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6 11:02:12
序论:在您撰写单位档案管理基本情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归档内容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归档内容包括员工的基本情况:1.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履历、劳动合同、入离职信息、工作变动等;2.学历及继续教育情况,包括学历、学位证书、继续教育、专业培训证书等;3.专业技术材料,包括技能鉴定及考核材料、等级证书等;4.科研成果、著作材料,包括发表的论文、课题、专利、获奖情况等;5.工资情况;6.健康资料,包括体检表、以往的工伤处理等信息。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特点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有着以下特点,一是真实性,档案要能真实体现技术人员的思想、能力、技能、经历等资料,为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提供参考。二是完整性,档案要涵盖技术人员的全部内容,客观全面的体现档案管理人员的各种信息。三是动态性,档案要随着人员情况的变化,进行实时更新,保证档案材料的时效性。四是机密性,档案是技术人员个人自身情况和人生轨迹的真实记载,不能随意泄露。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现况
(一)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较弱
目前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方面,意识薄弱,重视度不足。领导没有意识到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对单位人力资源配备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进行规范。档案管理人员也没有重视对档案的管理,造成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断节、缺项、内容凌乱、查阅不便等。对单位的日常人员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二)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收集范围不全
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对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个人档案,但是档案收集内容不够全面。大部分只是收集了个人履历、家庭及个人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工作变动资料等,而没有把专业技术人员的获奖情况、科研项目情况、、专利申请等内容进行归档。这部分资料对判断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资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归类不规范
在对专业就似乎人员的档案归类中,一些事业单位归类方式不规范,没有按照技术人员的个人进行档案归类,而是将他们的档案存放在多个地方,甚至多个部门里面。例如将基本情况、个人履历等作为人事档案归档在人事部;将获奖情况、培训进修情况等未归档或归档在办公室或者本部门,将科研和技术材料、专利获得情况等归档在档案室或者技术部门等等。一旦需要的时候,查找和整理非常不便,而且有可能导致档案资料内容的遗失。
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改善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意识
要把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列入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创新和建设工作。落实档案管理的人员和机构,安排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档案管理人员,明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让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要让专业技术人员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参与开展自身档案归档工作,将个人专业论文、获奖材料、科研项目等内容进行上交。
(二)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
要时刻关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进行档案资料的更新工作。每年度进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资料审核,按照制度将他们的各类信息,包括考核、评比、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归档处理。也要与技术部门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所在部门联系,积极收集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类档案资料。还要利用职称报考、年度考核的时机,收集他们的各类基本资料和技术资料。在年终进行一次定期整理,审核个人人各种档案的归类情况,将其中不完整的部分进行补充归档。
(三)提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内容
(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归档内容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归档内容包括员工的基本情况:1.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履历、劳动合同、入离职信息、工作变动等;2.学历及继续教育情况,包括学历、学位证书、继续教育、专业培训证书等;3.专业技术材料,包括技能鉴定及考核材料、等级证书等;4.科研成果、著作材料,包括发表的论文、课题、专利、获奖情况等;5.工资情况;6.健康资料,包括体检表、以往的工伤处理等信息。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特点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有着以下特点,一是真实性,档案要能真实体现技术人员的思想、能力、技能、经历等资料,为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提供参考。二是完整性,档案要涵盖技术人员的全部内容,客观全面的体现档案管理人员的各种信息。三是动态性,档案要随着人员情况的变化,进行实时更新,保证档案材料的时效性。四是机密性,档案是技术人员个人自身情况和人生轨迹的真实记载,不能随意泄露。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现况
(一)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较弱
目前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方面,意识薄弱,重视度不足。领导没有意识到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对单位人力资源配备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进行规范。档案管理人员也没有重视对档案的管理,造成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断节、缺项、内容凌乱、查阅不便等。对单位的日常人员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二)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收集范围不全
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对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个人档案,但是档案收集内容不够全面。大部分只是收集了个人履历、家庭及个人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工作变动资料等,而没有把专业技术人员的获奖情况、科研项目情况、、专利申请等内容进行归档。这部分资料对判断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资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归类不规范
在对专业就似乎人员的档案归类中,一些事业单位归类方式不规范,没有按照技术人员的个人进行档案归类,而是将他们的档案存放在多个地方,甚至多个部门里面。例如将基本情况、个人履历等作为人事档案归档在人事部;将获奖情况、培训进修情况等未归档或归档在办公室或者本部门,将科研和技术材料、专利获得情况等归档在档案室或者技术部门等等。一旦需要的时候,查找和整理非常不便,而且有可能导致档案资料内容的遗失。
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改善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意识
要把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列入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创新和建设工作。落实档案管理的人员和机构,安排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档案管理人员,明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让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要让专业技术人员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参与开展自身档案归档工作,将个人专业论文、获奖材料、科研项目等内容进行上交。
(二)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
要时刻关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进行档案资料的更新工作。每年度进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资料审核,按照制度将他们的各类信息,包括考核、评比、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归档处理。也要与技术部门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所在部门联系,积极收集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类档案资料。还要利用职称报考、年度考核的时机,收集他们的各类基本资料和技术资料。在年终进行一次定期整理,审核个人人各种档案的归类情况,将其中不完整的部分进行补充归档。
(三)提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学生档案信息应该具有丰富性
学生的档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方便性,能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信息,也能反映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成长过程和情况。以前,我们收集到学生的基本信息就是静态的信息,根本不能反映学生受教育后的素质水平发生怎样的变化,实用性不高。如果能从实用性角度收集学生档案的信息,就会创新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使学生档案里的内容更丰富。
2.学生信息档案信息应该表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所谓具有多样性,就是使用多种数据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成长基本情况。目前,我国已经有比较完备的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记载学生相关的静态信息和数据,同时能拓展记载学生成长信息基本情况,更加方便。我们必须使用影像记录等有效手段,将学生多方面成长信息同时记载和记录,这样不但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对于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和展现教学水平都起着促进作用。
3.学生档案信息服务应该具有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就是需要使用现代档案管理方式,重新进行审理档案管理规定内容,实现档案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既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又要在不损害学生权益信息提取的同时,做到灵活利用,真正达到服务学生和服务社会的目的。
二、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创新措施
1.做好原始材料档案管理工作
不管是企业人事管理还是学生档案管理,都应该遵守档案管理条例,从无到有和从简单到复杂的工作程序。从形成来说,基本都是从最初的建立和逐渐收集信息最终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档案资料管理;从管理来说,随着信息资料不断丰富和管理细节增加等,整体工作量随之增加。做好最初的材料收集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中职学校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档案资料在学生就业中具有特殊作用,我们需要改变以前毕业生离开学校后再整理档案的管理方式,从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建档工作,以免因临时需要却大费周章寻找,造成学生信息基本情况不完备和不准确等情况。在档案流转的整个程序中,应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保证学生档案资料具有完整性。在档案材料收集和整体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新学生的最新情况,及时收集各部门有关学生的最新动态,有关学生的入党和奖惩情况等重要信息,做到及时归档,使学生档案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且保证学生档案保持最新状态,真正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
3.实现网络化档案管理
当前,我国一直在追求无纸化办公,当然无纸化办公应该进入到学生档案管理中。各学校应该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利用档案数字化管理学生档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档案网站或者网页,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和归档等情况,在网络上实现归档和检查,保障档案信息的唯一性和准确性,防止因同名同姓等情况造成档案信息混乱情况。与此同时,还应该规范管理学生档案中的最初材料的内容、形式、格式等要求,利用当前先进设备和技术,将每届学生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建立学生档案管理数据库,使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综合管理学生档案。
4.构建档案管理反馈系统
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毕业生的基本信息,根据已经毕业的学生反映出的基本情况和了解用人单位所需的专业人才的标准,进行研究和商讨,及时调整学校招生计划、设置专业、计划教学、教学方式等,使学生能够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从统计的对象来划分,档案统计工作大致上可分为两点:一是对档案实体及其管理状况的统计;二是对档案事业的组织与管理状况的统计。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档案馆负责全公司二级厂、机关部室档案的统计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填写《全国档案事业统计综合年报》档基2表《档案馆基本情况年报》。按照《档案馆基本情况年报》统计表的要求,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企业的具体数据。1.在企业中由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有的部门可能会单独设置档案室,有的部门也有可能将档案工作职责设置在其他科室,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如技术科、设备管理科、办公室等。2.在企业中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他们身兼数职,有的档案人员可能还担负着本单位的女工工作、办公室办事员等工作职责,因此,他们的技术职称除了档案类技术职称之外,有的人员的技术职务可能会是政工类、经济类、工程类等,在《档案馆基本情况年报》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3.在《档案馆基本情况年报》中馆藏全部档案以案卷、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形式表现出来,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企业档案馆藏的真实情况。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涵盖了《档案馆基本情况年报》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情况,加以补充、完善,力求真实反映出本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概况,即按照如下分类:1党群工作类、2行政管理类、3经营管理类、4生产技术类、5产品类、6科研类、7基建类、8设备仪器类、9会计类、10干部职工类、11地质类、12设计类、13工程施工类、14教学类、15新闻书稿类、16招投标档案、17废旧印章、18荣誉品等进行统计。因此,邯钢公司档案馆结合本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档案馆藏基本情况统计台账》,包括了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方面的统计,从而加强了档案统计的基础工作。台账共设为四大部分,即档案人员及设施设备统计台账,如表1~表3;文书统计,如表4~表6、馆藏档案统计,如表7~表9、公共统计,具体内容如下表。第一,档案统计是认识档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以档案工作中大量的现象为对象,通过从量、质联系中对数量的观察和研究,以指示档案和档案工作诸现象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其一般的规律性。但档案统计并不是认识档案工作中一切问题的唯一工具,在档案工作中只有以数量表现的现象,才能进行统计,而且仅靠统计本身也不能认识清楚,因此,要对档案和档案工作中各种现象的量有正确的理解,做出科学的判断。第二,档案工作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组织档案管理系统的一系列工作,都应当胸中有数。建立科学的档案统计工作,才能把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以档案的大量数据作为分析的依据,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档案和档案工作情况,使档案工作更加完善。第三,档案统计是档案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档案工作越发展,统计工作越要加强。建立、健全档案统计工作,可以准确地反映各级档案部门工作的真实状况,可以对各级档案部门的工作进行分析和比较,便于对档案实行科学管理,便于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档案工作的规律、水平和发展趋势,便于对各级档案部门的工作进行分类指导,监督和检查,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第四,档案统计工作可以为制定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编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通过科学的档案统计工作,能够系统地反映档案产生的数量、速度、馆藏档案的状况和变化,利用档案的频率和发展趋势,能够系统地反映档案部门的工作量以及人力、财力的需求量,能够系统地反映档案事业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企业领导对档案事业决策提供科学数据和可靠依据。
档案统计工作的要求。第一,要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这是档案统计的重要要求。第二,档案统计工作要符合企业建设要求,对档案统计要标准化,统计调查工作要科学化、系统化,统计服务优质化。第三,充分发挥档案统计工作的服务和监督作用。档案统计工作,不仅是有关部门从事研究、进行决策不可缺少的耳目和参谋,不局限于一般的登记、填送报表,同时,还是通过档案统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邯钢公司非常重视档案统计工作,公司档案馆承担全公司档案管理职责及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责令各单位定期开展自纠、自查、自改工作,形成文字报告上报公司档案馆,便于掌握一手资料,统筹管理。同时,由公司档案馆牵头,组成检查小组,由档案馆馆长带队,2~3名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的人员为组员,不定期地对公司所属二级厂、机关部室的档案部门进行检查工作,依据本企业制定的《档案馆藏基本情况统计台账》所涵盖的各项工作逐条逐项进行检查,核实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个别问题由公司档案馆检查组事后汇总,形成文字报告上报相关部门,请求支持。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了档案统计基础工作,确保档案统计数据准确、翔实,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等项工作。邯钢公司档案馆承担着全公司档案基本情况统计工作,公司档案馆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统计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省、市档案局的有关要求,在本公司制定的《档案馆藏基本情况统计台账》基础上,认真填写《全国档案事业统计综合年报》档基2表《档案馆基本情况年报》,针对这一项工作,公司档案馆利用公司内部局域OA网、电话等形式下发通知,要求公司所属29个具有档案室的单位报送统计表。并对报送的4200条数据逐条、多次审核,直到数据准确、逻辑关系清楚,汇总后经过公司领导签字、盖章,将电子版、纸质报表报送邯郸市档案局,圆满完成历年来《全国档案事业统计综合年报》统计、上报工作。加强内部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能力,确保档案统计工作顺利进行。在企业降低成本、挖潜增效、节能减排的主旋律下,机构的整合、人员配置调整、人员到龄退休等情况经常发生,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也经常发生变动,给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邯钢公司档案馆针对这种情况,在要求各单位报送统计数据之前特举办一期“档案统计工作业务”培训班,对全公司档案工作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班内容针对《档案室藏基本情况统计台账》《全国档案事业统计综合年报》档基2表《档案馆基本情况年报》进行逐条讲解,阐明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了重点部分、共性问题。例如,在统计报表中有一项“未整理零散档案排架长度”是按米为单位计算统计的,因为是未整理零散的档案,可能会以捆、箱、包等形式存放,但是在统计时不能以几捆、几箱、几包来统计,会使档案的实际数量统计不精确。对个性问题举例说明,引以为戒。培训班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很强,受到广大档案人员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对新接手档案工作的人员帮助很大,帮助他们理清了头绪,找准了切入点,解答了疑难问题,为做好档案统计工作创造了条件。培训班由公司档案馆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的人员担任讲师,讲师自行制作授课课件,该讲师也是档案检查组成员,所以对基层工作也很了解,在授课时能够抓住重点,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能够一一解答。通过加强内部培训,讲师能够从基础工作入手,照顾到点、面的问题,学员能够带着本单位实际问题来咨询,从而提高了学员业务能力。通过内部培训形式,减少了外培经费,也为企业降低成本发挥微薄之力。档案统计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管理基础工作,通过对档案的收集、移交、整理、鉴定、保管、提供利用等情况最基本内容的记载,揭示了它们形成过程、现状和变化,反映出企业由小到大的历程,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在加强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以一颗平凡心做好档案统计工作,为企业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杨 芳 陈林涛 徐志红 单位: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许爱香.试述档案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统计,2002(8):2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消防档案是记载重点单位基本情况和消防工作自我管理的重要文书档案,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实行安全规范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中消防安全管理情况部分的表、本、簿的建立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是贯彻落实《规定》要求的各项工作的具体表现形式。认真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消防档案内容,规范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对及时消除隐患,保障单位的消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适应范围:适用于公司及各管理部门消防档案的管理。
3.职责
3.1消防管理员负责制定档案的相关内容,并每年一次对档案规定的内容进行收集、归档、保存,若有修改变化的应告知经公司领导或审批,及时更新。
3.2办公室负责审阅,并监督各相关部门依规程执行。同时负责对文件、表单、档案内容统一保管和立卷归档工作。
3.3各部门经理、消防管理员为档案管理负责人、案卷质量审核人;监督本部门档案管理的实施工作。
3.4管理部档案员职责
3.4.1熟悉公司档案管理操作规程,掌握档案规定的具体内容,做好档案的整理装订工作,做到档案目录齐全,内容清楚,便于查找和利用;
3.4.2维护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不丢失,人员若有变动应办好移交手续;
3.4.3每年一次按时向公司档案室移交档案,办好移交手续,并将案卷目录一同移交;
3.4.4做到文件材料年年清,无积存;
3.5各部、室档案管理员(兼)负责日常档案管理工作。
4.消防管理记录
4.1消防安全管理情况记录是反映单位消防工作开展情况,记录管理过程的有效凭证,认真填写各类记录表,是落实逐级和岗位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对规范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填表应该客观属实,并要作为消防档案内容,统一保管、备查
4.2档案管理员应根椐以下提供的消防档案样式和内容表单实事求是填写、认真整理,全面反映单位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表,后提交消防管理员审阅签字,并归档。
4.2.1 单位基本概况
4.2.1.2单位总平面、道路、水源示意图
4.2.1.3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确定表
4.2.1.4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4.2.1.5主要消防设施
4.2.1.6专职(义务)消防队队员名册
4.2.1.7专职(义务)消防队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4.2.1.8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4.2.1.9消防安全协议
4.2.2 培训与考核
4.2.2.1培训记录表
4.2.2.2考评细则
4.2.2.3会议记录
4.2.2.4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4.2.3日常运行管理与检查
4.2.3.1火灾情况记录
4.2.3.2消防日运行值班表
4.2.3.3楼宇消防基本情况登记表
4.2.3.4消防季检登记表
4.2.3.5消防年检登记表
4.2.3.6节前消防安全常规检查表
4.2.3.7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记录
4.2.3.8消防设施检测记录
4.2.3.9消防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
4.2.3.10临时动火作业申请表
4.2.4演练与演习
4.2.4.1灭火预案登记表
4.2.4.2消防技能演练记录表
4.2.4.3消防演习记录表
4.2.5消防器材管理
4.2.5.1楼宇消防器材缺损情况汇总表
4.2.5.2消防器材设备台帐
4.2.5.3设备维修申请报告
5.档案袋(技术档案袋、资料袋)用于保管技术图纸、业主资料、协议档案、证照档案等。文书、图纸档案应有卷内目录和备考表,目录中的内容必须与袋中的档案相对应。证照档案的目录可直接写于档案袋封面。档案袋正面应拟写案卷标题。
5.1 立卷归档
5.1.1部门经理和消防管理员应支持档案员的资料收集工作,
5.1.2将需归档的文件材料的正本留存公司一份,管理部副本存留一份。
5.1.3在文件的形成和收集归档的过程中,应注意文件材料的规范和书写字迹的牢固持久,一般应采用A4纸张,书写材料宜使用碳素或蓝黑钢笔水(黑色水笔),不宜使用圆珠笔、纯蓝或红色钢笔水、水彩笔等;重要的传真件应尽可能索要原件,索要不到应将传真件复印,用复印件存档。
5.1.4归档整理时间:每年2月1日前整理上一年度文件材料。
5.1.5装订:永久和10年以上(含10年)定期保存的案卷,一般均应使用档案线装订成册,不用金属物装订;或采用合适的卷皮、袋、筒、盒等形式将全卷文件装封为保管单位;装订必须牢固、规范。原文件上的金属物(曲别针、大头针、订书钉等)必须拆除。
5.1.6档案大部分为纸质载体档案,若为证照、声像或数码电子档案,应在 “备注”栏别注明。
5.2照片说明的编写方法和要求:
文字说明包括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等六要素。
事由:照片影像所反映事件、事物的情由;
时间:事件发生或事物变化、产生的时间和拍摄时间;
地点:被摄物所在的具体地点;
人物:照片影像上主要人物的姓名、身份;
背景:照片影像所反映的场景;
摄影者:照片的拍摄单位和拍摄人。
5.3 录像内容应加注文字说明。
5.4 严禁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归档的文件、资料据为已有,不得拒绝向公司移交档案。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关系到社会保险制度能否顺利地贯彻执行,关系到社会保险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更关系到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同时,它也是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的基础,它能够为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提供必要的原始数据。
(一)档案意识薄弱
一是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没有摆上领导的议事日程,不关心或很少关心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二是部分业务人员存在认识不高,工作态度不严肃的问题。认为当前的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问去整理档案。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新思路、新举措,难以适应社会保险制度的快节奏。
(二)档案管理混乱
实际工作中,除部分单位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外,多数单位常根据单位自身业务情况或从方便工作需要出发,采取由文书、会计或业务科室承办人员分散保管的方式,造成“我承办我保管,我走了就不管”,或“人人都负责,人人又都不负责”的现象发生,致使社会保险档案不同程度的流失。
(三)缺少规章制度
哪些档案材料需要整理归档,如何进行整理归档;哪些材料不需归档,如何进行鉴定销毁;哪些材料需要分级分类管理,如何分级分类管理;哪些档案需长期保管,哪些档案需短期保管,如何划分档案保管期限;档案如何提供利用等。客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主观上也未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二、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社会保险档案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和配套性的新工作。只要本着先易后难,逐步理顺的原则,重点解决好资料收集不全、分类混乱、管理不规范和不注意开发利用等问题,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就会逐步形成独具特点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
(一)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宣传工作
社会保险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个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为参保个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反映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料和重要历史凭证。依法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既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经办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升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真正维护职工权益,促进公平保障,和谐保障的有效途径。为切实深入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使之同心同向,形成合力。因此,我们要加大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意义作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系统工作人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意识,增强加强档案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规范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业务流程
多年以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把社会保险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但由于法律法规缺失,有关社会保险的档案一直处于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的无标准状态。有的归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有的由组织人事部门管理,有的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有的一直在用人单位,有的甚至放到个的口袋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口袋档案”。管理没有统一标准,一地一策,画地为牢,很难规范,有的基层单位连专职的档案人员和基本的档案设施都不全,丢失、涂改、损坏档案的恶劣案件时有发生。社会保险档案的规范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社会保险档案收集整理规范。社会保险档案材料收集分类,必须按照《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实施办法》进行归档整理;保持每份归档材料之间联系紧密、衔接有序,按主表在前、附件在后,审核结果在前、审核依据在后,重要凭证在前、次要凭证在后的原则排序。社会保险档案材料要求字迹、印章和日期必须齐全清晰,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归档材料应予以复制后方可收集归档。不能有铅笔、圆珠笔、红墨水、纯蓝墨水等书写字迹。严禁使用热敏(传真)纸、复写纸,确保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社会保险档案移交规范。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按时将本部门经办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已办结的专业性业务材料(含电子文档),按照《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和《社会保险档案材料收集整理规范》,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并定期进行移交。每次办理业务档案移交,档案室工作人员与处室兼职档案管理人员都必须现场填写《社会保险档案移交表》,经双方签字确认,明确工作责任。3、社会保险档案立卷归档规范。社会保险档案的收集按照《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定》的归档范围和要求,一式一份收集整理归档,确保社会保险档案齐全、准确、规范。凡归档的社会保险材料必须利于长期保存,保证图样清晰、字迹工整耐久、签署完备。禁止使用铅笔、圆珠笔、彩色笔和复写、传真制作社会保险业务材料。
(三)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标准化
社会保险档案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为社会保险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1、加强基本硬件建设。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并由上至下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职档案员,并进行了业务培训,为档案管理提供组织和人员上的保证。其次要加强档案管理基本建设。一是开辟专门档案室加强管理;二是购置标准档案柜;三是设置防火、防潮、恒温、防盗器具;四是购置档案专用帐表卡册包装盒等工具,及照相机、录音机等必备物品。
2、建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微机管理。随着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险种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复杂,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也变得比较困难,迫切要求建立一个有效的档案管理系统。其内容包括:
(1)在职职工、退休人员个人的基本社会保险档案库:详细记载职工每次调动、停保及死亡、退休等原因引起的档案变化情况,完整准确记载职工在职期间各年工资收入情况和缴费情况。
(2)用人单位参保的基本情况库:记载用人单位的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编码等基本情况;记载参保与撤保、在职人员、非在职人员工资和社会保险基金应缴总数及变化情况;记载正常的缴费、欠缴、补缴、实际支付待遇情况的历史资料。
(3)记帐凭证库和科目二级帐库:记录会计凭证科目数据及全部会计科目的二级细帐。
(4)财务、统计数据库:有关社会保险财务、统计报表等数据信息。
(四)注重社会保险档案的开发利用
1.1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其工作开展的好坏对国家经济的顺畅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具体体现。由于业务范围广泛,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涵盖多个领域,聚集了大批相应领域的工作人才。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和使用,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水平,推进我国公共服务事业的顺利开展,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事业单位人事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事业单位人事档案通过一系列数量众多、内容宽泛的文档资料,记录了单位每一位工作人员各自成长阶段的基本情况、社会关系、学习、工作的经历、取得的荣誉和受到的惩处,集中反映了每个人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
1.2 做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人事档案作为事业单位开展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依据,也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各类社会活动正由传统的单一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此产生了许多个人与工作单位间的利益纠葛和矛盾冲突。由于追溯时间跨越幅度大,单凭个人记忆难以明确,同时也缺乏法律效率。而人事档案记载了当事人各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工作阶段的主要情况,附有大量原始记录,可以作为解决矛盾冲突的重要依据,对于捍卫工作者个人合法权益极有帮助。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事件更迭更加频繁,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工作,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是为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可靠信息支持的重要手段,更是解决矛盾冲突、维护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秩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必要条件。
2 当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一直对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和资源投入极为匮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动力,主动性不强,工作质量无法保证。
2.2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由于缺乏重视,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的人选安排上往往比较随意。档案管理人员主动性差,业务素质不高。部分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刚参加工作的新人负责,虽然他们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主动性,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成体系的专业培训学习,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工作很难到位。
2.3 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有待健全。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现有的少数制度陈旧落后、呆板僵化,漏洞很多,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复杂的工作要求。此外,制度执行不到位也是一个主要表现。
2.4 人档分离、弃档现象严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高速发展,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当人员从一个城市流动到另一个城市时,如果相关制度规范、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就会发生人档分离的情况,时间一长,次数一多,就会发生弃档现象。
2.5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以网络和计算机广泛应用为特点的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