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慢性病一体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6 10:07:32

序论:在您撰写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慢性病一体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妇科病房;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80―02

人性化指的在"以人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更加重视、关注人的表现和思想、人的自由发展以及人的价值。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不仅能够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而且能够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使医院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融洽,进而增加医院的核心竟争力。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工作会议上指出:务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此活动,结合本院实际,我科有幸成为优质护理服务第一批试点病房。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在切实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过程中,既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护士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全体护士20名,均为女性,年龄21―49岁,文化程度大专学历18名,大学学历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4名,护士9名。编制:合同护士12名,正式护士8名。病房开放床位共53张,床位使用率95.8%~98.5%,床护比例l:0.40。实施前后患者:年龄为18―65岁,一级护理43人,二级护理57人,实施前后的护士及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人性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 (1)充分了解护士的需求。分析不同年资的护士“自我”实现的目标。比如对年轻的护士,努力创造条件机会,为其提供一切提升学历和参加培训的机会;对于年长的护士,则要注重其职称提升的需求,为其论文的完成提供资料、信息和各种帮助。(2)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欲望和热情,树立自信心,尽量避免在患者和其他同事面前谈论甚至批评护士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增加护士工作的愉悦感。(3)为护士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舒缓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同事间团结协作,经常活动,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和了解,把护士从不愉快或工作的困境中解放出来。(4)护士长根据护理工作量弹性排班,动态调配护士,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护理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及其工作的满意度,如护士求全体护理人员实行AN排班,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搭配上班,AN排班法使护士工作和休息相对集中,护士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利于护士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完成健康宣教、康复指导及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患者及护士满意度也提高。

1.2.2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方法 (1)增加人性化服务项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进便民措施,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推进,我科不断改进了便民措施,从以前的一些简单服务扩展到现在的为术前及次日抽血检查、监测血糖打胰岛素的患者放温馨提示牌,提供老花眼镜、吹风筒,卫生间有标本篮,以便患者留取标本后统一放置,通过改进这些措施,能给患者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患者享受一流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护理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2)改善患者住院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就医环境、生活品质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如病房浴室安扶手、紧急呼叫铃及有防滑标识。

1.2.3 加强健康宣教的满意度 (1)健康教育个性化: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临床检查,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实际存在的问题、潜在的问题及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医护、护患之间主动配合,互相支持,达到高效优质的服务目标。(2)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化,入院时,责任护士做到首护负责制,主动热情迎上前,把患者送至床边,进行自我介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床位,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姓名、病区环境、作息、陪护探视制度、安全通道及病房设备,使患者及家属尽快熟悉住院环境,运用通俗的语言,全面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安慰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时送患者进电梯并祝“手术顺利”。出院时,详细交代出院后的饮食、休息、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复查时间,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送患者到电梯口。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解答患者的提问,指导预防保健措施。以上看似简单的行为,会令患者时刻感受到温暖,尽显护理人员力争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做到人性化,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3评估指标

使用调查问卷进行观察患者对人性化管理实施后护患沟通,住院环境,耐心宣教,静脉穿刺技术,总体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 检验,P

2 结果

在护患沟通,住院环境,耐心宣教,静脉穿刺技术,总体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两组比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比较,人性化管理增强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优质护理开展更加顺利,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出院指导知晓率及满意度明显提升,患者遵从性明显增强,对病区设施的正确使用率增加,能主动配合病房管理工作,医患及医护关系明显改善,为营造舒适、安全、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也降低了病房能源消耗和浪费,护士素质及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人性化管理全面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切实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人性化管理,科室凝聚力增强,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和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美凤.人性化管理对降低护士压力及工作满意度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61-62

[2] 窦凤真.实施人性化管理减轻护士心理压力.当代医学,2011,17(2):125―126

第2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医疗;慢性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43-02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率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1]。未来的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患五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人数将成倍增长,慢性病在中国已经提前“井喷”[2]。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居民健康的“看门人”和“守护神”,被WHO公认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载体和举措[3]。但仅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财、物现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陕西煤业化工实业集团医院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医管中心”)针对这种现状,大胆提出了“以健康档案为依托,以专业化医疗为基础,探索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理念。

医管中心现有医疗卫生机构五十多家,其中一级院所有四十多家,有资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家。经调研决定,2013年元月起,在所属铜川陈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该中心与陈家山矿医院(二级乙等)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2012年被陕西省卫生厅授予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我们的做法与体会,供同道参考。

1 方法

1.1以健康档案为依托。

1.1.1开发了健康档案查询系统软件。在原有的社区卫生服务软件、医生工作站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健康档案查询系统文件,根据输入的健康档案信息可以随时、快捷查询各种慢性病患者的诊断、人数、姓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及时掌握辖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决策和进行针对性管理。

1.1.2“死档”变“活档”。任何一位慢性病患者就诊、住院时可随时调取患者的健康档案,了解患者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等健康信息,使治疗具有连续性、科学性;服务群体外患者初次就诊,也可建档,纳入慢型病管理范畴;患者复诊时症状体征、检查结果、诊疗方案及时添加到健康档案中,真正做到“死档”变“活档”。

1.2全科医生“专科化”。目前,患者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和区域性大医院,基层院、所工作量不饱和,全科医生能力是决定双向转诊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按照全科医生“专科化”的思路,根据筛选出来的发病率居前五位慢性病疾病谱,结合医生人数,制定了培训计划,每人对应1—2种疾病,轮流到三级医院专科进修半年以上,掌握该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发展转归、健康教育、注意事项等,有效提升了全科医生业务素质,慢性病诊治方案与上级医生基本保持一致,逐步赢得患者的信赖。通过与三级医院建立联系,方便了业务指导、会诊、双向转诊的实施。

1.3细化慢性病管理。

1.3.1成立慢性病管理团队。针对辖区居民发病率居前五位的慢性病、对患者健康威胁极大的疾病(如肿瘤患者)、需医疗机构协助实施治疗措施的慢性病患者成立了对应的慢病团队做技术支撑。每个慢病团队由兼职的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公卫人员组成,负责1—2种慢性病管理,从健康访视、咨询、教育,复诊,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制定,会诊,转院,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使用等方面全程管理。

1.3.2制定慢性病管理常规。每个慢性病团队按照卫生部相关的防治指南、诊疗规范,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根据本单位的医疗资源、服务群体需求制定每种慢性病管理常规。内容包括:访视频次及形式,复诊间隔时间及项目、安排,健康教育频次、形式、内容,健康知识知晓、行为方式干预、治疗效果评估等。管理常规的落实实行团队负责制,团队内部分项到个人,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13.3对患多种(2种以上)慢性病的患者,根据疾病进展程度,评估当前对其健康危害最大的因素,纳入相应的慢病团队进行管理,其他疾病对应的团队协助治疗。

1.3.4发放便民联系卡。慢病团队给所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发放了便民联系卡,卡上有慢病医生联系方式,患者有健康服务需求时,可随时拨打慢病医生电话,采用不同方式(如电话咨询、上门服务、就诊、住院等)满足患者需要。还可凭便民联系卡免除挂号费,方便患者就诊。

1.3.5签约责任医师,建立家庭病床。对筛选出来长期卧床、且有治疗需求的慢性病患者,与患方签订责任医师服务协议,慢病团队按需上门服务,极大方便了患者。

1.3.6技术协作,双向转诊。与上级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机制,对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慢性病患者,请上级医院专科医生进行集中会诊指导;对于诊断不明确、急危重症需转院患者,由慢性病医生联系床位,随救护车护接送患者出、入院,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复诊安排、注意事项等进行交接,使患者的健康管理具有连续性。

2 结果

2.1慢性病管理工作得到了延伸。2013年截止9月底,陈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筛选出高血压患者586人,管理489人,管理率83.4%;糖尿病患者128人,管理121人,管理率94.5;冠心病51人,管理48人,管理率94.1;精腰腿疼130人,管理112人,管理率86%;脑梗64人,管理56人,管理率87.5;工伤74人,职业病39人,共管理107人,管理率94.6.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慢性病控制率62%、并发症发生率13%。

2.2职工服务理念转变。通过以专业化医疗拓展、深化慢性病管理,以临床医疗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全体职工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由“坐堂等诊”变“上门入户”,由面对患者转为关注生命的全过程,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患者满意度由去年同期的88%上升到今年96%。2013年1—9月份门诊病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1196人次,住院病人增加398人次。

2.3有效利用了医疗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人员共用,通过系统慢性病管理,合理调配、统筹使每个班次工作量达到了饱和,也解决了人员短缺问题,使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2013年1—6月份总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34.37万元增加到了今年的279.14万元,增长率107.74%。

2.4探索企业医院发展的一种模式。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企业医院的政策依然不明朗,又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致使企业医院发展遇到了瓶颈。按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用专业化医疗管理慢性病患者,起到了固化、拓展病源,增加营业收入的目的。

3 讨论

3.1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但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机制尚未建立,尤其是企业医院工作的难度很大,需要从基础建设、人员编制、设备投入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3.2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相结合的方式来促进慢性病管理,既消除了医院服务的被动性、局限性,又弥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性不强、不够深入的现状。

3.3受医学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和企业用人机制的影响,慢性病管理工作需要一批扎根基层、乐于奉献、善于学习的业务技术人才,也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中、高级职称骨干技术力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等15部门.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卫疾控发[2012]34号.

第3篇

【关键词】  白血病;粒细胞;三氧化二砷;伊马替尼

【摘要】 

目的 观察伊马替尼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进展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例cml患者均予伊马替尼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常规体检,用药后血液学取得完全缓解后择期复查骨髓、ph染色体和(或)bcr/abl基因。结果 随访结束时,血液学完全缓解率20%(4/20),部分缓解率25%(5/20),总有效率45%,绝大多数为轻度不良反应,多可耐受。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进展期cml有效、安全,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白血病;粒细胞;三氧化二砷;伊马替尼

   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是一种高度特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仅能抑制p210与p190酪氨酸激酶、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是针对ph白血病致病基因产物(p210 或p190)的分子靶向药物。三氧化二砷是中国传统中药砒霜的主要有效成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已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几年人们又开始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本文将我院近年来应用伊马替尼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20例cml加速期或急变期患者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加速期及急变期cml患者共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4±11)岁。加速期及急变期诊断标准参照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版)。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均阳性。治疗时处于加速期5例,急变期15例。1例急性髓细胞变患者为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复发并进入急变期,另外19例患者慢性期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羟基脲、干扰素。自诊断为加速期或急变期后9例患者直接使用伊马替尼联合治疗三氧化二砷。患者一般情况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分级≤3级,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

1.2  治疗方法 

伊马替尼起始剂量600 mg/d,根据治疗反应调整剂量,发生ⅳ度以上不良反应者适当减量,均餐后一次顿服,并同时饮一大杯水,服药时间3~19个月。同时给予三氧化二砷(哈尔滨伊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亚砷酸钠10 g/d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内3 h内静脉滴注,用药时间28 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血象,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时对症处理,对感染的患者给予抗生素,对严重贫血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当血小板<2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输注血小板悬液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组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前,全面查体,检查血象、骨髓象、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及肝、肾功能等。治疗期间第1个月每周查1次血象,1个月后每2周复查1次,每4周查1次肝、肾功能,每3个月复查1次骨髓象、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

1.4  疗效评价标准

1.4.1  血液学疗效标准:①完全血液学缓解(chr)标准:外周血白细胞<10×109/l,白细胞分类正常,血小板(100~400)×109/l,血红蛋白>100 g/l,骨髓分类正常,无髓外浸润的临床表现。②血液学部分缓解(phr)标准:临床表现、外周血象、骨髓象3项中1项或2项未达chr标准。③未缓解(nr)标准:临床表现、外周血象、骨髓象3项均未达chr标准。回到慢性期标准: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0.10,原始+早幼粒细胞<0.20,嗜碱粒细胞<0.20。

1.4.2  遗传学疗效标准:根据骨髓中ph细胞所占比例分为:①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ph+细胞占0;②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r):ph+细胞数占1%~35%;③无细胞遗传学缓解(ncr):ph+细胞数占>95%。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包括ccr和pcr。

2  结果

2.1  疗效 

全组达chr者4例,其中加速期2例,急变期2例;达phr者5例,其中加速期2例,急变期3例;总体血液学反应率为45%(9/20)。20例患者中5例获细胞遗传学反应,其中ccr 2例,cpr 3例。多数患者在开始服用伊马替尼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幼稚细胞比例很快出现明显下降,达完全(或部分)缓解的中位时间为30 d。

2.2  不良反应

大多数患者出现了1或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主要有水肿(包括眼眶周围水肿、面部水肿、下肢水肿等)12例(60.0%),消化系统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等)15例(75.0%),皮疹2例,低热1例,肌肉疼痛及痉挛1例,未发现多浆膜腔积液;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是以骨髓抑制为主,发生率为80%(16/20),其中达到ⅲ~ⅳ 度骨髓抑制者占20%(4/20),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1×109/l或血小板<50×109/l)停用伊马替尼而使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达上述界限后则恢复用药,未发现治疗相关死亡病例。

2.3  随访结果 

截至2008年6月,随访中位时间11个月(3~48个月),全组中位存活期9.5个月。14例患者已死亡,6例患者仍维持伊马替尼治疗。存活6例中1例为ccr,随访已48个月。

3  讨论

    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它的分子学标志是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cabl原癌基因易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丛集区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由它产生的p210bcr/abl融合蛋白具有异常增殖的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干扰细胞增殖、黏附、凋亡信号的转导,使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转化而导致cml的发生。自然病程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多数患者进入加速期后很快进展急变期,预后差,治疗手段极为有限,且效果差[1]。

   

伊马替尼作为高度特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成为慢性期cml的标准治疗。较以往的干扰素治疗明显提高了慢性期患者的缓解率,并大大缩短了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的时间,早期慢性期治疗的ccr率可达75%~90%[2]。但目前我国仍有相当部分患者在慢性期选择羟基脲等简单、经济的治疗方法。而将伊马替尼作为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时的“挽救”治疗。最近有研究报道,用于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生的三氧化二砷同样能够有效抑制cml细胞系k562的增生,而且对加速期的cml患者有效[3]。国内外有报告证实三氧化二砷与伊马替尼联用对k562 细胞bcrabl 酪氨酸磷化影响明显, 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4,5]。本研究使用伊马替尼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加速期及急变期cml共20例,在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的研究中,全组中位存活期9.5个月,总体血液学反应率达45%,5例获细胞遗传学反应,其中1例达ccr 的患者至今已存活48个月。在本组研究中的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最为显著,且在部分患者抑制时间较长,在服药时间长的患者也会反复出现。可能与急变期cml患者的骨髓储备差有关。其余不良反应的较轻微,基本不需要停药处理。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伊马替尼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加速期及急变期cml具有较好的血液学和遗传学疗效,服用方便,不良反应轻微,患者易于耐受。

【参考文献】

 

1 干定云,陈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190192.

2 hochhaus a,kantarjian hm,baccarani m,et al.dasatinib induces notable hematologic and cytogenetic responses in chronic 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fter failure of imatinib therapy.blood,2007,109:23032309.

3 kantarjian hm,talpaz m,o’brien s,et al.survival benefit with imatinib mesylate versus interferonalphabased regimens in newly diagnosed chronicphase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blood,2006,108:18351840.

第4篇

关键词:社区 慢性病档案 建立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49-01

社区慢性病档案是社区一些特定的人群的病历资料组成的系统化文件,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档案,它是全科医疗实践、质量评价、教学科研、防治疾病的需要,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科研和教学的理想资料来源。社区慢性病防治的最大困难是人力资源匮乏,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作用,建立慢性病档案,有利于促使慢性病朝着有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1 建立和管理慢性病档案的意义

1.1 慢性病档案管理可提高医疗质量

慢性病档案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医疗决策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可以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是有效评价医疗质量的需要。

1.2 慢性病档案建立和管理有利于社区医生实施防治

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的照顾、管理和指导,能增加发现现存的危害健康的因素的机会,从而更有效的为社区人民服务。通过建立和管理慢性病档案,对慢性病的防治措施和健康行为进行宣传,提高慢性病的控制率。

1.3 建立和管理慢性病档案是医疗实践的需要

全科医生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策略依据的就是医疗问题的性质、服务方式、自身职责、服务范围以及拥有的资源状况,慢性病档案是医疗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产物,要求全科医生通过了解建档对象的背景,正确鉴定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表现的临床症状,在了解过程中作出详细资料记载,这些资料都是医生作出正确临床决策的依据。

1.4 建立和管理慢性病档案有利于完善社区“六位一体”的功能,“六位一体”是指社区集保健、预防、健康教育、医疗、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六位为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中,对慢性病实行一体化的防治措施,充分体现了“六位一体”对社区、家庭、个人服务的内涵,服务于疾病的防治,体现了“六位一体”的功能。

1.5 建立和管理慢性病档案是全科医生教学科研的需要

慢性病档案可以作为防治疾病、促进社区健康的重要依据,也可以通过对患者背景资料和心理、生理等问题的记录发挥档案的逻辑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有利于提高全科医生处理患者和临床思维的能力,是全科医生教学科研的需要。

2 社区慢性病档案的建立

2.1 通过日常的门诊服务建档

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慢性病患者在服务对象中较多,在为这些人服务的时候,通过了解患者本身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对符合慢性病建档的人员进行建档,可减少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也可减轻社区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不断发现新的对象,建立新的慢性病档案。

2.2 通过基线调查建档

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要对居民进行基线调查,了解区域、社区、家庭、个人的基本情况,这时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较大,因此,可通过此项工作对慢性病建档,完善以后的工作。通过对社区家庭的基线调查,一经发现有慢性病的家庭成员,要立即建立慢性病档案,这时建立的慢性病档案一般较为全面,真实性也较高。

2.3 通过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建档

社区卫生服务站要经常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健康讲座,向居民传授健康的理念和行为。通过社区中的健康专题讲座提高人民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提高慢性病患者建档的自觉性,当一个社区的慢性病患者主动要求建档时,该社区慢性病的建档率就会大大提高。

2.4 通过上门服务、巡诊建档

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出诊、巡诊、义诊、上门服务,发现新的慢性病患者,进行建档。这种建档途径拓展了慢性病管理空间,夸大了慢性病建档的范围,能有效提高慢性病的管理率。

3 社区慢性病档案的管理

在建立了社区慢性病档案以后,要对慢性病档案进行管理,掌握资料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明确管理的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3.1 社区慢性病档案的管理内容

慢性病档案管理内容要在有表格式内容的基础上,对患者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管理,分析、评估其疾病,找出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指导患者用药。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格式内容。(2)慢性病的现状。(3)慢性病的评估。(4)对疾病指导用药。(5)防治和干预措施的制定。

3.2 社区慢性病档案的管理要求

要根据地点、工作环境、人员、管理对象等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但总的来说,要实行动态化管理,形成对档案建用归建的循环;实行分类建册管理,根据疾病的种类分类登记;实行规范化管理,各项内容要规范,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为社区筛查、社区诊断、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

3.3 完善慢性病档案管理体系

社区可成立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本社区的慢性病的管理工作,使慢性病有人策划,有人落实,有人监管,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完善慢性病档案管理服务体系。

在社区开展慢性病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可有效的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部的人力资源,满足慢性病患者的需求,推动进一步开展慢性病档案管理工作,改变慢性病档案管理困难的限制,扩大慢性病的管理率,提高慢性病的控制率,更有利于慢性病的管理。因此,应加强对社区慢性病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韩方群,马迎华,丁素琴,等.北京大学医学部社区生活方式抽样调[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5).

第5篇

【关键词】网络模式;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88-02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69亿,与此同时,与老年病相关的慢性病也呈日益增长的态势,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积极探索老年慢性病医疗服务,调整服务意识和服务模式,把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健康教育融为一体,对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病程长、治愈率低,常伴有合并症,给医疗服务工作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了挑战。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决定了他们是社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量最高的群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呈多样化,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因此,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老年慢性病人群提供方便、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模式已势在必行。

2.网络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网络模式可以对社区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健康管理,建立起由社区医生、老年人群共同参与的慢病防治体系,有效实现医生、患者在线的互动交流。另外,也利于社区医生统计慢病管理的相关数据,加强社区慢病防治工作。因此,网络模式能为慢性病患者建立一个新型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帮助老年人群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1 有利于社区医务人员更新服务观念和改变服务模式。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能减少慢性病发病率,降低慢性病危害。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应不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思路,转变服务观念,改变服务模式,从单纯医疗护理服务向预防为主、促进健康、防治疾病和身心康复转变,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卫生观念,最大程度地满足社区内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完善社区医疗服务。

2.2 推行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一体化。慢性病对社区老人居民的健康影响日益突出,利用网络技术为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远程监控并实时诊疗咨询,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努力推行预防保健、应急救治与预后康复服务一体化模式,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也为社区医疗服务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3.网络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社区老年慢性病网络健康管理能提供患者生命体征等基本信息,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提供医疗指导,同时也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保健提供所需的数据。

3.1 完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加强老年慢性病管理。医护人员通过开展健康调查、免费体检、慢性病的普查和治疗、健康宣传等活动,收集和完善社区老年慢性病相关信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社区医务人员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定期访视检查,指导合理用药,控制病情发展。社区、医院、卫生管理等部门通过信息共享获取健康信息的资料,方便老年人的就诊和医疗管理。随着社区卫生网络逐步建成和完善,社区医生将老年慢性病档案进行归类管理,输入病人或慢性病名称,能立即调出健康档案,了解病史等信息。

3.2 实施健康干预,将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社区医生通过网络管理对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主动提供医疗和健康干预,在慢性病高发季节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及健康行为指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卫生服务,不断促进社区老年人群强化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实现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有助于提高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水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3.3 建立社区家庭监护中心,实现远程治疗和监控。通过网络化管理,在社区卫生站设立医疗信息交互平台,实现社区医生与慢病人群间的互动,改变了传统医患模式,尤其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远程监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建立社区家庭监护中心,通过网络与老年慢病家庭相连通,将远程医疗拓展到家庭,强化了社区保健职能,对慢性患者进行医疗随访和预防保健、健康饮食等方面的咨询,老年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医疗服务,提高对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

总之,以个人健康为核心、管理信息为纽带的网络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增强患者与社区医务人员的互动,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降低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成本,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社区卫生领域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信息化建设,有效地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符定莹.《慢性病和社区健康管理》、《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第36期.

[2] 李红梅.《社区慢性病管理》、《心理医生》,2011年9月第200期.

第6篇

【关键词】 社区; 慢性病; 患病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53

为了解沧州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切实制定防治保康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笔者于2010年重新对运河区西环社区居民进行了拉网式入户调查,掌握了该社区最新的年龄结构、居民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患病率。现将该社区慢性疾病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运河区西环社区4个辖区的所有愿意接受调查的居民。

1.2 方法 于2010年10~11月,由沧州市运河区西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该社区的西环中街、菜市口、解放路、钟楼街4个辖区居民及外地常住人口进行了拉网式入户调查,调查了6023户,建档5866户,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精神病、肿瘤等慢性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19 078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其他疾病诊断均以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为准。调查结果由专人进行数据整理,输入社区卫生计算机内校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19 078人,其中男9312人(48.81%),女9766人(51.19%),男女比例为1∶1.02。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899人(4.71%),小学6670人(34.96%),初中及以上大专以下7236人(37.93%),大专及以上4273人(22.40%)。

2.2 本调查所涉及社区的人口结构见表1。

作者单位:061001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李润杰,王玉霞,高树芬,刘瑜,任翠梅);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史炳霞)

通讯作者:李润杰

2.3 慢性病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共19 078人,其中患慢性病者3521人,患病率为18.46%,在社区常见的六大慢性病中,位于前三位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占总患病人数的79.00%。调查发现,居民中患单一疾病者共2439人,2种疾病者853人,3种疾病者198人,患4种疾病者31人。见表2。

2.4 不同年龄组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 前3种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高血压和恶性肿瘤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冠心病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者集中在5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则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见表3。

3 讨论

随着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生活行为的改变(城市化、膳食结构的变化、体力活动的减少、吸烟酗酒等),慢性病患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的防治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

分析结果表明,本社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据统计,国内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2]。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死因为心血管、脑血管并发症。因此,一种慢性病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往往互为因果而存在,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

由于慢性病具有长期性及社会性的显著特点,故积极进行社区干预、建立健全慢病管理制度是防治慢性病的最为关键和行之有效的措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治慢性病的复发,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3]。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积极探索个性化、人性化、防治保康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是摆在社区卫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黄莺子.浅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J].医学与社会,2005,18(5):17.

[2] 彭明益.广州市某社区居民高血压调查及管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1,5(13):1-2.

第7篇

【关键词】 社区;慢性病病人;服务

2009 年,卫生部颁发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其中对社区高血压、2 型糖尿病病人的服务进行了规范。黑龙江省对社区慢性病病人服务也做了具体要求,提出除以上两种病外,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病人也要进行登记管理。我社区6 种慢性病病人1 万余人,做好慢性病病人的社区服务,对提高社区卫生整体服务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方法

1.1 病人信息采集

1.1.1 在入户更新居民信息时,详细询问有无慢性病,近期就医情况,近期体检情况。有慢性病的居民,询问慢性病控制情况,用药情况,不合理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等。

1.1.2 在社区门诊接诊时,询问患者慢病就诊信息,复诊病例询问用药情况、症状改变情况等

1.1.3 按照黑龙江省疾控中心要求,医疗机构要对每月就诊的慢病患者进行统计报告。社区中心可以到所在地综合医院保健科收集辖区居民慢病信息,再通过电话或入户核实、细化。

1.2 慢性病病人服务

1.2.1 门诊服务

对社区门诊就医患者,必测血压,以便筛查高血压患者。对高危人群测血糖。对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脑卒中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发病情况、恢复情况、用药情况、康复训练情况,并记录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

1.2.2 随访服务

对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65 岁以上老年人社区中心医务人员每年进行四次随访服务。可以采用电话、入户、预约到社区门诊访谈等方式。随访内容包括: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体重、心率。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患者服药情况等。 1.2.3 定期体检

对确诊慢性病人,督促其定期体检,检查项目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重点病例还可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等。

1.2.4 双向转诊

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在社区接受治疗,并追踪病情变化。如病人症状加重,经社区医生诊查后,及时转往上级医院,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人在上级医院治疗后,待病情稳定,可转往社区卫生中心,由社区中心治疗及追踪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