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5 10:56:12
序论:在您撰写医院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教学资源协同;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背景
随着设计实践内容的深化,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目标和职能随之发生改变:从原来重理论、重技术的教学,转变为重启发性、重独立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品牌设计》作为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被安排在大三阶段,它是通往品牌设计策划这个职业方向的核心课程。近些年来《品牌设计》课程出现诸多问题:1.任课老师单打独斗,创新无力。2.专业间课程界限无法逾越,课程孤立封闭。3.仅靠教材上滞后的经典案例,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品牌设计的本质。课程的实际目的被一份标准化的作业架空。新的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呼之欲出。
以产学研中心为平台,走向教学资源协同的新课程模式是积极解决应对以上局限的新尝试。具体方式是:撰写新的教学大纲,带来新的课改方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实践,将课程内容定位为实际设计项目,邀请行业知名设计师和本院教师合作上课,拓展教学资源,以弥补课程盲点。通过案例和实践参与,使学生不光理解知识点,更具备创造性的应用设计原理、设计技能,解决企业形象传播问题的能力。此课程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培养、设计习惯养成以及毕业后从事设计工作都起着直接作用。
二.课程改革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品牌设计》课程中跨学科知识点众多,学生无法理解和应用。
2.学生无法做到知识点到能力转化,设计能力与行业应用需求脱节。
3.多数学生缺乏良好设计习惯和职业素养,责任心弱,岗位胜任力差。
4.传统教学评价机制相对封闭,无法公平合理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5.实际项目的课题往往被市场非专业因素影响,如何保持高校教学专业性。
三.课程建设思路
本次课程建设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总结近四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基础和相关研究,参考外国品牌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结合当前社会行业发展需要,协同各种教学资源,以克服和完善原有课程的不足,最终实现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完整的、可操作的、可推广的课程。
1.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向为开放式项目参与
不同于基础类课程,《品牌设计》课程不再是简单的技能、知识的传授与训练,更多强调学生利用三年所学解决实际企业形象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决定课程必须走向开放式教学参与实际项目。
2. 真枪实弹的设计氛围重塑学习状态与习惯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除了老师和同学两个角色之外,还有项目的甲方,以及在策略上提供帮助的专业公司。他们在课程的前期方案调查,中期策略协助,最终的作品考评上都有参与。教学现场也不再局限于课堂,部分课时在客户主场,部分在策略公司,部分在展览现场等。这样真枪实弹的氛围,不同于同学们以往的学习体验,自然而然他们自我的定位、要求、和责任感都会提升,进入真正的职业工作状态。
3.团队意识的增强,同时深化个性化培养
品牌形象课程由于工作量大,采取团队合作方式完成目标。由于学生特长不同,性格各异,团队合作中会自然而然分化出发言人、总协调、执行人等等不同分工。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关系既是合作共赢也存有博弈竞争。以此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同时深化个性化培养。
4.多重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结合,激发学生个体特长
由于各个学生能力不尽相同,团队合作中的分工也应人而异,因此在成绩考核改革中,采用技能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成绩评定由课程指导老师、企业代表,专业公司的专家共同完成。既有师生教学关系,还有甲方和乙方关系,共同评价和验收学生完成的任务,如有最终录用,额外给予奖励的机制,激发学生个体特长与学习积极性。
四.课程建设方案
1.修改培养方案,实现跨专业跨学科课程合作。协同学院内部教学资源。
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加强了课程体系改革,将《包装设计》、《创意表达》、《网页设计》等6门课程组合成品牌设计课程群;
同时在具体课程时间安排上,《品牌设计》和《创意表达》课程平行开展,形成课程互补,实现课堂教学协作。
培养方案里新增三个拓展模块:1广告与传播拓展模块、2展示空间拓展模块、3多媒体拓展模块,学生可以自主选修广告、动画或展示设计的专业课,促进综合设计能力提升。经过重新整合的跨专业跨学科各课程自成体系又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给品牌设计课程的改革做好了铺垫与拓展。
2.整合师资队伍。采用校内外导师组集体指导,主管教师负责的指导方式。
实际项目往往牵涉到若干学科、若干职能部门。为了更好完成任务,除了邀请跨专业的校内导师,同时还会利用实践平台,与合作单位开展设计协作。借助合作单位资深设计师、资深市场顾问,配备给每个学生团队,对每组进行职业化的设计辅导和设计管理。课程主管老师把控整个课程进度和教学效果。这种形式既可以交叉融合各种观点、宽广思路、全方面教学、又可以有效避免因某位校外导师的工作忙碌而产生的指导效果问题。
3.协同合作企业和机构,资源互动,深化产学研实践能力。
产学研的前期实践中,以工作室为单位的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专业已与本地多家公司、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它们提供了许多高校本身无法达到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环境、实际案例、学习材料、师资、政策、教学后援系统等。尤其是当地文化产业的核心机构,给课程实践提供了很好的项目来源。文化是一种珍贵的创作资源,特别适合和高校相结合。学生需要考虑如何通过设计去创造价值,特别是给文化创造价值。
4.整合教学方法。“超级整理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超级整理术”是源自当代日本设计师佐藤可士和的高效工作方法论和设计思维模式。其宗旨在于透过对复杂信息的辨别与整合,提升设计效率与精准度。通过这种方法的训练,弥补艺术类学生逻辑能力弱,工作条理性差、时间观念模糊等传统缺陷。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规范了自身的设计习惯。
5.协同多重评价机制。公开课程成果展览,检验课程建设效果。
最后作品汇报、分数评定都向企业和各协同单位开放。通过成果展览的方式,直观的展示课程建设效果。整理与总结,将课程前期探索经验与成果理论化落实。慢慢形成探究式的作品积累,最终完成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推广。
五.课程成果
1.整合课程学习资源。课程教学方式更开放与多元,实现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教学思路,接触行业现状。
2.加强课程项目的选题与跨领域合作,并保持高校工作室的探究式学习氛围。
3.以点带面,相关课程授课合理采用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4.学生优秀作品成果展
5.学生优秀作品参加比赛并获奖;
6.分析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完善教学实践,形成教学研究报告。
7.围绕本土文化,形成课题组,完成作品积累与出版。
一、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以现有的省重点、市重点、院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争取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为契机,以创建一流的大学附属医院和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为目标,突出特色,确保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构筑学科基础平台,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拉动相关学科发展,积极构建学科群,从而大力推动学科整体发展和医院综合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根据医院总体定位,结合医院发展实际情况和学科的基础和条件,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我院学科建设分为两个层次:
“支持起步层次”,该层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相应的学科建制,明确建设方向,推进我院整体学科建设,促进我院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架构,属于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
“重点建设层次”,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科研项目较多、层次较高、科研成果较多的学科作为重点来发展。该层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凝练学科方向、培养和遴选学科带头人、逐步构建合理的学科梯队、争取高层次的科研课题、活跃学术氛围。医院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倾斜,促进重点学科快速发展和壮大。重点建设层次学科被确定后,逐年评估,优胜劣汰。
通过上述两个层次的建设,到20__年,着重建设院级重点学科4~6个,市级重点学科3~4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积极筹备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力争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
二、学科建设内容
由学科建设办公室牵头,重点抓好学科方向、学术队伍、人才引进、条件建设、学科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并与科研部及教务部合作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的工作。学科方向应从学科原有基础、现有优势及当前发展趋势出发,选准“目标”。学术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引进或培养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主要作用:①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制定本学科建设规划,确定本学科建设目标和重大科研项目;②培养接班人和建设学科技术骨干队伍;③疏通和开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④把握全局,积极发挥重点学科建设效益的辐射作用。人才培养质量是学科建设的落脚点,学科建设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为目标,而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的优劣。加强条件建设和优良的学科管理机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学科建设的任务
今后五年,医院围绕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解放思想,把学科建设放在全院工作的首位,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院学术地位、技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要解放思想,勇于挑战,把我校学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着力抓好科研方向凝练和人才队伍建设。各学科要在现有科研工作和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凝练好科研方向,使每个学科建立起2~5个研究方向;同时注重各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各学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规划,大力引进或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层次和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并要大胆使用人才,发挥人才效益。
3.抓好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活动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过程,是形成学术梯队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也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医院知名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各学科要解放思想,挖掘潜力,内联外引,争取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要抓紧完成现有课题的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质量,产生科研成果。医院实施科研监督和评估,完善和加大科研激励机制,提高广大教职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4.完善和提高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今后五年,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在现有本科及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兄弟院校相关学科间的联系,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工作,锻炼科研队伍,提高科研水平,为适时申报博士培养授予单位和学科授权点奠定基础。
5.加强学科服务体系建设。学科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学科建设管理体系及科研平台的建设,学科服务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保证。此外,还要加强图书资料文献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学术交流渠道的建立。要加强国内外相关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校学科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学科建设措施
加强学科建设是医院目前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为确保我院学科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带有全局性的关键工作。
1.学科建设实行院、科二级管理。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成立学科建设办公室,按照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学科建设规划的制订,检查规划的实施情况,协调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包括教务部、科研部、人事科、
财务科、总务科、物管办等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2.做好学科点的布点规划。医院启动学科建设工作后,应按照现代医学学科布局完善我院相关学科体系,搭建学科建设框架,这是我院学科建设实施整体推进的首要环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学科建制,明确学科建设方向。
3.做好重点建设学科的筛选工作。在完善我院相关学科体系的同时,需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遴选数个学科作为重点建设对象。
4.抓好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将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或倾斜政策,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到20__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15名,逐步形成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
5.加强科研工作。在科研项目申请、审批和科研基地建设方面要明显向重点建设学科倾斜。争取利用3~5年时间在重点学科中培育出一批相对稳定而明确的科研方向,扶植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建立有效的科研工作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科研管理制度。力争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和造就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角度;儿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引言
工作价值观(OccupationalValues)是人生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之一,相关研究中认为[1],工作价值观是与工作有关、个人追求的目标,是个人的内在需要,是人在从事工作活动时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对人的职业选择、职业规划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学者认为,工作价值观是个体对社会上各种职业所具有的优势、职业所具有的意义、职业重要性的内心尺度衡量[2]。通过工作价值观的角度,能够使管理者了解属下的工作态度和动机。儿科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是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法,而工作价值观的取向不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效果产生影响,还对儿科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对工作价值观角度下儿科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
1工作价值观角度下的儿科学科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有积极方面的变化,也有消极方面的变化,对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儿科学科作为综合性医院不可或缺的建设方向,是综合性医院建设的核心和焦点。
1.1完善儿科学科体系
儿科学科体系的组成中有门诊、急诊、病房等,这是儿科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建设,就会造成连锁性的不良影响[4]。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观对体系的组成部分有重要的影响,医生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在门诊定定时出诊,在急诊中为患儿提供专业的诊治,在病房中关注患儿的治疗进展,无疑对患儿的健康带来的促进的作用。同样,护士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会以为患儿服务为中心,为患儿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从而减少了与患儿家长之间的纠纷。因此,儿科医生和护士在工作中发挥高度的责任心会促进儿科学科体系的完善。
1.2优化儿科就诊流程
医院的就诊流程固定,儿科学科的就诊过程属于其中的分支,因此,无明显特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发现儿科就诊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如为减少家长的排队候诊,可以设立儿科绿色就诊通道,让家长提前预约,分层挂号,为保证患儿能够及时接受到治疗,可以延长服务时间,从而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使患儿接受更为便捷的诊疗[5]。
1.3加强硬件设施
建设儿科的建设中离不开硬件设施,儿科的硬件设备是科室发展的基础,但在建设中,要具有符合儿科患者特点的检查和治疗设备,保证患儿在入院后能够节接受有效的治疗。在儿科硬件设施建设中,医护人员要具有积极主动的心态,主动对现有的硬件设施进行维护,爱护、保养设施,使患儿在需要设施时能够使用。
1.4改善儿科就诊及住院环境
儿科就诊环境和住院环境不仅要符合患儿和需求,还要保证患儿家长使用方便,如儿科卫生间的设置要符合儿童的身高,同时为家长设置相符的设施[6]。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设身处地的为患儿着想,在儿科的部分区域内设置吸引儿童兴趣的设施和玩具,使用液晶显示器为患儿播放其喜欢的动画片和音乐,病房和走廊要有卡通的氛围,色彩缤纷,从而降低患儿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紧张恐惧感。此外,若医院内的儿科医生较少,那么在环境上,要尽量缩短儿科各部门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医护人员能够尽快为患儿就诊,同时,医护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责任心,主动为患儿诊治。
1.5优化儿科医护人员的薪酬体系
在社会发展中,新的分配形式日趋成熟过程中,部分医护人员将经济效益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标准,但儿科学科建设中,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当经济效益不能满足医护人员需求,这就使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儿科学科建设中,为保证儿科医护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在薪酬体系方面,医院要进行进行优化,改善增长机制,调整收入结构,使儿科医护人员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医疗服务费用水平上,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对医院管理的稳定性,增加了医护人员对学科的认同感,进而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流失。
1.6突出重点学科建设
儿科学为二级学科,在设置时以重点专科为主,如儿科呼吸、儿科血液、儿科消化、儿科心血管疾病等专科,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学科体系。从而使患儿就诊具有明辨性,能够提供更专业对症治疗服务。此外,在设置时,可以与当地的病种情况相结合,找出儿科特色发展的方向,走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1.7加强儿科科室管理
儿科学科建设的带头人要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能够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完善科室相关制度,促使医护人员在临床操作中严格按照制度标准实施。市场经济中,医院的竞争激烈,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制度要彻底打破,为调动儿科医护人员的机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在工作中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可建立适当的竞争激励机制,鼓励科室医护人员参与科室的管理工作,使每个医护人员感觉自己是科室的主人。适当情况下,给予科室内医护人员的精神及物质奖励,从而提高医护人员事业成就感。
1.8加强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中,科学研究是一种创新和先导,通过科学创新能够提高学科人才梯队的学术水平,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支撑,形成具有特色的临床学科和优势。但学科内容的研究中,医护人员要有坚定的信念,把握正确的方向,坚持发明与发现重要性相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样重要,通过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使医护人员掌握临床科研的技巧,使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原始创新在推进[7]。同时,对管理政策进行完善,通过激励措施,建立鼓励机制,使科室内的医护人员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的平台,进行本学科或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研究,争取“大突破”。学科建设的依托是科研课题,一个学科的水平、知名度是根据课题的水平和后续成果体现的,因此,在学科课题上,要重视科技源头,让课题研究人员树立造假可耻的思想,避免课题造假,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8]。
2工作价值观角度下的人才培养
医院竞争和学科竞争的核心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儿科学科建设中,人才是主体,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在儿科学科人才培养时,将人才的年龄、职务、学历、职称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学术骨干和年轻的专业人员配合,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合,儿科人员与其他相关学科人员配合的形成,构建成结构合理、人员精干、开拓进取的人才培养结构[9]。
2.1树立救死扶伤意识
在儿科学科人才的培养中,由于医护人员接触的是患儿和家长,患儿患病后,家长表现出焦虑、急切的心情,若医护人员缺乏救死扶伤的工作价值观念,展现给家长是不尽责的工作态度,不仅导致与家长之间的纠纷,甚至会患儿的病情的救治造成影响。尽管社会在进步,但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救死扶伤都是一名医护人员需要遵循和继承的传统。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要让医护人员树立救死扶伤的意识,认识到为患儿服务,以患儿为中心,缓解患儿病痛是一名儿科医护人员的天职。在此过程中,通过历史教育、典型示范引导等方式,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10]。
2.2树立爱岗敬业意识
在儿科人才培养中,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管理,鼓励医护人员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在学科建设中,医护人员的精神状态和工作责任心体现的是一所医院、一个科室的精神文明建设[11]。儿科学科是服务窗口,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使患儿和家长舒心、放心,从而使儿科环境温馨。
2.3树立无私奉献的意识
经济浪潮的推动了医院内经济氛围变化,在人才培养中,要重视树立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意识,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工作中牢记白求恩、南丁格尔精神,保持白衣天使的风范,热情、主动的为患儿及家长服务,满足患儿及家长得合理需求,避免进入拜金的胡同。
2.4加强人才管理
儿科学科建设中,人才队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在加强对儿科医护人员专业技术的业务培训外,还要重视儿科医护人员的思想认识教育,特别是对年轻的医护人员教育,使年轻的医护人员能够尽快的成长,在能够独立进行工作的同时,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为提高专业技术的业务水平,通过增加与兄弟单位的学术交流和进修,引进新的儿科专业技术。
2.5人才引进和培养结合
儿科学科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树立大人才观念。儿科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学科带头人所具备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直接的关系,因此,学科带头人队伍要具有高的技术水平和高的工作价值观念。一个学科只有一名学科带头人,但可以有其他学术带头人和专项优秀的拔尖人才,为留住人才,医院要从体制、文化等多方面创新,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施展的舞台[12]。以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作为牵引,打破科室界限,优化重组现有学科人才,对现有学科人才的潜力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制订学科建设标准,定期组织达标评估,加强中青年学科骨干的培养[13]。在人才培养中要构建梯队式按时,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设置相应的亚专科,分专业组比如:儿科呼吸、血液、消化、心血管等专科组[14]。保证学科能够持续性的发展,通过梯队人才建设储备人才,培养接班人。加强储备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确保储备的优秀人才基础好、能力强、能创新、有潜力。在人才培养中,不能忽视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如技术类人才、护理类人才、药学人才等,通过构建人尽其才的机制和氛围,在学科建设中,逐渐形成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人员配套的人才队伍。
3结语
儿科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在动力,而人才培养是儿科学科建设的关键、支撑条件,二者结合构成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的建设中,儿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所医院缺乏人才,学科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而缺乏好的学科环境,人才培养就会收到限制,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促进了人才培养层次,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同样促进了学科建设。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共同特点是受到了工作价值观的影响,当培养的人才具备了相符的工作价值观,就会提升参与学科建设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了学科建设。综上,儿科科学建设与人才培养要有统一的工作价值观,进而能够产生促进学科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喜洲,左晓燕,谢晋宇,等.工作价值取向研究现状分析及未来构想[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4):32-39,61.
[2]宋承旭,李青,李向雪,等.基层医院儿科急诊建设思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z1):136-138.
[3]王昌群,李青,李向雪,等.县级医院儿童急危重症医学学科建设现况调查及建设构想[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z1):129-131.
[4]封志纯.我国儿科学科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2-6.
[5]宋萃,刘恩梅,朱岷,等.多学科整合的儿科专业示教课程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11):1162-1165.
[6]孙文兵,侯月智,张国华,等.县域医院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要素[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7):538-541.
[7]戚豫,谢囡,赵明辉等.从医院的科研课题变化看临床课题产生和发展趋势[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24(4):241-243.
[8]蒋睿,潘光斌.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建设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5,17(35):171-172.
[9]薛迪,张俊超,白飞,等.我国医院文化建设及其相关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10-11.
[10]于德香,路永涛,张宝林等.培育医院价值理念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8):61-61.
[11]罗莉.培育核心价值理念深化医院文化内涵[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37.
[12]高深甚,陶永琳,高阳,等.综合医院儿科发展新旧模式比较[J].医院管理杂志,2016,(12):1137-1139+1146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有积极方面的变化,也有消极方面的变化,对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儿科学科作为综合性医院不可或缺的建设方向,是综合性医院建设的核心和焦点。1.1完善儿科学科体系。儿科学科体系的组成中有门诊、急诊、病房等,这是儿科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建设,就会造成连锁性的不良影响[4]。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观对体系的组成部分有重要的影响,医生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在门诊定定时出诊,在急诊中为患儿提供专业的诊治,在病房中关注患儿的治疗进展,无疑对患儿的健康带来的促进的作用。同样,护士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会以为患儿服务为中心,为患儿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从而减少了与患儿家长之间的纠纷。因此,儿科医生和护士在工作中发挥高度的责任心会促进儿科学科体系的完善。1.2优化儿科就诊流程。医院的就诊流程固定,儿科学科的就诊过程属于其中的分支,因此,无明显特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发现儿科就诊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如为减少家长的排队候诊,可以设立儿科绿色就诊通道,让家长提前预约,分层挂号,为保证患儿能够及时接受到治疗,可以延长服务时间,从而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使患儿接受更为便捷的诊疗[5]。1.3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儿科的建设中离不开硬件设施,儿科的硬件设备是科室发展的基础,但在建设中,要具有符合儿科患者特点的检查和治疗设备,保证患儿在入院后能够节接受有效的治疗。在儿科硬件设施建设中,医护人员要具有积极主动的心态,主动对现有的硬件设施进行维护,爱护、保养设施,使患儿在需要设施时能够使用。1.4改善儿科就诊及住院环境。儿科就诊环境和住院环境不仅要符合患儿和需求,还要保证患儿家长使用方便,如儿科卫生间的设置要符合儿童的身高,同时为家长设置相符的设施[6]。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设身处地的为患儿着想,在儿科的部分区域内设置吸引儿童兴趣的设施和玩具,使用液晶显示器为患儿播放其喜欢的动画片和音乐,病房和走廊要有卡通的氛围,色彩缤纷,从而降低患儿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紧张恐惧感。此外,若医院内的儿科医生较少,那么在环境上,要尽量缩短儿科各部门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医护人员能够尽快为患儿就诊,同时,医护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责任心,主动为患儿诊治。1.5优化儿科医护人员的薪酬体系。在社会发展中,新的分配形式日趋成熟过程中,部分医护人员将经济效益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标准,但儿科学科建设中,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当经济效益不能满足医护人员需求,这就使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儿科学科建设中,为保证儿科医护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在薪酬体系方面,医院要进行进行优化,改善增长机制,调整收入结构,使儿科医护人员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医疗服务费用水平上,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对医院管理的稳定性,增加了医护人员对学科的认同感,进而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流失。1.6突出重点学科建设。儿科学为二级学科,在设置时以重点专科为主,如儿科呼吸、儿科血液、儿科消化、儿科心血管疾病等专科,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学科体系。从而使患儿就诊具有明辨性,能够提供更专业对症治疗服务。此外,在设置时,可以与当地的病种情况相结合,找出儿科特色发展的方向,走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1.7加强儿科科室管理。儿科学科建设的带头人要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能够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完善科室相关制度,促使医护人员在临床操作中严格按照制度标准实施。市场经济中,医院的竞争激烈,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制度要彻底打破,为调动儿科医护人员的机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在工作中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可建立适当的竞争激励机制,鼓励科室医护人员参与科室的管理工作,使每个医护人员感觉自己是科室的主人。适当情况下,给予科室内医护人员的精神及物质奖励,从而提高医护人员事业成就感。1.8加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中,科学研究是一种创新和先导,通过科学创新能够提高学科人才梯队的学术水平,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支撑,形成具有特色的临床学科和优势。但学科内容的研究中,医护人员要有坚定的信念,把握正确的方向,坚持发明与发现重要性相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样重要,通过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使医护人员掌握临床科研的技巧,使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原始创新在推进[7]。同时,对管理政策进行完善,通过激励措施,建立鼓励机制,使科室内的医护人员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的平台,进行本学科或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研究,争取“大突破”。学科建设的依托是科研课题,一个学科的水平、知名度是根据课题的水平和后续成果体现的,因此,在学科课题上,要重视科技源头,让课题研究人员树立造假可耻的思想,避免课题造假,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8]。
2工作价值观角度下的人才培养
医院竞争和学科竞争的核心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儿科学科建设中,人才是主体,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在儿科学科人才培养时,将人才的年龄、职务、学历、职称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学术骨干和年轻的专业人员配合,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合,儿科人员与其他相关学科人员配合的形成,构建成结构合理、人员精干、开拓进取的人才培养结构[9]。2.1树立救死扶伤意识。在儿科学科人才的培养中,由于医护人员接触的是患儿和家长,患儿患病后,家长表现出焦虑、急切的心情,若医护人员缺乏救死扶伤的工作价值观念,展现给家长是不尽责的工作态度,不仅导致与家长之间的纠纷,甚至会患儿的病情的救治造成影响。尽管社会在进步,但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救死扶伤都是一名医护人员需要遵循和继承的传统。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要让医护人员树立救死扶伤的意识,认识到为患儿服务,以患儿为中心,缓解患儿病痛是一名儿科医护人员的天职。在此过程中,通过历史教育、典型示范引导等方式,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10]。2.2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在儿科人才培养中,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管理,鼓励医护人员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在学科建设中,医护人员的精神状态和工作责任心体现的是一所医院、一个科室的精神文明建设[11]。儿科学科是服务窗口,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使患儿和家长舒心、放心,从而使儿科环境温馨。2.3树立无私奉献的意识。经济浪潮的推动了医院内经济氛围变化,在人才培养中,要重视树立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意识,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工作中牢记白求恩、南丁格尔精神,保持白衣天使的风范,热情、主动的为患儿及家长服务,满足患儿及家长得合理需求,避免进入拜金的胡同。2.4加强人才管理。儿科学科建设中,人才队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在加强对儿科医护人员专业技术的业务培训外,还要重视儿科医护人员的思想认识教育,特别是对年轻的医护人员教育,使年轻的医护人员能够尽快的成长,在能够独立进行工作的同时,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为提高专业技术的业务水平,通过增加与兄弟单位的学术交流和进修,引进新的儿科专业技术。2.5人才引进和培养结合。儿科学科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树立大人才观念。儿科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学科带头人所具备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直接的关系,因此,学科带头人队伍要具有高的技术水平和高的工作价值观念。一个学科只有一名学科带头人,但可以有其他学术带头人和专项优秀的拔尖人才,为留住人才,医院要从体制、文化等多方面创新,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施展的舞台[12]。以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作为牵引,打破科室界限,优化重组现有学科人才,对现有学科人才的潜力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制订学科建设标准,定期组织达标评估,加强中青年学科骨干的培养[13]。在人才培养中要构建梯队式按时,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设置相应的亚专科,分专业组比如:儿科呼吸、血液、消化、心血管等专科组[14]。保证学科能够持续性的发展,通过梯队人才建设储备人才,培养接班人。加强储备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确保储备的优秀人才基础好、能力强、能创新、有潜力。在人才培养中,不能忽视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如技术类人才、护理类人才、药学人才等,通过构建人尽其才的机制和氛围,在学科建设中,逐渐形成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人员配套的人才队伍。
3结语
【关键词】卫生保健改革;医院,私营;医院管理;专科建设;学科建设;策略分析
宿迁在江苏省属经济欠发达、财政落后的地级市,于苏中、苏南地区存在财政支付能力弱,卫生资源匮乏,医疗服务水平起点低等状况。2000~2003年,宿迁对全市124所乡镇卫生院和10所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把单一的公立医院改造为合伙制、股份制、独资等多种医疗主体,打破了“管办不分”局面。历经10年发展,宿迁卫生资源持续增长且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和苏北其他地市,列入全国百强民营医院[1],但同时也出现因过度市场化导致人才队伍缺乏稳定性,以及难以平衡投资者利益与医疗服务公益性之间的关系等[2],引领性的学科/专科发展缓慢。SWOT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策略分析方法,主要是发挥优势因素(strengths)、寻找劣势因素(weaknesses)、把握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认清威胁因素(threats),并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寻求最佳的发展策略。本文利用SWOT探讨分析医改后民营医院学科/专科建设情况。
1宿迁医改后专科/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专科/学科是构成医院的基本单位,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有机结合点,学科建设的水映出医院的水平及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因此,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该把专科/学科建设作为重点,通过专科/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凝聚和形成优秀人才梯队,进而促进医院建设与发展。2013年江苏省各市重点专科/学科情况显示,其分布主要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苏南地区,宿迁地区排名靠后,同时也反映出卫生资源分布的特点及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常常聚集在经济发达的地方[3]。本院为公立改制的民营医院,与传统投资新建民营医院不同之处在于有着较久的历史口碑及人才技术基础,具有一定的学科建设基础及经验[4],但改制后的最大困境在于人才队伍的不稳定、对领军人才缺乏吸引力及政府在专科学科建设投入的缺失,如在人才储备和培养、学术科研等各方面都不能享受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也得不到卫生主管部门的重视[5]。但较改制前也有民营化的优势,如决策机制灵活,医院可制订多层次人才聘用政策、依托省人医的技术结盟并加强医疗服务等。
3结论
重点专科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以人才为基础,以专科/学科带动发展,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方面。本院目前有宿迁市重点专科11个,重点学科3个,就本院实际情况,亟待在以下方面重点改进。
3.1确立医院的定位、发展思路及重点专科学科发展
方向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就必须坚持医、教、研并举的发展策略,同时要发展自己特色的重点专科和学科,首先要评估本院内各专科学科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也要综合分析医院目前所处的环境,立足本区域的疾病特点及百姓健康需求,制订适合自己医院的专科学科发展方向。
3.2完善学科建设制度
要完善和落实专科学科建设的一系列制度和具体措施,本院目前已制定出一般专科和重点专科的管理办法,并对各专科/学科签署每年度的发展目标责任书,同时对于专科和学科发展好的科室,医院每年给以5~10万的经费鼓励,并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设备投入、科研立项、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以倾斜帮扶,为今后申报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做准备。但重点学科在医院的示范引领作用仍待评估,可能不同学科的人才梯队及领军人才发展层次的参差不齐,以及学科/专科建设考核导向的氛围未引起科室负责人的重视。
3.3加强交流,提高专科学科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医院鼓励学术及医疗技术的交流,已制订医技人员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交流的政策及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鼓励措施。每个周末均有联盟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专家来本院进行坐诊、手术及教学查房等活动交流,但诊疗活动需要一个过程,短暂的一次周末诊疗,有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医院科室必须借助上级医院专家的带动,加强自身的专科能力建设,真正提升自身能力,树立在本地的地位、品牌和影响力。
3.4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领导作用,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医疗的核心就是医疗人才,专科学科建设的核心同样是领军人才及人才队伍[6-7],无论公立还是民营医院,凡是领军人才及队伍强的学科,都会是重点学科,如北京同仁医院、三博脑科医院,更是体现出领军人才在学科建设重的决定性作用。医院改制10年来,可以说80%以上改制前的科室领头人选择离开医院去创办新的民营医院,好在医学是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更新的实践学科,医院在人才引进及培养上耗费了不少的力气,尤其在引进领军人才上需下大力气,一个高素质的带头人可以引领并带动专科发展。因此,医院既要抓学科带头人的建设,也要重视中青年人才梯队的构建,保证学科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要给重点学科一定的经费、人才、进修培训等支持,也要对其提出一定的要求,要在任期内切实提升学科的医、教、研综合实力。同时鼓励学科间的交叉和互连,带动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上升。
3.5加强医院的公共关系管理
医院的公共关系管理包括医院的服务质量、品牌管理、患者与员工的人文关怀、危机事件的社会公关等管理[8-9]。医院虽设置有公共关系与宣传部门,但从事的主要是一些具体事务的对接联系和广告宣传,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管理。对外的营销宣传仅是公关关系管理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员工对医院文化价值的认同度、危机事件管理。医院发生的危机事件主要是一些突发事件,会让医院处于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口碑。因此需要全面关注患者、员工、社会之间的沟通,只有这样医院才可以在一个和谐关系中发展壮大。综上所述,宿迁市自医疗体制改革以来,虽然地区医疗卫生资源显著提升,改善了群众的就医条件,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但老百姓还是更愿意到南京、上海大医院看病,因此如何提升本地区的医疗专科学科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力,让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仍然是卫生主管部门及医疗主体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严卓然,王婵,刘剑文.2012年中国民营医院百强医院发展特点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6):12-14.
[2]乙军,黄晓光,周业庭,等.宿迁市医疗改革10年卫生资源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15-2718.
[3]乙军,周业庭,马小波.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性差异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7):146-148.
[4]王德礼,王心如,李树宁,等.民营医院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困难及实践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48-149.
[5]史新叶,杜新宇,郑京晶.如何推进新医改政策下的民营医院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医药,2011,6(4):487-488.
[6]邹燕琴,黄辉,王薇,等.加大青年人才培养,促进学科持续发展[J].现代医院,2013,13(4):105-106.
[7]周生来.民营医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要常抓不懈[J].医院院长论坛,2013(1):18-20.
[8]叶飞跃,简希尧.医院快速发展时期的公共关系管理[J].黑龙江医学,2013,37(10):1032-1033.
关键词:学科群 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165-02
高校是由学科构建的学科组织,学科作为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载体,其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整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学科群的组建能够促进优势学科的发展,创建新兴学科,为国家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学科群的方式来组织学科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各大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命题。目前,国家政府和社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加大高校的建设力度。
1 高校学科群建设评价相关理论
构成学科的主要因素包括:知识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平台资源。高校学科群建设的实质就是加强和调整各个学科体系的资源互动,实现这些资源的优化和重新组合,完善各个学科体系的功能系统。
目前对于高校学科群建设评价的理论研究尚没有统一、规范的理论基础。但是根据构成学科的主要因素,可以将投入产出理论引入到高校学科群建设评价体系中来。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计量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研究国民经济部门之间,包括各个部门内部及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在,将这种分析方法引入到高校学科建设中来,能够对其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反应出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投入产出的关系可以用表1来简单描述一下。
A——各部门进行生产时消耗n个部门产品的价值。
N——新创造的价值,包括劳动报酬以及纯收入。
Y——最终产品价值,包括消费、积累等等。
X——社会总产品价值。
将投入产出理论应用到高校学科建设评价中,能够协调高校中各个内部学院之间的关系,运用投入产出理论对于高校学科建设进行综合考察。
在高校学科建设评价中,需要根据投入产出综合平衡关系,来推测评价目标的变动方向和程度,明确学科的投入和产出在学科建设中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根据投入产出理论,在高校学科建设的投入中分为人力资源投入、物力资源投入、财力资源投入。其中人力资源的投入包括教学教辅人员等等;物力资源投入包括学校房产面积、硬件设备等等;财力资源投入包括国家专项、学校自筹资金等等。而其中的产出因素包括: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
我们根据对高校学科建设投入与产出的分析,规划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比例,提高高校学科建设水平。
2 高校学科群建设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在高校学科建设评价过程中,遵循指标体系选取原则,评价对象的属性,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选择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构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全面性原则。
应该从教学、科研成果、实验室建设等各个方面,但是,全面并不是指的各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尽可能准确反映学科内涵的重要方面,又反映每一个学科的各个方面。
(2)协调性原则。
统筹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内在运行机制,注重学科作为知识和活动两个层面自身各要素之间以及将学科作为一个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要明确评价目的,突出建设重点,将学科做大做强,形成高校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3)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校学科的发展依靠人,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所以切记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心上,学科建设的全过程要始终围绕人来进行。
3 高校学科群评价流程设计
(1)收集相关数据。
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五个方面。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评价指标,其自身的表现形式及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各不相同,不具有可比性,需要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在同一属性下进行比较分析。
(2)对评价指标进行处理。
对评价指标体系数值进行标注,正规化处理,将不同性质的评价指标转化为可以相互比较的评价值。这样可以使评价值更为标准化、正规化,可操作强、精确度高。
(3)确定指标权重。
在明确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获得指标层对目标层额重要性数据排列,确定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
(4)对高校学科建设结果进行评价。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高校学科建设投入过程进行分析,运用矩阵图法对高校学科建设产出结果进行分析,将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矩阵分析法相结合所得出的分析结果,对各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进行综合评价。
4 结论与展望
随着高校建设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通过以高校学科建设为研究对象,利用评价理论,建立的高校学科建设评价体系,对于完善高校学科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同时,能够为今后高校的战略管理和长远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不断转变高校的社会职能,让逐步高校成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黄德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3):71-73.
[2] 陈晶.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10,5.
[3] 雷勇,宋斌,程列凤.学科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医院管理杂志,2010(2):35-37.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和发展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也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储备了资源,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1]。1.1人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中最活跃的要素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学科建设成败的关键。学科目前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老中青三代人才结构,硕士、博士超过一半。近两年来,学校又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在注重自身人才培养的同时,几年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硕士、博士人才的引进,充实到学科队伍之中。人才队伍更趋年轻化,学缘结构更加多元化,职称结构更加合理化。已经完全具备了学科发展、承担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完成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和条件。1.2培养人才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储备资源在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人才模式,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以科学优化、合理重组等方法培养打造优秀人才团队[2]。一方面先后为国家培养硕士研究生104人,分别奔赴全国各大学、中医药学院和三甲医院等,部分人员已经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负责人,或出国留学深造和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公派留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充实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2科学研究
2.1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动力,是重点学科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3]。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载体,也是新兴和交叉学科发展的源泉[4]。2.2结合学科发展的学术动态,追踪国际国内的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发展的前沿,凝练出有特色、有优势和较稳定的四个研究方向:“辨证论治相关研究”,“藏象学说相关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相关研究”,和“民族医药基础研究”。体现了学术发展的创新性和前瞻性。2.3随着学科发展的不断深入,利用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契机,注重加强基础性研究人才的组合,不断配置和整合研究团队,将具体的研究重点放在与中医四部经典著作相关的辨证论治实验研究,藏象理论的实证化研究,苗医药基础理论以及利用贵州小型香猪复制中医症候动物模型研究等,更加具有中医特色和地方优势,成功实现国家级重大课题立项突破。这些研究项目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既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也重视与辨证论治和临床的关联研究;既有基础性研究,又有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性研究;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基础研究和地方民族医药的创新性研究,使科研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并达到了新的高度。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重点攻关等多个项目,并且获得了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2.4学术专著是学科学术发展的载体和体现,它映射着学术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浸透着学者们的心血和汗水。多年来,学校大力支持教师们主编、参编各种专著,及时地反映学术成就,丰富和传播中医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2.5高等医药规划教材是我国医药院校培养各类人才的基本手段之一,教材建设和编写直接关系到学术水平、教学质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学校各级部门都极为重视教材建设,而且把它列为科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鼓励教师竞争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等。先后有十余位教师遴选为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和研究生规划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主编和参编国家级、卫生部等本科生、研究生规划教材。2.6学术论文能够及时地反映学术研究的动态、趋势以及最新成果。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是学科建设源源不断的新思想的来源。
3科学管理
3.1学科建设的总体管理思路以中医中药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点,结合贵州地方文化和民族医药科技特色,紧密联系贵州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科研平台建设为契机,以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形成具有中医药基础研究和民族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学科。学科建设不仅需要学科自身努力奋斗,也需要加强领导,强化管理[5]。学科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调动全校资源[6],为此,学校出台了学科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重新整合教学、科研、医疗以及人才资源。2005年颁布了《贵阳中医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十一五”规划》,基础医学院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具体措施,并且挖掘自身优势,结合民族医药特色,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建设一支人才结构合理、科研平台共享、坚持地域特色,逐渐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的重点学科。3.2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3.2.1学科建设的管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是实现学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组织保障。2005年重新组建了由院长担任组长,两位副院长担任副组长,部分职能部门及系部主要领导共同组成的新一届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基础部也成立了有基础部主任担任学科建设管理小组组长,由分管副主任具体负责,由首席学科带头人具体实施的三级负责制,即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系部学科建设小组-学科点的三级模式。3.2.2学科建设的规章制度完善的学科建设规章制度是学科健康发展的政策保障。因此,学校高度重视重点学科建设管理机制的建立,先后颁布了多项管理办法,使学科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健康发展轨道。3.2.3学科建设的人才制度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加快我院的学科建设步伐,制定了我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加大了对高学历人员的引进力度,有力地改进了人才结构。3.2.4学科建设的经费制度同时,学科建设经费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避免重复、注重实效”的使用原则,力争多渠道筹集学科建设经费,保障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经费使用上的充分自。
4未来发展
4.1坚持中医药基础的传统研究中医药基础理论起源于中国哲学、天文学、数学以及人文科学,从本源上挖掘、阐明和揭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内涵和科学理论,仍然有漫长的路要走,同时又要借助已有的学科优势和擅长,保证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继承性和独特性。高等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大力研究、践行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7]。4.2创新中医药的纵深研究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热点问题的研究之中,追踪现代科技的发展前沿,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药理学等学科的理念和方法,突破经方的药效学机制与辨证论治的关系,取得了较大成就,例如“抗郁散的药效学系列研究”等都是利用了多学科人才的优势,联合攻关,从多靶点、多层面和多路径去揭示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在原有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加强对经典著作、经方的现代研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实现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发现和创新。4.3拓展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长期以来,探索如何用动物复制人类疾病模型,一直是国际性的难题,尤其是能够寻找到接近人类的动物。我校首先利用贵州独特的小型香猪资源,研究和复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先后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立项支助和贵州省科技厅多次立项支助,在设计复合因素复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上处在全国领先地位,并且还得到了日本等外国专家的肯定和好评,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贵州小型香猪已经成为一种可供选择实验动物之一,今后的研究思路主要在于揭示小型香猪模型与人类疾病之间的深刻关系,拓展新型、复合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客观化、实证化、标准化研究做出积极的贡献。4.4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医药体系结合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优势,充分地挖掘、整理、提高苗族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厘清了苗族医药的发展历史,整理了一系列的苗族医药验方、疗法和技法,概括出较系统的苗族医药理论,并且编辑出版了一系列苗族医药教材,使我省苗族医药的研究和成就处在全国领先地位。今后在已经具备独特地域民族特征的苗医药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有序地再次拓展、深度挖掘、整理提高苗族医药基础理论、临床疗法和特殊技法,制定培养苗族医药基层人才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改进苗族医药研究生教育计划和培养模式,扩展高级人才的培养规模,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苗族医药体系。
5小结