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7 10:00:58
序论:在您撰写启蒙教育的作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 体育启蒙教育的定义
结合其他相关教育理论研究,将体育启蒙教育定义如下:让儿童发现、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发挥体育活动情感教育的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孩子体能和增进孩子健康,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即在幼儿、儿童时期,运用体育的技术、方法与手段,进行引导、启发、锻炼和传授的早期体育教育。
1.2 幼儿体育教学及体育启蒙教育的发展现状
幼儿体育分为幼儿园体育和分散在家庭的幼儿体育,幼儿体育是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本文主要针对学前儿童的体育启蒙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即3-8岁学龄阶段的幼儿园体育启蒙教育。
1.2.1 体育启蒙教育的发展缺乏理论依据
1992年,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小学、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为了帮助广大体育教师更好地贯彻实施,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年级出版了6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体育教学指导与参考》和3册三年制初中《体育教学指导与参考》,这套教学指导与参考教材借鉴当时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特点,提出了各项具体动作的教学建议,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幼儿体育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刚要》中所指出的基本动作包括基本的投、跳、跑、走等,指人类最基本的身体运动能力。除此之外,幼儿体育教学体操类教学内容仍占很大比例,教学内容单一,并没有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人处在儿童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的使然,他们对于体育活动异常活跃,并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和记忆力都相对较高,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和可塑性较强,这一天性使然正迎合了体育启蒙教育的关键。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来看,我国幼儿园包括部分亲子活动机构都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幼儿体育教学体系,对于幼儿体育启蒙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以及对于幼儿的后续教育、终身教育、终身体育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1.2.2 体育启蒙教育的实践教学不完善
就目前我国的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研究现状来看,理论上没有很好的支撑,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的幼儿体育教师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日常教学,即幼儿的动作发展是结合着内容进行的,在不同的阶段教师会根据当下的教育目标、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幼儿的生理、心里发展特点进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其中符合幼儿身体发展、生长规律是长期以来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也是幼儿教师在缺乏相应理论依据的前提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方法。但是,幼儿体育教师所选择的的这些“内容”,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与幼儿体育的动作发展水平是否相适应,就不得已而为之了,更多的是幼儿体育教师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配合孩子玩耍亦或师生一起做游戏。这样的教学并没有真正对其幼儿的身体、心理、以及动作发展等方面进行体育启蒙式教育。
2 幼儿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启蒙教育的作用
体育启蒙教育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对其动作发展和身体教育形成一生的积极作用,对人的一生中动作技能的活动和控制都有启发性意义。作为幼儿体育教育的执行者,幼儿体育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首先,幼儿体育教师作为幼儿体育教育的启蒙者,为幼儿体育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幼儿体育教师也是终身体育学习的开拓者,对于幼儿的人格塑造以及习惯养成都起主导作用,通过对其幼儿的身体、心理、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阐述幼儿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启蒙教育的作用。
2.1 幼儿体育教师对于幼儿动作发展的启蒙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柔韧度、速度、耐力、灵敏度等各种机能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得以较快成长。人类的动作发展以各种身体动作为基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动作贯穿人的发展始终,动作发展是人能动地适应环境和社会并与之相互作用的结果,动作发展的水平与人的身体、智力和健康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然而体育是促进人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体育更是人类动作发展以及身体发展的萌芽阶段,对于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活动、感知觉的发展、动作发展、表现和认知,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身体各部分比例的变化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体育教师通过系统详实的理论知识学习可以帮助幼儿完成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如基本技能包括位移技能如:跑步,非位移技能如:扭转,以及操作技能如:投掷,其基本技能的学习是人类运动、竞赛、终身身体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儿童会在其童年的早期至中期,大约3-8岁周岁期间,形成各种基本动作街技能的基础,而这个阶段恰好是在幼儿园学习时期完成的,幼儿体育教师正在为其后续成长打基础。
2.2 幼儿体育教师对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启蒙
幼儿时期是运动能力形成的决定时期,同时也是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品质形成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幼年的孩童,身体及心理发展空间较为宽泛,可塑性极强。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归纳起来分为两个方面:遗传与生理,环境与教育,后者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意义更为重要,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特殊的主导作用,教育从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环境的影响,是由专职的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
幼儿体育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运动心理技能的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完善的运动动机还可以对其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的过程进行塑造,更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人格心理,包括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性,心理过程的发展伴随着人的一生。
关键词:音乐启蒙;幼儿;作用
“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缺少音乐,对教育来说是不完善的,这表明一定要有音乐教育”(柯达伊・佐尔坦,音乐教育家)。有专家指出,幼儿如果得到正确的音乐启蒙教育,当其成长后,无论是音乐水平还是智力水平,均能有良好的发展。因为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幼儿的思维也表现为一种具体形象,所以正确的音乐启蒙对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十分重要。
一、研究的基础
研究表明幼儿的听觉器官一般早于其他器官,当幼儿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时,他就能够听,包括听音乐,而且能感受到声音中的情绪。如果是听音乐,可能幼儿在听到欢快的乐曲时会喜悦、微笑,听到柔美的乐曲就会平静下来,比如摇篮曲。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学、文学和音符”(雨果)。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国际上也有诸多成果,比如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本性等特色。其可贵之处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这一教育理念在残障儿童康复领域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国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历史中,也有许多著名人物为此做出贡献,比如恽代英家庭智育等。
但目前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时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出入各种培训机构,学唱歌,学乐器好像这样会很有“面子”。而且很大部分音乐启蒙教育在实施拔苗助长。这些现象均表明当前教育者和家长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存在错误认知。不重视音乐启蒙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十分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二、幼儿音乐启蒙的作用
(一)引导身心发育。医学和生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唱歌可以使心肺、呼吸等器官进行活动,同时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器官的健康发育。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当幼儿沉浸在音乐中,特别是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中,幼儿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这表明在音乐节奏中,孩子的身体机能被调动起来,这能够有效帮助孩子身心成L,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幸存良好的品质,促进思维能力。当采取音乐活动时,孩子得到了锻炼。但要注意的是幼儿身体肌肉群很弱小,在活动中难免很笨拙,一些精细动作无法完成,心肺能力较差,所以要注意不能过度。
(二)促进智力发展。促进脑发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在于音乐,音乐可以使幼儿智力得到发展。音乐凝聚智慧,符合大脑机能活动规律。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的主要功能在于计算、语言等方面,比较繁忙。右半球的功能则主要是针对绘画、音乐、空间等的感知,相对比较清闲。很多人存在一种误区即大脑左右半球差距大。实则不然,在音乐启蒙教育中,音乐可以使大脑建立更复杂、更多的神经联系,这需要右半球的参与,而音乐性质这些较为理性的内容就需要左半球去感知。当孩子处于音乐活动中时,左右脑在同时运作,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大脑的健康发育。
(三)培养良好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幼儿同样如此,但不同的是,幼儿依赖家长和教师,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许会使孩子喜出望外。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运动能力提高,在一个集体中会逐渐诞生竞争心理,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很多时候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十分高涨,表现为唱歌跳舞都十分积极。虽然孩子可能唱得不是很好,也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有效保持孩子的热情,会使孩子在音乐教学中更专注,进而培养出良好的情绪。但如果去批评,则会导致孩子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在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错误认识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自卑、自闭等不健康心理。
三、建议
首先,对于年龄很小的幼儿,需要家长进行音乐启蒙,比如1~3岁左右的幼儿,家长可以播放一些简短、旋律鲜明,悦耳的音乐给孩子听,也可以哼唱一些简单、活泼、轻快的曲调,促进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引导其产生情绪反应,为了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些有节奏的运动如拍手、屈膝等。还可以配合一些玩具在听音乐中活动起来,促进身心发育。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主要的音乐启蒙教育人变成了教师,可以采取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结合一些有趣活泼的情景,排除孩子的紧张感,引导孩子在音乐中学习、娱乐、游戏。
其次,要在启蒙教育中融入多种艺术形式,比如借助小公鸡等儿歌,结合美术,将歌曲和绘画结合起来。用色彩、线条表现歌曲内容,使音乐立体,这可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舞蹈,在音乐中翩翩起舞,调动孩子的身体,促进孩子成长。而对家长来说,则需要正确认识音乐启蒙教育,为孩子找培训班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拔苗助长,要配合好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通过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后,打造游戏音乐课堂,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本身是天真的,拥有很多奇思妙想,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展开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即兴表演。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使孩子得到音乐教育,获得成长。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健康发展,特别是在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听觉器官发育早,跟随音乐的节奏摇摆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均应该重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排除错误认识,力求在音乐启蒙教育中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音乐启蒙;身心健康;提高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100-02
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使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一、音乐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
幼儿音乐课的形式活泼多样,既有唱歌又有律动操和音乐游戏,有时也边唱边跳或进行节奏练习,使幼儿各种器官都活动起来。下面我们主要就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
(一)儿歌
儿歌就是儿童喜欢念唱的简短的诗歌。儿歌的词句简单,内容生动,还有自然的音调,念起来很好听,很受儿童的欢迎,为一般儿童所爱好。
它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发展儿童的语言。例如:“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 喵喵喵 猫来了 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在上面这首儿歌里,我们可以指导儿童学习名词和动词。使儿童增加词汇,同时也发展了连贯性的语言。指导儿童传唱,足以引起他们对动物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 第二,可以增进儿童的交往能力,促进他们性格的良性发展。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小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
还有很多如富于科学幻想的,计数算数的,生活能力的等等,通过儿歌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儿童性格和情感,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幼儿舞蹈(边唱边跳)
这里说的幼儿舞蹈不是纯粹的舞蹈,而是边唱边跳的舞蹈形式。首先就要看音乐的特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幼儿舞蹈中的音乐同样重要。一首好的幼儿舞蹈音乐,它的旋律流畅、形象生动、乐句整齐、节奏鲜明,有利于幼儿对舞蹈形象的掌握、情感的表达与抒发。每个动作都要选择适当的音乐伴奏,让幼儿在音乐中寻找感觉、节奏和情绪。在处理动作节奏时还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音乐的段落和节奏的变化等,使幼儿的动作与音乐合为一体。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才能被幼儿所接受,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教幼儿舞蹈时,先把舞蹈的内容讲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内容,促使幼儿表演舞蹈时创造性的表达各种舞蹈形象。
二、幼儿心理发展特征
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下面我们主要就幼儿心理发展特征为研究对象,来阐述音乐启蒙教育的特殊意义。现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利用音乐启蒙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力。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获得大量的刺激,从而促进大脑机能的完善,为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开展多方面的音乐活动,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有效的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幼儿健康心理的内容有很多,本文主要就幼儿的情绪情感、社会交往能力、智力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音乐启蒙的方法对幼儿的各方面品质的培养来进行论述。儿歌和幼儿舞蹈是我们采取的基本手段,它可以使儿童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使神经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更趋和谐,从而较好的调节情绪。一般来说 ,音乐活动使人心情愉快,活泼开朗,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
心理学家指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尊重。尤其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赞许的需要不希望完全来自同伴,更需要来自家长和老师。在幼儿唱歌和跳舞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想得到郑重的表扬与肯定是不容易的,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在授课中,孩子在你面前唱了一首儿歌,或许音调不是那么准,我们也应该去鼓励,对他们说,你唱的真棒!希望他们下次唱的时候能比现在更好。这样他们在下一次也许会表现的更好;反之,一味的去批评,那不但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或许他们不会再对你唱第二次了。孩子们在一个班集体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了集体的概念,在上课的时候总能跟着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自己该做的。这不仅让孩子们明白自己在班级中的个人位置,而且促进幼儿的集体荣誉感的发展,通过接受老师的教导与小朋友共同完成老师要求的动作,切实感受到了集体的气氛,对幼儿的责任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不少独生孩子由于长期处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在群体中的表现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比如他们在看见别的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本来他们手里已经有玩具了,他们也会去要甚至去抢过来。这样就比较缺乏合作的意识和技能,很少能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严重阻碍了孩子与他人合作这一社会行为的发展。而在我们唱歌跳舞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它要求幼儿认真细致,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相互协调配合;要求幼儿善于自控,遵守规则,服从调配等。在跳舞的过程中必然有同伴间及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幼儿一方面要扮演好自己在舞蹈中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理解他人的动作,建立一种相互交流的游戏与学习平台,以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音乐启蒙教育对智力的培养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能促进智慧的发展。记得有人说过:“音乐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雨果精练的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再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等功能,是比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空间知觉等功能,是比较清闲的半球。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而右半球视为劣势半球,而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边唱边跳的活动中促使左右脑的兴奋和思维,从而促进全脑的发展。
一、国学教育在学前教学启蒙中的作用
在幼儿园学前教学活动创设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在活动中会组织大量的问题活动,所以,为展现学前启蒙教学的价值性,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完善中可以构建问题活动,并通过传统国学内容的结合,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在国学教育内容创设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领读、幼儿跟读等形式,进行读书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幼儿阅读中,应该注重不同幼儿性格的差异性,结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国学教学内容的融入,展现幼儿启蒙教育的整体价值。例如,在国学启蒙教育背景下,为了丰富幼儿的探究意识,可以通过展板、LED显示屏、文化书屋等资源的利用,为幼儿播放传统文化,使幼儿更全面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现学前启蒙教育的价值性。而且,在幼儿园启蒙教育中,家庭环境的营造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多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幼儿进行国学故事的讲解,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二、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启蒙中的作用
通过对幼儿园活动的分析发现,幼儿活动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所开展的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活动的参与,可以激发自身的主动性,并在娱乐探究的同时提高对活动项目的认知,满足学前启蒙教育的基本需求。幼儿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与环境的融合,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活动探究方法,充分展现其内容对幼儿启蒙的价值性。在幼儿园游戏活动创设中,其核心目的并不是游戏,而是在幼儿游戏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并强调探索欲望,形成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为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活动创设中,为了充分展现启蒙教育的价值性,应该做到:第一,构建趣味性的游戏活动;第二,幼儿活动需要具有社会性的价值。例如,在幼儿园拼图活动构建中,通?^活动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探究能力以及眼力,实现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所以幼儿教师在幼儿拼图活动创设中,可以引导幼儿辨别图形的特点及颜色,通过对比分析再最终拼好图形。所以,在这种能力培养的活动背景下,可为幼儿创设活动探究情景,并针对游戏的特点,进行活动的引导,有效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并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保障。同时,在幼儿园游戏活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作为活动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幼儿进行问题的探究。在一些探究性的游戏活动构建中,可以使幼儿对活动内容进行理解,并认识到活动中多样化的游戏情景,丰富幼儿的情感认知,实现幼儿启蒙教育的核心价值。
三、活动主题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启蒙教育;实验教学;探究创新
所谓启蒙教育是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育。如今的启蒙教育已不再局限于儿童。初三的化学,对于没有接触过化学知识的青少年来说同样也是他们的化学启蒙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化学,似乎比较陌生,其钟爱程度也大不如已学习八年的语文、数学。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爱上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化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改已把教学目标定义为: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探究能力,从实践中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在启蒙阶段,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实验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面对如今的90后,他们在家里不是公主就是少爷,家务活已由他们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全权包办,当然这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是这却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动手能力下降。也正因此,新课改已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写入了三维目标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实验绝对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接触许多实验器材以及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如加热、量取、过滤、蒸发等等。在一个个完整的实验中,如,粗盐的纯度测定、仪器的链接、装置的搭建、加热、过滤等。一个简单的实验便将基本操作加以整合,在这些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悄然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实验教学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本的最初,不管是什么教材其作用都是绪言,主要介绍化学的重要作用,理论性较强,常常让学生感觉枯燥。如若处理不当会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实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一开始就介绍一些化学小魔术,常用的有“魔棒点灯”“无中生有”“水中起火”等等,这些是学生在以前的任何学科中很难遇见的,增加这些趣味性的小实验,便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著名教育专家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我们何不借助实验来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这门学科并自主学习呢?
三、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欲望
今天的实验课堂已不再拘泥于照搬课本,更多的则是以探究为主的师生互动相结合的课堂,那么这样的课堂绝离不开实验。探究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不仅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化,还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活动,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目标最能激发学生欲望的活动。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我们完全不一定非采用课本中所给提供的装置,只要根据实验的原理:利用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压强减少,观察进入水的体积或者密闭容器的体积减小量,均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样一来教学形式从最初的“填鸭式”转为探究式,最重要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欲望,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我们要对课本提出的实验方案发起挑战,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获得了科学知识,增强了探究能力。试想没有实验哪来的挑战,有的只是课本的照搬照抄,实验教学激起了他们创新的思维和探究的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并将实验加以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实验的技能,还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学习的负担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所见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比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化学反应。但初次记忆,都感觉比较困难,于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本着创新的原则将课本实验加以改进。在试管口看见有小水珠,由此得出生成了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知道生成了二氧化碳,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知道氨气的生成。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提升了创新的能力,还为知识点的记忆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这样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还有就是些常见仪器的介绍,图片、视频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手拿实实在在的仪器所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在介绍一些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时,倘若配合一些具体的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记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的记忆更加深刻、长久,自然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减轻了。
他们的求知路还很长,但能不能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执著,更坚定,启蒙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运用好实验教学,初三的化学启蒙教育定会锦上添花,最终能为我国化学事业多做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志群.关于目前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探讨.化学教育,2002(05).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歌;启蒙作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68-01
学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并且会随着生理和智力方面的发育而不断增强。从教育角度来看,不同时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启发和知识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我国在各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智力发育特点所准备的教学内容也截然不同。在我国,对于启蒙教育阶段来说,所面对的群体基本上是属于六周岁以下的幼儿,从智力方面来说,还不具备接受专业行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启蒙教育阶段,大多注重行为习惯、情感教育以及智力启迪等人类本身思维和性格塑造方面的教育。
儿歌就是启蒙教育过程中最好的载体,在我看来,儿歌句子短小、押韵,富有节奏,并且能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儿歌通常会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获得欢乐,以及得到文学方面的陶冶。那么,在下文中,我们就从学前教育的角度入手来具体谈谈,儿歌在启蒙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1.利用儿歌进行情感启迪
幼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正处在智力和思维的混沌阶段,在思维和习惯方面都是按照直觉来进行的。因此儿歌在编写过程中都会考虑到趣味性和情感性,从而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感兴趣,并且感受到和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有关。
首先,儿歌可以给学生以心灵上的愉悦感。儿歌具有旋律性强、节奏明快等特点。例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首儿歌单从语言这一基础方面来看就容易朗朗上口,幼儿在读或唱的过程中,会因为这一特点而产生趣味,进而得到心灵上的愉悦感。并且儿童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所以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只要一个人读,全体学生都会受到影响而跟着读,通过个人愉悦情绪带动整个集体氛围的愉悦,在反馈到个人身上就容易形成愉悦的翻倍效果。
其次,儿歌能够启迪幼儿的情感。为了便于幼儿理解,儿歌在编写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最为简单的词语,并且在情感体现方面简单明了,和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习惯息息相关,这样儿童在听儿歌的过程中更容易得到情感方面的共鸣。例如"小板凳,真听话,和我一起等妈妈,妈妈下班回到家,我请妈妈快坐下。"这首儿歌用简单的语言,体现儿童等妈妈下班的情感,让儿童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回想起自己等妈妈的经历,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学会体谅妈妈工作的辛苦。
2.利用儿歌进行智力教育
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授知识和启迪智力,儿歌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进行儿童智力方面的教育。教育过程中所选择的儿歌大部分都包含一定的知识,所以,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觉得达到智力方面的启发。
首先,儿歌可以帮助儿童认识社会。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社会阅历的缺失,所以对社会行为规范或者是某些具体事物的了解不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儿歌的直观性描述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的多层次性。例如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直观性的描述出了小白兔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儿童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出小白兔的外形甚至是吃青菜萝卜的样子,从而帮助儿童在脑海中加深对于白兔这一种动物的印象。另外,儿歌中还有各种介绍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的,通过这些不仅可以扩大儿童的社会视野,更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从而达到认识社会、自然的目的。
其次,儿歌可以锻炼儿童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人类在社会生存过程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记忆能力启发的黄金时期正是儿童时期。儿歌朗朗上口的形式更利于儿童记忆能力的开发,"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这种类型的儿歌,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简单运算和思维快速反应能力。另外,在学前教育时期,尤其是遇见感兴趣的儿歌,很多学生能够进行几十首甚至是上百首儿歌的记忆,这些都可以无形中提高儿童的"脑容量",锻炼儿童的记忆能力,为以后正式进入专业性教育阶段做好思维方面的准备。
3.利用儿歌进行表达能力训练
除了身体具有特殊缺陷的人,语言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情感交流最基本的工具,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就可以通过儿歌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儿歌可以帮助幼儿矫正发音。儿童在成长尤其是语言学习阶段,容易出现发音错误的情况,一方面这是由于学习对象所决定,另一方面也可能幼儿本身语言习惯方面的影响。比如s和sh的发音分不清楚,n和l发音混淆,不论是哪一方面都会影响到幼儿未来进一步语言的学习。通过儿歌可以帮助幼儿一步步改正错误的发音形式。例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这对于s和sh发音分不清的幼儿来说就是最好的一首矫正性儿歌。
其次,通过儿歌还可以提高幼儿清晰表达自身想法的能力。儿歌的通俗性和口语化,便于幼儿朗读,而在朗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对一些词语记忆深刻,这样在以后的说话和交流过程中可以起到借鉴的意义,继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4.利用儿歌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
儿童的成长就像是小树苗的养育,不仅要长得粗壮,更要长得笔直。所以在利用儿歌进行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做好知识传输工作之外,还要做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这样才能培养出智力发育良好,行为习惯优良的未来社会建设者。
国际象棋是一项文明高雅有趣的游戏活动,国际象棋具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国际象棋具有竞技性,有助于刺激孩子们的竞争力;国际象棋具有娱乐性,有助于孩子们集体意识的形成。国际象棋游戏在幼儿园启蒙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国际象棋 幼儿园 教育活动 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园通过对往届生的调查反馈得知:幼儿进入小学往往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观念淡薄,坚持性稍差,竞争合作能力欠缺,幼儿园与小学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如何切实搞好小幼衔接,如何实施大班幼儿由动转为静?我园深入研究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发现5-6岁是幼儿即将进入更高一层的学习要求的重要阶段,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比较清楚地认识自己尤为重要,于是我们选择在大班开设国际象棋活动。
二、国际象棋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的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建构以幼儿的主体性为特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培养与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创造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幼儿园生活.棋奕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趣味性,竞争性,益智性,规则性,交际性等特点。在幼儿园开展国际象棋,既是对传统教学课程改革的尝试,又是改变教育观念的大胆探索,既是人类智慧的试金石,又是人类智慧的磨刀石。
(一)国际象棋具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著名的国际象棋大师谢军曾自豪地说,“噢!那是一本多么美妙的书,它使我的童年丰实多彩,使我在与唐老鸭,米老鼠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一个奇妙的东西―国际象棋。”
当你初次接触国际象棋,你是否会被那造型古朴生动的大大小小的棋子所吸引,你是否像中了魔法似的置身于童话世界的小人国一样,那头上顶着十字架的皇帝,那漂亮而又威风的皇后,那高墙四耸的车和形象逼真的马,那披上圣衣圣帽的像以及矮矮的圆乎乎的小兵。是否让你有跃跃一试的冲动,是否让你从内心深处产生一股十分强烈的弈棋欲望,是否让你有想统帅两支“木头人大军”中的一支,并想战胜对方来显示自己的指挥才能,是否让你产生马上就想和小伙伴一起美滋滋地摆开战场杀一盘的感觉。国际象棋具有趣味性,按照特定的棋规弈棋,布阵、吃子、将杀、敌王等等。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本身就给孩子们带来了相当大的成功感,同时棋势的变化繁复,不间断地把全新的阵势推出,又使孩子们产生程度不同的兴奋感.国际象棋的趣味性,能够促使孩子们在较长的时间内集中思考一系列与棋有关的问题,有助于孩子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二)国际象棋具有竞技性,有助于刺激孩子们的竞争力
在国际象棋对弈过程中,得失胜败带来的欣喜与沮丧,强烈地刺激着孩子们的竞争心,促使着他们集中注意力去寻找更好的着法,争取最后胜利。我园幼儿王长红自从参加国际象棋活动以来,各方面有了飞速发展,首先对下棋产生浓厚兴趣,在老师的辅导和家长的陪练下成绩突飞猛进,从而赢得女子国际象棋冠军,从此,自信心提高了,荣誉感增强了,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要求,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我省幼儿组唯一的女子冠军。还有小棋手陈帅竹小朋友参加全省棋士等级赛每次都能名列前茅,但在一次参赛中却遇到年龄大的棋手对弈,他年龄最小结果输了4盘,心里很失落,新学期老师给予他鼓励和支持,在失利的情况下他没有中途退出,坚持下完,自信心明显增强,同时培养了克服挫折的能力。还有田晨小朋友连获三次冠军并晋升为三级棋士,他们多次参加大赛分别获奖,通过弈棋不仅培养了他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及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提高了竞争能力,双方的协调能力和面对复杂局面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有张佳伟等小朋友升入小学后在比赛中连连获胜,使他们在小小年纪便体会到了胜负的感受,勤奋与懒惰的差别。长期积累的能量奠定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实现了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国际象棋具有娱乐性,有助于孩子们集体意识的形成
国际象棋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活动,也是一种简便易学,行之有效的益智玩具,更是一种“准交际手段”。作为在启蒙教育中使用的一种益智玩具,国际象棋比之于其他国际象棋游戏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国际象棋的棋子造型古朴生动,棋子和棋盘的色彩鲜艳,这和孩子们熟悉的各种玩具具有相同之处,因而能够自然地唤起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欲望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