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26 09:59:24

序论:在您撰写行为文化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行为文化建设

第1篇

[关键词]行为文化;生命化教育;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9-0058-03

学校文化的传承和重建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管理来支撑,但是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而且有复杂的交叉,这就给学校文化建设带来不少困惑。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江苏省南通市二甲中学立足于学校实际,提出了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理念,即学校所有的文化都是由人和人的行为来建构的,学校所有的人和行为都在构建学校的文化。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二甲中学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行为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对生命化教育和行为科学的文化追求

管理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能够影响到组织具体行为的信念可能更需要变革。这些信念的形成因素有很多,例如人们所接受的培训、他们个人的经历、他们对组织未来的理解以及他们对领导者言行的观察等。只有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从而使人们相信自己以前的观察和观点是错误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才会发生真正的变化。如果一个组织中的人们相信自己所处的是积极向上、前途光明的团队时,他们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谋求在这个行业中的发展。自趋力立足于员工的自觉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使员工渴求不断完善自己,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热情主动地投入任务的完成中,甚至不计报酬地寻求创造性解决方案。如果他们相信许多在工作上做出了业绩的同仁会得到赏识和奖励时,他们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做出更大的成绩,反之亦然。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作为一所发展中的三星级高中(相当于过去的省级重点中学),已经具备相当的办学规模,并且在办学硬件上有了很大提高。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可能完全均衡,因此二甲中学与四星级的学校(相当于过去的国家级重点中学)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随着生源的减少和通州教育区域规划的调整,二甲中学的办学定位难免会发生变化,如何积极应对现实的变化,继续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就成了二甲中学领导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谋求学校事业的发展,二甲中学积极借鉴在企业管理中被有效运用的行为科学原理和行为教育学理论,自2008年9月提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理念以来,学校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在干部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培养、课程设置和改革、学生教育等方面进行尝试,以推进学校文化进步和学校的事业发展。

实践证明,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将极大地增强教育能量,一所校容美、校风好、质量高、声誉佳的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师生置身其间,在长期的熏陶感染中,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受到陶冶,素质不断提高,相互之间就会产生正强化。学校行为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方面,一旦形成,师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一股信念力量,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当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学校形象被师生认同后,就会以微妙的方式来沟通师生的思想,使他们产生对目标的认同感,从而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团结全体师生,规范师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进而推动学校事业朝着共同的愿景发展。

思考并不能使人养成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而具体的实践却可以帮助人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理念一旦转变为实际行动,理念就直接表现成了行为,而行为又会导致具体的结果。从这一角度来说,行为又可以被看成是思想与实际的具体连接点。据此,二甲中学所提出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原理来指导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的过程。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在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方式,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有关理论来指导学校管理机制建设、学校办学规范、师生行为规范、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校园管理等,从而有效改变师生生命状态。

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教育上升到生命的高度,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用教育不断润泽师生生命。这也许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由此,二甲中学加入了生命化教育团队,明确以生命化教育统领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思路。二甲中学的行为文化建设就是围绕着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每个领导的生命成长而展开的。

二甲中学的行为文化建设,概括起来讲,是“在生命化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其内涵可以理解为:确立适应师生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搭建丰富师生生命内涵的教育平台。行为文化建设就是要用理念点亮师生心灵之灯,给教师一个诗意的栖居,使他们拥有幸福愉悦的精神生活;要用理念给师生一对进取的翅膀,使他们树立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要用理念给二甲中学酝酿一种大气,有气则有魂。

二、行为文化建设的关键点:用理念来改变师生的行为方式

和企业管理一样,学校管理面对的是“人群”,要提高管理的效益,改善并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激发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需要以人为本。学校本就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学校办学实际上就是办文化。学校文化正是那种在背后推动学校前进的组织精神。所以,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眼光不能仅仅盯在教育、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上,不能仅仅盯在方法的选择、规章的制定以及职能的运作上,而应该特别关注学校文化建设,创造一种推动学校前进的组织精神。学校行为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方面,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在一定阶段的显露,而作为学校文化“动态”的部分又是需要维护和可以塑造的,这些可以通过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来实现,亦即成功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

行为文化建设,首先是要转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理念,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再通过他们去改变学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学生家长乃至社区改变。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发展。在实施文化熏陶策略的过程中,校长可以秉承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以开放的思路敞开大门办学,采用读书感悟、专家培训、外出求学、博客交流等立体式的策略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断提升幸福指数,学校在教师培训上向来是不遗余力的。学校提出了“创造一切机会促使每位教师成长,使每位教师都能成为有特色的名师”的发展战略。措施之一就是借助专家的引领。学校请来一些教育专家到学校实

地指导,同时还请来一些特级教师,以他们的言传身教开阔二甲中学教师的眼界,进一步开启教师的智慧,点燃他们的激情。

二甲中学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除了专家的引领和兄弟学校的经验外,更重要的是从二甲中学实际出发,形成学校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具有一定的理论武装和战略思考。为推动整个团队的研习思考,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协会,建立了“教育行者”“心智家园”“三人行班主任在线”博客圈,创办了《今天第二》校刊,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教育沙龙活动,这些小团体的活动有效地推动了二甲中学团队全体成员的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

在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认真梳理了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办学追求等。学校以“行于天地,止于至善”为校训,倡导一种以“卓越”为核心的境界追求。办学理念调整为“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育人理念是“用智慧开启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时刻提醒着二甲中学的每位教师应该怎样放飞自己的思想,怎样活跃学校的教育气氛,怎样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人才,怎样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开发他们的潜能,彰显他们的个性。同时,学校从“二甲”的字面意思挖掘出一个新的办学追求,那就是“今天第二”。

“今天第二”既是对今天的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明天的进一步期望。

三、行为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改善师生的生命状态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改变师生的生命状态。其效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师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学生的精神状态、文明举止、行为习惯等,要使学生懂得谦让,懂得尊重,懂得珍惜,懂得关爱,也就是成为所谓的“文化人”。

学校管理并非纯粹管理人和事,而是要从符合学生人性需要、符合学生人格尊严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生命需求,创设能影响学生行为的生命成长环境。同时,二甲中学以新课改为契机,在推进校本课程建设中更加注重活动课程的建设,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行为文化建设,最难的是课堂。如何使课堂成为生命化的课堂,是行为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行为文化建设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一种师生的“生命场”。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体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体彼此分享阅历、情感、观念和价值取向。在这个“生命场”里,蕴含着人的生命素质、生命质量、生命境界等持续不断生成的能量,这是一个渐进的生命体相互作用和相互推进的、彰显生命光彩的过程。

在课堂上,不但要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习得知识,更要使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与方法,为他们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人生奠定基础。本着这一宗旨,二甲中学实施了以“学教案”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教案”首先考虑到的是学生的学,其次才是教师的教,在考虑学生如何学到、学会的基础上再去考虑教师如何去教,讲究“相机而教”,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学教案”安排了充分的自学内容,讲究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总结和反思。这也正契合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

“学教案”体现的是一种新的课堂观,即充分预设加动态生成的课堂观。课堂教学不只是由教师和学生执行预设的教学计划的活动,更是师生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双方和多方的互动,主动创造和生成教学的过程。“学教案”强调在教学组织中师生的双向互动,要求教师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因势利导,利用生成的动态资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把师生生命的即时状态调整到最佳。当然,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建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

第2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行为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3 文献标识码:A

校园行为文化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并存在和发展,与学校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共同组成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具有引领文化、凝聚向心、陶冶激励、规范约束等功能,其包括外在物质设施建设、内在精神思想建设和深层的行为文化建设,其紧密联系,互相影响,才能树立完整的职业高中学生形象,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而行为文化表现更为直接展现其内涵。因此,明确校园行为与物质、精神的文化内涵,探讨校园行为文化的实践经验具有借鉴的现实意义。

1明确校园文化的内涵

1.1构筑校园物质文化特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外在的物质设施建设是基础,内在的精神思想建设的实现和深度制度条例建设的落实必须依托于外在的物质设施;物质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长源头和发展基石,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东西。校园物质设施建设的每一份成果和努力,都会引起连锁的理论反应和思想兴起。都反映代表属于职业高中自我的独特教育价值观。物质设施建设是经济实力的体现,它为广大的校园文化参与者提供了发展进步的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广泛的先进文化、思想、科技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便捷和变化,让学生有世界可看,有能力去看。

1.2铸就校园精神文化灵魂

校园精神思想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职高学生能不能成为社会适应性人才,这跟校园精神思想建设的缺陷和不足息息相关。职业高中的风气是学校文明的体现,好的文明风气有助于素质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防止校园冲突的发生,维护师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校的声望。

1.3培育校园行为文化根基

校园行为文化由校园制度条例作为校园文化深层次管理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它从物质和精神上去发展建设,更要在深层次的制度条例上予以正规化、系统化、书面化。必须要将各项规章制度条例予以落实的组织机构和执行队伍进行协调与配合,确保相应的规章制度得以妥善运行,只有将学生与法治更好的结合,让校园师生可以更便捷地互相监督与协助,使制度条例建设起到真正决定性的维系和保障作用,才能提升学生走入社会后的文明行为之中。

2拓展校园行为文化实践活动内容

让校长及主要管理负责人、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校园行为文化活动内容。诸如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只有良好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才能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从而构建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的氛围。

2.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语文课文创新剧本话剧、诗朗诵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阶段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为主题。在开展主题班会时、笔者联系本班学生的情况,尽可能的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例如,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等,教师组织一次题为“向陋习告别”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先借助电子白板设备,给学生播放图片、文字、录音等内容。向学生列举国人在言行举止上存在的种种陋习,再让学生联系本校、本班和自己的实际,说说身边人或自己有没有这些陋习,最后开展讨论,谈谈帮助人们改掉陋习,并付诸行动。

2.2拓展文体班级特色项目

各个班级有各班的特点,从中根据班级特长学生的情况,因班制宜,搞一些文体活动项目,在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中让学生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施展特长。譬如,在课外活动、音乐课、体育课、课余时间,教师结合学校开展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校园集体舞、校园武术操、经典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健身操等内容的练习、比赛。此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冬季长跑、校园集体舞和武术操比赛、蓝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比赛、歌咏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在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层次的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2.3定期举行评比和设计竞赛

职业高中可以利用职业课程的特点,设计诸多行为实践活动。譬如,教室开展天气预报,每个小组以一种绿色植物命名,有创意……让人走进教室就会感受到“亮点频出”。为展现学生奋发向上的学风,团结友爱、和谐的班风,(下转第10页)(上接第5页)更好地营造出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动员各班开展班级文化环境设计大赛。让各班学生认真准备,在黑板报的设计和软木板、白板的使用上大做文章。利用学生们勤劳精巧的双手和聪慧睿智的大脑,精心设计,提升班级文化内涵。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师生评委进行班级文化环境设计评比。展现教室整洁如新,舒适美观,很多班级文化环境布置有特色,营造出浓浓的班级文化氛围。在开展本班文化环境设计方案时,班级解说员通过精简的语言把班级文化环境设计中最大的亮点告知师生。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凝聚着全班同学的心血与汗水,是一项系统而持之以恒的工程,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铸就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是创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同时,在班里通过开展评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卫生之星”、“文明礼仪之星”、“专业特长生”等树立典型,评选时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设立各种“先进奖”,“放大”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利用“校讯通点评台”或相关互联网平台,宣传班级特色、优秀学生、优秀教师等内容,增强师生不断进取的自信心。另外,还在班里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如结合班级环境布置,开展“班级宣言”、“班歌、“专业课高手”等内容评选活动,并择优张贴在墙上,促进了学生积极的参与。

2.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结合实践课,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户外参加植树,开展企业或农村的某项社会调查,进行班级旅游,参加具有教育意义的出自本地的知名人士讲座,走近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地质馆等,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作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总结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物质与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活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任何理论课程和书面教育都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独特的校园文化对于师生们源源不绝的渗透与感染是润物无声的过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道德素养,改变当下社会种种的不良风气,培养新世纪下合格青年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基金项目: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批准号:ZJ201410)。

参考文献

[1] 杨启锋. 拒绝“拿来”的校园文化[N].中国教师报,2015-10-14(3).

第3篇

关键词:高职;行为文化;方法;过程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是高职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高职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行为文化的建设相对滞后。而精神文化的缺失,又导致了一些人行为的失范。在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某些领域,行为失范的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加强高职学生行为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方法与过程

学生行为文化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注意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行为实践相结合,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稳步抓紧抓好学生行为文化建设。

以行为规划为主渠道,加强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之学会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和荣辱,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养成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的行为习惯。

抓学生常规管理,建设优良学风。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质疑探究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则要抓细抓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优化主题班会,强化学生社团活动。要确定班团活动的具体时间,紧紧围绕主题,结合实际,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学生行为建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行为文化建设要常抓不懈

学生行为文化建设涉及学生形象、素养、思想道德、行为规范诸多方面的培养与实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有计划、逐步实施、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制订长远规划,分管领导统筹,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把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常抓不懈,抓细抓实抓好。

2.学生行为文化建设要突出重点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顺利成长,收获成功的基石,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行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文明、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举止,与人和周围事物良好相处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做事专心、有始有终的良好生活习惯。

3.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应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同步

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文化的支持,更离不开制度文化的约束和促进。舒适安宁的学习、生活环境,恰当的警世标牌,都会给学生鼓舞和正面引导,促进学生行为健康向上。故学校文化建设要统筹兼顾,相得益彰。

4.要重视和加强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是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细胞。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要注重细节、兼顾全局,对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理解、宽容和关爱。在和风细雨中,在交流沟通中规范学生的言行,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人际交往习惯,使学生行为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使文明校园焕发勃勃生机。

第4篇

【关键词】校园 学生行为 文化 建设 途径

所谓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科研、学习、生活及娱乐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作风、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是校园的“活文化”。而学生行为文化作为校园行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是良好学风、校风形成的基石。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培育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强烈爱国情感、崇尚文明、规范包容的言行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的优秀中学生。它需要全校师生在实践中经过长期艰苦的培育和塑造才能形成。本文即针对校园行为文化的两大主体之一――学生行为文化的建设,谈谈具体的操作途径。

1.大力加强学校教育,努力营造优良的学校文化

1.1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植优秀的班级文化。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的思想道德、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更多更好地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建设人才。因此,学校应始终把班主任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建立和健全班主任例会制度,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班主任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等,努力打造精良的班主任队伍,通过他们培植优秀的班级文化,从而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1.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教师行为文化是构成学校行为文化的核心部分,教师的行为规范具有主导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打造“敬业、爱生、求是、创新”,具有高尚师德、过硬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使他们在学生行为文化建设中发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并培育学生良好行为文化的形成。

1.3 加强团队建设,搭建“体验教育”平台。

学校共青团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活动育人中的先锋带动作用。围绕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体验教育”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摒弃不良习性,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4 充分利用课堂,进行主渠渗透。

学生的行为文化建设绝不是哪一个领导或哪几个班主任的事,它是全校所有教职员工的事,是每一位科任教师的事。教师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长期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各种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育;应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密切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能力三维目标的统一,让学生在教师精心构建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健康成长。

1.5 以学科活动为载体,培植多元的学生行为文化。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课堂之外的学科活动文化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通过各种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性学习、科技人文、体育艺术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逐步构建学生勤思考、善钻研、乐助人、会表达、敢负责、勇担当的多元行为文化。

1.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心灵。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提高育人实效的有效手段。学校应配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借助课堂、网络、讲座、面谈等多种平台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健康导向和个别心理辅导。但专任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了解毕竟有限,真正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不间断地全程监控和关注了解的还是班主任,他们才应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心理健康医生。因此,学校应鼓励班主任、科任教师也积极学习心理学等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中学生心理现象,用心理学的专业眼光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育人实效。

1.7 依托课题研究,从研究的角度深入分析学生现状,从而改善学生行为。

学校可将课题研究纳入德育管理工作中,使德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并富有成效。每一位教师也应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德育问题变为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深入思考教育问题,分析原因,切实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改善学生行为。

2.密切家校联系,协调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因此,学校应充分注意到这一教育形式,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委员座谈会等多种有效的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使亲子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3.依托社会教育力量,拓宽教育途径

现代教育的明显特征是:教育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断演变,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园的围墙之内,而是已经逐渐在形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社会教育体系。因此,学校应积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依托社会、社区力量,通过开展社会实践、送温暖、参观学习、手拉手活动等,拓宽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一所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系统思考,认真实施,为加强学生行为文化建设付出切实的努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为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8-0029-02

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大学的精神风貌与治学特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教育功能。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起来,建设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高职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关注行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行为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

我国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高职办学特色的研究虽然不断走向深入,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的构建尚未成熟,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的职教特色还不够明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未达到实质性的要求,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实效性还达不到应有的程,等等。而上述种种又都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由于生产力水平、社会运行机制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的借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有益经验本土化的进程中,还要经过认真的探索,还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2.行为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少,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缺乏理论指导

“1995年以后,(校园文化)基本的理论架构基本形成。对于校园文化结构的认识已统一到了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三个方面”[1]。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才开始将行为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的结构中。“结合CIS理论,笔者将高校校园文化分为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视觉文化三个层面”[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复杂的大系统。……从构成形态进行区分,其要素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3]。目前,校园行为文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与高职院校特色相结合的研究更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3.高职学生中存在的行为问题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难题

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行为品质,做事怕苦、怕累、怕困难,这不仅表现在学业上,也表现在择业与就业上,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择业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观因素。诚信意识淡薄,失信行为时有发生,抄袭作业、虚假请假、假报贫困、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大学生对不诚信行为的漠然更令人担忧。家长的呵护、社会的宽容、自我要求偏低,使许多学生回避挑战性的学习与活动内容,无论课堂学习、课外作业,还是课程考核,能简则简、能易则易、能依赖则依赖,缺乏迎接挑战的勇气。由于在价值取向上过于自我,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仅缺乏沟通的意识,而且缺乏有效沟通的心理基础,更难体悟沟通的艺术。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高职学生的聪明程度是无可怀疑的,同时他们学习与发展的自觉性、坚韧性与自制力的不足也客观存在。自我认知偏差较大。由于对职业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加之多数高职院校为专科层次,专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又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使得高职学生自我认知存在较大偏差,许多学生自信心不足,不敢向高目标进发,有的学生甚至放弃努力而放任自流,缺乏发展动力。解决高职学生的行为问题,加强行为方式引导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高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校园内各方主体(教师、学生、管理者、其他服务人员)的行为方式的引导与行为模式的构建,而且涉及到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与岗位文化的渗透与融合。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注重教师主导的文化建设

高职教师的主导是高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种主导包括与高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建设行为、教学组织行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行为、“双师”教师团队的培养行为,以及为人师表的示范行为、不倦探索的创新行为等。高职教师对高职培养目标的明确、对高职特色的认识、对高职学生的了解是其主导建设的前提与基础。高职院校要抓好学习、研究、指导、考核、激励等环节,引导与促进教师主导的形成与完善。

2.注重学生职业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方式与学习方式是高职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专业技能大赛、实践教学、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能培养方式都是高职行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高职的教育行为还必须同时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转岗能力、心理适应能力等跨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也必须纳入高职特色行为文化建设体系。

3.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修炼

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任何岗位都有一些需要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等,但对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又具有鲜明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是为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培养技术劳动者的,因此,一线技术岗位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要求,如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踏实肯干、勤于钻研等,特别是具体岗位的特殊道德规范,就更应该成为学生职业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内容,要将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教育管理等各个环节。

4.注重特色管理行为模式的探索

校园管理行为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三个方面。各种管理行为都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服务于高职培养目标;二是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三是发挥管理行为的导向作用。从宏观层面讲,目前在高职院校实行的试点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办学、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实验室评估等措施,在突出高职特色、提高高职办学质量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微观层面讲,一些高职院校探索的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加强课程建设规划与研究,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建立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健全实训基地的工作管理制度等管理方式,也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高职特点,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我们的经验还不够多,不够成熟,也不够系统,我们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在继续探索中,我们既要勇于创新,又要加强交流,同时还要善于借鉴国外相关的成功经验。如在师资的管理方面,不少国家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就很有特色。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了使行业企业的优秀专家有时间到学院兼职授课,在教学安排上突破学院本位观念,调整学院的授课时间,实施早7点到晚11点的授课时间制度,让学生能学到优秀行业专家传授的真实有效的实践技能[4]。深圳职业学院借鉴香港理工大学的经验,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工业中心园区,使实践教学场所的主体由普通高校的实验室转换为模拟现代工厂的实训车间(室),有力地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高职教学管理行为模式的成功范例。

5.注重校园行为文化与企业行为文化的对接

家庭、校园、企业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三个不同环境,它们与大学生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港湾、摇篮、竞技场,港湾与摇篮的生活是舒适的、自由的、惬意的,而在竞技场上,面对的则是规则、竞争与优胜劣汰。这种较大的反差使得许多大学毕业生感受到了就业与社会生活的不适应,而在高职校园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将是减小这种落差的有效举措。这种融合首先表现为对企业行为文化的理解与践行,因为企业精神是企业行为文化的升华与凝结,企业精神总是建立在行为实践的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进校园已成为高职特色教育的重要内容,企业行为文化也必然成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导向与源泉。

6.注重高职校园行为文化的研究

行为文化的基础性、行为文化研究成果偏少以及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都使高职校园行为文化研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认真研究高职办学过程中的各类行为的特点与规律,对把握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规律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科研部门要加强指导,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高职校园行为文化研究引向深入。

在高职培养目标的统领下,上述校园主体各具特色的群体行为倾向的有机组合,将形成高职特色校风,校风是校园行为文化的综合体现,经过长期积淀就会形成高职院校的理念与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哲.我国校园文化理论发展十五年历程[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2.

[2]闫金红.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营造文明育人氛围[J].教育探索,2006(12):91.

第6篇

【关键词】和谐 高校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11-02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功利性强、引导力不足等不和谐因素。对此,我们应着眼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校园行为文化的内涵

当前,学者普遍认为校园文化主要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对于校园行为文化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定义。笔者在综合众多学者对校园行为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认为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广大师生在校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对校园文明、文化以及学校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经验及创造性活动。高校校园行为文化是学校优良校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校园精神、办学理念、师生综合素质的折射。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可将文明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说,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关系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校园行为文化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活动,即日常的教育教学方式、实践技能训练等;二是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讲座等;三是师生日常的言行,主要是指师生的言语文明、人际关系等。

二、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急功近利,流于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元的价值取向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冲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社会更多地是以物质性来作为评价和衡量的标准,以至于校园的活动也随波逐流,重形式排场,忽略了活动本身的教育和文化价值以及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在笔者所进行的相关调查中,有一个问题为:“你认为开展一项活动的成功与否与什么关系最大?”答案有“钱与物质支持”、“师生的支持”、“其他”。调查结果中,有52%的学生选择了“钱与物质的支持”,这说明在师生中唯物质的思想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都是在完成上级的任务,领导只重结果,而师生疲于应付,很多学生觉得活动对自己帮助不大,不愿意参加活动,使得很多正常的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学生知行不一,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不强。在笔者所进行的相关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认同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但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却出现了偏差,许多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要求较高,但自己的言行却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调查中有一个问题为:“你在路上发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有银行卡和100元现金你会怎么做?”调查结果中,有32%的学生选了把“现金留下,其他设法归还”,而选择“尽快想办法全部归还”的只有48%,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下有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义利观模糊,在社会公德和个人利益取舍间逐渐形成了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一种趋势。此外,调查中问及“寝室熄灯后仍有同学继续上网玩游戏,你认为这样的行为怎么样?”有65%的学生选择“小声点,尽量不影响他人”,这说明很多学生并不认为这样的行为会真正影响到别人休息,甚至认为这是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通过调查分析不难看出,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和集体采用了双重标准,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不强,希望“人人为我”,但却无法真正做到“我为人人”。

(三)教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言行表率不足。作为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言行表率不足。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满足提升学生技能的教学要求,从各行业的一线大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这些现场技术人员并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师技能和素养培训,部分人员言行无法适应高校教育的要求,如课堂上抽烟、讲粗话等一些言行甚至会直接减弱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在学校中除直接与学生接触的专任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外,还有很多其他岗位的职工,随着高校后勤集团化的改革,很多岗位都属于聘任制,这些职工并没有严格按照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他们的言行却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较好的制度进行约束,将很大程度上削弱第一课堂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行为文化与大学生日常行为是相互作用的,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行为文化影响和引导学生行为举止的发生,学生日常行为也体现和反作用于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因此,要建设好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校园行为文化内涵。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其自身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应得到及时有效的挖掘。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有一个主题,大学文化活动也需要有一个主题,不可以盲目随从。任何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积淀的过程中,校训是代表性的,也最能反映校园文化的灵魂与精髓。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浙江大学的“求是创新”等。这些校训无疑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学校应把握好如何更好地把校园核心的价值渗透到所有的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因此,高校应自觉地把校园精神融入社会活动中,让活动真正成为校园精神的一个载体,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巩固校园精神。只有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品质辐射到社会当中,促进精神文明的良好发展。

(二)丰富拓展行为文化。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与心理特点,可加强社团文化与寝室文化建设,以进一步丰富拓展校园行为文化。多样化的社团文化,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内化学生思想很好的载体。社团文化活动一般可按性质和功能区分为政治理论类、道德实践类、科技创新类、文学类、艺术类等。近年来,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很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共青团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尤其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积极采取各级各类评比,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如每年举办杜团文化月、评选优秀社团、评选社团先进个人等活动,值得推广。

(三)正确引导互联网文化发展。网络文化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平台,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督与引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行为发展。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教学区、图书馆、学生宿舍区网络交互。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70%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为6~10小时,网络成为了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流平台。但网络本身具有的虚拟、隐蔽等特性也给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不良的信息充斥在网络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育。因此,高校应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师生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但据笔者调查,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虽然都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是内容不吸引学生,甚至有些高校为了减少麻烦直接关闭了校园的讨论平台,这些都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高职院校管理者应更主动的参与到网络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积极引进社会行为文化。当前,许多高校都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模式,从终端市场的需求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学校应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引入更高层次的文化,提高学校的整体文化品位。在引入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应更加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导向,从文化融合角度虚心借鉴地方文化的精华,借助地方文化的优势来提高自身文化的档次。

【参考文献】

[1]王民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

[2]郭广银.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梁文颖.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民社会科学版),2012(5)

第7篇

班级文化建设真正地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途径以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等,既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又有利于素质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由表及里、自浅而深的层次分析方法,阐述了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

文化;教育;行为习惯

一、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它指的是所有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产品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它专指艺术、语言、文学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包含在艺术和知识过程中,同样也表现在日常行为中。美国人类学家吉尔兹将文化比作人类给自己编织的一张网,它有助于规范“网”内成员的行为内容与行为方式,它对所属群体成员的行为具有预知和导向的功能。而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则认为,因为文化汇总了人类群体成员的日常生活方式,所以,必将对该群体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二、中层文化的规范与激励功能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规范的作用。而这些规章制度只有在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大部分学生认可的前提条件下,学生才能从被动的约束到自觉遵守。在每个学期初,我都会与学生一起讨论上学期存在的不足,以及本学期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一起制定了本班的班规。因为班规是学生自己制定的,一旦有人没有遵守,马上就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指责。激励就是激发干劲,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情。这就是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结合学校的主题活动“文明向前冲”和本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我们班级制定了“棒棒糖银行”的奖励与惩罚制度。通过每天的作业、课堂积极性、课间的纪律……这些常规的活动,以及三月份的英语手抄报和掰手腕比赛,四月份的阅读和歌唱比赛,五月份的演讲和跑步比赛,六月份的读后感和小发明创意比赛等班级特色活动,每次活动表现优秀者可以获取“棒棒糖银行”发给他的奖金,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获得的奖金参加每个月的班级拍卖会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蔬菜、零食。

这个活动就好像是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孩子们总是会很认真地完成学校布置的每一项活动。更让人高兴的是,他们对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资金”会无比珍惜。在拍卖会上,他们开始懂得控制自己购买的欲望,先考虑清楚,这件商品是不是对自己有用处,然后再选择性地进行购买。通过外部的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次活动中。当他们拿到自己的奖金,在激动的同时,也懂得了金钱的获得是需要依靠勤劳与智慧,是来之不易的。

三、深层文化的导向功能

导向就是引导方向,使一件事情朝着某个方面发展。班级文化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一个班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应十分鲜明,这是保证正确方向的前提。

首先,名言警句就是一种理想的导航工具。在美化教室的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具体情况,贴出名言警句,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首先,我们会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本周名言的含义,然后写在黑板的一角,并利用课前三分钟或早读,引导学生朗读、记忆,以达到让学生与更多的名言警句同行,与更多的伟人对话的目的,纠正着学生的人生航线。在这种浓浓的教室文化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品质,陶冶了学生情操,鼓励了学生的意志,坚定了学习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

其次,老师的公平公正、温柔有礼、诚信……对学生的待人态度、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说明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长远的。班主任比起学生来讲,从受教育的程度、社会的阅历、文化的内涵、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等各方面都远远高于学生。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最后,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什么,就努力先用同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会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学校;要求学生守信,我从来都不会找各种理由来推脱自己曾答应过学生的事情;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我首先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我还和学生一起写日记,并且经常和学生一起分享。老师的以身作则,成为了学生学习最直观的榜样。孩子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文化素养的感染,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去进行语重心长的教育,自然而然,他们就能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暗示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提升自己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把握,通过浓浓的文化氛围去陶冶学生,从而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鹏.校园视觉文化中隐性价值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叶澜,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瞿广顺.班主任专业化及班级建设纵横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