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对幼儿美术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07 10:00:57

序论:在您撰写对幼儿美术想象力的培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对幼儿美术想象力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幼儿想象力培养方法

幼儿对鲜艳的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对图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不是主要课程,但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美术教育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有多重要?美术教育中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下面我们对此来进行探讨。

一、幼儿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职业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是被强迫地接收成人的模式和范式,那么每个儿童都是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幼儿年纪小,接触到的事物非常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认知欲望。幼儿的思维不会受到固定模式的限制,所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想象力思维和创造性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色彩和图画的认知能力和艺术美感的培养,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非常重要。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教学方法

由于幼儿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所以对幼儿采用的美术教学方法也应当不同,要按照幼儿的发育程度来选择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进程,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的美术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幼儿对美术教学的学习情绪,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避免负面情绪产生,并且在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一些与色彩和图画相关的游戏。

三、美术课堂开展幼儿集体教学活动

很多幼儿园在对美术教育中采用个体教育方式,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幼儿个人的美术发展上,而忽视了幼儿的集体合作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和想象力是有限的,如果在美术课堂上,老师设置一些集体创作题材,比如,一个故事情节,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吸收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观念,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幼儿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起点,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幼儿教育必须要足够重视。美术教育中我们要结合各个学科,注重感知认识,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莫妮.论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25).

第2篇

关键词:乡土资源;兴趣点;美术;创新能力;幼儿园;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27-02

在教育未改革前,所使用的传统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发展不仅没有积极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阻碍性。将孩子的创新能力限制在一定的规格下,要求孩子按照规定的要求“比着葫芦画瓢”,这种方式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解放孩子的天性的。幼儿的教育方式需要结合现实生活,因为幼儿的抽象理解能力还没有具备,但是对于生活中的环境或者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切却有着一定的熟知能力。因此,需要将教育幼儿的教育放在生活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中具有的教育资源因材施教,在这样的基础上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和空间。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土地资源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资源。那么又该何如发挥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并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呢?到目前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一、走进自然,激发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

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美术对于幼儿来说,是来自现实生活中自身的一种体现,也是知觉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人们常常通过参观和郊游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带领孩子去欣赏一些环境比较优美的荷塘、田地或是艺术品等等,借此来丰富孩子的个人情感以及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孩子的美术创作热情。并且根据所具有的土地资源将孩子引入大自然,让他们尝试与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对话,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天性。与蝴蝶和蜜蜂融合为一体,在追逐嬉戏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的扑捉事物的个性,进而也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形成一个特有的想法。有关专家指出,老师要引导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让孩子能够通过自身各个感官去体验、思考在自然界中看到的一切,并且在大自然中轻松愉快地进行美术活动。例如,泥土是幼儿都很喜欢的一种物质,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将泥土通过各种团、捏、压以及推抓按揉等各种动作来塑造成自己喜欢的物体,使得孩子们不仅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美术创新的乐趣,也极大地提高了孩子自身所具有的动手能力。因此,老师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出周边土地资源的优势,结合幼儿园的周边环境,帮孩子开阔视野。带他们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春天,可以带着孩子去感受大自然中新发芽的花草树木,忙于耕种的农民;夏天,靠近海边的幼儿可以由老师带领,在做好安全的情况下,到海边感受大海的汹涌和沙土的细腻,以及观看各种游船;秋季,感受农民伯伯收获、忙碌的喜悦,欣赏金灿灿的稻浪;冬季,可以带领孩子出门打雪仗,看各种干枯的树木枝干,感受刺骨寒风,激发孩子创作想象力。在积累创作素材的同时,提升了孩子自身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激发想象能力,合理装饰周边环境,扩展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

例如:画画时可以在河边的小螃蟹身上贴上一些可爱的小表情,并将身体进行加固处理,普普通的小螃蟹在幼儿的手中就成了一种可爱的小娃娃,有的幼儿会将螃蟹壳做成向日葵,并结合花布进行塑造。这样看上去就更像一朵向日葵。还有的幼儿会将小螃蟹的壳做成一个简易的车轮。这样不仅对环境有一种美化的作用,同时又为幼儿的创作品提供了原料,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是幼儿最常做也是最喜欢做的事情。他们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后天意识上的认识很多都是在娱乐游戏中实现的。因此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自然资源的条件为孩子提供一个大小或者形状不同的螃蟹壳。这样不仅提起了孩子对于各种创作材料的注意,也引发了幼儿根据不同的材料特点、结构、造型进行艺术创造的兴趣,能够调动幼儿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对材料的选择以及加工制作学到一些相关的知识技能,而材料本身也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学习价值,同时在美术创作中的思维能力也有一个提升。在幼儿对身边的生活环境感到熟悉时会感到十分的亲切同时也会产生好奇,例如当利用播放器为孩子播放海港或者是沙滩的景象时,引导孩子在那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就会通过回忆进行形象的整理,并描绘出来。同样家长可以收集一定的素材资源,对孩子的创作或者是技能上的提升做一个支持。即便是家居农村拥有的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农村所具有的那种特有的生活气息,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有特色的创作素材。例如在《灯笼与斗笠》的教学活动中,家长为孩子找来很多材料帮助孩子完成各种草绳的编制和挂历的制作,而且亲子之间还共同创作了一些草鞋和草帽等等富有创意的手工品。有了一次经验之后在今后的草绳编制活动中就不再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示范,也不需要说教,孩子自身就能够完成作品。并且他们的编法存在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创作性。

三、准确把握处理好孩子的兴趣点

例如,当孩子对出现的蜗牛非常感兴趣时,孩子会针对蜗牛提出不同的问题:蜗牛为什么长成这样啊,为什么会背着壳,为什么蜗牛爬那么慢,蜗牛喜欢吃什么,拉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便便,蜗牛能听见声音吗,蜗牛身上的粘液有什么作用,等等。老师可以针对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引导孩子去想象,如想象蜗牛像什么?同时,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尽管这些问题不能够一一的做出回答,但是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以及孩子的关注点进行教育分析。从孩子关注的角度出发,培养孩子发现新事物不断进行探究的兴趣。同时老师也可以协助孩子针对蜗牛的一切问题开展一个调查活动,走进蜗牛的世界,了解蜗牛的生活。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蜗牛的特点进行描绘、想象。

四、支持幼儿的兴趣,快速地激发孩子的美术创造能力

在幼儿教育的有关书籍中也明确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力,并且肯定他们,接纳他们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感受以及所表达的方式”。注重他们所有的“审美经验,并进行体验,维护他们自由表达以及创造性的快乐”。因此需要老师以及家长在孩子进行学习创造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导,给幼儿在进行创作以及表达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支持心里和技能方面的帮助。

1.留心观察周边事物。家长、老师在幼儿进行学习创作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如果发现幼儿的操作或做法存在一定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并教育改正。在幼儿学习创新的活动中,应该时刻注意到孩子的创作情况,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巧妙地进行指导,可以适当给他们一些帮助,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以便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能够有应对的能力。例如:给孩子一个小石头让他们画,有的孩子喜欢拿自己的水彩笔在上面写写画画,有的孩子就喜欢用毛茸茸的东西进行装饰,还有的孩子喜欢将两个石头捆绑起来做造型。这中间有一个小朋友将石头做成了金鱼的身体,利用小海螺做成金鱼的眼睛,但是却因找不到很好的材料做小金鱼的尾巴而着急起来。这就需老师或家长引导孩子,可以利用树叶或者是褶皱了的纸质等一些小东西当做小金鱼的尾巴。

2.鼓励幼儿探究,尊重他们的求异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发展它们,不去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因此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在幼儿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引导幼儿去展现他们潜在的创作能力,发挥出幼儿的求异思维以便与创造出更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美丽的校园中寻找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欣赏创作。可以将树木比喻成各种相似的物品;将地上的鹅卵石比喻成乌龟、大象或者是一些别的东西。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取决于教育的方式和指定的教育方案。我们应该给孩子最大限度的机会和空间,对于农村来说这种机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细心观察,农村里到处都充满着让幼儿好奇和产生兴趣的东西。

五、结束语

大自然有着千变万化的能力,因此幼儿才会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幼儿在对大自然一步步的认识、接触过程中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感受,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创造力。这个过程也是幼儿表现力、创新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根据周边的环境给孩子创设宽松的氛围,这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提升。要善于观察幼儿对乡土资源的兴趣点,利用丰富的资源帮助幼儿提高美术创造能力,让他们更快乐地学习和接受身边事物。

参考文献:

[1]陆影.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11).

[2]邹兢.挖掘乡土资源 开发美术课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

第3篇

说到美术活动,很多幼儿教师肯定会联想起不管是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或是听课记录都离不开那“三步曲”:一、示范、讲解;二、幼儿模仿或简单创作,老师巡回指导;三、评价幼儿作品。试问,在这样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能有丰富多彩的作品吗?孩子的作品能具有个性吗?孩子的作品能富有想象和创造吗?在这种以模仿为主、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的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作品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孩子潜在的创造力给扼杀了。《纲要》在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第三条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如何打破陈旧的美术教育模式,进行美术教育改革,让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充分体验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自由和快乐,让孩子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成了我们新课改的研究重点之一。

3—6岁的孩子是最具有想象与创造的。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往往会打破成人有关美术创造的条条框框,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现象正是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创造力的体现。正像加登纳说过的“差不多每一个孩子到了3—6岁时,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富于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最自由的阶段。”根据孩子这一心理和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多元化的美术活动,激发孩子对美术创作的兴趣,鼓励孩子用多种方式进行大胆创造与表现,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一、选择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培养孩子创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又是创造的萌芽,而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美术活动中,选择多元化的美术活动内容,培养幼儿的兴趣应放在第一位。教师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美术活动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师示范的、图片上、书本上比较死板的、脱离现实的,而是应根据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拓宽美术活动的内容,开阔孩子的视野,充分运用孩子的各种感官。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走向大自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如:让孩子观察天上的飞机、马路上的汽车、街道上的广告、风格各异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橱窗、五颜六色的着装,让孩子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人们的活教材”自然界的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化、美不胜收的,这正是幼儿美术活动时鲜活的创作之源、想象之源。只要是幼儿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都可以成为孩子美术活动的创作题材。

二、挖掘多元化的活动材料,激发孩子创造的欲望

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活动。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和工具来改变美术活动的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孩子,还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以往的美术活动材料单一,缺乏新鲜感。为了能让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情感,使他们好动好奇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我们从孩子身边充分挖掘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多种材料,除了一些水粉画、蜡笔画、泥工、手工常用的材料外,还提供了每天喝牛奶用的吸管让孩子们进行吹画;提供了各种瓶盖、蔬菜(如萝卜、藕、黄瓜、芋艿、蒜头)、树叶、鞋子底等各种材料进行印画,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瓜子壳、开心果壳、鸡蛋壳、彩色木屑、各种种子、绒线、布屑、麦秆等多种材料进行粘贴画;孩子们还给收集来的各种废旧瓶子进行装饰,把它们变成七彩的花瓶;把收集来的废旧材料制作成各种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活动室的环境。多元化的材料使得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空间。对于尝试新材料,孩子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产生了进行创造的冲动,一个个跃跃欲试。如每当窗户上有水汽时,孩子们总喜欢用手指在玻璃上画来画去。根据孩子的这一兴趣,我们给孩子们特制了一块大玻璃,提供了一些布头、纸团、颜料,让孩子们在大玻璃上作画,孩子们有的用手指蘸颜料在玻璃上自由地画,有的用布团、纸团在玻璃上印画。在玻璃上作画,画上去极容易,也很容易擦掉更换。孩子们不必担心画得不好无法修改而失去自信,不仅让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也让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重视孩子的创作过程

过去美术活动的教学方法,一味地采用讲授、示范的方法,轻过程、重结果,忽视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严重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新课改要求我们:首先,要打破陈旧的“三步曲”教学模式,活动设计力求新颖、趣味性强,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其次,我们根据幼儿爱玩的天性,尽可能地将美术活动游戏化,把游戏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始终,孩子们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孩子能无拘无束地投入和参与。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得更主动、更投入。

四、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珍视孩子的每一次创造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教育 创新能力 教学原则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2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对于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对其思维能力的挖掘和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实际幼儿园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幼儿的学习天性及其学习的创造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扼杀,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和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习惯相关。

传统的教学思维习惯影响着当下幼儿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影响着他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具体的教学手段的采用。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尽管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还存在很多落后的不足之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标准以及相关的教学要求,还没有被教师们所完全接受。因此,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严重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要想做好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就需要从多角度入手加以改善。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认识。

一、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遵循的教学原则

首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这种教学原则是针对以往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自己为中心”的错误的教学理念而提出的。在以往的幼儿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意识不到尊重幼儿自我观点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较小,涉世不深,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自身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认识的引导下,很多教师在幼儿美术的教学中展开了一堂又一堂的以“教――学”模式为主的模仿创作课堂。

比如,教师在教孩子们如何画鸭子的时候,先会在黑板上给孩子们讲解画鸭子的具体步骤,孩子们知道了首先画哪儿,其次画哪儿,然后再画哪儿,这样一个鸭子就出现了。然而,经过教师的教授之后,孩子们采用统一的方式画这幅画,连步骤以及在拐角处的笔法运用都一样,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产生多样化的教学思维,而是将孩子们局限在一种模式之中,不利于幼儿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发展。为此,在幼儿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都应当符合幼儿的接受特点。

其次,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遵循简单易操作的教学原则。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对很多事物的操作以及认识还不够熟悉,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讲都是既新鲜而又陌生的存在,而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很多学习用具的使用也不够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应对操作繁琐或者体积过大,或者重量太大的操作工具。为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给孩子们安排学习任务的时候,就要遵循“简单”、“易操作”的学习原则。而在具体的制作材料的使用方面,教师也应当选取那些无污染的对儿童的身体有利的物品,同时对这些被选取的物品还应当遵循一种易获得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够有效地开展。

二、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第一,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兴趣。在以往的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一般采取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创造的热情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多孩子不自己主动思考,以至于到最后失去了自我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新的体现和快乐。而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要将自己从课堂中心的位置上转移出来,让孩子们自我想象和发挥,比如教师安排学生画一棵树时,就可以通过“添补”绘画的方式加以进行,学生对一棵树的每一个组成部位的认识和想法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画出树的叶、树干、树根以及树周围希望有的东西,在很多同学的参与下一棵极具特色的树就出现了。

第二,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具体来讲,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主要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幼儿阶段的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弱,对很多事物仍然保留着最初的感受,而这也成为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一大优势,也成为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个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考虑到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爱好。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大多数喜欢动画,为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插入一个动画形象,让学生自己去发挥。

第5篇

关键词:幼儿;想象力;语言;美术;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64-01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基础,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培养的启蒙阶段,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性,针对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探索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多种途径。

一、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个人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想象中出现的形象,不是记忆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大脑对已有表象的再加工和创造,从而不断形成新形象。它是一个经过分析综合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与人的语言思维密切相关。因此,语言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自主阅读、提问交流、编创故事等,让幼儿得到间接知识,丰富想象内容,在语言表达中不断提升想象力。

(1)引导幼儿读图,促进自主想象。幼儿由于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阅读活动中,图文并茂的书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读书内容。一方面,要引导幼儿学会读图,逐步培养幼儿根据图画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读图兴趣,在幼儿对故事越来越产生好奇心的同时,不断提升其读书的独立性,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和想象力的发展。

(2)把握提问技巧,鼓励幼儿多问。在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把握提问时机,提出合适问题,注意提问口吻等,对促进孩子的思维想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诱导启发式提问,可以开拓幼儿的想象,促进幼儿想问、多问,各抒己见。比如,在读故事《小鼹鼠要回家》时,教师适时提问:“小鼹鼠克拉在外面玩迷路了,可着急了,怎么办呢?”幼儿展开想象,争先恐后为小鼹鼠想办法。

(3)故事中间设疑,引导合理想象。听老师讲故事是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老师讲故事时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引导幼儿续编情节,这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大有作用。比如,讲《司马光砸缸》时,我讲开头部分,小朋友在捉迷藏,一个小朋友掉缸里了,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办呢?大家开始自由想象,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幼儿从多角度看问题,鼓励幼儿发挥聪明才智,学会解决问题。

二、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美术活动可以为想象插上理想的翅膀。在美术活动中,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灵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1)营造宽松氛围,诱发幼儿想象。宽松和谐的绘画氛围能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助于调动幼儿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创造潜能,使幼儿尽情展开想象。平时,我特别注重美术活动室的布置,对墙壁精心构思和美化,装饰形象夸张,栩栩如生,极具童趣。在进行主题教学时,事先对黑板墙壁进行布置,贴主题图片,一方面供幼儿欣赏和学习,另一方面给幼儿直接的视觉形象,激发他们绘画的欲望。

(2)积累生活经验,激发幼儿想象。美术源于生活,创作离不开生活。平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多走进大自然,去看五彩缤纷的大地万物,聆听花鸟虫鱼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浓郁气息。在此基础上,指导幼儿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如“秋天的颜色”,孩子们可以画金色的田野,画美丽的树叶,画丰硕的果园。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幼儿增长了知识,在绘画活动中就会表现出无比的热情,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发展。

(3)科学评价作品,保护幼儿想象。作品评价是美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要多站在幼儿角度,以一颗童心去欣赏,而不能简单地以“像或不像”“对或不对”作为评价标准,最重要的是肯定幼儿的付出,保护幼儿的想象。对不足之处,可以引导幼儿比较观察,自己去发现,不断改进。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游戏是教育幼儿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游戏内容越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就会越活跃。

(1)角色游戏,激发幼儿想象。幼儿对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普遍比较喜欢,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在游戏丰富的情节中展开自己的想象。如“开火车”游戏中,幼儿骑在凳子上模仿着“嘟――”的汽笛声,“呜――”进站的声音,仿佛已经置身于火车上,自己俨然是一名司机了。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玩得开心,想象力也得到了发展。

(2)利用玩具,引导丰富想象。玩具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欢乐,如果巧妙利用好玩具,可以使幼儿展开各种联想,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在“我爱我家”游戏中,幼儿抱着布娃娃,将自己想象成爸爸或妈妈照顾娃娃,教师可以设置“娃娃生病了,怎么办”的情景,幼儿会试着给娃娃看病,甚至喂药等。这样的游戏,能活跃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想象。

四、结束语

总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教师要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要不断探索研究,努力学习,及时反思,在丰富、扎实、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将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探索与实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

与成年人的美术教育相比,幼儿的美术教育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不能够简单地依据美术学科的分类对幼儿的美术教育进行划分。换句话来说,应当从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出发,对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和划分。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涉及社会人文、自然地理及美术的摄影作品等,通过对这些摄影作品所展现出的具体的人物形象、事物种类的欣赏和认识,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审美认知能力;并且能够促使幼儿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这些表现手法主要包括绘画、手工、模型和作品赏析等。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是美术教学的对象是幼儿。美术教学的手法多种多样,既包括单纯地赏析绘画作品,也包括制作各种美术工艺品、画作。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孩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思想境界,陶冶情操,强调全方位的公平发展。二是教育方法上具有独创性。幼儿美术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并没有具体的量化,而是随着幼儿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幼儿一定要画出某种具体形象,而是要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绘画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能通过直接引导的方式,如教师在教绘画车轮的时候,不能直接告诉幼儿车轮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这样会使幼儿的想象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创作能力也会被扼杀,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使幼儿丧失绘画的热情,影响后期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幼儿完善自己的思考方式,培养其创作能力。

二、美术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一,美术教育可以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幼儿美术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重心,将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事例的引入,让幼儿对真善美、假丑恶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随地乱丢垃圾的儿童,另一幅是能够将垃圾正确归类的儿童,通过引导幼儿理解图片中的内容,使其对好的行为与坏的行为作出判断,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幼儿时期是想象力发展的优势时期,在这时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其想象力。5岁时,幼儿的想象力会受到现实生活的干扰,变得更加实际和客观,他们会主动地探索和认知这个世界。想象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能力,对于幼儿的行为处事能产生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孩子还处于幼儿阶段的时候,应将想象力的提高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而美术教育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第三,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引导幼儿分析画作,发掘作品背后的意义,在提高幼儿想象力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对于具体美术作品的创作能力。幼儿创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教师不能够直接引导幼儿,或者对其行为进行直接的否定,要为幼儿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发展空间,为幼儿提供指导思考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思考内容。

第四,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全方位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对具体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对学生绘画技巧的培养,提高其绘画能力,培养他们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幼儿美术教学在使幼儿获得一技之长的同时,也要能够发展其想象力,促进幼儿智力水平、创造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国外的幼儿美术教学也十分注重幼儿早期想象力的发展,注重培养其创造能力,强调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深度挖掘。通过绘画技巧、绘画方式的传授,能够丰富幼儿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发展和丰富自己。

(二)有助于幼儿右脑的开发

右脑是艺术细胞的发源地。右脑的开发对幼儿长大以后的记忆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环境中,幼儿右脑的开发与利用程度有限,但是一旦幼儿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则会主动激发右脑的思考,通过对左右脑的灵活运用,使想象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在幼儿进行创作的同时,播放优美的音乐作为创作的背景,将活跃幼儿的大脑思维,使他们的心思更加慎重与紧密。在绘画的同时,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具体线条及颜色的敏感程度,将为以后的学习产生更多帮助。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美术欣赏;想象力;措施

想象力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师应当重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一、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对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意义

1.让幼儿大胆地想象

美术欣赏活动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评价,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对美术作品内容给予自己的评价。例如,在构思方面,幼儿喜欢那些能够引起自己联想的美术作品;在题材方面,幼儿更喜欢欣赏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以及常见的动植物等;在色彩方面,幼儿更喜欢色彩绚丽鲜艳的作品。幼儿的评价有效反映了幼儿的心理特征,欣赏和评价能力与认知水平也高度吻合。幼儿园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点,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自主评价,从幼儿的角度对幼儿的天性给予尊重和保护,增强幼儿的信心。

2.为幼儿的想象积累素材

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对外界的事物缺少经验,因此创造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幼儿园教师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带领学生认识可爱的动物、美丽的蓝天白云和花花草草,学生的视觉得到了丰富的体验,对外界事物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些美术作品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心灵,还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对外界事物的颜色、结构和形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这样就能激发幼儿的想象思维,让幼儿有物可想。例如,很多幼儿不认识老虎,教师带领幼儿对一幅绘有老虎的作品进行欣赏,幼儿就认识了老虎。长期开展这种美术欣赏活动,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大幼儿的视野,还能为幼儿的想象力提供大量素材,给幼儿的想象奠定基础。

二、如何运用美术欣赏活动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1.营造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

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幼儿只有在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将自己的天性有效释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为了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创建轻松欢乐的学习环境,首先,幼儿园教师要明确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天性。很多教师认为幼儿没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对于美术作品不能给予正确的评价,因此便将自认为权威性的结论告诉幼儿,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美术作品。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帮助幼儿对作品有了更多的认识,但是严重阻碍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幼儿,让幼儿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种环境中,幼儿的心理获得了安全感,也敢于积极发言,想象力也得到了有效发展。

2.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

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较低,如果教师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放任幼儿自主学习和欣赏,很多幼儿不知道从何下手。幼儿缺乏欣赏经验,因此幼儿教师应当担任桥梁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一步步对美术作品进行探究,继而达到欣赏作品的目的。例如,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思考性问题,如通过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这是什么花?这些花像什么?幼儿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就会在脑海中对一些已知经验进行收集,并且根据脑海中的画面与《向日葵》中的画面做对比。这种思考过程不仅能够快速调动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还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内容,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空间。

3.给作品命名

给作品命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命名者发挥想象力。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从此处着手,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内容,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从而给作品命名。在幼儿命名过程中,需要对作品的意义、内容以及形式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综合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后再结合想象进行命名。给作品命名是有效培养和发展幼儿想象力的一种手段,幼儿不仅需要对作品内容进行概括,还要从脑海中收集相关的词汇。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和提高。

综上所述,美术欣赏活动能够让幼儿体会作品中的美感,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拓展幼儿美的体验。幼儿打开了想象的大门,也就拥有了想象的花园。幼儿园教师应认识到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创设轻松欢乐的学习环境,提出有思考性的话题,引导幼儿给作品取名并分析作品的表现方式,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