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

时间:2023-10-26 09:59:26

序论:在您撰写课外阅读的评价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课外阅读的评价

第1篇

1.模糊性原则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重过程原则

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3.导向与激励性原则

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评价内容

1.爱读书――兴趣与习惯。

2.多读书――内容与范围。

3.会读书――技巧与方式。

4.善读书――积累与运用。

三、评价手段

依据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采用如下评价方法:

1.资料查阅法

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2.活动评价法

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3.作品展示法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评定时间与成绩显现方式

1.评定时间

每周查阅一次读书笔记、读书卡,组内互相评价给出等级。教师不定期抽查,并写出评语。每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总体评价,并填写评价表。期末师生依据平时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第2篇

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实践,我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最终发现可以采用“激趣读书,‘活页’制表”“小组合作,个性生评”“汇总‘活页’,适时师评”“灵活反馈,下移弱势”“‘活页’入夹,总结反思”五步循环的模式来实施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活页”式评价,学期初新接班时我认真分析了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实施“活页”式评价奠定基础。组织好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需要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培训一批阅读水平高、领导才能好的学生来当助手。特别是初始阶段,“活页”式评价表格(简称“评价活页”)的设计和小组合作的安排,更得依靠助手们群策群力,以点带面。

1.激趣读书,“活页”制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总量更离不开兴趣的催化。以五年级下册必读书目之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例,为了更早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堂走向课外,开学第二周我便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一文调到了前面来学,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中的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海伦・凯勒自传“预热”。

课外阅读的过程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读能力、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也是课外阅读“评价活页”成功编制与运用的过程。若要使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成为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发表阅读见解、提出阅读疑难、培养合作能力的平台,首先必须使其学会“评价活页”的编制。“评价活页”的编制应注重“基础栏目”和“读者空间”二者相结合。“基础栏目”指一些说明性的栏目,如书名、编号、阅读时间等;“读者空间”是预留给学生自我反馈与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设计“评价活页”。

2.小组合作,个性生评。

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同样适用于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划分若干个小组,一周(或两周)为一周期,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进行读后交流、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均安排一至两名前期已通过培训的助手,组员可固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换或重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学生自我评价与组内互评,可以对自己或同伴的阅读兴趣、习惯、品位、方法等进行评价,可以将自己阅读过程的收获进行展示,还可以向同伴质疑问难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阅读兴趣变得更浓了,阅读习惯也更好了,悄然中课外阅读评价的内涵被拓宽了。

3.汇总“活页”,适时师评。

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除了具有可操作性强、整理分类快之外,还有多维多元化的特点。“多维”指课外阅读评价的目标更加细致,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面、阅读量、阅读方法,还关注其阅读兴趣、自读能力、阅读习惯和价值观等。“多元”指除学生自评外,还包括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等。

教师要做学生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的有心人。评价多维多元化,并非追求面面俱到。教师在汇总活页后,应将学生课外阅读交流与评价的情况浏览一番,做到“心中有数”,再对每个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提出指导性意见。此种做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大有裨益。

4.灵活反馈,下移弱势。

教师点评完毕后,需要及时、灵活地向学生进行反馈。刚开始时我对此关注不够,在学生初读《昆虫记》时,一名学生反馈给我的话提醒了我。正逢班里准备进行第二轮课外阅读评价,一位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到办公室找我,他的话让我感触极深:“老师,《昆虫记》这本书我非常喜欢读,可是我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都不懂,‘父母留言’栏我可以暂时不填吗?”他想告诉我“家长评价”对他来说无法完成。我的第一感觉便是:绝不能因此而影响他的课外阅读热情。相对而言,这些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学生,属于弱势群体,更需要教师的关注。

我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时和他约定好:有时间让他和父母多通通电话,将自己读书的一些收获告诉他们;在集体反馈后,再“悄悄地”到我办公室与我一起进行“聊天”式反馈。事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教师评价后的反馈形式一定要灵活,需要充分发挥“活页”式评价“活”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同一小组的“评价活页”汇总进行反馈,也可以将每位学生的“评价活页”装进信封一对一进行反馈,还可以将集体反馈与个别反馈结合起来。

5.“活页”入夹,总结反思。

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对学生个体而言,是记录其课外读书成长的珍贵资料,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汇总。“评价活页”不能绝对固定,最理想的方法是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活页夹”,专为保存“评价活页”服务。在活页入夹前,鼓励学生定期为自己制定下一阶段阅读目标,增强其读书目标分步落实的意识。

“评价活页夹”是教师研究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手资料。如果说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于学生而言是阅读素养的全面性提高,那么对教师来说,便是研究能力的持续训练。

第3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分层;阶段性;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2001

课外阅读评价,是师生间情感的纽带,是增强阅读信心、激发阅读兴趣、保障阅读质量的催化剂。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既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一、注重分层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然后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宜过高,以免打击学生的阅读信心;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这样的评价标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并把阅读中发现的好词佳句写在读书笔记上;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较高的评价标准:能运用精读、略读等方法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写批注和读书笔记,并能把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在写作上。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分层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二、注重阶段性评价

1.第一阶段的评价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交流进行评价。由于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文章推荐给其他同学,相互交换阅读。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阅读的目的。

2.第二阶段的评价

推选代表介绍本小组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可以谈自身读书的体会,也可以谈自己的收获,如果能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就更好了。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重点评价过程和方法,使课外阅读不再那么可望而不可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第三阶段的评价

教师把学生平时写的读书笔记和做的读书卡片分期收集起来,定期进行展览、评比。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看到了自己的成效,有了收获,同时也从别人的作品中掌握了一些课外阅读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4.第四阶段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综合性的阅读评价活动,评选出“讲故事能手”“阅读大王”“优秀朗读家”等,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展示自己,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阶段性的评价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三、注重多元化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1.教师评价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影响是巨大的,在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中有激励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那么,应怎样激励学生爱读书呢?这就要求教师结合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书读得多的学生可以成为”阅读之星“,奖励一本课外书,并写上教师的寄语。此外,教师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写激励性的评语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法。例如:“你能把《三国演义》读完,真不容易,你已经找到了阅读的门道,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样的评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认可,如滴滴甘泉、丝丝暖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铭记在心,化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获得好的阅读效果。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相互评价,要使学生认识到:互评并不是挑毛病、找缺点,否则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每个人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实事求是地对别人进行评价,这样同学之间才能取长补短,课外阅读评价才会有意义。

3.发挥家长的评价作用

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如何,家长最有发言权,因为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与家长是分不开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家里也热爱阅读呢?所以,让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评价是很关键的。现在网络通信非常便捷,通过学校联系、微信平台,家长可以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反映给教师;反之,教师也可以根据家长的反馈,有效指导学生,使学生更自觉地参与课外阅读,使家长评价成为一种有效的资源。

第4篇

关键词:闲暇;阅读;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在校时间越来越短,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如何让学生的闲暇时间过得有意义?实践证明,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闲暇时间的最好选择。课外阅读是一种最经常、最直接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那么学生闲暇时间的课外阅读最终将成为空谈。合理有效的评价,能巩固阅读成果,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那么,如何评价小学生闲暇时间的课外阅读呢?

一、改革阅读评价的形式,让学生快乐地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阅读书籍。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了活动式评价。

1.资料促读评价。每周我们请同桌学生互查一次课外阅读自我评价表、读书心得、读书记分卡等书面材料。教师每学期抽查4次,普查2次。成绩在四颗星以上的作品,可以复印放进成长记录袋。如教师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张设计精美的“踏上阅读快车”评比台。评比台的底部写有全班学生的名字,名字上一辆漂亮的卡通小车正整装待发。车上依次画着20个小格,教师告诉学生,读一本好书,小车就向上行驶一格,大家可随时将自己读过的好书,可以是教师推荐的书目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交给小组,然后由教师复查,在小方格中登记书名,记录字数。期末累计阅读量,评选小书迷。

2.展示激励评价。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把一些好词好句,独特感受以随笔形式记录在本子上,这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为了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写随笔的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

3.活动展示评价。学生在广泛的闲暇课外阅读中搜集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我们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阅读经验交流。班级内根据所读书目的内容,定期举行与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我们先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互评,把评价结果用星级显示在墙上的统计表上,看谁读的书多,谁背的诗多,谁的手抄报最漂亮。从四人中推荐一名选手参加班级比赛活动,评出优胜者,然后授予“演讲小明星”“最佳创意奖”“阅读之星”等称号,并发给家长一张喜报,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评价学生的闲暇时间课外阅读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愿意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在课外阅读评价中,我们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以外,还采用了学生自评、同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言行。学生自我表现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表现完善的过程。对于学生的闲暇时间课外阅读,我们采用学生课外阅读自我评价表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

2.学生相互评价。在研究中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学生进行互评时,我们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生生评价,我们采取每周五的课外阅读时间评,以四人一个学习小组互评方式展开,用小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自己小组里的伙伴这一周闲暇时间的阅读行为如实记录下来,提出建议或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3.家长评价。闲暇时间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课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那么整个评价活动必须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使评价活动成为真正的“亲子阅读”,让家长能有效地监督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了“家校课外阅读联系卡”来监督学生的闲暇阅读。

三、举行评价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尽情地读

1.日常展示阅读常查阅。日常展示由学生自己或同伴、教师推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设立展示台,学生将自己的“采蜜本”展示给大家看。每天展示两三本,一周下来评出“每周之星”,一学期下来,累计获得的“每周之星”,评出“学期最佳”,颁发“阅读之星”。

2.家长会展示树榜样。在期中、期末的家长会上展示每个学生的阅读记录本或记录卡以及相关的材料。家长通过这样的展示清楚地看到自己孩子闲暇时间课外阅读成长的足迹,并根据自己的标准给孩子的阅读记录作评定,和孩子一起交流协商。学生也和家长一起观看自己、同学的课外阅读记录,找到榜样,明确目标,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活动展示促阅读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自己课外阅读的进步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

一是围绕学生共同阅读的内容进行的师生读书讨论会。学生就文章内容、写作方法各抒己见,交流感想体会,而教师则注意聆听并给出反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指导。

二是形式多样的读书汇报。每月定期举行读书汇报活动,形式多样。每次学生自愿报名,自己主持开展。根据汇报情况,评选故事之星、朗诵之星、表演之星等,并设立好书推荐奖、读书用心奖、记录创意奖等,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遨游书海之乐。

第5篇

一、运用考级,进行定量评价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另外,又因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于是,结合我校指定的阅读书目及计划,从诗词、名言俗语、故事、小说、散文、科普读物等方面制定出了相关的定量考级制度,并设计课外阅读考级申报、审批表(篇幅所限,表略)。申报、申批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阅读类型;②原级别与申报级别;③评价意见:包括家长、同学、老师的意见;④学校意见。比如,课外阅读的类型包括:诗词、名言俗语、故事、小说、散文、科普读物、其他。具体考核方法以诗词为例:让学生见缝插针进行课外阅读古诗的活动,背出10首古诗为一级,20首为二级,以此类推,100首为十级,110首为特一级,以此类推。这样,不同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都有了个性化的评价标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都会得到满足。

二、借用表格,进行定性评价

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浏览许多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读书应该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还需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因此,我常常借用普普通通表格的无限魅力,采用自评、组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篇幅所限,表略)。比如,“小小读书卡自评表”的内容包括:自评项目、自评内容、我的收获、我的不足、我对自己的评价。“小小读书卡小组评价表”的内容包括:评价项目、阅读内容(①阅读量、阅读完成情况、笔记情况;②发言情况、读书情况、有无创见)。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自我评估、反思;组评充分发挥评价的互动性,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保鲜。

三、活用教材,进行运用评价

现行语文教材是知识、技能的载体,是教学的指南和依据,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对学生课外阅读起着极重要的导向、激励作用。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文章时学过的语言材料,掌握程度基本停滞在“理解”这一学习水平上,很难自动上升为“运用”这一学习水平。学生积累再丰富,如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与教材有关的课外读物(与课文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并能结合教材适当做一些迁移性练习,把课外知识应用到课内,从而考查评价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

四、妙用舞台,进行整合评价

(1)引入竞争,各显神通。语言的积淀,需要大量的阅读,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以坚持长期不懈。因此,我平时教学中就引入竞争,经常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把学生要达到的阅读要求融合在其中。由于爱炫耀自己的天性,学生们兴趣高涨,竞技场上,你追我赶,各显神通,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

(2)展示成果,感受成功。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和“小作家作品专栏”的方式,记录、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成长袋和醒目的小作家作品专栏里,记录了学生独特的心灵独白,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感受着成功的乐趣。这既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又促进了每位学生深入持久地阅读,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6篇

1.表演的内容自己定。

表演的首要环节是选择内容。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表演的内容,促使学生广范围、多角度地自主阅读,从而自己选择出适当的内容。用英语去做表演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但是,有限的英语知识却局限了他们,同时也促使他们产生了阅读英语的内在需要。表演成功的愉快体验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去理解、揣摩故事的内容,又会推动他们进一步去阅读新的英语故事,以获得新的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外阅读的主体。

2.表演的人员自己组。

学生在选定了内容后,自由组织表演的“演员”,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找对内容同样感兴趣的“志同道合”者。为了照顾班里一些比较内向或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也会做推荐或自告奋勇地当他们的幕后导演。在寻找志同道合的表演者时,学生会交流自己阅读的英语故事,这便使学生手头有限的课外阅读资源“漂流”起来,让更多的同学“同享”一个故事。

3.表演的方式自己选。

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的方式有多种。我们可以因不同的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让学生体验自由表演的快乐,鼓励学生有大胆的表现。

(1)仿演。有些故事、绘本的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洁丰富,不需要做什么改动,便可以直接拿来作为表演的“脚本”。例如《The Tadpoles Look For Their Mommy》(《小蝌蚪找妈妈》)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便于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只要分好小组,提前告知表演计划,让学生自导自演,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学生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2)改演。有的阅读材料不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的,而是以阐述、铺叙的形式呈现的,对于这样的故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改编,把陈述的语言改成人物的语言或对白,从而表现人物的特点。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绘本《Giving Tree》,是以叙述的语言表达了父母为孩子愿付出一切的感人故事。学生根据原著进行自主加工,把它变成了适合表演的对白。以下是剧本节选:

Narrator:There is a big apple tree. She likes a boy. The boy is happy,the tree is happy,too. One day,the boy is not fine.

Tree:What’s the matter,boy?

Boy:I’m hungry. I’m thirsty.

Tree:Here are some apples for you.

Boy:Thank you.

Tree:Are you happy,now?

Boy:No.

Tree:What’s the matter,boy? Are you ill?

……

(3)创演。在实践中,我特别鼓励学生就阅读的故事进行大胆的创作,以培养反思阅读材料、运用习得的语言的能力。如故事《The Grasshopper》,由于蚱蜢懒惰和贪玩,最后在冬天被冻死了。学生读完了这个故事,心情比较沉重。考虑到学生的心情,我鼓励他们再仿编一个故事。有同学新编并表演了这样的故事:……蚱蜢到了冬天饥渴难忍,小伙伴们帮助他渡过难关,第二年蚱蜢吸取了教训……这个表演后来被评为“最佳创作奖”。

4.表演的评价自己定。

在检验成果之前教师可以设立最佳剧组奖、最佳表演奖以及其他的各项单项奖,对学生的表演加以肯定和鼓励。但谁得这些奖项由“观众”评定,评选的标准则由大家讨论制定。如以下“最佳表演奖”的评价标准:

新课标提出“在各类评价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作为观众兼“评委”,其他学生也必须阅读同学表演的故事,以了解梗概,从而具有评说别人的“话语权”。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课外阅读 评价策略

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英语课外阅读评价是对课外阅读的价值作出判断并寻求改进方法的一种活动。笔者根据所在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在英语体验阅读实验中,结合英语教学实际,进行了阅读评价的尝试。

一、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感受

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阅读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吸取、积累、感受和体验的过程。由于自身的素质、学习的基础、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阅读的处理也不同。在英语文学阅读实验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如:

1.Which character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ressive?

2.Which paragraph will you choose to share with your friends?

3.What’s the most interesting sentence/paragraph/chapter in the story?Why?

由于将感悟的方法应用于在开放性的评价之中,学生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二、评价中关注学生的阅读差异

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评价作为自己前后学习情况的纵向比较,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明白阅读时“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评价,我们根据知识、能力、情感三项内容进行设置,以期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一)知识评价方面

通过文学阅读,学到了更多的词汇;积累了一些文学常识;了解了一些英语国家文化;感悟到了文学语言的优美;领会到了英语的魅力。

(二)能力评价方面

文学阅读中,能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理解大意;能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预测;能把握文章主要情节,并把握文章主题思想;能结合当下思考一些问题;能完成必答题和部分选答题。

(三)情感评价方面

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每天能自觉愉悦地完成阅读任务;对故事情节、语言描写、人物刻画、风土人情很感兴趣;能主动与同学交流与分享;在文学阅读中能体验到英语学习进步的乐趣。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评价,学生明确了自己在阅读中应该做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应注意哪些细节,等等。

三、评价内容细化,让学生形成继续阅读的动力

阅读过程的评价要求细而周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从中受到激励,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进步的动力;同时,可促使学生反省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一)为了让学生对阅读成绩有一个总体印象,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设置如下选项:

I’ve got 26-30 score(easy);I’ve got 18-22 score(Ok);I’ve got less than 16 score(hard).

(二)促使学生更加重视阅读策略,我们设置如下问题:

1)What’s your reading speed?

2)Have you skimmed while you were reading?

3)Have you tried to read more words while you were reading

(三)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反思,注重知识的积累及延伸,我们设置如下问题:

1)After reading,have you collected the phrases?

2)Which of them do you think you have done better,skill of reading,speed of reading,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3)Which of them do you think you should try your best,skill of reading,speed of reading,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这些评价选项为学生在不同阶段明确阅读的目的及阅读要求提供了更多、更重要的依据。

四、评价方式多样,让学生在多种氛围中阅读

评价除了自我评价外,还可以进行“学生互评”和“阅读他评”。

“学生互评”是指在课后阅读中,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相互激励。对作品理解程度、论据充足与否、联想拓展如何、有无创意表达进行评价。通过这些评价活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实现双赢,被评价者更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评价者的观察和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逐渐具备难能可贵的形成性评价的意识,学生间的交流更具体。同时,让小组内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真正实现相互分享、相互促进。

“阅读他评”是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动态的评价。重点看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进程、思维能力及通过阅读学习新知的能力。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评价:1.朗读评价。2.阅读思考题评价。3.阅读能力评价。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试题开放性阅读能力测试。4.通过表演、续写、续编故事及小组合作演进行评价。老师的评价并不是终结性的,而是对学生进行动态的评价。从评价中发现学生的态度、进程及思维。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

为了让学生形成继续阅读的动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定时评出一些优秀的阅读能手,授予各种称号,如“朗读明星”、“小作家”、“优秀编导”、“最佳创作奖”等。另外,还进行阶段性评比活动,如“思维之星”评给阅读思考题做得最佳者,“进步之星”评给在原有水平上进步较大者,“超越之星”评给自主自由阅读表现突出者。所有的评价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有动力,促进他们自主阅读。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成长、发展的基石,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有效性,让每一次评价都成为学生前进的新起点。通过这些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浓了,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也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