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慢性病康复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7 10:00:59

序论:在您撰写慢性病康复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慢性病康复管理

第1篇

何为健康?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并非生活的目的;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冠心病康复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是现在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慢性病,患者需选择适合自己、易于坚持的有氧耐力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坚持每周3~5次的运动频率,每次持续时间20~60分钟或间歇运动,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和体育竞技比赛。临床症状和自我感受是判断运动是否适宜的重要指标,若感到身体不适,则应立即停止或调整。

除了运动干预外,还可通过营养干预的方式进行自我的健康管理。

1.冠心病病人患“三高”的情况比较多,因此应减少和控制食物中热量和脂肪的摄入。

2.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人体所需的能量。

3.摄入优质蛋白质,即高密度脂蛋白,能够防止动脉硬化和堵塞。

4.注重维生素的补充。

5.禁烟、禁酒。

糖尿病康复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

膳食管理是糖尿病的主要干预手段,糖尿病患者饮食中每天必须摄入谷类、肉蛋鱼豆类、蔬菜水果类以及油脂类四大类食品,保证搭配合理,营养均衡。营养素的分配是以能量为标准的,通常碳水化合物要占每天总热量的55%~65%;蛋白质(乳类和豆制品)摄入标准为1克/千克体重/天,占总能量的15%;脂肪摄入标准为0.6~1.0克/千克体重/天,占总能量的20%~25%;膳食纤维(粮豆、蔬菜、水果)每天的摄入量为25~35克,不宜超过50克;适量摄入维生素B1、C、B12、A,同时增加钾、钙、镁、锌、铬等元素的补充。

糖尿病病人应注意每日至少保证三餐,定时定量,同时可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少食多餐。在烹饪时,多采用蒸、煮、烧、凉拌的方法,避免烧烤或油炸,可以偶尔解馋,但不要常吃。绿叶蔬菜、瓜类、清汤和茶可随意选用,豆类、肉类、乳类可适量食用,含糖的甜品、高脂肪、油炸食品及酒类要限制选用,盐的摄入量每日要控制在6克以下。另外,如果吃药或打胰岛素的话,应保持稳定的热量摄入。规律进食,规律用药,防止血糖出现大幅波动。

有氧耐力运动是防治糖尿病最有效的运动方式,如走路、骑车、慢跑、做操、游泳、跳舞(慢速)、爬山、乒乓球、羽毛球等。同时,老年人可以打太极拳进行适当的肌肉力量锻炼,肥胖者可考虑骑自行车,体育爱好者可配合肌力练习。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运动5~7次,1型患者每次15~30分钟,2型患者每次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

高血压康复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患者的膳食营养防治措施中,首要的是减肥。高血压和身体的肥胖是有关系的,体重增加25kg,收缩压可上升10mmHg,舒张压可上升7mmHg。因此应控制饮食并加强体育锻炼,尽可能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负平衡。

其次,合理膳食,限制食盐。适当控制热量,减少脂肪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食盐每日控制在6g左右,同时注意补钾补钙。

再次,选择对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够帮助控制血压和血脂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番茄、香蕉、海带、山楂、大蒜,以及五谷杂粮,同时要注意戒烟戒酒。

运动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患者都可以适量运动,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稳定后,也可根据发生损害的器官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以健身康复为主要目的,每周三到五次,每次20~30分钟,进行中小强度的训练,如步行、慢跑、踏车、游泳等。老年患者可配合太极拳、八段锦等放松运动。特别注意:坚持运动训练达到降压并维持降压效果时,可以适当减少用药,但不能随意停药。

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管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绝经等因素,骨骼中的钙质会逐渐流失。此外,吸烟、过量饮酒、久坐不锻炼、钙摄入不足、不合理用药等因素都会引起骨质疏松,需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如平衡饮食、戒烟限酒、补充钙和维生素D、阳光日晒及适量的有氧运动。在此提醒骨质疏松患者应当注意补钙的三个步骤:首先从食物中摄入,接下来从肠道吸收,最后要靠运动产生钙的沉积。

骨质疏松患者同样要注意通过膳食进行健康管理。鱼肝油、鸡蛋黄、动物肝脏都富含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适量蛋白质也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而菠菜、空心菜、苋菜等含有草酸的物质会抑制胃肠道对钙的吸收;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肪消化不良、过量酒精、尼古丁都会导致体内脂肪酸过多,影响钙的吸收。

慢阻肺康复患者的健康管理

增加慢阻肺患者有效的氧气交换量是康复训练最重要的目的,包括氧气吸入量和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因此应当坚持长期家庭氧疗,并坚持锻炼,改善心肺功能。此外,慢阻肺康复患者通常体重指数偏低,应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适合患者口味的“三高”营养方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慢阻肺康复患者是绝对不能抽烟的!

在运动方面,慢阻肺康复患者应加强呼吸锻炼和咳嗽训练,并辅以有氧运动。长期缺氧会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正常工作,通过呼吸锻炼,可以增强胸廓的运动,协调呼吸肌功能,增加肺活量,并通过影响神经、循环和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此外,需要坚持咳嗽训练,有效促进痰液排出,减少反复感染的机会。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功能”

第2篇

【关键词】 社区护理;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降低复发

[Abstract] Objective To monitor the effectiveness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OPD.Methods 12 active and recurrent COPD cases were selected. Once a week home visit for half a year, the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compare with that of before the patient started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currence was reduced, the duration shortened and patients' ability in dealing with daily activities increased.Conclusion Community nursing can prevent the exacerbation of COPD and therefore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COPD patients.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PD; reducing the recurrence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发展,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康复医生护士上门服务或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指导康复治疗,不断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COPD患者12例,均为石岩医院水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个案管理的病例,男9例,女3例;年龄59~83岁,平均71岁。全部患者符合 COPD诊断标准,其中由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9例,伴有肺心病1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2例。

1.2 方法 从2008年6月起,1名全科医生和1名社区护士,进行COPD专项问卷调查摸底,制定康复治疗方案:(1)预防措施:家庭氧疗每天8h(在不影响睡眠情况下可在夜间睡眠时执行);(2)使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每天2次,每次2揿,每次喷后漱 口;(3)指导缩唇呼吸操练习,在呼吸操情况下行走6min,每日1次;(4)加强体质锻炼:每日室外活动30min,保持室内外通风;(5)健康教育:开健康教育 处方笺,合理用药指导,加强营养支持,戒烟限酒。经过6个月的时间,对 COPD 患者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对照分析复况。

1.3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 0级:能正常活动,无气短,对日常生活无影响;1级:一般劳动时出现气短;2级:平地行走不气短,速度较快或登楼、上坡时出现气短;3级:慢走(百米内)即有气短;4级:讲话、穿衣、吃饭等较轻微活动时有气短;5级:安静时也出现气短,无法平卧。当达到:0~1级时,患者生活能自理;2~3级时部分能自理;4~5级时不能自理[2]。

2 结果

2.1 治疗护理前及治疗护理后急性发作次数和发作住院情况 治疗前平均每人在半年内住院2.2次,每次12天;治疗后平均每人在半年内住院0.85次,每次7.1天。

2.2 治疗护理前及治疗护理后对生活能力的影响 治疗护理前6例0~1级,患者生活能自理;4例2~3级,部分能自理;2例4~5级,不能自理;治疗护理后9例0~1级,患者生活能自理;2例2~3级部分能自理;1例4~5级,不能自理。

3 讨论与建议

家庭康复治疗与护理是COPD患者降低复发的有效途径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进行性发展的疾病,疾病的预后关键取决于患者的康复治疗。本次社区康复治疗护理是以预防使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家庭氧疗、指导呼吸操练习等措施,使急性发作次数在治疗前后差别极为显著,说明其能降低 COPD 患者的复发,减少医疗费用,是一种康复和保健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控制慢性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负担;开展对 COPD 患者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让患者对危害因素(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暴露)认识有所提高,帮助改变不良健康行为,树立正确健康行为模式,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从治疗护理前后对比可知,生活自理能力在治疗护理前后差别非常显著,使患者活动和生活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减轻了心理精神压力,同时为社会和家庭减轻了负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当前呼吸学界关注的热点,根据WHO的统计,全球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COPD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内排在第6位。到2025年,它将上升为第3位。该病诊断时往往已较晚,故治疗较困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能改变其病程的发展和肺功能的下降;COPD在全球造成的人力财力负担是极大的[3]。康复期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潜在的改善COPD患者的健康状况,它比昂贵的临床医药便宜得多,尤其在我国慢性病控制缺乏预防控制的综合策略;花费较少的措施为慢性病患者发展良好成本效果的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是社区面临的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第二届全国COPD与第八届肺心病学术会议.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4.

第3篇

【关键词】 慢性病;社区;康复治疗;规范化管理

慢性病(chronic disease),又称慢性非传染疾病,是指长期的,从发病之日起超过3个月的,且几乎不能被治愈的一类疾病。这是对于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这类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一般无传染性。慢性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以及治疗的医疗费用昂贵等特点。因此,在社区广泛开展有效的康复治疗,并进行规范化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慢性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慢性病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单靠临床治疗已无法控制其迅速的增长趋势,而在社区开展的康复治疗却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有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与规范化管理可以使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减少,显著延长患者生命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分别对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以及该类疾病在社区中的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报道如下。

1 慢性病的发病特点

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为病程缓慢且呈逐渐加重之势,引发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且常伴有不可逆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保健和治疗。目前对慢性病尚无确实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使患者痊愈,只有找出可能引起这类疾病的这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有效地控制这些因素,对易感人群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来减轻该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此外,慢性病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其发病方式和病理特征的复杂性,通常不是一个单一的病理问题。因此,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不能采取简单的对症下药的方法。

2 开展社区康复治疗的意义

对慢性病患者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可使广大患者都得到康复治疗,节省患者的治疗成本。减轻治疗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采取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措施,不仅利于疾病的控制,也可以促进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

3 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

3.1  加强社区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使患者和家属能了解社区治疗的优势,而选择这种治疗方式。由于慢性病是一类长期、且一旦发生就几乎不可能治愈的疾病。因此对于该类疾病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这类疾病的社区康复治疗可通过对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力度和提高社区居民的保健意识是干预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针对与各种健康问题相关的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培训,来提高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保健意识,让其能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状态,最终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3.2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是我们国家整个卫生保健体系的基础,为广大居民提供最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机构对社区内所有人群的健康进行维护。因此,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及时发现慢性疾病,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  慢性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4.1  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档案:建立慢性病患者完整的病情管理档案是能否有效控制病情的关键。在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病历的书写和病情和治疗情况的记录,建立完整的疾病管理档案,并对相关文件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定期查阅,以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4.2  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监测:慢性病的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主要随访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效果,同时,预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4.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病患管理联系:社区卫生组织应及时与上级医院进行患者情况的沟通,并与其加强病患管理联系,这也是慢性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这样,一旦患者的病情恶化,需要转入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时,上级医院的医生能快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迅速反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节省宝贵的治疗时间。

慢性病的主要治疗策略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社区卫生组织接触的是范围最广的社区居民,是可以对疾病进行控制的最直接机构。对慢性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可通过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档案、对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监测以及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等手段,来控制慢性病的发展。在社区中加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力度,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医疗花费,达到控制慢性病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鲁,施榕. 社区预防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

[2] 吴毅,陆蓉蓉. 加强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1(24):967-968.

[3] 陆蓉蓉,吴毅. 慢性病社区康复的适宜技术与规范化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1(24):1052-1055.

第4篇

方法:选取从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92位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46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在抑郁度、焦虑度以及睡眠情况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慢性疾病康复护理应用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55-02

在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较大,发生慢性病的概率较大,这些慢性疾病不仅会出现各种症状,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1]。本文主要对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从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92位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46位患者。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有23位男性患者,23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60岁到7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53±3.32)岁;有6位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8位患者为高血压,有12位患者为糖尿病,有20位患者为冠心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4位男性患者,22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61岁到77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53±3.59)岁;有5位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9位患者为高血压,有11位患者为糖尿病,有21位患者为冠心病。将有精神病史、功能障碍以及器质性病变较为严重的患者排除[2]。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治疗的各项操作要 按照医嘱以及相关的操作程序进行,确保基础护理工作,使患者的需要得到满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的有关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要将患者的习惯、饮食以及病情等进行记录,并且建立成册,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手中各有一份。在患者的档案中,要将联系方式写清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帮助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以及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在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要在患者的档案上将护理的时间、内容等记录清楚,避免出现失误[3]。对患者的家庭环境进行指导,患者生活的环境中尽量不要出现危险物品,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风险降低。在患者出院以后,医护人员要通过随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通过随访,对患者的的症状、使用药物情况进行了解,并向患者讲解遵医嘱使用药物的重要性,对于情况较好的患者要予以肯定,一些情况不好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耐心的讲解。在随访的过程中,还可以让患者的家属参与进来,多同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与随访的情况相配合,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将两组患者的抑郁度、焦虑度以及睡眠情况进行对比。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定,100分是满分,患者的得分大于50分,即为抑郁,分数越高患者情况越严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定,100分是满分,患者的得分大于50分,即为焦虑,分数越高患者情况越严重。

1.3统计学分析。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19.0 软件,采取t检验,当P

2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在抑郁度、焦虑度以及睡眠情况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文主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相关护理,在出院以后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护理工作,主要是通过随访的形式展开护理工作,使患者能得到有效的护理[4]。对于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比较特殊,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长时间的使用药物,并且在家中进行治疗的情况比较多,这样医护人员就没有办法及时的进行监督以及护理,再加上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的折磨,生活习惯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容易使患者出现负面的心理情绪,这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护理干预,在抑郁度、焦虑度以及睡眠情况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玲, 段春梅, 张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10,(12):1122-1124

[2]张仁环, 肖玉兰, 耿藏缺, 等.健康教育对四肢关节结核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09,(05):1133-1135

第5篇

【关键词】 COPD;肺功能;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肺功能逐渐减退,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为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我们对67例COPD康复期患者进行综合性呼吸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的67例COPD康复期患者,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45~84岁,平均67.5岁,病程4~26年,有吸烟史40例。67例中,慢性支气管炎45例,阻塞性肺气肿1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标准,均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无精神病史;排除不能配合检查及不能进行康复训练患者。

1.2 方法

1.2.1 综合性康复护理方法

1.2.1.1 健康教育 向所有COPD患者发放康复治疗小册子,从病因、病理特征、主要治疗与护理措施、康复治疗与护理措施等方面对患者宣传指导。特别是对吸烟患者,劝其戒烟,向其讲解吸烟的危害,让患者明白烟雾刺激易导致局部免疫防御和痰液清除减低,痰液潴留,反复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使疾病进行性恶化。

1.2.1.2 心理疏导 由于COPD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患者肺功能每况愈下,活动受限制,加上经济负担等因素导致患者产生悲观、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护理人员要主动为患者介绍病友,使其相互鼓励和学习,让患者感到温暖,感到并不被社会所抛弃,以开朗、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1.2.1.3 呼吸功能锻炼 ①缩唇式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鼓腮缩唇吹口哨状,缓慢将气呼出,吸气呼气时间比为2:4,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 cm处的蜡烛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度,10 min/次,3次/d;②腹式呼吸:取卧位或坐位,将左、右手分别放于上腹部和前胸部,即用一手按上腹部,呼气时,腹部下沉,该手稍微加压用力,以增加腹内压,促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呼时经口,吸时经鼻,吸鼓呼瘪,逐渐延长呼气时间,使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2:4。锻炼初始,2次/d,10~15 min/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最终形成一种自觉习惯的呼吸方式;③呼吸操:患者站立,以缩唇呼吸配合肢体动作,第一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第二节双手放于身体两侧,交替沿体侧上移(吸气)、下滑(呼气),10~20次;第三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外斜前方击拳,还原呼气,10~20次;第四节双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第五节吹小气球训练。

1.2.1.4 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 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是一种无需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不建立人工气道即可采用鼻、面罩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是常用的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上机前、上机时和撤机后的护理工作,确保辅助呼吸安全而有效进行。

1.2.1.5 引流 利用重力促进各肺段内积聚的分泌物排出,不同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引流,使病变部位肺段向主支气管垂直引流。分泌物少者每天上、下午各引流一次,痰多者3~4次/d,餐前进行为宜。每次引一个部位时间为5~10 min。也可采取胸壁叩击法排痰,痰多、粘稠、难咳者还需多饮水湿化气道,并注意休息和有效咳痰。

1.2.1.6 饮食护理 COPD患者营养不良易导致呼吸肌肌力和耐力下降,呼吸肌疲劳,进而发生呼吸衰竭,同时损害肺部和全身免疫防御机制,增加COPD急性发作的危险性。因此,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饮食,同时限制钠盐摄入,以免引起水钠潴留,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黏稠。

1.2.2 效果观察指标 以患者接受呼吸康复护理前与护理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变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肺功能指标: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气峰值流速(PEF);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测试内容包括进食、淋浴等10项,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 经综合性呼吸康复护理后,患者FVC、FEV1、FEV1/FVC、MMEF、PEF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呼吸康复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x±s)

FVC(L)FEV1(L)FEV1/FVC(%)MMEF(L/s)PEF(L/s)

护理前1.52±0.401.01±0.0644.9±21.380.85±0.162.81±0.47

护理后2.45±0.37*1.40±0.23*62.21±12.91*1.58±0.44*4.82±0.25*

t值10.6811.997.925.496.31

注:与护理前比较,*P

2.1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呼吸康复护理前后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呼吸康复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例)

>60分40~60分

护理前04918

护理后29380

注:χ2=48.39,P

3 讨论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尽管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与方法,但在合理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是可以得到改善的[2]。根据FVC、FEV1、ADL评分等指标,基本上能了解患者肺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3]。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COPD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呼吸功能锻炼、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引流、饮食护理等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FVC、FEV1、FEV1/FVC、MMEF、PEF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4(8):453-460.

第6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发展的严重病理过程,通常采用常规治疗,即改善通气功能,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酌情强心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了探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更为有效的方法,我院附属医院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采用精制蝮蛇抗栓酶联合沉香蛤蚧汤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均为我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6~77岁,平均67.5岁;病程9~30年,平均25年。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5~78岁,平均68.5岁;病程11~28年,平均26年。全部病例均符合西医的诊断标准。且全部病例均有心力衰竭,其中I度19例,Ⅱ度40例,Ⅲ度2l例,心力衰竭史平均11年。呼吸衰竭46例,其中轻度18例,中度23例,重度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6版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②纳入标准:凡确诊为本病,且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可作为本次的治疗病例。且所有纳入病例均知情并同意。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酌情强心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治疗。治疗组在上述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精制蝮蛇抗栓酶,皮试阴性后,用5%葡萄糖250ml加精制蝮蛇抗栓酶0.75~1.4 U,以40~50滴/分的速度静滴,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对照组则只采用一般治疗,疗程同治疗组。两组均在治疗15天后判定疗效。治疗组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复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弟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出血时间>3分钟,凝血时间>4分钟,凝血酶原时间>18秒需停药,以防有出血的可能。

疗效判断标准[2]:参照西医疗效标准部分分为①显效:咳嗽、咳痰消失或明显减少,呼吸困难明显好转。发绀消失,肺部音消失或明显减少,水肿消退,心衰纠正或心功能改善级以上;②有效: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发绀减轻,肺部音减少,水肿减轻,心功能改善达到I级;③无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肺部音及水肿等症状无改善,心功能无变化。

主要结局观察指标:整体疗效、胸片改善情况、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肺功能改善情况。

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结果观察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

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比较:经X2检验,X2=7.809,P

两组治疗后胸片情况比较:经X2检验,X2=9.206,P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比较:由表3可知,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阻塞性肺气肿又是肺源性心脏病的根源[3]。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缺氧,肺部炎症,缺氧继发红细胞、纤维蛋白原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肺循环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造成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肺源性心脏病,由于肺微循环障碍,肺组织抗菌药物浓度下降,抗炎效果降低。同时,在心肺等重要脏器缺氧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心肾等脏器受损,影响强心利尿的效应。反之,血管阻力的下降,微循环的改善,会减轻肺动脉的高压,改善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增强抗菌消炎和强心利尿的效果。因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急性期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还应使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药物,以缓解肺源性心脏病。

精制蝮蛇抗栓酶是从白眉蝮蛇毒中分离的低毒类凝血酶样物质,具有明显的抗凝、溶栓、去纤、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黏附,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速度,使供血、供氧增加,增强抗菌消炎药物在肺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及强心利尿的药物作用。

精制蝮蛇抗栓酶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使用安全,价格低廉,起效快,疗效佳,广大患者易于接受。尤其是笔者发现对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加用精制蝮蛇抗栓酶后确有明显疗效。因而,笔者认为可以将精制蝮蛇抗栓酶作为常规药物纳入慢性心脏病治疗方案中。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

第7篇

探讨康复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的疗效。

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124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

结果:研究组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后,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

结论:针对COPD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情况,提升活动耐力及运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1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2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病变,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的症状,且肺功能具有进行性衰退表现。该病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COPD分为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稳定期时给予合理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COPD急性发作的机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4例,男70例,女54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2.4±7.9岁。124例患者均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对COPD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所有患者COPD症状经治疗后有显著好转,处于稳定期COPD范畴。根据随机性原则将124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一般情况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情况:①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比值。②耐力:在不使患者出现气短的情况下,对6min内尽量步行距离进行评估,即6min步行距离(6MWD)。

1.2.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遵医嘱应用抗炎药、解痉平喘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包括:①按照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肺功能康复方案,并建立个人COPD肺康复资料。护理人员于患者出院时向其发放COPD康复手册,并逐个给予讲解,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如上下肢锻炼、呼吸肌训练等。通过亲自示范的方法指导患者练习,直至完全掌握为止。②指导患者如何在家进行吸入治疗、氧疗,并说明治疗时的注意事项。③加强营养支持并给予健康宣教等。④每周以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认真解答患者锻炼过程中遇到的疑问。⑤定期进行COPD知识讲座,为COPD患者提供一个交流治疗经验的平台。由专业护理人员总结本组患者肺康复方案的实施及完成情况。

1.3观察方法。对比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及连续6min步行距离情况。

1.4数据统计学。通过Spss13.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后,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OPD属于呼吸系统的多发病,易反复复发,并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健康质量,所以稳定期时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2]。

3.1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患者取半卧位、卧位、立位或坐位,放松肌肉,将双手分别放于前胸及腹部,采取慢而深的呼吸方法,通过鼻子缓慢吸气,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腹肌推动膈肌,吸气时上腹隆起,以便于膈肌休息及排气。缩唇呼吸:患者双手插腰,取站位或坐位,闭嘴通过鼻子吸气,缩唇后缓慢呼气。

3.2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计划。上肢训练包括提重物、打太极、双上肢慢快交替摆动等,通过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群;下肢训练包括慢跑、快走及爬楼梯等;呼吸肌训练包括吹气球、抗阻力训练等,以便加强呼吸肌耐力。需要注意的是训练时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注意控制运动强度。

3.3家庭氧疗。长期合理的氧疗措施可以增加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机率。通常情况下,通过面罩或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每天在15h以上,睡眠及休息时维持SaO2高于90%。

3.4健康宣教。健康宣教的对象主要以患者及其家属为主要人群。指导患者在肺康复时期禁止吸烟,因吸烟是诱发COPD的重要因素,康复治疗时有效戒烟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3]。COPD属于慢性疾病,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医护人员应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上的帮助与关怀。通过耐心的沟通,使患者学会放松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帮助其树立起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提升康复护理依从性。

总之,针对COPD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情况,提升活动耐力及运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明,金爱玲,苏燕玉.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