定的运动量,长期持续的制动及卧床是非生理性的,必然会对全身各系统器官造成不良的生理效应,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衰退及病态反应。康复医学特别是骨科康复的重要任务正是补充必要的运动刺激,防治长期制动和卧床的不良生理效应,也是提倡康复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住院患者长期制动及卧床除对前述的运动系统、器官的局部影响外,还会对全身其他各系统、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1 骨科卧床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1.1 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1.1.1 心功能减退:长期卧床可使静态心率增高,心脏每搏量,每分钟输出量减少,左心室功能减退。有报道称,完全卧床休息时,心率每2d增加l/min,而且心脏对容量负荷的反应也变差。

1.1.2 血容量改变:持续卧床时循环血容量减少。长期卧床休息,可在30d内引起血容量进行性减少,其程度以第6天为最显著。有报道,卧床4d血浆容积减少12%,也有报道,卧床7~l0d后循环血量减少700~800ml[1]。

1.1.3 直立性低血压:正常人由卧位坐起或站起,通过活跃的交感神经反射使血浆内肾上腺素水平迅速增高,下肢血管及肠系膜血管收缩,使体内血液立即重新分布,从而维持血压以保证较高位置的脏器如脑、心脏等的血液灌流。如果正常人完全卧床3周后(有严重疾病、损伤者及年老体弱者则在数天后),此种适应能力就完全丧失,在由卧位坐起或站起时,体内血液不能即时产生重新分布,出现血压下降,心、脑等组织出现供血不足,发生眩晕、心慌甚至晕厥、跌倒等,称为直立性低血压[2]。因此,对这种患者,在恢复活动的早期如离床活动时应注意缓慢坐起,加强保护,防止跌伤。

1.1.4 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浆容量减少,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加之缺乏运动,静脉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淤滞,易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尤为常见。

1.2 呼吸系统改变:长期卧床使呼吸变得浅、快,潮气量降低,肺活量及功能性残气量减少15%~30%,同时,还使膈肌活动范围下降,呼吸动度减弱,肺的廓清能力大大降低,呼吸道分泌物坠积于下呼吸道不易排出,使坠积性肺炎发生的概率增加,尤其对老年患者及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的威胁将更大[3]。

1.3 泌尿系统的改变:泌尿系统的感染及结石形成是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的问题。长期卧床的不利于膀胱的排空,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易于尿液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长期卧床还会使骨质吸收活跃,引起高尿钙症,加上尿磷增加,尿液滞留等因素,使泌尿系统结石易于形成,而结石刺激损伤膀胱黏膜又有利于细菌的过度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两者互为促成因素,使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形成的发生率更高。

1.4 消化系统的改变:长期的卧床及缺乏运动会使食欲减退,摄食减少,并使消化道黏膜及腺体萎缩,肠道吸收功能减退,易导致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此茆,长期卧床还会引起肠道蠕动减慢,造成腹胀不适、便秘,甚至粪石嵌顿,增加肠道内毒素的吸收,恶化机体内环境,对体质衰弱者甚至还可能出现肠道内细菌移位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

1.5 代谢的改变持续:制动和卧床会出现负氮平衡。卧床不动的患者每天损失约2g氮,卧床5~6d,氮的流失量增加,2周时达到高峰[4]。此外,尿钙流失增加并出现负钙平衡,平均每周损失钙量约为1.5g,以第4、5周损失钙量最为明显。

1.6 神经系统及精神心理的改变:长期卧床会引起幻觉和定向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严格卧床休息数天后,可有注意力、空间和时间定向力等方面的明显改变。此外,还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不安、激惹易怒等精神情绪方面的改变。

2 骨科卧床患者护理方法

因各种原因需长期卧床的病人,护士应积极努力帮助病人,预防因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减少伤、病、残者的社会功能障碍,维持伤、病、残者的身心健康,努力使卧床病人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2.1 晨、晚间护理。

2.2.1 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晨间护理的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2.2 晚问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其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或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2.2 床上擦浴:为身体虚弱、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擦浴,使病人保持身体清洁舒适,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排泄功能,同时也可借此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上有无皮肤破损等。擦浴前先调节好室温防止病人着凉,助病人小便;将大毛巾铺在病人颈下,遮住枕头和被头,把小毛巾折成三层缠在护理者手上浸蘸热水,按需要用肥皂,为病人洗脸和颈部。洗眼时由内眦向外眦,鼻孔亦要洗干净;清洗颈部时注意脖子皮肤皱褶处和耳后,用稍湿的毛巾擦去皂沫,再用拧干的热毛巾擦洗干净。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可自行淋浴或盆浴,水温以41~43℃为宜,关照病人浴室门不要栓上,照顾者应随时关心病人,并给予必要的帮助,防止病人因体弱而发生意外。

2.3 口腔护理: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人性、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慢性病人,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病人食欲,因此,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必须注意口腔卫生,以防并发症。

2.4 皮肤护埋: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付以表格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照顾者11点睡觉,可在睡前给病人翻身,晨2点前家中谁起夜,由起夜者再为病人翻身一次,5点前给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1~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2.5 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且又患大小便失禁,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要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同时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病人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2.6 并发症的护理:褥疮预防护理: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和舒适度,适当变动间歇解除身体压迫;防止患者身体的摩擦和剪切力,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经常按摩患者受压部位,改善血液循环;不让出现受压反应性充血的皮肤再次受压,以酒精湿敷。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保暖并注意口腔清洁,进行深呼吸运动训练,鼓励病人适当咳嗽清痰,每日2次超声雾化吸入,有呼吸障碍的患者可采取吸痰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和消毒,如留置导尿管注意选择适当的规格,并定期检验尿常规,必要时行无菌操作下的膀胱冲洗,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反射排尿训练,注意变换,行被动锻炼或能力以内的主动锻炼。

3 结束语

护理的对象是病、伤、残者及慢性病和老年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康复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要灵活运用康复护理技术,精心的护理,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监督和指导病、伤、残者,详细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只有将骨科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做好,才能够为预防伤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或恢复病、伤、残者的身体功能,使其早日重返家庭、回归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新.卧床4周以上骨科患者长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7):214~215

[2] 胡银华.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医药版,2008,(11):54~56

[3] 梁颖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