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7 10:41:10
序论:在您撰写产品设计的认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经济;设计;竞争
[中图分类号] F40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0-0099-03
[作者简介] 温 强,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数字艺术的设计和研究。(江西 南昌 330013)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既具艺术性,又有经济性的一种实用的艺术形态。
经济,一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为节省原则,一为物质资料生产运作和发展的体系。微观经济学重点分析这个体系的供给与需求、市场与价格、投资与利润、生产与技术、政府、信息、消费等基本课题。发展经济学重点分析这个体系的经济增长动力、模式、资源、生产、贸易和政府指导等基本课题。
设计界所推崇的设计是为明天的生产而准备的造型计划。经济的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设计的价值又主要在于经济。这就是说,经济和设计之间存在着天然而内在联系。经济所指的节省原则和物质资料生产运作和发展的体系这两个方面都与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作为生产的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应该为大批量和大规模的生产服务。设计的成果如果不能投入生产,只能算是一种设计师的游戏。而设计的成果实质上是一种造型计划。往往以设计图、工程图、模型和实物样板、或者工程样板出现。在图形的后面,则是一些数据、符号,如尺度、强度、硬度、光洁度、光照度,包括工程概算、预算、成本控制、利润预计等等。这些实际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微观经济学的;二是发展经济学的;三是工程技术的;四是文化艺术的。
无论是经济还是设计,作为个体来说,本身就有着深奥的学问,而要从经济的角度去认识设计,从设计的角度去看经济,则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我们通过分析设计与经济的天然而内在的联系,来说明设计对于经济的意义。
首先,从设计与生产方面来看,生产是经济的核心,是把自然的人力和物力转化成社会必须的物质资料的关键环节。如果说经济是基础,那么生产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设计是先于生产的,是商品生产链条上的第一环。在现代设计没有发生以前,设计与生产在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分开,在一般情况下,设计与生产乃至消费集于一身,手工业生产的工人们往往既是设计师,又是工人。只有在皇宫、庙宇、教堂、陵墓、道路和桥梁一类的大工程中,设计才和生产分开。设计先走一步,生产以设计为依据,统一指挥不同工程的工人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设计在大批量生产的企业中从生产线上分离出来,但作为生产结构第一环的概念从来没有动摇过。
设计与生产分离,无论是对设计环节,还是对生产环节,都是一种便利,或者说进步。正是这种便利或进步,才促进了二者的快速和更好的发展。然而,这中间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在工业革命发生以后的一定历史时期,因为设计和生产分离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人们对于设计什么、为什么设计、怎样设计等诸多问题,或没有引起注意,或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因而,设计和产品生产相脱离,一方面,设计师在以何形式风格设计面前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为满足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使设计者的创意思维受到限制。正因为如此,所以工业革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其产品以缺少必要装饰和造型丑陋而著称,没有受到消费者的认同,甚至在当时设计界存在要不要回到手工艺生产时代的设计方式去的争论。争论的结果,终于引发了现代设计的开始。
设计从生产线上分离出来以后,一部分仍留在企业,一部分走上社会,但仍然面向企业,为企业的生产作设计,靠生产转化设计成果,以生产的需要为生计,以生产为自己的价值体现。这种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设计史上表现愈益突出,特别是那些知名企业、品牌产品。总之,设计需要生产是生存性的、价值性的和成就性的。
在设计与技术方面,自古以来,人类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的发明、改进、传承和发展,并生活在自然、社会和自己创造的技术环境之中。在这个环境中,没有设计就没有生产、技术落后就生产落后。这不仅表现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而且在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始终如此。例如在今天,先进的农业和落后的农业比较,先进的农民凭借知识,可以驾驶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用自动化系统控制排灌,用飞机施肥、除草、杀虫,几个人可以耕种数千公顷的土地。而没有知识文化的农民,靠牛犁田,用锄除草,缺乏肥料,旱涝不保,几个人千辛万苦种不了几亩地。前者的收获可以养活几百个高消费者,后者则只能养活自己或几个人。双方的差别达几百倍,其差距何在?最根本的莫过于技术。因此,可以说技术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和经济的力量,就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从何而来?怎样才能提高技术?改进技术?这些都离不开设计。如属于运载技术的汽车,它的发明、发展、成熟以及开发出的广泛的用途,全都离不开设计。汽车的发明始于蒸汽力代替马力的概念,这时的发明家同时要兼设计家的职能,把马车变成汽车。经过一百年左右的试验都不成功,发明家便把注意力转移到蒸气机的变革,要它轻,能耗低、能效强,终于发明了内燃机,解决了动力技术的基本问题。这之后,各种各样的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都加进了设计师的行列,一方面改进发动机的技术,另外设计传动、承载、控制和利用技术,改进技术的质量,改变应用的方向,改变应用的技术匹配等等,终于完成了汽车大家族的发明,也缔造了现代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汽车技术文明。从汽车的发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设计参与了技术发明和发展的全过程,它本身就是一门复合型的技术,又是各类技术的应用媒介。为了生产它适应各类技术,为了创新完善用各类技术,并成为创造最新技术的排头兵。因此我们在某种意义上说:设计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和经济的力量,就是技术产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当然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现代设计史上,各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升降,实质是各国设计水平的反映和体现。
再来看看设计和市场的关系。在当今这个现代化、信息化程度高的时代,空有艺术性、美的外观,而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不能推动经济和时展的设计,在现今是没有市场,是不能为广大所接受的。设计要为发展社会经济服务。社会经济状况的好坏,可以制约艺术设计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推动作用,而不能决定经济发展的状况。归根结底,设计的价值必须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得以实现。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购买商品、劳动力、资金等的一方被称之为买方,而出卖这些东西的一方则被称为卖方,卖买相互作用,使交换成为可能,这样的人员、环境、行为、性质的交换都被称之为市场,货物买卖是商品市场,政府买卖是政府市场,厂家买卖是企业市场,路边临时交换称之为路边市场等等。设计也需要市场,特别是设计脱离企业,与生产分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以后,其所面对的是为多家企业服务,如果作出的设计没有人采用,被采用投入生产的设计的产品没有人买,设计家或设计组织的服务就成了一句空话,设计师的生存就受到威胁,设计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生意,这个生意是否能够成功,不在于设计者,不在于个人观点,而在于它是否能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在于是否能够被广泛地运用、造福于社会经济生活,为经济的更好的发展所服务。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最大影响莫过于商品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固化。商品生产以市场为基础、导向,市场决定了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主要的方面是设计市场,设计市场的商店、宾馆、写字楼、贸易公司和银行大厦,设计商标、包装、广告、橱窗和装饰,设计进入市场的企业和品牌形象等。为市场服务,营造环境和氛围 ,为市场带来商机和商誉,为企业的品牌推波助澜,形成消费时尚和大众文化,使名牌长盛不衰,使意识消费的价值高出物质消费的几十倍、上百倍。这就可以促使市场需要设计,购买设计作品和服务,让设计贯穿市场的始终,成为市场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现代设计发展史上,为市场服务不仅体现在设计的各个方面和整个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大凡设计发达的国度,成果出众的设计组织,乃至设计师,都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典范。
最后谈到消费与设计。消费是经济的一个基本环节。生产创造物质资料,包括以物质为形式的文化艺术资料,由流通到分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然后在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中消费。一个经济循环就这样完成,一个新的经济循环也就这样开始。在商品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实质上就是生产与消费的一种总体平衡下不断发展的结果。
消费决定生产和市场。消费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就买卖什么,这样经济才有活力,才能称之为市场经济。设计师必须非常认真地认识和应用这一真理。深入研究消费,摸清消费结构,找出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其设计的目的,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首先为最稳定的消费设计,其次为空缺的消费设计,然后为应该到来的消费设计。现代设计的发展,不仅体现了设计师的这种设计观念,而且把消费作为设计的动力、环境与条件,作为设计灵感的源泉和通向成功的桥梁。
经济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消费的水平,我们并不倡导设计只为“贵族”服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追求美的更多的是“贵族”,他们审视美的存在,重视美的空间,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制作快乐。以他们为定位,能体现现代设计的新时尚,追赶时代的新步伐,与国际接轨,向世界看齐。这样的设计岂止带动一个企业的发展,国家与民族的经济也会长足发展。
设计的高定位不是把生活水平较低的群体抛弃,毕竟贫苦的劳动人民还是占了大多数。设计也要掌握这一群体的需求,忽视不得。由于这一群体人数众多,审美观相对较低,要求的设计相对粗糙,设计要向着大批量化发展,以便满足需求。整个民族的设计理念要想整体提升,必须要以高定位的设计为龙头,高精的设计理念为指导,把高消费群体作为设计定位的主要方向。低消费群体需要不断的带动,一步一步提高产品中美的价值,进而提高审美。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为更多的人接受,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经济价值创造出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要求的设计也随之提高,设计便走向高层化。
我们这个高度文明的社会里,设计已经作为一门学问和一种文化出现在我们周围。设计的出现本身就代表一种文明的进步与飞跃。尤其是在现实的社会中,这种表现更为明显。而经济又是我们得以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正常发展与生活,但是设计的本身就等于经济进步加高度文明。所以经济的发展直接制约着设计的进步。因此,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过来才能影响设计的发展。
总体来说,设计和经济虽然具有内在的关联,但是,所有的设计并不一定非要和经济挂钩。因为设计作为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但这门艺术、这种文化是要建立在历史的臂膀上,是时间让它得以发芽、开花,直到新的一代降临。这就是一个文明的结束,又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这也是设计与文明的关系。而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也会制约着设计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但是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设计被作成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出售,成为产品设计,也就是工业设计,成了一个用来换钱的工具,可以说,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就等于经济利益加顾客信誉。这种关系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一个新的文明的开始。所以说,一个好的设计会影响到经济,同时经济的发达程度会直接制约着设计。商家们之所以重视设计,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设计,来获得外形的不断创新、结构的不断完善、用途的不断扩展,而提升商品的购买率,达到其经济目的。设计者们之所以从事设计,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设计,来使得大众购买到更称心的产品、商家获得更丰厚的利润、而自己得到更多的经济资本。
设计与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的同时又是简单的。设计不可能脱离经济,而经济也不可能离开设计。如果说设计是经济的翅膀,那么经济便是设计的足。简单来说,就好象一只鸟儿,要想飞翔便离不开翅膀,没有翅膀的鸟儿只有在地下跑的份;而鸟儿没有足同样是可悲的,试想一只只能飞而不能下地歇息的鸟儿会多么辛苦,最后只有累死的份。在现今社会,设计的地位不断提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设计成为了任何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了树立企业形象的标志。研究市场变化下的消费者与生产营销商的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最经济的设计之产品”来为生产营销商赢得最大利润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消费群体公认的且生产商能够满足的“美”来赢得消费者的芳心,是任何一个生产营销商的追求。
设计本身是应用性的,设计不一定是艺术。艺术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物态化,它可以是艺术家个人审美情趣的个性表达,而设计并不是完拟艺术的本身,经济性是其首先要表达的涵义。从哲学上讲,艺术家可以以我为本,可以自己创造个人的唯心世界,不必考虑客观世界的他物或他人的情趣。而设计必须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分析客观世界,服务真实世界。艺术领域希望有梵高这样生前不受尊重的艺术家存在,但对于设计界绝对不欢迎梵高似的艺术设计家。在经济之中,设计不再是艺术贵族世家的子弟,它已是一个工业大生产无产者。总之,设计是不可能脱离经济的,而经济也不可能离开设计。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
参考文献:
[1]陆绢. 市场营销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关键词】产品设计,外观设计,客户认知,模型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因此,积极加强产品外观设计能够有效的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更注重于消费者,因此,在相关的设计理论中认为,在产品设计中,应该以客户为设计中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销售量。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客户对于新产品需求都追求一种个性化,更加注重产品的体验效果,所以,在产品外观设计中,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只有积极满足客户的消费需求,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产品设计中外观设计的分析
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良好的产品外观能够增强产品的亲和力,还能有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目前来看,随着客户消费观念的转变,客户对于一些外观个性、具有浓厚的人性化的产品更加青睐。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积极抓住客户需求进行设计。在国外的一些设计中,同样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以及客户自身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以此为中心,建立的相关的模糊认知图的客户认知模型,并且采用蚁群聚类法进行相关的计算,从而得出在产品设计中外观设计客户认知的相关信息。
二、产品外形设计中客户认知模型构建分析
在实际的产品外观设计中,客户认知是产品设计成功保障,因此,积极的进行客户对于产品的意向追求十分必要,能够有效的增加相关设计人员的设计灵感,保证良好的产品设计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客户认知虽然是一种辅的产品外观设计工具,但是,它对于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来说,客户对于产品的认知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了:心理因素、视觉因素、触觉因素、听觉因素等。在实际设中相关设计人员对于这些因素很难把握,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进行设计,此时所涉及出来的产品往往不具备理性支撑,难以满足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因此,积极的进行产品外观设计的客户认知模型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证产品设计的理性化,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客户认知和产品外型相关联的模型构建过程
1.相关特征匹配的客户认知辨别
在实际设计中,客户认知特征的辨别涉及多抽象的概念问题,同时,所谓的抽象概念数字问题在计算机模型构建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时,积极的对客户认知进行论证,能够有效保证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另外,相关的客户认知中存在的差异四设计人员进行创新设计的来源。
2、产品外形设计中客户认知模型的程序
产品外观设计中,不同的客户存在不同的认知度,但是基本上都是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根据相关的要求,客户认知模型程序如下:(1)在研究时,选择适当的产品,然后对其视角图进行量表评价;(2)把上述对产品的评价结果通过多维尺度法进行分析,获得相关的设计维度;(3)相关设计人员选择合适的分析法进行分析,然后就能够获得产品设计中客户认知和外形设计之间的关联,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产品外观设计的合理性。
3.客户认知模型的构建
在完成上述步骤以后,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映射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1)明确相关研究对象。在明确相关的研究对象以后,我们可以采用多个样品,然后,在收集一些专业的评价词,按照这些词义的相对性进行分组,就能形成良好的客户认知空间感。
(2)对客户认空间感的映射进行多为尺度法研究。通过上述描述,数量众多的评价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客户认知空间感的复杂程度,因此,基本上不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来降低客户认知感的空间难度,同时,也能够轻松完成客户空间感和设计空间感的映射。
4.客户认知和产品外形特点之间关联的确定
在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可以采用蚁群聚类法进行计算,然后就能的的得出相关的客户认知以及产品特征之间的关联性。
(1)在此环节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一定的相似度对所采用的对象进行分类,然后通过采用相关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得出群体相似度。
(2)在得出相关的群体相似度时,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概率转化函数将其转换成为简单的个体聚类对象,然后在通过相关的计算方式进行多维空间的转化。
(3)在上述步骤完成以后,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平均适度,它能够反应整个样本群体空间中的节点聚集程度。
(4)在所有步骤完成以后,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蚁群聚类的方式对产品外形和客户认知的关联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
四、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汽车外观设计中客户认知进行分析:
1.研究对象选择。本次研究主要选择2014年中国汽车销售排行榜,选择其中15款轿车进行分析。
2.客户认知形容词采集。通过对相关杂志对汽车的描述,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形容词:例如:庄重―运动、复古-潮流、个性-内敛等。
3.映射分析。通过采用相关蚁群聚类法和多为尺度法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设计的空间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实际产品分析中,不同的客户认知对产品外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产品外观设计中客户认知模型的构建进行分析,并其结合热点实际案例,最后得出产品外观设计和客户认知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只有不断加强客户认知,才能保证产品外形设计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文童编码:1672-7053(2019)02-0049-02
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里,人们对于产品使用的选择,不仅仅是看重产品的实用性,更加看重产品的设计理念和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慰藉。不难发现,现在市场上很多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都比较看重产品的形式以及产品自身的性能,或者是以市场销量为准,往往忽略了产品使用人群自身的情感需求。产品的设计理念,对我国特殊人群显得尤为重要。在特殊人群中,老人,以及一些残疾人群,他们由于无法自主正常生活,内心对正常生活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但是他们只有借助别人的帮助,或者是一些为特定人群专门设计的相关产品来实现正常生活状态。但是设计师在设计这些特殊人群所使用的产品的时候,不应该仅仅考虑到给特殊人群给予帮助使其具备自理能力,更要从情感上出发,给他们的心理适当的安慰。因此,在当下这个开放性的社会里,基于特殊人群产品设计中的感性和理性的思考,对我们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1 理性与感性的认识
1.1 理性的基本认识
理性指的是一个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为了获得某项预期的结果,冷静自持地面对现实中的状态,并且对现实进行一番全面了解,从而分析出各种趋于理性的可行性方案,再根据这些方案之间的对比,选择出最好的执行方式。理性作为人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通常都会真实地以事物原本的面目和本质规律为对象进行分析了解。对于理性的设计,是根据合乎常理与逻辑,并且有清晰的条理性和目的性去完成这一工作。
1.2 感性的基本认识
感性作为理性的对立面,指的是一个人的情感比较丰富,对周围的万事万物都有感受力。在对事物的判断过程中,感情会促使人以自我的意识为转移,不会过多考虑周围条件的变化,不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产品设计中,感性是要从特殊人群使用的情感体验角度和精神层面考虑,比较注重人们在使用产品或者接触产品时,他们内心所产生的感情和对他们的影响。这种设计比较注重消费者自身的基本要求,出于对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深切理解和一种关爱的态度,基于感性基础上的产品设计会十分具有人性化,这正是当下时代产品设计的核心理念[1]。
2 特殊人群的产品设计
2.1 基于特殊人群产品设计理念的改变
在当下的时代中,产品设计的理念逐渐发生了改变,现如今倡导“以人為本”的产品设计理念,这一产品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得更多的消费者非常期待。这也就使更多的设计师从传统的产品设计角度向新的产品设计角度转变,把对产品的关注重心转移到了对产品使用者的关注中。产品设计的出发点从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至今为止,逐渐上升到了对产品使用者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对当下时代的特殊人群而言。
特殊群体主要指的是一些老年人,患有疾病的人,以及一些身体残疾的人,还有处于亚健康的特殊人群。这类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行动不便的影响独自出行,视觉效果欠佳影响正常生活,以及一些听觉和口语表达存在障碍而无法与人进行正常沟通的等等,这些人们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他们经常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使他们对情感的需要大于常人。他们肯定想借助某些产品来解决自己在正常生活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当下的时代来说,设计师们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能够给他们提供生活自理的能力,还应当从心理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如今,对于特殊人群使用的产品设计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元化了。
2.2 特殊人群的产品设计理念
2.2.1 老年人的产品设计
在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是最为常见也是最正常的一种,他们体内的各种生理机能在正常衰老的自然状态下逐渐发生退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给老年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使他们无法独立生活,无法具有足够的自理能力来照顾自己。而且很多产品的设计并没有为老年人自身的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就会导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意外事故发生。正是这种现象的出现,才给设计师们带来反思和灵感,让他们在设计特殊产品的时候,应当考虑到更多的人群,应当注重老年人精神和物质上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要把感性与理性设计理念相结合起来进行产品设计,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方便和支撑。
2.2.2 残疾人的产品设计
设计师在考虑到特殊人群的产品设计时,更加关注残疾人的产品设计,主要是由于在生活中残疾人遇到的问题非常多。像一些下肢残缺不全的残疾人,他们在上下楼梯的时候就非常困难,他们的身体也十分痛苦。正因如此,设计师正是由于体会到了这类人群自身的痛苦和不便,想要让他们尽可能地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拥有正常的生活,才想解除他们心中的芥蒂。
2.2.3 儿童的产品设计
在特殊人群中,幼小的儿童也算是一种特殊群体。但是社会上对于儿童专门设计的一些产品却非常少,尤其是年纪非常小的幼儿。在给这类人群设计产品时,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产品对儿童的实用性,还要关切儿童自身的感受。当设计师对产品使用者足够了解时,就一定能够设计出更加符合他们身体和情感需求的产品。
除此之外,社会上还存在很多特殊人群,这些特殊人群对产品的需求中,感性是大于理性的。但是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现在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理性需求,还要考虑到这些特殊人群的情感需求,要从最基本的实用性上升到对特殊人群精神的关怀上,才能够满足特殊人群的整体需求。
3 理性与感性结合的产品设计理念
3.1 产品设计的理性缺陷
理性在更多的产品设计中,考虑到的会比较全面,尤其是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会考虑到对自然界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这种含有理性的设计理念,固然能够直接了当地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也可以给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带来保护,与资源的节约。但是,这种设计理念有些生硬,人是具有情感的动物,在使用物质以及产品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其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从一定程度上也讲究自身情感的需求。因此,理性在产品设计中如果占据了大部分,将不能够满足现代人类的需求,这种产品在未来走不长远,将会被淘汰。
3.2 产品设计的感性缺陷
对于感性的产品设计理念来说,感性的核心围绕的是“人”,就是设计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情感需求,让人的精神感到愉悦。设计是人类艺术中的一部分,艺术讲究的就是感性和审美,以及人的精神体验。这种富含感性的产品设计,会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有趣味,也能够在庸俗的生活中让人的心灵得到温暖和安慰。感性的产品设计理念比较简单,它只要遵循人类内心的基本需求,使人们从自身情感上感到共鸣便可。但是,人活在世上,不能只是注重精神体验,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自我需求。对一个四肢有残疾的人来说,没有解决本质的问题,他自身是不会轻易地满足精神层面的享受的[2]。
因此,根据以上对感性和理性产品设计的不同分析,对特殊人群来说,他们的实际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一样重要的。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特殊产品设计的时候,要把理性的设计理念和感性的设计理念相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给这些特殊群体带来更好地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从而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3.3 产品设计中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不管是理性的设计理念,还是感性的设计理念,这都是一种设计方式,他们之间互相制约,也互相合作。如果只有一种,那这种产品将是不完整的,无法共同满足人们的双重需求,因此,产品设计一定要把感性和理性相互结合在一起。
感性与理性的设计分别担任着不同的作用,这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对当下的特殊人群来说,不但可以尽最大可能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还能够通过感性理念设计给这些特殊人群带来更高的精神愉悦和享受。对这个包容性越来越强大的社会来说,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支持下,产品设计的核心将围绕着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会越来越趋于人性化。这种设计理念,向着所有人类所追求的精神情感层面的價值体现,以及更加理想和更加艺术的生活方式前进。
【关键词】可穿戴式医护产品 人性化设计 产品设计 功能需求 心理需求
产品设计是市场竞争和批量标准化生产的产物,它不单纯属于任何工程类或艺术类学科,而是综合了技术、艺术、人文和环境等诸多要素,以人性特点和行为习惯为根本,创造性的通过产品和产品的操作,实现对人的某种目的和需求的满足。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了很大改观。人性化设计,作为处理“人”与“物”之间关系的一个突破口,要求设计要尊重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及心理需求,是产品设计最基本的设计原则。
“设计的目的是为人而不是产品”,这一出自20世纪德国著名的艺术设计院校包豪斯的设计名言旨在告诫设计者,即使身处高速发展的大工业时代,也不能忽视人的作用,人才是实现产品使用功能及目的的主体,也是工业产品的直接物质消费者。人性化设计原则要求产品设计是充分尊重人性特点和行为习惯,以人为本,全面考虑人的精神、物质需求。不但要满足设计的安全性、宜人性和方便操作,同时还要满足人的情感需求,使人在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情感交流。甚至通过产品的使用,帮助使用者建立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的信念①。
在移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电子产品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在实现功能多样化的同时,更趋向于便携化、智能化发展。作为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更便于携带又“贴”近生活的可穿戴产品,一诞生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正如智能手机之于个人电脑,可穿戴产品对于智能手机来说也是同样的存在,前者将后者的功能整合优化,创造出更便捷的操作体验(如图1、图2)。
人口老龄化加速、健康教育的普及与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升级等社会趋势使得单纯的医院诊治模式逐渐转变为医院、社会、家庭与个人相结合的健康模式。近几年,可移动操作、使用便捷、智能的可穿戴式医护产品的出现,极大促进了移动家庭、个人医疗的发展。从设计的角度看,可穿戴式医护产品的出现,创造出了一种更人性的生活方式②。
可穿戴式医护产品具有两方面特征。首先,可穿戴式医护产品是一种便携式的科技设备,通过将体征信号检测技术融合在用户的衣服或配件中,对人进行“24小时贴身看护”。这种全天候的携带性在医疗护理方面带来很多有价值的应用,比如对病人进行持续的医疗监控、异常生理状况报警、通过皮肤震动进行无声的睡眠唤醒等。另外,可穿戴式医护产品是以硬件设备为基础,通过软件的支持,进行数据共享、数据交互、云端交互,例如,可穿戴医疗设备对血糖、血压、血氧等的监测数据不仅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还可借助云存储技术将监测数据通过云端进行存储和分析,并和医院的病例系统和监控中心相连,有异常及时提供预警以及相应的诊治意见。如今,可穿戴式医护产品逐渐被应用于家庭护理保健、慢性疾病监护特殊人群监护、应急救治救护等方面。尤其是以预防监测为主的家用医疗设备将面向所有的用户群,或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③。
产品中的功能设计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手段,纵观各类可穿戴式医护产品,人性化的功能设计无不贯穿于其中。例如,英国剑桥“温度概念”公司开发的DuoFertility系统,被称为“能帮女性怀孕”的可穿戴式医护产品,它根据女性在排卵期体温会上升0.5℃-0.6℃的原理,针对有备孕或避孕需求的女性,设计出放置在女性腋下的贴片,用以测量女性排卵期体温的细微变化,精确预计排卵日,从而达到避孕或怀孕的效果。“Oxitone”则是一款可提高心脏病患者抢救成功率的腕戴心率监测器,可持续监测血氧水平、脉搏活动、睡眠和呼吸的模式,检测患者的心率和血氧变化,能够在心脏病准备发作之前及时触发医疗救助提醒,从而提高治疗的速度,加大挽救患者生命的可能性。同类身体监测或病痛治疗的穿戴式医护产品还有很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使用者对生理、安全感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
当功能期望得到实现,人们会追求更多心理上的满足,产品对心理需求的重视将影响人们的使用感受。比如一款有趣味性和幽默感的产品,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pplkpr是一款结合可穿戴设备心率测量功能使用的应用程序,不同于其他可穿戴医护产品的“冷酷”,这款设备通过应用程序将能监测出使用者的压力和兴奋状况,然后根据这些生物统计的信号和使用者正相处的人联系起来,用算法告诉使用者被谁吸引,或是应该和谁断绝关系。这不仅是基于科学数据的娱乐应用,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使用者对人际交往的反思情绪,带来更深层次的心理感受。
总的来说,可穿戴式医护产品是科技的人性化体现,是真正服务于人的智能产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科技与身体将更加紧密结合,可穿戴式医护产品将会为人类带来更便捷、丰富的生活体验,帮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认知世界,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无意识;无意识行为;产品设计;无意识设计
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我们所说的幸福(相当突出地)产生于被压抑的那些重要的满足。――弗洛伊德
现在以及未来社会人的幸福感相当一部分要靠产品来满足,这足以说明设计师的责任无比重大。一件好的产品的诞生离不开对人内心世界的深刻研究,我们要使得产品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躯壳”,而是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就是说要满足人的合理欲求,如情感需求、物质需求等。
一、简述无意识以及其对人行为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一种被压抑的精神活动,它是不能够进入意识的;无意识是心理结构中处于最深层领域,是人的本能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被压抑情感、欲望的储存库。在他看来,所有的心理事件均始于无意识,在那里它们受到检验,以确定它们是否能被意识所接受。只有通过审查,无意识的欲望才有可能变为意识,如果它通不过,就不会被允许进入意识。通过审查的欲望不会直接导致意识,只是“有可能成为意识”;介于无意识和意识之间的这一空间称作“前意识”。前意识是接近意识,或者多少易于被意识接受的那些精神材料。
他在对精神病例以及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口误、误写、误读等的研究中发现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也就是说无意识的干扰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发生。他认为,人的日常心理活动一般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经过改装,对无意识欲望进行粉饰打扮,使它能以一种社会认可的面目出现。这种通过改装、转移、升华遮盖了心灵深处的无意识欲望,而成为合法的心理形式,是日常心理活动的普遍现象。日常心理活动的另一表现形式是过失,他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形式,是有意义的、重要的心理过程。他还指出,过失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健康人都存在过失现象,如口误、笔误、误读,暂时遗忘人名或失言及误置物件等,这种过失行为的表现是细微的,但意义重大。
笔者认为,对“过失行为”根源以及行为本身的研究将有助于产品设计,反过来将极大满足人们的合理欲望。举个例子:人们用蒸馍篦子热已冷过的馒头时,他们知道在馒头下面垫上几根筷子可以避免馍底面不会粘篦和嫩掉,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会忘掉垫上几根筷子,他们的无意识里认为可有可无导致这个行为可有可无。故这个细节等诸如这样的其它生活细节如果能被设计师很好地利用,不仅有助于自己的设计,更加方便了人们“无意识”的需要。
二、设计要满足人合理的欲望、需求
弗洛伊德把意识看做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意识对无意识的控制,才阻止了心理层次的那些本能的冲动。再举个例子:一个已婚的男子在路上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原始的冲动下他想占有她,但是现实世界的社会理性又要求他不能这么做,所以一般人都会安分守己。但是越过,就犯处了法律,就会受到社会意志的惩罚。所以人们的欲望会受到意识的把控即合理的欲望会得到满足。
墨子说:“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先质而后文”点出了人的需求层次先是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然后是高一级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极为相似之处。都是说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其他的需要才会以新的需求的形式激励人的行为。人类有史以来出现了各种“产品”,如古代的耕犁现在的拖拉机、收割机,古代的马车牛车现在的汽车、飞机、轮船,古代的笛子、古筝现在的钢琴、吉他,等等。这些产品-无论是满足物质需求的产品还是愉悦精神层面的产品-都是在人的需求下被设计并制造的,这些产品是在合理的欲求下即通过了社会意识的检查通过之下产生的并流入社会的。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活动的最主要内容是人的本能冲动;人的死的本能(侵略和破坏本能)和生的本能(其服务与生命,维持和促进生命向前发展)就出自于无意识深处。经历了一战折磨的他潜心研究认为战争出自于人的死亡本能,即战争行为的产生是因为死亡本能打败生的本能而产生的即冲破意识(人类意志)而导致的。我想游戏的设计特别是枪战游戏产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在社会理性的允许下满足人的“死的本能”,通过游戏能把深藏内心中的愤怒、不理智情绪以不危害社会安定和他人伤害的方式发泄出来。
三、“无意识设计”的理念、实践及意义
无意识设计的提出者是日本的设计师深泽直人。其设计理念可高概括为:一、关注细节(包括人的无意识行为和产品细节)、关注情感,更多的融入人文关怀;二、设计中注重环境因素,物受环境的影响,力求设计物与环境相融合且简单明快、实用。无意识设计是一个广泛的理念,它不是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念的简单套用,其不仅受心理学等学科的影响,而且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第一条中人的无意识行为就是他所关注的人们生活中的细节疏忽,设计理念要求把社会理性绑架于内心深处的渴望所引起的无意识行为转化为可实现的设计而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他设计的伞的把手带有凹槽则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人们雨天购物后等公交车时,拿普通雨伞的他们不得不一只手拿着伞一只手提着购物袋,这时人的内心深处产生了既不让购物袋放在地上弄脏又想省力问题解决的极度渴望,而这个设计则使购物袋可以挂在凹槽上,省力有便利,满足了人内心的欲求,这样的设计无疑是具有人情味的。在第二条中注重环境与物的关系则深受禅境的影响,日本禅的文化对其影响深刻。深泽直人曾说:“在日本,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比物体本身更重要,物体是构成和谐的一部分”。他设计的带有垃圾桶的打印机就是此设计理念的体现,在大多工作机构的环境中,打印是习以平常的事,不满意的打印材料可随时扔到垃圾箱,方便实用更快捷。
深泽直人的设计观倡导设计者们要关注人的生活,寻找生活中的被“意识”遗忘的种种细节即无意识心理活动引起的行为动作和其它,并寻求与环境(我认为是人类意识领域即社会理智中认为合理东西存在的环境)所匹配的元素,来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可以用关于艺术的话来总结: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叶孟理.弗洛伊德传[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2-0079-02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认为21世纪将是消费文化的世纪。广义的消費文化包括消费活动中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也包括与消费相关的生活方式、理念与价值判断。随着资本的扩张,消费文化日益暴露出其弊端,消费文化对人类社会和消费者的影响体现在物质和精神的各个层面。作为设计师应该理智地设计,注重为人的本身设计,而不是设计仅仅代表符号化的商品去迎合市场。本文尝试对此问题展开探究,以此探讨设计师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责任。
1 当代社会消费文化的弊端
现如今消费占据了现代人生活的主导地位,但是当人们沉浸在购物的喜悦时,也许并没有想象到自己正在参与消费游戏。在消费游戏中,人们购买的物品都被标上了隐形的符号,而商家在当中扮演童话故事中蛊惑皇帝的骗子,他们鼓吹自己的商品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无论什么商品,甚至是无用的商品,只要将其贴上价值符号都会有人乖乖买单,并会让消费了的人获得别人的羡慕而得到虚荣心的满足。作家梁文道认为,今天的消费社会与以前的生产型社会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们过去认为生活的价值来自于工作,因为人创造了一些东西,或是他们做了一份工作,这使人觉得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但是在今天,工作的意义是空洞的,真正让人们感到生命是完整的其实是消费——我就是我买的东西。我消费,所以我存在。
关于价值的定义鲍德里亚在马克思的基础上有新的定义。马克思区别了三种不同的价值:(1)价值;(2)交换价值;(3)使用价值。鲍德里亚提出来第四种价值——符号价值,即商品在物体系中通过区别自身并获得奢侈地位的价值。并提出,符号价值超越了其他价值因素,开始成为所有价值中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为什么商品之间有所区别?在所有量化标准相同的基础上,品牌符号赋予了商品的声望与地位,将这些商品置于物品等级的顶端。举一个极端的例子,美国品牌出售的Supreme板砖,这是一块真实的板砖;与其他板砖唯一不同的是它印着品牌的logo,由Supreme作为限量单品并售价不菲,这不意味着它比其他普通的板砖更好用,而是因为它的品牌,也即是它的符号,将他和其他的板砖区别开来。
我们纵观历史,经久不衰的是人类创造的物品,我们从先人那里继承了那么多的物品,我们能从这些物的身上寻找到每一代文明的印记,那么我们这一代的文明印记是什么呢?被符号化的物质本身的价值是其真正的价值吗?
2 消费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有一个小故事:太平洋上群岛上的土著人看到白人在空中开飞机飞翔时非常困惑。他们在自己的森林里安排一个像机场一样的地方,然后用树枝和藤条搭建“飞机场”,仔细地绘制出发光的地面,然后耐心地等待。他们相信在这样一个伪造的机场之后,将会有真正的飞机来。鲍德里亚用这个故事来解释,消费者像那些傻乎乎的土著人一样,消费者买了很多东西,因为他们看到了广告中买这些东西的人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所以他们把这些东西买回来放在家里,他们觉得只要等待,幸福就来了。
消费者面对纷杂的消费社会似乎都失去了判断力,他们想追寻不同,所以购买广告里的商品,却不想自己买到的只是成千上万商品中的那一个。
3 消费文化影响下产品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3.1 产品的创新设计
产品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出具体的物品或是一种设计服务,更重要的内涵是设计一种关系,包括四个方面的联系:物与物、物与人、物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面对设计泛滥的时代,设计在满足一代人消费优势的同时,也会引发许多问题和纠纷:种族、性别、精英、穷人等。那么设计的目的应该是什么呢?设计师应该承担责任,始终保持理性的设计,设计需要诚实,设计师想要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的设计能减少资源浪费吗?我们的设计能给人带来幸福吗?我们的设计能进一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吗?我们的设计技巧能给别人带来灵感和机会吗?
3.2 产品的造“型”设计
深泽直人建立的品牌+0,继承了无印良品的商品没有商标的风格,我们从深泽直人的设计中可以找到设计师初心的纯粹。例如,日本的+0公司出品的Pop Up方式的烤面包机,很多人都会很疑惑,为什么不设计两个面包片插口,这样效率就会高很多,可以同时烤出两人份的面包,但是深泽直人他的理念是:“用一台烤面包机烤出一片面包”。如果有两个人吃的话,你就会先烤给对方,所以使对方感觉很好。这就是他一直倡导的“无意识设计”的具体表现。深泽直人将人的潜意识行为视为驱动力,他称之为“设计融入行为”,因为好的设计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我们的行为中,并被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方式中,而没有思考的负担。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可以分成如下三个角度:A.动作与功能可见性B.动作的激发C.情绪的激发。动作与功能的可见性,指的是用户能够非常容易地理解和领会产品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去降低用户的学习和认知成本;动作的激发指的是当用户要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潜意识的层面就足够反馈所需要的回应;而情绪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对于用户情感的刺激,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设计的初心应该本着情感化的理念为人所服务。
3.3 设计“情感化”
人们生活在物质符号的世界,忽略了精神和情感层面的追求,设计的人性化、情感化在现在的生活中的作用日渐凸显。
人性化设计的表达方式在于,以有形的物质态去反映和承载无形的精神状态,包括:(1)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的变化,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2)通过对设计无功能的开发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渗透人类伦理道德的优秀思想,如平等、正直、关爱等,使人感到亲切温馨,让人感受到人道主义。人性化化设计摆脱了现代设计中理性、抽象表现的束缚,把产品的使用者——“人”的重要性放在了第一位,是现代社会对人性的回归。其特点在于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情感化设计是指通过各种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要素的使用,将情感融到设计作品中,在消费者欣赏、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激发人们的联想,产生共鸣,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情感化设计是心理学在工业设计学科的一个应用,也是工业设计中高端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表人物是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他在《情感化设计》一书,旨在引导广大设计者重视人们的情绪,在设计中考虑产品的情感因素。一个成功的设计要在重视产品的易用性的同时强调产品对用户的情感影响。诺曼指出:情感化设计中对产品的设计要有三种水平: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本能水平的设计关乎产品外形,行为水平的设计关乎到产品使用的乐趣和效率,而反思水平的设计则涉及用户的自我形象、个人满意度、记忆等因素情感化设计对现代工业设计的意义在于:把设计师、使用者的情感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使设计的对象从一个工业产品上升到了拟人化的境界,给设计对象注入了灵魂,使产品能先与设计师、之后与使用者进行情感的表达和交互。
不同的消费群体对商品有着不同的情感诉求,为了使产品与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系”,设计师要研究不同类型人群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从消费心理的多维性和差异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多层面的设计反思、多循环的信息反馈,使产品设计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人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情感需求。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具体的设计中,对人性化、情感化的强调应该适度,过度最求满足人性的消费欲望,也是消费文化的弊端,可能带来环境乃至生态的灾难。
3.4 设计“以人为本”
一个民族及其文化是相携共生的,不同地域文化所折射出的审美认知及自我需要不同。当人与产品互动时,产品会传递文化和信赖。在满足产品自身功能性的条件下,要更关注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享受,因此,注重情感诉求在产品审美中的应用将成为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创新是核心,实践是根本,这是设计专业产品设计最著的特征,也是将创意变成现实的唯一途径。设计者在综合所有设计因素后应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放置首位,以此综合考虑人与产品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关系,把握最具个性、最具价值的情感化设计,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并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体验感。
关键词:产品设计;细部设计
1 产品细部设计的整体性
产品具有整体性。产品设计的整体性相当于一个中心,如果破坏这个中心,就是破坏了整体性。整体性被破坏以后就要分裂,就不能存在,所以整体性非常重要,有了整体性才能有主动性。产品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其中的任意部分破坏了,就意味着破坏了它的整体性。产品的自主性一旦被破坏,其主动性就丧失,很简单的问题变成了很严重的问题。没有了主动性就没有了创造性,很多很多东西都是连带在一起的。自主才能完整,才能自觉,才能有积极性、主动性。
2 产品细部设计的独立性
一个好的产品必须要有一个完美的组合和合理的功能性,如果细部设计不合理,那么再好的产品都会让人觉得反胃甚至难以忍受,最普通的产品如果给它加上一个生动、精细的细部表现,就让它具有独立性之美。产品整体的风格也必须与细部的表现相统一和协调,同时产品本身的形式和各种元素也必须相互辉映相互协调,从而不影响总体的表现效果,更不会使人在使用中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我们在设计每一个作品细节的时候都要服从整体的设计思想,同时也要追求自己的独立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都是由更细小的细节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是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作为设计师,我们不仅要从整体出发更要注重细部的处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3 产品细部设计的重要性
细部设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涉及的方面很广,从内到外包含了结构、色彩、材质、肌理等一系列内容,并涉及了从硬件的形态设计到软件的交互设计和心理体验等领域。细部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对许多设计公司来说以细部取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策略,对细部的追求更是精益求精,细部设计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细部设计在各类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一些价位偏高、尺寸偏小、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设计中,如果一个产品遭遇产品更替周期加快与技术创新面临瓶颈难以突破的关口,细部设计就成为突破和创新的关键。
4 产品细部设计的功能性
产品细部设计是在对消费者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细部设计要考虑功能性的分析,不是为了造型而造型,而是在产品设计前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4.1 产品细部设计的物质功能
产品细部设计的物质功能对解决纯粹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物质功能使使用者觉得生活更便利,比如我们常用的开关,以前的设计只是实现开关电灯的作用,而现在对它进行了细部设计的改良,在开关的一端加入一个小小的夜光效果即提醒使用者应该开哪盏灯关哪盏灯,同时让使用者在夜晚准确找到开关的位置。这些都反映了物质功能是细部设计的前提(如图1)。
5 设计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首先要让用户清楚的了解产品的操作方法,其次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考虑人产品应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让产品的功能一目了然。(1)设计中要让产品的操作简化,运用新技术在不改变任务的结构和不改变任务的性质的前提下,我们要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觉得很便捷。(2)设计中要注重产品的可识别性,让用户知道什么是可行的操作以及怎样进行操作。在产品上通过设计出合理的显示装置
让产品有明显的功能识别部位,方便用户通过某些手势或某种声音操作产品。(3)设计中要利用人为和自然的限制性因素预防用户操作过程中的操作失误。首先要了解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将操作方法限定在一定的范围里,恰当地利用有效的控制可能的操作,例如,地铁出入口处的设计,整个机器上只有一个很小的投卡口限制人们的操作,使用者既不可以塞硬币也不可能塞纸币。其次是了解逻辑性限制和自然的匹配原则,让使用者按指示操作,(如图3)这个作品是多伦多设计师TOMAS ROJCIK设计的PEG家具―――一个落地灯和一把椅子,他将传统工艺与当今尖端工艺融合在一起,按照逻辑思维所有的零件组装以后具有整体完整性,若组装的过程中某一个步骤出错就无法进行下一步,这样用户就可以按照逻辑找到正确的零件把它组装完整。
参考文献:
[1]贺莎莎.于以提高产品品质为目标的产品细部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2]贺莎莎.品细部设计对产品品质的重要性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现代商贸工业,2011(4).[3]卫艳平.品细部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7.[4]卫艳平.于产品细部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杨雄勇[J].湖南大学,2007: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