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7 10:41:11
序论:在您撰写文化艺术交流策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中医;对外交流;文化输出;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177-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48
1 . 两套中医译名标准化方案诞生背景
中医翻译在走过漫长的道路之后,经过几代专家学者的努力,终于在2007年和2008年先后出台了两套译名标准化方案:WHO西太区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主要为中医译名)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WFCMS)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国际标准》。这两套译名标准化方案是中医翻译和中医对外交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两套方案出台已快六年,反思一下,我们觉得两套译名标准化方案有两点值得我们研究:一是在两套方案中,都体现了一定的保留中国文化的翻译策略,这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出一套科学实用的中医对外交流中的翻译策略,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大事。二是两套方案需要优胜劣汰,经过一定的时间考验,最终只能有一套译名方案,得以推广。由于译名的最终统一还需较长的时间,而标准化的译名的推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本文只探讨第一个问题,中医对外交流中的翻译策略研究的迫切性。
2 . 中国文化输出的现状分析
从近代开始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一直处于文化劣势。长期以来,我国汉语译成外语的现状是译文向译入语(target language)和译入语文化(target language culture)靠拢。也就是说,把汉语译成外语时,尽量使译文和英语等西方语言和文化接近,以便于译入语读者(target language readers)理解和接受。在这种翻译理念的支配下,我们衡量译文优劣,实际上就停留在一个标准――读完译文后,读者是否感觉译文就像译入语读者用母语写的。换言之,只有看不出翻译的痕迹,看不出翻译腔的译文才算是好的译文。这种翻译实践的结果就是:完全只考虑了译入语读者阅读之便和向译入语文化归化,忽略了源语(source language)和源语文化(source language culture)的影响;加强了优势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影响;在一定程度客观导致了一些人心目中的文化优劣观念。其实,正像语言没有优劣性一样,世界上的文化也无优劣之分。中国曾经创造了人类辉煌的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只靠经济等硬实力,还要看文化等软实力。然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恰恰有不足。党和政府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提出了文化输出、文化强国的战略。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十报告再次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加强文化的对外传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截止2012年,我国已在10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所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宗旨就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
当今的世界,强大的文化意味着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提高综合国力。
3 . 中医翻译与文化负载词
3 . 1 中医文化背景知识
中医学是建立在中国古代文化基础之上的,集中国文化之大成。中医的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精、气、神”等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宗教,特别是儒、道、佛,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中医语言高度文学化,采用了许多文学语言中的修辞格等。这些都是中医科学中的中国文化特色。
3 . 2 翻译是文化输出的有力载体
【关键词】多元文化;学院策展;广州美术学院;海外展览
在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今天,学院艺术与学院教育不再孤立地存在,学院与外部世界发生愈发重要的联系。学院除了承担本身的教育教学功能之余,还应积极投身参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去。学院参与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具有多维的价值和意义。学院教师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同时也是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学院教师需要打开眼界,学习借鉴国外的教育理念和创作观念,以更加深远的目光进行教学和创作;同时学院也应抓住各种机会,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教学教育和艺术创作成果,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在国际语境下构建“看”与“被看”的意义。“看”是一种态度,一种正视异域文化差异,吸收外部先进理念的姿态;“被看”是一种自信,一种愿意展示自我独特魅力,乐于对外分享成果的信心。对美术(设计)实践者而言,参与国际讨论更是通过在作品展示过程中的“看”与“被看”的双重意义下听到外界不同的声音,打破熟悉环境对自己的禁锢,从而在交流中更好J识自己、提升自己。因此,通过学院策展方式的海外展览对于学院艺术教育和学院教师自身创作,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都具有别样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学院相比于美术馆等文化机构与画廊等商业机构,在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和展览策划全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如何将这些有利资源有效整合,并且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中是学院策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广州美术学院近几年通过自身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所建立的学术交流与对外合作平台,以策展人负责制的形式,先后组织策划了以学院教师为主体赴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举办的三场重要的学术展览,成功地探索出学院策展的交流机制。在面对多元的文化语境,广州美术学院尝试以学院的视角为中外艺术交流和学院艺术教育开辟一条别致的路径,并为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展览交流展开新的思考和实践。
一、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
2014年10月,应澳大利亚南澳大学邀请,广州美术学院组织了邓箭今、范勃、冯峰、黄一瀚、黄勇、蒋剑韬、林蓝、龙虎、宋光智、王绍强、张彦和左正尧共12位骨干教师作品远赴澳大利亚南澳大学举办展览。展览以“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为题,以多元艺术形式来呈现学院艺术家和设计家在视觉艺术与设计的思考和实践,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当下艺术院校的艺术生态。
本次赴澳大利亚举办展览是具有跨越空间、地域和文化的意义,它将东方艺术家的观察与表现方式带进西方的视野和审视。长期以来,东西方在文化上存在本质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在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符号上的不同。如何使东方艺术在西方艺术语境中得到有效呈现,激起长期习惯于自身艺术语言的西方观众的兴趣,并且达到双向交流之目的是多元文化语境下策展的核心内容与主要挑战之一。以“散点”这一东方所特有绘画视角概念向西方观众呈现东方艺术的维度,恰恰是在主题上表明自身的文化特点和艺术主张。它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散点透视的绘画概念,更是来自东方的艺术家在探索中西文化交融的多元化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性实践。同时对于参展艺术家而言,将东方图示语言置于西方语境的经验也具有独特的意义,其所带来的思维碰撞,使得艺术家们更能冷静地思考和审视自身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在展览过程中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更加直接地带动西方观众对东方艺术的理解,以及东方式图像背后艺术家的思考与追求。
策展人赵健在展览前言中提出:“‘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以及同名画册,以多元的图示和多种要素,在呼应和诠释着上述文字的所指和他指,在标明着每位作者对现实场域、视知觉心理经验以及主客体对应方式的姿态、立场和价值观。”正如展览标题所示,本次展览所强调的是艺术家们以中国艺术所特有的“散点透视”的方式的观察结果,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所创作而呈现出极其多元形式与丰富观念的视觉艺术和设计作品。展览集体呈现出来自中国南方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家的创作状态。
为配合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代表左正尧还在南澳大学举办了一场题为“母语文脉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专题学术讲座,以中国当代艺术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向南澳大学师生和澳大利亚艺术家同行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最新状况。在主动展示自身艺术创作的同时,通过中国当代艺术的直接参与者介绍中国当代艺术的方式,有利于不熟悉东方艺术的西方观众能够不受自身已有的经验所困,更好地解读和理解中国艺术,也对中国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有着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讲座和讨论所带来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
二、心・目:关于视觉艺术与设计的实验
2015年4月10日,由广州美术学院和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心・目: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在德国柏林开幕。柏林是欧洲艺术重镇,长期以来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众多艺术家、策展人到此举办各种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德国多个文化艺术机构,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作为我国驻外文化阵地,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自2008年启用以来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得到德方主流社会的关注和欢迎,成为我国在欧洲宣传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次展览被列为2015年中国文化部和广东省合作的部省文化项目,其官方属性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
本次展览延续了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办的“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览所探索的展览策展人负责制模式,由策展人组建策展团队和学术委员会负责确定展览主题和作品挑选。作为一次学院策划,展览充分体现了策展团队的学术导向与艺术趣味。展览以“心・目: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为题,展出广州美术学院12位中生代核心骨干教师的23件作品。展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包含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影像、书籍设计等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多元化创作和实验性探索的状态,集中反映作者“目”之所及与“心”之所思。特别是在当下的数码时代,视觉艺术与设计不再单纯依靠精湛的技艺进行呈现,作者们心中天马行空的想法和视网膜所观照的客体具有更进一步的实验性。广州美术学院所呈现的“心・目: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展览正是在这个意义下,来自中国南方的艺术家们关于“心”和“目”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
文化中心不同于艺术院校和专业的艺术研究机构,它的受众很可能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有兴趣但又是艺术圈以外的人士。基于这个前提,策展的核心考量之一是如何将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家的思想既在学术上得到有效的呈现,又能较好地兼顾非艺术专业人员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兴趣。策展团队选取了包括版画、油画、雕塑、书籍设计等德国观众所熟悉的艺术样式,同时也选取了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艺术,中西艺术杂糅整体呈现在德国观众面前,试图让德国观众在了解中国艺术家如何进行观察,并通过西方人或熟知或陌生的媒材介质上如何表达他们的想法。艺术家代表张彦和林蓝在开幕式现场进行了中国绘画现场挥毫,向德国观众直观地展示笔墨在宣纸上跳动的中国绘画形式。
此次赴德国柏林展览也受到德国观众的普遍认可与欢迎,开幕式上观众与艺术家代表进行了热烈而友好的交流,并积极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展览对于展示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创作状态和广东省文化建设成果,促进中德文化艺术交流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院策展所彰显的学术高度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三、北纬23°/北纬35°:广州美术学院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联展
2015年10月,由广州美术学院和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联合策划的“北纬23°/北纬35°:广州美术学院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联展”在日本东京举行。有别于澳大利亚和德国的展览以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家为展览主体,此次展览是广州美术学院与国外院校共同组织和参展的联合性展览,展出了广州美术学院52位教师和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29位教师合计81件(套)作品。双方参展艺术家代表还参与一场对话交流会,以艺术教育和创作为核心内容进行深度交流。
本次展览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在中日学院艺术直接交流的情境下,广州美术学院和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两个不同载体的艺术家作品的并置与对话。早期的日本艺术深受中国艺术的直接影响,而中国近现代艺术又向日本学习,两国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广州美术学院多位教师早年赴日本求学或访问,在他们的作品中同时呈现出中国和日本的印迹。正如联合策展人赵健在展览前言中所述:“或许,纬度的差异可作为‘座标’――我们借助于它,能观察并探究各自的艺术成因,以及其最原本的基因和最自然的生存养份;或许,纬度的差异可作为‘方位’――我们能借助于它,比照并相反相成地组接各自的艺术矩阵,既相互理解和参照,又自然地保存不同和特点。”本次展览所关注的是地处广州和东京两个不同纬度艺术家的思考与艺术实践。由于他们身处不同艺术生态,接收不同的艺术滋养,故此在艺术表现艺术观念上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之处和各自独特魅力。在全球化的当下,着力呈现艺术家的地区性思考和表达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也为全球化和本土化提出了新的审视。展览以学院策展的方式将不同地域艺术家的作品集体并置和比对,进行直接的交流与讨论。
纬度的差异之于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的影响除了可以直接从展示的作品窥探一二,更可以通过现场的讨论会进行深度研讨。展览所构建的“看”与“被看”的关系在这个情境中尤为清晰与深刻。学院策展所关注的地域性问题的学术高度和集体意识并非商业性展览能比拟。学院除了在关注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之余,更加以独有的视觉关注诸如全球化与区域化的社会性议题。
日方合策展人保科丰巳在接收媒体采访中指出“北纬23°/北纬35°:广州美术学院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联展”展览作为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举办最大型的交流展览,对促进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为观察两校乃至两国在当下问题的思考和艺术再现的实践上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路径。本次展览在日本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包括《新美术新闻》和《月刊美术》等日本主流艺术报刊媒体都进行了系列报道,展览所产生的效应持续发酵。学院策展有利于全方位向外部世界介绍学院自身的艺术发展状况,对于进一步打开对外交流的局面和深化全方位合作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中外双方对在相同或相似议题上构建跨语言跨文化的学术讨论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结语
广州美术学院这几场展览将学院艺术家作品带到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与国外艺术界同行进行深度交流,相互探讨诸如当下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相关议题,这对于拓宽参展作者的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国艺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展览以自身方式呈现了美术学院开放、包容的学术气质,积极主动地在多元文化语境下以学院策划促成国际学术交流。学院策展在传递学院艺术主张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学院教育发展,增强中外艺术交流,搭建跨语言跨文化学术讨论。学院策展在面对不同的文化语境下有针对性地策划不同的展览内容,对学院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双层领域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更有利于促进学院构建良好健康的艺术生态,加速文化艺术双向交流合作。
注释:
*本文系广州美术学院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X JA039)。
参考文献:
[1]左正尧.学院态度:“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J].美术学报,2014(7).
5月28日至6月1日,与火热天气配合,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也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举办开来。
今年京交会最吸引收藏圈内人士关注的莫过于由嘉德艺术中心与香港典亚艺博联合推出的“嘉德・典亚”国际艺术及古董收藏展。
在“嘉德・典亚”,有来自美国、英国、荷兰、瑞士等国家约20家国际艺术机构、知名艺廊的千余件中西高端艺术品亮相,古董文玩、经典美术作品、艺术珠宝与钟表、设计与装饰艺术、当代水墨等等无所不包。展览中既有18世纪前欧、亚、中东等地区的古董文玩,毕加索、莫奈等印象派大师的油画作品,也有设计时尚的艺术珠宝与经典装饰艺术。能够与这些艺术精品近距离接触的观众可谓过足了瘾,享受了一次来自国际顶尖艺术、文化与设计带来的完美体验。
展览优雅的交流环境,和谐温馨的艺术氛围,是京交会的一大亮点。北京市人大副主任李昭玲在参观展览时说道:“本届京交会因为‘嘉德・典亚’的加盟,第一次有了贴近世界艺术前沿的宝贵机会,‘嘉德・典亚’也必将成为此次京交会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新亮点。”
“嘉德・典亚”的主办方――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与香港国际艺展公司都是业内颇具号召力的文化艺术机构。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主要从事文化艺术展览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相关活动;香港国际艺展公司举办的“典亚艺博”(Fine Art Asia)是一个原生于香港的优秀品牌,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一直以国际视野与思维方式进行策展,成为海外艺廊最信赖的亚洲博览会。
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兼CEO寇勤在展览开幕的当天向记者介绍道:“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嘉德・典亚’文化艺术展终于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美展品呈现在各位观众面前。时下,中国的收藏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艺术品收藏,因此,中外文化艺术交流,自然成为国内收藏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我们希望‘嘉德・典亚’能够借助京交会这个平台,将海外重量级艺术品呈现给中国观众。”
“京交会国际化的鲜明发展形象对于世界文化艺术交流有着重要意义,”典亚艺博的联及总监黑国强接着寇勤的话题说道:“今天,‘嘉德・典亚’将西方经典及现代文化艺术引进了中国,同时,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创新精神展示给世界,如此高规格的双相交流实属难得。”
从最初的构想到最终的实施落地,“嘉德・典亚”国际艺术及古董收藏展经历了半年紧张而周密的筹备。为了汇聚各类型国际顶尖艺廊,呈献跨媒介、跨地域和跨年代且具有相当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重要作品,展览团队在筹划过程中,远赴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瑞士等地,拜访世界一流文化艺术机构,着力介绍“嘉德・典亚”的办展理念及长远规划,延揽到近20家全球一流的艺术机构参加此展。
这些参展的国际艺廊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很高,如大卫亚伦古代艺术(David Aaron Ancient Arts)古董行。这家于1910年在伊朗古城伊斯法罕(Isfahan)创立的艺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古董店之一,专营古希腊、罗马、埃及、中亚等地区的艺术品,其藏品往往令各大博物馆所艳羡。这次是其首次来京,它甄选了各类珍品,尤为一提的是一只斯基泰王朝黄金项圈。
格拉德威尔与帕特森(Gladwell&Patterson)也是参展的艺廊之一。从18世纪开始,这家艺廊就跃于国际艺术市场,专营19至20世纪著名艺术家风景、肖像油画和水彩、雕塑作品。这次它带来了重量级西方油画大师――毕加索、莫奈、米罗等的作品,首次亮相国内,毕加索的《挂在墙上的吉他》成为关注的焦点。
参展的还有罗斯与罗斯(Rossi&Rossi)。这家艺廊有着近40年的亚洲艺术推广及经营经验,如今已进入世界著名艺廊之列。除私人收藏家外,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世界著名艺术机构的负责人都是这里的常客。
樊德雯东方艺术(Vanderven Oriental Art)也值得一提。樊德雯家族一直从事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及交易,尤其专注于中国明清瓷器及汉唐陶瓷的收藏,这家艺廊被认为是国际市场上中国瓷器交易的领先品牌之一。为配合“嘉德・典亚”,樊德雯东方艺术艺廊带来了一系列珍贵的中国瓷器。
另外,图卢兹古董(Toulouse Antique GaLlery)亦有特色。其创立至今已有30余年,活跃于美国、欧洲、中东以至太平洋地区的各大国际展览,广受业界认同。在“嘉德・典亚”上,观众通过其精心设计,将能领略到19世纪欧洲的皇室气派。
展览中还有一家扎根于伦敦的桑托斯(santos)古董行,其主要经营中国16至19世纪的外销瓷器。此次参展作品中,有一对清代壁挂式水器是当时中国专为欧洲市场烧造的,体积硕大,风格及纹饰显示出浓烈的中国风韵。
一家来自香港的御雅居(JoyceGaLlery)也较为引人注意。这家以经营中国古代美术见长的艺廊,2012年被《纽约时报》与福布斯网站评为香港最知性、温馨和值得信赖的古玩艺廊之一。
展览中,还有两家从事珠宝艺术经营的品牌。罗启妍(Kai-Yin Lo)由著名珠宝设计师罗启妍女士创立,是公认的最早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亚洲设计品牌。宝嘉特(Bogh-Art)以精致而独特的珠宝设计闻名于世,为参加“嘉德・典亚”,他们特别准备了一系列突破性作品。
在谈及为什么要策划和组织这样一场展览交流活动时,寇勤表示,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经历二十年的发展,走过了从萌芽到培育,从井喷再到调整的历程,尤其是艺术品拍卖行业,更是经受了市场的严峻考验。“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形态下,如何把文物艺术品市场做实、做好,进而做大、做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毋庸讳言,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市场的基础还是薄弱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风正在损害着收藏圈的优良传统和应有的健康高雅秩序,有些人注重作品价格而忽视艺术价值、热衷市场炒作而轻视学术研究、过度追逐投资回报而背离收藏文化本意,此种现象发展下去,无助或有害于文物艺术品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除展出高端艺术品外,“嘉德・典亚”主办双方还策划了一系列专题论坛活动,为观众提供更多与国外艺术界知名人士互动的机会,增强展览的学术内涵。此次专题论坛共邀请了六位来自香港和海外的著名参展艺廊负责人作为主讲人,在5月29日至31日分别主持了五场各具特色的专业艺术讲座。讲座介绍了不同艺术范畴的背景及近况,探讨了艺术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1、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
2、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业务流程外包;
3、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知识流程外包;
4、企业形象策划,广告的设计,制作,利用自有媒体广告,文化艺术交流策划。
(来源:文章屋网 )
投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1、工商、企业形象策划、企业管理咨询、财税顾问、投资顾问、财税、资产托管、商务资讯;商标注册。
2、教育资讯;翻译;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进出口业务等多个领域.每个公司注册时申请的经营范围不一样,需要区别对待的。
3、投资管理,实业投资,投资信息咨询,经济信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以上咨询除经纪),企业形象策划,市场信息咨询(不得从事社会调查,社会调研,民意调查、民意测验),市场营销策划、礼仪服务,会务服务,公关策划,展览展示策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
(来源:文章屋网 )
1、项目管理单位的业务范围包括:工商、企业形象策划、企业管理咨询、财税顾问、投资顾问、财税、资产托管、商务资讯;商标注册。
2、教育资讯;翻译;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进出口业务等多个领域.每个公司注册时申请的经营范围不一样,需要区别对待的。
3、投资管理,实业投资,投资信息咨询,经济信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形象策划,市场信息咨询(不得从事社会调查,社会调研,民意调查、民意测验),市场营销策划、礼仪服务,会务服务,公关策划,展览展示策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
(来源:文章屋网 )
1、字节跳动有限公司是以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技术培训(不得面向全国招生);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的银行卡中心、PUE值在1.5以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不含医用软件);设计、制作、、广告;从事文化经纪业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影视策划;电脑图文设计、制作;从事体育经纪业务;会议服务;企业策划;演出经纪;文艺表演;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
2、(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演出经纪、文艺表演、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的有限公司。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