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风险管理的四种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6 11:02:11

序论:在您撰写风险管理的四种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风险管理的四种方法

第1篇

关键词:VaR方法 中国私募证券基金 正态性假设 t分布

一、引言

VaR方法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多局限性,如分布假设偏误、历史数据依赖、仅适用于正常条件下的风险测度、只能测度市场风险、未能给出具体风险因子以及不满足次可加性等,针对这些问题,相关学者也作出了深入研究。范英(2000)运用基于正态性假设的VaR方法分析我国股市风险时,发现它低估了风险;谷伟、万建平和王丽丽(2004)进行了正态分布和t分布下风险价值计算的对比研究,为解决厚尾问题提供了基础;张金清、李徐(2008)提出了基于最优拟合Copula函数的VaR方法,这种方法优于使用多维正态分布或多维t分布的传统方法;刘艳春、高立群、王珂(2005)和刘明(2008)分别提出运用GARCH和ARCH模型估计金融市场风险的VaR,并且验证了这些方法提高了风险价值的计算精度;李腊生和孙春花(2012)考虑了收益率分布的时变性特征,对样本数据进行正态性转换后进行计算,得到了更为准确的VaR值。另外,邵骏(2004)以股票市场为例分析了压力测试对极端情况下的风险估计,弥补了VaR方法只能进行正常市场条件下风险测度的不足,并且提出要构建一个全面的风险分析框架;王苏生、邓运盛和王东(2007)对中国私募基金的风险管理框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其中包含了VaR方法的应用,但是对其局限性和改进措施未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对VaR方法在中国私募证券基金风险度量中的局限性进行研究,主要是对收益率的正态性假设进行检验并对其不合理性进行修正。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相较于欧美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但自2004年借助信托平台进行“阳光化”探索后,已逐步进入规范化、快速化的发展轨道。私募证券基金有其独特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盈利方式,所以其收益率分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在前人对VaR方法分布假设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私募基金收益率的特点,对VaR方法在中国私募证券基金中的应用进行改进。

以下分析中国私募证券基金时使用的数据是融智·中国对冲基金指数,该指数基期确定为2006年12月31日,指数基点为1000,每月一次,它覆盖了国内绝大多数私募证券基金,以净值为基础、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指数,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的总体表现,也反映了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的风险情况。

二、对正态性假设的检验

VaR(Value-at-Risk:风险价值)是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在一定的持有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VaR有相对和绝对之分,绝对VaR是指相对于当前头寸的最大可能损失,相对VaR是指相对于未来收益期望值的最大可能损失,不难发现,在未来收益零均值的假设条件下,绝对VaR与相对VaR是相等的。计算VaR值的方法有方差—协方差方法、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其中方差—协方差方法以其简洁性、准确性而更多地被采用,J.P.Morgan集团推出的名为RiskMetrics的方法和数据为运用方差—协方差方法计算VaR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这种方法通常假设几何收益率服从独立异方差的正态分布,即:

rt = ㏑Pt -㏑Pt-1~N(0, σt2) (1)

其中rt为几何收益率,即对数价格变化,它与算术收益率Rt=(Pt-Pt-1)/ Pt-1的关系为rt=㏑(Pt/ Pt-1)=㏑(Rt+1),用Taylor级数展开,取一阶近似,可得rt≈Rt,但几何收益率具有比算术收益率更好的性质,所以此处常用几何收益率表示;Pt为t期价格,随着时间改变而波动;0表示的是收益率的零均值假设,显然此时绝对VaR等于相对VaR;σt为收益率的标准差,这里考虑了标准差的时变性。这个公式反映的就是收益率的正态性假设。在对很多金融工具的收益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这种正态性假设存在偏误,因为大多数金融资产收益的实际分布相对于正态分布而言具有厚尾的特征,这里就将对中国私募证券基金收益率进行正态性检验。

此处正态性检验中价格的波动使用的是融智·中国对冲基金指数的变动,并据此计算收益率,采用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的月度统计数据,共66个收益率数据,其时变标准差采用周期为12个月的收益率进行估算,即:

σt=, (2)

也就是用过去12个月的数据估计未来一期的标准差,从而可以消除月份、季节等变化的影响,这样可以计算出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共54个月的标准差数值。以这些数据为基础,以下将进行三个方面的检验,分别为VaR与实际损益的对比检验、正态分布的假设检验以及偏度和峰度检验。

(一)VaR与实际损益的对比检验

假设资产头寸为1,则VaR值表示的是最大可能损失占总资产的比重,而收益率表示的是实际损益占总资产的比重,所以此处就将这两个比例进行比较,以检验基于正态性假设的VaR值对风险的估计精确度,这里与收益率对比的VaR为绝对VaR。根据VaR的定义,对于给定的置信水平(1-c),有:

P(rt

经标准化变换,则: (4)

由于 : (5)

可解得:(6)

其中为标准正态分布的下c分位数。根据已有数据,可以计算出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共54个月的VaR值。下表列出了4个不同置信度下的VaR值与实际损失的对比情况:

表1 中国私募证券基金不同置信度下VaR值与实际损失对比情况

从表1中不难发现,在各个置信度下实际损失超过VaR的比例都大于理论损失超过VaR的比例,这意味着存在风险低估的问题。整体来说,实际损失超过VaR的平均比例为 6.02%(=(7+3+2+1)/ (54×4)),大于理论上的平均超过比例4.63%(=(10+5+2.5+1)/ (4×100)),可知基于正态假设的VaR对整体风险也是低估的。这说明收益的实际分布与正态分布相比具有厚尾性。

(二)正态分布的假设检验

通过以上的对比检验可知,正态性假设并没有完全扭曲收益率的现实分布,只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差,正态性假设在中国私募证券基金收益率分布上的合理性如何,下面将分别对正态分布以及其均值和方差进行假设检验。为了便于检验,首先对收益率数据按其均值和对应标准差实行标准化变换,如上式(5)所示,则原检验问题转变为标准化收益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检验问题,受假设检验数据限制,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共50个标准化收益率数据,选择显著性水平 =0.05,则对其正态性、均值和方差三方面的假设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2 正态分布及其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通过表2可知中国私募证券基金收益率的正态性假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其时变方差的假设也较合理,但不能据此认为其收益率一定服从正态分布,只能说实际分布与正态分布相似度较高或者偏差不大,下面将用偏度检验与峰度检验来具体考察它与正态分布的偏差。

(三)偏度检验与峰度检验

偏度检验与峰度检验是两种重要的非正态性检验,并且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正负和大小可以说明实际分布偏离正态分布的位置和程度。以下还将使用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的50个标准化收益率数据进行检验。

先进行偏度检验,取显著性水平=0.05,则根据临界值可知,正态分布的拒绝域为:{SK:0.53},经计算可得偏度系数SK=-0.371,在拒绝域之外,因此不能拒绝正态性假设,再用标准误对其进行考察,偏度系数标准误,偏度系数落在2倍标准误之内,即(-0.692,0.692),说明标准化收益率具有较好的对称性。接下来进行峰度检验,但是峰度检验只宜用于样本数据n≥1000的情形,所以这里只用标准误对其进行考察,峰度系数标准误,峰度系数K=-0.336,落在2倍标准误之内,即(-1.386,1.386),满足了正态性标准,但是K

经过偏度检验和峰度检验,仍旧无法拒绝正态性假设,再次证明了正态性假设具有其合理性,但是通过峰度系数的符号可知,标准化后的收益率具有比正态分布扁平的特征。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检验可知,中国私募证券基金收益率基本满足方差时变的正态分布,但也发现实际分布相对于正态分布具有扁平、厚尾的特征,从而导致使用正态性假设会对风险有所低估,因此需要采用更合理的分布假设对其进行模拟。t分布正好满足了与标准正态分布相似且具有扁平、厚尾等特征,如图1所示,所以以下将尝试用t分布假设来修正正态分布假设,并求出中国私募证券基金收益率经标准化后所服从t分布的自由度。

图1.标准正态分布与t分布对比

三、t分布假设

现在假设经标准化后的收益率服从t分布,而非标准正态分布,即:

, (7)

各符号表示的含义与前面相同,其中n为t分布的自由度,是一个待定参数,确定n的原则是使t分布假设尽可能准确地估计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的风险值。基于t分布假设的VaR值计算方法也与前面类似,只是以(7)式代替(5)式,最后解得:

, (8)

其中 为t(n)分布的下c分位数。以下将使用中国私募证券基金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共54个标准化收益率数据求解t分布的自由度,并分析用t分布假设修正正态性假设的合理性。

首先,t分布假设要对不同置信度下VaR值的总体估计准确,则在90%、95%、97.5%和99%的置信度下实际损失超过VaR的平均比例应等于其理论比例,即4.63%,可得4个不同置信度下实际损失超过VaR的总月数为10(=54×4×4.63%),如果假设对应于90%、95%、97.5%和99%置信度分别有n1个月、n2个月、n3个月和n4个月超过,则有:

n1+n2+n3+n4= 10 , (9)

其中n1、n2、n3、n4均为非负整数。其次,还要保证不同置信度下的VaR值分别估计尽可能准确,既不高估,也不低估,即要求的值都尽可能最小,由于n1、n2、n3、n4之间有(9)式的制约关系,所以可以构造函数:

,(10)

则要求Q的值尽量小。联立(9)、(10)解出使Q尽量小的前6组解如下表:

表三 方程组的前6组解

理论上是Q的值越小越好,但在现实中不一定能实现,因为n1、n2、n3、n4对应的是90%、95%、97.5%和99%置信度下实际损失超过VaR的月数,不一定存在自由度n使4个置信度下实际超过的个数与某一组解完全吻合,例如解①,根据t分布假设下VaR的计算可知,使n1=5、n2=3、n3=1、n4=1的自由度n取值范围分别是[6,11]、[17,45]、[7,14]和[1,45]2,它们的交集为空,所以第1组解没有与之对应的n值。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前5组解均没有n值,第6组解在n=15或16时成立,从而这是使Q尽量小的最优解。

由上述讨论可知,自由度为15或16的t分布能最优拟合中国私募证券基金标准化收益率的分布特点,并且它优于正态分布,一是因为它对不同置信度下整体风险的估计更精确,实际损失超过VaR的平均比例为4.63%(=(6+2+2+0)/(54×4)),与理论值相等,二是因为它在各个置信度下的分别风险估计也更准确,Q=0.000536,相对于正态性假设下Q=0.001126要小得多,因此在中国私募证券基金VaR值的计算中收益率的t分布假设比正态性假设更合理。

四、结论

以上运用融智·中国对冲基金指数分析了VaR方法在中国私募证券基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着重对收益率的正态性假设进行了探讨,发现自由度为15或16的t分布能比正态分布更好地模拟中国私募证券基金收益率的分布特点,这与Jorion在其著作《风险价值VaR》中提到的典型金融工具t分布自由度为6的假设有所不同,这可能与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独特的运作方式与发展环境有关。

参考文献:

[1]范英.VaR方法及其在股市风险分析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管理科学,2000,03:233-239

[2]谷伟,万建平,王丽丽.正态分布和t分布下风险价值计算的对比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0):108-110

[3]张金清,李徐.资产组合的集成风险度量及其应用——基于最优拟合Copula函数的VaR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06:14-21

[4]刘艳春,高立群,王珂.基于GARCH模型的VaR计算[C]. 《控制与决策》编辑部.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辽宁省,2005:1617-1619

[5]刘明.ARCH类模型在风险价值测度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01:42-46

[6]李腊生,孙春花.样本数据正态性转换时变VaR[J].统计研究,2012,29(5):88-93

[7]邵骏.从风险价值到压力测试[J].科学与管理,2004,01:11-13

[8]王苏生,邓运盛,王东.私募基金风险管理研究[M].深圳:人民出版社,2007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53-01

细节思维就是关注、注重细节,将细节化思维贯穿于落实并执行各项工作每一个程序中,通过细节思维方法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隐患所在,预防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症监护室(ICU)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的人群。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各种因素,医疗护理行为具有高风险性,是导致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的隐患所在。我科从2010年4月起将细节思维方法应用于护理风险管理中,强化了对ICU护理风险管理的隐患分析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 ICU风险因素评估

1.1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 人员配置不足,护士与危重病人床位比例不达标(标准3~4:1 ),全封闭性ICU护士不仅要担负患者全部的生活护理,还要完成各种治疗与记录,曾有调查报道[1] 78%的护士认为,护理工作繁忙、超负荷劳动与护理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

1.2 护士缺乏慎独精神 ICU作为封闭式管理病区,没有家属或陪护的监督,若护士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医嘱及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未能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将给病人带来不安全的后果,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

1.3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缺陷 护士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可能会出现插管的患者气管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呕吐物误吸;非计划性拔管等等。

1.4 护患沟通障碍 ICU患者的流动大,且为封闭式的管理,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机会少,很多治疗和护理是在没有家属在场时进行的,家属对期间的操作可能会引起置疑,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1.5 护理记录的书写不规范 护理病历中往往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客观存在的资料少,常无病情观察方面的资料,通常是做了工作忘了记录,记录内容上忽视主要的健康宣教内容及告知性护理措施等。

1.6 交接班不严 对患者的病情不能全面了解,对各项治疗的动态观察及注意事项不了解,无连续性。

1.7 仪器设备因素 如在护送患者做检查时便携式简易监护仪无储电、在除颤时除颤仪无法释放能量、需要气管插管时找不到喉镜、没合适型号的插管等一系列的问题风险的最大隐患。

1.8 院内感染 ICU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检查、治疗、护理多;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极易引起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使院内感染率上升。

2 方法

2.1 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上强化细节思维管理 倡导人性化管理,根据护士的年资、工作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合理配置人员班次,每班设一名护理组长,并在交接班时新老搭配,及时发现漏洞并补救。根据病房动态和不同时间段工作量的变化,实行弹性排班,尽可能保证护士的休息,有抢救病人时加强人力,在繁忙期间,抽调其他科室人 员协助工作,尽量减轻I CU护士的劳动量。

2.2 从护士道德修养上强化细节思维管理 提倡慎独精神,就是护士在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平时与节假日的情况下都是一样认真、积极并负责任地工作。

2.3 从护士培训上强化细节思维管理 采用分层[2]管理培训模式对各层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高超的护理技术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培养起来的,科内规定每天利用晨间交班后10~15分钟由护理组长上小课,主要是强化巩固某一个知识点;每周四下午约40分钟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上大课,主要是介绍ICU护理的新进展、新业务。不断提高护士的观察力和危急处理能力,有效的减少或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2.4 从护患沟通上强化细节思维管理 加强护患沟通,与患者交流障碍时,可采用文字或图形的方式沟通。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向患者解释操作的必要性及引起的不适,取得理解和配合。经求患者意见,主动、及时将病情变化、各种检查结果、医疗费用等信息反馈给患者及家属,当发现患者对诊治不满意时及时向科主任和护士长反映,进行及时的处理,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当病人指责护理工作有缺陷时,护士解释要耐心,态度要诚恳,多做换位思考,以心换心,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更人性化。

2.5 从规范危重患者护理文件书写上强化细节思维管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护理记录是客观性资料,患者有权利复印。这对护士们来说是严峻的挑战。我们应保证记录的真实、及时、准确、完整,杜绝涂改,体现危重症专科护理监护记录的动态性与连续性。科内根据护理部的要求,不定时地检查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对于死亡和出院的病历都由护士长检查后才进行归档。

2.6 从交接班上强化细节思维管理 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制定危重病人的交接班流程,特别强调对患者的床头交接。对患者的病情要全面掌握,包括患者的病因、治疗、护理问题及已采取的措施、治疗结果的动态观察等等。

2.7 从仪器设备强化细节思维管理 定期检修仪器设备,设专人保管、维护、保养。任何时间都使各种仪器设备处于完好与功能状态。抢救车每天检查,抢救物品应每次抢救完患者后及时补充。所有仪器设备损坏后及时送维修,专人管理,班班交接。

2.8 从院内感染上强化细节思维管理 医务人员自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消毒隔离用品。规范ICU出入的制度及流程,空气、 物品管理要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增强患者抵抗力,必要时实行保护性隔离。

3 结果

3.1 提高了护士们的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强调风险源于细节,加强护理“薄弱环节” 的细节思维管理,要求护士重视细节思维,充分认识细节思维的重要性。让细节思维方法贯穿于每一项护理操作中,对ICU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做到有预见性的护理干预。

3.2 减少和杜绝了差错事故,提高了护理质量 将细节思维方法应用于护理风险管理中,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一年来共护理危重病人702例,无严重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8%以上。

4 体会 ICU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场所,也是体现护理质量高低和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场所,要求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要有很强的风险意识,注重每一个细节,对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应规范化、合理化;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产业;风险;经营管理;风险预测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本文介绍了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的评估与预测,建立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监控,从而避免房地产经营风险的相应对策。

一、建筑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的涵义以及风险现象特征

(一)建筑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涵义。风险,就是指问题没有得到控制解决或者没有预测到则导致危险的局面。建筑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就是某些因素没有得到预测或者没有及时控制,使得企业实际开发经营利润与预计利润发生误差,从而导致企业经济出现巨大损失。

(二)风险现象特征主要体现。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存在风险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综合性,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矛盾激化综合。2.模糊性,主要体现在风险形成原因以及已经导致的经营结果不能做到事先察觉。3.损失性,风险一旦出现就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损失,导致其原因可能是财务管理不力或者无法预计,也有可能是决策者的失误从而导致本应该获得的利益丧失去了。4.补偿性,如果对未来的风险预测到了,给经营者提出适当的整改措施从而让企业避免了风险来临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样便相应的得到了风险报酬。5.激励性,建筑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风险与竞争是同时存在的,在如此情况下,企业为承担风险背水一战,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来实现经济效益不丧失。

二、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特点与风险分析

(一)房地产开发位置固定性。房地产商品是一种特殊性的商品,并且区别于其他商品,因此,在将其作为投资的时候与其他投资要区别开来。房地产是一种不能移动的商品,这就决定了房地产是一项位置固定的商品。而其他商品是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搬运或者通过运输条件进行搬运,体现了灵活性、移动性,因此,房地产的特殊性、固定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区域性市场。即使是一套房子,其朝向、面积大小、楼层、地区位置等因素差异也决定着其价格不一致性。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投资或建设之前要首先考虑到环境地理条件的变化会给自身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就是因为房地产的固定性而引起的。一旦房地产开发商实施了,将不能为其做改变,因此,在投资前要慎重考虑清楚。其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包括各种自然背景下产生的各种风险,例如:风暴风险、洪水风险、地震风险、泥石流风险、施工地基风险等等。这些风险一旦出现将对房屋建筑产生毁灭性的危害,虽然几率很低,但是在为其做投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环境条件这个方面,分析该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环境等条件。不仅可以避免将来投资以后出现巨大的损耗风险,而且减少人身伤亡数量。

2.国际风险。国际风险是因为国际经济的变化引起地区性经济变化,从而对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经营者造成一定影响或者损失。

3.区域和区位风险。如果在建筑房地产开发时候,这个区域相对于其他区域比较更繁华、道路更通达、交通更便捷等社会经济位置,那么这个区域开发的房子要比其他区域的房价要高。但是,这些社会经济位置会随着交通建设和市政设施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房地产价格会因为这些社会经济位置优劣而变化。

(二)开发经营周期、环节。建筑房地产开发到交易,有一个很漫长的时间过程。时间是房地产经营者进行开发活动的时候一个永恒的不确定源。因此,开发期间的时间长短决定着开发风险存在的重要因素。

1.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是一种变化的因素,开发期越长,其开发后期的费用、建设租金和售价标准将会越不能确定,因此,其风险相对来说也就越大。

2.市场收益寿命。随着房地产使用年限的增长,其维修费、保险费、管理费等也越来越高,而经济收益相对越来越低。当这些费用超过租金的时候,其经济收益会低于市场收益,那么房地产商品的经济寿命就要结束了。

3.土地使用权。建筑房地产开发商在使用土地的时候均有时间限制,一旦使用期满时,国家便将土地收回,并且将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收回。因此,房地产开发商不仅要考虑到土地使用权而且考虑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

4.人们需求。人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水平也会随着提高,因此对房屋的建筑要求以及智能化系统要求也会高。由此可以看出,房屋改建周期将会越来越短。一旦出现改建的情况,房地开发商会因为自身的落后性而很难转租或卖给其他业主。而此时,房地产开发商将会承担闲置的风险。

5.开发过程中涉及各个环节。建筑房地产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到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紧密衔接、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样开发经营活动才能顺利的进行。

三、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管理

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管理是指对房地产开发的时候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从而采取措施或者技术手段来对项目风险实现有效的控制。

1.识别风险。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中首先要识别风险,在投资前要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从中识别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所有风险,这样才能让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

2.评估风险。评估风险就是指开发商进行开发活动的时候对不利因素进行分析,这些不利因素会带来什么样的程度后果及影响并且进行风险量化。

3.风险应对。风险应对,就是对识别及评估出来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手段加以防范和预防。

4.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指开发商进行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实施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不仅让风险管理程序顺利实施而且不让企业承担更大的经济损耗。

四、结语

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风险,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建筑开发投资前要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各种风险,从而制定一套适合本项目开发的风险管理方法并且强化对风险管理过程的监控。

参考文献:

[1]蒋东丽.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与分析[J].今日南国,2009(4).

第4篇

    对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等四种方法。

    (1)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考虑到游泳有溺水的危险,就不去游泳。虽然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这种方法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如人身意外伤害,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车祸就拒绝乘车,车祸这类风险虽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将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2)预防风险。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兴修水利、建造防护林就是典型的例子。预防风险涉及一个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以兴修堤坝为例,虽然施工成本很高,但与洪水泛滥造成的巨大灾害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

    (3)自留风险。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自留风险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的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理性”自留风险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要经济合算。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4)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其中之一。

    风险管理和保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理论起源上看,先出现保险学,后出现风险管理学。保险学中关于保险性质的学说是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风险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保险研究的深入。同时,风险管理学后来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保险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实践看,一方面,保险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风险识别水平,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风险管理的发展对促进保险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5篇

通常情况下,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风险识别;第二阶段是风险评价;第三阶段是风险应对;第四阶段是风险监控。在实践过程中,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识别是通过项目团队的方式来完成的,以在按照机电安装项目的各种特点进行风险管理的情况下,确保项目目标顺利实现。一般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是定期进行操作的,因此,其是一个动态化过程中。在具体对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进行风险管理时,首先,要通过项目总体来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通常是充分利用以前已经完成呢过的、有着相似性的项目的风险清单、各个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后果等,对本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以确保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充分利用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项目工作分析结构,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从而避免风险事件被遗漏的情况出现。最后,在完成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识别操作后,需要及时对相关资料、数据信息等进行有效整理、归类等,并有效构建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的结构体系,将其对应的结构表列出来,从而为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评价、风险责任的落实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根据实际进行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识别的情况来看,其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内装工程方面的风险。PVC的防静电阻值不合格、彩钢板墙面不够平整等;二是,暖通工程方面的风险。风管安装不够规范、静压差不符合标准、洁净室洁净度与标准不相符等;三是,管道工程方面的风险。气体品质检测不合格、管道安装不到位、水质与使用要求不相符等;四是,电气工程方面的风险。绝缘测试不达标、洁净灯具安装不规范等。由此可见,在实际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各种风险给以高度重视,才能促进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最终促进各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2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评价

一般情况下,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中的项目风险评价主要指的是项目整体风险、单个风险事件的评价过程。本文主要是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通常层次分析法的合理运用需要将与决策相关的元素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多个层次,从而进一步对风险进行定量和定向方面的分析。目前,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流程主要包括项目整体描述、建立项目结构模型、建立风险层次结构、建立判断矩阵、对各种风险进行权重比较、对各种风险进行合理排序、识别和确定各个风险的等级、合理制定风险排序图、有效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其中,建立判断矩阵时如果通过一次性检验,则继续下一个步骤,如果无法通过则需要进一步建立判断矩阵;在进行风险排序时如果出现严重分析,则继续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如果不存在严重分析,则可以直接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风险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大大提高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难度,必须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才能确保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用。因此,在对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进行风险评价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可以结合以往的经验,对上述不同工程的风险值进行合理预测,以确定内装专业风险值、管道专业风险值、电气专业风险值等,从而针对上述工程的风险值情况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目前,在洁净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中,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有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四种方法,对于减少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有着重要影响。

3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新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05)11-0060-03

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日益重要的领域。

2004年4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正式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巴塞尔协议”),率先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中,并且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金水平,披露更为详细的操作风险的信息。巴塞尔委员会在总结国际金融界的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操作风险的管理分为识别、评估、监督和控制四个阶段。

一、操作风险的识别

新巴塞尔协议认为操作风险就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可能性。巴塞尔委员会同时指出,这种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分为操作失败风险和操作战略风险。前者来自于内部业务过程中发生失败的可能,如人、流程、技术;后者来自于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税收、监管、自然灾害。总体来看,前者占有主要地位。

二、操作风险的评估

操作风险的评估分为定量方法和定型方法。新巴塞尔协议提供了三种定量方法,这三种方法在复杂性和风险敏感度方面渐次加强。

1、基本指标法(the basic indicator approach)

KBIA=GI×α

KBIA表示用基本指标法计算的资本要求

GI表示前三年总收入的平均值,总收入为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

α为17%-20%,由巴塞尔委员会设定,将行业范围的监管资本要求与行业范围的指标联系起来。

2、标准化法(the standardized approach)

在标准法中,商业银行业务分为8个产品线。在各产品线中,总收入是个广义的指标,代表业务经营规模,也大致代表各产品线的操作风险暴露。计算各产品线资本要求的方法是,用银行的总收入乘上一个该产品线适用的系数(用β表示)。

KTSA=∑(GI1-8×β1-8)

KTSA表示用标准法计算的资本要求

GI1-8表示按基本指标法的定义,8个产品线过去三年的年均总收入

β1-8表示行业在特定产品线的操作风险损失经验值与该产品线总收入之间的关系。β1-8值在巴塞尔委员会的文件附件中有具体的列表。

3、高级计量法(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 AMA)

AMA是对风险最为敏感的一种方法。主要有四种方法:内部计量法(internal measurement approach,EWA)、损失分布法(loss distribution approach, LDA)、记分卡法(score card approach, SCA)和极值理论(extreme value theory, EVA)

(1)内部评估法

操作风险资本=∑i∑jγ(i,j)×EI(i,j) ×PE(i,j) ×LGE(i,j)

i表示产品类型

j表示风险类型

(i,j)表示产品类型i和风险类型j的组合

γ(i,j)是将预期损失EL转化为资本要求的换算因子。其定义是,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内,每一个持有期的最大损失量,γ 由监管部门根据全行业操作损失数据确定并适用于所有银行

EI(i,j)表示组合(i,j)的操作风险暴露大小

PE(i,j)表示组合(i,j)对应的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

LGE(i,j)表示组合(i,j)给定的损失事件发生时的损失程度

(2)损失分布法

损失分布法可以看成是内部计量法的升级。在这种方法下,银行利用过去的内部数据来估计每个产品线或风险类型的两个概率分布函数,一个是单一事件冲击下的条件概率(single event impact),一个是关于下一年度的事件频率的条件概率(event frequency for the next year)。基于以上两个预测分布,银行计算累计操作损失的概率分布函数。将银行所有产品线或风险类型的风险值相加即为银行的总操作风险资本金配置要求。

(3)记分卡法

积分卡法是非常前沿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多项前瞻性的关于操作风险的数量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度量和分析,金融机构能用这种方法来配置其他方法计算的所需要的资本金。记分卡可以建立在真实计算的风险上,但更经常的是用一系列指标表示产品线内特别的风险类型。记分卡法要求要有一个健全可靠的数据基础,全部资本要求量通过对内外损失数据的严格分析而产生。

(4)极值理论

极值理论在巴塞尔协议中并未提及,但由于其较好的适用性在理论界得到认可。极值理论作为一种参数估计方法,可以在总体分布未知的情况下,仅依靠样本数据,得到总体中极值的变化性质。极值理论主要包括分块样本极大值模型和POT(peaks over threshold)模型。极值理论的优势在于它能直接处理损失分布的尾部,且没有对损失数据预先假设任何的分布,而是利用数据本身说话。

但是,在某些时候,特别是频率低、严重性高的损失事件,内部损失数据有限,而行业损失数据和外部数据只是反映新业务或者业务量的变化引起资本额的变化,这时需要使用定性评估的方法。

1、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

自我评估是通过调查问卷、系统性的检查或公开讨论的方式,评估是否符合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找出内部操作风险的强势和弱点。自我评估可以作为内部稽核的工具,一旦发现评估结果中有违背机构政策或准则的项目,立即上报给高级主管人员,还可以监督改正的进度。

2、风险图(Risk Map)

设计风险图,首先根据情景分析或损失数据库的资料,按操作风险的原因分类,并在每类风险下确定次级的风险种类,然后评估每类风险的大小、每个业务种类中的重要性,现在已有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最后按评估结果排列各种风险,以便有效的管理。

3、风险指标法(Key Risk Indicators, KRIs)

风险指标法主要是由业务主管或风险主管制定各个业务种类代表操作风险的指标,如交易失败的次数、人员周转率、损失频率或严重性、资产额、业务交易量、防火墙的破坏等,来监督日常操作的表现。

4、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

情景分析主要是研究一个特定的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如过去或将来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黑客对系统的影响等。主要通过创造和模拟未来情景来度量可能发生的影响,也可以重建真实的历史事件,或者只是度量不利的趋势,并研究它对现在的企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操作风险的监督和控制

新巴塞尔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范畴,并提出“三个支柱”,即最低资本规定、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要求资本监管更为准确的反映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体的控制措施有以下四种方法。

1、风险规避(Risk Avoidance)

风险规避是指回避某些具有风险的经营活动甚至完全退出行业。风险规避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终止或暂停某项或某类业务经营活动与计划,挑选更合适的、更有利可图的其他类别业务与经营计划。另一种是改变业务经营活动性质、方式和经营组织形式。

2、损失预防和控制(Loss Prevention and Loss Control)

损失预防主要是减少损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损失控制的作用是降低一些主要损失事件带来的冲击,主要针对发生频率低,但严重性高的损失事件。损失控制具体措施有诊断控制、系统内部限制、财产安全管理、计算机安全管理、内部外部审计等。

3、损失降低(Risk Reduction)

损失降低只是减少损失的严重程度,但并不影响损失发生频率。一般适用于一些难以预测的外部事件,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在损失事件发生前制定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Contingency Management),另一类是在损失事件发生后通过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减少损失。

4、风险融资(Risk Financing)

风险融资是指将损失事件以一定的费用转移给外部团体或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抵御风险。风险融资可以是存在风险损失的财产转移,也可以是存在风险及损失的财务后果转嫁,具体形式包括保险、对冲、担保、合约、证券化和项目融资。

四、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

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信用环境较差,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十分突出。因此,必须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尽快建立稳健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充分识别和评估所有重要产品、活动和系统中的操作风险,定期监测操作风险的状况和重大损失,并且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法、程序来控制或降低风险,并根据整个风险状况和风险承担能力及时调整操作风险的管理策略。

1、加强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在对其全面、正确的认识上。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参照新巴塞尔协议,识别和评估其所有产品、业务流程、工作程序以及信息系统中蕴含的操作风险,并根据对风险的偏好和容忍程度,制定风险管理的先后顺序。

2、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

商业银行最重大的操作风险在于内控制度的失效,而这又是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所以操作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健全银行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科学,易于操作执行。

3、提高操作风险的评估能力

商业银行应该选取适合自身的操作风险评估方法。在三种定量方法中,基本指标法过于简单,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只会加大资本要求,并不利于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高级计量法对损失数据的要求很高,而且还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应用难度很大。标准法的要求介于两者之间,既克服了基本指标法的缺陷,又不像高级计量法那么苛刻,应该是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努力方向。从长远看,我国商业银行应着手建立损失数据库,积累损失数据,争取早日过渡到先进的计量方法。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操作风险的复杂性,要求其相关业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操作风险管理质量的高低。从我国商业银行人才结构来看,熟悉操作风险管理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非常缺乏,必须加强培训和引进工作。

5、发挥信息披露的作用

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应恰当并有规律的向公众进行相关信息的定性和定量披露,如相关风险管理职能的结构和组织,风险报告和计量系统的范围和特点,规避或缓释风险的政策,监测规避或缓释工具持续有效性的策略和过程等,使市场参与者对银行的操作风险暴露及其操作风险管理质量进行评估,进而使操作风险的管理更加有效。

从根本上讲,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着手。从外部看,要彻底明晰产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金融法规,健全法律体系;强化公众风险意识。从内部看,要树立先进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要优化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前移操作风险管理关口。

参考文献:

1.Roger Cole. Regulatory Treatment of Operational Risk [R].BIS Working Paper,September 2001

2.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伯特・布鲁金克,艾利斯・范・登・蒂拉特.风险进入真实世界--新的资本充足率框架与操作风险管理(龚炯等译)[J ].浙江金融,2001(5)

4.韩克勇.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思考[J ].经济问题,2003(8)

5.梁媛.论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J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8)

6.马克・洛尔,列夫・博罗多夫斯基.金融风险管理手册(陈斌等译)[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王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实基础与战略选择[J ].经济问题,2002(11)

8.王廷科. 商业银行引入操作风险管理的意义与策略分析[J ].中国金融,2003(13)

9.王修华,黄满池.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 ].经济问题,2004(10)

10.王旭东.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量化管理[J ].金融论坛,2004(2)

第7篇

(新疆北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奎屯832000)

【摘要】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方法是科学的,也代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虽然它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基本的思想方法在某些项目中极具借鉴价值。

关键词 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特点

1. 概念

1.1与构成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最新术语名词,是由美国造价工程程师协会(国际全面造价管理促进会的前身)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这个协会对全面造价管理给出了如下定义:全面造价管理就是有效地使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盈利和风险。工程项目的实现是一种独特的人类生产技术活动过程,这一独特的过程有下列几个方面的特性:

(1)这一过程是由许多前后接续的阶段和各种各样的生产技术活动构成的;

(2)这一过程的每项活动都受三个基本要素——造价、工期、质量的影响;

(3)这一过程通常是不重复的,过程所处的环境是开放的、复杂多变的,所以这一过程有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4)这一过程涉及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包括项目业主、承包商、供应商、设计与咨询中介单位等,整个过程是由他们共同合作完成的。

1.2基于这些特性,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就应由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全要素造价管理、工程项目全风险造价管理、工程项目全团队造价管理四个方面构成。

(1)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与传统的基于资源消耗的、相对静态的造价确定方法不同,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要求在确定造价时,首先从分析项目具体活动与具体活动过程入手,然后依据开展项目活动的过程和开展项目活动所用的技术方法与工效水平去确定出项目的资源消耗及占用,最终确定出项目的造价。因而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也就要直接针对工程项目的作业活动和作业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来进行。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具体程序中,首先要确定以什么样的精度来分解项目的各项活动,然后进行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图表、模型的方式描述项目的活动层次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项目具体活动的能力占用和资源消耗清单,它反映的是各项具体活动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能力,消耗了哪些资源。随后,就可以参照这份清单依据资源的市价或市场预测价等价格信息,计算出各项具体活动的造价,最后汇总得到项目的全部造价。在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时,也要针对项目活动来进行。控制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剔除不必要的、无效的活动,保证活动的正确进行,促使能力和资源的充分利用。这种造价控制方法的关键内容是其中的两个循环,即全过程(或子过程)的控制与持续改善循环,和每个具体活动过程的控制与持续改善循环。这种基于活动的管理方法,其优越性在于,它能够使决策具体而有针对性,有利于企业不断改善进行工程项目的活动水平,易于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业绩的评价。

(2)工程项目全要素造价管理。

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都与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人们往往对于直观的、量化的造价信息较为敏感,而对于质量、工期信息却不容易把握。因此,要进行全要素造价管理,就应当尽量使质量、工期要素量化,并与造价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管理。全要素造价管理采用了已获价值管理(Earned Value Management——EVM)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已获价值变量,帮助人们分析工程项目的工期和造价的变动情况并给出相关信息。具体步骤,第一是确定全要素造价管理的目标与控制标准,第二是收集全要素造价管理相关数据、信息,第三是制定具体的全要素造价管理与控制行动方案,第四是具体实施全要素造价管理与控制的行动方案。这种方法制定并运用的分析工具是反映造价、质量、工期的一套分析指标体系,它以指数的形式将质量、工期与造价联系起来并得以量化。

(3)工程项目全风险造价管理。

工程项目的实现过程是一个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的过程,造价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不确定性造价的管理。全风险造价管理是在信息不完备理论、成本不确定性理论、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其管理的方法又包括: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方法、工程项目全风险造价确定方法、工程项目风险事件控制方法、工程项目全风险造价控制方法。具体运行过程是:建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跟踪、收集、整理出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信息,凭借这些信息分析风险的存在、原因、后果和发展,并及时反映分析结果。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确定出项目的最可能造价及概率分布,从而得到各具体活动的风险性造价。对各风险因素配以相关的费用,并加总到全风险基准造价上形成项目全风险造价。对于影响造价的风险事件,可采用风险规避、风险分担、风险转移、风险化解等具体方法予以控制。在控制过程中,不断地调整造价目标,以使其满足工程项目和抵御风险的要求。

(4)工程项目全团队造价管理。

由于工程建设分工的不断细化,专业中介机构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中涉及的利益主体越来越多。业主、设计方、施工方、工程监理、供应商等各方之间经常由于信息传递和沟通不畅,造成工程进展和管理上的困难,引发利益冲突,因而工程造价、质量、工期也难以得到保证。全团队造价管理就是要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以此来推动项目完成,最终实现“多赢”。进行全团队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是确定全团队的合作促进人。他处于合作各方的中央,与任何团队成员均无经济利益关系。各团队成员按照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的要求,围绕合作促进人开展工程项目活动。这种管理方法要求团队成员协商、指定并签署一系列的造价管理合作文件,以此来规范管理活动,保证信息交换,避免和化解纠纷。管理活动的中心是适时地开展团队成员间的思想沟通与信息交换,以此来促进合作。

2. 特点

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方法中的四种工程造价管理技术方法既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可以单独使用,为工程项目的全面造价管理服务;同时这四种具体的技术方法又必须构成一个整体,为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在整套技术方法中,全过程造价管理技术方法是基础,全要素造价管理技术方法是中坚,全风险造价管理技术方法是关键,全团队造价管理技术方法是核心。这套 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在整套技术方法中,全过程造价管理技术方法是基础,全要素造价管理技术方法是中坚,全风险造价管理技术方法是关键,全团队造价管理技术方法是核心。这套全面造价管理方法有如下特点:

(1) 特别注重事前管理。

四种方法无一不是在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前期通过周密的准备和计划,制定出造价的确定的控制方案。前期工作力求具体、完备,覆盖工程项目的细节及整体。这样就能保证在工程进行时,每一步都已成竹在胸。

(2)收集、加工信息是造价确定与控制的依据和关键。

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关键信息是项目活动和过程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就能确定项目的活动内容和相应的资源占用情况,近而就能确定出工程造价;造价控制也是依据这些信息来对项目活动进行的控制。全要素造价管理中的关键信息是项目实施中三要素的实际数据,它们是指标体系分析的对象,分析后的信息又成为对各要素进行管理、控制的依据。全风险造价管理几乎就相当于信息的管理,因为项目的风险主要就是由于信息缺失、信息滞后或信息处理不当造成的,所以就需要建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于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种风险信息,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项目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全团队造价管理中要想形成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必然少不了信息交换和沟通,否则不可能形成一个为了一致的最终目标而努力的团队。同时,四种方法对信息反馈也十分依赖,反馈信息(达到或未达到要求)决定着管理过程是向前继续推进还是“返工”。

(3)管理过程的动态性。

与传统的围绕标准定额展开的管理方法不同,全面造价管理基本上是依照工程造价管理的客观规律和社会要求来进行的。工程造价的确定依据和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都是在不断变动的,若以相对静态的标准定额来管理工程造价,必然会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不利于反映造价管理的成果。而全面造价管理则实时地掌握工程造价影响因素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管理过程的每个子过程的结果都要接受评价,若符合要求则进入下一步,否则重新进行。子过程和总过程都是一个“提问”和“应答”的动态循环。

(4)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要素造价管理和全风险造价管理是三种以管理的科学性为基础的造价管理,而全团队造价管理是一种一管理的艺术性为基础的全面造价管理。为了实现全面造价管理的目标,在使用时,应以一种管理方法为主,其他方法的思想和做法融入其中,或四种方法并重,有机地集成,这样就使得全面造价管理既能体现管理的科学性,又能体现管理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