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审计重点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07 11:21:40

序论:在您撰写审计重点内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审计重点内容

第1篇

对企业战略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战略的审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查企业有无战略。一般而言,业务单一、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不存在明确的战略方案,业务多元化、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战略方案。企业规模越大,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就越重要,因此,战略审查的第一步就是审查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是否制定出了明确的战略方案。

2、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行业性质相适应。在确定企业已制定出明确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行业性质相适应。如处在分散行业中的企业常采用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横向合并等战略来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又如,处于成熟行业中的企业常采用缩减产品系列、降低成本、提高现有顾客的购买量等战略来保持原有的竞争地位或采用创新、发展国际化经营等战略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3、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相适应。在确定企业战略与行业性质相适应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还要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相适应。

4、审查企业战略方案能否有效贯彻执行。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审查,确定企业已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审查企业战略能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可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各事业部或各职能部门是否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制定出各事业部或各职能部门的战略方案,审查各事业部的战略方案是否详细说明了本事业部所确定的经营活动范围和目标,审查各职能部门能否把事业部或企业的经营战略转化成指挥与协调活动,以保证总体战略的具体实施;(2)审查是否存在资源分配与工作计划不衔接的风险;(3)审查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战略的具体形式是否适当;(4)审查企业为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确定的纠正措施和权变计划是否适当。

(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审查

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审查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对纵向分工结构的审查。对纵向分工结构的审查,重点在于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是否过多,对此,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1)集权和分权的程度是否恰当;(2)中层管理人员人数是否过多;(3)信息能否在组织中及时有效传递;(4)管理人员的协调与激励行为是否受到过多地限制。

2、对横向分工结构的审查。常见的企业横向分工结构有:直线制结构,直线职能制结构,事业部结构,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结构。对横向分工结构的审查,可结合每一种结构各自的适用范围进行。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还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经营战略、技术特点和管理体制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企业的横向分工结构形式是否合理。

(三)对企业计划的审查

企业计划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对企业计划工作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计划的审查应重点关注(1)企业是否设计出了适合本企业的计划系统。这一审计内容包括:对各类计划是否确定了适当的计划制定者、计划范围和计划形式,计划是否与资源配置相协调,计划是否与业绩评价相协调等。(2)计划是否与企业目标相符合,是否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3)计划是否对影响计划完成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有所估计,并确定了相应的应变措施。(4)计划是否建立在对历史数据的正确分析和对未来合理预测的基础之上。(5)计划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即:完成计划所取得的收益是否大于执行计划所需要的成本。(6)各部门之间的计划是否协调,企业计划正式下达之前是否征求了计划执行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意见。(7)每一项具体计划是否有计量其业绩的标准和方法,能否为评价和考核计划执行情况提供依据。(8)是否存在保证计划能够按预定方案执行的控制手段,计划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能否及时传送给计划的控制者,计划控制者能否对计划执行过程出现的偏差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四)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2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转型 发展

一、企业审计的职能和国有企业审计内容的定位

企业审计职能主要包括监督、控制、评价、服务,企业审计内容围绕审计的这几种职能展开:

监督:审计的产生源于企业管理者无法亲自对执行层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审计借助于其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内控制度情况、企业经营环境等因素都熟悉实施监督职能。审计监督职能的履行一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威慑作用;二是通过对企业各个层面的检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弥补管理上的漏洞,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控制: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效果进行检查与监督,这本身就是内部控制职能的手段的应用。审计通过控制职能将收集到相关信息反馈给管理层,为及时纠正、完善内部控制执行的偏差提供依据。

评价:审计通过事前、事中审计,为管理层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了解和评价提供真实、公正的监督检查信息,从而找出管理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断得以改进。评价职能主要在对重要岗位、关键业务环节履行内部控制的情况,以及对管理层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目标责任的执行等方面发挥作用。

服务:审计综合性强、熟知企业管理环节、评价客观真实,通过对企业的内控制度、经营决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企业管理中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提供较为全面且中肯的审计建议及改进措施,共管理层决策。

审计的各个主要职能都在发挥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任何审计项目缺失了其中一个职能,要实现审计目标都变得十分困难。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与一般企业有较大的不同,他们多数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相联系的,因此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依照常理进行推断。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要检查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是否规范,经营机制的转换等等,通过这些审计,获得一些详细的数据和资料,对总体的运营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第二,国有资产的投入是审计的重点,无论是成本、盈利还是支出、亏损,所有与国有资产投入的相关环节,都要得到彻头彻尾的审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工作当中,获得一个理想的结果;第三,针对生产经营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审计,核查各个环节的成本投入是否符合实际需求,是否挤占成本费用等等。通过以上三点的审查,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审计水平,并且充分确保监督到位。

二、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发展展望

(一)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建设日趋规范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规范审计工作标准,明确审计质量与企业内部审计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出台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等准则,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与权利,为审计人员工作独立性的提高奠定了法制基础。

(二)风险审计逐渐成为主流

随着国有企业的逐步发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越来越受到重视,内部审计也逐步有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预防转变,才能不断满足对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全过程的监督与评价职能,通过采用风险评估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按照风险度的高低适时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为基础进行审计,促使其要不断关注企业内控制度中风险的变化,从而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出具审计报告,有效地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与风险评估相衔接

(三)审计信息化的运用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对信息处理的稳定性、及时性的优势日渐明显,审计手段已经由传统的手工查账审计逐渐向计算机审计过渡己经成为一种可能。审计手段信息化,使审计人员能够通过审计系统随时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使得实时审计、过程审计将不断取代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在线审计取代就地审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内部审计外部化成为审计发展的新动向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不足与企业规模日渐壮大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迫使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将内部审计向外部化方向发展。内部审计外部化石内部审计将其全部或者部分只能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中介结构来完成。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有效结合,一是利用外部审计机构服务于不同企业积累的经验提高本企业的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二是从独立于企业经营者的立场,客观地评价企业经营行为,是审计结果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三、新时期做好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转型

正如上文所述,国有企业审计既具有一般企业审计的基本职能,同时又由于国有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要在审计内容上有所侧重。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国有企业审计正在朝着信息化、外部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做好新时期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转型,所谓审计转型,其实质就是审计思维、审计手段、人员素质等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的内容就是推进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转型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上述五个方面的转变,即在审计理念上,对内部审计本质的认识由检查系统向控制机制的认识转变,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在审计的职能上,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在审计的目标上,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控制向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转变;在审计的方式上,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在审计的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应该说,这一目标的提出,既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财政预算 审计 重点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也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由此可见,财政预算审计是法律规定的审计机关必须审计的内容。财政预算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占用时间长的审计项目,在审计实务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审计,应该抓住重点内容,实施审计。

一、审查预算编制和批复情况

主要审查预算编制内容、预算编制程序、预算批复与预算调整的合规性。

(一)审查预算编制内容是否真实合法

是否将税收与土地出让金足额列入预算,是否将按规定应列入预算的非税收入,足额列入;上级各项补助收入包括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含体制补助及结算补助)、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是否按规定列入本级预算;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是否列入本年预算,上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的支出数是否真实;教育、科技、农业、社会保障、预备费等支出的预算安排是否符合法定规定。

(二)审查预算编制的程序是否合规

检查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按照《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办理,编制是否及时。项目支出预算是否实行项目库管理,并按轻重缓急合理排序,进行滚动管理。对新增项目预算数额较大、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是否按要求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结构进行了投资评审。部门报送的项目预算建议方案,是否将大部分资金细化到使用单位和具体用途。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或采购限额上的货物、工程、服务,是否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三)审查预算批复是否合规

财政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预留待分配资金是否合理;财政部门是否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部门预算予以批复;是否依据各单位的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额度,汇总编制本级政府年度采购计划,并向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下达。

(四)审查预算调整是否按规定办理

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是否按规定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告调整的主要内容、具体项目及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是否编制超收收入使用方案;有无擅自改变预算资金使用方向的问题。

二、审查预算执行结果情况

主要检查财政收支是否真实、完整。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核对年初预算,检查收入是否减少,支出是否增加;审查并清理财政历年滚存结余数。

(一)审查预算收入情况

审查各项收入是否依法计征、足额入库,有无隐瞒、转移预算收入。重点检查财政部门对各部门、各单位上缴的非税性收入,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有无用“以收抵支”和冲退收入的办法,解决应由支出预算安排资金的问题;执收单位是否按照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有无截留、坐支的问题,有无自定项目、扩大标准、违规收费等问题;有无将应作预算收入的资金放在了往来或财政专户中,进行预算之外收付核算,逃避预算监督的问题。

审查办理预算收入退库情况。主要检查收入退库是否经过批准,有无自定项目,扩大范围,自批自退情况;退库项目和金额是否符合规定,有无采取退库办法,预留预算收入问题;应退的各项收入,是否直接退给申请单位或者申请个人,是否在预算年度终了前退给。

(二)审查预算支出情况

审查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对年初已细化项目,是否根据年度预算和项目进度,及时、足额批复主管预算部门和专项预算管理部门上报的用款计划和政府采购计划,并开具专项拨款通知单。国库处是否根据开具的专项拨款通知单及时办理预算核销,是否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及时予以拨付资金。有无未纳入财政项目库或未细化的项目支出预算,而办理了资金拨付手续问题。有无超预算、超计划拨款,以及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问题。有无向非预算单位拨款或越级办理预算拨款。是否对主管部门和专项预算管理部门超过规定时间仍未细化的项目资金收回统筹安排使用,并相应核减有关主管部门和专项预算管理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对年终仍未落实到具体用途和使用单位的,是否收回并统筹平衡年度预算。有无在年末前夕,突击拨款,造成大量资金沉淀问题。

审查预算调整变更是否符合规定。审查年中调整预算的控制机制是否健全,审批程序是否规范。有无通过“科目调剂”,在各支出项目中进行调增、调减问题。

审查对重大项目及基础项目支出管理是否到位。重点审查是否存在损失浪费问题;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和内部控制,保障预期目标的实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项目建设是否产生积极的效果与影响。

审查土地出让金收支、政府净收益是否符合规定。专项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学事业发展资金支出的增长是否符合法定比例。有无不按实际拨款数列作支出,而以预算指标列支出。有无冲减已实际拨付的预算支出,转暂付款挂账的问题。有无为压缩结余结转资金“以拨作支”,将国库资金调入财政专户的问题。

(三)预算资金平衡情况审计

主要对本级预算当年收支平衡和资金平衡情况进行审计。核实财政赤字或结余情况和年终资金结存情况。

三、审查暂存暂付款及政府性债务情况

审查暂存、暂付款是否存在年年结转,长期挂账的问题。有无以前年度(三年以上)安排未用和结余的项目资金长期挂账;有无收回以前年度列支资金计入暂存暂付款,未纳入预算管理问题。审查有无利用往来账户隐瞒、预留预算收入、虚列支出的问题。审查暂付款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有无借款协议,是否按协议约定时间按期收回。审查暂付款核销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有预算。

审查政府性债务情况,重点关注债务的规模结构,偿债能力,风险的防范。

四、审查财政专户使用情况

审查是否按规定设置财政专户,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专户是否按规定核算财政性资金,有无将不应放在财政专户中核算的收入放在了财政专户中,有无将多种资金混放在一个专户中;财政专户管理是否集中,制度是否健全,支出是否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

五、审查部门决算批复情况

检查决算批复是否合法、规范,部门决算是否据实办理,有无通过决算批复,将应上缴的收入用于解决应由支出预算安排资金问题;有无将应收回财政的资金直接留给部门、单位,抵顶行政事业支出问题。

六、审查年末结转情况

审查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形成的结转项目,经清理确认属于已无法支出或无需支出的,是否通过调减项目预算等方式,将资金收回总预算统筹管理。审查结转项目主要原因,有无具体项目、用款单位和资金保障。审查是否存在跨年度结转问题,有无弄虚作假、人为调整预算收支的行为。审查财政部门督促部门加快结转资金支出进度情况。比较分析是否存在结转下年支出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的问题,是否符合切实压缩结余结转资金规模的要求。

七、审查上下级体制结算情况

审查专款补助、税收返还、体制补助、结算补助和其他补助以及上下级财政部门结算的分割情况。检查结算项目是否有文件依据;与上下级财政部门结算的分割是否依法依规,有无侵占、滞留、延压的情况;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是否全额纳入年初预算进行管理;专项性转移支付收入是否按上级告知的预计数来编制预算,分配是否合理,管理是否有效。对财政转移支付情况进行审计,主要是关注转移支付政策是否执行到位、资金的分配是否规范和透明、转移支付的投向是否优化,揭示和纠正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中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大等问题。

八、审查财政内部控制系统

第4篇

一、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对涉农资金的审计。重点开展对农村家园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利资金、土地补偿等涉农专项资金的审计和调查,促进政府惠农政策的落实。

二、关注财政风险问题,开展对地方财政债务情况调查。从全局的角度研究政府债务总体性的问题,提出化解财政风险的建议,突出审计工作的宏观性。

三、关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将转移支付资金审计作为每年财政审计的必审内容,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

四、关注财政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在部门审计中增加两个专题审计――“部门预算的项目支出审计”和“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审计”。用“两个专题”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串联起来,使其更富有新意和成效。从以往审计情况看,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几乎年年雷同,缺乏新意。随着部门预算的推开,新的问题会逐步显现,但审计人员缺少关注,仍按老路子审计,影响了审计成果。

五、继续关注民生资金,加大对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可将审计调查和效益审计密切结合,重点关注卫生医疗、环境保护、水资源费、救灾等资金。对确定的专项资金可同时开展效益审计,不搞大而全的效益评估式的审计,而是在财务收支基础上增加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分析,就构成效益审计报告的内容,精炼后向社会公告,会有好的效果。

第5篇

关键词:社保 基金 审计

一、社保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社保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保障法》缺乏有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其他相关政策法规对基金管理中的违法违规现象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社保基金审计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审计标准,对社保基金相关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很难准确把握和处理。

(二)社保管理部门数据不准确

社保基金的管理涉及财政、社保经办、劳动、税务等多个行政部门,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这种多头管理的制度造成社保基金的应征数、实征数和入库数等数据在不同管理部门大相径庭。

(三)社保专项审计力量不匹配

社保基金专项审计内容较多、程序复杂。与基金审计工作复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审计机关的人手本来就十分有限,同时要负责预算审计、部门审计、离任审计、绩效审计、重大工程审计等工作,使社保基金审计力量相对不足。

(四)社保基金预算管理不到位

新《预算法》虽然已经实施,但部分基层政府尚未单独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审计工作缺少相应平台。如果没有完整有效的社保基金预算,对社保基金筹集、分配和使用进行全程审计监督就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

针对上述四个问题,应从健全社保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监管部门信息共享、优化审计力量配备、完善社保基金预算、强化社保基金全程监管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社保基金审计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

二、社保基金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一)社保基金收入审计

对社保基金的缴款单位和个人,检查其缴纳基金的项目和此例是否正确,是否及时足额缴纳,单位有无截留、挪用甚至非法侵占基金现象。对基金管理机构,检查其基金征收的基础资料是否全面准确。例如对财政部门划转的基金,应重点检查划转是否及时,金额是否准确;对基金的利息收人和投资收益,重点检查是否及时记帐和收回,账款是否一致,有无设立账外账等问题。

(二)社保基金支出审计

1、审计基金的专款专用情况

对社保管理机构,检查社保基金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专用于社会保障事业,有无擅自改变基金用途的现象。对参保单位,检查其有无挪用社保基金现象。

2、审计基金的开支范围

重点检查社保基金开支范围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是否擅自改变开支范围。例如对工伤保险基金,检查职工伤病是否属于工伤保险基金规定的开支范围,是否扣除保险公司或第三人的赔偿金额等。

3、审计基金的开支标准

重点检查有无擅自降低或提高基金开支标准现象。例如对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检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标准是否严格按照职工伤残等级,同一地区是否执行相同支付标准。

4、审计基金的支出结构

主要检查基金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管理机构提取的管理费与基金支出总额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有无管理费畸高挤占基金问题。

(三)社保基金管理审计

(1)检查基金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地方政府制定的管理制度和国家相关法规制度是否一致,基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基金运作是否合法、合理、合规。

(2)检查基金是否专户储存。基金收入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部门规定的专户。应重点检查社保经办机构是否存在私自开户,将基金公款私存等问题。

(3)检查基金个人账户管理是否规范。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管理应合法合规,重点检查个人帐户是否按规定建立,账户设置是否科学、规范,个人账户资金的收支是否合法、清晰,有无挪用个人账户资金情况。

(4)检查基金是否做到保值增值。主要检查基金的运作是否合法、合规,是否规避相关风险,做到保值增值;基金投向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有无将基金投向国家禁止的项目;基金有无贬值风险。

(四)内部控制审计

重点对基金经办机构的以下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一是检查基金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有无内部监督机构,基金运作制度是否合法合规;二是检查各项基金是否按规定单独核算,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是否全面、正确,有无错漏,财务人员变动是否及时办理交接;三是检查基金个人账户,看其收支是否合规、清晰;四是检查会计、出纳、审批、经办等岗位人员职责是否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五)突出审计重点

基金审计时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根据基金征缴、管理和使用中容易发生的共性问题,确定审计重点。例如,对企业职工养老和失业保险基金,因其涉及缴款企业、个人、基金管理部门和受益人等多个利益相关方,从信息掌控和审计实践看,缴费单位和基金管理部门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容易发生违规问题,所以缴费单位和基金管理部门应作为这两类基金审计的重点。对工伤、医疗及生育保险基金,普遍在资金使用环节易发生问题,故定点医疗机构及受益人应作为这两类基金审计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冯毅.浅议完善社保审计的有效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4,(8)

第6篇

关键词:医院 合同审计 关注 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医院来说,经济活动的加强使得经济合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作为医院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合同审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合同审计成为审计部门的重要工作,为了防范经济合同风险,规范医院的经济行为,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经济合同签订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严密的配合,在保障医院相关的合法权益。

医院的合同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物资采购合同、项目建设合同以及房屋租赁合同、安装服务合同等与医院工作息息相关的经济合同,医院要在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相关的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对于违背医院相关制度及损害医院利益的合同不予签订,经济合同的签订必须以医院的利益及规章制度为前提,保障医院合法权益的实现。合同在签订的前期、中期及后期都需要进行有序的管理,按照合同审核流转程序,根据自身的职责特征,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的预防及控制风险的发生,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本文作者主要是从合同审核的几个重要内容出发,进行一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经济合同的立项审计

审计合同文本前要审查的内容:经济合同签定前有关部门是否进行可行性论证及市场调查,对于医院制定的审批手续以及医院相关部门领导的审批意见和签订的经济合同法人授权书、列入年度预算计划的重大经济项目及财务预算,对于计划之外的经济项目要再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经过的基础上通过。

二、对签署合同主体的资格审查审计

对合同当事人的资质材料进行审查,具体包括的内容:企业经营资质证明,经营范围是否与合同的标的内容相符,是否有法人委托授权书,证件是否齐全有效,如购买医疗设备,除营业执照外,设备制造及运营企业的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许可证及注册资格证、经营授权等相关资格证明需,如招标采购项目,应提供招投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等。

三、审计中的经济合同内容研究

经济合同是利益双方的权利及义务相互间的约定,合约的严密性及完整性是经济合同审计中的关键内容所在,周密的合同条款是合同对立双方履行合同的重要前提。经济合同审计工作要在保证条款的公正且双方都熟悉合同基本条款的基础上进行,合同的基本条款内容主要包括:合同中所约定事项的名称、价格、数量、质量以及结算方式、验收标准、违约责任以及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式等相关问题,价款或酬金计算依据的相关资料。对于适用于招标采购的经济合同,重点要对招标文件进行研究就,确保招标文件的内容与合同的内容相符合。

四、合同审计意见

对金额较大的经济合同,最好请医院聘请的律师把关,律师签署意见,从而规避合同风险,由医院审计部门所审计的经济合同,在根据合同审计的合理性及合法性的基础上,对立意不清且述意不明的合同条款以及有失公平公正的条款,提出合理化的修改意见医院,出具合同审计意见书,提交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根据审计意见修订调整条款无异议后,请法人签字,盖医院的合同章,合同生效。

五、经济合同中的履行审计研究

(一)经济合同履行监督

对于重大事项的经济合同的执行,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严密的跟踪审计与监督,在对经济合同的审计中,较为重要的便是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经济合同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合同中制定的条款及相关事项进行审核,对于一些由于特殊原因而不能履行合同内容的,要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来对该违约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经济合同的跟踪审计过程性研究

跟踪审计的过程性研究主要包含了一下几个方面:医院经济合同的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自身职责来对经济合同进行深入的探究及了解,深入到项目中的实践活动,是对工程进度及工程中所出现问题的重要方面,审计人员与相关部门对工程项目的验收、算量以及材料品牌、质量以及价格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探究。审计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付款方式的问题,款项的支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及合同中相关条例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支付。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设备的选择,相关材料的变更要和相关规定,按照程序流程来进行操作。

对合同期限较长的租赁合同、劳务服务合同审计,重点关注合同是否到期,有无超出合同有效期,合同中制定的相关规定要进行及时缴纳以及对于合同中规定的款项及合同到期等相关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对医院经济合同的审批及签订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

作为医院架构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医院各部门的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医院管理人员的关注,内审人员要熟知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审计部门在设立专人审核合同的同时,对重大的合同要采取多人共同参与讨论,征求律师意见等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听取意见仔细审核,确保医院的经济合同公平、合法。

参考文献:

[1]李楠.医院经济合同审计的关键控制点[J].中国内部审计.2012(7):67-68

[2]李卫兵,张卿苗,杨宝新,程树民,张绍军.医院经济合同审计应把好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卫生经济,2013,12:110-111

第7篇

关键词:全过程跟踪审计合同制执行情况的审核财务管理的审核后评价的审核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tracking audit includes investment project, design ( reconnaissance) management, bid management, contract management, equipment and material procurement management, project cost, completion acceptance, financial management, after the evaluation process review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track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audit contract implementation audit financial management audit evaluation audit

中图分类号E2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全过程跟踪审计,即将建设项目自投资立项至竣工结(决)算阶段全过程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单位应围绕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开展审计工作。此外,另一方面工作职能,是对项目管理情况的评价,主要包括投资立项、设计(勘察)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设备材料采购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评价等过程的审查和评价。现就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及重点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1、投资立项的审核

投资立项的审核包括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开工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登记、国有土地证明文件(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土地使用证、原土地使用证明)、房屋拆迁许可证;水土保持、地质灾害、占用林业资源调查、矿产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办理情况。

审计重点:各项编制资料、核准文件是否齐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报告书等编制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审批机关是否有审批权限,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情形。

2、、项目组织体系的审核

项目组织体系的审核包括项目法人机构的建立,并对建设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金的保值增值,实施全过程负责。

审计重点:建设单位的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是否相适应,建设单位制订的内部管理办法(制度)是否完整、规范,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并得到严格执行;对工程质量、工期和造价等主要的控制流程是否设置合理,并定期进行对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

3、、设计(勘察)管理的审核

设计(勘察)管理的审核内容包括审核设计(勘察)合同的内容、履行情况;是否采取限额设计、方案优化等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审核施工图交底、施工图会审是否及时和全面;审核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规范、完整审核设计单位提供的现场服务是否全面、及时,是否存在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风险。

审计重点:设计合同条款的制订和执行是审核关键。图纸交付的时间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现场服务工作力度、是否存在因设计深度不足而引起相关索赔是重点关注的内容。

4、招标投标制的审核

招标投标制的审核内容包括招投标有关程序性文件是否齐全、合法、真实、有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配套规章的规定,;招标投标工作是否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投标人的资格条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规定;评标过程是否存在行政干预、假招投标的情况;中标单位是否按招标文件中约定的合同条款签订服务合同。

审计重点:审查招标方式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反映招标人的真实需求;评标标准设置是否科学;是否存在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行为;标段划分是否合理和清晰;招标、开标、评标、定标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是否存在预先内定中标人等问题。

5、监理制执行情况审核

审计内容包括监理机构组成、现场监理人员资格、数量等是否符合合同条款的要求;监理规划、监理月报和监理日志的编制是否规范和合理;关键部位的旁站、材料验收、检测、隐蔽验收等日常监理工作是否按要求完成;监理单位对重大质量事故控制及事后处理是否合适;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控制手段是否有效;监理单位对工程进度控制是否符合合理工期或合同工期,工期提前或滞后是否采取纠偏措施;监理单位是否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变更程序是否符合制度要求,四方签认手续是否齐全。

审计重点:监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是否按照工程监理规范和合同要求开展工作,人员质素是否达到项目要求,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的监控手段是否有效。

6、合同制执行情况的审核

审计内容包括各参建单位否依法订立合同,各类合同内容是否规范,合同价是否与中标价一致,合同的管理是否规范,对合同执行的监督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黑白合同的情况等。

审核重点:合同的订立、变更、终(中)止等行为是否合法、规范、有效,是否与招标文件相符,价格是否公允;参建单位有无违规分包或非法转包行为,投入的主要技术力量、设备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并与投标时的承诺相吻合。

7、工程管理情况的审核

审计内容包括工程程进度、质量安全,核查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发生安全、质量等事故的次数、内容和性质,是否存在瞒报工程质量事故或在事故处理上弄虚作假的情况。

审计重点:各单位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是否统筹在业主的管控体系内,并与业主的管控要求一致;各参建单位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流程、规范、权责及考核办法)是否建立健全并有效运作。

8、造价控制的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结算审核、工程结算复核。审核内容包括编制工程量清单、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预算)目标编制、确定工程造价控制目标、核定分阶段完工的分部分项工程结算、工程结算审核,确定结算工程真实合理的造价、对结算审计项目各项成本数据测算、分析。

审计重点:按照不同的建设阶段,分别确定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制定控制实施细则,及时调整造价控制目标并及时向业主提供造价控制动态分析报告;确定真实合理的工程造价;测算并分析相关成本数据,提供专业化的审计意见评价及专业咨询建议。

9、设备、材料和其他物资采购与管理的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市场调研、供应商是否合规、交货方式、进场安装后是否按管理制度进行。是否对开箱检查进行详细记录。审核设备和物资入库、保管的执行情况。是否建立入库台帐、出库台帐、储位资料台帐。审核入库、出库是否按流程实施,手续是否齐全,帐、卡、物是否相符。审核设备、物资保管过程中是否定期检查盘点。

审核重点:设备的承包商选择是否进行市场调研:合同条款是否严密;物资进场后出、入库管理情况。

10、财务管理的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项目建公司是否建立了工程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有关账簿、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各项费用计取基数、计取费率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据实列支;建设单位的办公、生活、福利等非生产性设施是否超标准和规模。

审计重点:建设资金是否按计划及时、足额划拨到建设单位帐户,各项贷款手续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资金闲置或短缺现象;各项费用的开支是否合规,有无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等情况,是否严格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规定及概算口径正确归集和核算。

11、竣工验收的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整个验收过程是否符合现行规范,验收的手续和资料是否齐全:隐蔽工程和特殊环节验收是否符合规定,书面资料是否齐全和严谨:验收过程是否存在虚假的行为。

审计重点:验收手续、资料是否齐全和有效;验收工作是否符合规范;合同履行中重大变更和索赔与竣工验收情况是否相符,是否存在虚假的现象。

12、后评价的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审核所评估的经济技术指标全面性和适当性;审核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效益性审核经济责任后评价的真实性;审核所使用后评价方法的适当性和先进性;审核后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可靠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