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6 10:07:31
序论:在您撰写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的区别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儒家人本哲学的人性观与现代人类医学儒家非常重视对人性的认识。儒家认为人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与自然界其他事物是不一样的。孔子在《论语•微子》中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他认为人与鸟兽的区别在于人具有合群性。而荀子在此基础上提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认为,人与万物的差别在于人有知、有义,有合群性,使其他事物为自己所用,具有主观能动性,为天地间最贵。《礼记•冠义》中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中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可见,《礼记》中的观点认为“礼”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动物没有婚礼,“父子聚麀”(麀是雌鹿,即父子同用一个性配偶),所以永远是禽兽。而人懂得同姓不能通婚的道理,制定了婚姻嫁娶之礼,用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能够不断进化和文明。其实,“礼记”中所说的人的本质——“礼”体现的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的社会性。在人类社会中,即使是一些本来对整个生命世界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生理现象却还具有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意义,比如饮食、、排泄等,变成了由文化和社会规则调节和支配的习惯。和其他动物一样,人类机体中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的变化会引起饥饿感和,但是,文化和社会却支配和决定着人们吃什么样的食物,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进食,什么时候进食以及给人们安排合适的配偶。因此,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的这些生理现象不仅为生物功能服务,而且还为社会和文化的功能服务。人的全部活动和反应(包括人类行为和人类动物)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与支配。也就是说,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鉴于以上儒家人本哲学对人的看法,人类医学的对象是人,是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集于一身的人。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性与动物性的不同,正是人类医学与动物医学的根本区别所在。人生活在自然这个大环境中,同时还生活在人类社会这个小环境中,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有思想、有感情,有符号的语言。人是符号的动物。人具有运动性语言中枢和知觉性语言中枢的特殊结构,人是以语言拥有世界的动物,人们通过语言的交流,可以引感、开放内心世界;同时,人也是唯一可以被语言符号伤害以及患语言疾病的动物,而且,人还是唯一可以通过语言符号医治的动物。人的疾病与健康,不仅仅涉及到生理、心理或社会某一个单一层面,而是他们的整合,且三者密切联系,相互影响。根据现代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只有当三者是一种和谐统一的良好状态时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健康。而某一方面的疾患都会牵涉和影响到其他方面,如心理或生理疾病所致社会功能损害和缺失,还有社会关系引发的心理和生理问题等。所以,与动物医学不同,人类医学除了自然科学性外,还具有人文性质。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时,不仅要看到患者的生理层面,而且要看到其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随着现代社会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这一点,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就是很好的例证。
1.2“仁”的人本哲学与现代医学人文关怀“仁”是儒家人本哲学的核心概念,孔子在《论语》中使用了109次“仁”。《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日爱人。”孟子也说,仁者爱人。就是要关心和爱护他人,不是弄虚作假,虚情假意,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养,而是从“与人为善”的本心出发,真诚地爱护他人。怎么样才能做到“仁”呢,《论语•阳货》中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谦逊恭敬、宽容大度、诚实守信、行事聪敏、恩惠于人,待人处事做到以上几点就是“仁”了。而具体来说,仁的施行,在于推己及人,也即“忠恕”之道。“仁”的实践包含了为人着想的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就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尽己为人谓之忠。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这两方面合起来就是“忠恕之道”。孔子认为这就是把“仁”付诸实践的途径。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条件及保障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人格的肯定。医学人文关怀主张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医学人文关怀就是对病人不仅要提供必须的医疗技术服务,同时要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要有仁爱之心。作为专业人员,在患者面前更要谦逊恭敬,把患者当做自己的服务对象,以平等观念和服务意识去面对患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面对患者对专业知识的无知以及作为疾患承受者的一些不当言行,医护人员要给与宽容和理解,并给与必要的解释和指导。医护人员还要诚信待人,不弄虚作假,欺骗患者。在医疗护理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操作程序,思维敏捷,行为果断,不因自己的失责和大意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医护人员还应根据安全性、实用性等特点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体质、家庭经济等因素为患者选择适当安全的治疗方法、药物等。医生救死扶伤,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医生是给人们恩惠的,应该以利于患者和惠于患者为出发点。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要推己及人,遵循“忠恕之道”。其实这与现代心理学中的“换位思考”和“黄金法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首先学会换位思考,然后以自己调换角色后希望对方对待自己的方式去作为。医护人员以如果自己是患者希望医护人员怎么对待自己去对待患者,而患者以如果自己是医护人员希望患者怎么样对待自己去对待医护人员。这样通过为别人着想,不仅很好的体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仁爱之心,而且能够构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
1.3儒家人本哲学的“修齐治平”与现代医学人文管理有学者认为,“修齐治平”体现了儒家人本思想中“修己安人”的待人之道。在现代医学中,医生作为服务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方面是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是要提高自己的医学人文技能,提高自己对患者心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以及与患者建构良好和谐医患关系的技能,还要提高自己的理论和认识水平,对人类疾病和健康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认识。这都需要医护人员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理论,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全面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医治和解除患者的病痛。不仅如此,医生的内在素养和专业技能会通过其一言一行表现出来,而患者就据此对医生形成信任或怀疑、镇静或不安、安全或不安全、敬仰或怨恨、对疾病的良好的预后充满信心或失去信心等心理。具有良好内在素养和高水平专业技能的医生其言行往往就能够很好的安抚患者心理,使患者产生信任、安全、镇静、对所患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和希望等积极向上的心理。而且这样的医生也会得到患者的敬仰。这也就是“修己安人”的过程。特别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心理医生的内在素养和人格魅力是安抚来访者不安焦虑情绪以及影响来访者做出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儒家人本哲学中“修齐治平”,也就是“修己安人”的思想在现代医学人文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2结论
(一)动物法医学作用
1.实现对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在生态环境方面,人类的乱捕、滥猎和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导致全球的野生动物资源急剧下降,某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或灭绝的境地。重视野生动物的保护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各国已逐步立法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仅有相关立法还是远远不够的,以动物法医学为理论基础的野生动物司法鉴定是相关立法得以实现其功能的重要技术支撑,换言之,动物法医学在实现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方面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2.有效解决与动物相关的各类纠纷目前按照动物学者一般的提法对动物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宠物动物、实验动物、其他动物(包括马戏表演用动物,影视、广告拍摄用动物,体育竞技动物,特殊工作动物)等5大类。宠物又称为伴侣动物,目前豢养宠物成为一个社会普遍现象,很多宠物价值不菲,因宠物买卖、医疗等行为而导致的纠纷屡见不鲜。因经济动物及其制品所引起的纠纷也常见报端:农贸市场销售死因不明的猪肉或者注水猪肉、以质次猪肉冒充价高的牛肉、以鸭肉冒充牛羊肉等行为。在金额和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能仅为民事纠纷或需工商管理管理部门进行相应处理的行为;金额大、数量多时常常还要涉及刑事责任。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上述这些都是人们需要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或责任的划分是离不开动物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的。3.促进立法、有效执法动物学者认为,动物也有感觉和情感,虐待动物就会给动物造成痛苦,具有优势的人类应该善待处于劣势的动物。动物福利立法最早起源于英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制定了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在我国动物福利的理念也已逐步为人们所理解,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的《反虐待动物法》即将出台,在该部法律(意见稿)中规定了反虐待(杀)动物的各种措施,虐待动物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甚至承担刑事责任。笔者认为,在法制社会为了真正遏制虐待(杀)动物的行为,立法仅是一个方面,一部法律的完善和有效执行绝对离不开相应科学理论及技术的支持,针对《反虐待动物法》,就必须对虐待(杀)动物的行为进行科学的鉴定,这是立法和执法的基础。由此可见,动物法医学在促进相关立法和执法的两个方面均会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动物法医学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但不限于)以上几个情况,与动物相关的各种法律关系都有可能牵涉动物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
(二)动物法医学的研究范围
1.动物种属识别对一个动物的了解,确定其所属的种属是很重要的,在涉及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更是如此。野生动物贩卖走私除了少部分完整的动物外,大部分走私品是野生动物的制品,包括皮毛、骨骼、爪子、角和牙齿等的加工品,有时甚至是加工后的一瓶粉末,此时确定走私品的物种就成了关键,所属物种常常决定了案件的性质以及刑事责任的大小。在动物司法鉴定实务中,动物种属的鉴定占据了绝大部分。由此可见,种属的识别是动物法医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2.动物个体识别在解决某些法律问题时,仅仅查明其所属种属还是不够的,有时还要具体明确不同的组织块是否属于一个动物或者几个同种动物。以走私熊掌为例,假如在一起案件中查获3只熊掌,该3只熊掌是属于1只熊?2只熊?还是3只熊?不同的结果对于案值的确定将大相径庭,对于涉案人员的处罚程度也会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这个事例,使我们认识到动物的个体识别在动物法医学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个体识别也是其研究的内容之一。3.动物死亡原因从动物法医学萌芽至今,动物(除少数经济动物外)的相关死因尚未引起动物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动物死亡原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死亡的机制相对复杂,以及牵涉的学科较多、甚至跨领域等原因,其成了动物法医学研究的瓶颈,随着法制建设的深入和完善,新的法律关系的形成,动物死亡原因的研究定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动物死亡原因亦是动物法医学的研究内容之一。4.动物损伤程度、伤残等级评定“动物损伤程度、伤残等级”是笔者借鉴人类法医学的相关知识而设定的,关于“动物损伤程度、伤残等级”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均未见有报道,但其重要性确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伴随着《反虐待动物法》即将出台,以及反虐待动物的措施细则的颁布,如何认定某一种行为系虐待动物的行为,以及该行为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界定,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再比如,在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的案件中,猎捕者导致野生动物的损伤如何认定,这可能关系到对涉案者处罚的轻重。笔者预测,不久的将来,“动物损伤程度、伤残等级”将是动物法医学的另一个研究重点。
二、动物法医学体系的分科
(一)动物法医病理学
该学科是研究动物涉及法律有关的伤、病、死的变化及发展规律,运用动物学、兽医学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解决动物暴力死亡和非暴力死亡现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以及致伤物推断为相关纠纷的解决或案件的审理提供科学证据的一门科学。
(二)动物形态学
《动物形态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外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动物形态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该学科又可细分为几个小学科:动物解剖学、动物比较解剖学、动物细胞学和组织学、古动物学和胚胎学等。我国近期的发展战略是重点开展动物形态学的研究,特别是我国特有、濒危物种动物和经济动物。综观动物形态学发展,形态与功能多样性、应用形态学、发育形态学、生态形态学和神经生物学中的形态学成为较为前沿的课题。
(三)动物分子生物学
《动物分子生物学》是研究动物大分子的结构与性质,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动物的基因组以及相关技术运用的一门科学。该学科包括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技术、DNA序列测定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转基因克隆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及信息资源等。该学科在目前及以后的动物法医学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动物损伤学
因目前尚无关于动物损伤程度和伤残等级的评定研究,《动物损伤学》也是笔者根据以后的发展需要而设定的,笔者认为,《动物损伤学》是应用兽医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技能,研究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各种暴力性损伤(包括虐待、机械性暴力、投毒等)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动物活体。亦如前述,《动物损伤学》将是今后动物法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且该学科和《动物福利学》是相互交叉的,二者在很多方面还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展望及结语
1.1中药学的基本概念
中药,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概念,是在18世纪之后以西药学理论体系为基础的西药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医学研究者为区别于西方的医学对民间传统医术的重新定位,是对中国传统医疗药物的称呼。中药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的伟大实践,通过前人对草药等药物治疗疾病的药效分析总结的经验,经过代代的相传的医学总结。中药的药物来源一般为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的相关种类,其涵盖范围较为广泛,经现代的科学技术证实,中国的中药技术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2中药学优势分析
中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医术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历史沉积和实践证明的医学技术。中药的来源广泛,一般为植物、动物和矿物质,药物的来源都是十分方便且可以重复使用的可再生资源;中药的治疗机理一般以养为主,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药物增强机体器官的功能,通过自身免疫能力对病原进行清除进而达到对疾病的治疗目的,这一机理的优势在于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少,可以有效的避免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和产生其他复发疾病;中药的最佳作用是能够对疾病做到标本兼治,在清除机体的表面疾病症状同时也对疾病的根本病灶做到清除,从而避免了疾病的再次发生,对疾病做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中医药物对一些疑难杂症也有很好的治疗优势。
1.3中药学弊端分析
中药在对疾病治疗时,其疗效较慢,一般都为几个疗程以上服用才能见效,治疗期限的延长大大增加了中医药物的成本,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通过喝中药对疾病进行治疗时,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麻烦,干扰了生活的正常进行;同时因为中医药物的具体有效成分有待分析,所以在进行治疗时不能针对具体的疾病发生部位进行治疗,只是通过对身体的全方位的控制,这也是增加治疗时间的原因之一。同时中药在进行煎药的过程也较为繁琐,药物服用味道十分的苦涩,也是许多人不喜欢中药的原因之一。
2西药学的相关分析
2.1西药学的基本概念
西药是在18世纪以后,西方各国随着科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化学、化工业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相继形成的现代西医药学,是在传入中国之后为区别中药而定义的药物名称。其区别于中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从天然产物中提制而成的药物,针对身体的不同病原种类有针对性的合成针对某一种或者几种病毒的药物,有较强的特异性。
2.2西药学的优势分析
西药的产生是有机化学等多种科技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西药在进行疾病治疗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通过分析某种疾病具体的产生原因,然后针对这种原因进行药物制备,其产生的西药只对这一种疾病有治疗效果,治疗的范围较为狭窄,但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药效作用时间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疾病症状进行缓解。同时西药的种类较多,可以在知道某种治病因素后选用具体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西药一般是提纯后的化学药剂,药物的浓度较高,服用的次数明显少于中药。在制作西药时为增加适口性,可以增加甜味剂等添加剂成分,有效的避免了中药的苦味道。西药在携带过程中也明显方便与中药。
2.3西药学的弊端分析
西药的毒副作用是西药在使用时的最大隐患之一,西药在杀死病原菌的同时,也对机体的正常细胞有损害作用,对机体组织和器官也有较大的损伤。所以西药在服用过程中要按照严格的医嘱进行服用,避免因药物使用过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西药在使用过程中针对疾病治疗作用较为单一,当多种并发症出现时治疗难度较大,药物会产生拮抗作用,同时西药在进行治疗时只能对治病病毒进行杀灭,对机体的免疫能力没有增强作用反而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经西药治疗后的疾病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对疾病不能够做到根本兼治。西药在治疗使用过程中也会使病毒等致病因素产生抗药性,增加治疗难度,这也是西药的弊端之一。
3中药学与西药学的结合分析
中西药物的分类只是以药物的治疗机理不同和制备的方法不同而界定的,没有国界和地区之分,区分中西只是对药物的名称进行界定。在选用哪种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时要依据具体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选择,也要依据病人的具体身体情况进行分析。现在我国的医学发展形式是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药物制作和对疾病治疗,充分结合二者的优点,避免二者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对疾病的良好治疗效果,增加对药物的利用率,减少毒副作用,使中西医药物完美结合。中药和西药的结合是当前医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和重要方向。
4结语
关键词:信息中医学;信息中药学;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药理学;方法学;生理病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595-02
中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也在于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中药学是中医理论在药学上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所以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的关键也在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开发研究的基本前提。近年来,笔者提出并阐述了信息中医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突破,以此为基础创建信息中药学,将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突破。
1.信息中医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信息中医学是以信息方法为主要方法,主要研究人的生命整体层次信息的内容及其运动规律,扩展人类处理生命信息的智力功能的医学。 根据中医形气神理论,结合现代生理学,信息中医学把气血理论中气血的有形部分,诠释为生理学意义上血液和组织液。
信息中医学认为气血(血液组织液)是人的生命整体层次信息的天然载体,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丰度;直接从气血获取生命信息将减少信息失真;在日、年等完整的生命节律时段内,通过连续提取人血液指纹图谱信息,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框架,构建动态的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模型体系即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来实现中医学的理论表达,并在此基础上以信息技术实现中医学的研究与实际应用。藏象信息模型充分的体现了信息中医学的内涵,克服了既往四诊提取信息方法信息量不足而且稳定性差、客观记录不便的缺点,充分证明了中医数学模型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了对传统中医最充分的继承和创新。
信息中医学及藏象信息模型体系不仅充分的实现了对传统中医的继承和创新,而且从人生命信息的整体层次充分整合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对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升华。
信息中医学及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应用到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1实现中药基础理论客观化 药性理论是中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药性”是指与疗效有关的药物的性质与性能的统称,它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性味归经等。以信息中医学和藏象信息模型体系为平台,根据每一味药物在藏象信息模型体系中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不同反应,可以实现对药性客观的定性与定量。
同理也可实现用药禁忌、品种鉴定等理论客观化和实现复方理论和研究方法客观化,即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的客观化。
1.2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病理模型 藏象信息模型体系的建立,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和病理模型(病理模型即中医“证”动物模型),实现了以中医的方式进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突破,提供了实验和临床的药效学及药代学研究平台。
1.3实现了中医学对实验动物属性的划分 西医药普遍利用实验动物做临床前的药学研究,并通过临床研究来验证临床前研究的有效性。能否通过对既往临床研究药学研究与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一个公式,直接根据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的数据对临床研究药学研究进行准确的预测?
信息中医学及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可以实现这一理想。中医理论有对动物划分五行属性的内容,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在人和不同实验动物上一定有区别,而且是可以客观化定性定量的区别,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公式,直接根据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的数据对临床研究药学研究进行准确的预测。 藏象信息模型体系数学实验的开展也将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
1.4创新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 近年来,国内相继有证治药动学、时辰药动学、血清药理学、药动学一药效学(PK-PD)模型、胃肠药动学、中药指纹图谱药动学、药效-药动-时间三维模型等中药药理学新方法的提出和应用。
指纹图谱方法是处理海量信息的适宜方法,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拥有海量信息的复杂系统和开放式复杂巨系统。因此,信息中医学认为无论中药化学还是中药药理学,指纹图谱方法都是目前为止最适宜的方法。
综合以上内容和方法,信息中医学提出指纹图谱-证象-药效-药动学研究方法,其中指纹图谱包括中药指纹图谱和血液指纹图谱,证象包括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其中也包含着时间因素。指纹图谱-证象-药效-药动学研究方法。从分子水平上和药物整体信息层次与人生命信息的整体层次上对药和证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的研究,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研究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规律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方法实现了这一研究的方法突破。
2.创建信息中药学
2.1信患中药学的概念 传统中药学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的中药学,信息中药学是以信息中医学为理论基础的中药学,根据信息中医学为理论,信息中药学解决了中药基础理论客观化的问题,更解决和发展了中药应用理论,大大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开发新产品。 信息中药学还将解决更多的药学问题,以下试举两例。
2.2扩展了传统中药学的范围 岳凤先教授曾经多次撰文倡导西药中药化研究,信息中药学的提出和新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创建为这一倡议提供了技术保证,因此,信息中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实际上实现了对西药体系的包容。
另外,现代医药学中经常应用的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免疫用品和组织学组织工程学制剂等等,也因为以上原因,由信息中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实际上实现了其的中药化。
2.3对中药学进行了的重新分类 根据信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将以药物的信息属性为标准对传统中药和对被包容进来的西药体系进行重新分类。
3.创建信息中药学的意义
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人类研究动物可谓悠久:在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原始社会,人类就逐步认识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身体结构,继而尝试饲养驯化有益的动物,防治有害的动物,积累了一些与动物相关知识。在4700年以前殷商的甲骨文中,可以辨认出许多兽、鸟、鱼、虫等字,后来的象形文字也有如:“虫”“鱼”“犭”作偏旁,可见,人类对动物的分类观念从那时起已形成。
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突飞猛进,由于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促进了动物学研究的飞跃。当今的动物学研究,已由过去的观察描述阶段,上升到了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高峰,专业分类也逐渐丰富和科学。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类动物类相关专业,包括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水产养殖学,三个专业既有包容又相区别。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访“动物世界”,了解各专业基本特征,发现兴趣、消除误区、理性选择吧!
动物科学专业
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高等经济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生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从中可以看出,动物科学专业主要研究动物的养殖、生长发育及遗传变异,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上述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及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多种需求。其主要进行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生产实践意义。
随着科学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不仅在范围上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加工等各个领域,而且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使得我们今天可以在基因的层面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羊诞生的实例已说明此。
如今科技兴牧已成为畜牧业最紧迫的任务,胚胎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将在畜牧业中较为广泛地应用,将为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大展拳脚的机会。
动物科学专业一般分两个方向,动物营养和动物遗传。国内专门设置动物科学专业的高等学校约有50所,主要是在农业大专院校,较好的为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毕业后会获得农学学士学位。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畜牧微生物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技术、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与饲料营养分析、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畜牧业企业经营管理等科目。在专业的学习实践中,你会看到许多相关的技术资料片,并参与许多有趣的实验,参观许多的牛、羊、鸭等农场,也可能有机会亲自参加动物生产的活动;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各种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的科学方法,所以对于喜欢亲近小动物并乐于动手进行实验研究的学生而言,该专业比较适合报考。
动物科学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所以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
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的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产品研发与经营、动物生物技术及饲料营养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和产品研发和销售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生,每年约有20%~30%的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深造的主要方向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营养、生物工程等。另外,也可以考公务员,在政府畜牧主管单位,从事统一规划管理地区畜牧生产工作。
动物医学专业
相较于动物科学专业来说,动物医学顾名思义,旨在培养具有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的人员,而动物科学主要是研究如何为人类提供更优质的动物产品,满足人类需求等。因此对动物医学感兴趣的学生要选择此专业而不要误以为是动物科学。
谈到动物医学的重要性,就不得不提到动物疫情所带来的巨大威胁。2003年我国爆发SARS(非典)疫情;2004年广西、广东、湖北、湖南发生禽流感;2005年四川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这类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怪病”时有发生,因此动物医学这一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动物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等。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畜牧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致病因素分析、检验、药物正确使用与开发、常规及器械诊断、主要治疗方法、动物检疫等技能。动物医学开设院校与动物科学相似,农业院校较多,学生毕业后也获得农学学士学位,也属于实验科学,主要涉及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病理学等实验。因此报考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动手实验能力等进行选择。
动物医学就业情况近年来持续走高,庞大的市场需求是其主导因素。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对临床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专业。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备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相关企业对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已成为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学生的当务之急。另外,在2004年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宠物健康护理员”正式列为了新兴职业,于是人们将这一新兴职业与动物医学专业联系了起来。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使得动物医学的研究范围已不再囿于畜牧业,而是像藤蔓植物一样伸张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社会预防医学、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及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医药工业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宠物健康护理员这个新兴职业的出现,更多地引起人们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好奇和关注。在饲养宠物数目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人们在宠物身上投入的钱越来越多。宠物健康护理员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宠物饲养与疾病预防,对宠物进行日常健康护理、管理与科学美容,对伤病宠物进行现场救护、病期护理、手术后护理及康复护理等。毕业生可在新兴的宠物医疗保健等方面寻求职业发展,社会的巨大需求给这个专业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会。从就业方面看,毕业生可以在药厂、饲料厂、生物制品厂、畜产品加工厂等从事销售或研发工作,也可考林业局、入境检疫局、海关、防疫站等部门的公务员等。从目前就业市场看,该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就业渠道比较多。
水产养殖学专业
水产养殖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原理与技术的学科,不仅限于动物,还包括植物和藻类等。动物方面的研究方向包括水产动物增养殖研究、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和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等,既包括养殖与营养,又包括疾病诊断和防治。同上述两个专业一样,水产养殖学也属于农学,主要开设院校有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
水产养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课程包括: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水环境化学等。学生毕业时具有生物学、水产动植物养殖及水产动植物营养与饲料、疾病诊断、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的基本技能,能从事水生动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疾病防治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由于所处环境限定在水生环境,因此本专业从研究内容和环境来说都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性。如在研究水产动物增养殖时,除要考虑动物本身的特点和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不同养殖模式对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养殖容量及生物学能量等因素;对工作环境也有一定限制,多在近海或多水域地带,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因此学生报考时要结合自身特点,比如毕业后工作地点是否具有所学专业的地方资源及经济优势等,做出全面考量和分析。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销售等工作。如果不怕吃苦、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可以考虑自己创业,在养殖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财富。
【关键词】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病症
中药的药理研究从20年代初,陈克恢开始麻黄研究[1]以来,研究方法逐步完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这就是中药药理学。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它使中药药理学从中药和药理学脱胎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因此,有必要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进行整理、探索为进一步指导中药药理学发展、丰富实验动物学的内容起作用。故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概念、分类、现状和作用,探讨了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发展趋势。
1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概念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指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为进行中药药理研究而对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进行模拟复制,创造出的具有人类病证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及相关材料, 包括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人类证候动物模型、人类病证动物模型三部分的内容,它既是实验动物学的范畴,又是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的核心。
2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分类及现状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研制出百余种证型,其造模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2.1 依据中西医结合病因学说塑造动物模型:又称为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2]、病因病理结合型模型[3]
这类模型的造模方法是既运用了中医的发病学说, 又考虑了西医的致病原理, 将现代医学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嫁接,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如高脂性疾病血瘀证动物模型、失血性贫血血虚证动物模型、感染性休克厥脱证动物模型等,把现代医学的辨病论治与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结合起来,中西汇通[4]。这方面的工作急待开展,以深化中药药理模型的研究,纠正证候动物模型难于深化、不好应用的不足。
2.2 采用西医病因病理复制动物模型
又称为中药药理疾病动物模型[2]、病理型模型[3],其可分为自发性的和诱发性的。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理,在自然情况下,发生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并通过定向培育而保留下来的疾病模型,如无胸腺裸鼠、重症肌无力小鼠、青光眼兔、高血压大鼠、肥胖症小鼠等;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改变。如发热动物模型、四氧嘧啶糖尿病(消渴)动物模型、肥胖症动物模型等,此类模型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2.3 模拟中医传统病因建立动物模型
又称为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2]、病因型模型[3],自20世纪60 年代邝安堃建立第一个“阳虚”动物模型[5]以来,已用200 多种方法,复制建立了肾虚证、脾虚证、肺虚证、心虚证、血瘀证、血虚证、肝郁证、寒证、热证、痹证、里实证、厥脱证、温阻证、温病等证候动物模型。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动物身上复制的中医药证候,是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独具一格的有别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而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中药药理学发展的需要,急待增加研究投入,提高研究水平。
3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作用
3.1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的基石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理以及体内过程,从而阐明其防治疾病原理的学科。它包括中药药性药理、中药实验药理、中药临床药理3部分的内容,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在中药药性药理、中药实验药理、中药临床药理的研究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实验动物学发展的新领域
中医以系统——综合医学模式为特征,坚持功能主义的原则和视角来研究人体。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生物学性的认识,将弥补现代以形态结构为原则进行研究的不足,建立新的指导标准体系,丰富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动物医学和比较医学的内容。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制与增加,又将丰富实验动物病理学和动物实验技术的内容,对实验动物疾病的病理过程和实验操作,技术进行重新认识,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深入研究,将成为实验动物学发展的新领域。
3.3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突破口
中医药的学术发展相当缓慢,其原因就是缺乏实验研究体系,缺乏与现代自然科学的沟通与融合,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未建立起自己的科研规范,指标体系和方法论,致使其理论研究对实践缺乏推动作用,与世界医学缺乏共同语言,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以实验动物器官、组织、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的具有人类病证表现的实验模型,弥补了中医药研究的不足,成为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的中介部分。故中医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与发展必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
3.4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的工具
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可用正常动物观察药物对生理状态下各种生理、生化、形态等方面的影响,以判断新药的疗效。但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有本质的区别,对药物的反应常有质的不同。有些药物对正常动物无药效作用,而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则有治疗作用,如清热药对发热动物有降温作用,而对正常动物体温则无影响,因此仅用正常动物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新药有效性,必须选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观察新药,对病理状态的影响,才能更准确地评价其有效性。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的工具。
4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研究近年来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今后将在中医药基础研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除新药药理研究之外,纯基础研究能更完美地体现动物模型的优势和特点,反映中医药理论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此,可望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在以下两方面取得进展:
4.1 重建开放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以融贯新知
中医药理论体系有明显的超稳定性,使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许多成果在融入这一体系时遇到障碍。动物模型研究的许多发现,已从多个方面,如病、证概念,证、病关系,不同证候鉴别,同一证候内进一步分型,证候重新分类,治疗反证的意义,中医方剂、中药的功用主治规律性等方面提出现有中医药理论体系难以容纳的内容[8]。因此,很有必要以实证性方法重建开放的中医药理论体系。
4.2 相对独立于临床以充分完善自我
基础研究有其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必须相对地独立于临床进行发展才能真正完善中医药基础科学,并更好地促进临床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克恢. Schmidt T. Pharmacol Expt Therap[J]. 1924,24(5):B339.
[2]彭成.试论中药药理动物模型[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5):47-49.
[3]傅益群,吕健.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关系释义[J].中医药学刊,2004,22(9): 1665-1666.
[4]曾茂贵,郑沁鈊.中药药理研究中证候动物模型的选择和(下转第267页)(上接第228页)应用[J].福建中医药, 2007,38(3):60-62.
[5]邝安堃,吴裕欣,丁霆,等.某些助阳药对于大剂量皮质激素所致耗竭现象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1963,11(2):113.
一个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是这个学科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中药的药理研究自20年代初,陈克恢研究麻黄[1]以来,研究方法逐步完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这就是中药药理学。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它使中药药理学从中药和药理学脱胎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基于此,有必要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进行整理、探索,为进一步指导中药药理学发展、丰富实验动物学的内容起作用。故本文试图较系统地论述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概念、作用,分析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现状,探索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
1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概念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指在中药药理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病证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它包括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人类证候动物模型、人类病证动物模型三部分的内容,它既是实验动物学的范畴,又是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的核心。
2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作用
2.1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的基石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理、以及体内过程,从而阐明其防治疾病原理的科学。它包括中药药性药理、中药实验药理、中药临床药理三部分的内容。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在中药药性药理、中药实验药理、中药临床药理的研究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2.1.1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性药理的研究手段中药药性药理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毒性等方面的药理研究,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性药理的研究手段。如梁氏用温热药建立热证动物模型,再用寒性中药龙胆草、黄连、黄柏、银花、连翘、石膏治疗,观察中药寒凉药性的药理学基础;用寒凉药建立寒证动物模型,再用热性中药附子、干姜、肉桂、党参、黄芪、白术治疗,观察中药温热药性的药理学基础[2]。又贲氏应用血虚肝脾损伤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的归经药理[3]。
2.1.2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实验药理的研究基础中药实验药理是中药药理的研究核心,中药实验药理主要是应用实验动物、器官、组织、细胞研究中药功效的药理作用,揭示中药功效的现代内涵。中药功效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在药学中的体现,对中药功效的揭示,必须以中医证的研究为基础;而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证在实验研究中的载体,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实验药理的研究基础。如研究补气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四君子汤对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结果四君子汤能抑制正常动物离体器官小肠的运动[4],对正常在体动物小肠推进运动无明显影响[5];但能增加脾虚动物小肠推进运动[5,6]后者与临床实际相符,与补气药健脾益气功效相符,是健脾益气功效在肠功能中的体现。这个例子说明,建立和使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才能真正揭示中药的功效,丰富中药实验药理的内容。
2.1.3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临床药理的桥梁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方兴未艾,但学科有待建立。由于正常动物的结构形态、功能代谢与人类的病理状态相差甚远,故必须应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来连接中药实验药理与临床药理的研究,为中药临床药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奠定基础。
2.2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突破口中医药的学术发展相当缓慢,其原因就是缺乏实验研究体系,缺乏与现代自然科学的沟通与融合,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未建立起自己的科研规范、指标体系和方法论,致使其理论研究对实践缺乏推动作用,与世界医学缺乏共同语言。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以实验动物、器官、组织、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的具有人类病证表现的实验模型。弥补了中医药研究的不足,成为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的中介部分。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与发展,必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
2.3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实验动物学发展的新领域中医以系统-综合医学模式为特征,坚持功能主义的原则和视角来研究人体。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生物学特征的认识,将弥补现代以形态结构为原则进行研究的不足,建立新的指标体系,丰富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动物医学和比较医学的内容。而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制与增加,又将丰富实验动物病理学和动物实验技术的内容,对实验动物疾病的病理过程和实验操作技术进行重新认识。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深入研究,将成为实验动物学发展的新领域。
2.4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的工具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可用正常动物观察药物对生理状态下各种生理、生化、形态等方面的影响,以判断新药的疗效。但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有本质的区别,对药物的反应常有质的不同。有些药物对正常动物无药效作用,而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则有治疗作用,如清热药对发热动物有降温作用,而对正常动物体温则无影响。因此,仅用正常动物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新药有效性,必须选用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观察新药对病理状态的影响,才能更准确地评价其有效性。故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的工具。
3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现状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自唐·陈藏器《本草拾遗》首次记载用精米喂猫、犬造成脚气病模型以来,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已初具规模,分为中药药理疾病动物模型、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三类。
3.1中药药理疾病动物模型中药药理疾病动物模型分为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和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改变。如发热动物模型、四氧嘧啶糖尿病(消渴)动物模型、肥胖症动物模型等。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理,在自然情况下,发生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并通过定向培育而保留下来的疾病模型,如无胸腺裸鼠、重症肌无力小鼠、青光眼兔、高血压大鼠、肥胖症小鼠等。
3.2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自60年代邝安建立第一个类“阳虚”动物模型[7]以来,已用200多种方法,复制建立了肾虚证、脾虚证、肺虚证、心虚证、血瘀证、血虚证、肝郁证、寒证、热证、痹证、里实证、厥脱证、温阻证、温病等证候动物模型。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动物身上复制的中医药证候,是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独具一格的有别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而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中药药理学发展的需要,急待增加研究投入,提高研究水平。
3.3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用现代医学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嫁接,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如高脂性疾病血瘀证动物模型、失血性贫血血虚证动物模型、感染性休克厥脱证动物模型等。把现代医学的辨病论治与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结合起来,中西汇通。另一种是在中医药病证理论指导下,建立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8]。这方面的工作急待开展,以深化中药药理模型的研究,纠正证候动物模型难于深化、不好应用的不足。
4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主要是应总结分析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理论,加大中药药理证候动物模型和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建立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科研规范、研究体系,为中药新药研制和开发、中药药理研究、中医药学术发展、中西医合流提供坚实的实验基础,也将为我国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克恢,SchmidtT.PharmacolExptTherap,1924;24(5)∶339
2梁月华.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7;19(1)∶54
3贲长恩.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增刊)∶23
4黄树明,等.中医杂志,1988;(9)∶60
5彭成,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5)∶6
6闻集普,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